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方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合集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武术之乡特有传统拳种发展研究——以湖南新化“梅山武功”为个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武术之乡特有传统拳种发展研究——以湖南新化“梅山武功”为个案

1 梅 山文化与梅 山武功概述
11 . 梅山文化概述 梅山文化这一地域文化名词于 18 98年在“ 中国长江文化研讨会” 上首次出现。梅山泛指新化、 安
收稿 日期 :0 1 2— 0 2 1 —1 2 作者简介 :屈植斌(9 1一) 男 , 18 , 湖南邵 IA , 师, r .讲 m 硕士 , 究方向: 研 民族传统体育资 源开发与利 用。
c It g l utrl e t e l a nai eC l a H ra . nb u ig Ke rsItn beC l r1 rae t e frdtn atl r ;“ ihnWuh ” ywod : ag l ut a He t ;y so a ioa m ra at Me a su n i u ig p t il i s S
中 图分 类 号 : 82 1 G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3 9 2 1 )2— 0 4一 4 17 2 8 (0 2 0 0 4 o
An An l sso h v l p e to e T p so i u r d t n lM a t lAr su d r t e a y i n t e De e o m n f t y e fUn q e T a i o a r a t n e h i i h
摘 要: 具有近千年历史的梅 山武功 已被列入湖 南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 并通 过树立典 型 、 进科 学、 向赛场、 向 走 走 走
市场 、 走进社 区等方式不 断促进其传承发展 。如何更好地保护、 传承 、 发展 体育非物 质文化遗产 , 山武功 的现代 化发展 梅 模 式或许可 以给我 们带来新 的启示。 关键词 : 非物质 文化遗产 ; 传统拳种 ; 山武功 梅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传统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更是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技艺的智慧。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来思考,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使之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技艺的重要性传统技艺是指代代相传的民间手工艺技能,它包括织布、陶艺、木雕、民间音乐、武术等各种各样的手工艺技能。

这些技艺贯穿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传统技艺所体现的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二、传统技艺的传承困境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一是传承人的减少,许多传统技艺的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一代往往对传统技艺缺乏兴趣,严重威胁到传统技艺的传承。

二是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技艺的市场需求在不断下降,传统技艺的传承者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导致传承人减少。

三是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传播,许多传统技艺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传承环境受到了影响。

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应当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特点。

一是注重技艺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注重技艺的传承,强调传统技艺的原汁原味的传承,保持传统技艺的特色和风格。

二是注重技艺的保护,传统技艺的保护应注重技艺的保护,保护传统技艺的承载者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保护传统技艺的传承环境,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是注重技艺的弘扬,传统技艺的传承应加强对传统技艺的宣传和推广,使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齐鲁武术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齐鲁武术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足 、 承后 继乏人 、 传 传承观念落后 、 习练人群瘦小等 问题 , 其状 况令人 堪忧 。指 出: 齐鲁武 术文化 亟待保
护 、 承 与 开发 , 结 合 山 东省 独特 的人 文与 自然 资 源 在 保 护 的基 础 上 树 立 “ 态 ” 承 理 念 , 人 才 的 传 应 活 传 从
Ap.2 1 r 01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视 野 下 齐 鲁 武 术 文 化 的保 护 与 发 展
马 永 通
( 泽学 院体 育 系 ,J 菏 泽 24 1 ) 菏 I东 J 70 5 摘 要 : 对 申报 山 东省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的 2 5个 武 术 拳 种进 行 调 查 和 分 析 , 现 普 遍 存 在 : 府 重 视 不 发 政
汶 同年 下 发 了 《 东 省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厅 关 于 贯 彻 国 办 发 注 : 上 宋 代 文 圣拳 与 文 圣拳 为不 单 位 申报 的同 一 拳种 省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保 护 工作 的通 20 ]8 表 2中 申报 山东 省 第 二 批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名 录 的 1 7个 知 》 鲁 政 办 [0 5 9 ( 20 ] 4号 ) 在 20 , 0 6年 评 选 出 了 …东 省 第 一 武 术 拳 种 , 经 各 级 评 审 , 成 功 入 选 山 东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历 均
依 赖 申报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为 其 内身 生 存 与发 展 买 一 份
保险 。
l 山东传 统武 术 申报非 物质 文化遗 产的现 状
依 据 20 0 5年 国 务 院 1 文 件 《 8号 国务 院 办 公 厅 关 于 加 强 我 国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 保 护 工 作 的 意 见 》 文 件 精 神 , 的 山东 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武术保护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武术保护的研究

