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个十年的 文学创作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现代小说 第二个十年

1928—1937)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历史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破裂; 创造社与太阳社开始走向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与语丝社、文学研究会的论战(1928-1929); 1930年左联成立;; 与第三种人的论争(苏汶、胡秋原); 《现代》杂志以及施蛰存(1932-1934);
张天翼、沙汀、吴组缃、叶紫、艾芜、萧红、萧军、端 木蕻良、舒群、骆宾基。
代表作品:《为奴隶的母亲》《莎菲女士的日记》
《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生死场》《八月的乡 村》等。
海派 ——新感觉派小说
以上海为中心,以《现代》杂志等为阵地,以施
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作家为主,在文学创作 上主要表现现代都市文明的繁华与糜烂,艺术上 充满先锋性与现代性的文学流派。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白金的 女体塑像》 施蛰存:《将军底头》《石秀》《梅雨之夕》
京派
以沈从文、朱光潜、李健吾等一批学者型文人为主,
以《大公报*文艺副刊》《骆驼草》《文学杂志》等 刊物为主要阵地,强调文学与政治、时代的距离, 追求文学的独立与自主的一个北方作家流派。 叶圣陶:《倪焕之》 废名:《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 萧乾:《蚕》《篱下》《皈依》《昙》《梦之谷》 芦焚(师陀):《谷》《里门拾记》《落日光》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李劫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沈从文主编《公报》文艺副刊;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 成立旧址
左翼小说
左翼小说:是以左联为中心,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表
现受奴役劳苦大众的身体与精神创伤,并以此反映现实 或表达革命理想,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一个政治性文 学团体。

第二个十年文学概述

第二个十年文学概述

《莎菲女士的日记》
“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 型。 莎菲形象的矛盾性:执拗地寻觅人生的意义而又无出 路,鄙视世俗又不时感到有沉入纵情声色中的危险, 重感情更爱幻想、狂想——对社会带有病态的反抗。 性格特征:不甘幻灭的内心骚动,不满世俗的放纵, 病态、敏感、多疑的怪僻与狷傲。
5、“东北作家群” 形成于30年代中期,有萧红、萧军、端木蕻 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
萧军:代表作《八月的乡村》 《过去的年代》
端木蕻良 《鸳鹭湖的忧郁》成名作 《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大地的海》, 长篇《科尔沁旗草原》
萧红:
《生死场》 短篇集《牛车上》 《旷野的呼喊》 讽刺长篇《马伯乐》、《山村一夜》 中篇《星》 长篇《太阳从西边出来》 以揭露农村阶级压迫的尖锐性著称,全力描写站 在时代潮流内外的新旧农民,是叶紫创作的一大贡献。 地主与农民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人物是具 有两种感情的强烈的爱与憎,这种“两分法”的人物 设置、结构方式,对以后的农村题材小说有重要影响。 艺术特色:“黑白分明的铅画”,悲壮的美。笔触 阔大,有时不免粗疏。
莎菲形象的时代性:五四个性解放随着历史的进步 只剩下了凄厉的哀伤和疲惫。
细腻、大胆而饱含感情的心理描写。
2、社会剖析小说:
1933,茅盾、沙汀、吴组缃、叶紫等, 特点: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 生活进行分析,大规模地全景式地反映刚刚逝去不久 的、甚至是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历史性的巨大内容、 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的时代的典 型。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 主题清晰,戏剧冲突集中,情节结构呈封闭型,在左 翼文学内部成为主流的小说体式。
(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

第六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艺思潮

第六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艺思潮

对“以后”的思考
2、小说的成就: “多余人”形象的塑造 “多余人”:俄国十九世纪小说热 衷塑造的形象,一般为贵族青年,但厌 恶自己的阶级,却有着贵族致命的弱点, 同时也无法融入下层阶级,每天无所事 事、空想、抱怨现实,是社会的“多余 人”。最大的弱点就在于思想多于行动
比如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 奥涅金;赫而岑《谁的罪过》里的别尔 托夫;莱蒙托夫《当代英雄》里的毕乔 林;屠格涅夫《罗亭》里的罗亭;冈察 洛夫《奥勃洛摩夫》里的奥勃洛摩夫等
《家》中的“多余人”:高觉新 《寒夜》中的“多余人”:汪文宣、巴金的创作: (一)创作经历: 前期:具有青春激情,如《灭 亡》 《新生》《家》《爱情三部曲》 等
后期:低沉冷静,如《春》《秋》、《火 三部曲》《憩园》和《寒夜》。
(二)巴金的小说: 1、《家》:倾吐“积愤”的激情之作
《寒夜》:融入了更多思考的成熟之作
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人物性格变得丰富,更深刻地反映出 人性和文化的根源
第六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艺 思潮以及巴金的创作
一、第二个十年的文艺思潮
1、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现代文学进入以革命文学为主流话语的 时期 知识分子边缘化和分化
“革命文学”的极端观点: 1930年“左联”成立,文学的“阶级论” 开始形成
2、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潮和自由主义思潮
两种思潮论争的主题:

