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塑料》
小学科学15《塑料》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15《塑料》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bd434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4.png)
小学科学15《塑料》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塑料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
它具有轻便、耐用、易塑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针对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塑料》一节进行教案设计,并附带课堂练习和反思部分。
教学目标:1. 了解塑料的基本特点和种类;2. 认识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塑料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实验器材、小黑板、标签纸、塑料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塑料制品?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并教师逐一列举并贴标签展示在黑板上。
二、讲解(15分钟)1. 使用幻灯片展示塑料的基本特点和种类,介绍塑料的轻便、耐用、易塑性等特性,并给予示例说明。
2.针对不同种类的塑料,深入讲解其特点和应用场景,如PVC塑料用于制作水管、PE塑料常用于制作塑料袋等。
3. 教师使用可视化的塑料模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塑料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将教学实验器材摆放好,讲解实验目的和步骤。
2. 演示如何制作简单的塑料,例如制作塑料硬盘套。
3.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结果,并围绕实验结果展开讨论。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内容包括简答题、选择题和填空题。
2.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进行错题讲解。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塑料的优缺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2. 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和回收塑料。
六、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问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和困难。
2.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针对困难进行适当辅导并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演示、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全面展开了对塑料的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塑料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充满了好奇,并且通过实验演示加深了他们对塑料化学反应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https://img.taocdn.com/s3/m/271e12f8b52acfc788ebc9d7.png)
《塑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优点、缺点,让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情分析:学生对塑料制品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多种多样的塑料。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将塑料与非塑料制品进行比较对塑料进行研究。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重难点:塑料的双重性。
教学准备:课件、塑料花、塑料袋和纸袋、塑料尺和铁尺、塑料杯和陶瓷杯、塑料手套和针织手套、塑料瓶和不锈钢瓶、塑料凳和木头凳、钢笔和可擦笔等。
学生准备:带塑料制品及对应其他材质物品。
课前调查自己家一天会使用多少塑料袋及用途。
信息技术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音频等。
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了解塑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看,是什么生:一盆花!师:这是我们班同学亲手制作的。
你喜欢它吗为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它,不仅因为它很漂亮,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生:塑料!介绍花的哪些部分是用塑料做成的。
师: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用塑料制成的(生说)师:哇,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课件出示科学家照片)至从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德研制出合成塑料之后,塑料便与我们的生活相伴相随、密不可分了。
【设计意图】介绍科学家的资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老师为塑料家族的成员拍了几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设计意图】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塑料制品应用广泛的认识。
师:瞧,生活中到处都有塑料的影子,塑料在生活中应用的可真广泛啊!既然塑料在生活中应用的如此广泛,那么它肯定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塑料_苏教版.doc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塑料_苏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5ba83f0eff9aef8951e0686.png)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塑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塑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危害。
2.具有搜集塑料资料的兴趣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3.具有保护环境,不乱扔废弃塑料袋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4.学习密封塑料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一些常见塑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用密封机
2.用封口机
3.用电烙铁
4.用小锯条加热
把锯条一端用布条缠好。
戴上手套
点燃酒精灯。
把锯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热度要均匀。
把塑料袋口放玻璃之上。
蒋烧热的锯条按在玻璃之上。
1.人们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原料,用化学方法制成各种各样的塑料。
2.塑料的种类很多。
有的轻如羽毛;有的重如铁块;有的绝缘;有的导电;有的耐高温;有的耐腐蚀;有的传热好;有的导瓷好。
有一种塑料胶塑料王,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外表光滑,无毒无害,在食品、医药、电器、化工等工业中广泛应用。
有一种塑料叫工程塑料,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可以制机器零件、水暖卫生设备。
有一种塑料叫泡沫塑料,它重量轻、抗震动,既能保暖又能隔音。在包装、家庭装修中广泛应用。
1.塑料的创造时20世纪材料科学的重大进展。然而,塑料的广泛使用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塑料袋、特殊塑料制品或图片、酒精灯、旧锯条或铁尺。
五、板书设计
10.塑料
方便污染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探究密封塑料袋的方法
介绍塑料的相关知识
介绍塑料料制成的?