1 武 术非物 质文化 遗产 的内涵和保 护 的内容
中华武术是我 国优秀的文化 遗产 , 中华 传统文化 大系统 是
中的 子 系统 , 具有 悠 久 的历 史 和 深 厚 的文 化 底 蕴 。 中 国武 术 是
过了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 文组 织《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 保 约》 的决定。我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指各族人 民时代相承 的、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的各种传 统文化 表现形式 ( 民俗 活动、 如 表演艺术 、 传统知识 和技能 , 以及 与之相 关 的器具 、 实物 、 手工
践 ; 统手工 艺 ; 传 与上 述表 现形式 相关 的文化 空间。2O O 6年 5 月2 0日, 国务 院公 布我 国第 一批 国家 级 “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名
11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内涵 . 20 年 1 月 1 03 0 7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 届大会通过 了 2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该公 约详细地界定 了非物质文化 , 遗产 的概念及其所包 括 的范围。在 世界范 围 内开展抢救 和保
Ab ta t I s i otn n re t t n esa d, se s n rtc i e e mata rs whc l tk n a h o — sr c :t i mp ra t a d u g n o u d rtn a s s a d p oe t Chn s ri a t ih a e a e s te n n l mae i u tr lh rtg Th a e n y e h o n t in o ie e mata rs i e n n— maei u t a ei g tra c lu a eia e. e p p ra a z s te c n o o fCh n s ri a t n t o l l at l h tra c l lh rt e, l ur a p i t u h rssta h n s rd t n lma t la t ut r a e n e h a k rp o lb iain, e n pr t n fo onso tte cii h tC ie e ta i o a ri rsc lue fc su d rte b c d o fgo a z t i a l o g t is i i rm s ao

我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智慧和创新能力的结晶,是代表着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技艺、音乐舞蹈、戏曲表演、民俗风情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具有重要历史、民族、地区特色和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我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传统技艺1. 刺绣技艺我国刺绣源远流长,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刺绣技艺逐渐衰落,急需进行保护和传承。

2. 瓷器制作技艺我国瓷器制作技艺是世界闻名的传统技艺,代表着我国的制瓷工艺和文化传统。

然而,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影响,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逐渐失传,急需加强保护和传承。

二、音乐舞蹈1. 京剧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京剧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2. 茶艺表演我国茶艺表演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形式,代表了我国人的传统礼仪和审美情趣。

然而,茶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冲击,急需进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三、民俗风情1. 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传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传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2. 传统手工艺我国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如剪纸、泥塑、对绣等,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

然而,由于现代工业品替代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传统技艺、音乐舞蹈、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宣传力度,挖掘和培养专业人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名录
1. 太极拳
2. 南拳、北拳、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卦刀、形意刀、珠山剑、太极剑、峨眉剑、少林寺僧侣拳法、武当太极剑、拳、剑、气功等传统武术
3. 元阳剑、梅花剑、七星剑、八仙剑、九韶剑、送子剑、排山倒海剑、绿野仙踪剑、九节鞭等传统器械武术
4. 评剑、四合刀、双截棍、三节棍、火光闪闪棍、大梅花剑、单刀对、太乙剑、泉州少林金顶棍等地方特色武术
5. 大方剑、馍割剑、虎离子、金宇洪、玉带棍、筋络剑、云南八卦拳、神皇十二式、土家拳等民间武术
6. 古剑、白鹤拳、青龙剑、伞搏、水韵惊波、排箫、虎子拳等传统门派武术
7. 传统民间武术比赛及表演
8. 崂山剑、玄武门、水云剑、迎春花、龙虎正意拳、德阳太极拳等地方武术拳法
9. 繁峙刀、夺命三剑、唐岛腿、石锁、对练、跌打等传统散打、散手等门派拳法
10. 中华武士道等特色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少林功夫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少林功夫的保护
o m e ft e s ce y. p nto h o it
K e r s i t n i l c l r l e i g ; h o i n f p o e t n y wo d :n a g be u t a h rt e S a l Ku g u; r t c i u a n o
t is s c s f le p re e i h n a g b e c hur lh rt g r t c in f r r fr nc . I a n ia e h t re uc e su x e inc n t e i t n i l u a e ia e p o e to o e e e e tw s i d c td t a
VO . 142 No. 4
AD 2 8 r. 00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视 野下 少 林功 夫 的 保护
王 龙 飞 虞 重 干2 ,
( . 南 大学 体 育 学院 , 南 开封 1河 河 4 50 ;. 海 体 育 学 院 , 海 7 0 12 上 上 203 ) 04 8
摘 要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视 野 , 少 林 功 夫 为 研 究 对 象 , 鉴 国 内 外 在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方 面 的 从 以 借
1 少 林 功 夫 概 述
步 的重要 因素 。在 文 化 的发 展 中 , 需 要 文化 的交 流 既
与融 合 , 也需 要文 化 的独立 和 自我 完善 , 而后者 是前者
的基础 。任 何 一 个 民 族 或 国 家 的传 统 文化 都 是 重 要
传统 武术是我 国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的精 华 , 是传 统 文 化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中蕴 含着 极 其 丰富 的 中 国古 代 其 思想 , 视为 中国 的“ 被 国粹 ” 。少 林 功夫 是 中国武 术 文 化杰 出的代表 , 中 国武术 文 化 的象 征 。少林 寺 创 立 是 于北魏孝 文 帝 太 和 1 9年 ( 元 4 5年 ) 至 今 已 历 经 公 9 ,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的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的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的传统技艺探索一、引言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技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传统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十大类传统技艺,旨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二、综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可谓是多种多样,涵盖了茶文化、云南昆曲、中医药、京剧、古筝艺术、少数民族音乐、太极拳、周庄古韵、汉绣及泥人张等十大类。