现当代文学之第二个十年诗歌、散文、戏剧

现当代文学之第二个十年诗歌、散文、戏剧

• 4.这一诗派的创作适应那个慷慨悲歌时代的要求, 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扩展了新诗的美学风格, 缺失是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个性,
成为宣传的传声筒。
“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 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dao, 也是对于摧残者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 静穆悠远之作,都无需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
《雨巷》※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chi chu) 冷漠,凄清,又惆怅。 •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我思想》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呼唤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 意象生活化。
• 浪漫主义诗歌,往往追求那种神圣化的东 西,带有一种非人间性。 • 现代派世俗化,把日常生活写进诗歌之中。
• 《我的记忆》(第一、二节)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朋友。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丝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 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其他作家

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其他作家

• 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 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 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 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 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 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乐园鸟
飞着,飞着,春,夏,秋, 是从乐园里来的呢, 冬, 还是到乐园里去的? 昼,夜,没有休止, 华羽的乐园鸟, 华羽的乐园鸟, 在茫茫的青空中 这是幸福的云游呢, 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 还是永恒的苦役? 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 可以对我们说吗, 渴的时候也饮露, 华羽的乐园鸟, 饥的时候也饮露, 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 华羽的乐园鸟, 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这是神仙的佳肴呢 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
5、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又名张 一之,生于南京。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和文体作家。 代表作有《速写三篇》、《华威先生》、中篇小 说《清明时节》、《包氏父子》、《团圆》、 《春风》、《时代的跳动》,童话《大林和小 林》、《秃秃大王》等。 • 张天翼继承了鲁迅讽刺小说的传统,受到契诃夫、 果戈理小说的影响,以讽刺作为切入生活的利器, 创造了“灰色”人物系列,表现小知识分子、小 市民、小官僚们庸俗、空虚、愚昧、可怜、可笑 的生活,在可笑中寄予了作者的批判和讽刺,对 下层民众思想中的愚昧成分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讽 刺,引人深思。
二、艺术风格
1、湘西秀丽景色和纯朴民俗的诗意描绘。它既构 成了边城人生存的背景,又成为“边城”世界不可 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2、人物性格单纯。侧重描写人物的纯朴和率真性 格,展示真善美的人物内心世界。 3、诗化的结构与语言。淡化情节,抒情性强,语 言古朴简约,在平淡自然的语调中传达出一种优美、 和谐并跳动着热情与爱的情感内涵。 “诗化小说”

第二个十年散文、诗歌(4月9日)

第二个十年散文、诗歌(4月9日)

第二个十年散文、诗歌(4月9日)第二个十年散文一、闲适小品林语堂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鲁迅的批驳:《<论语>一年》、《小品文的危机》(写于1933年,均收1934年《南腔北调集》)二、“左翼”散文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鲁迅风》”杂文:瞿秋白、唐弢、徐懋庸萧红散文:散文小说合集:《跋涉》(1933、萧军)、《桥》(1936)、《牛车上》(1937)散文集:《商市街》(1936)、《萧红散文》(1940)、《回忆鲁迅先生》(1940)散文名篇:《蹲在洋车上》、《永远的憧憬和追求》、《回忆鲁迅先生》……三、京派散文:《画梦录》: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丽尼:《黄昏之献》、《鹰之歌》陆蠡:《海星》、《竹刀》开明同人散文:报告文学:夏衍《包身工》(1936)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萧乾《人生采访》《小品文的危机》:“而小品文的生存,也只仗着挣扎和战斗的。

晋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

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竖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明末的小品虽然比较的颓放,却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最寂寞的人往往是最倔强的人。