把装有物品的塑料袋密封起来,有哪些方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塑料》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塑料》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94be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66.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塑料》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塑料》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塑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
本课作为本单元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并不像前三个主题一样通过指导动手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的性质,而是直接指导学生了解此材料的优点、缺点。
让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虽然其探究性比不上前三课,但其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深远意义却远远超出前三课。
学情分析:学生对塑料制品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2、知道减少塑料污染可以保护环境,愿意以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
3、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和非塑料制品进行比较。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能概括塑料的有点,了解塑料的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书、衣服、剪刀、塑料尺子、木尺子、塑料袋、纸袋、塑料杯、玻璃杯、塑料凳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小结塑料的优点:(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新部编本《塑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新部编本《塑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a43b6b998fcc22bdd10d02.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塑料》教学设计(作者单位:邗江实验学校周远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书、衣服、剪刀、小尺,教学挂图,录像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这一单元的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直接指导学生了解塑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本课在环保方面的意义深远。
在教学中,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这样才能了解到塑料的更多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评价,在总结时再进行概括,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塑料的优点;在研究塑料缺点活动中,教师应以图文想结合的形式,展现废弃塑料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塑料》说课稿
![《塑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ec8f981bceb19e8b8f6ba23.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塑料大树湾中心校刘建军2010.11.23《塑料》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五课《塑料》。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塑料》这课是本单元四个次级主题的最后一个主题,介绍了人造材料塑料。
塑料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上至航天、航空器件,下至儿童玩具和日常用品,均有塑料的身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料家族也在不断增加新的成员。
塑料虽有无数优点和广泛用途,但是,塑料会严重污染环境,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环保问题。
塑料具有的双重性,正是本课探讨的关键问题和课文展开的核心枢纽。
本课作为本单元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并不像前三个主题一样通过指导动手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的性质,而是直接指导学生了解此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虽然其探究性比不上前三课,但其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深远意义远远超出前三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内容体现了以下编写意图:1.引导学生将塑料与其他材料作对比,揭示其优越性。
2.在研究如何克服塑料缺点的活动中,展现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为体现以上编写意图,特定位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将塑料和非塑料制品进行比较。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能概括塑料的优点,了解塑料的缺点。
4.知道减少塑料污染可保护环境,愿意以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
5.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
以上教学目标的着力点主要有两方面:1.引导学生概括塑料的优点。
2. 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点与缺点。
2.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二、说学情:本班学生经历了将近三个月的《科学》学习,对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将塑料与其他材料作对比,揭示其优越性。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5《塑料》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5《塑料》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abde675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0.png)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5《塑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塑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塑料的基本特征,掌握塑料的利与弊,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塑料,了解塑料的广泛应用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塑料制品,对塑料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对塑料的基本特征、塑料制品的利与弊以及环保意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塑料的基本特征,知道塑料的利与弊。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塑料的基本特征。
2.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3.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塑料。
2.讨论法:分组讨论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袋等。
2.准备实验材料,如热水、冰块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袋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这些物品?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塑料的基本特征,如轻便、耐用、易塑形等。
同时,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如热水和冰块,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准备。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塑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塑料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塑料的利与弊。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建议,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塑料等。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塑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塑料》](https://img.taocdn.com/s3/m/dade804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c.png)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塑料》《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塑料>》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材料无处不在,那就是塑料。
从我们用的铅笔盒到喝水的杯子,从玩具到各种各样的家具,塑料的身影随处可见。