这些传统技艺不仅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承载着民族认同和精神情感。

三、深入探讨1. 茶文化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制茶工艺、茶道礼仪和茶具艺术而闻名于世。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融合了我国传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元素,体现了我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 云南昆曲昆曲是我国优秀的戏曲艺术之一,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戏剧性格使其成为我国古典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云南昆曲在唱腔、表演、服饰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3. 中医药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医疗实践而备受关注。

中医药对我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学之母”。

4. 京剧京剧是我国戏曲中的代表性剧种,其音乐、表演、化妆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音乐伴奏和表演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5. 古筝艺术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中的珍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古筝艺术在演奏技巧和曲目创作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为人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享受。

6. 少数民族音乐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如蒙古族长调、藏族古乐等,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而备受关注。

这些音乐作品充分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7.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之一,以其柔中带刚的特点而引人注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方法
以人 为 本 、 态传 承 , 以采 用“ 质 化 ” 活 可 物 的保 护 方 式 。 对 濒 危 项 目优 先保 护 , 护 时要 注 意 项 目 保
的整体性和原真性 , 要发 挥传承人的 自主性 , 到保护和利 用并举 。 做
关键 词 : 物质 文化 遗 产 ; 统 武 术 ; 护 非 传 保
H e ia e rt g


Z ANG n H Fe g
摘要: 传统 武术属 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我 国的四级 非物质 文化 遗产名 录 中, 有越来越 多的传 统 武术项 目进入其 中, 怎么对传统武 术进行保 护是 一个亟待 解 决的 问题 。本文认 为 , 护要 注 意 保
维普资讯
20 年 9 08 月
体育与科学
J u n l f p rsa d S i c o r a o t n c n e oS e
Se . 2 0 p 08
第2 9卷
第 5 ( 期 总第 14期 ) 7
Vo. 9 No 5( tlNo 1 4 12 . Toa . 7 )
非物质 文化遗产视野下 的传统武术保护方法
Re e r h o r dii n l u h o e to s a c ft a to a W s u pr t c i n? i hev e o n a i e Cu t r l n t i w fI t ng bl lu a
中图分类号 : 5 G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4 5 0 2 0 )5 。 5 3 10 —4 9{ 0 8 O 一O 5 一O
Abta t sr c:Trdt n l u h eo g o te I tn il lu a tg ,mo ea d mo e ta i a io a s u b ln s t h n a gb eCut rlHeia e i W r n r rd—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保护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保护的认识

搏击武术科学2f)()84i 8月第5毪筇x}9|【武术发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保护的认识胡继云(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态特点决定传统武术保护的中心在其“传承”,“文化空间”特点决定了传统武术保护的基本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决定了立法保护传统武术的实施基础。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立法保护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8—0020__031前言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围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详细地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其所包括的范围。