有的忍不住寂寞,投到人海说话,有的把寂寞看做安全,筑好篱笆供他的伟大徘徊。

哈姆雷特就爱独语,所有莎士比亚重要的人物全是了不得的独语者。

寂寞是他们的智慧;于是上天惩罚这群自私的人,缩小他们的脚,放大他们的脑袋,而这群人:顶着一个过大的脑袋,好象患了一种大头瓮的怪病,只能思维,只好思维,永久思维。

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第一节 小说发展概况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和作家们的创作实践,到了三十年代,现代白话小说在 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一)、出现了大批的中长篇小说创作 (二)、三部曲作品大量涌现较有影响的有: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 曲》,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李劼人的“大波系列” (包括《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长篇)。长篇小说数量的激 增,还有三部曲作品的大量涌现,显示了30年代小说作家的创作气魄和创作 实力都有所增强。这一时期并肩站立着三位杰出的小说家:茅盾、老舍和巴 金。 (三)、小说创作队伍的庞大: 一方面,五四时期出现的老作家继续创作,另 一方面又出现了一批青年作家,数量之多,水平之高远远超过了二十年代。 (四)、小说创作流派的纷纷涌现,形成了这一时期"左翼""京派""海派"三大 文学派别之间的对峙与相互渗透。如果细分起来,有社会剖析派、革命小说 派、自我小说派、京派、新感觉派等等。左翼作家以自己的创作呼应了世界" 红色30年代"的创作潮流,新感觉派、京派小说家则以自己的创作呼应了20世 纪的现代小说创作的潮流,这些创作共同、充实、丰富、拓展了五四形成的 小说世界。 ( 五)、小说创作题材领域的宽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农村题材、都市题 材、神话历史题材、 知识分子题材。 (六)、小说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如茅盾的严峻和理性、老舍的幽默隽永、巴金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发展
第二节 左联新作家群
随着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叶紫等一批新生代青年作家的涌现,左 翼小说也在逐渐走向成熟。 一 、张天翼(1906-1985)是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以及这一时期少有的文体 家。1928年,经过鲁迅的手,张天翼在《奔流》上发表了《三天半的梦》, 并从此成为新文学作家。张天翼自发表描写兵士的小说《二十一个》而崭露 头角,1938年,其代表作《华威先生》问世,从而引发了长达数年的关于抗 战文学要不要排斥暴露的论争,为整个40年代国统区的讽刺文学开了先河。 其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短篇《脊背与奶子》、《包氏父子》、 《笑》、《清明时节》、《华威先生》等。他的笔下主要出现了三类讽刺人 物:虚伪、狡诈的地主官僚,动摇、庸俗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小市民 形象,愚昧不幸的城乡底层人民形象。艺术特点:具有尖锐、直露、明快并 富于浓厚生活气息的讽刺风格,速写式的人物,特写般的场景,写实的口语, 巧妙的叙事距离 短篇小说《包氏父子》 展现了代代相传的奴性。门房老包一辈子当牛做马伺候人,就幻想自己的 儿子小包能够爬进统治者的圈子,因此拼命供小包读洋学校,希望能够借此 摆脱穷困低贱的社会地位,他认为:从洋学堂出来就是洋老爷,要作大官。 而小包呢,他一心想挤进花花公子郭纯们的行列里去,但是那些公子哥们只 是把他当作一个走狗来看,最后还没等老包挤到前面去,连他自己在家里生 存的空间,也被儿子挤掉了,这是一幕使人发笑的悲剧。父子两代生活态度 似乎不同,但是精神实质是一样的,都具有根深蒂固的奴性。张天翼就是在 讽刺小市民和其他愚弱的劳动者方面继承了鲁迅的批判国民性精神。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二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二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二个十年)第二个十年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1.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邓中夏向诗人发出“从事于革命的实际活动”的号召。

2)蒋光慈《新梦》:开创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新诗“平民化”的极端,消解主观性和个人性;注重理性理想的灌输而趋于平实。

2.中国诗歌会的创作:“大众化(非诗化)”创作趋向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

中国诗歌会诗人致力于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最大的贡献是努力追求新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

诗人蒲风、穆牧天、任钧、杨骚等是主要发起者。

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是他的代表作。

中国诗歌会的创作有以下的特点:1)及时反映时代的重大事件,表现工农生活及革命斗争,注重宣传鼓动作用。

如殷夫的《1929年的5月1日》;2)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

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加强,强调表现集体的大我。

如殷夫;3)在艺术表现上,采取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方式。

在诗歌形式上,提出“歌谣化”的主张。

如殷夫的《我们的诗》;4)得失扩大了表现领域,表现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别具一种刚健壮阔的力的美。

不足之处:把诗歌作用归结为直接的宣传与鼓动,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大都是急就之章,艺术上比较粗糙;把反映现实生活重大题材推于极端,完全否定与抹杀了非重大题材的作品,也导致了诗歌的单一化。

由于思想、艺术观念的片面、绝对,却导致了另一种形式的狭隘化。

3.臧克家1)“坚忍主义”:臧克家在他的诗中为苦闷、彷徨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另一种人生态度,这就是诗人自称的“坚忍主义”:严肃地正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苦难,“从棘针尖上去认识人生”;带着倔强的精神,沉着而有锋棱地去迎接磨难。

臧克家在精神上与中国农民的深刻联系,形成了清醒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

2)臧克家始终眼光向下,注视着苦难中的中国大地和挣扎在死亡与饥饿线上的底层人民。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个十年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个十年小说

一、 “左联”准备期普罗小说创作 4、柔石(1902-1931)
早期写青年婚恋题材,后期表现知识者的追求, 开掘下层人民的命运。 《二月》 塑造了一个徘徊于大时代下革命潮流岸边的苦闷矛盾的 知识青年典型。小说对人道主义理想和个人奋斗在封建主义习惯势力 前的碰壁的思考,体现着作者对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细腻的心理笔 触,抒情风格。
左联和左翼小说
一、准备期普罗小说创作:蒋光 慈、洪灵菲、华汉、胡也频、 柔石 二、成熟期的其他左翼小说家: 张天翼、叶紫、吴组缃、 艾 芜、丁玲、沙汀 三、东北作家群:前期:李辉英 、舒群、白郎、骆宾基等;后 期:萧红、萧军、端木蕻良
一、 “左联”准备期普罗小说创 作 普罗小说:创作普罗列塔利亚(proletarian)无产
左翼小说家的现实主义追求
• “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1930.3 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从幼嫩到相对成熟 形成很大 的影响 (一)文艺的政治化和文艺与工农大众与革命知识 分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如果从审美思潮的转变角度来理解的话,五四 时期的阴柔彷徨个体自由的狂飙突进之美,三十 年代则是激烈阳刚,群体解放之路的探寻之美,由 对封建文化思想的破坏的追求到时代阶级斗争的 文化的建立,未来世界的理想化想象和叙事。
三 十 年 代 文 坛 情 况
3、自由主义文学(民主主义) 左翼和右翼之外的一些有进步倾向的一般都划入自由主义作家 巴金、老舍、曹禺、李劼人、沈从文、林语堂、周作人、废名、 朱光潜、 “京派”作家等 成绩比较突出 作品一般和现实保留一定的距离,创作比较个性化,很多作品在 当时不一定贴近现实,但现在能够沉淀下来。
《为奴隶的母亲》罗曼•罗兰高度评价。以朴素平易的内在笔力对 忍辱负重的农妇灵魂的如实表现。小说在开掘深度和表达力度上都超 越了20年代乡土小说“典妻”题材,春宝与秋宝娘的遭遇,是她的贞 操、母爱、人格全部被“典当”的悲剧,而这种“典当”再也无法赎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
第二个十年的文 学思潮与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发生背景之一:世界性的左翼思潮的勃兴。 发生背景之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与 此相适应,在文学上也需要提出更鲜明的主张——无产阶级 革命文学。 发生背景之三:文坛上各路大军云集上海。 主要倡导者:太阳社和创造社 所涉及的理论问题: 1、文学和生活的关系 2、文学和政治的关系 3、作家世界观问题 30年代文艺发展与“左联”的建立 所谓30年代文学,指1927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这十年间的 文学。 一、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的显著特征有三:思想自由氛围消 失;文学政治化;左翼文学与其他文学形成共同竞争的局面。

