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教育教学提纲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的含义,认识到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集体主义的定义与内涵2. 集体主义的重要性3.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4. 团队合作与集体荣誉5. 集体活动与个人成长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集体主义的定义与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2. 讲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依存。
3. 案例分享:分享成功的集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为集体做出贡献,提高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团队合作精神。
2. 搜集学生对集体荣誉的言论和行为,评价其集体荣誉感。
3. 分析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其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资源1. 集体主义的定义与内涵PPT2. 成功集体案例PPT3. 团队合作与集体荣誉相关文章4. 人际交往能力培训教材六、教学活动1. 小组竞赛:设计一些团队竞赛活动,如拔河、接力等,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集体游戏:组织一些集体游戏,如“信任背摔”、“电网穿越”等,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和默契。
3. 主题演讲:组织一次以“我眼中的集体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4. 班会分享: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集体中的点滴成长和感悟。
七、教学策略1. 实例引导:通过讲述一些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集体主义的精神。
2. 情感激励: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集体中遇到的问题和冲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参观访问: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成功的集体组织,如企业、社区等,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2. 专家讲座: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解集体主义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如何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并编写相应教案
如何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并编写相应教案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良好社会主义道德、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并编写相应教案,将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一、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培养他们追求共同利益、尊重集体利益的良好风尚。
同时,集体主义教育还可以构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友爱集体,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集体主义教育的适用对象集体主义教育适用于各类青少年团体,如学校团队、军训队、社区志愿组织等。
同时,也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以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互助,实现集体意识的深入树立,激发团队合作的活力。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施方法实施集体主义教育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
具体方法如下:1.举办主题集体活动。
比如组织集体游戏、集体比赛、集体观影等,让青少年互相协作,体验集体的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
2.组织集体生活。
比如由团队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生,维护集体的纪律和秩序,让青少年从生活中学会团结合作、相互扶持。
3.举行主题集体学习活动。
比如注重集体学习和讨论,培养青少年的爱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加了集体凝聚力。
四、集体主义教育的教案编写1. 教学目标:通过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2. 教学内容:(1)集体意识的渗透和强化。
(2)集体影响的作用和重要性。
(3)集体行为规范的依据和要求。
(4)集体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3.教学过程:(1)自我介绍环节。
由教师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自我介绍,明确小组成员和教师的身份地位。
(2)集体意识强化活动。
通过团队合作、集体互助、庆祝活动等方式,强化小组内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集体规范的要求。
由教师介绍集体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从中了解集体规范的意义和作用。
集体主义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的概念,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明白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情感,树立集体荣誉感。
3. 行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集体主义精神,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体主义的概念,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引导学生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
2. 提问:歌曲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二、新课讲授1. 讲解集体主义的概念,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集体主义在生活中的体现。
3. 分析集体主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主义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集体发展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认为集体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体现?b. 集体主义对你个人有哪些影响?c.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集体主义精神?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思考如何更好地践行集体主义精神。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集体主义的感悟文章。
2. 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践行集体主义精神,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性、讨论热情等。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各小组在讨论中的表现,如问题分析、观点表达、合作能力等。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撰写感悟文章的质量,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情况。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参考)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目标:1.认知:懂得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有集体荣誉感。
情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为集体争光。
3.行为:通过讨论发言,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集体观念的重要性,并时时刻刻维护班集体,相互团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学生齐鼓掌伴奏,烘托良好氛围)同学们,刚才歌中唱到的: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浆开动大轮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下面请大家听一个故事: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是的,小水珠的力量单薄,无法抵御强烈的太阳光,很容易被蒸发掉。
但回到大海就不一样了。
那里有无数的小水珠,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太阳光,所以没有那么容易被蒸发掉。
由这个故事联想到人类自身,我们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与大海的关系一样呢?在集体的江河湖海中,个人就成为它们中间的一滴水珠。
滴滴水珠汇成江河,不仅能永远存在,而且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以个人的归宿是集体。
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关心、互相礼让,有不同意见要互相协商解决。
能够倾听别人意见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也是搞好团结同学的一个基础。
人与人友好相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遗憾的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方式,也并不被我们周围的所有人所接受。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集体的成功,也往往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靠班级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班级的荣辱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班级荣誉高于一切!!二、总结本班的现象根据一周多的表现,我发现咱班部分同学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没有主人翁意识,责任心不强。
中职生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中职生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集体主义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紧密关系。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班级和学校争光。
二、教学内容1.集体主义的定义和内涵。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集体荣誉感的培育。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集体主义的意义。
2.讲解环节(15分钟)(1)定义集体主义,阐述其内涵和重要性。
(2)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
