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四八席

合集下载

宁阳县名人录

宁阳县名人录

宁阳县名人录•刘桢 (186~217)•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今山东宁阳)人。

汉末诗人。

“建安七子”之一。

东汉文学家刘梁之孙。

刘梁少孤贫,卖书自给,桓帝时举孝廉,历官至尚书郎,终官野王令。

性耿介,不苟合流俗,曾“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竞”,著《破群论》、《辩和同之论》等,当时颇有影响(见……••许彬 (1385~1461)•许彬(1385-1461),字道中,号养浩,出生于明代兖州府宁阳县白里,祖籍明丰县苗城里钓台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许口村)人。

许彬“生而颖异,及学,目十行下,时人皆称神童”,少年时因丰县灾荒,十四岁随父迁居山东兖州府宁阳县,明朝大臣,著名学者,馆阁体代表作家。

世……••刘恭 (?~28)•刘恭,(?-28年),青州太山郡式县人,汉朝宗室,刘盆子的长兄。

刘恭通习《尚书》,赤眉兵起,刘恭兄弟三人皆为赤眉军掠以随军,其弟盆子年十五,牧牛军中。

更始元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光复汉朝,赤眉军首领樊崇带刘恭等人入洛阳表示归顺。

于是刘恭仕于更始帝,以明经拜侍……••王章•王章,字仲卿,西汉泰山郡钜平(今宁阳县磁窑镇北部)人。

官至京兆尹。

“牛衣对泣”典故的起源者。

西汉宣帝时,王章出生于一个世代儒学之家,自幼深受家学的熏陶,对儒学五经研究很深,12岁时已闻名乡里。

他的父亲为他选聘了名门夏侯建的玄孙女夏侯凤为妻。

夏侯凤温良贤淑,志存……••疏受•疏受,西汉东海郡兰陵人,信奉黄老之学。

自幼好学,博通经史,被称为贤大夫。

自幼好学,好黄老,博通经史。

汉宣帝时,与叔父疏广任太子太傅、太子少傅,被称为贤大夫。

后称病还乡,将皇帝和皇太子赐给的黄金散赠乡里贫寒之家。

事迹辅佐太子疏受,疏广的侄子。

年幼时被郡吏举荐为贤……••疏广 (?~前45)•疏广(?-前45),西汉道家。

字仲翁,号黄老。

东海兰陵人。

其曾祖迁于泰山郡钜平(今宁阳县西部)。

西汉名臣。

自幼好学。

早年家居教授,从游弟子甚众。

后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太子太傅。

宁阳传统“四八”宴

宁阳传统“四八”宴

宁阳传统“四八”宴“一鸡二鱼三丸子……”,在宁阳县提起“四八”宴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四八”席一向对座次排列十分重视,一般情况下,主人没有指明座次前客人一般不宜贸然入坐。

按传统,坐北面南为正席,坐北朝南的位子最为尊贵。

因为坐北朝南的位子正对着屋门,由此延伸,在东屋或西屋宴客也以对着门的位子为上席。

坐北朝南的屋内八仙桌上,要坐8个人,朝南有2个座位,怎么决定尊卑?据称有两种说法,有的以东为上,则东边是第一位,西边是第二位,以朝东、朝西座次依次类推,最后是朝北。

也有的以西为上,东边为第二位,以下类推。

在与老者座谈中,有一种猜测,按周易八卦说法,乾字打头为第一卦,乾所对应方向为西北,若按此推断应以西为上。

但宁阳位于大汶河南岸,大汶河是我国少有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依“水往底处流”的说法,应以东边为上,因此在宁阳农村奉行东边为上,我有幸坐在北边靠西的次位的太师椅上。

“四八”席之所以历经多年,至今盛行不衰,关键在于席中菜无不具有色(泽)、香(气)、味(道)、形(态)、质(地)、养(营养)等俱佳的特点。

“四八”宴席的种类,在《乡饮志》中有“粉四八”、“参四八”及“鸡四八”的说法,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分为“粉四八”、“参四八”两种。

“四八”中先上的大件称为“头菜”,头菜中若是用洋粉做的,就称为“粉四八”,有的称为“白头席”;若是用海参做的,就称为“参四八”,有的称为“黑头席”,“参四八”要比“粉四八”厚实,重义。