鲁迅写了《醉眼中的朦胧》《铲共大观》 《文艺与革命》等文,批评创造社、太阳社 的错误。 茅盾写了《从牯岭到东京》。





5 论争中太阳社、创造社的错误及其原因: A 在文学理论方面: B在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方面: C在斗争策略方面: D大批判的恶劣文风: 原因:1 苏联文学中左倾的影响 2 受党的左倾路线的影响(王明)



C 培养了一批新作家,如30年代出现的小说新人。 3、左联的三次论争: 首先,与新月派的论争。 鲁迅与梁实秋关于“普遍的人性”与“阶级性”的 论争。鲁迅写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指出: 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 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 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 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
四 关于“左联” 1、左联的成立: 以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及在鲁迅影响下的 作家等三部分人为基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第二个十年小说

第二个十年小说

第二个十年小说政治和商业对文学的影响明显,因而形成了三大派别左翼,京派和海派左翼拥抱政治,海派拥抱商业,京派两个都远离。

左翼从一开始的幼稚,到后来的讽刺和剖析小说,日渐成熟。

除此之外还有丁玲和萧红的创作京派的总体特点是文化保守主义,其代表有废名和师陀,还有萧乾林徽因海派则是立足于上海图书市场,最重要的是新感觉派,代表是施蛰存|左翼小说左翼小说以左联的创作为核心,其并非是一个纯文学派别,而是一个政治文学性兼有的团体。

其成熟时期的核心是以矛盾为首的现实主义社会剖析小说,其中张天翼和沙汀带有讽刺文学的特点,吴组缃和叶紫的一般现实主义小说,还有艾芜、萧红的抒情小说。

其未成熟时期有所谓革命罗曼蒂克的小说,其代表是蒋光慈,柔石和胡也频,我觉得巴金也属于此行列。

①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和革命浪漫主义小说左联成立以前以太阳社为代表的小说鼓吹革命,不过有概念化的通病,还具有“革命+恋爱”的主题。

后来在这一框架内不少青年作家得以突破自我,走向成熟,其题材从写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革命和恋爱,变为直接表现工农领袖领导的革命风云。

一般认为丁玲的《水》标志着对概念化的“普罗文学”,也即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突破,而瞿秋白等五人为华汉的《地泉》作序,则开始批判革命的罗曼蒂克倾向。

蒋光慈,在五卅时就写出了中篇《少年漂泊者》,27年完成《短裤党》,之后有《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

其作品是典型的革命罗曼蒂克文学,背景是时代斗争和重大事件,宣传性极强,但是作品水平不高。

从《丽莎的哀怨》开始,蒋光慈开始力图写出更加复杂的人物,后期有《咆哮的土地》,转向写实和农村革命题材,在各方面都有所突破。

不过其英年早逝。

柔石,前期有《疯人》集,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三姊妹》,后期多写家乡之事,表现青年知识分子追求,开掘下层劳动人民命运,有中篇《二月》,短篇《人鬼和他底妻底故事》《为奴隶的母亲》。

《二月》风格深沉抒情,心理描写细腻。

《为奴隶的母亲》朴素平易。

第二个十年文学

第二个十年文学

• 三、从五四文学到后五四文学 • 1、后五四文学概念 • 指1927年后非左翼的部分作家秉承五四精神 与传统所进行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在精神立 场上,后五四文学坚持五四文学倡导的民主与科 学精神,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自由主义作为 思想追求的方向和内核;在艺术审美上,后五四 文学继承了五四文学兼容并包、中西交融的传统, 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尝试与探 索。
• 共产党的文化努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文化努力,即超 • 越于党派意识形态及党派斗争的独立知识分子的文化努力。 • 许纪霖、陈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
• 2、文坛总体特征:
• 一是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逝了,新文学 • 公共空间有所衰落,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动变得空 • 前的政治化。 • 二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
这些刊物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对五四新文学进行了全 面的批判与清算。 什么是革命文学? 在《革命与文学》中,郭沫若指出:革命文学是‚表 同 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 李初梨在《怎样的建设革命文学》里提出:革命的文 学的任务就是‚反映阶级的实践和意欲‛,只要将革命意图 形 象化,就可以‚当作组织的革命的工具去使用‛。把文学当 做 组织革命的工具。
等文,指出既不能一味搬用旧形式,也不可全盘否 定,强调对于古代、民间、外国文化‚都要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e,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倡导 1933年11月,周扬作为左联领导人发表《关于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论文,要 求 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的具体地描 写现实,这种艺术描写的真实与历史具体性必须与 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 务结合起来。

