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根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继续组织认定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此项目有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在省级推荐、第三方评审的基础上,经研究,同意将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100个单位认定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

继续支持示范园发展。

各地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协调和业务指导,加大对示范园的支持力度,形成工作合力。

鼓励示范园所在县(市、区、旗、农场)或地市政府,以示范园为重点,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统筹利用各项涉农资金支持示范园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完善示范园供水、供电、道路、通信、仓储物流、垃圾污水处理、环境美化绿化等设施条件。

要对示范园用地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予以倾斜支持,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鼓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依法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等途径,多渠道保障示范园用地。

支持示范园入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申报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企业债券,支持入园小微企业以增信集合债券形式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企业债券。

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各地要组织示范园认真总结创建过程中探索出的经验做法,加快复制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本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要组织本地区示范园开展创建总结工作,将创建示范园的典型做法、经验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等,形成2000字左右的总结材料,认真审核把关后,于2月20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

各地经验材料将择优集结成册并公开发布,以促进经验交流推广。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发展规划司2020年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202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村“双创”基地。

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村“双创”基地。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农业生产结构也进入了调整期,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

显然,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现代农业园区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

产业园定义根据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情况,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对产业园区可做出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

产业园功能根据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情况,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对产业园区可做出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包括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工业小区、技术示范区等。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1.加大金融支持鼓励地方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扩大抵(质)押物范围等综合措施,努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需求的信贷产品、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

积极发展产业链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设立内部担保基金,放大银行贷款倍数。

与金融机构共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名录信息,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综合考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财务状况、信用风险、资金实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授信额度,实行随用随借、循环使用方式,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差异化资金需求。

鼓励龙头企业加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鼓励探索“订单+保险+期货”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发债融资。

鼓励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发起组织农业互助保险,降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风险。

2.落实用地保障落实促进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用地支持政策。

指导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业配套辅助设施、开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用地集约且需求大的地区,适当增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部分县乡等行政区或某一产业集聚区,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型、成熟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条,产业价值链增值和区域品牌溢价效果已初步显现,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竞争的新高度,并且其做法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能够在全国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的区域。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部分县乡等行政区或某一产业集聚区,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型、成熟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条,产业价值链增值和区域品牌溢价效果已初步显现,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竞争的新高度,并且其做法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能够在全国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的区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培育一批产业融合先导区”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精神,农业部决定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下简称融合发展先导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育打造和创建融合发展先导区的重要作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部分县乡等行政区或某一产业集聚区,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型、成熟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条,产业价值链增值和区域品牌溢价效果已初步显现,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竞争的新高度,并且其做法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能够在全国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的区域。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是14亿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久治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证。

市场格局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普遍都是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

农业不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失去了支撑;只有根本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农民增收增效才有保障。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提高价格和增加补贴两个"天花板",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道"紧箍咒",要持续发展,只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目前的有效灌溉面积仅仅只有50%,在此方面深挖潜力,将会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前景预测按国务院决策部署,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

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

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到203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

产品优质安全,农业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农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

数字农业 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农业 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数字农业相关的企业和产品,从农业生产到销售物流,涵盖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然而,数字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可行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报告将对数字农业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一、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1.数字农业的发展动态数字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据统计,目前我国数字农业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数字农业产品已经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农业生产和管理环节,并逐步向国际市场输出。

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对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数字农业的应用领域数字农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从农业生产到销售物流的方方面面。

在农业生产方面,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种植管理、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包括农产品收购、仓储物流、保鲜加工等方面;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包括市场预测、价格监控、营销推广等方面。

数字农业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二是数字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扩展,涵盖了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三是数字农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字农业产品正在向国际市场输出,成为我国农业产品出口的亮点。

二、数字农业的可行性分析1.数字农业的市场潜力我国农业生产的市场规模非常庞大,农业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且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

数字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品质的需求,因此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数字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数字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数字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一、研究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数字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传感器、无人机、智能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本报告旨在对数字农业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数字农业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数字农业利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气象和作物生长等数据,实现智能化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2)节约资源。

