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图件比例

合集下载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

路线布置必须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即必须将已有资料充分收集研究:包括区域资料、 地、物、化、遥等。
首先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然后熟悉工作 区已知化探异常、物探异常、矿点、矿化点基本 特征及遥感初步解译成果(环形构造、线形构造 及各类构造交汇部位)等,同时,要经野外实地 踏勘(选择主干路线,进一步了解主要地质体出 露及分布情况、主构造线方向、交通、露头分 布)。
填图单元的确定
正式进行野外路线调查前,首先确定工 作区填图单元。
经充分收集资料、认真研究和野外实地 踏勘后,初步确定工作区基本填图单元后, 通过测制剖面最终确定填图单元。即每个填 图单元都要有1-2条剖面控制。
通过测制剖面,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
岩石组合、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 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和含(控)矿性质、 时空分布变化等。
地质填图 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专题
地质图
概念: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
地壳一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 比例概括地垂直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种类
(1) 比例尺:小比例尺(<50万)、 中比例尺(5-20万)、 大比例尺(>2.5万)。
(2)性质:区域地质图(中、小比例尺): 矿产图、 地形地质图。
地点:
地质手图:
点号:D2001,“2001”中的“2”代表组号,后三位当点号。
点位:GPS坐标(写全):4220251,18240225。
点性: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点、脉岩点、矿化点、化
石点、控制点、露头点、碎石点。
描述:从宏观到微观,要求层次清楚、写真写实、描述详
细、文理通顺、整洁美观、概念准确、重点突出、产

高清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高清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4 色标用色
4.1 本标准使用 6 个色(见 8.1)。其中基本色 4 个,为柠檬黄(1 号色)、品红(2 号色)、孔雀蓝(3
DZ/T 0179-1997
号色)、黑色(4 号色);专色 2 个,为大红(5 号色)、桔黄(6 号色)。 4.2 岩石地层用色标准(见表 1,色标 8.2)。
表1
岩石地层用色
7 使用原则
7.1 1∶50 000 地质图各要素设色,一般均在本标准中选用,地质年代由新到老,岩石地层颜色由浅到 深暗,岩石谱系单位则由鲜艳到浅暗的规律,不可倒置,特殊情况下(如分层不够用)可在基本符合年 代色相标准的基础上,自形组合色层。 7.2 本标准规定了岩石花纹符号用色,花纹形状及规格、矿产、及矿点等符号及用色按 GB958 使用。 7.3 本标准色标上被色编号是常规制印号,蓝色编号为计算机辅助制图号。本色标是建立在 MAPCAD 彩色地图出版系统上,但采用其他彩色制图软件同样适用,并可参照附录 A 说明建库。
分别用其专用网纹叠加在相应岩类的色层上表示。
DZ/T 0179-1997
4.8 其他要素用色标准(见表 3,色标 8.8)。
表3
色号
用色 层次
要素内容
色标编号
常规
微机
断层,整合、不整合地质界线,超动、脉动、涌动侵入接触界线,岩相界线,
4 100%
708~719 1308~1319
岩层产状,地质代号,钻孔,图廓及图外整饰
叠纪 42 层,二叠纪 32 层,石炭纪 31 层,泥盆纪 48 层,志留纪 40 层,奥陶纪 33 层,寒武纪 34 层,
震旦纪 36 层,元古宙 44 层,太古宙 20 层。
4.2.3 穿时(指跨纪的两个年代)的岩石地层单位设色原则,以所处的主要年代地层色相加次要的年代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01一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1991-06-11发布 1991-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一91(1∶50 000)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ZB/T D10 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3 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 : 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 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

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一)剖面研究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

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

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

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

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 :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 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地质资料涉密原则

地质资料涉密原则

地质资料涉密界定原则2007年4月我馆开始馆藏地质资料涉密清理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完成,通过资料数据统计发现涉及国家秘密的地质资料中测绘类涉密占绝大多数,其中涉及到坐标参数转换和国家控制点资料很少,绝大部分为地质图件涉密。

关于资料的涉密界定严格按照国土发资[2006]314号文附件4的规定执行,是否涉密基本按照以下几点进行:1、直角坐标、比例尺、地形、地物四个要素是确定地质图件测绘类是否涉密的关键,直角坐标存在与否是判定是否涉密的关键要素。