第五章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第五章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第三节 多元化的文学格局
□第八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
□多元化是现代文学成熟的标志 三十年代是文学格局多元化的时代,“左翼” 文学之外还形成了几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潮流: 其一,民主化、自由化创作潮流 代表作家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他们坚 持独立思考,追求个性化风格,坚持表现自己熟悉 的独特领域。(沈从文发表《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 动》,指责文学创作中题材、内容、风格“差不多” 的现象,号召作家脱离文学媚悦流俗。)
□第八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
五、对“论语派”的批判

“论语派”,因1932年9月创刊的《论语》半月刊 而得名。主要成员有林语堂、周作人。 他们的文艺观是“不谈政治”,“以自我为中心, 以闲适为格调”,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



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对资产阶级自由
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
□第八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
□第八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三、“左联”的成立及历史功绩
(一)、“左联”的成立。

革命文学论争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革命 作家的思想理论水平。通过论争,提倡和发展普罗 (proletariate音译“普罗利塔利亚”的简称,意为“无产 阶级”)文学成为共同要求;1930年3月2日“左联”(中国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上海。最初的盟员共50余人。大会通 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 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7人为常务委员,周全 平、蒋光慈两人为候补委员。 1936年初为了适应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为了建立文 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行解散。

□第八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
1936年7月,鲁迅发表《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
动》,8月又发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 题》,较为科学地阐明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这一口号的内容,并强调它与“国防文学”的口号不 是对立的,是并存的,是为补“国防文学”口号的不 明了性而提出的。两个口号都是进步的,“国防文学” 的口号可作为随时应变的口号,而总口号最好用“民 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完整版)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完整版)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是国民党政权由 建立到相对稳定,同时又危机四伏的历 史时期,为维护思想统治,国民党政府 曾做过建立党制文学的种种努力。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1929年9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 宣传会议,提出“三民主义文艺”的口 号。公开宣言打倒“革命文学”和“无 产阶级文学”“建设三民主义的新文学”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
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出来,影响较大的是瞿秋白,瞿秋 白的十几篇杂文,被鲁迅收入自己的集子《伪自由书》 《南腔北调集》中。 以小说闻名的艾芜,同样善于写散文。他的《漂泊杂记》、 《山中牧歌》,和其小说集《南行记》一样,多描写西南 边陲的浪漫风情,但更朴素清新。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30年代形成于北方的京派,散文成就也不小。 何其芳的散文常采用“独语”的调式,爱在黄昏的
灯光下吟孤独与寂寞。
何其芳的散文段落截取
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 的门紧闭着;一个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 个永远找寻的灵魂死在门外。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 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1928-1937年6月)
目录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二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三小说 四散文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这一时期总体特征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 思潮的对立
◆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
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 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 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林语堂创办了《人世间》与《宇宙风》两刊,都以发表小 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
30年代是林语堂散文创作的高峰期,从1932年《论语》创 刊,到1936年去美国,他发表的各种文章近300篇。

第二个十年

第二个十年

3、注重建构小说的艺术结构,宏大而严谨。 《子夜》 子夜》 4、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在日记体小说《腐 、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在日记体小说《
蚀》里心理分析手法更为圆熟。 《春蚕》的理性色彩:“丰灾”原因—— 春蚕》的理性色彩:“丰灾”原因——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军阀混战,地主盘 剥,政府不扶植民族工商业;世道变化: 老通宝保守顽固、盲目排外。
本家两部分。中国的资产阶级相应地也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本家两部分。中国的资产阶级相应地也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小资形象——静、孙舞阳、章秋柳 小资形象——静、孙舞阳、章秋柳 破落地主形象——冯云卿 破落地主形象——冯云卿 农民形象——老通宝、多多头 农民形象——老通宝、多多头
《林家铺子》《蚀》三部曲 《虹》 林家铺子》《蚀 社会剖析小说特征 1、茅盾小说题材宏大性、时效性和主题的 政治性。明显与之前的文学个人化的叙述 不同,具有鲜明的政治集团代言者的身份 与立场。《子夜》 与立场。《子夜》表现了广阔而丰富的社 会生活内容和重大的政治主题。《腐蚀》。 会生活内容和重大的政治主题。《腐蚀》
2、理性指导下的人物形象塑造:总是在错综复杂
的社会关系中表现人物性格极其发展,塑造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例如吴荪甫的形象:茅盾将其置身于多线条的外 部冲突中表现他复杂性格。与工人尖锐对立,与 同行残酷竞争,与买办资本拼个血本无归,这几 乎是中国资产阶级所面临的所有的外部矛盾了。 与灰色小人物比较。 与同属于中国第一代资产者的周朴园比较。 吴荪甫的“海归” 吴荪甫的“海归”教育背景,理想远大,抱负非 凡且雄心勃勃。吴荪甫有着鲜明上升期资产阶级 的特征,野心勃勃,充满能量。野心是创造力的 观念表现,它会使人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域以达到 自己所能的极限,而伴随着野心的是勇气与意志。 他总是把自己的企业行为与他对国家未来的想象 联系在一起。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创作概览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创作概览

