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1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5、传统工业部门的新发展:以钢铁部门为例,出示埃菲尔铁塔。
利用两个表格,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各自特点。
设计意图: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放到一起,可以更好的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各自特点,从中感受工业革命的魅力。
并提高学生对比分析,读取表格材料信息的能力。
同时对垄断组织这一概念加以解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规律。
主要落实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过渡:一次次的技术革新,究竟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惊喜与冲击?三、工业革命的影响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巨大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
运用《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字:“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生产力的进步能带来怎样的变化?图文材料一: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上流社会和经济实力雄厚者,总是先参与到新的休闲方式中;中产阶级则比较喜欢选择逛公园、看喜剧表演、到音乐厅欣赏音乐和爬山、远足等户外休闲娱乐方式。
……到19 世纪,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虹《工业化与英国休闲生活的转型》等学生能够提取到此期间民众的休闲娱乐方式增加。
教材上的插图,表明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综合以上信息,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第二组图文资料: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倒贵族地主阶级;……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
——钱乘旦《论工业革命造成的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由此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并拓展两大阶级的壮大,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更多政治权利,推动欧美各国民主政治进程,例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工业无产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不断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
第三组材料:工业革命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厂制度建立到垄断组织形成。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3.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容易产生片面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工业革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5.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反馈,强调工业革命多维度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的环节,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测试学生对工业革命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通过简答题、论述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如比较工业革命前后生产方式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场景和社会变革,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如蒸汽机的发明、纺织业的变革等,让学生具体感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英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对于难点的突破: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案例分析:以工业革命时期的某个工厂或企业为例,分析其生产组织形式、劳动者待遇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发展脉络有了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业革命的教学,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1.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但深度和广度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习兴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较为好奇,但整体上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工业革命的定义、起始时间和主要国家。
2.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创新,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等,并理解这些发明对生产力的提升及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3.知道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影响。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互相启发,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创设情境教学,如模拟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铁路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5.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资源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4.通过对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变革的探讨,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培养时代责任感。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梳理工业革命的历史脉络,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3.强调工业革命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背景、过程和影响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1.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主要发明创造以及其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2.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过程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的影响。
3.理解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及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4.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启示,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章节教学设计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其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工业革命有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高中阶段对工业革命的认识需要更深入、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
2.制作一份关于工业革命时期重要发明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展示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3.撰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化启示的短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并提出对当今中国发展的启示。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工业革命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地区,分析工业革命对该地区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3.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讨论成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工业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工业革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分享自己对工业革命的初步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包括农业革命、商业革命、科技革新等因素,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2.介绍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如珍妮机、蒸汽机、铁路交通等,以及它们如何改变生产方式和推动社会进步。
4.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和科技成就。
-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2.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知道工业革命时期各国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4.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具备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但在工业革命这一专题上,学生可能对其背景、过程及影响的认识较为模糊,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分水岭。
2.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等,并了解这些发明创造如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如城市化、人口迁移、劳动力结构变化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比较分析法,将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变化进行对比,强化学生对工业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以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工业革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环保、科技创新等,提高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4.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5.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影片等,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兴趣。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述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2.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3.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及其影响。
4.学会运用辩证法,全面评估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5.学会运用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观点和主要阶段。
2. 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工业革命的利弊得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工业革命的主要阶段和影响。
2. 难点:工业革命对举世化的推动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和相关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经过。