我们被主人安排的是最尊贵的“参四八”宴,在实践中,各地又衍生出多种形式“四八”宴席,像“四八两大件”、“重四八”、“秃尾巴四八”等等。

据《高桥村志》记载,逢男婚女嫁等重大事件,宴席主要有“四八两大件”,即全席由4个菜碟、8个果碟、4个小碗、8个大碗、1盘烧麦、1盘米饭、1盘点心、1碗汤和两个大件组成。

大件常用整鸡、整鱼等高档食品做成。

“重八两大件”,即在“四八两大件”基础上,加4个菜碟,4个小碗和烧麦、米饭、点心、汤各1个,菜式和前菜重复。

看宁阳由来、遗址历史礼仪传承四八家训家风……

看宁阳由来、遗址历史礼仪传承四八家训家风……

看宁阳由来、遗址历史礼仪传承四八家训家风……如同滔滔大汶河的源头只是涓涓细流一样,历史悠久的宁阳,它得名之源,竟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

这座不甚高大的山,名叫宁山。

按古人定位,山南水北谓之阳,宁阳县境大部分位于宁山以南,西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便命名为宁阳。

白陶鬶:远古先民的礼器宁阳县博物馆珍藏着一件被称为白陶鬶的文物。

鬶,新石器时代用来盛水和炊煮的器具。

它的造型像一只引颈长鸣的鸟儿,底部有三只丰满的袋足稳定支撑。

1959年,考古人员在宁阳县堡头村外54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达133座。

墓葬中,出土了包括白陶鬶在内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器物。

随后数年里,在与堡头村一水之隔的大汶口镇,更多新石器时代的器物重见天日,它与堡头村遗址一起,被认定为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

在堡头村和大汶口镇这两处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形状多样,色彩也各有不同。

白陶鬶是其中的精品之作,它所用的原料最为独特,是用高岭土经高温烧制而成,并且制陶技术更为先进。

四八宴席传承中华礼制文化乡饮乡地处宁阳县东南部,毗邻曲阜,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乡饮乡的得名,正是源于这里自古就多次举办乡饮酒礼。

乡饮,也叫乡饮酒礼,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宴饮之礼。

乡饮酒礼,一般择吉日在乡里举行。

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招待经过乡试选拔或者考察推荐的优秀人才,目的是为了向国家推荐贤者。

宴饮过程中会进行一些饮酒礼仪。

乡饮酒礼发展到后来,礼制的功能逐渐加强,通过宴饮的方式,推行礼仪教化,弘扬尊贤敬老、友善互助的传统美德。

随着时代变迁,乡饮酒礼渐渐演变为流传于宁阳民间的四八宴,是贵客临门或有喜事庆祝之时的必备宴席。

四八宴,由整鸡、整鱼两大件,及四小碗、八大碗菜品组成。

含有四红四喜、四平八稳的寓意。

四八宴,突出酒礼,注重仪式感。

主宾坐上席,众宾以辈分、年龄大小依次入席。

酒宴期间,不论是每一次夹菜还是每一次举杯,都有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规矩,以求在尊老敬长、互相谦让中达到其乐融融的氛围。

山东宁阳简介

山东宁阳简介

山东宁阳简介
宁阳地处山东泰安市东大门,东与青岛、日照毗邻,西与曲阜接壤,南与枣庄、临沂相望,北与菏泽相依,是山东的东大门。

宁阳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即为“鲁国之域”。

秦末汉初设县
建制,始名“宁阳县”。

春秋时为鲁国东境,属鲁之东乡。

北魏
时改属东平郡。

隋唐时期为东平郡宁阳县治所。

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均设宁阳县(治所均在今宁阳县城)。

1950年10月设宁阳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

宁阳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是国家确定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和山东主要的产煤县之一。

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近50亿吨。

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的境内,煤种齐全,其中主含煤种有褐煤、长焰煤和气肥煤等,是国内少有的优质炼焦用煤基地之一。

宁阳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山东省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素有“南有莱阳、北有宁阳”之称,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 1 —1 —。

“乡饮酒礼”遗风与宁阳“四八宴席”

“乡饮酒礼”遗风与宁阳“四八宴席”

