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任务,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独立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新见解的能力。
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该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1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我国传统的教学风格是程式化、刻板化,教师一言堂,完全拘泥于教材的观点。
使学生养成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怀疑书本,不敢向权威挑战。
心理学研究认为,“害怕(怕犯错误)的压力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阻碍儿童通向新思想的道路,不安全感(担心受到批评指责)会导致儿童产生模糊的主张和阻塞选择答案的途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要有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自身的学科体系和广泛的包容性。
时间上纵贯古今,空间上囊括中外。
历史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感,正确认识中国的过去和中国的现实,世界的过去和世界的现实。
历史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
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我国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是四大发明,体现了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观了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
那么其中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有的同学用马克思的论述回答:火药把骑上阶层炸得粉碎,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而罗盘针促使资产阶级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
那么中国又用这些发明做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
最后教师引入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的:“外国人用子弹御敌,中国人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风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用它拿来当饭吃。
”那么为什么西方人对发明成果采取不同的态度呢?有的学生说:“中国封建统治者愚昧落后,不懂得创新。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有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学的目标。
历史课是一门信息量较大、记忆性要求较强的学科,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历史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现在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在此我就两方面谈一下。
1 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一般来说,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历史课必须把过去教师单一讲,学生单向学的沉闷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
上课伊始,教师不作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目标,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
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理解教材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查阅资料,进一步拓展思路。
此间老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进一步启发、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各自学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答问题或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针对学生阐述应及时反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或启发他们继续思考。
课终前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留有余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2 提高“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研究表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要经过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经过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所以既要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
培养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历史是一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了解历史的背景和上下文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历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相互交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背后的动因。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分析,学生可以发现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事实,而是通过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来呈现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文献和观点,让他们进行对比和评估。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历史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学生需要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历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历史问题,然后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或者让他们提出一个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案。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学生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来理解历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历史问题,然后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或者让他们提出一个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案。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学生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来理解历史。
历史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已成为所有历史教师的共识。
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让他们具备创新素质。
我就谈谈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几点看法:1 重视积累,扩大信息输入容量加强思维“能源补给”。
创造性思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源泉,因而创造性思维更要加强“双基”教学,不能丢掉“双基”讲创造,只有“双基”牢固,才能有更好的创造意识和思维。
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及创造个性,善于引进大量的课外知识,加强信息量的补充。
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活跃思维,诱发创新。
