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华东政法大学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准考证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内容提要: (1)

关键词: (1)

一、中小金融机构概述 (1)

(一)中小金融机构涵义 (1)

(二)中小金融机构主要特征 (1)

1.规模较小 (1)

2.分支机构少 (1)

3.服务对象固定 (1)

(三)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发展 (1)

二、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风险类型 (2)

(一)信用风险 (2)

(二)资产流动风险 (2)

(三)操作性风险 (2)

(四)经营性风险 (3)

(五)支付性风险 (3)

三、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3)

(一)自身弱势 (3)

1.信用基础薄弱 (3)

2.整体资产规模小 (3)

3.客户群体牵连影响 (3)

(二)市场准入把握不严 (4)

(三)市场定位偏离 (4)

(四)法人治理结构不严密 (4)

(五)缺乏政策扶持 (4)

(六)社会金融环境的影响 (5)

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解决对策 (5)

(一)正确的市场定位 (5)

(二)必要的政策扶持 (5)

(三)强化内控管理 (6)

(四)优化信用环境 (6)

(五)分散处理不良资产 (6)

结语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

当前中小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独特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本文在明确其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立足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实践,提出了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的风险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原因;解决对策

金融业是具有高风险特性的特殊行业,中小金融机构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较为灵活的经营机制,对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国有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扶持作用。中小金融机构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其存在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保持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与效率,还有利于推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按照经济、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改革管理体制,加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但由于其固有的体制特征,释放风险的几率较之大型金融机构更大。目前,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已成为当前影响金融安全、制约经济发展、危及社会稳定的普遍性问题。

一、中小金融机构概述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对于中小金融机构的概念定义不是特别明确。但合理界定其范围是对其进行差异化风险分析、防范、乃至规范、指导其有效发展的前提[1]。

(一)中小金融机构涵义

中小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为地方政府、中小企业、农村农民以及其他小规模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也就是说,主要根据金融机构对国民经济作用力的接触点来对金融机构的类型进行划分。具体来说,中小金融机构按照业务范围可分为中小商业银行、信用社、中小信托公司、中小保险公司、中小证券公司等;按照组织形式可以细分为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商业性中小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小额信贷机构等。在现实当中,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一些规模较小的存贷性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负有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业务主要包括存款、贷款等。

(二)中小金融机构主要特征

中小金融机构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规模较小。中小金融机构无论是在资产总额、注册资本、融资能力、负债能力,还是职工数量等方面规模都较小。虽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对于规模的界定并不十分清晰,但从相对概念上来讲,中小金融机构该特征十分明显。

2.分支机构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在资金和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多数情况下只在某个特定区域内进行经营活动,很少在经营区域之外设立分支机构。不少的中小金融机构往往只有一个总部而没有其他的分支营业机构。

3.服务对象固定。中小金融机构通常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或是在经营管理方面各自具有特色。其明显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当地的中小型企业及其他客户。如,我国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仅局限于该城市中的各种中小型企业,地域性的农村信用社主要业务范围是为农村和农民提供特色的金融服务。

(三)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发展

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发展历史短暂,但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其在金融市场的份额就自零增长至1/3。同为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自产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和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市场竞

争,可以说它是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的出现,从此打破了我国国有银行体系对金融业的高度垄断,将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了金融行业,在整体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效率。另外,其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银行体系、改善金融服务和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九十年代后期,由于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一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陷入了发展的空前困境,相继出现资产增长速度阶梯性降低、市场份额逐步退化、经营管理混乱、财务状况恶化、资金链风险持续积累等不良现象。特别是一批城乡信用社的倒闭、破产更是使社会公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备受打击。但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挑战总是和机遇并存,外资银行不久进驻我国金融业,促进了开放、竞争、有序的成熟金融市场尽快形成,给我国的金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金融风险与金融发展的并行性,中小金融机构要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建立完备的风险应对策略。

二、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风险类型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取得了空前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济体制改革过快而使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以及由于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当等主客观原因,致使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这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风险[2]。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目前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信用风险

狭义上讲,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履行本息协议而导致金融机构蒙受损失的风险性,信用风险属于违约风险。广义上的信用风险指的是由于外界不确定因素对金融机构的信用产生影响,使该机构实际经营收益和预期目标背离,导致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程度。目前,信用风险是中小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具体表现为贷款质量风险与贷款集中风险。据投资相关理论分析,贷款质量风险分为逾期贷款比重、呆滞贷款比重和呆账贷款比重三个指标,比率越高,信用风险就越大。就目前对贷款形态指标考核的要求来讲,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允许超过8%,呆滞贷款比率不允许超过5%,呆账贷款比率不允许超过2%,但是在实际营业过程中,中小金融机构很难符合上述指标要求[3]。

(二)资产流动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中小金融机构所掌握的现有流动资产无法满足客户提款和贷款需要,致使该机构丧失清偿贷款能力和蒙受损失或面临倒闭的风险,该风险属于潜在风险,也是国内外各中小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从触发原因上讲,流动性风险既属于本源性风险,又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其流动性不足状况很有可能是通过机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二次造成的。

(三)操作性风险

操作性风险是金融机构因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失去效能而导致的损失风险,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