在世界范嗣内开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同年,以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文联联合启动实施的为期17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标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T作开始走上全面的、整体性的保护阶段。

2004年8月28日,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将保护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全面纳入正轨。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武术、杂技、秋千、蹴鞠等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收录其中,明确表明了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年l O月,由中国艺术学院院长、研究员王文章出版的矧E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将传统武术划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13类中的第八类,说明了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却是:产生于农业文明及相对封闭环境中的中华武术,面对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正在走进一个尴尬的发展境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安徽省民间传统武术保护现状与对策的几点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安徽省民间传统武术保护现状与对策的几点探讨

XU F i e
(. . et n An u ntueo c t P E S c o , h i stt f h  ̄mr d sr , fi n u, 3 0 2 C ia i I i Ari eI uty Hee A h i2 02 , hn ) n
【 bt c]h rc iussh ai aa s fh u et r etnf nu t di a fkm ra a sui e A s at i aied cs ebs nl i o t cr n p t i r hir i nlo ai r, s gt r T s tl s e t s y s e r o co o A a t l o tl t n h
个. 这说 明安徽省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华 民族文化 的宝库
中 占有 重 要 的地 位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如今 , 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 、
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 , 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
扰, 当经济迅速发展 到每个地域后 , 相应 而来 的是物质 消费方
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 . 导致许多民族 的无形文化急剧消亡
徽省第 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共计 9 项 , O 传统体育 、
游艺与杂技类 占 3 。它们分别是毫州市的晰扬掌 , 项 淮南市的 六洲棋和黄山市歙县的叶村叠罗汉。 第三批公布的安徽省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 8 项 。 中传统武术占 2项。它们 1 其 分别是安庆枞阳县的东乡武术和淮南市的永京拳。
c u tr a u e o v o x sig p o ms o n e me s r st s l e s me e it r  ̄e . o n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的“扬弃”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的“扬弃”
程, 西方体育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体育文化 的主导 , 世界各民族的 体育文化都在 向西方体育文化看齐 。在首批公布 的国家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中, 武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武术界 的 是

件大事 , 该事件将会 载人史册。值得我们国武术协会做 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 9 3 18 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传统 武术挖 掘与整 理工 作” 取得 了丰硕成 , 果 。初步查明了流传各地的“ 源流有序 、 拳理清晰 、 风格独特 、 自 成体 系” 的拳种 19个 : 2 共收集武术文献资料 4 2本 , 8 录制 7 O岁 以上老拳师拳艺 345 时: 9 .小 古兵器 3 2件, 9 实物 2 9件。 应该说
搏击 ・ 武术科学
21年4 00 月
第 7卷 第 4 期
【 武术发展研究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 武术 的“ 扬弃"
李 洁
( 吉首 大学体 育科学 学 院 ,湖南 吉首 4 60 ) 100 摘 要 :非 物质 文化遗 产是人 类 几千年 来 的文化 结 晶,传统 武术 作为 中国最优 秀非物 质 文化遗 产之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不可避免地面临着 巨大挑战。文章 旨在通过对传统武术“ 扬弃” 的探讨, 来 实现传 统武 术在 "今社 会更好 的发 展 , 升 传统 武术在 全球 化进 程 中的 文化创 造 力与核 心 价值 , 3 - 提 更好 地 对 传 统武 术进 行 文化 的保 护 。
在为传统武术 的现代化改造提供一定 的理论依据 ,以起到抛砖
引玉 的 作 用 。
原来单一套路 比赛形式的补充 ,或是对社会上批评操舞化套路 运动的 回应 , 但无论是 比赛方式还是场地等 , 处处透显着西方搏
击运动的文化痕迹 , 以寻觅中华武术的文化灵魂 由于“ 难 。 一花 独秀”的竞技武术其异于寻常的发展动力基本上来 自于一种 由 主管部 门介入 、 被高度组织化的各类赛事制度, 因而对包括传统 武术在内的整个 中国武术活动格局产生 了极为深刻 的影响。在

武术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

武术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

武术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武术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二、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武术作为一种传统体育和战斗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古代武术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从古代兵法到现代武术表演,武术文化一直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三、武术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1.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武术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对话。

2.增强民族凝聚力武术是中国人民的民族体育,保护武术文化可以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3.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武术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保护武术文化可以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如何保护武术文化1.加强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武术文化的保护和管理,防止侵权和盗版行为。