2. 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利弊得失。
3. 课前安置学生预习课实情关章节,为教室讨论做准备。
4.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背景中。
2. 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和技术发展,分析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3. 介绍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详细讲解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工厂制度的建立、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通过实物展示或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 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生产力、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室发言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工业革命的经验,推动我国摩登化建设。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对生产力、经济、政治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2. 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阶段和重要发明,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世界。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9.评价反馈,促进成长: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2.通过学习工业革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技进步的敬仰和追求。
3.引导学生关注工业革命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特别是对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公平正义感。
4.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要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5.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国在工业革命中的角色和地位,认识到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与竞争。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强调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
3.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指导。
4.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如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概念、近代科技发展的初步认识等。然而,对工业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在学科关联性方面,学生需要将已学的经济、政治、科技等知识综合运用,分析工业革命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学情特点: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自主完成选择题练习。课堂上,采取分组合作,创设情境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
信息,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掌握工业革命的经过,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课后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2.教学目标分析
(1)时空观念: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及扩展的时间及地域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及
本课结构:本课由“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部分组成,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介绍,分析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对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智慧课堂、史料学习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2) 完成表格填写,培养学生 表格类和图文类材料的理 解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 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让 学 生 从 地 图 中 提 炼 信
息,以问题为引领,引导
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步骤 4:
通过四张幻灯片的阅读,结合教材,从五个方面 (1) 通过史料,生动的再现工
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
业革命时期的社会事实,
单元结构: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上升,资产阶级逐渐确立多世界的统治,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的矛盾日益加深。《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阐明了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工人运动指明方向,最终推动了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课题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单元
第五单元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7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目内容。
三目内容分别讲述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三目内容相对独立却又关联,把握三目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特殊注意的。
考纲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于考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课的中心在于“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的讲解。
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讲解的是引起“工业革命”的几个条件,而因为这些个条件,促使市场扩大,而市场扩大则引起了需求增加,需求增加也就使得生产力提升、技术提升。
但是教师需要在第一目向学生灌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理念,教师在概括工业革命的背景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保障”五个因素来阐发概括。
第二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讲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两块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棉纺织业与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电力手艺和内燃机等。
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着重于“承接”这一关键词。
第三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讲述的是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对社会、对天下的影响,需要教师使用史料逐一讲解。
此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阶级关系点明。
总的来说,《影响天下的工业革命》一课内容较为专一,三目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前后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体现在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某一行业迸发(棉纺织业)——拓展到其他行业——拓展到其他国家——促使资本主义发展。
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其次,内容固然相较于以前的教材缩减了将近二分之一,但是需要教师注意把握教室拓展的“度”。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工业革命时期的黑白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照片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发表观点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张照片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场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它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五前。
4.掌握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事件和地点,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利用历史地图、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3.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方面: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发明创造、影响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特别是对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影响。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原因、过程和影响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认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涉及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发明创造、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分析解答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工业革命的原因、发展过程、重要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理解工业革命背后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以及工业革命对国际格局、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变革。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思考:
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它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进步是如何推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变革的?
3.从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以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Biblioteka 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实例中提炼规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评价方式: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b)终结性评价:通过测验、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学拓展:
a)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我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片面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工业革命。
3.学生在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各地影响时,可能受到已有认知的限制,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工业革命发展状况。
4.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追求。
