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自然辩证法概论(2015修改版)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2013年大纲重新整理的,知识点都是大纲中内容,有很多觉得没用的可以不用背了,但鉴于中特的坑,还是都整理出来了。感谢不知道是哪个前人整理的详细资料~加油!——呆兔子)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相邻学科: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高级形态、核心)。当代形态:系统、人工、生态自然观。
科学技术观:以历史形成为基础,分析科学技术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其发展模式和动力,进而概括其规律。是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统一。概括升华科学技术研究中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社会建制、社会运行的普遍规律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创新观——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特征。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并汲取辨证法,综合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立的;
2. 列宁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3.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
建设创新型国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关键。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科学技术总结。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 主要观点:自然界本源是物质;自然界无休止变化;生物是进化的。
2. 主要特征:整体性和直观性、思辨性和臆测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等。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1. 不能彻底坚持唯物主义
2. 不能满足民众需要,被民众理解
3、不能科学的说明自然界,凭直觉与思辨认识世界。
(四)向机械唯物主义过渡: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而上学)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1. 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微粒构成;
2. 自然界有绝对不变性。
3、各种运动都是由固定规律表达的
4、自然界安排受上帝支配
5、形而上学思维认识自然界
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分立存在。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机械性、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 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2. 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1、以机械论认识自然界
2、以因果论看待自然界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自然界是先在的历史的自然界
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3、人是自然界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4、用辩证思维方法认识自然界。
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1、古希腊哲学
2、德国古典哲学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实现了自然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批判了形而上学与经验论,实现了唯物性、辩
证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的辩证统一)
2、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性、历史性)
3、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4、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人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实践活动、社会科学由自然科学发展而来)
5、称为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一)系统自然观的观点与特征(✩✩✩)
观点:1、自然界以系统方式存在(简单性与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与随机性)
2、系统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3、自然界演化不可逆(分叉&突现)
4、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特征: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
(二)系统自然观的作用(✩✩✩✩)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论(自然界客观实在性与系统性、循环演化性、时间与空间上统一性);
2.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系统思维方式发展了辩证思维方式,促进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统一);
3.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价值关系是系统关系);
4.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实践关系是系统关系、决定了人与自然界关系上午演化、实现了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二、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一)人工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1、人工自然界是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创造的系统自然界,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
2、人工自然界和人化自然界均来自于天然自然界,相互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不断演化;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创建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4、人工自然界通过自我复制、催化、反馈进行着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告急的演化。
特征:主体性(人)、能动性、价值性。
人工自然观追求主体和客体、能动性和受体性、自然界内在价值和人类自身价值之间辩证统一,旨在实现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二)人工自然观的作用(✩✩✩✩)
1. 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