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学理论考试重点复习版
第一讲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手段/工具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教育技术本质是科学知识或其它系统知识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教育技术学: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的类型1.物化形态的技术(有形技术)2.智能形态的技术(观念技术)。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第二讲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素材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综合处理的技术。
媒体的分类(1)感觉媒体。
(2)表示媒体。
(3)表现媒体。
(4)存储媒体。
(5)传输媒体。
多媒体素材的类型1)文本素材。
常见格式为doc、txt、rtf等2)图像素材。
3)音频素材。
4)视频材料。
对于人眼来说,若每秒钟播放24帧到30帧就能够产生平滑连续的画面效果。
5)动画素材。
动画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通常8帧/秒以上),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感觉,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模拟。
第三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国际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1)直观教学(17世纪-19世纪末)夸美纽斯《世界图解》,直观形象;(2)视觉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霍本,利用视觉材料作辅助,以使学习经验较为具体化 (3)视听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主要技术史有声电影、广播、电视、录像等技术。
(4)教育传播系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芬恩;(5)教育技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第四讲没有第五讲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课分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人。
(2020年整理)【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ptx
10、记忆、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3+5”模式;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 课程;教育技术学课程组 “3+5”模式:
①3 门主干课程,包括:《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②给出一组推荐主干课程,共 13 门包括:《教育传播学》、《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媒体的 理 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远程教育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培训课程 设计与开发》、《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教育软件分析与设 计》、《教育装备系统规划与集成》、《教育人机工程》、《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从中选择 5 门,并与必须统一开设的 3 门主干课程组成 8 门主干课程。
7、记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 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 实践——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8、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本专业发展历史 各专业点往往分别归属于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计算 机 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通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或现代教育技术中 心等
院系或部门。
学海无 涯
9、记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的几种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能力: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 能 力;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 研究的初步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基础、 媒体与艺术基础、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化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 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且根据不同的培养 方向,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电化教育机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政府宣传 部门、电视台、相关企业和行业,从事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程开发与 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教学培训设计、企业培训设计,教育装备规划维护 与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与管理、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影视与多媒体作品创 作、教育软件与平台设计开发、教育电子出版物编辑等工作的教育技术学科应用型人才。
教育技术学导论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4
renyj1019
最优化教学方案制定的原则:
(1)所选择的方案要完整地包括教学过程的所有基本成分; (2)选择方案时要依据教学论的全部原则; (3)选择方案时要循序渐进地考虑教学目的、系统的可能性,
教学任务、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组织的形式; (4)应充分注意到,每一种教学的手段与策略都有其优缺点; (5)为了尽可能综合地实现全部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时,
20
renyj1019
范例教学法的不足:
怎样才能构成称之为学科的本质因素、基础因 素的“范例”,如何保证学生形成规律性认识, 如何编制适用的教材等等,多数教师是不易做 到的,也势必会束缚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的 发挥。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1
renyj1019
五、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8
renyj1019
几种当代比较有影响的传播理论: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3
renyj1019
本次讲授内容:
第一部分 现代学习理论 第二部分 现代教学理论 第三部分 教育传播理论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4
renyj1019
第二部分 现代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应当是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概括性的 理论,其实用性表现在它能提供教师在教学时 如何安排教学情况以达到学校教育目的;概括 性是指它不仅限于探讨某一学科教育方法的理 论,而是原则上适用于所有学科的理论。
序列原则
学习的准备
2020/4/24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15
renyj1019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
教育技术学导论Educational Technology讲义第一部分基本理论1、教育技术学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入门课程,并全面了解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性质、特点和研究方法和领域等。
2、学科特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实践应用型学科⏹交叉型学科⏹从技术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3、发展简史4、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5、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视觉教育:17世纪教育界反对“言语主义”,兴起直观教学,代表人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直至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于是人们产生了"视觉教育"的想法。
视听教学:1955-1965年期间,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后问世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正式更名为视听教学部(1947年)。
视听传播:视听传播: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给视听教学领域引起了大量新鲜的理论观念,拓宽了视听教学理论工作者的视野。
进而发展到视听传播阶段。
此后发展到教育技术阶段6、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第二部分学习理论及传播理论一、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加涅(1985)把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的倾向(disposition)或能力(capability)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教育技术复 习 提 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章:1、教育技术9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0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3、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是什么?每一个范畴各包含哪些内容?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研究的范畴包括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1)设计领域。