四者中只要有直角坐标,无其他要素但符合比例尺≥1/2千,面积≥6Km2等条件者也属于涉密范围。

2、在此基础上比例尺为1/50万、1/25万、1/20万和1/1万的有直角坐标的各类专业图件(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储量计算图、水文地质图、地质矿产图、探矿工程布置图、水平投影图、叠合图、资源储量估算图等),均视为“附件4”中测绘类18项(0218),非基础性测绘成果,密级为“秘密”;3、比例尺为1/10万、1/5万、1/2.5万,有直角坐标各类专业图件(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储量计算图、水文地质图、地质矿产图、探矿工程布置图、水平投影图、叠合图、资源储量估算图等),均视为“附件4”中测绘类11项(0211),视为非基础性测绘成果,密级为“机密”;4、有直角坐标比例尺为≧1/5千或制图面积≧6m2的1/2千各类专业图件,均归类于“附件4”中测绘类15项或18项(0218),密级为“秘密”;5、地质报告中特别是附表中涉及到国家(Ⅰ-Ⅳ)级控制点的均视为“附件4”中测绘类11项(0205),密级为“机密”;下列种类图件,其地质要素不属《关于开展涉密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的通知》附件4所列保密范围的,不属于国家秘密:(一)各种比例尺的各类柱状图、剖面图、矿层(煤层)对比图、地层对比图。

(二)没有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大小、形状和属性,只有地质要素的各类地质平面图。

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及要求

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及要求

厚度 岩性描述
1 14
备注
25
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界 系统


代 号
柱状图
厚度 (m)
岩性描述
二 叠

山 西
系统 组
P2s
底部为褐灰厚-中厚层状岩屑石英 60 杂砂岩,向上为粉砂岩、砂质泥岩、
泥岩和煤。

上太
古 生 界
石统 炭
原 组


本 溪
统组
下部为石英砂岩、砂岩、煤层,中
C3t
部为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石灰
铁路城市等; • ⑦图名、图例、比例尺等。
• 7、地层标准着色(DZ/T0179-1997,色谱)
➢ 第四系,601~640号色谱; ➢ 侏罗系,699~738号色谱; ➢ 三叠系,743~784号色谱; ➢ 二叠系,789~820号色谱; ➢ 石炭系,825~855号色谱; ➢ 泥盆系,860~907号色谱; ➢ 志留系,912~951号色谱;
5.6cm
图名 单位 组别 制图 清绘 审核 指导老师
巢湖北部狮子口实测地质剖面图 0.8cm
第3小组
图号 比例尺 资料来源 日期

1:1000 实测 2009-09-12
2.5cm
3.5cm 12cm
2.5cm
3.5cm
实测地质剖面图
100°
导线平面图
0 43°1 2
D2
3 40°
4 5
45° 6
• 3、实测地层柱状图的画法
• (1)岩层厚度的计算和整理
公式:h=L(sin·cos·sin±sin·cos)
当导线前进方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时,即90>->270: h=L[sin·cos+sin·cos·cos(-)]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测制1—2条,比例1:1000,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和构造;2、剖面线垂直地层走向,选择地层层序齐全,地层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3、实测剖面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观察进行细致描述;层位地段采集标本,在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采用半仪器法测制,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的在图上表示,小于1米的有特殊代表性的地质体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作上标记。

6、地质内容记录:全面、正确、地质体产状;各种样品按公司统一格式标注剖面相应位置,做到文字记录。

7、地质剖面图和工作范围内的地质工资料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地层岩性、岩石组合,物质成分,岩相组合;分析地层、岩石的含矿性,选定标志层,划分单元。

8、图的内容:采用展开法,导线、导线点、产状、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性、断层、主要地物等。

9、10、当日室内整理野外填图的工作内容。

10、编写地质工作小结其内容(1)、前言剖面测制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公司名称、工作人员;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a、简述剖面测制矿区地层构造特征;b、地层描述;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d、构造e、详细描述矿产f、新的见解(3)存在的问题(二)、工作质量1、记录(1)、记录格式、描述内容、顺序、记量、单位等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2)、地层分明、突出重点、语言精、概念清、字迹明;(3)、分层及层间合理、清楚;(4)、岩石定性及岩性描述;(5)、其他与矿体有关的特征添加描述;(6)、岩(矿)层产状记明、正确、与剖面吻合。