V 0 1 . 3 7 N0. 2
M丑 r . 2 O 1 5
“乡 饮 酒 礼 ”遗 Y x t , 与 宁 阳 “四 八 宴 席 "
赵 兴 彬
( 泰 山学院 历 史与社会发展 学院, 山东 泰安 2 7 1 0 2 1 )
[ 摘
要] 山 东宁 阳县 因地接 曲阜 , 深 受孔 孟文化 熏染 。 宁阳的“乡饮 ”乡, 相 传就 是孔 子
但即席后仍不能马上开席还需经一人扬觯乐工奏乐达十余首指定乐曲立司正司仪随后再经司正安宾扬觯宾酬主人主人酬介司正旅酬分别敬酒二人宾介扬觯撤俎祭祀器具等程序待宾主重新坐定才能进入无算爵无算乐的较自由的宴饮阶段
第3 7卷第 2期
2 0 t 5年 3月
泰 山 学 院 学
J OURNA L O F T AI S HA N UN ⅣE RS I r I ’ Y
[ 关键 词 ] 乡饮 酒礼 ; 宗 旨与 功能 ; 宁 阳“ 四八宴席 ” ; 规 制与程 式
[ 中图 分类 号 ] K 2 0 7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2— 2 5 9 0 ( 2 0 1 5 ) 0 2— 0 1 0 6— 0 5 山东 宁 阳县 有 一 个 与 曲阜 最 靠 近 的 乡镇 , 叫 被 抛弃 。而孑 L 子是 最 推 崇 周礼 的 , 他 以“ 吾 从周 ”
其 地 即因 此 而 得 名 。现 今 宁 阳境 内广 泛 流 行 的 三百 , 曲礼三千” , 但到汉代 时, 其 大 部 分 已经 失
“ 四八宴席 ” 规制 , 在 许 多方 面 都 传 承 着 “ 乡饮 酒 传。今传儒家经典“ 三礼” 中的《 仪礼》 , 在西汉时 礼” 遗风 , 为我 们 体 验 艰 涩 的古 代 乡 间饮 食 礼仪 , 提供 了生动 范例 。

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讲解词

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讲解词

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讲解词摘要:一、引言二、吕梁四八烈士事迹简介三、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建筑特点四、馆内陈列内容介绍五、四八烈士精神的时代价值六、结束语正文:【引言】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吕梁四八烈士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他们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深深地烙印在了人民心中。

为了缅怀这些英勇烈士,我们有了这座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

【吕梁四八烈士事迹简介】四八烈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在吕梁地区对日作战中,为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48位英雄。

他们中有团级干部,也有普通战士,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一切。

【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建筑特点】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位于我国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古朴、庄重,馆内分为纪念大厅、陈列室、报告厅等几个部分。

【馆内陈列内容介绍】纪念馆内陈列着四八烈士的遗像、遗物和事迹介绍,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历史资料。

通过丰富的图片、文献、实物等资料,生动展现了四八烈士英勇斗争的伟大事迹。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四八烈士精神的时代价值】四八烈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民族的事业不懈奋斗。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和发扬四八烈士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结束语】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缅怀吕梁四八烈士,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传承他们的伟大精神。

四八烈士

四八烈士

四八烈士英雄事迹1949年1 月,南漳武镇人民获得解放,无产阶级新生政权南漳县第七区委会和区公所刚刚成立,住中北关,政委刘建及区长郭有志率领全体干部正在忙着为东北大军筹集粮草。

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亡我之心不死。

49年2月,国民党襄西游击剿共总指挥官张经武窜至武汉,奉华中战区司令长官白崇禧之令,四窜沙市,与国民党襄阳专署专员、保安司令李朗星密谋策划暴乱,妄图摧毁我新生政权,阻挠东北大军南下。

匪首张经武于2月26日潜回宜城,秘密勾结宜城小河乡长李元坤,朱市乡长周继芝,武镇红帮头子吴殿富,丁集伪警长,九仙观匪首等残渣余孽一起策划暴乱,密谋派遣吴殿富之子吴玉洲打入我新兵连作为内应,形成里应外合、四面包围之势。

首先匪徒们从派遣到内部的吴玉洲那里窃取到我方4月7日晚的秘密口令——紧急,张经武纠集匪众500多人化装潜入镇内。

4月8日凌晨,暴乱分子乘我干部战士熟睡之际,突击我区委会和区公所。

枪声一响,我方干部战士仓促应战。

政委刘建的妻子王淑贞迅速将床铺草抱到院子里点燃,利用滚滚浓烟掩护大家冲出后门。

被匪徒抓住披在肩上的棉袄的王淑贞翻身一跃,摔掉棉袄,手持双枪,“叭叭”左右开弓,击毙两名匪徒,跃过长渠,突出重围。

区长郭有志冲出区公所,缴获一人一枪,与刘建会合,居高临下打击敌人。

区干部中队的战士们措手不及,指导员杨宗顺还未起身就被杀死在床上;战士钟道祥身负重伤,英勇奋战,掩护战友们突围,最后不幸被捕,被捕后宁死不屈,与其他六名战士一起在河滩上惨遭杀害。