2.传承和培训通过设立相关专业机构和学校,传承和培训武术传统技艺,培养新一代武术传人。

3.引导社会关注组织各类武术活动和比赛,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武术文化,提升武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

五、结语武术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武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

解, 而且更 能提 高 我们 对 两者 的认 识 。传 统 武 术 是
建 立在我 国传统 文 化基 础 之上 的一 种武 术 文 化 , 而
4 ・ 0
现 代武术 则是 在西 方 体 育 文化 影 响下 , 传 统 武 术 在 的基础上 发展 起来 的一 种竞 技性体 育 文化 。对两 者
中 国传 统武术 是我们 的先辈 传承下 来 的丰厚 遗 产 , 它并 不是 博物 馆 里 的 陈列 品。 在波 澜 壮 阔 的 但
中国现代 化的历 史 画卷 中 , 中国传 统 武术 表 现 出异 常激 烈 的冲突与 变迁 , 千 回百 转 , 虽 却永 往直前 。国 际化也好 , 世界化 也 罢 , 都要 把 中国作 为 武术 基 地 ,
“ 物质文 化 遗 产 ” 非 指被 各 社 区 、 体 , 时 是 群 有
个人 , 为其文 化遗产组 成部 分的各 种社会 实践 、 视 观
念 表 述 、 现 形 式 、 识 、 能 以及 相 关 的 工 具 、 表 知 技 实
物、 手工 艺 品和文 化 场所 。非 物 质文 化 遗产 世 代 相
民生命创 造力 的高 度展 现 , 是体 现 世 界 文化 多样 也
性、 维护 国家独 立 于 世界 文 化之 林—— 文 化 身 份 和 文 化主权 的基 本依 据 。在 全球 化 和 现代 化 进 程 中 , 世 界 的文化生态 发 生着 巨大 的变 化 , 涵 民族 精 神 蕴 家园 的非物质 文化 遗产 受 到猛 烈 的冲击 , 的正 面 有
第 2 9卷 21 00年第 6期
河 南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n l fH n n Is t eo d c t n ( hl o h n o i c n e ) o ra o e a nt u f u a o it E i P i s p ya dS ca S i c s o l e

我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认识误区之思

我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认识误区之思

2、丰富保护措施:除了学术研究和静态展示外,还应注重活态传承和社会 传播。例如,将传统武术融入学校教育、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让更多人了解和 参与武术。
3、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针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政策,提供 资金和资源支持,推动武术的保护和传承。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揭示了当前保护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为加强武术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提出加强传承人培养、丰富保护措施 和加强政策支持等建议。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样本选取的范 围较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武术进行 深入研究。同时,可以结合更多的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实验等,以 更准确地了解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我们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 调查,梳理出现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其次,我们运用问卷调查和 访谈法收集武术传承人、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 证和补充。
结果与讨论
研究发现,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传承人缺乏: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年轻一代对传统武 术的兴趣逐渐减少,导致传承人数量锐减。
5、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鼓励专家学者深入基层、 开展调研,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加强学术研究,挖掘武术非遗项目的历史 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结语
我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然而,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存在的认识误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只有不断 加强法规建设、拓展传承人培养途径、创新保护模式等,才能推动武术非遗保护 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呼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加强重视和参与,共同为传 承和发展武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保护的若干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保护的若干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保护的若干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保护的若干思考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威胁。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大众文化的普及,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被淡忘或边缘化。

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之一,峨眉武术是峨眉山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社会意义。

然而,正因为其特殊性和它所存在的问题,峨眉武术的保护难题也显得尤为突出。

峨眉武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笔财富,对其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

为此,我们需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对峨眉武术的保护进行深入思考。

峨眉武术的保护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作为一项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例如举办峨眉武术展览、演出和比赛,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增加大众的关注度和兴趣。

另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互联网等,扩大峨眉武术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它的价值。

峨眉武术的保护需要加强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协作。

峨眉武术的保护不能仅仅依靠个人或单一组织的力量,而应该构建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

这需要各级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峨眉武术传承人等多方面的参与,形成合力。

各方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保护计划和政策,共同致力于峨眉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峨眉武术的保护需要注重培养和传承新一代的武术传承人。

由于峨眉武术的技艺复杂、训练要求高,传承的时间和条件相对有限。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设立专门的培训班、推动武术教育、设立奖励机制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峨眉武术的传承队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传承人,确保技艺的传承。