2、剖面图(1)、标明比例尺和图例:按有关标准;(2)、剖面起点,界线终点及工作位置,地质等数据正确;(3)、柱状图按照有关规范内容齐全;3、实地控制程度尽量把地质点布置的密度与相应的矿区有关的地质图件比例尺相应;4、采样(1)、代表性取样适用的矿种、数量符合要求;(2)、方法和样品重量达到要求;(3)、规范要求采样,位置、编号、文字等清晰标记,图表一致;5、室内资料整理(1)、野外现场编录的内容清晰,做到不漏;(2)、联系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标注、补充相关资料等内容;(3)、有关文字、图件每一项完成应提交,做到妥善保管;二、地质填图(一)、工作方法1、用原1:10000地质地形磁测图裁集1:2000磁异常C3、C4,C5图做勘探首靶区,采用穿越法加追踪进行;2、观测点用半仪器、Gps结合丁点交汇手图,室内电子上图;3、在填图中有难于弄别的岩性做好素描、拍照等后定性,再填补;4、填图中发现重要的地质体进行追踪;5、地质体的描述、大者直接上图、小的重要地质体放大特别注明;6、记录格式和内容。

地质常用图件

地质常用图件

• 1. 地质资料的收集程度。
• 检查各种与编图有关的原始地质资料,包括地面露头、老 窑调查资料等,各项勘探工程和井巷工程编录资料和各种 有关的图表及综合性资料等是否收集齐备,并进行充分利 用。
26.10.2023
8
• 2. 对地质问题分析判断的合理性。 • 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经综合分析对所得的原始资料做出合
26.10.2023
7
二、矿井地质图的质量标准
• ㈠ 精度:矿井地质图的质量对煤矿生产影响很大,如
依据错误的图纸进行设计和施工,将会造成工程的浪费, 给安全生产带来威胁,造成一些高代价的差错。因此,提 高矿井地质图件的质量是地质、测量、采掘、设计、制图 人员的一项共同的任务。评定矿井地质图的精度,应从地 质资料的收集程度,对地质问题分析判断的合理性,以及 绘图和底图的精度等进行衡量。
26.10.2023
12
• ㈣ 剖面图、水平切面图、煤层等高线图间的对应原则 • 空间任何已知点,它在三大地质图件上的坐标(x、y、z)
值必然相同。依据这种关系,可知三大地质图件之间的对 应原则如下: • 1. 剖面图与煤层等高线图:剖面图中任何煤层迹线上的 已知点,根据其高程,都可在相应煤层等高线图上沿着这 条剖面线找到。 • 2. 水平切面图与煤层等高线图:水平切面图上某煤层迹线, 可与该煤层等高线图上相同标高的曲线相重合。 • 3. 水平切面图与剖面图:在水平切面图某一剖面线上的任 一个点,根据此点高程,以及此点与经线(纬线)间的距 离,即可在该剖面图中相应位置上找到。
• 对底图的要求是:测量平面底图不能放大,地质图与测量 图同比例,要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当遇到需要不同坐标 系统的测量资料时必须经过检查换算后才能使用,当缩小 比例拼图时要把误差压缩到最低限度,消除误差应控制在 相对网格中,井上下地质点应有测点控制等。