《莎菲女士的日记》片段
一月一号

那高个儿可真漂亮,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 男人的美,从来我还没有留心 到。只以为 一个男人的本行是会说话,会看眼色,会 小心就够了。今天我看 了这高个儿,才懂 得男人是另铸有一种高贵的模型,我看出 在他面前的云霖 显得多么委琐,多么呆 拙……我真要可怜云霖,假使他知道他在 这个人前所 衬出的不幸时,他将怎样伤心 他那些所有的粗丑的眼神,举止。
原名赵平复。曾编辑过《语丝》、 《萌芽》等杂志,是最早与鲁迅交往 的左翼作家之一。1931年2月7日, 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代表作:中篇《二月》和《为奴隶 的母亲》
(三)张天翼
张天翼 (1906——1985),祖籍 湖南湘乡,出生于南京。讽刺小说家 讽刺传统的文化心态: 《包氏父子》 讽刺国民党文化官僚: 《华威先生》

上海的狐步舞(节选) 穆时英


跑马厅屋顶上 ,风针上的金马向着红月亮撒 开了四蹄。在那片大草地的四周泛滥着光的海, 罪恶的海浪,慕尔堂浸在黑暗里,跪着,在替这 些下地狱的男女祈祷,大世界的塔尖拒绝了忏悔, 骄傲地瞧着这位迂牧师,放射着一圈圈的灯光。 蔚蓝的黄昏笼罩着全场 ,一只Saxophone 正伸长了脖了,张着大嘴,呜呜地冲着他们嚷。 当中那片光滑的地板上 ,飘动的裙子,飘动的袍 角,精致的鞋跟 ,鞋跟 ,鞋跟,鞋跟,鞋跟。 蓬松的头发和男子的脸。男子的衬衫的白领和女 子的笑脸。伸着的胳膊,翡翠坠子拖到肩上。整 齐的圆桌子的队伍 ,椅子却是零乱的 。暗角上 站着白衣侍者。酒味,香水味,火腿蛋的气味, 烟味……独身者坐在角隅里拿黑咖啡刺激自家的 神经。
(七)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形成于1931年 “九· 一八事变”后,由萧军、萧 红、端木蕻良等流亡到关内的东北 籍作家组成。作品主要描写处在民 族危难之中的东北生活和抗日斗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目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目录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三胡适、周作人与新闻学初期理论建设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二章鲁迅(一)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二说不尽的阿Q三《野草》与《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一民国旧派小说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第五章郭沫若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第六章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第七章散文(一)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第八章戏剧(一)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四“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一三十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三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第十章茅盾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二茅盾的小说成就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第十一章老舍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第十二章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二《家》的杰出成就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第十三章沈从文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三文学理想的寂寞第十四章小说(二)一“左联”和左翼小说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三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一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二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三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三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第十七章鲁迅(二)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第十八章散文(二)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四报告文学与游记第十九章曹禺一从《雷雨》到《原野》二《北京人》与《家》三曹禺剧作的命运第二十章戏剧(二)一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第二十二章赵树理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三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第二十三章小说(三)一暴露与讽喻二体验与追忆三通俗与先锋四现实与民间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一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二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三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第二十五章艾青一艾青的历史地位二独特意象与主题三忧郁的诗绪四诗的艺术与形式第二十六章新诗(三)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二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三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收与创造第二十七章散文(三)一报告文学的勃兴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第二十八章戏剧(三)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二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三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一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二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
• 1,题材上的怀旧倾向。 • 2,叙述方式上对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的运用。 • 3,情感评价上的心理视角。 • 4,抒情性成分占据主导功能,叙事成分降低,情
节性内容淡化。 • 5,真率自然、不事雕琢的语言。
萧军
• 1907—1988,辽宁义县人。 • 代表作《八月的乡村》描
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的成 长历程,表现了东北人民 不甘当亡国奴、在斗争中 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和战斗 精神。鲁迅称赞它“显示 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 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 作品雄浑遒劲,充满了男 性的阳刚之力。
李劼人
• 1890—1962 ,四川成都人。 • 代表作《死水微澜》以成都
近郊的天回镇为背景,以袍 哥头目罗歪嘴和农民顾天成、 杂货店老板娘蔡大嫂三人之 间的矛盾纠葛为中心,描绘 了甲午战争前后广阔的社会 画面,使史诗性质与世态人 情的描摹高度结合,显示了 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具有 浓厚的巴蜀文化风味。
• 4,崇尚和谐和节制,表现出从容、宽厚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 5,讲究艺术技巧,追求题材的新鲜、结构的多样和文字的明净,
注重氛围的渲染和风情描写,具有圆熟静穆的诗美和牧歌情调。
废名
• 1901—1967,湖北黄梅人,原名冯文炳。
• 以朴讷简约的诗化语言和散文化的笔法, 描写了故乡黄梅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 了乡村田野间平和的人性之美,具有冲 淡、典雅、宁静的情趣和意境。代表作 《桥》便是一支平淡而悠远的田园牧歌, 反映了作者对纷扰尘世的厌弃,对人间 纯美的追求。
• 代表作《呼兰河传》以细腻抒情的笔 触,回忆了作者自己寂寞的童年生活, 叙述了祖父、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 冯歪嘴子等人平凡的人生悲喜剧。既 有对故乡人物执着、坚韧性格的挖掘 和赞美,更有对附着在他们身上的愚 昧麻木的民族劣根性的深刻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施蛰存的《梅雨之夕》
1943年的施蛰存 施蛰存 晚年的
《梅雨之夕》摈弃了对小说故事情节 的追求。它仅仅记 叙了一个下班回家 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 女之后的一 段心灵历程。但在新颖而丰富的 心理 分析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以娴熟的文 字表现技巧对人物的心理层层剖析,把 读者 带进了主人公那丰富多彩而又微 妙曲折的内心世界。
P147
二、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向
(一)各种文明的冲突与渗透形成“左翼”、“京 派”、“海派”之间的对峙和渗透。 (二)文学创作的题材和表现角度空前开拓。 (三)文学样式呈现从抒情向叙事的转型,小说创作 成就丰厚。 (四)文学创作的个人风格、民族风格、时代审美特 征几乎同时形成。
P160-164
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想入非非
“我”偷偷地“侧眼看她”,突然“得到了一个
新的发现”:原来她就是“我的初恋的那个少女, 同学,邻居” ! 然而,他又由喜而悲:她今年二 十多岁了,一定已成为他人之妻,这是多么令人 悲哀的事啊 ! 进而,又变得忧心忡忡:我也结了 婚,如果她认出了我,问我是否结了婚,我该怎 样回答呢? 这个女子是他的初恋少女么?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潜意识?
1.“日记体”形式的魅力。
采用日记形式表现主人公对性与爱的所思、所感的心 路历程,就比较充分地显示了日记形式的魅力,既逼 真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也使人从这种逼真的展示中, 受到强烈的感染,也就使小说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2.精细而大胆的描写手法。
精细:仔细刻画人物心理的每一次波动; 大胆:不加掩饰地写出人物“自己的情欲,写出自己 怎样玩弄恋爱,怎样卖弄风情”(张天翼语 )。所 以,有人说,丁玲的这篇小说的发表,像在文坛扔了 一颗“炸弹”。