遇害时,高呼“共产党万岁!”,倒在敌人的枪口下。

设在源昌恒商号的工商事务所和贸易商店里,七名同志被重重包围。

匪徒们从门缝和窗口射击,投手榴弹,我干部战士顽强抵抗。

匪徒赵宝玉爬上屋顶,从上往下丢手榴弹,事务所主任高超峰等六人英勇牺牲,贸易商店经理谢超怒不可遏,推开窗户,只身一人,跃出屋外,击毙两个敌人,壮烈牺牲。

驻上北关的公安派出所里,所长王保芝、队长张月亭率领二十多名干警打死匪徒多人,从北大门突围,跃过长渠,居高临下打击敌人,他们用机枪扫射,解救被围困在祖寺殿的干部战士,掩护政委刘建等人向县城方向撤退。

宁阳“四八” 席

宁阳“四八” 席

三是宁阳县北依五岳之尊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非常讲究饮食,他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烹调的火候、调味、饮食卫生、饮食礼仪等多方面提出了主张,这种精细的饮食要求,对宁阳人的生活习惯和烹饪技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是位列全国各大菜系之首的山东菜作为地方菜系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烹饪要求及其风尚嗜好,有许多已见诸史藉。明、清时期,山东菜产生以济南、福山为主的两类地方风味。“四八”宴席中的“糖醋鲤鱼”就是有名的齐鲁名菜。山东菜选料考究,刀工精细,调和得当,工于火候。烹调技法以爆、炒、烧、炸见长。在风味上则鲜咸适口,清爽脆嫩,汤醇味正,原汁原味,而且,调味多变,因料而用,适应性强,南北咸宜。这些特色在“四八”宴席中,均一一得到集中体现。
“四八”席上,待桌、椅、凳及筷子、调羹、醋礅摆好后,一般先上4个或8个果(菜)碟,叫压桌碟,以示对客人尊重,表示可就座了。就座前,主人要先准备好温水、肥皂、毛巾等,请客人洗洗手。在《礼记*曲礼》提到“共饭不择手”,意即同别人一起吃饭时,要检查手的清洁,把手洗干净后再食。
“四八”席一向对座次排列十分重视,一般情况下,主人没有指明座次前客人一般不宜贸然入坐。传统的宁阳农村院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一般为坐北朝南,北屋是正房,正房里常年摆着八仙桌,宴客的席位就设在八仙桌上。按传统,坐北面南为正席,坐北朝南的位子最为尊贵。因为坐北朝南的位子正对着屋门,由此延伸,在东屋或西屋宴客也以对着门的位子为上席。坐北朝南的屋内八仙桌上,要坐8个人,朝南有2个座位,怎么决定尊卑?据称有两种说法,有的以东为上,则东边是第一位,西边是第二位,以朝东、朝西座次依次类推,最后是朝北。也有的以西为上,东边为第二位,以下类推。在与老者座谈中,有一种猜测,按周易八卦说法,乾字打头为第一卦,乾所对应方向为西北,若按此推断应以西为上。但宁阳位于大汶河南岸,大汶河是我国少有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依“水往底处流”的说法,应以东边为上,因此在宁阳农村行不衰,关键在于席中菜无不具有色(泽)、香(气)、味(道)、形(态)、质(地)、养(营养)等俱佳的特点。“四八”宴席的种类,在《乡饮志》中有“粉四八”、“参四八”及“鸡四八”的说法,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分为“粉四八”、“参四八”两种。“四八”中先上的大件称为“头菜”,头菜中若是用洋粉做的,就称为“粉四八”,有的称为“白头席”;若是用海参做的,就称为“参四八”,有的称为“黑头席”,“参四八”要比“粉四八”厚实,重义。在实践中,各地又衍生出多种形式“四八”宴席,像“四八两大件”、“重四八”、“秃尾巴四八”等等。据《高桥村志》记载,逢男婚女嫁等重大事件,宴席主要有“四八两大件”,即全席由4个菜碟、8个果碟、4个小碗、8个大碗、1盘烧麦、1盘米饭、1盘点心、1碗汤和两个大件组成。大件常用整鸡、整鱼等高档食品做成。“重八两大件”,即在“四八两大件”基础上,加4个菜碟,4个小碗和烧麦、米饭、点心、汤各1个,菜式和前菜重复。“重八四大件”,即在“重八两大件”的基础上,再加两个大件,是规格最高的宴席。