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
设计领域的发展源于教学的心理学运动及系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表现为计划,既包括宏观层次的设计(如教学系统的设计),又包括微观层次的设计(如某一课、某一单元的设计)。
因为系统理论的影响,设计领域要研究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因为教学心理学的影响,设计领域更强调整体化及环境研究;设计领域的知识基础包括一系列过程模式、概念模式和理论。
设计领域分为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四个子领域。
(2)开发领域。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技术,其基础便是媒体制作。
开发领域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四个子领域。
(3)利用领域。
利用是指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利用领域包括四个子领域: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
(4)管理领域。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
管理领域分为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子领域。
(5)评价领域。
评价是对一个事物的价值的确定。
在教育技术领域中,评价是对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标准的质量、有效性或价值的正式确定。
评价领域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四个子领域。
4、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怎么划分人们获得的经验?(1)目的的直接经验。
《教育技术学导论》考试大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与目的本科插班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我院将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本科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本科目知识进行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1.识记:能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一、考核知识点1.教育技术发展的起点、年代2.什么是视听教学法;3.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4. 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5.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6. 戴尔“经验之塔”基本内容及意义;7. 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方法;8. 掌握学习法;录音指导法;9. 凯勒制;10. 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11.程序教学的两种不同模式;12.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13.早期的系统化教学模型;14. 教育技术是如何形成的。
二、考核要求1.识记①教育技术发展的起点、年代;②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③什么是视听教学法;④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方法;⑤掌握学习法、录音指导法;⑥凯勒制;⑦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⑧程序教学的两种不同模式;2.理解①说明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原因;②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及意义;③戴尔“经验之塔”的基本内容及意义;④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⑤早期的系统化教学模型。
3.应用能够说明教育技术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一、考核知识点1.我国电化教育出现的年代与特点;2.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阶段;3. “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4. 电化教育初步发展时期的特点;5. “电化教育”从新起步、迅速发展的原因;6. 电化教育的定义;7. 电化教育的本质;8.教育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9.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技术学提纲
1、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技术包括的三个方面①现代媒体技术;②现代传媒技术;③教学系统设计技2、教育技术的94定义和05定义:①94定义: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②95定于: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区别:①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对象是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而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一切学习过程;②现代教育技术关注的主要是与现在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而现代技术则关注的是一切学习资源。
4、我国高校开始电化教育的时间:1992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借助幻灯、电影推广植棉技术,这是我国高校电化教育的开始,是我过电化教育的标志。
5、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①学习理论: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观点;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观点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
)②教学理论;③传播理论:A.传播过程四要素理论 B.双向传播理论;C.传播效果理论。
;6、拉斯维尔的5W要素对应教学的5个要素:5W:指 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即:传播者把信息通过媒介传给受众取得效果。
(一句话,教师运用教学媒体把教学内容有效地传给学生。
)7、媒体的两层含义:①一是指承载信息的符号系统;②二是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8、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9、戴尔的经验之塔:①它分为三大类(是个层次):A抽象的经验;B观察的经验;C做的经验。
(由上至下)②简介:塔的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经验;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要想抽象经验发展,形成概念;应用各种教学媒体,既可以式教学更为具体,又可以更好的形成抽象经验等。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本专业发展历史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二、概念1、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效益。
2、媒体: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也可以把媒体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3、矢量图:矢量图形是用称之为向量的直线或者曲线所绘制的图形,具有清晰度与分辨率无关的特点,无论怎样放大放小,边缘都是平滑的,文件占据的存储空间也非常小。
用专门的图形软件绘制的图形,通常为矢量图形。
4、位图:位图是用不同颜色、不同亮度的像素描述对象的图形,数字照相机,照相手机所拍摄的映像和扫描仪扫描生成的影像,都为位图。
位图具有可表示丰富的细节和层次的特点,清晰度与分辨率有关,且文件占据的存储空间较大。
5、采样:声音在时间上是连续的,由传声器拾取声音所得到的音频电信号是连续信号,要是计算机能处理音频信号,必须先对连续信号采样,即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值。
6、量化:量化是将得到的模拟量表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由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数字音频信号。
7、扩音机的输出功率:输出功率是指扩音机像扬声器提供的功率大小。
对于室内的扩音而言,所需扩音机的输出功率p可用下面公式计算:p=10+0.02N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元件:指可在动画中重复使用的元素,创建的元件会自动存放在库中。
电子公告板:英文缩写为BBS,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
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
是一种发布并交换信息的在线服务系统,可以使更多的用户通过电话线以简单的终端形式实现互联,从而得到廉价的丰富信息,并为其会员提供进行网上交谈、发布消息、讨论问题、传送文件、学习交流和游戏等的机会和空间。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
建构主义●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创始人:皮亚杰●主要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建构主义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四要素包括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教学结构: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形成不同的教学结构。
1.视听技术⏹视听技术:通过机械或电子设备来制作、发送材料以呈现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方法。
⏹从传播学视角看,视听技术是借助视听媒体实现的。