(3)讲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介绍团队建设的方法和技巧。
(4)讨论如何培育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认识到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
3.活动环节(2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团队游戏:进行一些团队协作的游戏,如接力赛、拔河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协作的力量。
(3)分享环节: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和游戏体验,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学习。
4.总结环节(5分钟)(1)总结本次班会的教学内容,强调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班级和学校争光。
(3)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集体主义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1.本次班会通过讲解、讨论、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集体主义的重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也有些学生不够主动,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3.本次班会的互动环节较多,需要教师注意课堂秩序的维护和学生安全问题的保障。
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集体主义教育讲稿
集体主义教育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共同责任感的教育模式。
在这个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我们应该重视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集体主义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只有大家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才能完成集体的目标。
通过集体活动,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分享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
这样的经历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起团队合作的观念和意识,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的不同。
其次,集体主义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独立完成所有任务,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学生们能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价值,学会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能够接受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最后,集体主义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共同责任感。
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够保证集体的顺利运行。
通过集体活动,学生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对集体的重要性,学会为集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共同责任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在集体主义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共同责任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团队项目,让他们在项目中共同努力、协作完成任务,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开展集体游戏和集体讨论,让学生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社交需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同时,教师在集体主义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集体主义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这一,是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核心。
班集体不仅是构成学校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受教育的场所,一个集体形成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着每名学生的发展。
由于现在的孩子集体意识较为淡薄,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别人合作及欣赏别人的精神,为此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工作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密切关系。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会如何在集体中相处。
3、通过各项评比活动,促进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力争创建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集体。
三、具体工作措施(一)确立教育的内容:1.组织学生学习有关个人不能离开集体的资料,并配合思品课的教学讨论,是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个人利于要服从集体、国家的利益。
2.通过集体教育、集体活动是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集体生活的思想感情和习惯。
3.通过参加校级以上的活动,加深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集体主义教育在教师工作中是项重要的但又很难落实的工作,因为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总是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制约,所以,要有持之以恒、深入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实施班级集体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1.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意识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的,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对集体的事情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的意识,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为集体出力,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活动,如:班里要召开主题班队会,要求同学们共同讨论“班会的内容、活动方式以及自己参与的形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善于调动大家为集体出主意,为集体出力,为集体的问题分忧,另外,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负有适于他们的具体责任,这样就能够进而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是一种思想,其体现应在学生的行为之中,我们经常开展向集体做奉献的活动,因为,集体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肯于牺牲、肯于奉献的精神,从班集体的小事做起,尽职尽责,主动为集体做贡献,主要是“养成”和“熏陶”,使学生总是在一种关心集体、奉献集体的氛围中活动,这样他们的思想侧重点就会不断倾向于集体,不断倾向于他人,3.让学生不断体验集体荣誉感所谓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班会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认识到在团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能够掌握一些集体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1.介绍集体主义的概念,让学生掌握集体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2.分组讨论,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和看法,互相交流、借鉴,建立更好的群体氛围。
3.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中个人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
4.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总结班会活动,回顾本次班会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和收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过程1.集合全班学生,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
2.在黑板上写下“集体主义”的概念,让学生们逐个发言,理清思路,形成整体的认识。
3.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策划,汇报小组成果。
4.分析案例,提取案例中的关键词,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并汇报成果。
5.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6.总结班会,让学生们积极反思本次活动的过程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教学评估1.学生的集体意识是否得到增强。
2.学生是否认识到在团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一些集体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4.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教案材料。
2.活动道具(如球、绳子等)。
3.可能用到的案例材料。
特殊应用场合场合一:针对小学低年级孩子的集体主义教育增加条款1.教学目标中增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并在其中加入游戏和趣味元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2.教学内容中增加:增加小组游戏和小组竞赛的环节,提高孩子们关注他人、协作事物的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
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问题一:小学低年级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持续参与活动。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版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版引言: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奉献他人的核心素养之一。
