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9经济周期理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世界
1987
1987
1988
1988
1989
1989
美国
英国
1990
1990
1991
1991
1992
1992
日本
意大利
1993
1993
1994
1994
1995
1995
德国
1996
1996
加拿大
1997
1997
1998
1998
法国
1999
1999
澳大利亚
2000
2000
2001
2001
英国
2002
2002
在二战之后,经济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1)战后总体上没有出现过严重的衰退; (2)繁荣的时间延长了,而衰退的时间缩短了; (3)无论是繁荣还是衰退都没有以前那样严重, 因此,总体波动程度变小了; (4)各国之间的经济周期联系更为密切。
16 14 12 10
8 6 4 2 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复 苏阶段。两个大阶段:上升(扩张)阶段与下降(收缩)阶段。两个转折 点:顶峰和谷底。图4-1是—个典型的表示经济周期的曲线图。
图4-1 经济周期曲线及其阶段划分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按照周期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及发生时间的长短,将 经济周期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六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 三个短周期。其中短周期40个月,中周期9—10年,长周期50-60年, 并以创新为标志,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200年划分为三个长周 期。将上面几种经济周期类型简单归纳如下表4-1。

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和循环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和循环的现象。

它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危机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高位并保持增长的阶段,衰退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下降并进入衰退的阶段,危机期是指经济活动出现严重下滑并导致经济危机的阶段,复苏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回升并逐渐恢复的阶段。

经济周期的特征主要包括周期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周期性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性特征,波动性是指经济活动在周期内出现的上升和下降的变化,不确定性是指经济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经济周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其中,内外部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内部冲击包括投资、消费、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外部冲击包括国际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经济周期还受到经济结构、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三、宏观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宏观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周期的研究,提出了多种解释模型。

其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供给冲击引起的,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是由市场失灵引起的,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稳定经济。

四、应对经济周期的政策措施针对经济周期的波动,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应对。

在繁荣期,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控制信贷等手段来避免经济过热;在衰退期,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复苏;在危机期,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紧急援助、实施结构性改革等手段来应对经济危机;在复苏期,政府可以通过适度调控、推动结构调整等手段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经济周期理论解读

经济周期理论解读

经济周期理论解读经济周期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经济活动的波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在这个理论框架内,经济的增长和衰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周期的形式反复交替,形成了一系列波动。

这篇文章将全面分析经济周期的定义、不同类型、成因,以及其对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的影响。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总产出(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对水平以及其他经济指标之间的波动。

这种波动通常表现为扩张与收缩两个阶段,分别对应着经济繁荣与衰退。

从广义上看,经济周期可以被视为市场与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1. 繁荣期繁荣期是经济周期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强劲,投资活跃。

企业利润提高,消费支出增加,从而推动了更高的产出和进一步的投资。

这一阶段通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资源需求上升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2. 高峰期高峰期标志着经济活动达到顶峰,这个时期产出处于最高点。

然而,此时经济活动的过热迹象也开始显现,例如劳动市场紧张和消息可能预示着供应链瓶颈等。

这一阶段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便可能进入下一个衰退阶段。

3. 衰退期衰退期是指GDP下降的一段时间。

此期间消费需求降低,企业开始减少投资,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信贷市场收缩,消费者信心减弱,可能引发一连串负面效应,加重整体经济疲软。

4. 低谷期低谷期是经济周期中的最低点,此时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

虽然此阶段极其艰难,但通常意味着衰退接近尾声。

在低谷期后,政府和中央银行可能采取一些刺激措施,包括降低利率和增加公共支出来促进经济恢复。

5. 复苏期复苏期是指脱离低谷后,经济重新开始增长并逐渐加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就业市场逐渐好转,消费者信心回升,投资活动越来越频繁。

这一过程往往预示着新一轮繁荣的开始。

三、经济周期的成因分析1. 内部因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生产力,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使得企业在装备更新和生产优化上进行大量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变化。

经济周期由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组成,这些阶段相互交替出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

1. 繁荣期繁荣期是经济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阶段。

在繁荣期,经济增长迅速,产出和就业率上升,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企业利润增加。

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时期,人们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投资和消费意愿强烈。

2. 衰退期衰退期是经济周期的第二个阶段,也是经济活动开始放缓的阶段。

在衰退期,经济增长放缓,产出和就业率下降,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利润减少。

这是一个经济活动逐渐减弱的时期,人们对经济前景开始感到担忧,投资和消费意愿减弱。

3. 萧条期萧条期是经济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也是经济活动最为低迷的阶段。

在萧条期,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产出和就业率大幅下降,消费和投资需求严重不足,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