通过精准施肥、精确喷药等措施,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节约了资源。

(3)改善生态环境。

数字农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2. 挑战:(1)技术门槛高。

数字农业涉及到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技术门槛较高。

(2)设备成本高。

数字农业需要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支持,设备成本较高。

(3)安全隐患。

数字农业涉及到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等问题,安全隐患较大。

三、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1. 技术不断成熟。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农业技术将不断成熟,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2. 政策支持力度增加。

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将加大对数字农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

3. 行业融合加速发展。

数字农业将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融合发展,形成数字农业生态系统。

四、数字农业的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数字农业市场需求较大。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大国,数字农业的需求量更是巨大。

2. 技术可行性分析当前,数字农业相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比如农业传感器、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数字农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3. 成本可行性分析尽管数字农业的设备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数字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在成本上也是可行的。

数字乡村建设与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乡村建设与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示范项目意义与目标
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可以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模式、 新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借鉴。
示范项目旨在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数字乡村样板,为全国范 围内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经验交流和技术支持的平台。
报告研究范围
• 本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示范项目的目标及实施方案、项目的技术方案 及可行性分析、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等。
建立健全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识别、评 估和监控。
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预案和措施,降低潜在风险 影响。
加强项目团队建设和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 能力。
加强与政府、合作伙伴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06
示范项目预期成果与影响分 析
项目预期成果与效益
提升农业数字化水 平
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智能 化装备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质量。
政策推动下的市场增长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政策红利将进一步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市场的快速发展。
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
农村电商的快速增长将带动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从而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更好的基础。
农业大数据的应用
农业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03
示范项目技术方案与实施计 划
技术方案
• 方案一: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 • 平台架构设计 • 数据库建设与数据治理 • 应用软件开发与集成 • 方案二:智能农业示范项目 • 物联网设备与传感器应用 • 农业大数据分析与预测 • 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实施计划与时间安排
• 第一阶段:需求分析与规划(1-2个月) • 调查需求,制定规划与方案 • 明确目标、任务与时间表 • 第二阶段:技术设计与开发(3-6个月) • 设计平台架构,开发数据库和应用软件 • 采购和安装智能农业设备 • 第三阶段:实施与部署(7-12个月) • 完成硬件和软件集成,进行系统测试 • 培训工作人员,逐步推广应用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一、发展形势(一)发展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

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不断深化,市场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等平台建成使用,单品种大数据建设全面启动,种业大数据、农技服务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

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

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8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542亿元,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9.8%。

基于农产品电商、农业遥感的大数据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

定制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云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乡村分享经济逐步兴起,“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

2018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3%。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数字农业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遥感学科群、国家智慧农业创新联盟相继建成,智慧农业实验室、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在高等院校普遍设立。

数字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感知数据描述和传感设备基础规范等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陆续出台。

数字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00字一、项目简介数字农业项目是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智能化和精准化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本项目旨在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发展。

二、市场分析1.数字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全球数字农业市场规模正逐年增长。

2.数字农业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可用于种植、养殖、精准施肥、预测灾害等。

3.数字农业技术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发展。

三、项目优势1.先进的数字农业技术和智能硬件设备,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

2.数字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发展。

3.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前景,可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经济回报。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本项目所采用的数字农业技术和智能硬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其运行和应用稳定可靠,具有高度的技术可行性。

2.项目市场可行性分析:数字农业产品广泛可行于农作物生长期、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畜牧养殖、精准施肥和耕作管理等场景,市场容量巨大,市场竞争度不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可行性。

3.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本项目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形式带给农业生产效益,通常与往常相比将省去一部分农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同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将降低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由此得出结论:本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较高。

五、总结本项目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满足农民和市场的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值得重视和投资。

数字化农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数字化农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数字化农业可行性分析报告数字化农业,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工具来提升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的新型农业形态,对于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将对数字化农业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一、数字化农业的背景及定义数字化农业是应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等挑战而崛起的新型农业模式。

它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将农田、农作物、农机设备等纳入到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数字化农业的优势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数字化农业可以实现精确施肥、定量浇水、准确种植等,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肥料,提高单产和作物质量。

2. 降低生产成本:数字化农业利用智能农机设备和传感器监测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力投入,降低劳动成本和能耗。

3. 提升农产品质量:数字化农业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关键指标,可精确调控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农业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防止土壤和水资源污染,达到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目标。