2.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习工业革命时期优秀人物的拼搏、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革命的定义、起因、发展过程以及主要发明创造,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2.掌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科技发明,如蒸汽机、纺织机械、铁路等,并了解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人阶级的崛起、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等。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起因、发展过程及主要发明创造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工业革命时期的一个发明或创新,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每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针对工业革命对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分析文章,要求有深度、有见地,体现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
7.请学生观看与工业革命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观后感,要求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导入新课
1.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篇,如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画面,如蒸汽机车、纺织厂等,让学生对工业革命有直观的认识。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0.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本节课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到工业革命的历史氛围,提高了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3.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1.认识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历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通过分析工业革命中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乐观态度,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为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历史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工业革命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3.分析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特点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评价工业革命对环境、劳工、城市化等方面的正面贡献与负面影响。
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剖析工业革命背后的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
(二)教学设想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革命的定义、背景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交通等,及其对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影响。
3.了解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的扩散过程及其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影响。
-设想活动:小论文撰写,要求学生结合当前社会问题,探讨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6.设计课后拓展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开展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设想活动: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博物馆或遗址。
7.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小论文撰写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历史书籍,如《工业文明的世界》、《英国工业革命》等,提升对工业革命的了解和认识。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设计一系列关于工业革命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问答题: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分析能力。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小论述,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
3.案例导入:介绍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詹姆斯·瓦特、卡尔·本茨等,以及他们的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具体设想如下:
1.工业革命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梳理工业革命的背景,如资本主义萌芽、农业革命、海外市场扩大等。
-利用时间轴、地图等工具,展示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的扩散过程,让学生了解其全球化影响。
3.工业革命的评价:
-引导学生从正面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评价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针对工业革命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总结工业革命的教训,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展示一幅工业革命时期的画作《蒸汽机的时代》(The Age of Steam),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画作中,蒸汽机、火车、轮船等元素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与之前的农业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我向学生提问:“这幅画作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的三个主要发明,并简要说明它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3.讨论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影响,以及工人阶级为改善生活条件所进行的斗争。
(五)总结归纳
在本节课的总结环节,我将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要关注民生、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最后,我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本课是部编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讲述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了解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两次工业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负面影响。
1.重点: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条件2.难点:辩证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对!工业革命。
那么,工业革命分为哪两个阶段?其背景、进程和影响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工业革命的背景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如何?自主学习1.概念: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2)条件:①经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2024年版)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中国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第10课,主要叙述的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后期,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本课内容主要有三目: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课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题,把两次工业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来阐述,重点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通过分析工业革命的发生、经过,以及它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方面: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他们基础较好且在初中时已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有所了解,能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及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2.思维能力方面: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但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1.通过时空定位,了解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并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2.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比较,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
3.通过史料分析,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作用是不同的,理解历史事件影响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召开。
在占地9.6万平方米的展区中,展览用的桌子总长约13公里,14000件展出品,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设问:如果你参加了这次世博会,在展会上,你可能会看到哪些先进的展品?【学生回答】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蒸汽机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7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目内容。
三目内容分别讲述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三目内容相对独立却又关联,把握三目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特殊注意的。
考纲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于考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课的中心在于“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的讲解。
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讲解的是引起“工业革命”的几个条件,而因为这些个条件,促使市场扩大,而市场扩大则引起了需求增加,需求增加也就使得生产力提升、技术提升。
但是教师需要在第一目向学生灌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理念,教师在概括工业革命的背景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保障”五个因素来阐发概括。
第二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讲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两块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棉纺织业与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等。
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着重于“承接”这一关键词。