这是一个经济活动低迷的时期,人们对经济前景非常悲观,投资和消费意愿极低。

4. 复苏期复苏期是经济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经济活动开始恢复的阶段。

在复苏期,经济增长重新加速,产出和就业率开始回升,消费和投资需求逐渐增加,企业利润开始增长。

这是一个经济活动逐渐恢复的时期,人们对经济前景开始有所希望,投资和消费意愿逐渐增强。

经济周期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冲击的影响。

内在规律主要包括投资和消费的波动、货币政策的调整、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升等因素。

外部冲击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战争、金融危机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导致了经济周期的形成和演变。

经济周期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活动的波动和变化,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在经济繁荣期,政府可以采取适度的宏观调控措施,以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的风险;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期,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

宏观经济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宏观经济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宏观经济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而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相互影响的机制。

一、宏观经济的定义与目标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全球、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总体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并通过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等目标。

二、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特征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波动或循环。

经济周期可分为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扩张期和繁荣期是经济活动高速增长和繁荣的时期,衰退期和复苏期则是经济活动低迷和恢复的时期。

经济周期的特征包括周期性、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

周期性体现了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循环性的趋势,波动性则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幅度大小不一,无法完全预测。

这些特征使得经济周期成为宏观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对象。

三、宏观经济对经济周期的影响1. 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控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或地区为了调控经济周期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调整经济运行状况,缓解经济过热或衰退的压力。

例如,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可以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复苏。

2. 经济周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的特点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应对。

例如,在经济繁荣期,政府应适时调整政策,以避免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

而在经济衰退期,则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3. 经济周期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经济扩张和繁荣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活跃,个人收入增长,就业机会增多。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分析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经济周期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并探讨经济变动及其影响的学科。

基于经济周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变动的规律,以便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决策,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1.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通常指一个经济体系中长期的波动变化,这些波动包括重要的指标,例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以及产出等。

经济周期在时间上是不确定的,每一个周期的长度不同,开始时机也不确定。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扩张和收缩来实现的。

像在一条波浪中,经济周期是不断波动的;当经济周期达到顶峰或谷底,它将回归正常水平。

2. 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扩张、顶峰、萎缩和底部。

在扩张阶段,经济增长、生产和消费都在扩大。

顶峰阶段是增长高峰,生产会达到顶峰。

萎缩阶段,经济增长减缓,生产和消费都下降。

底部阶段是经济衰退的谷底。

底部阶段意味着经济开始恢复,而扩张阶段意味着经济开始增长。

周期是循环的,一次经济扩张和萎缩期可以持续数年。

3. 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政府政策、国际市场、货币政策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着经济周期,政府机构应该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些重要的宏观指标可以用来了解经济周期的进展,这些指标包括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财政赤字。

4. 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和应对经济周期不断地在变化,因此根据周期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政策非常必要。

如果正处于扩张期,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经济增长,加强税收管控;如果进入萎缩期,政府需要减少开支,降低利率,使企业更容易贷款投资。

对于个人和企业,应该了解经济周期的进度,基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制定更好的投资计划和决策。

最后,经济周期是经济变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基于这个周期,以便将经济尽可能地保持在正常的运行状态,满足经济的需求和发展。

此外,应该重视研究和观察经济周期的变化,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进行探讨。

一、宏观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其中,宏观经济理论是理解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工具。

主要的宏观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经济学和供给侧经济学等。

1.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试图解释经济活动的波动性。

其中最知名的是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理论。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由货币政策和市场繁荣引起的,其重点在于供给的扰动。

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投资和消费支出的波动引起的,强调需求的扰动。

2.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将经济活动分为四个部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

他认为,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可以提高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3. 供给侧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强调通过改善生产要素和供给条件来提高经济效率和增长率。

该理论主张通过降低税负、减少管制和改善教育培训等手段,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力,促进经济增长。

二、微观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学科,它关注资源在个人、家庭和企业之间的配置。

主要微观经济学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等。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描述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供求理论认为,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通过供需的相互作用,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2. 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市场上不同的竞争程度。

其中最典型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和消费者福利产生不同的影响。

3. 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研究个体在有限资源下进行决策的过程。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并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成本和效益。

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循环。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国民收入、就业、物价水平等方面的变化。