那塑料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有哪些特点和用途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塑料的奇妙世界。
塑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材料。
它可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而是通过人们的智慧和技术制造出来的。
塑料的制作原料通常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塑料有很多让人喜欢的特点。
首先,它很轻便。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书包、文具盒都是用沉重的金属做的,那得多累呀!而塑料制成的书包和文具盒就轻巧多了,方便我们携带。
其次,塑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比如塑料绳,它可以随意弯曲而不容易折断。
再者,塑料的防水性能很棒。
下雨天,我们打塑料伞就不会被淋湿,因为雨水无法透过塑料渗透进来。
而且塑料的颜色丰富多样,红的、蓝的、绿的、黄的……想要什么颜色都能制造出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塑料的用途那可真是广泛极了!在我们的家里,到处都能看到塑料的身影。
厨房里的塑料餐具、塑料保鲜盒,卫生间里的塑料牙刷、塑料脸盆,还有客厅里的塑料椅子、塑料茶几等等。
在学校里,我们用的塑料铅笔、塑料尺子、塑料垫板,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医疗领域,塑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输液管、注射器、药瓶很多都是用塑料制成的,既卫生又安全。
不过,塑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
因为塑料不容易自然分解,如果我们随意丢弃塑料制品,它们就会变成垃圾,堆积在环境中,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
而且有些塑料在燃烧时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空气也会造成污染。
那我们应该怎么减少塑料带来的危害呢?首先,我们要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比如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吸管等。
出门购物的时候,可以带上环保布袋,这样既能装东西又环保。
其次,要做好垃圾分类,把塑料垃圾放到专门的回收垃圾桶里,让它们能够被回收再利用。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塑料是一种非常有用但也需要正确使用和处理的材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塑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塑料》](https://img.taocdn.com/s3/m/750651f0ed630b1c58eeb5ce.png)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少用 一个塑料袋,少用一个塑料餐 盒,树立文明风尚。杜绝乱扔 垃圾现象,用我们的真心和爱 心,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 们共同的家园。
.可变色塑料薄膜
• 这种可变色塑料薄膜为塑 料蛋白石薄膜,是由在三 维空间叠起来的塑料小球 组成的,在塑料小球中间 还包含微小的碳纳米粒子, 从而光不只是在塑料小球 和周围物质之间的边缘区 反射,而且也在填在这些 塑料小球之间的碳纳米粒 子表面反射。这就大大加 深了薄膜的颜色。只要控 制塑料小球的体积,就能 产生只散射某些光谱频率 的光物质。
天然材料:羊毛、石料、木材 人造材料:纸、纺织材料、金属
身边的塑料制品
和其他材料相比,塑料有很多优点,让我们 来比较一下。
塑料尺和木尺相比,塑料尺的优点是:轻便 透明 弹性好
塑料杯和玻璃杯相比,塑料杯的优点是:轻便 隔热 不易碎
塑料袋和纸口袋相比, 塑料口袋的优点是:
牢固 不怕水
பைடு நூலகம்
塑料盆和陶瓷盆相比, 塑料盆的优点是:
其它:另外,塑料袋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特别是熟食, 用塑料袋包装后,常常会变质。
“白色污染”的危害
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不易降解,需数 百年才能分解。因此,造成污染公害。
一.破坏市容环境。 二.危害人体键康。 三.影响农作物生长。 四.危及动物安全。
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3)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4)使用可降解塑料……
4.新型防弹塑料
• 它可用来制作防弹玻璃和防 弹服,质量只有传统材料的 1/5至1/7。与正常结构的塑 料相比,具有超强的防弹性。 通常的防弹材料在被子弹击 中后会出现受损变形,无法 继续使用。这种新型材料受 到子弹冲击后,虽然暂时也 会变形,但很快就会恢复原 状并可继续使用。此外,这 种新材料可以将子弹的冲击 力平均分配,从而减少对人 体的伤害。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塑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塑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e35e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6.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塑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了解塑料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2.认识塑料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识别塑料,了解塑料的种类。
2.掌握塑料的制作方法。
难点:1.塑料的分辨和识别。
2.解释塑料制作方法的过程和关键步骤。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放映关于塑料的PPT,让学生了解塑料的种类和使用范围。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如塑料袋、塑料杯、塑料水管等等,并与同学分享。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对不同种类的塑料进行讲解,如PET、PE、PP、PVC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塑料的特点和应用。
2.教师简要介绍塑料的原料、生产工艺和环保意义,并让学生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
步骤三:实验操作(2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塑料制作实验,材料包括明胶、甘油和醋酸等。
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指导书自行完成实验,全程注意安全。
3.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四:实验分析和讨论(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塑料制作的过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塑料的制作和应用,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
步骤五:总结(5分钟)1.教师介绍塑料回收利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2.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各种塑料制品的使用规范,提醒学生文明使用塑料制品。
四、教学反思1.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PPT,开展探究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制作塑料,并加深了学生对塑料制作的理解。
3.教师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使学生养成了合作精神。
4.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安全措施,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塑料_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塑料_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45745752d380eb62946d71.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塑料》教学设计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学习目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重点难点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苏教小学科学3年级上册《15塑料》教学设计
![苏教小学科学3年级上册《15塑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06c994d1f34693dbef3e23.png)
(苏教版)3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塑料
一、教学目标:
1.让孩子了解人造材料---塑料。
2.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在作用上对比。
3.培养孩子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比较上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1:认识塑料这种人造材料
1.讲解并提出问题: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找一找咱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
2.孩子思考后回答:桶.杯.汽车.电视.录音机.笔.水管等。
3.讲解:塑料的用途可真多呀!可以说塑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那么塑料与普通的天然材料作用上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4.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二)活动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1.先预测:变软()变硬()不变化()
2.实验:用热水分别倒入塑料杯和矿泉水瓶内,观察有什么变化?