通过班会教育,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集体主义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本教案针对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为班主任提供一套通用的班会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品质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集体主义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奉献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集体主义教育a. 定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和品质,以促进集体的共同发展。
b. 意义:集体主义教育有助于建设和谐的班集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协作效率。
2. 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a. 团结合作:强调每个人都是班级集体的一员,需要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实现班级目标。
b. 优势互补: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要通过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c. 共同奋斗:强调班级集体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班级的进步而努力。
d. 公平公正:强调在班级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他人权益,不做任何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
3. 学习与实践a. 学习集体主义先进事迹:通过讲述集体主义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情感。
b. 分组合作活动:组织分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c. 社会实践与奉献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奉献活动,让他们实际行动起来,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4. 思考与反思a. 班会分享: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集体主义教育中的感悟和体会,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集体主义的理解。
b. 反思个人行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班级生活中的表现,思考是否符合集体主义的要求,从而激励他们积极改善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步骤1. 导入a. 给学生一个简短的定义:“集体主义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和品质,以促进集体的共同发展。
集体主义说课提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说课提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是高二哲学教材下册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中的第二框题。
一、教材方面: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全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是第五课内容的延伸,第五课的主题是如何充分、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的因素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就是价值观问题。
其次,本课是第七课的先导,本课讲述的是一般性的价值观,第七课讲的是人生价值观,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人生观是价值观在人生方面的具体表现。
因此,第六课既是第五课的延伸,又是在为第七课的教学打下理论基础。
第六课的基本思想,包括一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教育中心。
一个基本观点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教育中心就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就是要明确这个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本框既有理论上的学点,更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高考考纲中,本框是重点内容之一。
本框的具体教学目标为:一、知识目标:能够列举实例,说明发挥集体主义调节作用的必要性。
二、能力目标:1、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2、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会全面认识事物。
三、觉悟目标:提高集体主义的思想觉悟。
本框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站稳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集体主义的正确价值取向,为下一框讲述如何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
说它是重点,是因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个问题的最关键、最本质的一点。
这一点突破了,其他两点,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把它定为难点,是因为它是理论与实践中的新问题,理论界还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定论。
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小。
本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解疑功能,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培养集体主义教案
培养集体主义教案【教案】培养集体主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体主义的概念和特点;2.认识集体主义的意义和价值;3.培养学生具备集体主义意识和精神。
二、教学内容:1.集体主义的定义和内涵;2.集体主义的来源和发展历程;3.集体主义的特点和表现;4.集体主义的意义和价值;5.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精神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段与集体主义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引起他们对集体主义的思考和感受。
2. 知识讲解(30分钟)2.1 集体主义的定义和内涵集体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调个体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追求共同的利益和目标,重视社会合作和团结协作。
2.2 集体主义的来源和发展历程集体主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是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集体生活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集体主义逐渐演变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并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传承。
2.3 集体主义的特点和表现集体主义的特点包括:团结合作、互助友爱、服从纪律、共同奋斗等。
这些特点在集体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等。
2.4 集体主义的意义和价值集体主义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利益、提升社会和谐和团队凝聚力、培养公民责任和社会责任感等。
3. 讨论与互动(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集体主义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案例分析(20分钟)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到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行为,进一步加深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5. 总结与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结,要求学生总结集体主义的概念、特点、意义和培养方法,并激励他们将集体主义的精神和价值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课堂延伸与拓展1.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集体主义的文章,表达自己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集体主义初中教案
集体主义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认知:让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有集体荣誉感。
2. 情感:培养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集体争光的意识。
3. 行为:通过讨论发言,使学生认识到集体观念的重要性,并时刻维护班集体,相互团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欣赏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学生齐鼓掌伴奏,烘托良好氛围)2.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的歌词,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故事分享(10分钟)1. 讲述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的故事。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类比小水珠与大海的关系。
三、讨论发言(10分钟)1. 提问: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与大海的关系一样?为什么?2. 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如何为班集体做出贡献。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次班会所学的内容,总结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集体主义,为班集体做出贡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班会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为班集体做出贡献的意愿和行动。
3. 收集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成果,分析他们对集体主义的认知和态度。
教学资源:1. 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2. 故事素材:佛祖释迦牟尼考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可编辑版】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目标:1.认知:懂得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有集体荣誉感。
情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为集体争光。
