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特征。
3. 讨论大自然的语言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
3. 观察法:观察大自然中的语言现象。
2.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和内容。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与讨论: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4. 观察与实践: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实践体验。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内容理解。
2. 分析自然现象和生物特征的能力培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3.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复杂自然现象和生物特征。
2. 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评估。
3. 学生观察和实践的成果评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2. 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反馈。
3. 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的建议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特征的图片或视频。
3. 参考书籍和资料:有关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书籍和资料。
5.2 教学材料1. 学生笔记本和笔。
2. 讨论卡片或黑板。
3. 观察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1. 课前引导: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产生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
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衰草连天鬓毛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一丢三落四落枕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2023最新-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了解一些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4、情景导入-预习检查-朗读感知-阅读探究-课后反思5、朗读比赛、知识抢答、知识讲授、自读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教学难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那么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语言吗?找同学回答。
我们的一些谚语中很清楚的表达了大自然的语言。
找同学说说自己搜集到的天气谚语。
二、作家作品简介指名学生介绍,大屏幕出示,共同掌握。
三、字词音、形、意(大屏幕展示,以检查为主)四、整体感知1、听朗读,根据提示将课文分为四部分。
大屏幕出示结构问题,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之后指名回答。
2、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a、本文是一篇什么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b、课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五、具体研讨分段进行,大屏幕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具体阅读,分组讨论。
1、a、朗读分析第1自然段,概括段意b、在文中划出描写一年四季的词语2、朗读、分析第2、3自然段,归纳段意,分析说明方法。
3、朗读第4、5段,归纳段意、分析说明方法。
4、朗读6-10段,归纳段意,分析说明方法、说明顺序5、朗读11-12段,研究物侯学有哪些意义?在文中划出来。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语文 5 大自然的语言 详细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谈的是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章,说明语言生动、典雅、准确。
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都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的角度却各不相同,但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
《大雁归来》是一篇生态学“观察手记”,看似只是平淡地记录大雁在春天的北归,背后却蕴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与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好文章。
《时间的脚印》讲述了岩石的侵蚀现象、水流和风的搬运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和化石的来源,形象地展现出时间留下的“脚印”,也就是大自然变迁的痕迹。
几位作者善于将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阐明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这些文章,不仅是优秀的说明文,也具有散文之美,语言朴素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给人美的享受。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围绕“科学思考方法”这一核心,引导学生去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学习分析推理、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等。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特点,体会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不同之处,进而体会文章是如何把科学事实和科学道理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在获得美感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写法。
本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合适的说明顺序,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切合实际,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5.大自然的语言 2 1.积累生字词,记诵优美的语句。
2.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有条理地进行信息提炼。
在筛选信息时,把握文章内容和重点,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7.大雁归来18.时间的脚印1写作 说明的顺序 2 3. 学习运用准确、简明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科学道理讲得深入人心、富有风趣。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自然科学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学科之一,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
在《大自然的语言》这本课本中,作者介绍了很多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点和实验操作,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然科学的本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辅助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本文将以《大自然的语言》第三单元“运动中的能量”作为例子,探讨一种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探究物体的运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3.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机械能。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件物品并进行讨论。
讨论可以从物品的大小、重量、速度、方向等方面入手,最终让学生们提出与物品有关的“动”和“能”这两个概念。
老师可以适当地启发他们,引导他们思考物体的运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2.理论探究在让学生们对“动”与“能”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或课件,对一些关于物体运动与能量之间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例如质点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以及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浏览和思考,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3.实验设计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之后,我们需要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实验。
这个环节中可以选择一些基础实验,例如利用弹簧判断恢复力、测量自由落体高度和速度等。
由于每个实验涉及到许多变量和细节,因此老师应该注重提醒和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4.实验结果分析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应该帮助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并理解得出的结果。
例如,让学生计算弹簧弹性势能、物体的动能等,这样他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体运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老师还可以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例如将弹性势能和动能的比例绘制成图表,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二者之间的关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科普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整合;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造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出自己的写作作品;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如节气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节气、物候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理解大自然语言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掌握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如节气、物候等概念;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大自然来理解其语言;结合课文内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节课将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举例:分析课文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的作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3)修辞手法运用:使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这些手法在描述自然现象中的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课文中“春风拂面”、“夏雨润物”等句子,阐述比喻、拟人手法在描绘自然现象时的作用。
2.教学难点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3篇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3篇《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教师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前准备】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农谚。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欣赏图片1 欣赏图片2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在告诉人们什么?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语言。