第三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讲述的是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对社会、对世界的影响,需要教师利用史料逐一讲解。
此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阶级关系点明。
总的来说,《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内容较为专一,三目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体现在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某一行业迸发(棉纺织业)——拓展到其他行业——拓展到其他国家——促使资本主义发展。
其次,内容虽然相较于以前的教材缩减了将近二分之一,但是需要教师注意把握课堂拓展的“度”。
本课内容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阶段,教师在本课讲解时要注重利用马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推演讲解工业革命。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参与意识强。
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对该段历史略有了解。
但由于中考开卷的考试形式,且高一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历史思维尚不成熟,难以准确把握“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课内容涉及范围专一,但时间跨度大,相应的知识点零散且繁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其次,初中教材中并未涉及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是直接跳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的基础不扎实,也是需要教师注重的一个点。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1:本课内容在探讨工业革命背景问题时,学生应该学会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唯物史观的内容去分析问题。
2:在探讨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问题这一知识点时,可利用马恩《共产党宣言》中的观点进行教学。
【时空观念】1:本课时间跨度较大,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历经三个世纪,学生应学会利用时间段来进行分阶段的学习,大致可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2:在空间上分布上。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而后遍布整个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在德国与美国,即工业革命遍布了全世界。
学生应该学会从地域的角度对本课的两个知识点进行学习。
【史料实证】1:对于课堂的诸多引题,需要使用精辟以及深刻的史料。
本节课主要讲授的时间段在世界中世纪史,可以选用通史类的文书(例如吴齐本的《世界近代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哈巴库克、波斯坦主编的《剑桥欧洲经济史》)等史料,利用不同史观进行比较(吴齐本的《世界古代史》主要运用唯物史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主要选用全球史观)。
2:也可选用一些专门史书、原始史料、经典著作进行国别史、专题史的讲解,例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工业革命的评价;帕尔默在《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中对工业革命的描写;史料的选择确保客观性、准确性、代表性,第一手史料最佳。
【历史解释】1:本课内容名词解释较多,例如“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垄断资本主义”等,学生应该学会将这些名词放入历史环境中去看待这些事件的作用。
2:在解释资本主义发展的优缺点时,学生应该从两方面进行思考,而并不只看见资本主义的优点。
【家国情怀】1: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由资产阶级发展产生的市场、原材料、财富的需求,是近代英国敲开中国国门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也应该从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工业革命的利弊。
2:准确把握情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工业革命的背景。
2: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3: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1: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学生该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进而通过这个问题,将两次工业革命串联起来。
2:工业革命的影响分为利弊两个方面,我们的学生怎样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工业革命,是教师之引导、学生之学习的一个重要点。
通过这个点,我们才能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把握“家国情怀”。
五、教学方法:教法:史料教学法、讲授法等;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资源及工具:视频、ppt、板书、以及各类史料实证。
六、教学设计【创设环境,引入新课】(PPT展示珍妮纺纱机的图片,教师利用珍妮纺纱机的起源故事进行导入。
同时,利用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背景进入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学习,并引出资产阶级成长的概念。
)PPT展示:教师:同学们看PPT上这幅图画,大家猜一下这是什么机器?对,这就是珍妮纺纱机。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科普一下珍妮纺纱机的起源。
1764年在英国有一个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纺织工,一天他下班回来,一不小心把妻子的纺织机踢倒了。
当他弯下腰想要扶正纺纱机的时候,看到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了直立的。
他忽然想到如果将纱锭竖着排列,不就可以一次性只用一个纺锤纺很多的纱了吗?于是珍妮纺纱机应运而生。
那为什么这台机器叫做“珍妮纺纱机”呢?对!是因为他女儿叫做“珍妮”。
珍妮纺纱机比原先老式的纺纱机可以增加十倍的量,而工业革命也由此正式开始。
大家来思考一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后,纺纱行业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正如这位同学所回答的这样,机器生产使得劳动效率成倍的增加。
而这种机器的变革升级一定是在一定的具体背景下进行的,那接下去就跟着老师一起进去那个时代,去看看工业革命前的时代是怎么样的。
设计意图:利用历史小故事来进行导入,便于吸引学生兴趣以及增进学生的理解。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教师: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使得纺纱这一环节快速便捷了很多,而纺纱环节的快速引起了整个产业的变革,而从棉纺织业开始,英国开始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出现在英国而不是法国或者德国呢?我们一起来看几则材料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一般来解决背景问题,都是从那几个角度来思考的呢?对!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那首先我们先来看政治角度。
那在看之前,老师想提醒大家,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可以分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保障)。
怎么样将这三个角度与这五个因素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
同学:选取两位一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农奴制度在14至15世纪已经瓦解,说明农村地区的束缚关系已经逐渐消亡。
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得英国资产阶级得到了政权,建立起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所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政治角度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环境,那接下去我们从经济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那资产阶级是怎么样通过政治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呢?我们通过圈地运动来了解一下。
大家阅读课本第59页的圈地运动,然后说明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什么?同学:选取两位一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
从历史纵横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圈地运动”。
那什么是圈地运动呢?我们说一般农村经济都是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但是随着英国制昵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增加,羊的养殖数量不断增加。
那羊的养殖需要土地,大量贵族就将农民的土地购买、强征过来来养羊,正是因为用栅栏圈起了土地,而得名为“圈地运动”。
考试一般会用“乌托邦”、“羊吃人”来形容这一知识点,大家需要注意。
刚刚我们的同学为我们分析几个要素。
首先,材料中“新式农场主或牧场主经营”说明了原先的自耕农自给自足形的经济方式变成了大牧场、大农场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也就说明了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更高。
由此得出第一个要素在于“农业资本”。
其次“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出卖劳动力”说明农民为了生计必须进入城市工作,这也就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要素。
教师:说完了国内市场,那国外市场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通过一则材料来看。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
从第一则材料中呢,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海外殖民有直接掠夺与商业两种方式,而直接掠夺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从材料二中呢,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海外殖民有“一本万利”的特点,这种一本万利通过在殖民地获得原材料,再把商业制品卖给殖民地人民,使得英国人“一本万利”。
教师:分析完经济角度,接下去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工业革命的背景。
通过预习课本我们可以发现文化角度主要集中在技术这一因素。
那我们通过几则材料来分析。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市场与技术之间的某种关系。
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促使需求增加,而有限时间内的需求增加促进了技术的升级要求。
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发现手工工场的劳动分工促进了技术的专门化,这也就间接的促进技术的升级。
教师:从第一目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之间会有很多的重合,大家能自己画一个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吗?同学:给同学几分钟画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重点在于怎样讲解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材料分析与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这一知识。
【小结】:第一目内容的重点在于怎样讲解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并列的。
其次,五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需要教师注意的,这种关系可以体现在政治保障是基础,政治保障促进劳动力的产生,资本与市场互相作用,市场需求是技术升级的内在动力。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教师:我们一般说工业革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1860年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
同学们先看PPT上的这一幅图,同学们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事件吗?对!就是在第一次世博会中英国建造的“水晶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