注意:小心别让热水烫着!
3.孩子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
4.判断自己的预测正确吗?
5.关于塑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
(三)活动3:戴手套
把塑料手套和棉花手套分别戴在两只手上有什么感觉?结果:一个凉。
一个暧和。
1.认识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把它写下来?
(四)活动四:小调查“白色污染”
1.我家一星期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是怎么处理的?
2.统计全班同学的家中一星期共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
3.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建议。
2019年6月27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5塑料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5塑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53a06daef8941ea76e05ec.png)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塑料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造材料---塑料。
2.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在作用上对比。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比较上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1:认识塑料这种人造材料
1.讲解并提出问题: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
2.学生思考后回答:桶.杯.汽车.电视.录音机.笔.水管等。
3.讲解:塑料的用途可真多呀!可以说塑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那么塑料与普通的天然材料作用上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4.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二)活动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1.先预测:变软()变硬()不变化()
2.实验:用热水分别倒入塑料杯和矿泉水瓶内,观察有什么变化?
注意:小心别让热水烫着!
3.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
4.判断自己的预测正确吗?
5.关于塑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
(三)活动3:戴手套
把塑料手套和棉花手套分别戴在两只手上有什么感觉?结果:一个凉。
一个暧和。
1.认识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把它写下来?
(四)活动四:小调查“白色污染”
1.我家一星期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是怎么处理的?
2.统计全班同学的家中一星期共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
3.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建议。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5 《塑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5 《塑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c5d66fa76e58fafab003ab.png)
《塑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并不像前三个主题一样通过指导动手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的性质,而是直接指导学生了解此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虽然其探究性比不上前三课,但其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深远意义却远远超出前三课。
本课在结构方面的显著特点是分步研讨,用辩证法的观点分别引导学生认识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其内容虽不复杂,但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有着积极意义。
本课有两个主要活动。
是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和在研讨中了解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这两大活动是针对一种材料研究其两个方面,其两方面的结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塑料的特点和利用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对塑料材料的改良很大,一些塑料原有的特点已经很不明显了,所以学生在认识塑料的特点方面存在认识不全面的问题。
塑料虽有无数优点和广泛用途,但是,塑料会严重污染环境,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环保问题。
塑料具有的双重性,正是本课探讨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课文展开的核心枢纽。
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将塑料和非塑料制品进行比较。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能概括塑料的优点,了解塑料的缺点。
4.知道减少塑料污染可以保护环境,愿意以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
5.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评价任务1.比较、概括塑料的特点。
2.认识塑料的优缺点,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玻璃杯、塑料杯、陶瓷杯、金属杯教学过程一、比较塑料制品与天然材料制品,概括塑料具有的优点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学校提供饮用水给大家,但同学们要自带杯子,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它们分别是玻璃杯、塑料杯、陶瓷杯、金属杯。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塑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塑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729bf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6.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塑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塑料的制作原理和种类。
•掌握塑料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1.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塑料的特性。
•能够分辨生活中可以回收的塑料垃圾。
1.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环保意识和塑料垃圾分类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塑料的种类和使用范围。
•掌握通过实验测量塑料的特性。
2.2 教学难点•塑料的生产原理和塑料回收的意义。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活中塑料制品的种类和使用范围。
•引导学生讨论“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3.2 讲授环节3.2.1 塑料的制作原理和种类•通过PPT展示塑料的制作原理,讲解聚合反应和塑料成型方法。
•给予学生实物展示,讲解塑料的种类和特点。
3.2.2 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介绍塑料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如塑料袋、塑料瓶等。