DZ/T 0157-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7-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编绘原图的质量要求 %" 数学精度符合本《规范》要求; & " 正确地、充分地使用了各种编图资料;
!" 各要素的选取、概括要符合本《规范》和编辑设计书的规定,各要素之间的关 系表示合理、清晰。 # " 各种线划符号要符合《图式》要求,线划实在,色彩符合复制要求,图面清洁; $" 注记正确、书写端正,配置合理、指示明确; ’ " 图廓外整饰的内容完备、正确; ( " 抄、接边正确。 !"! 图历簿的填写 图历簿是地图的重要技术档案,编图作业中应将地图编绘的各个阶段(含检查)的 概况、主要问题和处理情况及质量评定,简明扼要地填写入内。 图历簿内容应按成图程序由各有关人员及时填写并签署,不得追记。
,
&"’ 水系
底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
正确表示水系的类型、主次关系和密度对比;合理表示海岸的类型、岛礁分布;处 理好水系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 0/.- ・
!"#"#
河流、运河、渠道
!" 凡图上宽度 # " $%%(含 # " $%% )以上的河流用双线表示,宽度小于 # " $%% 的 用 # " & ’ # " $%% 的单线表示。运河、渠道宽度在 # " $%% 以上者用双线,宽度在 # " (%% ’ # " $%% 者用 # " )%% 的单线表示,宽度在 # " (%% 以下者用 # " &*%% 单线表示。 时令河、地下河段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 " 图上长 ),% 以上的河流均应予选取,长 & " *,% ’ ),% 的河流可酌情取舍;图上 长 $,% 以上的运河和 -,% 以上的渠道应予选取,密集河渠的平行间距一般不小于 . ’ &#%%;图上长 (,% 以上的时令河,# " *,% 以上的地下河段和消失河段应予表示。对界 河、独流入海、连通湖泊、岩溶及干旱地区的小河或与地质矿产有关的小河,可降低选 取标准予以选取。 瀑布择要表示,并加注“瀑” 。 ," 河流、运河、渠道的图形概括时,要保持主要转折点的位置的正确,保持河流 弯曲程度的对比关系。 图上小于 # " *%% / # " .%% 的弯曲,一般可以简化,而具有特征意义的小弯可以夸 大到 # " *%% / # " .%% 表示。 运河、渠道应加绘流向。 0 " 图上长 &*,% 以上有名称注记的河流、运河、渠道应注出名称,不足此长度的可 酌情选注。河流名称每隔 (#,% 应重复注出。河流上、下河段名称不同时,应分别注出 河名。 1" 河深、河宽、水底性质、流速等说明注记以及徒涉场、滚水坝、人渡等均不予 以表示。 !"#"$ 湖泊、水库 !" 图上面积大于 $ ’ .%%( 的湖泊、水库应予表示,干旱地区小于 $%%( 的湖泊、 水库也应适当选取,小于 &%%( 而有重要意义的应扩大到 &%%( 表示。 湖泊只作取舍,不予合并。小湖群密集,其个体面积不超过 &%% 时,应适当夸大 被选湖泊,以保持其范围和特点。 + " 概括湖泊、水库图形时,应保持其轮廓形状的基本特征。小于 # " *%% / # " .%% 的弯曲可以舍去,但具有特征意义的应夸大表示。 ," 重要的湖泊和一般的水库应注出名称,非淡水湖泊应加注水质。 0 " 采用单色编稿时,湖泊、水库内加绘平行晕线,如面积太小,不能绘晕线时, 则加注“湖” 、 “水库”注记。 ! " # " % 湖中岛、河中岛 图上面积大于 (%%( 的湖中岛、河中岛应予表示。位于国界两侧的小岛,不能依比 例尺表示时,可按岛屿形状用 # " * 的点状符号表示。 ! " # " & 沼泽、盐田、蓄洪区 图上面积大于 &##%%( 的沼泽和蓄洪区,大于 (*%%( 的盐田应予表示。 !"#"’ 井、泉 ・ &#)* ・

地质图绘图规定-一般规定

地质图绘图规定-一般规定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主题内容本规程规定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件制作的要求、一般规定以及作业程序。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详查及勘探矿区各类地质图件制作的技术依据之一。

其他地质图件可参照执行。

3 引用标准和规范DZ/T 0156-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 0157-95 1:50 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59-95 1:500 000 1:1 000 000 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56-95 1:250 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1:50 000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98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勘查技术管理规范补充规定(测绘、地质绘图)(199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金矿勘查综合图件编绘指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总队2第一章矢量化的一般规程1.1 对底图的质量要求一般地质图件原稿图应符合下列要求:1. 数学基础(直角坐标网、经纬网、内廓及各类控制点)精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2. 图面平整、内容清晰、所附资料齐全;3. 国界、省(市、自治区)界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查并有文字依据;4. 相邻图幅各要素接边误差符合要求。

1.2 矢量化前准备工作1. 矢量化前必须详细阅读底图(原图)和有关规范图式图例,了解各要素的清绘(矢量化)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 定作业计划。

作业计划可按要素拟定,也可按每日工作量具体划分,以便有条不紊的工作。

3. 底图是否清绘准确,发现疑难问题,必须在清绘前向有关人员问清弄懂,自己不能擅自改动。

1.3 矢量化的质量要求1. 原图各要素清绘符合规定要求,依比例尺的符号不得变形,不依比例尺的中心点位不得超差。

2. 上各项内容不得漏掉或有差错。

3. 国界及行政区划界线,严格按照可靠资料绘制。

如有国界线的图,必须上级批准,并附有正式审批文件,方可绘制印刷。

4. 必须尊重原图,不得随意改动原划线位置,必须保持各要素的几何精度。

地质图制图手册

地质图制图手册

数字化制图要求引用标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5791—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95《1:50000区域地质图图例》GB 958-89《铀矿地质勘查测量图件编绘规范》EJ/T 1120—2000《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总则1、编绘图件时,必须熟悉本要求、有关规范及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2、图件要以准确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及时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工作,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各种图件应突出主题,层次分明.3、各种图件,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齐全、清晰、统一.4、图幅要求整洁,字体大小适当,颜色统一。