⏹视听媒体按照其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型媒体(技术)、听觉型媒体(技术)和视听觉型媒体(技术)三类。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研究领域(1)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理论研究;(2)教育传播学理论(教学媒体理论)研究;(3)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领域(1)信息技术教育;(2)数字媒体技术;(3)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4)现代远程教育;(5)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它的目的在于以最经济的成本效益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成就。
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为目的,系统地运用教育媒体、教育媒体的规则体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方法,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1、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顺序2、美国教育技术演变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一)电化教育的兴起:1919-1949(二)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50-1965(三)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90年代中期(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五)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一、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二、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三、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二、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教育哲学的研究在于对教育本身进行反思,探讨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提出、设计和描述人的发展理想。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资料
活动篇一、Slideshare ①名字意义:Slideshare 网站是一个全球性的演示文稿共享软件,该网站上的演示文稿不仅更新速度快,主题覆盖丰富,而且不乏制作精良,充满创意的作品。
在该网站上,你可以进行:1、上传自己的演示文稿与他人分享。
2、发现并下载自己感兴趣的演示文稿。
3、将这些演示文稿嵌入到博客或网站中。
4、通过将自己的演示文稿链接声音来制作一个演讲播放文件。
二、微博、博客 ①名字意义: 博客是继E-mail 、BBS、ICQ 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它是英文单词Blog 的音译,BLOG 的全名应该是Webblog ,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 ,而博客(Blogger )就是写Blog 的人。
博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人创作;另一种是将个人认为有趣的、有价值的内容推荐给读者。
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
博客的主要应用:一是新的个人人际交流方式;二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过滤和知识管理;三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出版。
三、RSS①名字意义:会收集和组织定制的新闻,按照用户希望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直接传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
这种技术被称为简易信息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
常用的聚合软件(RSS阅读器)有看天下、周博通、新浪点点通、抓虾、Google Reader等。
②教学方面的用途:1、用来收集专家的博客,及时了解学术动态。
2、用来收集学友的博客,及时回复学友的博客。
3、用来得到电子杂志或期刊推送的信息。
四、TAG①名字意义:标签英文是TAG,又叫自由分类,是用户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所添加的描述词。
传统的网志分类与事物之间通常是一一对应的,而通过TAG(类似于文章中的“关键词”)功能则可以给同一事物添上任意多的标签,为日后的管理提供方便。
标签和分类的区别:1、分类与事物之间通常是一一对应的,二一个事物却可以对应任意多的标签。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教育技术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学习指导学时(2学时)主要内容:课程定位、学习方法、评价方法、学习资源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的目标、掌握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课程的评价方法和学习资源重点、难点:课程的学习方法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二)第一章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学时(4学时)主要内容: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学科体系和专业的发展教学要求:⒈了解以技术为线索的教育技术发展路线。
⒉了解美国教育技术和中国教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其中的重要事件或阶段。
重点、难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和内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三)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学时(4学时)主要内容:学习理论、教学与课程论、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教学要求:1.了解人类学习的概念;2.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学习的特征;3.了解学习理论、教学与课程论、系统科学理论与传播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并进而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4.理解技术的应用对学习、教学、课程等问题的影响和作用。
重点、难点: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学习的特征、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四)第三章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学时(6学时)主要内容:技术观与教育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教学要求:⒈了解技术发展对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
⒉理解技术观的含义及其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⒊了解视听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⒋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⒌了解网络与通信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⒍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一、谈谈自己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AECT)提出了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伦与实践。
三个内涵: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2.系统科学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思想。
3.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二、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领域?一.设计领域(四个子系统: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及学习者特征分析)二.开发领域(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及综合技术)三.利用领域(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传播、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四.管理领域(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五.评价领域(问题分析、参照标准的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什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有哪些?1、概念: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应用到教育的各个层面,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利用,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组织和管理方式的系列过程。
2、内容:《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1)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2)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4)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5)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主要中等职业学校,并逐步进入中小学;6)大力开发优秀教育教学软件;7)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
四、信息化教育有哪些特点?1.教材多媒体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任务合作化6.环境虚拟化7.管理自动化五、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什么?其内在结构和目标体系有哪些?1992年美国斯丁那·杜尔利用循环问卷法聚合136位访问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就是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价、利用及实用信息。
教育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技术一、教育技术的定义(P11)广义:教育技术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所创造的教育经验、方法、技能和媒体工具的总和。