而经济周期正是这些宏观经济指标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循环。

通过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揭示经济体系内部的规律和机制。

其次,宏观经济学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经济周期的起因和演变。

宏观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对经济周期的解释框架,如凯恩斯经济学中的总需求决定总产出和就业水平,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供给决定总产出和物价水平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周期中的景气和衰退阶段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可以预测和干预经济周期的波动,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经济周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通过调控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和充分就业的政策手段。

经济周期的存在使得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根据经济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在经济衰退阶段,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阶段,政府则需要采取收缩性政策来避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产生。

经济周期的研究可以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应对经济波动和风险。

最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也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循环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研究的动力和实证基础。

通过对经济周期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体系内部的规律和机制,推动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也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周期的变化,为经济周期的管理和调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宏观经济学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经济周期的起因和演变,经济周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也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整体运行规律的学科,从全局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

而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和循环。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下文将就其关系展开探讨。

I.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等。

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们决定了经济活动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经济增长则研究经济总产出的长期增长趋势。

通货膨胀与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与特点,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II. 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特征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基本形式。

它包括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扩张期和繁荣期是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活动蓬勃发展,就业增长、产出增加。

衰退期和复苏期则是经济下行期,经济活动放缓,就业下降、产出减少。

III.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研究了经济周期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它提供了揭示经济周期的理论和工具。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宏观经济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总需求、总供给、货币供应量等。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

IV. 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应对经济周期波动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对于扩张期和繁荣期,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控制通胀等手段来防范经济过热。

对于衰退期和复苏期,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复苏。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平稳经济周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V. 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成功地应对了多次经济周期的挑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VI. 未来的发展与挑战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的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的复杂性对于宏观经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及其类型 第二节 主要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及其类型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是在主要以工商业企业形式组织其经济 活动的国家中,其总体经济活动运行中所出现的一 种波动,一个周期包含许多经济领域几乎同时发生 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和与下 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所相连的复苏所组成,这种变 化反复出现,但并不是定时的;所持续时间在1年以 上到10年或20年不等,它们不能再分为具有相同特 征的更短的含义经济周期是在主要以工商业企业形式组织其经济活动的国家中其总体经济活动运行中所出现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包含许多经济领域几乎同时发生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和与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所相连的复苏所组成这种变化反复出现但并不是定时的
第十章 经济周期
本章小结:
3. 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乘数与加 速数模型主要在于说明经济周期是经济本身的一种内 在调节机制,这种理论是基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是投资、消费和国民收入之间相互作用的必然 结果。
4.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影响经济波动的最重要的因 素,货币量不仅决定着产量与价格水平,而且其变动 是形成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源。货币主义者就是以此 来分析经济周期,并认为经济的波动是由货币量的变 动所引起的。
第二节 主要经济周期理论
一、熊彼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周期理论 (二)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形成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实际上包括繁荣、 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只包括繁荣和衰退两个 阶段的纯模式并不能解释真正的经济周期波动。对此, 熊彼特进一步地认为,纯模式只是创新引起的第一次 浪潮,必须再引入第二次浪潮才能解释四个阶段的经 济周期波动。
目 • 第一章 导论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