5、图件数字比例尺:选用宋体,高12mm,宽10mm(比例符号必须用半角)。

6、图件线条比例尺:选用宋体,高8mm,宽7mm;线段:X=20,Y=15,线型为90—0,线宽0。

1mm,长度40mm。

7、图件坐标注记采用公里为单位,选用宋体,高5mm,宽4.5mm。

8、坐标线及高程线:黑色,线宽0.15mm,线型为1-0,X=Y=10,且必须用“键盘输入线”功能画线,尽量不用投影变换生成坐标。

9、图名要确切、简短,置于图框外顶部。

用黑色,图名距图幅两边大于50mm,字大小根据实际而定。

10、图外框线与内框线间距为12mm,外框线宽为1。

5mm,内框线宽为0。

15mm。

A3或更小的图件,可适当酌减少.坐标线及图框线应采用“数字输入”,不能使用鼠标画制。

11、地层等符号用黑体,高4.5mm,宽4.0mm,尽量直接输入,不用子图库中符号,花岗岩可用子图表示,且应垂直向上,不旋转。

12、主要构造应有编号,构造编号字体用黑体,高4。

5mm,宽4。

0mm,数字编号须用下标表示(如F800).13、图例中应包括图内所给的各种符号及色调,地形图上的惯用符号可不列出,图例与图幅内容一致,尽可能使用最简明的技术语言。

图例排列顺序一般先地层—地层界线-产状-构造-矿物、蚀变-工程—其它,最后为工作范围。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

地质勘查常⽤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8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 958-89)~为适应地质⼯作改⾰深化和加快地质制图⼯作规范化、标准化和计算机使⽤的需要,制定了这⼀套标准的符号和花纹,以利地质⼯作或其它技术、科学、经济领域等部门使⽤。

1主题内容与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50000区域地质图件(包括详图、平⾯图、地质柱状图、地质横切剖⾯图、矿产图、成矿规律及预测图等)上,地层年代单位符号、岩⽯和矿物符号、各类矿产的矿床、矿点符号等的表⽰⽅法总则。

本标准适⽤于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及室内编图。

对其它⽐例尺的地质图件表⽰符号和花纹也可参照使⽤。

本标准不包括城市地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作的特殊要求内容和以岩⽯地层单位制图即组图上的岩⽯地层单位符号。

2表⽰⽅法的原则2.1为了地质制图不同⽬的的需要,应在相应的地质图件上,表⽰需要的花纹和符号。

2.2表⽰岩⽯和矿物花纹采⽤⿊⾊(或着⾊)或漏空花纹符号,但其花纹符号的原意不变。

2.3岩⽯和矿物花纹的表现形式与岩⽯的分类命名紧密相关,往往侧重岩⽯中的某些特征。

本标准只列岀较常见的各类不同的岩⽯分类主要岩⽯类型。

2.4在制定岩⽯和矿物花纹符号时,遵守下列原则:241注意各种符号的系统性、通⽤性,在同⼀图件上,⼀种符号只能代表⼀种内容含意。

2.4.2对长期习惯通⽤的符号,如⽆原则性错误,尽量保留,但对长期以讹传讹的符号,经查证重新拟定其含意。

2.4.3设计的各种花纹尽量作到含意确切,简单清晰,便于绘制。

2.5使⽤本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时,可在本标准规定的原则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改⾰、创新、设计花纹符号,但绝不能改变已设计的花纹符号之含意。

