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系统运动校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悬架系统运动校核
第一节概述
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的大总成之一,他把车身(或车架)与车轮(或车轴)弹性的连接起来。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或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缓和路面传递给车身(或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给乘员或货物的震动,提高汽车的平顺性;保证汽车在不平路面上或载荷变化时有良好的运动特性,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使汽车有良好的高速行驶能力。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乘用车(轿车或MPV),常采用麦弗逊式前悬架和拖曳臂或扭力梁后悬架。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的微型客车或微型货车,常采用麦弗逊式前悬架,钢板弹簧和整体车桥式后悬架。
第二节悬架运动校核
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在车辆跳动极限和转向极限范围内,悬架运动件之间不能产生干涉,且保持一定的间隙,以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及操纵稳定性。
悬架运动校核术语的定义:
1、前悬架上跳极限
前悬架上跳极限是指前限位块压缩1/2~2/3时的状态为准。轿车、小型客车推荐取1/2,SUV推荐取2/3。
2、前悬架下跳极限
前悬架下跳极限是指前减震器活塞杆拉出最长长度0~1mm位置时的状态,其中所加的0~1mm为减震器活塞杆固定橡胶块在非悬挂质量作用下向下的变形量。
3、后悬架上跳极限
后悬架上跳极限是指后限位块压缩1/2~2/3时的状态为准。轿车、小型客车推荐取1/2,SUV推荐取2/3。
4、后悬架下跳极限
后悬架下跳极限是指后减震器活塞杆拉出最长长度0~2mm位置时的状态,其中所加的0~2mm为减震器活塞杆固定橡胶块在非悬挂质量作用下向下的变形量。
5、左转极限
左转极限是指方向盘逆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时,悬架所在位置。
6、右转极限
右转极限是指方向盘顺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时,悬架所在位置。
下面已某轿车为例说明悬架运动校核的方法:
麦弗逊式前悬架(如图1所示)运动校核主要是分析悬架在上跳左转极限、上跳右转极
限、下跳左转极限、下跳右转极限四个状态下,悬架各运动件的干涉情况。由于悬架与转向均具有对称性,本次对前悬架运动校核,采用左侧悬架校核分析,悬架左转极限和右转极限分别采用各自的最大值。
由图纸查得转向器齿条最大行程为143mm,车轮最大转角在转向器极限行程下测量。
左车轮左转极限值:40°;左车轮右转极限值:33.7°,弹簧采用简化处理方法。建立DMU悬架运动校核数模。
图1 麦弗逊式前悬架
1、弹簧与车身轮包最小间隙校核
弹簧采用简化处理,用圆柱代替弹簧,圆柱的外直径与弹簧的外径相同。装配位置与长度和弹簧一样。其在极限位置与车身轮包最短距离不应过小,推荐10~20mm以上为宜。经校核下跳右转极限时最小间隙为31.1mm。如图2所示
图2弹簧与车身轮包间隙
2、摆臂球头销与球碗校核
由图纸(或样件扫描)得,摆臂球头销轴线旋转角度应在0º~25.5º测量范围内。经校核上跳左转极限夹角最大为16.8 º,满足要求,如图3所示。
图3 摆臂球头销与球碗夹角
3、扭力梁式后悬架(如图4所示)主要分析上跳和下跳极限位置,后减震器与后轮包最小间隙,以及扭力梁与周边件最小间隙
图4 扭力梁式后悬架
4、后减震器与后轮包最小间隙校核
后悬架减震器在极限位置时,其与后轮包校核距离要求应不小于5mm。经校核最小间隙为13 mm,满足要求,如图5所示。
图5 后减震器与后轮包最小间隙
5、扭力梁与排气管最小间隙校核
后悬架扭力梁总成与排气管间隙要求不小于10mm,经校核最小间隙值为10.1mm,满足要求,如图6所示。
图6 扭力梁与排气管最小间隙
6、结论
悬架各运动件布置合理,各运动件在极限状态下的间隙及干涉情况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以满足悬架运动的要求。
第二章转向系统运动校核
第一节概述
转向系统是用来保持和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向关系。机械转向系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转向机构使车轮偏转,由于机械转向系统没有转向助力,低速转向时沉重,驾驶员使用起来费力,由于成本低,有些汽车仍在使用。为了减轻驾驶员的手力,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应用普遍,技术上已比较成熟,近年来电动助力转向在乘用车上得到了应用,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转向系统运动校核
转向系统运动过程中要保证操纵方便,与周边件有合理的间隙现提出转向系统运动设计的一些要求;
(1)转向管柱轴夹角一般情况下相差不大于10°,以小于6°为宜;
(2)转向管柱与周边件间隙大于8mm;
(3)转向节与轮辋间隙大于12mm;
(4)转向拉杆在齿条行程范围内两端球头销的摆角应在允许范围内。
现以某轿车为例,具体介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运动校核内容。转向系统的布置型式如图1所示,轮转向角和跳动最大行程采用各自的最大值,查图纸得:
a)汽车转向轮最大转角:内轮为40°,外轮为33.7°;
b)车轮上跳最大行程为100mm;
c)车轮下跳最大行程为90mm;
d)转向器齿条行程为143mm;
e)转向管柱设计状态与X0平面夹角为111.1°,与Y0平面夹角为1.9°,与Z0平面夹
角为21°;管柱可调,角度调节范围为向上1.8°,向下2.4°。
由于悬架与转向均具有对称性,本次对转向运动校核,采用左侧悬架与转向机构校核分析。
图1 转向系统布置型式
转向系统运动校核具体内容如下:
1、转向管柱为上下可调式。转向管柱与转向联轴节轴线夹角,设计状态为153.6°,上调极限为155.4°,下调极限为151.3°,如图2所示。
转向联轴节与转向器输入轴轴线夹角为150.8°。转向管柱轴夹角差最大为155.4°-150.8=4.6°,小于要求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