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经常把其他资料、专著上的有关材料及时向学生介绍,此外,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也把其他学科如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知识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学科纵向、横向系统的联结,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的迁移、融合、借鉴,加大了信息容量的输入。
在长期的“能源补给”中,我发觉学生的思维有了明显的进步。
2 鼓励质疑,开发思路,挖掘潜在的创造意识质疑是创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读书有疑,方始是学。
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解决。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
学生是否学会提出问题,是其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因此,老师在历史教学中首要的是激疑、导疑,把学生引向寻疑、思疑的轨道。
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调动起来。
在具体操作中,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教学所需而适当设疑,使学生的思维开动起来。
其次,教师在数学中应明确告诉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疑点,培养其质疑的习惯。
平常学习时,一定要学生搞清楚“是什么”,探究“为什么”,懂得“说明了什么”。
学生只有经常这样做,才是真正学会读书,才能开发思路,挖掘潜在的创造意识。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优势•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方法•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分析性思维03020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终身学习的能力跨学科融合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人才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优势掌握基本史实理解历史背景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历史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需要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发现新的创新点。
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促进跨学科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创新的研究领域激发创新的灵感独特的创新机会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方法引导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对历史事件或人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激活学生的前知,即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引导学生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探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 2 3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历史材料引发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03评价与反馈01开展课堂讨论02鼓励学生发言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角色扮演开展实践活动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案例分析总结词详细描述案例一: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结词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将复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详细描述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历史知识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倪寿义随着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已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但学生在学习中,答题思路和运用知识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历史学习中得不到正常发挥。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所谓历史思维,主要指通过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以达到历史学科所具有的思考、判断、运用等方面的思维要求。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赖于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呢?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归纳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如学习中国现代史四次统一战线,我们可以从每一时期的背景、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等方面去分析,为什么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政策和路線不同?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
这样,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实现了一举多得。
规律性的知识是具体知识的升华,规律性的知识能发人深思,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知识,训练学生从“已知”解决“未知”的思维过程,就使新的知识纳入一个新而且严密的体系之中,形成可以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二、用“形象记忆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被德国侵略和控制的国家有十多个,这些国家被侵略的顺序易于混淆。
教学中,可以在让学生预习后,先按各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应地在黑板上做标记,再填上名称、时间,然后用线连起来,形成一个以德国为中心,以先后被侵略国家的顺序按逆时针轨迹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圆,教师边画边讲,学生边看边记。
只要学生脑子里这个“圆”不消失,这些国家就不容易被忘记。
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讲述和渲染气氛,以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启发引导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教材涉及的章节较多,学生不易理顺,可以采取先拉长线、再分段解决的办法,即归纳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的变化,揭示不平衡是发展规律,再分析帝国主义特征与帝国主义本性,得出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争夺难以避免的结论,让学生真正理解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线的道理。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历史教学的任务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往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灌输知识为特征的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了。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思想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而,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驱使下,经过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的信息、知识进行新思维的加工组合,形成新的观点、理论的思维过程。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重视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是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下面本人就这些方面浅谈一下看法。