5. 提供精准决策支持:数字化农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帮助农民进行优质种植、市场预测和供应链管理等。

三、数字化农业的应用案例1. 农田信息管理:数字化农业可实现对农田的定位、土壤质量分析、作物适应性评估等,为农民提供农田管理建议和决策支持。

2. 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精确控制灌溉水量,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3. 精准施肥技术:利用远程监测和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农田土壤养分分布情况,实现精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

4. 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监测气象数据和农田环境变化,预测病虫害爆发风险,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农作物损失。

农业农村部公布2020年28个重点农业扶持项目

农业农村部公布2020年28个重点农业扶持项目

农业农村部公布2020年28个重点农业扶持项目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落实部署全年开展实施的重点项目及任务;重点支持发展的项目如下(排名不分先后):1.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印发的《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实施范围向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倾斜,试点作物:从苹果、柑橘、蔬菜、茶叶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拓展。

在果菜茶优势产区内的畜禽养殖大市开展替代试点。

2.农业强镇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正在申报。

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认定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开展“最美乡创、乡红、乡艺、乡厨、乡贤、乡社、乡品、乡园、乡景、乡居”等“十最十乡”推介活动。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

2020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公布。

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七年年发布的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基本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在中国政治体系及政府治理中“重中之重”的地位。

党中央提出的2020年的两大目标任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要达成上述目标,针对广大乡村地区的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目前存在突出短板必须补上,方能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

纵览全文近万字内容,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从人才、土地及金融等多个要素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尤其是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受益颇多。

坚定底线思维谋划乡村发展用地问题,即坚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动摇的底线基础。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二十四条指出“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根据生产实际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进行全面梳理,简化审批审核程序,下放审批权限;抓紧出台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政策意见”。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建设并推荐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

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支持河南驻马店、黑龙江肇东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导地方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产品加工园体系,构筑乡村产业“新高地”。

2019年,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安排,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目标,加强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产业融合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乡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深入推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今年乡村产业工作,在目标任务上,要力求取得“三个进展”:一是在延伸产业链上取得新进展。

依托种养业,提升种养业,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培育一批以种养为基础、以加工为纽带、以商贸物流为支撑的产业形态。

二是在促进融合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跨界配置农业与工业、商贸、文旅、物流、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促进农牧渔“内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融合、新技术渗透“逆向”融合、产园产村“多向融合”和多元主体利益融合。

三是在拓展农业功能上取得新进展。

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搭建新平台新载体,“拓”出农业新业态,“展”出乡村新空间。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的通知中,详细阐述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中央重点农业扶持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一、发展形势(一)发展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

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不断深化,市场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等平台建成使用,单品种大数据建设全面启动,种业大数据、农技服务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

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

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8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542亿元,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9.8%。

基于农产品电商、农业遥感的大数据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

定制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云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乡村分享经济逐步兴起,“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

2018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3%。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数字农业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遥感学科群、国家智慧农业创新联盟相继建成,智慧农业实验室、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在高等院校普遍设立。

数字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感知数据描述和传感设备基础规范等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陆续出台。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技术研发应用,集成应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的农情信息获取技术日臻成熟,基于北斗自动导航的农机作业监测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广泛应用于小麦跨区机收。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农业农村数字化是生物体及环境等农业要素、生产经营管理等农业过程及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是一场深刻革命。

展望今后一段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难得机遇。

从国际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物联网、智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引发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形成发展数字经济的普遍共识。

大数据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创新引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数字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相继出台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农业技术战略”和“农业发展4.0框架”等战略,构筑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优势。

从国内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5G网络建设进程,为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有效释放,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提供广阔的空间。

但也应该看到,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滞后,面临诸多挑战。

发展基础薄弱,数据资源分散,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刚刚起步。

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滞后,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

与医学等领域相比,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明显滞后。

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偏低,与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数字产业化滞后,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开发利用不足,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占比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

综合研判,当前及“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顺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建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农业农村云平台基本建成。

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数字经济比重大幅提升,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指标三、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一)建设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设施农用地备案等数据,建设耕地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基本地块权属、面积、空间分布、质量、种植类型等大数据。

开展渔业水域空间分布、渔船渔港和渔业航标等调查,形成覆盖内陆水域以及全球重要海域和渔场的渔业水域资源大数据。

(二)建设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依托全国统一的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国家重要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绘制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分布底图,推进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等种质资源的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