我个人认为,峨眉武术的保护还需要注重其与当代社会的连接和转化。

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要在保持其原生的独特性和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创新发展。

峨眉武术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和创新活动,将其与现代生活、教育、体育等领域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从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

从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

搏击武术科学笫2500拯8年磊2期【武术发展研究】从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王彩平(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太原030012)摘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仍然是当前的热点。

文章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韩国和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分析得出传统武术在当代的发展应当:依靠政府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回归大众;广泛开展竞赛,才能促进传统武术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相扑跆拳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2—_0006__03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同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邢台梅化拳被列入了保护名录之中,而这些进入名录的全都是传统武术,说明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传统武术的保护问题,为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虽然被列入保护名列,但这与传统武术的流失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只本和韩国在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比我们国家开展得早,有很多成功和可借鉴的经验。

1具有完善细致的法律保护体系日本是以法律的形式对无形文化遗产实行保护措施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提出无形文化遗产概念的国家。

1950年5月日本政府颁布《文化财保护法》,丁同年8月开始实施,并在20世纪70年代重新修订,现在仍在不断丰富完善中。

在制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方面,日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头。

日本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意识的保护始于1871年。

当时,明治维新使日本门户大开,两方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像潮水般涌向H本。

在西方社会思潮的巨大冲撞和影响下,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不断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

激进的改革思潮把日本的传统文化视为封建糟粕,当作垃圾予以抛弃。

在“废佛弃释”的浪潮席卷F{本以后,连锁式的反应接踵而来,整个日本掀起了废庙合寺、僧人还俗,佛法、佛经、佛像遭到急剧的严重破坏。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刍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刍议

备 的中华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孙家正在《 人类 [ 0
7 质 £ 界 遗传 的传统 武术 应受 到保护
保护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n n iec l r eig ) 我 国 it g l ut a hrae 是 a b u l t
近 些 年 持 续 性 的 文 化 热 点 。20 0 3年 1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对 0月
XI og—y u NG Zh n o
( etf E Xcag n e i X cag 600C i ) Dp oP , uhn i rt uhn 410 ,h a U v sy。 n
Ab t a t r d t n lW u h sa I t n i l u t r lh rtg h u d b r t ce .T a i o a u h sa n e r lp r o i e e n t n l u t r n s r c :T a i o a s u a n a gb e c lu a eia es o l ep oe t d r d t n l i i W s u a n it g a at fCh n s ai a l e a d£ o c u c lr p e e t t e h v u l a u e,i r q i d t e g v r me tt ly a l a i g r l n p o e t n a e r s n ai a e a p b i n t r v c t e u r h o e e n n o p a e d n oe i r tc i .Att e s me t -mu tr c g ie t a i i s c o h a i me s e o n z h tcv l o i t e ma n b d fp tc r d t n l u h h i o y o r e t a i o a s u,S r tc n h n n i g te p o l h e i g f r d to a u h o t i W Ot p e t d t e f a cn h e p e w o h rt e o a iin lW s u,s p o e d v lp n fc v o o a i a t u p r t e e o me t i t h o t r a ia in .W e s o l h u h t e ma k ta d i d sr l ai n t r t c n mp r r d t n lW u h y og n z to s h u d t r g h r e n n u t a i t o p oe ta d i a t a i o a s u。a d ae u ft e d a a k fe i ・ - o i z o t i n l r o e o r wb c s o x -‘ t h n ‘ r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以烟台螳螂拳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以烟台螳螂拳为例
收 稿 日期 :0 1 3— 4 2 1 —0 2
髓, 集聚 了 中华 民族精 神 的精华 , 中国传统 文化 的瑰 是 宝 。胡锦 涛 同志在 党 的十 七 大报 告 中指 出 , 们要 全 我 面认识祖 国传统 文 化 , 取其 精 华 , 其糟 粕 , 之 与 当 去 使 代 社会相 适应 , 与现 代 文 明相 协 调 , 持 民族 性 , 现 保 体 时代性 。烟 台 螳 螂拳 成 为第 二批 国 家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必将 给烟 台螳 螂拳 的传 承带来 新 的发展 机遇 。
关键 词 : 螳螂 拳 ; 非物质 文化遗产 ; 统武术 ; 传 传承 ; 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8 2 1 G 5 .8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6—2 7 (0 1 0 0 4 0 A 10 0 6 2 1 )6— 0 0— 5 A s a tWi ati ag n un( at oi )a bet n i em toso e e bt c : t Y na T n l gQ a m ni b x g ss jc a dwt t ehd f l r- r h 0 l u e2 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传承 与发展
— —
以烟 台螳 螂拳 为 例
I h rt nc n v l p e t o r d to l m a ta r s f o he v e o nt n i l n e ia e a d de eo m n f t a ii na r i la t r m t i w f i a g b e
摘 要 : 烟 台螳螂 拳” 以“ 为研 究对 象 , 用 实地调 研 、 采 文献 资料 、 会调 查 、 社 逻辑 分 析等研 究方 法, 对烟台螳螂拳的起源 、 流派、 中遗之路及发展 历程等进行分析 , 并对烟台螳螂拳 的发展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文水县左家拳的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文水县左家拳的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文水县左家拳的发展研究一、绪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们口头传授、表演或演示、实践和示范的各种社会实践、表现和表达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器械和物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