1.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一个人探知的前提和动力是兴趣,它是指人们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奋发求知的内部动力。
倘若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就激发不起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无动力探索历史知识,那么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首先是教材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其次,是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其兴趣。
如设疑激趣、直观教具激趣,以情激趣,热点激趣等。
2.创设新问题、新情景,以激活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激活思维。
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能根据中学生喜新好奇、兴趣较广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生一定能产生迫切地探根究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如教师在上《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课时,可事先准备好秦始皇画像,在上课前挂出,接着提问:画中的人是谁?以激发学生思考,之后指出“他是秦始皇“,教师通过形象描述秦始皇炯炯有神,傲慢不可一世的神态,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到底这个人物有哪些是非功过,我们又如何去评价他呢?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设置悬念:(1)为什么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他对中华名族发展有什么贡献?(2)秦始皇焚书坑儒,修筑长城,他是个暴君吗?他是否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样,就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思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浅析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析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历史是由历史发展的时间、空间以及人或某个社会集团的三维度组成,这三维度呈立体交叉网络状动态结构;从不同的交叉点延伸出来的脉络在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方位揭示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面对历史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历史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略谈浅见。
一、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将多种教学手段交互利用,可以穿越历史的时空,使学生感悟历史的真实,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行。
二、引导思维过程的发展,传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看,掌握历史知识的思维过程是:感知形象一形成表象一引起历史想象和联想一形成概念一得出结论。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思维目标,循序渐进地、有重点地感知形象素材,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和联想。
再根据所形成的概念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历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疑难,引导学生多面向、多角度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具体做法如下:1.教师要启发性地提出问题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扣‘开思维的阀门,在较深层次上思考问题,并得出理性认识。
例如,在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原因”时,为使学生了解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最早发生在英国,教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英国是个岛国,人口不如欧洲大陆多,物产不如欧洲大陆富饶,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而不在欧洲大陆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地理和历史知识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教者加以归纳和总结,问题便迎刃而解。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知识不仅包含着人类文明的宝库,而且也是人们思想和智慧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历史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1. 历史教育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历史教育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是因为历史研究需要学生从宏观层面掌握和处理大量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判断。
高中历史课程还强调源文件研究和思考。
这种历史研究方法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背景和价值观来思考历史建构。
这样的历史研究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据此思考能力,为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 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掌握,同时教育学生评估这些事实与当今社会的关系和意义,并从中分析和提取有效的资源和经验。
历史教学还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并能够预测今后相关事件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种历史教学,学生渐渐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核心原则,例如辨别问题、分析信息、提取经验和推理。
这种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容易对未来相关事物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3. 学生可以从历史中汲取创意的灵感历史教育也可为创意提供灵感。
历史的源文件,历史欣赏辩证法的认识方法,历史事件背后所表现的人类文化和艺术表现等等的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和创意。
这种创意来自于历史,但应用于现代,在设计、文学、艺术和其他领域都有准确而强劲效应。
4. 历史知识提供背景和知识链接历史教育可以提供知识背景和链接。
历史知识还提供了对过去社会现象和当前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对大人物们的生平事迹的解读。
历史教育位于人类社会的中心,向学生提供通往世界之门的钥匙。
利用历史教学获得的知识网络,学生可以理解历史活动的背景、理解世界历史变化的根源,并能够在与历史有关的领域展现创新思维和发挥创造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带有创见的思维。
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这种能力叫做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一、巧设认知性问题所谓认知性习题,就是带有一定的疑难程度和问题情景的习题。
要解答这样的习题,不只要求学生再现已获的知识,并且要使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克服习题设置的各种困难。
认知性习题,是教师根据历史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专门设计的一种习题。
年代以来,高考历史试题中增设了不少角度新颖、难度较大、水平较高,培养学生较高层次能力的材料解析题和材料答题。
而且这些题目又是学生答题中的薄弱点。
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设计各种各样的认知性习题,并且把它运用到课堂、考试、课后练习各个方面,同时和一般性习题混合运用,这样才能拓宽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
根据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可采用电化教学,以其特有的动态性,再现过去历史的形象,创设动态历史情境,使学生感知史实时,形成的历史表象更鲜明、更生动,理解史实的本质更透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有利于思维能学内容,放映《金沙江畔》、《四渡赤水》等电影镜头。