最早发表于1928年2月号 的《小说月报》,是丁玲 继《梦珂》之后的第二篇 小说,引起当时文坛极大 震惊。作家获得更大声誉 的同时,也因莎菲这一人 物形象饱受争议。
(二)艾芜的小说创作
艾芜(1904—
)本名汤道耕,出生于四川新繁县 清流场一个乡村教师家庭里。1921考入成都第一师 范学校,1925夏,艾芜前受“劳工神圣”口号的引 诱,后受包办婚姻的逼迫,踏上了去南洋半工半读 的漂泊之途。五年间,与商队、马队、小贩、轿车 结伴同行,在昆明当过红十字会所的杂役,在滇缅 交界山家店做扫马粪的店伙和家庭教师。流落仰光 街头之初,贫病交加,为万慧法师收留,并在与华 侨报社接触中,开始了初期的小说、散文试笔。
P233-234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
1.善于抓住体现人物性格 的典型细节加以漫画化的 夸张。 2.通过人物举止前后矛盾 予以辛辣的讽刺。 (结合阅读《华威先生》 体会以上特点。)
第二节
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
一、新感觉派的来历 二、新感觉派的艺术特征 三、施蛰存的《梅雨之夕》
一、新感觉派的来历
新感觉派又被称为是30年的 第二代“海派”(第一代海派代 表作家是张资平、叶灵凤)。这 派作家主要集中在中国当时最现 代化的城市上海,也主要集中描 写现代大都市的生活、人心、色 彩。因为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 而发展起来的,后被称为“新感 觉派”。
日本新感觉派
“我的头脑变成了一泓清澈的水,它一滴一滴溢了 出来,最后什么也没留下。”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日本新感觉派
“他拾起块石头,向森林里投去。森林从枯叶间抖 下几滴月光,喃喃自语了几句。” ——横光利一《太阳》
二、“新感觉派”的艺术特征
(1)题材上主要表现半殖民地 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侧 重展示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 为开拓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 建树了筚路蓝缕之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于1930年 在上海成立。成员有夏衍、鲁迅、田汉、蒋光慈、 郁达夫、柔石等。左联制定了“反封建反资产阶级” 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 理论﹐并以此指导文艺实践﹐批评各种错误文艺观 点。左联成员在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就﹐体现了鲜明 的时代色彩;左联培养了一支坚强的革命文艺大军, 为建设人民大众的革命文艺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6 年左联自行解散。
左联五烈士李求实 胡也频 柔石 殷夫 冯铿
P229-230
《为奴隶的母亲》描写了一个惨不忍睹的典妻故
事。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处于奴隶地位的劳动妇女 形象。 这里所描写的典妻行为是重血缘承续的宗法制社 会的丑陋习俗。典妻习俗中的春宝娘在有生之年, 母性的灵魂因为被典当而遭遇无可奈何的分裂。小 说以浓重沉痛的笔墨,写出了在贫困和陋俗的夹攻 下,贞操可以典当,人格可以典当,神圣的母爱感 情也因之被毁灭 的荒谬图景,从而以出色的艺 术表现力升华出一种既是社会 的,又是心灵的双重悲剧境界。
心理过程分析
一个已婚的青年男性与一位娇美的
少女萍水相
逢,他会有什么心理反应 ?
(1)怦然心动 (2)蠢蠢欲动 (3)想入非非 (4)怅然若失
(1)怦然心动
傍晚的上海街头,梅雨蒙 蒙,灯光溶溶,下班后的“我” 虽然手中有伞却并不急着回家。 这时,“一位姑娘”映入了 “我”的眼帘,发现她没有带 任何雨具。 小说是怎样描写男子眼中的 这个姑娘的? 他为什么要给自己不回家找 那么多借口?
《山峡中》的艺术特色
1.独特的取材。
用特异的边地人民传奇生活为题材,开拓了现代文学 反映现实的新领域。《山峡中》描写了不为人们所熟 悉的“山贼”的生活。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 一隅的畸形的社会图画。这类题材,在当时是别具一 格的,没有第二个人涉笔过这一领域。
2.特殊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写了一群性格被客观的社会环境扭曲了的人: 魏老头、小黑牛、夜白飞、鬼冬哥、小骡子、野猫子 等。他们的性格复杂既残忍,也善良;既剽悍,又悲 伤,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画廊。
城市与人
在中国古代,城市向来是不够
发达的,一般是政治和军事中 心。 宋代以后,中国的城市才成为 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严格意义上的城市,19世纪末 20世纪初才真正在中国出现。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的新感觉派是中国 都市文学的开拓者——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碎片 式现代大都市的生活尤其是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 发展。 茅盾的《子夜》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都市 文学最早的代表——以都市中阶级的对立、人与 人之间的对立、斗争,来展现全景式光怪陆离、 急剧变化和发展的城市社会。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另一种城市文学的代表 ——表现特写式老北京市民阶层的现代命运以及 老北京的风俗民情。
第一节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创作概况
一、第二个10年文学创作的特征 二、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向 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四、左联作家的创作
一、第二个10年文学创作的特征
(一)相对自由的思想氛围消失,文学主潮空前 政治化。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急速推进了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 (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与左翼文学颉颃 互竞,成为30年代文坛并行不悖的两条基本历史 线索。
3.塑造了女性先觉者的生动形象。
莎菲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
的叛逆的绝叫者。” (茅盾语)她是一个脱离了 封建文化母体、独居于公寓的“modern girl”,性 情敏感、寂寞,孤傲、狂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个 人主义者。她热爱又蔑视着灰色的、怯弱的求爱者 ,不管是对苇弟还是凌吉士,都有一种追求又怀疑 、膜拜又践踏的矛盾心理;在莎菲身上,还有着灵 与肉、情与欲的激烈冲突,她是“五四以后解放的 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莎菲是丁玲塑造的中国20世纪各阶段的妇女先 觉者的系列形象之一,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妇女解放 运动的轨迹。
第五章 第二个十年 的文学创作
知识概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创作概况 新感觉派 东北作家群 现代诗派
学习目标 一、了解第二个十年的文学创作概况。 二、掌握新感觉派、东北作家群、现代诗 派的创作特征。 三、掌握施蛰存、萧红、戴望舒等人代表 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内容详解
就在这时,“我偶然向道旁一望”,忽然发现妻
子“倚在一家店里的柜上”,“用忧郁的眼光”看 着“我”和她。 妻子在跟踪他吗 ? 为什么?