2003年,中国左家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水县左家拳的发展,不仅是民间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

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对文水县左家拳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国民间武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二、文水县左家拳的源流1. 左家拳的起源左家拳是明清时期山西省文水县左柱山传习的一种拳术流派。

相传清代湿婆派传人一名左海合(山西文水人),因觊不和,便临门启师,自学武艺。

其子左玉浪继承父业,青年时期遇安徽一位为马神先师,学马家功夫并传家法雪峰山不足,续聘各外师扩阴少林拳为主。

二者族人陈照来愿全乡无人广传之,大复此本派无略削而遗。

2. 左家拳传承左家拳祖传世五百年,六世传人是嵇愿林先师,后思想解放后,嵇愿林先师创精一式、后左海合迎大思台生因授十七势式。

解放以后湖柚沟左家拳社会迎笫一次整部全复。

三、文水县左家拳的特点1. 功法简单、实用左家拳主要包括拳、踢腿、夹步踢腿、躲身踢腿等步法,节奏明快,动作简单而实用。

2. 传统与创新左家拳传承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武术流派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拳法系统。

3. 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左家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载有丰富的道德教化和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四、左家拳的发展现状虽然中国传统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但是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武术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左家拳在文水县的传承与发展也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1. 传承人口减少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对左家拳这样的传统武术技艺缺乏兴趣,导致传承人口的减少。

2. 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导致左家拳等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方法】中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有哪些
摘要: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武术项目进入其中,怎么对传统武术进行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认为,保护要注意以人为本、活态传承,可以采用“物质化”的保护方式。

对濒危项目优先保护,保护时要注意项目的整体性和原真性,要发挥传承人的自主性,做到保护和利用并举。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保护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5-0055-03
1 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时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并列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6项内容:(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传统武术作为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播方式,以提高道德修养和技击能力
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完全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可以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特点等进行保护。

在目前竞技武术“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保护传统武术就等于保存了武术之根、武术之魂,意义尤其重大。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武术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2006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了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划分为10个大类。

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制定国家、省、市、区(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传统武术占据了重要位置,据不完全统计,进入各级第一批和第二批名录的传统武术已有40多项,见表1、表2。

3 统武术的保护方法
把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一个新的课题,对比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武术“挖掘整理”运动,更加突出了传统武术“活态文化”的特征,突出了对传统武术创造者和继承者的尊重,在保护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以人为本。

活态传承
从表现形式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性是它的“非物质”性。

在传统武术这种技艺被表达出来以前,人们看不到、摸不着、感受不到传统武术的存在。

因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相比,传统武术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更大。

所以保护的重点不应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这些文化遗产的持有人!上世纪80年代的武术“挖掘整理”运动是对传统武术的静态保护,注重资料的收集;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动态保护,关键在于传承。

陈氏太极拳被列为遗产,不是因为它留存的拳谱、器械,而是因为历代拳师言传心授的精湛技艺,这些技艺依附在人的身上,是一种活态文化。

在旧时代,很多传统武术有“传子不传女”、“不立文字,口传身授”等习惯,使其传承之路越走越窄。

事实证明,只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会消失;只要激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就会不断进取,产品也会越发精益求精;只要鼓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继续招徒授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后继有人,绵延不绝。

3.2 “物质化”保护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物质类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任何一种文化遗产都是由“物质”与“精神”这样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的,所谓“物质类文化遗产”,就是通过艺人的表演或匠人的制作,将他们的智慧、经验与技艺“有形化”、“物质化”;而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艺人在表演或是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技艺与技能。