这样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讲授紧密配合,始终抓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能引导学生入门,是发展思维的原动力。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了需要解决的矛盾,才会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问题的产生一一提出一一解决,构成了整个思维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种带有矛盾的学习情境,唯其如此,才能使他们时刻处于矛盾之中,从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状态。
如在讲《戊戌变法》时,讲了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了。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能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
培养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下面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创设宽松环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善学、乐学,教师善教、乐教,这是师生梦寐以求的。
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所以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开放状态。
从有疑到解疑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洞察能力。
二、发挥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重视教法,忽视学法,学生缺少主动权,更谈不上发展创新思维了。
所以教师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以学动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全过程。
教师可结合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和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例如,在学过中国近现代史后,我问学生有何启发?学生经过看书思考总结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根据中国的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会有前途。
通过自主学习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异的,不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好是不同的。
教师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个别差异,尤其是对那些主体参与度低的学生,通过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以及改正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获得再次启动和进步的动力,并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和发展机制。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以良好的心态,平等的态度去热、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实现教师与学生良好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允许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仅是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实现创新思维的心理需要。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开发。
二、创设问题情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讲授《鸦片》这一节课时,可以抓住教材中的核心内容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那么鸦片战争能否避免?”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最终明白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经过这样的启发、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历时事件形象生动的再现,从而使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
事实证明,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如在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播放一些有关美国股票市场以及罗斯福竞选总统的历史影片,然后再提出一系列有关问题:“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罗斯福新政是否可以消除经济危机?针对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看法?”等等,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观看前面的背景资料,畅所欲言,活跃了课堂气氛。
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在把握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巧妙构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探讨中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历史过程中,教师应摈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努力创造条件,采用灵活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善于启疑例如在教学《“五四”风雷》一节时,学生急于知道的是“五四”运动的过程,尤其是对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感兴趣。
而实际上,“五四”运动是在十分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这部分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材料。
为此,我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愿望。
首先,我引导大家了解我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史实,让学生明白,中国也算是个战胜国。
然后,又让学生叙述在“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被重新瓜分的辛酸历史,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提出了如下疑问:“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是战胜国,但为什么《凡尔赛条约》在关于中国问题的处理上使中国受到战败国的待遇?”从而取得很好的启疑效果。
二、学会质疑例如,在讲“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时,我重点交代当时林彪选为党的副主席,并在党章中规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按照逻辑推理,学生自然会提出:“既然是毛泽东的法定接班人,为什么还要迫不及待地‘抢班’夺权呢?”引导学生探索原因、主动认识历史背景。
这种提问的质量较高,有利于开启思维机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善于解疑例如,在《西安事变》一节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张学良是北洋军阀张作霖之子,又是蒋介石的重要将领,怎么会发动西安事变?这个问题是这一节的难点之一,为此,我除了引导学生看书、找出课文中给出的依据之外,还做了两项工作:其一是引导学生回忆电视剧《少帅传奇》和电影《西安事变》中的有关内容,如他的部下被我军俘虏释放见到张学良的片断,又如西安事变发生前夕,张学良会见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而举行示威游行的西安学生的场面;其二是补充了有关史实,如蒋介石给张学良、杨虎城两条“出路”:要么出战陕北;要么移师福建、安徽等地。
通过形象直观的影视和具体详实的史料,要求学生归纳出这样几个要素:一是张学良具有一定的爱国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走进历史,使学生受到创造美的教育和熏陶;鼓励质疑,开发思路,挖掘潜在的创造意识。
【关键词】主动学习;素质教育;创造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共识。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有利于打破一些学生固定不变的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