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二、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
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中各种信号的观察和解读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创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学会发现和解读大自然的语言;(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环保意识;(3)通过大自然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节:大自然的语言概述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2. 讲解: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信号;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大自然中的典型信号和现象。
第2节:大自然的文字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文字信息;2.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如树叶、石头上的刻画等;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并解读文字信息。
第3节:大自然的色彩1. 导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变化;2.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色彩的规律和意义;3.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色彩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第4节:大自然的声音1. 导入: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声音;2.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声音的种类和意义;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并解读声音信息。
第5节:大自然的气息1. 导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气息;2.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气息的变化和意义;3.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气息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2. 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3. 教具:大自然中的实物,如树叶、石头、声音等;4. 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在大自然中的观察、分析和解读能力;3. 学生在创作和表达中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4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掌握常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新设计1、相信学生人人有慧根。
2、本节课力求落实“先学后教”的生本教育理念,追求课堂的生本、生态、生成、生动。
因此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质疑的机会,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建学生展示质疑的平台。
学情分析1、在第三单元已学过几篇说明文,各校对教材处理不同,学生对说明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准确把握说明顺序还有一定难度。
2、本文知识性强,内容上有一些枯燥,要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3、八年级学生对语言品味有一定的基础,对说明文语言的品味,还要适当引导,加以规范。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事理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过程【导入】大自然的语言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有她自已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苏醒,草木萌发。
不久,夜红山“杜鹃花发映山红”,马渡河“桃花落尽菜花黄”。
到了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云盘岭“正是橙黄橘绿时”,金竹园“满山尽带黄金甲”,武陵峡“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太平顶迎来了第一场雪,冬天悄然而至……【测试】检查预习销声匿迹(xiāo)悄然无声(qiǎo)惟妙惟肖(xiào)风雪载途(zài)一年半载(zǎi)【活动】前置学习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完成下列前置学习:1、找一找:抓关键句,找出有关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
a.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讲解生词、成语、谚语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b.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组织文章来传达主题思想的。
c.指导学生识别并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选做作业:
a.请同学们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并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朗读录音。在下一节课前,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朗读成果,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b.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大自然的知识手抄报,内容包括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大自然的美景图片、环保小贴士等。通过手抄报的制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3.学习兴趣: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合作与交流: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设想:通过课堂讨论、分享生活中的环保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课文阅读:采用分层阅读法,让学生在初步阅读、细读和品读三个层次上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2.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4篇)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篇1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本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编】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之间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而增强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和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大自然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例分析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例的引入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掌握相关专业术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2.教学难点: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的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资料,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3.准备生物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结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生动实例,如蜂鸟的振动翅膀、蝴蝶的颜色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生物之间的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生物之间信息交流的种类和特点。
在此过程中,注意讲解相关专业术语,如“触角”、“信息素”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生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培训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training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教案的细节需要仔细考虑,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案的适切性还包括课堂管理和纪律的维护,以确保良好的学习氛围,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课程内容的介绍。
2. 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
教学难点:1. 课程内容的导入。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课程内容:简要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章节二:声音的语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声音的理解和感知。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声音的分类:介绍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如鸟鸣、流水、风吹等。
3. 声音的作用:讲解声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传递信息、警告危险等。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自然界中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章节三:动物的语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通讯的方式和特点。
2. 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动物的行为和通讯方式,引发学生对动物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动物通讯的方式:介绍动物通过声音、体态、气味等方式进行通讯的特点和例子。
3. 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分析其通讯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通讯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合作学习。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意义;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品味语言美;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大自然的语言及其意义;学会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意义,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理解,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引入课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教师点评。
5.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享观点。
7.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内容:课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运用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生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3. 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批改、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资料,如《大自然的语言》系列图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写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意义,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