2.6本标准年代地层单位中的长城(Ch)、蓟县(Jx)、青⽩⼝(Qn)三个系的符号,不同于国际上公认系的符号标准。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02-22发布1989-10-01实施第⼀篇地质图件上使⽤的图例3 地质体单位符号3.1.4.1 Q 第四系3.1年代地层单位符号3.1.1 宇(Eonothem) 3.1.4.2 R 第三系3.1.2 界的符号 3.1.4.3 K ⽩垩系3.121 Cz 新⽣界 3.1.4.4 J 侏罗系3.122 Mz 中⽣界 3.1.4.5 T 三叠系3.1.2.3 Pz 古⽣界 3.1.4.6 P ⼆叠系3.1.2.4 Pt 元古界 3.1.4.7 C ⽯炭系3.1.2.5 Ar 太古界 3.1.4.8 D 泥盆系3.1.2.6 AnC 前寒武 3.1.4.9 S 志留系3.1.2.7 AnZ 前震旦 3.1.4.10 O 奥陶系3.1.2.8 M 3.1.4.11 C 寒武系3.1.3 亚界的符号 3.1.4.12 Z 震旦系3.1.3.1 PZ2 上古⽣界 3.1.4.13 Qn 青⽩⼝系3.1.3.2 Pz1 下古⽣界 3.1.4.14 Jx 蓟县系3.1.3.3 Pt 3 上元古界 3.1.4.15 Ch 长城系3.1.3.4 Pt 2 中元古界 3.1.5 亚系的符号3.1.3.5 Pt1 下元古界 3.1.5.1 N 上第三系3.1.3.6 Ar2 上太古界 3.1.5.2 E 下第三系3.1.3.7 A「1 下太古界 3.1.6 统的符号3.1.4 系的符号 3.1.6.1 Qh 全新统QP3上更新统3.162 Qp 更新统QP2 中更新统3.1.6.21 D3 上泥盆统或泥盆系上统QP1 下更新统 3.1.6.22 D2 中泥盆统或泥盆系中统N2 上新统 3.1.6.23 D1 下泥盆统或泥盆系下统3.163 上第三系N1 中新统 3.1.6.24 S3 上志留统或志留系上统3.1.6.5 E3 渐新统 3.1.6.25 S2 中志留统或志留系中统3.1.6.6 E2 始新统、下第三系 3.1.6.26 S1 下志留统或志留系下统3.167 E1 古新统 3.1.6.27 。

MapGis地质图制图规格手册

MapGis地质图制图规格手册

数字化制图要求引用标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5791-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95《1:50000区域地质图图例》 GB 958-89《铀矿地质勘查测量图件编绘规范》 EJ/T 1120-2000《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总则1、编绘图件时,必须熟悉本要求、有关规范及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2、图件要以准确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及时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工作,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各种图件应突出主题,层次分明。