以教育经验为其核心层,以教育方法技能为中间层,以信息工具手段为外显层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狭义:教育技术指在现代视听媒体和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而产生的教育经验、方法、技能和相关教学过程。
狭义的定义,指教育技术学所专门研究的那部分“教育技术”,亦可称为“现代教育技术”。
二、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关系(P13)(1)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不是一个概念。
(2)教育技术是特指教育经验、方法和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学就是对该技术,尤其对该技术的教育应用活动进行系统化、理性化认识的产物。
(3)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活动演变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4)教育技术具有经验形态、物质形态和教育形态,是这三者的密切结合;而教育技术学主要是理论的或知识的形态,是对教育技术经验、物质和活动等形态的发生、发展级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P14(下面的几点好像不是他们的关系而是对比,有点难把握,这个大家看看书吧)(1)从狭义的教育技术角度看,教育技术学是对有关教育技术活动和现象的理性提炼和系统化,为指导教育技术活动,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奠定的理论基础。
(2)从时间进程上讲,教育技术有比较长的历史,它产生于教育活动并始终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技术学则产生于视听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进程,所以历史相对短些(3)从空间范围上看,教育技术的经验形态、物质形态和活动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它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有广泛的表现或实践的空间;而教育技术学,尤其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未必就有这么广泛。
三、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P22-23)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的限定:(1)教育技术学不是以媒体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媒体技术(视听媒体)在教学中应用所产生的教育教学现象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2)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有限定的(3)教育技术学不可能囊括一切与教育有关的技能和方法因此,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应放在中领域上。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要点
63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72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77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94定义: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什么是媒体一般认为媒体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接受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载体或工具1承载信息的载体2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信息技术与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教学结构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视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作:都能提供鲜明、清晰的视觉画面。
应:1图示讲授法2实物实验演示法听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作:1听觉媒体可以扩大教育规模和范围2听觉媒体既适宜集体大范围的教学,也适宜个别学习3听觉媒体能提供标准典型的声音示范。
应:1在课堂学中的应用2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应用3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4在社会及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视听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作:将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有机的结合,包括电影、电视、录像等;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其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
应:广播、电视、通讯卫星。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2教学与课程论3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1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2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收器(相当于收音机或电视机)3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传统CAI就是起这种作用4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1这种教学结构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整理人:钟嘉宝、张龙滢、马丹童、黄小玉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记忆:本专业发展历史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7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6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至2008年,即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共有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点4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224个,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83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广泛分布在师范院校、理工科院校、综合大学、军事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等各类院校。
2、记忆、理解: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诡辩术:诡辩术,或者说是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
更准确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诡辩不同于武断,也不同于谣言。
武断是根本没有理由,人们一看就是强词夺理;谣言是无中生有,人们一听就是居心险恶。
教育技术学 复习要点
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
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演变过程
个别化教学
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直观教学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戴尔的经验之塔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补充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第三章 教学资源
智能超媒体知识库的开发模型(P229)
集成化教学系统的开发(了解)
积件与积件库的开发
集成化学习环境开发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P236)
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的开发(P239)
教学系统和结构模式
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的起因
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
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因素
两种取向的教学设计理论(补充)
ADDIE
瑞格卢斯的教学设计理论
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
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
“肯普“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史密斯-雷根“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教学资源
媒体
教学媒体的种
虚拟现实
3D打印
常用教学媒体特征比较
各种教学媒体的性能比较
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
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
教学媒体的运用模式
第四章 教学过程
学习的含义
学习的分类
布鲁姆的学习分类
加涅的学习分类
教育技术学 复习要点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教育技术学的国际定义
教育技术学的本土定义
教育的定义
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论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本专业发展历史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本专业发展历史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时期:1950-1965 特征:播音教育、电视教育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典型事件: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 1958年9月筹建北京电化教育馆(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时期:1978-90年代中期特征:全国电教系统形成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典型事件: 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 1993年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四)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特征: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发展典型事件: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撰文。