W D2 W1 W2
D1
S
N2
N3 N1
N
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宏观经济学
2.理性预期与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关于政府政 策失效性的观点 理性预期学派比货币主义更进一步认定,菲利 普斯曲线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内都是一条垂 直线,从根本上否定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 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
3.理性预期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理性预期分析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所使用的工具 也是AS——AD模型,但其总供给线则是附加 N2S(Pe=2.0) 了预期变量的总供给线。
M——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持的货币数量;P——一般物价水平; y——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持久的实际货币量,即一个人在较长期中的年 平均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或来自财产中的收入占 总收入的比例;rm——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即货币名义利息率; rb——预期的定值债券名义收益率;re——预期的股票名义收益率; 1 dp——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即预期的实物资产名义收益率;u—— p dt 影响货币需求的其它变量。
里根政府的“经济复兴计划”
1.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 2.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3.精简和放宽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
宏观经济学
四、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比较及其他 西方经济学家对供给学派的评价
1.在宏观理论基础方面的异同 2.在国家干预经济问题上的异同
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根据和干预的内容方面的分歧 国家干预经济程度方面的分歧 在干预经济手段上的分歧 在运用税收政策原则和作用方面的分歧
(1)在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的情况下,M的变动是影响收入 (py)的决定性因素,因而货币最重要。 (2)在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产量,也可以使物价 上升。 (3)在长期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只能影响价格二不能影响 实际产量和就业量。 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货币量增长不快 于产量的增长,那就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用经济体系以内的 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这些因素本身受 经济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因此, 经济周期是各种经济因素作用之下的自 发运动过程。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 数模型
• 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 的经济周期理论、理性预期学派的均衡 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 消费不足理论:解释萧条和衰退的原因, 认为衰退的原因在于收入中用于储蓄的 部分过多,而消费不足。这又是由于分 配不均造成的。
• 投资过度理论:投资的波动导致经济周 期性变化。
• 货币信用论:将经济周期看作是一种货 币现象。银行货币和信用扩张导致利率 下降,投资增加,走向繁荣;银行货币 和信用紧缩宏导观经致济学利经济率周上期理升论 ,投资减少,
• 第1、4种情况不属于周期性波动,第5种 情况是固定振幅,不具有代表性,与实 际不符。
• 根据收敛式波动,周期有消失的趋势。 根据爆发式波动,经济会大起大落.怎样用 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运动?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 收敛式波动,周期有消失的趋势。解决 方法:很多干扰频繁发生且间隔不定。
• 把连续不断的外部随机冲击加到收敛型 的收入运动上去,形成周期波动。
• 萨缪尔森将经济周期分为5种情况: • (1)实际国民收入由某一稳定值按照逐渐
减少的比率上升或下降到另一个稳定值; • (2)实际国民收入按照递减的幅度波动,
直到另一个稳定值; • (3)实际国民收入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大,
不再出现稳定于某一水平的情况; • (4)实际国民收入按一递增比率上升或
下降; • (5)实际国宏观民经济收学经入济周按期一理论固定振幅波动。

曼昆9--宏观经济学课件

曼昆9--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IS曲线描绘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交叉模型是对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最简单解释,是构成IS-LM模型的基石。
一、凯恩斯交叉 凯恩斯提出,在短期中经济的总收入主要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的计划支出决定。人们希望支出的越多,企业可以卖出的产品与服务就越多。企业可以卖出去的越多,他们选择生产的产出就越多,它们选择雇佣的工人也就越多。 因此,凯恩斯相信,衰退和萧条期间的问题是支出不足。凯恩斯交叉是把这种简洁模型化的一种尝试。
二、领先经济指标 政府的经济学家对预测感兴趣的原因:第一,经济环境影响政府;第二,政府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经济。 经济学家得到预测的一种方法是观察领先指标。这些变量的波动往往先于整个经济。 书228页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
一、短期和长期 长期,价格有灵活性,能对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 短期,许多价格是有粘性的,固定在某个前定水平上。
SRAS
AD1
收入,产出,Y
价格水平,P
LRAS
Y
AD2
A
B
1….总需求 的上升…
2….提高 了短期中 产出水平…
3….但在长期中 只影响价格水平
总需求的增加
C
二、对总供给的冲击 对总供给的冲击也会引起经济波动。 供给冲击:它改变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从而改变企业收取的价格。由于供给冲击直接影响价格水平,所以它们有时被称为价格冲击。 不利的供给冲击会推动成本和价格的上升,有利的供给冲击降低了成本和价格。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实在货币供给数值固定的条件下做出来的,所以货币供给变动,总需求曲线移动。减少货币供给,总需求曲线向内移动;增加货币供给,总供给曲线向外移动。 货币供给的波动并不是总需求波动的唯一来源。后面会讲。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和衰退交替出现的波动过程。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周期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一、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状态、宏观经济变量间相互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而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变化。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首先,宏观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周期的研究,能够揭示经济活动的规律与变化趋势。

通过观察和分析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不同阶段的经济数据,可以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进而指导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其次,宏观经济学还能够通过对经济周期的研究,提供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宏观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经济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比如在经济繁荣期,投资增加、就业率上升,而在经济衰退期,则可能出现投资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现象。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经济的运行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宏观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周期的研究,能够探讨经济波动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不同行业和群体的影响不尽相同。

在经济繁荣期,企业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而在经济衰退期,则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风险。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提供对这些影响的深入理解,从而指导各方面的决策与调整。

二、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波动性、持续性和不均衡性三个方面。

首先,波动性是经济周期最为显著的特征。

经济活动的波动不仅表现在生产总值和就业市场上,也涉及价格水平、利率和投资等方面。

这种波动性一般呈现出周期性的起伏,交替出现经济繁荣和经济衰退。

其次,经济周期的持续性是指繁荣期和衰退期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的周期长度较长,可以持续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活动将出现增长和下滑,而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对整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优秀课件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优秀课件