3、各种图件,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齐全、清晰、统一。

4、图幅要求整洁,字体大小适当,颜色统一。

5、图件数字比例尺:选用宋体,高12mm,宽10mm (比例符号必须用半角)。

6、图件线条比例尺:选用宋体,高8mm,宽7mm;线段:X=20,Y=15,线型为90-0,线宽0.1mm,长度40mm。

7、图件坐标注记采用公里为单位,选用宋体,高5mm,宽4.5mm。

8、坐标线及高程线:黑色,线宽0.15mm,线型为1-0,X=Y=10,且必须用“键盘输入线”功能画线,尽量不用投影变换生成坐标。

9、图名要确切、简短,置于图框外顶部。

用黑色,图名距图幅两边大于50mm,字大小根据实际而定。

10、图外框线与内框线间距为12mm,外框线宽为1.5mm,内框线宽为0.15mm。

A3或更小的图件,可适当酌减少。

坐标线及图框线应采用“数字输入”,不能使用鼠标画制。

11、地层等符号用黑体,高4.5mm,宽4.0mm,尽量直接输入,不用子图库中符号,花岗岩可用子图表示,且应垂直向上,不旋转。

12、主要构造应有编号,构造编号字体用黑体,高4.5mm,宽4.0mm,数字编号须用下标表示(如F800 )。

13、图例中应包括图内所给的各种符号及色调,地形图上的惯用符号可不列出,图例与图幅内容一致,尽可能使用最简明的技术语言。

图例排列顺序一般先地层—地层界线—产状—构造—矿物、蚀变—工程—其它,最后为工作范围。

DZ/T 0157-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7-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编绘原图的质量要求 %" 数学精度符合本《规范》要求; & " 正确地、充分地使用了各种编图资料;
!" 各要素的选取、概括要符合本《规范》和编辑设计书的规定,各要素之间的关 系表示合理、清晰。 # " 各种线划符号要符合《图式》要求,线划实在,色彩符合复制要求,图面清洁; $" 注记正确、书写端正,配置合理、指示明确; ’ " 图廓外整饰的内容完备、正确; ( " 抄、接边正确。 !"! 图历簿的填写 图历簿是地图的重要技术档案,编图作业中应将地图编绘的各个阶段(含检查)的 概况、主要问题和处理情况及质量评定,简明扼要地填写入内。 图历簿内容应按成图程序由各有关人员及时填写并签署,不得追记。
! " #$$$$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 ’ ( $!#)—*# !
!"! 主题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编绘 ! " #$$$$ 区域地质调查图件地理底图的数学基础、精度要求、编 辑准备工作、编绘方法和技术要求、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综合取舍、检查、验收和对印刷 原图的质量要求等内容。 !"#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 ! " #$$$$ 区域地质调查图件地理底图的编绘。同比例尺的其他地质图 件的地理底图的编绘也可参照使用。
编绘前的准备、编绘程序及用色。 编绘作业前应作好下列准备工作。 、熟悉图式,学习编辑设计书、熟悉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 学习本《规范》 0 # 检查编绘底图的数学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图面质量是否适合编绘; ・ $"’’ ・
!" 编图资料是否齐全,处理是否恰当; # " 制定图幅作业计划; $" 确定与邻幅图接边处各要素的概括程度和各种线划符号的尺寸。 ! " # " $ 编绘的一般程序 %" 普染水域: & " 内图廓线、直角坐标网线、测量控制点; !" 水系及其附属物; # " 铁路、公路; $" 居民地及其注记; ’ " 其他道路及道路附属物; ( " 高程点、地貌; ) " 境界线; *" 抄、接边; + " 图幅整饰。 ! " # " # 编绘原图可采用单色或彩色编稿,用彩色编稿时,其用色规定如下: 浅蓝 水域普染; 墨绿 棕色 黑色 !"% 水系要素及其注记; 地貌要素; 地图内容的其他要素。

地质填图标准

地质填图标准

地质填图的标准野外地质填图是整个地质工作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地质工作之一,那么其技术要求、地质填图中的编录要求有哪些呢,请参照如下:一、根据所确定的矿区填图单位,用穿越法、追索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填图。

采用地质观察点、观察路线相结合的形式编录。

同时辅以必要的探矿工程揭露,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填比例尺为1:25 000及1:10 000(矿区另有更大比例尺地质图)的地质图时,地质观察点及一般地质界线用半仪器法定位,矿层(体)等重要地质界线用仪器法定位;大型沉积矿床的1:10 000地质图及比例尺为1:5000、1:2 000及1:1 000的矿区地质图则均用仪器法定位。

填图所用的地形底图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的比例尺。

还要防止野外手图及清图的图纸在工作过程中伸缩变形影响精度。

二、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1、地质观察点和地质观察路线的原始地质编录可用活页记录表格或野外记录簿记录。

使用自动化制图系统时,可用数据采集代码作记录,路线上的地质现象及表上未包括的项目要作补充文字描述。

编录内容除{实测地质剖面时,要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测量各种数据并记录,主要内容是: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岩(矿)脉的岩矿石名称、岩性、穿插关系及产状、厚(宽)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曲、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等。

原则可根据出露情况计算,也可直接测量。

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放大素描和补充描述,或用照片、录像等记录。

}规定的以外,还应包括点号、位置、露头描述、路线上地质情况及地质界线在空间的连接等等。

2、地质图上的界线及断裂必须在野外实地连接,综合各种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观察资料,航片、卫片资料,物、化探资料,按实地走向连线,并明确标示实测和推测的界线。