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5、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化1.1963年定义:视听传播时期“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2.1972年定义:首次使用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3.1977年定义: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新的观点:第一,认为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该过程包含与人类学习有关的各种因素(人、设备、思想和方法等);第二,该“过程”是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思想方法用于解决人类学习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用过程;第三,认为教育技术的着眼点只是实际应用。
6、AECT`94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理解1994年定义:“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
同时该定义教育技术视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视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活动链接的桥梁,将教育技术分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范畴,每个范畴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范围,构成了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7、AECT`04教育技术的定义及新变化2004年新界定:限定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范围,重视绩效。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新的变化:第一,2004年定义采用的是“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而1994年的定义采用的是“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第二,2004定义的主要包括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其中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的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了一个职能:创设。
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
第三,新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
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第四,新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
8、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化关于教育技术的典型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②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③教育技术是根据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开发和使用各种媒体及其他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种实践和研究。
9、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2.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3. 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10、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AECT 的1994年的定义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范畴涉及五个方面: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设计:详细说明学习条件地过程,其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宏观层次的设计如计划和课程,微观层次的设计如某一单元和某一课。
具体包括教学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开发: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开发范畴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技术,按照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将开发范畴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四个子范畴利用 :利用是使用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
可以将其划分为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制度化以及政策和法规四个子范畴管理: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
管理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子范畴开 发•文印技术 •音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利 用•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推广 •实施并制度化 •政策与法规设 计•教学系统设计 •内容讯息设计 •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管 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 •教学系统管理 • 评 价•问题分析 •参照标准评价 •形成性评价 •学习过程 学习资源理论实践评价:评价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
在评价范畴中,有四个子范畴: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1、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本科、硕士点、博士点(1)1978年点化教育起步,与教员1400多人;(2)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范首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3)1986年北师大,河北大学和华南师大被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4)1992年“教育技术”被正式写入全国高等师范教育院校四年制本科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并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5)1993年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设立(在北师大)至此形成了专科,硕士,博士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12、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几种能力1、教学系统设计能力;2、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3、媒体应用于评价能力;4、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5、项目管理与评价能力;6、教育技术研究能力.1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一)5大模块专业课程:1 公共课 2 核心课 3 专业基础课 4 方向基础课 5 专业实践课(二)6大专业能力结构要求:1 教学系统设计能力2 教育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3 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4 教学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能力5 项目管理与评价能力6 教育技术研究能力(三)5大专业知识结构要求:1 理论基础知识2 技术基础知识3 基本理论知识4 专业基础知识5 专业基本技能(四)核心课程介绍(1)教育技术学导论(2)教学系统设计(3)媒体理论与实践(4)学与教的基本理论(5)远程教育基础(6)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7)教育技术项目实践(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对学习理论的界定;学习理论的职能答: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P23)学习理论的职能主要有:(1)可以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和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2)对有关学习法则和方法的大量知识加以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容易掌握。
(3)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各自的基本观点、对教学的影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就是要控制学习的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
行为主义还有三个至今仍然影响着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的理论:一、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研究如何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的技术。
二、行为目标三、目标参照式评价。
即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时的依据,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起点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相反,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