•引导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便利和环保问题。
3.2.3 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讲解塑料回收的方法和流程。
•引导学生思考塑料回收的意义和作用。
3.3 实验环节•利用实验课件展示塑料的性质实验,如测量塑料的密度、硬度等。
•让学生参加实验,加深对塑料的认识和理解。
3.4 拓展环节•向学生介绍塑料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塑料回收和再利用工厂。
4. 教学反思本课上,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了塑料在生活中的种类和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并介绍了塑料制作的原理、塑料性质实验和塑料回收再利用的意义。
这些教学措施使学生对环保和材料科学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但这堂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设备不充分,学生参与度较低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改善。
下一次教学中,我计划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等形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塑料苏教版 (1)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塑料苏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871fc4b7a8114431b90dd8c4.png)
5、塑料
教学目标:
1、能收集多种多样的塑料,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3、体会回收利用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塑料的使用对社会和环境造成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塑料
1、塑料和天然材料相比,
天然材料有哪些?
塑料有哪些?
2、讨论:你家里的物品中,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塑料制成的?
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3、讨论:过度使用塑料会怎样?
结合生活事例讨论。
通过大量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
塑料用完了会怎样?怎么办?
二、环境保护。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塑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塑料》](https://img.taocdn.com/s3/m/60a7a8cc0242a8956bece4c5.png)
四.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是:(1)少用或不用一次 性塑料物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3)研制 可以分解的塑料。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少用 一个塑料袋,少用一个塑料餐 盒,树立文明风尚。杜绝乱扔 垃圾现象,用我们的真心和爱 心,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 们共同的家园。
堆积 如山 占用 土地
威胁 海洋 生物
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市容
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3)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4)使用可降解塑料……
总结:
一.塑料的优点是:轻便、牢固、不容易碎、不怕 水、经久耐用、色彩鲜艳、价格便宜。
二.塑料缺点:容易燃烧,燃烧时会发出有毒气 体。耐热性能较差,容易老化。埋在地底下不管 经历多久也不容易腐烂,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色彩鲜艳的塑料 :
归纳塑料的优点:
轻、透明、弹性好、 不易碎、牢固,不怕水、 色彩鲜艳、价格便宜。
塑料的缺点
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 塑料的耐热性能较差,容易老化。 塑料埋在地底下不管经历多久也不容易 腐烂,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4
看下面的图:思考不容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它们做什么
第五课《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
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纸袋、塑料袋;塑料盆、陶瓷盆;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塑料袋、塑料杯,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下,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组成的?
4、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塑料盆、陶瓷盆;纸袋、塑料袋,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重量轻的优点;(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经久耐用。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
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学生观看。
7、讲述: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废塑料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威胁海洋动物、影响市容、使农作物减产、点燃后污染空气等。
8、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0、教师总结:
(1)用布袋购物;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5)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三、拓展应用:
1、提问:怎样分辨有毒和无毒塑料袋?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
四、反思:
《塑料》这一课,讲的是塑料,很贴近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找到教学资源,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
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力求创设生活情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开放地教学,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场景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资源。
课前,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提前一天让他们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哪些塑料制品,并对塑料袋的应用和危害作了调查。
这很快就让他们进入这一课的生活化探究活动中,与其说我们应该在一堂课中交给孩子一些知识,达成一些目标,不如说我们应该借助一个课题(或话题)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二:进行角色转变,让课堂贴近生活。
科学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
课前我就让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塑料的知识。
课堂上我让学生作为参观者,作为调查员,作为辩论手来探究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从而使他们在参与活动和学习课文中得到了快乐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课前、课上、课后,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将课内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