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最新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所属研讨体会类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文摘: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他们的心理问题是学校、社会、家长、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多方面的互动,即加强社区、学校、家长、监护人和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交流。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经济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只能留在农村,与祖辈或叔辈朋友家住,或寄养在自己家里,因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我国0~17岁城镇”留守儿童”总数为2800万人,这是一支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队伍,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明显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由于缺少亲情关怀,缺乏对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所造成的儿童情感缺失和心理异常问题,更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㈠家庭因素;

在农村,大多数人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的基本经济需要而选择外出打工,由于父母的缺位导致家庭结构或家庭养育方式的变化,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功能转弱甚至缺失,但家庭教育功能在儿童早期发育和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家庭教育”缺位”、亲子关系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缺失。

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儿童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但却不是家庭关注的中心,许多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被家庭所忽视,他们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留守儿童处于一个情感、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上,在学习、生活、自我变化等方面存在着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亲子关系的失谐性和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使留守儿童的正常成长的心理环境丧失,改变了留守儿童社会学习的情境和过程。

a(1).亲子关系失调。

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抚慰和关爱,不能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也不能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差和性格、心理上的异常发展。

(2).缺乏家长的榜样作用。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可仿效的明确榜样以及

父母对其亲社会行为的评价、奖励和强化,人为地剥夺了其正常的社会学习过程,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是非的良好行为习惯。但此时若不良同伴群体代替了父母的榜样作用,把自己的一些负面思想和一些不良行为,如吸烟、喝酒、进网吧、看黄色视频、逃学和打架等,带到并污染了留守儿童正常的社会学习过程。农村留守儿童受同伴群体的影响,在与同伴群体交往中不断地模仿、强化这种恶习,从而导致自身被误导,影响正常的社交活动。

二、家庭教育情况。

城市流动人口收入普遍较低,居住条件差,子女上学和生活困难。因为无法共同生活,父母平时缺乏沟通,缺少必要的教育,既造成了亲情的淡漠,也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留守儿童也比一般儿童更容易不守规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家庭教育中的另一种状况就是”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最大的问题就数于溺爱,主要是以生活照料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上不能代替父母履行对子女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督促子女学习的义务,即使父母一方在家,尤其是母亲在家,也由于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操持全家人的生活,对留守儿童的文化与道德教育力度大大减弱。

㈡、学校因素。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善,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着更多的困惑,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引导,以弥补亲子失调所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但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落后等诸多因素制约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不能有效

地弥补对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关爱的缺失。

一是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比较薄弱。

尽管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以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但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低,基本上保持在中等职业学校水平,没有大学学历,甚至有些年长者带教不到位,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师年龄结构断层、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教师师德意识薄弱等问题。与此同时,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不足,缺少正规的操场和一些生活学习配套设施。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匮乏。

农村学校由于受教育观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很少开设心理专业课程,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许多教师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就把它理解为思政、品德教育,甚至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心有余力不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机构和人员较少。

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学校领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学校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因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也都住在农村周围,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学习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很少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还没有深刻认识,因此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还不够多。缺少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的监督管理机制,加上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导致问题学生难以管理。

四、农村学校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

尽管当今社会广泛宣传的现代素质教育方针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以”知多少,才能知多少”为主导,追求升学率,重智育心。尤其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绩的优劣和升学率决定一切,加之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根本没有条件修建供学生锻炼的体育设施,甚至有些学校根本不开体育课,更不用说有专业的美术老师教学生唱歌、跳舞等等,学生除了枯燥的学习之外,没有丰富而精彩的课余生活,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㈢社会因素;

一、低俗的大众媒体使儿童心灰意冷。

留守儿童是学龄期儿童,如现代传媒等社会不良因素极具渗透性,以致庸俗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不设防的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后,对子女监管不力、家长监管不力,为留守儿童在不良文化环境下的不良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社区娱乐活动,会对留守儿童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虽然在农村并不普及,但它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虽然在农村没有网吧,但是手机的使用非常频繁,甚至个别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借故到网吧,一玩就是一整天。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主要从事的休闲活动是玩手机、看电视、去网吧或游戏厅玩游戏、打牌和与人玩耍。有些网络游戏、影视、书刊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了不少庸俗、暴力、色情等腐朽的内容,不仅让部分留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