纯粹的“物质类文化遗产”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习惯上我们将文化遗产解构为“物质”与“非物质”,或是“有形”与“无形”只是出于研究上的方便,而不是说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以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分别出现的,更不能以此为依据将文化遗产割裂开来并对它们实施分头保护。

传统武术属于技能与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实物收藏的方式进行保护,其最大优势是保存方式的直观性与客观性、真实性与不可替代性;而且便于展示,展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其最大价值的主要手段。

当然,这种保护是一种静态保护,上世纪80年代的武术挖掘整理运动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但不宜作为主要手段。

就现有科技水平来看,传统武术再现的最为简单、最为便捷的方式,莫过于多媒体记录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几乎不占用物理空间,或可忽略不计。

(2)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文声像与数字信息的双向转换。

(3)可以方便自如地对资料进行修改、编辑、排序、移位、备份、删除和增补。

(4)可以高速、便捷地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5)可以方便、迅速地进行检索、调用。

(6)一次性投入,投入产出比高,便于市场运作。

3.3 整体保护
传统武术的整体保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能体系的完整,一是生存环境的完整。

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多种技艺和技能共同构成的,如果置其它技艺于不顾,只保护其中的某项技艺,即使保护得再好,这种技术也不可能完整的传承下来。

传统武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融会了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传统武术不仅包括习练方法、套路种类、技法运用、理论体系等,还包括门派典故、武林轶事、礼节仪式、练习口诀、传承制度等多种形式,它们一起构成了传统武术的技能体系。

任何遗产都是特定环境的产物,传统武术产生于农耕文明,鲜活的存在于民间,离开了民间的文化土壤,传统武术就变成了空中楼阁。

人们有这样的共识:“学习少林功夫要去少林寺,学习陈氏太极拳要去陈家沟”,就是重视传统武术文化土壤的最好注解。

3.4 原真性保护
根据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某些基本形态,可以大致将文化区分为“原生态文化”与“次生态文化”两类。

所谓“原生态文化”,就是指历史上创造并流传或保存至今的、未经任何刻意改变的传统文化;所谓“次生态文化”则是指那些在传统的、在原生文化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正是这种未经“污染”的原生态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金牌导向的冲击下,传统武术已经出现了异化,有些传统武术套路具有了长拳味道,充斥着高、难、美、新的动作,正在失去传统武术古朴、实用、精悍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意对“原生态”传统武术的保护。

3 5 自主化保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主体是根植于民间社会的文化遗产传承人,而不是一些政府、商界、学界或新闻媒体,要积极发挥传承人的传承自主性,禁止某些机构越俎代庖。

现在有这样一种倾向,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武术搭台,经济唱戏”,不顾武术传承和发展的本质规律,拔苗助长,使民俗变成了“官俗”。

对这种倾向要坚决抵制、克服。

3.6 濒危遗产优先保护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传承人的病危或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成为濒危遗产,譬如《二泉印月》等著名民乐就是在艺人阿炳病重的情况下由音乐家杨荫浏等人抢救保存下来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提出了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的意见》也制定了具体的评审标准,这三个权威文件都指出人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出现某种程度的生存濒危性。

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来看,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杨氏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开展最为广泛的太极拳种类,其理论研究书籍汗牛充栋,习练人群数以百万计,它们的濒危性比起其它种类太极拳要差很多。

3.7 保护与利用并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发掘、利用好它的经济价值,十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掀起了一股经久不息的武术热潮,这股热潮让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地位在少林功夫面前相形失色,这对一座拥有1500多年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名刹来说多少有些尴尬,但少林功夫给少林寺带来的变化却是无法回避的。

根据门票统计,从1974年到1978年,少林寺总共的游客是20万人左右,1982年达到了70多万人,1984年达到260多万人,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左右。

在武打影视:武侠小说的巨大影响下,少林寺以武扬名,少林功夫俨然已成为中华武术的名片。

在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少林寺有了充足的财力对少林功夫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整理,建起了网站,组织了少林武僧团,创办了武术学校,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4 结语
以2003年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文联联合启动实施的为期17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标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全面的、整体性
的保护阶段。

目前我国正在抓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我国现有的民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中也有对传统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若干规定和方法,我们必须要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因地、因时制宜,做好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