(七)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于总产出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 = C + I,若两 边同除N,则有: Y/N = C/N + I/N
2)由于Y/N = f(k),I/N=K/N = k+ nk, 则有: f(k) = C/N + k+ nk
人均产出f(k)可以配置到人均消费C/N、资本深化 k 、资本广化nk三种用途上。
二、经济增长的特征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第一节 经济增长 概述
1、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率高。 2、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很高。 3、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很快。 4、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6、全世界的增长情况不平衡。
三、经济增长的衡量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第一节 经济增长 概述
YD
I
1 s
▪ 从供给的角度看,投资的作用是:
YI
Y Y
KI
YD Y
I 1 I
s
▪ 得到多玛模型的基本方程式为:
I s
I
▪ 其经济涵义是:要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投资增 长率(ΔI/I)必须等于资本生产率(δ)与储蓄倾 向(s)的乘积。
▪ 由于国民收入均衡时投资与储蓄相等,所以,
▪ 哈罗德:1939年,《经济学杂志》, “论动态理 论” ;1948年,《动态经济学导论》。
▪ 多玛:1946年,《计量经济学杂志》,“资本扩 张、增长率和就业 ”;1947年,《美国经济评 论》,“扩张与就业” 。
(一)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前提条件:
▪ 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用于投资也 可以用于消费。
YIsY
▪ 把上式变形,得:
Y s