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就这一问题,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叶圣陶指出:“师当然须教,尤宜致力于导,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知…… 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讲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课内容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把老师“教”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学”的过程,简要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后,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疏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学完成如下作业: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其发生的根源是什么?②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事件?理由何在?③革命过程中著名领导人是谁?他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出了哪些历史贡献?如何评价他的执政政策?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通过哪个历史文献确立的?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有何特点及其说明了什么?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国内影响、国际影响)是什么?从它的历史影响看,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完成后,公布自学结果,教师再对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串联讲解,最后,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疑点问题,把思维的触觉点升华到理论高度,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双向交流的气氛。
这样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当是殖民地、 半殖民地 、 半封建社会 为了证明这一结论 , 。 他
从历 史上 列举了许多材料 , 香港 、 门、 有 澳 台湾 , 都是殖 民统
学中应尽量创设多种多样 接近实际的情景 , 激起学生解决问 题的欲望 ,激发学 生独立 提出有 一定数量和质 量的问题 , 启 发学 生根据 不同的条件 , 从不 同的角度 , 用不 同的方法和 思
础知识 , 单纯求新 、 求异 , 为了创新而创新 , 似乎只有这样 了知识基础 , 新
、
把 好 历 史基 础 知 识 关 。 展 历 史 知 识 面 拓
教育家顾 明远教授 曾说过 :创新知识从何而来宁 我想有
两个必要条件 : 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 ; 二是创造性思维。 创新
心理学证明 : 思维永远是 由问题开始的。因此 , 教师在教
并非异想天开 , 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 关学科的前 沿知识 , 运用创造思维 , 举一反 三 , 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 新 课程改革背景下 , 我们 往往容易走 向一种误 区 : 完全抛弃 基
心, 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 轴心 ” 应这一趋势 , 。页 教育必须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造就创新人 才作 为面向新世纪 的价值
取向。
究、 创新 , 真理才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批判是创 造的前提 ,
学起于思 , 思源于疑 。自古 以来 取得重大 科技成 就和理论
在大力提倡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 改革 的今天 , 作为一个 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己任 , 在教学 过 程中 , 结合教材 , 力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 。 着 所谓创 新思维能力 , 一般是 指根据一定的目的 ,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 产 生某种独特、 新颖 、 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 其本 质是具有创新性 、 突破性 、 开拓性 、 综合性等特征 , 是多 种思 维的有机结合 。 高中 阶段的学 阶段 , 他们对环 境有很高的感受力 , 往往能觉察到别人 忽略 的事情 , 而且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评 鉴力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和 探究心理 。高中教师应充分抓住 学生的这些思维 特点 , 有意
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要传授历史的事实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各种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已有知识,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
一、为什么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远见卓识和创新力的思维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创造性思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1. 提出开放性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历史事件?”“如果你是当时的人,你会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通常有多种解释和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培养他们多元思考的能力。
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分析和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并培养出对问题多元化的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型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其中的细节和背景,培养自己的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
同时,自主研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效果通过培养创造性思维,历史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创造性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面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创造性思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历史上的许多伟大成就都是来自于人们对现有知识的创新和突破,通过培养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 力 。 根 据 教 育 的 开 放 原 则 ,民 主 平 等 性 原 则 主 体 性 和 主 导性 原 则 ,在 教 学 中 ,充 分 激 发 学 生 主 体 参 与 意
识 ,如 采 用 讨 论 、辨 析 、学 生 讲 课 等 多种 形 式 ,诱 发 学 生 进 入 学 习 角 色 ,在 激 发 学 生 自主 意 识 时 ,刺 激 他
深 入挖 掘 ,可 促进 创 造思 维 的活 跃 。
3 拓 宽 知 识 面 。补 充 思 维 “ 源 ” . 能
展 多 种形 式 的 具 有 创造 性 的 实 践 操作 活动 。 ()撰 写 1 历 史小论 文 ,为激 发学 习历 史的兴 趣 ,引导他  ̄l fI - N读大 量课 外书 ,并结 合课 本 内容 自拟题 目 ,撰 写小 论 文 。提 高学 生 的写 作水 平 ,拓 宽 知识 层面 ,利于 创造 能 力 的培
和 良 好 环 境
增宽。
鼍 圈 豳 离 麓黧
育 实 操 的 践 作
教 无定 法 ,但 教 可择 法 ,教 亦 可 创 法 。为培 养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教师 应 勇于 扬弃 旧的教 学 方 法 ,探 究并 实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 力 ,需要一个 良好的教 育环 践新 教 法 。 1 角 色置换 ,主体 参 与 ,培 养创 造 动机 . 境 ,包 括物 质 环境 及 心理 环境 ( 良好 的情 绪 、 态 ) 即 状 。
欲 ,并使之在学 习态度上 由 “ 我学”转 变为 “ 要 我要
学 ” 。
们 的创新兴趣 。同时 ,还应 引导学 生对某些观点 、结 论提 出质疑 ,进 行讨论 、辨析 ,充分 调动 学生的参与
意识。
2 加 强 学 生创造 思 维 的 实践操 作 能 力 .