开展动植物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深度发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库,为品种选育、产业发展、行业监管提供大数据支持。

(三)建设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建立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电子台账,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信息数字化。

采集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数据,建设全国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

推进全国农垦资产管理数字化,加强对国有农业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监管。

(四)建设农村宅基地大数据利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卫星遥感等数据信息,结合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利用现状调查等资料,构建全国农村宅基地数据库,涵盖宅基地单元、空间分布、面积、权属、限制及利用状况等信息。

推进宅基地分配、审批、流转、利用、监管、统计调查等信息化建设,及时完善和更新基础数据。

(五)健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农业补贴发放、投入品监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家庭农场名录等系统,按照“部级统一部署、农业经营主体一次填报、多级多方共享利用”的方式,完善经营主体身份、就业、生产管理、补贴发放、监管检查、投入品使用、培训营销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基础数据,逐步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生产经营信息动态监测。

四、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一)种植业信息化加快发展数字农情,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重要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农业病虫害测报监测网络和数字植保防御体系,实现重大病虫害智能化识别和数字化防控。

建设数字田园,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大田种植和设施园艺上的集成应用,建设环境控制、水肥药精准施用、精准种植、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智能分等分级决策系统,发展智能“车间农业”,推进种植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

(二)畜牧业智能化建设数字养殖牧场,推进畜禽圈舍通风温控、空气过滤、环境感知等设备智能化改造,集成应用电子识别、精准上料、畜禽粪污处理等数字化设备,精准监测畜禽养殖投入品和产出品数量,实现畜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和精准饲喂。

加快应用个体体征智能监测技术,加强动物疫病疫情的精准诊断、预警、防控。

推进养殖场(屠宰、饲料、兽药企业等)数据直联直报,构建“一场(企)一码、一畜(禽)一标”动态数据库,实现畜牧生产、流通、屠宰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

加快建设数字奶业云平台。

(三)渔业智慧化推进智慧水产养殖,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推进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自动升降控制、无人机巡航等数字技术装备普及应用,发展数字渔场。

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重点,推进海洋牧场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建设。

大力推进北斗导航技术、天通通信卫星在海洋捕捞中的应用,加快数字化通信基站建设,升级改造渔船卫星通信、定位导航、防碰撞等船用终端和数字化捕捞装备。

加强远洋渔业数字技术基础研究,提升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信息采集分析能力,推进远洋渔船视频监控的应用。

发展渔业船联网,推进渔船智能化航行、作业与控制,建设涵盖渔政执法、渔船进出港报告、电子捕捞日志、渔获物可追溯、渔船动态监控、渔港视频监控的渔港综合管理系统。

(四)种业数字化加快种业大数据的研发与深度应用,建立信息抓取、多维度分析、智能评价模型,开展涵盖科研、生产、经营等种业全链条的智能数据挖掘和分析,建设智能服务平台。

针对商业化动植物育种需求,研发推广动植物表型信息获取技术装备,实现海量表型性状数据高通量获取。

加大资源开发鉴定力度,建立健全品种资源基因数据库和表型数据库,为基因深度挖掘提供支撑。

结合数字化智能育种辅助平台,挖掘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表型组学等数据,制定针对定向目标性状优化育种方案,加快“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逐步实现定制设计育种。

统筹利用生产经营许可、生产备案和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加快数字技术在制种基地、种畜禽场区、水产苗种场区、交易市场监管中的应用,提升种业智慧化监管水平。

打通数据库横向联结,提供种业数据、技术、服务、政策、法律的“一站式”综合查询和业务办理,优化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手机APP功能,推进种业服务模式创新。

(五)新业态多元化鼓励发展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创新发展共享农业、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

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

鼓励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平台,完善休闲农业数字地图,引导乡村旅游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渔村、农庄)等开展在线经营,推广大众参与式评价、数字创意漫游、沉浸式体验等经营新模式。

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融合和服务拓展,深度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农业投入品等数据资源,推广基于大数据的授信、保险和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创新供求分析、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等服务方式。

(六)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制定农产品分类、分等分级等关键标准,推动构建全产业链的农产品信息化标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