第9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9章 经济周期理论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一、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
新古典主义至少有四个主要假设:
个体利益最大化。 持续市场出清。 理性预期 • 理性预期 • 适应性预期 • 完全预见 自然率假说。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二、新古典主义模型Ⅰ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理论
学习目的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特征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特征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总体经济活动环绕 长期增长趋势出现扩张与收缩的交替更迭、循环 往复的现象。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米尔顿· 弗里德曼和安娜· 施瓦茨发表《1867-1960年美 国货币史》,分析了货币供给波动的原因,以及货币与 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货币冲击的变化与经济活动、(名义)收入、价格息息相关; • 货币增长与产出增长之间有较强的正向关系; • 货币的变化有其独立的原因,货币供给增加不能完全解释货币 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理性预期与货币政策无效论 总结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息模型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工人错觉模型 • 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购买投入品,并出售自己的 产品,因此他们清楚地了解产品的价格水平P和名义 工资水平W。企业总是按照实际工资水平来决定雇用 劳动数量的,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W w f ( N ), f ( N ) 0 P • 工人对实际价格水平并不拥有充分信息,他们只知道 名义工资,他们只能按照正常或预期的实际工资we提 供劳动,预期实际工资等于名义工资W除以预期的价 格水平。劳动供给是预期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将经济周期分为依次的三个长波: – 1783—1842年的周期,这是“产业革命” 的发生发展时期; – 1842—1897年的周期,这是蒸汽和钢铁 的时代,或被称为世界铁路化的时代; – 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的 时代,它正是第三个长波的上升阶段。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论的核心是“创新” 这一概念,即用企业家的“创新”是周 期地出现的来解释经济周期
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频发
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越来越频繁地发生着危机: ► 金本位制崩溃(1920s) ► 华尔街危机和经济大萧条(1929-39) ► 美元违约(1971)和全球通胀(1970s) ► 拉美债务危机(1980s——1992) ► 全球股市危机(1987)黑色星期五 ► 日本金融危机(1991-2003) ► 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2-93)Soros ► 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95)
•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制度之内寻找导致经 济周期自我推动的力量。
8
消费不足论
• 代表人物:西斯蒙第、马尔萨斯、霍布森 • 流程 穷人消 C下降 AD下降
费不足
国民收入 分配不平等
富人储 蓄过度 I上升 AS上升
产 品 过 剩 9
马尔萨斯与霍布森的周期理论
– 马尔萨斯的储蓄过度论 马尔萨斯在1820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书中提出有效需求论,即有支付能力的消费 需求受到限制来论证普遍生产过剩是可能的
谷 底
F E 复苏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t
经济周期类型
• 根据周期长短来划分
– – – – – 1、基钦周期:3.5年,短波 2、朱格拉周期:8-10年,中波 3、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建筑周期,长波 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长波 5、熊彼特周期:技术创新长周期的三个阶段
4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 经济周期的特点
– 收缩初期企业存货普遍清理,企业对设备 和厂房的投资急剧下降。 – 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 敏感商品价格下降 ,而不敏感的商品价格 和工资水平却很少下降,即使有所下降, 也不象前者那样下降得很迅速。 – 企业利润急剧降低,普通股票价格下降。
5
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问题
• 经济周期行为的描述
2
经济周期含义
• 经济周期( Business Cycle or Trade Cycle) • 含义
– 市场经济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经济活动沿着 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呈现周期性的扩张和紧缩。
• 阶段
– 繁荣(景气,顶峰)→衰退(过渡)→萧条(不景气、 恐慌、谷底)→复苏(过渡)→繁荣
Y 繁荣 A 顶峰 B 衰退 C 萧条 D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 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在相当程度上 包含整个工商营业系统 企业的形成及其消亡 价格和产出量 劳动和其他资源的使用 成本和利润 各个人的收入流量和消费支出 储蓄和投资 出口和进口 证券和商品的交易 贷款的延期和偿还 货币供应及其流通 政府的财政运转等等
13
政治周期论
• 波兰;卡莱斯基 • 论点:
– 萧条、失业→政府实施扩张性政策→充分就业、繁荣、 通货膨胀→人为制造停滞和衰退→人民反抗→采取措 施治理失业→下一个循环
• 萨谬尔森的描述
– 选举刚结束,政府紧缩经济,提高失业并关闭工厂, 减轻通货膨胀压力,造成萧条(这时人们怒而无法)。 到了大选之前,如果他想连任,就会扩张经济、减少 失业,使经济繁荣。 – 所以在美国,政治性的经济周期四年一次,前两年衰 退、后两年增长。如果后两年经济未增长,那么总统 要让位。 14
投资过度论
• 1、货币信用过度论(哈耶克、米塞斯)
– 货币供给↑→利率↓→投资↑→对投资品需求↑→ 投资品价格↑→制造消费品的要素转移→消费品 供给↓、消费品价格↑→消费↓、同时投资↑→危 机
• 2、非货币投资过度论
– 卡塞尔、维克塞尔、斯皮托夫 – 新技术发明、新市场开拓→投资↑→重复上述推 理
6
历史回顾:形形色色的周期理论
• • • • • • •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之前的理论 (一)消费不足论 (二)投资过度论 (三)创新周期论 (四)政治周期论 (五)心理周期论 (六)太阳黑子论
7
经济周期成因归类
•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 经济制度之外的某些事物的波动——如太阳黑 子或星象、战争、政治事件、金矿的发现、人 口和移民的增长、新疆域和新资源的发现、科 学发明和技术革新等等。
11
创新周期论
• 熊彼特的理论 • 1、第一次创新浪潮
– 创新→生产效率提高→创新者盈利→其他企业 效仿→对资本品需求增加→繁荣 – 创新普及→盈利机会下降→对资本品需求下降 →危机
• 2、第二次创新浪潮
第一次浪潮 带来繁荣 厂商乐观 消费者乐观 对投资品和消 费品的需求增加 增加投资与投机 高估未来收入、抵押贷款 乐观带来的 虚假繁荣 第二次浪潮 泡沫破灭
霍布森的储蓄过度(消费不足)论 霍布森认为,国民收入不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有一 部分储蓄起来,形成新资本,这是发展生产,提高劳动 生产率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如果国民收入中消费所占 比例过大,就会降低生产发展速度 但另一方面,若用于消费部分所占比例过小,从而 储蓄所占比例过大,就会引起生产过剩和危机,造成人 力物力的闲置和浪费。 10
心理周期论
• 庇古、凯恩斯 • 某原因刺激了投资→繁荣→乐观→消费、 投资增加→经济进一步繁荣→过度繁荣→ 错误被察觉→悲观→消费、投资过度减少 →萧条
15
太阳黑子论
• 杰文斯父子,数理经济学的先驱 • 经济学=微积分+快乐和痛苦 • 太阳黑子理论
– 太阳黑子活动频繁→地球气候变坏→农业歉收、 减产→其他产业萧条 – 太阳黑子活动减少→…… – 太阳黑子每11年爆发一次,所以……
1
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频发
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越来越频繁地发生着危机: ► 亚洲金融危机(1997-99?) ►俄罗斯金融危机(卢布、银行)和LTCM危机(1998)
► 巴西货币危机(1999) ► 美国倒闭和财务丑闻(2000-2003) ► 阿根廷危机(2001) ► 印尼危机(2005)的能源冲击 ► 次债危机 (2007)(实质上是信贷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