3.行为:通过讨论发言,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集体观念的重要性,并时时刻刻维护班集体,相互团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学生齐鼓掌伴奏,烘托良好氛围)同学们,刚才歌中唱到的: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浆开动大轮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下面请大家听一个故事: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是的,小水珠的力量单薄,无法抵御强烈的太阳光,很容易被蒸发掉。
但回到大海就不一样了。
那里有无数的小水珠,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太阳光,所以没有那么容易被蒸发掉。
由这个故事联想到人类自身,我们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与大海的关系一样呢?在集体的江河湖海中,个人就成为它们中间的一滴水珠。
滴滴水珠汇成江河,不仅能永远存在,而且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以个人的归宿是集体。
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关心、互相礼让,有不同意见要互相协商解决。
能够倾听别人意见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也是搞好团结同学的一个基础。
人与人友好相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遗憾的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方式,也并不被我们周围的所有人所接受。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集体的成功,也往往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靠班级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班级的荣辱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班级荣誉高于一切!!二、总结本班的现象根据一周多的表现,我发现咱班部分同学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没有主人翁意识,责任心不强。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听从命令、指挥,不服从领导,不懂友爱看看每天打菜时,那些插队的人,心安理得,面无愧色。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主题: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背景介绍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奉献他人的重要教育内容。
为了深化学生对集体主义教育的理解,提升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本次班会将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与探索。
二、教案内容1. 开场活动引入专题的开场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集体主义对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集体主义思想?2. 观看短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选择一段与集体主义相关的短片进行观看。
在观看短片后,鼓励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话题进行讨论:- 如何在班级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和竞争意识能否兼得?为什么?4.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可以派代表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和观点。
引导学生围绕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交流,鼓励他们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重要性。
5. 集体游戏通过一些有趣的集体游戏,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团队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项目,让他们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
6. 学习集体主义典范事例介绍一些集体主义典范事例,如红十字会义工活动等。
鼓励学生借鉴这些典范,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服务社会。
7.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与反思。
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集体主义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并以此为指导原则继续努力。
三、教案收尾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次班会的开展,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投入到集体中,与他人合作,共同成长。
总结:通过引入活动、观看短片、分组讨论、集体游戏和分享典范事例等多种形式,本次班会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集体主义教育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和团队观念,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的含义,认识到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互助进步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集体主义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2. 培养学生具备集体主义精神,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集体主义精神,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2. 如何激发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付出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集体主义的含义、作用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集体主义精神。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2. 提前安排好班级活动,以便于实践教学。
六、教学内容: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讲解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让学生认识到集体主义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集体主义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集体主义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景中的具体体现。
3. 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互助进步的精神。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典型的事例,引出集体主义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集体主义的含义、作用和意义。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集体主义的认识和体会。
4.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活动参与:评估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互助进步等。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集体主义教育的体会和感受,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集体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2. 开展集体主义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集体主义的理解。
3. 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初中政治集体主义教育教案
初中政治集体主义教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的含义,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行动中践行集体主义,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1. 集体主义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2.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3. 如何在实际行动中践行集体主义。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集体主义精神,并将之付诸实践。
2. 培养学生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矛盾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集体主义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集体主义是一种以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
2. 提问:集体主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 教师提问: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如何处理这种矛盾?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集体主义的经验。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集体主义在班级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集体主义的认识和感悟。
3. 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践行集体主义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同时,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促使他们更好地践行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教育班会教案.
集体主义教育班会教案.第一篇:集体主义教育班会教案.“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标 : 1.认知:懂得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有集体荣誉感。
2.情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为集体争光。
3.行为:通过讨论发言,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集体观念的重要性,并时时刻刻维护班集体, 相互团结。
活动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学生齐鼓掌伴奏,烘托良好氛围同学们,刚才歌中唱到的:“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浆开动大轮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下面请大家听一个故事: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是的, 小水珠的力量单薄, 无法抵御强烈的太阳光, 很容易被蒸发掉。
但回到大海就不一样了。
那里有无数的小水珠, 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共同抵御太阳光, 所以没有那么容易被蒸发掉。