掩盖面积大,仅有零星露头的矿区,要填露头分布图,露头边界用仪器法(矿部分)及半仪器法(非矿部分)定位,实地连接成图;如露头太小,可适当放大填在图上。

地质图件制图应注意的问题

地质图件制图应注意的问题

做剖面图时应注意:
一般标尺要注单位(m);x、
y坐标要注全;表格中的各项单位 要注全;用色在整套图中要一致。
(三)、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 1:100~1:500,根据各矿种要求 和矿区复杂程度确定。若钻孔中 某一岩性段过大时,可采用压缩 法绘图,在岩性花纹中用两条断 开线表示缩减,两线宽2mm。
c、应正确反映该区的地质特征。 d、必须附有1-3条垂直区域构造 走向的地质剖面图。 e、应附综合地层柱状图(无地层 出露或仅有第四系出露可省略),比 例尺以能表达地层结构的基本特征为 原则。综合柱状图放置于图的左图廓 外。
(二)、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a、勘探线地质剖面图是反映矿床 (体)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亦可用 作储量计算,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 的主要图件。当矿体地质情况不太复 杂时二者可以合并。 b、比例尺一般略大或相同于储量 计算平面图。 c、一般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 面线平面位置图
地质代号:一般应在相应地层 范围内水平排列。地质代号要排 列紧凑,大小适宜。如地质体较 小,图上宽度排列不下时,可用 引线将符号引至周围空白处。引 线一般不宜超过5.0毫米,并尽量 避免穿越几个地质体。
地质图用色:要严格按照地质 图用色标准(国家标准)和山东 省区域地质图计算机制图技术标 准。不论是地质图还是储量图中 的用色,《编制指南》中都有了 明确的规定,请大家在作图中认 真遵守。
地质图件制图应注意的问题
大 纲
一、制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负责资料汇交人员对图件的 验收
一、制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整饰:包括图廓间、图廓 外和图面整饰。通常图件图廓有 内图廓和外图廓。内图廓是图幅 的实际范围线,用细实线0.1mm, 外图廓是图幅的外围线,用粗实 线0.3-0.5mm,主要起装饰作用。 经纬度注记、分度带、方里网注 记和境界端注记等要素放在内外 图廓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万和1:5000 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1:5万图幅新旧图幅号
转换说明”
1.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为1/100 万、1/50 万、1/25 万、1/10 万、1/5 万、1/
2.5 万、1/1 万和1/5000。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均以1/100 万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纬差和经差划分图幅,并采用行列式编号,十位数,编码长度相同,编码系列统一为一个根部,便于计算机管理和检索。

国家基本比例尺及代码表:
1.2 1/100 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⑴自赤道走每纬差4 为一行(向两极),依次A、B、C、D…V 表示行号
⑵从180°经线走自西向东每经差6 为一列,依次1、2、3、4…60 表示列号
1.3 1/1 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以1/100 万地形图为基础,划分96 个横行和96 个纵列,共9216 幅地形图。

⑴行列号自左上至右和下排列
⑵纬差6°/96=3′45〃经差4°/96=2′30〃
⑶编号由所在1/100 万图幅编号、比例尺代码、1/1 万图幅所在行号和列号组成(十位数),如
J50G089007
× ×× × ××××××
①②③④⑤
①1/100 万行号(字符码)
②1/100 万列号(数字码)
③比例尺代码
④1/1 万行号(数字码)
⑤1/1 万列号(数字码)
⑷图幅编号的求算
例:某位置B=46°02′ L=129°16′。

求该点所在1/1 万地形图所在编号。

1)求所在1/100 万图行号(字符码):46°02′/4°=11.5,推算为L(公式为:H=int($/4)+1)求所在1/100 万地形图列号(数字码):129°16′/6°=21.5,推算为52 (公式为:L=int(&/6)+31)由上知L52
2)确定范围绘图法知L52 范围为B(44°~48°),L(126°~132°)
由(46°02′-44°)/2′30〃=48.8 (入位)
(129°16′-126°)/3′45〃=52.3 (入位)
得1/1 万行号96-49 +1=48
列号53
3)该点1/1 万地形图编号L52G048053
另例B=46°03′ L=129°13′ 所在1/1 万编号为L52G047052
B=46°16′ L=129°21′ 所在1/1 万编号为L52G042054
1.4 1:1万新旧图幅编号的转换
以L-52-67-(29)为例
(1)求行数
a=round(X/12-0.5)×8 =40
b= round (Y/8+0.5) =4
则新图幅行号为a+b
(2)求列数m=(X- round (X/12-0.5)×12-1 )×8 =48
n=Y- round (Y/8-0.5)×8=5
则新图幅列号为m+n
据上述公式可推算上例中对应的新图幅号为L52G044053
题目:请你把旧图号L-52-56-(57)、L-52-67-(61)转换成新图图号答案:分别为L52G040057 和L52G048053
1.5 1:5万新旧图幅编号的转换
1/50000 地形图,每幅图经差15′,纬差10′,代码为E。

如下图将一个纬度4°x经度6°范围平均分为144格,横竖各12格,如下图标有数字的方格(例:绿色方格),如,每个方格为10W图幅,将每个方格又分成4个小格,如A、B、C、D,每格为5万图幅。

旧图幅为K-44-86-A(甲),这里86-A(甲)指的是第86个图幅,左上(A)部分。

上述图幅号对应的新号为:K44E015003 ,这里0015003指的是第15行、第3列,E表示5万图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