弗氏的性心理理论能很好地解释男人想入非非的 两个心理层次:
(4)怅然若失
“我”还在想入非非;……
就在这时,“我”耳 边传来“这样的嘤响”:不必送了,雨已经停了。 “我蓦 然惊觉”,十分懊恼地收拢雨伞,“怨怼” 老天爷“不再下半个小时的雨”。 来到自家门前,“我”依然迷迷糊糊; 叩门,屋 内的人询问“谁”,——这询问声竟是那少女的声 音 ! 走进家门,灯下的妻子又变成了刚才那位在店 铺里用忧郁的眼神看着“我”的女子…… 为什么妻子会变成刚才的那个女子 ?
柔石的小说主要有两类:
1.表现知识分子在特定时代和特定环 境下思想与性格的小说。代表作是《 二月》 主人公肖涧秋“极想有为,怀 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终 于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他 最后的出走,宣告了人道主义的破产, 也表明了作者探索新路的急迫心情。 2.描写妇女,尤其是劳动妇女不幸遭 遇,其代表作是《为奴隶的母亲》。 (思考:小说是怎样表现典妻陋习给 当事人带来的痛苦的?)
3. 独具神奇意味的 浪漫主义色彩。
小说中对奇特的西南边疆 的风光与充满冒险的人物 活动的描写,使小说具有 浪漫主义的传奇风格,从 而在左翼革命现实主义流 派之内,发展起一种充满 明丽清新的浪漫主义色调 与感情的主观抒情因素很 强的小说。
(三)柔石的小说
左联五烈士李求实 胡也频 柔石 殷夫 冯铿
P150-154
四、左联作家的文学创作 (一)丁玲的小说创作
丁玲是20世纪30年代很有 思想与才华的青年女作家。她 的小说在左联新人的创作中成 绩斐然。作为时代变化的艺术 反映者,丁玲塑造了中国20 世纪各阶段的妇女领先者的系 列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妇 女解放运动的轨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