由这个故事联想到人类自身, 我们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与大海的关系一样呢?在集体的江河湖海中, 个人就成为它们中间的一滴水珠。
滴滴水珠汇成江河, 不仅能永远存在,而且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以个人的归宿是集体。
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关心、互相礼让, 有不同意见要互相协商解决。
能够倾听别人意见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虚心向别人学习, 多发现别人的优点, 这也是搞好团结同学的一个基础。
人与人友好相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遗憾的是, 即使是这么简单的方式, 也并不被我们周围的所有人所接受。
俗话说:“人心齐, 泰山移。
”集体的成功,也往往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靠班级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班级的荣辱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班级荣誉高于一切!二、本周工作总结根据一周多的表现,我发现咱班部分同学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没有主人翁意识,责任心不强。
集体主义教案
集体主义教案第一篇:集体主义教案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理解,阐述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正确价值取向,运用,运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对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比较,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2.能力目标,提高对各种价值观的分析,辨别能力和理论联系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多种价值观的学习,比较,分析,作出正确的价值观选择—集体主义。
教学重点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正确价值取向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应当注意的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2.在我国现阶段,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导入新课运用钟南山、叶欣等抗击2003年非典的事例。
在非典时期,我们的医护人员们本着对生命最根本的负责态度,本着对科学真相的探索精神,本着对职业的忠诚信仰,为了人民的安康,他们义无返顾,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健康乃至生命。
这正是集体主义最鲜明的写照。
集体主义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正确的价值观,即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这节课我和大家共同讨论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问题。
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板书)1.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板书)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期,它包括两个转变,即: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发展、繁荣流通领域、降低生产成本、调动人的积极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趋利性的特点,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以曲解,把竞争理解为“不择手段”,把搞合法经营,理解为“坑蒙拐骗”,把讲经济效益理解为“单纯追求利润”,把讲个人利益理解为抬头向“钱”看,低头向“我”看,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现象。
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集体主义观念教育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工学校教案首页授课章节或课题: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要有集体主义的意识,凡是要从大局出发,不去计较个人得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难点: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授课方法:讲解、讨论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网上下载资料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ⅠⅡ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开展《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主题活动,希望同学们能以此活动为契机,反思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树立良好班风。
讲解过程班级中大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对班集体不关注,较为冷漠,对不良现象采取不问不睬不敢的情况。
一、班级中集体观念不强的表现,缺乏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没有战斗力的主要原因,就我们高一⑸班而言,目前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讲空话的同学较多;2、不敢说真话,不敢讲正气;3、怎么的心理,认为只要我自己得到了,就不管别人怎样;4、叛逆的心理。
二、为什么我们要十分注重集体主义教育和良好纪律的维护?纪律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障,也是实现个体目标的保障。
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它必定需要一个组织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个组织目标,除了制订一定的行为方法和计划之外,还需要有维护这个计划和活动得以开展的纪律。
1、国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使得它们之间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各种利害关系能够得以平衡和协调。
2、个人所形成的集体是将部分个人的目标统一,从而形成一个集体目标的。
从而这个集体所规定的一些条件和规定将促使这个集体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维护和促进着个人目标的实现。
3、对个人来讲,纪律的遵守与否,对纪律的维护和控制能力,则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协作精神的体现,也影响着其个人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三、怎样的纪律才是一个良好的纪律纪律的外在表现如何,这实际上反映出一个集体(组织)所呈现出来的风貌和行为方式如何,乱糟糟,大闹天空般,毫无目标,为所欲为的集体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集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集体主义教育专题教学策略(初稿)一、策略构想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而人作为社会中的“一滴水”,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
从学生时代的班集体、学校,到成年后的踏入社会,人与集体始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
从根本上说,让学生了解集体,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恰当处理个人与集体及集体中个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因此,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承担起对未成年人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责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标准”中关于集体教育的内容,专列了“我与学校”这一专题,这部分内容根据学生年段的特点分列在三至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也在相应改变,它们呈“前后衔接,螺旋上升”的趋势。
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提高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培养主人翁意识,学习做集体的主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校生活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去感受个体的人离不开集体,并从活动中去体验、领悟、内化,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活动体验式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策略1学习目标:学生课前到集体中进行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或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形成个体的体验与感受,初步对集体概念产生个性化的认识。
操作要领:课前,教师根据集体主义专题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领学生事先进行现场调查、活动体验、调查访问、资料搜集等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与集体主义专题有关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带着收获和问题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课上活动及课中的深入体验做好准备。
2.课中感悟(1)创设情境,感受集体学习目标:创设一定的集体生活教学情境或交流课前学生收获,引入本课的教学,引发自身的体验,让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获得直观印象,对集体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
操作要领: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内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正在进行着的现实生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或激发兴趣,或设置悬念等,尽快将学生的学习情感集中到集体活动上来,让学生初步感受集体。
(2)活动体验,走进集体学习目标:在课前体验的前提下,在课初进一步体验或交流的基础上,借助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体验集体生活,感悟道德,产生正确的集体主义认识。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将课前和课中的观察或体验对接起来,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将对集体的体验内化为自我感悟。
使学生真正走进集体,感受到参与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会与集体成员之间相处与合作,提高集体中的规则意识、现代民主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