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1.运用多媒体交互性、可控性强的特点,搞好语文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我们已经提了多年,但一直未能找到最佳途径。
在传统教学中,一方面往往是优秀学生掩盖了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只要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回答就算成功了,从而造成一大批学生陪太子读书的现象。
另一方面,有的教师为了照顾中下学生,连片累牍的解说,又空耗了优秀生的时间。
多媒体教学则在个性化教学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对尚未掌握的信息反复提取,直至搞清弄懂;学生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最适合的有意义的问题。
这样,在一堂课中,教师就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
当然,个性化教学的最大优势还体现在第二课堂方面。
教师限于时间、精力、水平而无法开设的选修课,学生只要借助光盘和多媒体电脑就可以上课,而且,这种自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3.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第一,兴趣激励法。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兴趣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在此简述三种常用的方法:一是引导式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是满足学生求胜心理,高中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求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书法大赛等等,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世拓展课外知识,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最好阶段,也是对各种新知识充满好奇的关键时间,这时将一些课外知识讲述给他们,不仅能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更能激发他们对其他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创新性思维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创新性思维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高中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之一。
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了解,更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在学习历史时,深入了解历史的背景和文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样的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他们发现历史背后的规律和关联。
例如,在学习古代欧洲历史时,学生可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包括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教会腐败等,从而理解为什么文艺复兴会在欧洲兴起。
这样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发掘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创新思维和动力。
二、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研究历史事件的不同解释和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历史问题。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主动参与历史研究除了学校的教学内容,高中生还可以主动参与历史研究,以培养创新思维。
他们可以参加历史研究社团、参观历史博物馆、研究历史文献等。
参与历史研究可以让学生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时期,从而培养其深入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采集素材、整理资料、进行讨论等方式,深入研究历史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跨学科结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跨学科的学习可以拓展高中生的思维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学生可以结合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深入了解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和艺术。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
“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
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
我认为,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
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
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
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加以禁止和否定。
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
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风险。
而且,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时,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则会越来越大。
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
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
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诸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处于重要的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它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它能力的运用。
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界已达成共识,然而,人们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认识不够。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
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看待培养的重要性,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和最高境界。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知识尽管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并不等于就是创造性思维。
还需要具备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1)首先要培养他们独立的质疑和求新意识,克服一般学生固有的依赖性和盲从性,使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够跳出旧有的知识框架和巢臼。
如;98年历史高考中——对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外交努力的评述:答案为“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交涉无效,
拒签合约。
”“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力图完整的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这种评价,在现行和已往的原有教材中都没有出现过,考生只有打破常规思维定势,才可能求得结论,从历史思维能力看,是考查创造性思维力度最大的题目。
因此,只有在平时有意识培养他们求新意识,才有以后的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适量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和不同的学术观点,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我们语文中学习鲁迅的文章《拿来主义》中,“骂梁实秋先生是资本主义的走狗”等,那我们可以介绍一些梁实秋的生平及思想,让学生进行正反评价,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2扩大历史知识的外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而明朗阶段往往受到某种启发,触发灵感使以前的困扰顿时一一化解。
问题顺利解决,而历史知识外延的扩大对灵感的触发有特殊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
例如:在讲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时,可以联系世界各国对马克思的评价、看法,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观点讨论,让学生从中比较、思维,为以后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要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获得教材所没有的知识,而且历史本来就是以前的重现,历史的来源除了文字外,更重要的
来源是古迹、文物、历史遗址等。
南山有丰富的地方史料,如;游定夫祠堂、程门立雪亭,游定夫书院等,通过触摸、感觉、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另一方面让学生广泛地获取历史、地理、人文知识、开阔视野,同时,再进一步运用实物、图片、录像、电影、文献等补充课文知识,对于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很好的帮助。
3以思维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的
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提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用历史上一些具有丰富想象力而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
如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微采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为3.1416,取得了光辉成就。
他从研究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逐步增加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使其于圆周合体。
如果缺乏关于边数增加的圆内接多边形的形象变化的想象,这割圆术是无法提出的。
其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即“反过来想一想”。
人们思考问题时通常只注意已有的联系,习惯了沿着传统的方向正向“顺推”,如果注意换个角度看问题,即“倒过来”思考的逆向思维方式,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见解或突破性的效
果。
其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先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成了创造。
例如:讲到清末“新政”时可引导学生扩散思维:清末“新政”有何影响?可不拘泥于教材。
学生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说“新政”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的说“新政”造就了一个新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为民主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有的说“新政”对推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有的说“新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有的说“新政”强化了清朝的国家机器……
4引入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
为了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和考核中,应引入激励机制,应建立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评估体系:(1)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量化,作为平时成绩,并在学期的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
(2)在考试中,应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创造性回答给予加分。
这样,既培养学生有自学和动脑习惯,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承担未来的创造,才能承担建设未来强国的重任,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有创造的素质。
同时也为学生
走向社会、走向未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 于明.智能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8.
[3] 黎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