(3)拓展深化,融入集体学习目标:补充相关材料,打开学生视野,引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这个大集体,丰富学生已经获得的情感体验,强化道德认识,深化道德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认识内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操作要领:教师通过补充材料、总结提炼、评价反思等方式,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集体生活,深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指导学生的集体主义道德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现实的集体生活中。
3.课后践行学习目标:通过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现实中的集体生活,在集体中学习、在集体中成长,逐步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
操作要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初步形成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及时地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践行中内化集体主义道德感悟,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将形成的集体主义观念演变为集体主义行为。
三、策略解读本教学策略适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集体主义教育专题内容的教学。
本教学策略共分三步,即课前体验、课中感悟、课后践行,其中课中感悟又分为三步:创设情境,感受集体;活动体验,走进集体;拓展深化,融入集体。
当前,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种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使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交往、谦让、帮助和照料的体验,再加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单元楼房的居住环境使中小学生平时也缺少与其他的人、群体、同龄孩子间交往和合作的机会,“集体”、“他人”和“大家”的观念差,有的甚至造成个性、心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问题。
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其学会关心他人,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合作,适应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主义是一条“主要的道德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人们提出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是生活的道德,把道德教育独立于生活之外,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课程标准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为“以生活为基础”,意旨鲜明,人性突出。
真实的生活世界是儿童道德品质发展永不枯竭的理想沃土。
该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本课程的“生活”特点,以“自主、体验、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体验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体验集体生活的规则,借助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主义道德认识,并将这种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目标。
(一)课前体验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课前体验这一教学环节逐渐成为品德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
由于学生每天都生活在集体之中,班集体和学校都成为他们最真实的体验场所,在这种真实的集体环境中生发出来的集体主义情感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所以在集体主义教育中,要充分重视课前的体验活动,借助有针对性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重新审视每天经历的集体生活,并对集体产生初步的、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为课中的感悟深化奠定基础。
教师设计课前体验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内容的明确性学生要做课前调查体验,在内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那么,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
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前体验活动时,应该紧紧围绕课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适合学生的课前准备内容。
2.内容的层次性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和同阶段的学生均存在个人能力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层次性。
不然,学生如因难度的问题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那课前准备也就失去它的实际意义。
面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设计的内容要简单、具体、明确。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增强,设计的内容相对来说就要比较复杂、概括,这样才能给高年级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能力。
3.内容的生活性“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
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集体,用自己的心灵感受集体,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集体。
这样联系儿童现实生活产生的集体主义道德认识才会有针对性,才是有效的。
(二)课中感悟这是本策略的核心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获得情感的升华,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对集体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内化为自我的集体主义道德品质。
1.创设情境,感受集体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准导入新课的环节……”因此,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能吸引学生,精心创设集体生活教学情境或交流课前学生收获,引入本课的教学,引发自身的体验,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步入探求知识的“情感领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把学生最容易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信息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和情感的兴奋点,把教学内容自然地与生活、生产、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愿望。
通过课前的调查、体验,学生已对集体生活充满了期待。
这时老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便是顺理成章。
2. 活动体验,走进集体本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体验感悟的载体是活动。
策略中的“走进”强调的是身临其境,身心的全部投入。
本环节应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融入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碰撞、交流、反思、体验、感悟,教师进行评价引领,逐步形成集体主义认识。
在集体活动中努力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各种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都依托集体生活,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当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集体更加强大!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1)明确目标,把握活动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活动的灵魂所在。
集体主义教育专题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纠正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品德倾向,强化学生对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我们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目标明确,活动清晰。
究竟从中要激发学生哪种情感,生成或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使学生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都要准确把握,科学设计。
如果活动的过程中偏离了活动目的,活动就会进入误区。
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交流而交流,为表演而表演,而要讲究活动的价值取向。
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个主题的价值内涵充分地凸现出来。
(2)面向全体,提高活动参与度每位教师都应确立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活动时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受益。
在确定合作主题时,让孩子们都有机会讲出想要参与的主题,师生一起来选择和过滤;提供活动材料要尽可能丰富多样,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在选择合作交流形式时,更要尊重孩子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式……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活动,不只是走过场而已,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质量。
(3)科学评价,调控活动过程评价具有教育性,教师在评价时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在知识、态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个体,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对学生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强化和教育功能。
在活动教学中进行即时评价、过程性评价能更有效地调控活动的秩序、进程及成效,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3.拓展深化,融入集体课标指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经过活动开展和交流产生的集体主义道德认识,对学生而言只是初步的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升华,把学生初步的道德认识内化为行为习惯,深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