第六章中国饮食审美文化

第六章中国饮食审美文化

2、节奏美
• 柏拉图:“节奏即运动的秩序。” • 内在节奏
– 菜肴的色彩、造型、口味、质感和品种上 的差别,由差别让人产生一种感受上的起 伏变化。
• 外在节奏
上菜顺序和时间间隔
(三)活动审美
• 1、良辰 • 2、美景 • 3、可人
• 4、韵事 • 5、趣序
1、良辰
• 合适的时间,这是饮食活动审美的时间 条件。 • 时间的选择以使人感到从容不迫、心情 舒朗、兴趣盎然为最好。
3、可人
• 志趣相投的主人和客人。
2、美景
• 优美雅致的环境。这是饮食活动审美的 环境条件。 • 幽雅洁净,使人心静气爽、精神振作, 就是美景。
4、韵事
饮食活动中有情趣、韵致的事。
创意水果拼盘
3、质
• 笼统地讲,凡是能引起触觉快感的,都属于 美的质感。 • 一般情况下,以质感程度恰到好处为最佳。
苏菜:毛豆米香干炒肉丝
4、形
• 菜肴的色泽和造型。
5、养
• 养是指食品的营养 成分。 • 以特定的食品而论, 营养成分种类越多、 各种成分的含量越高 越好。 • 作为中国饮食审美, 主要体现在饮食养生, 如药膳。
(三)欢乐
• 在进食时,一定要创造一个令人身心愉悦的 环境气氛,不但指食物令人观其色、嗅其气、 视其形、尝其味、听其名、看其器感到高兴, 而且还要选择优美的环境,挑选良好的时机, 邀请志趣相投的宾客,安排富有情致的活动, 让人时时处处感到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四)敬诚
• 正心修身,克己复礼 • 使自己的思想、言行符合礼的要求,按照礼 去行动,不做越礼、失礼之事。
三欢乐在进食时一定要创造一个令人身心愉悦的环境气氛不但指食物令人观其色嗅其气视其形尝其味听其名看其器感到高兴而且还要选择优美的环境挑选良好的时机邀请志趣相投的宾客安排富有情致的活动让人时时处处感到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最隆重的礼遇---泰安宁阳“四八席”

最隆重的礼遇---泰安宁阳“四八席”

最隆重的礼遇---泰安宁阳“四八席”浓缩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鲁菜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山东宁阳的“四八席”,在过去的泰安宁阳农村,一般只有新女婿第一次给岳父母拜年才能享受的最隆重礼遇。

这种宴饮形式据传,可以追溯到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名言。

从唐代以来,一直盛行于民间和上流社会。

随着社会的变迁,“四八席”的内容也随之变化,但其做工讲究、风味独特的基本风格却得以保持。

最初的四八席,只有“四个盘子八个碗”;后来增加到由四个果碟、四个菜碟、四个小碗、四个甜菜、四道点心、八个大碗、两个大件(清蒸整鸡、糖醋整鱼)、四样水果组成,完整的四八酒席,盘、碗、碟、盆共需要32件。

特别隆重的,还有“重八”,八个大碗的菜肴要上两遍。

吃“四八席”的餐桌是老式的八仙桌,每桌就座的人限七至八人。

八仙桌置于正房中间,坐北朝南,主宾居北面东首,主陪居北面西首,其余客人或陪客按年龄或辈分依次于两侧就座,副陪面对主宾,负责布菜、斟酒,称为“把席口”。

“四八席”,有上中下品之分。

标志性的区别在于第一道菜上。

第一道菜上布有海参细丝的,称之为“参四八”,为上品;第一道菜上布有琼粉丝的,称之为“粉四八”,为中品;而第一道菜上如果布的是鸡丝,则称之为“鸡四八”,属于下品。

不过其他菜肴并无区别,即便是下品的“鸡四八”,也足以让你大快朵颐。

菜肴上菜的顺序很严格。

客人就座前,桌上先已摆好了干鲜果碟(四个或八个)、菜碟(四个);客人就座之后,先上四个大碗,一般按照“一鸡二鱼三丸子四大肉”的顺序;然后是两个大件:清蒸整鸡和糖醋整鱼。

接着是四个小碗,一般为肉丸、肉片、鱼棒、拔丝山药。

这时客人就将要吃饱了。

按程序上来的是两道(或四道)点心,主要有芝麻片、细粉糕等,让客人改改口味。

吃过点心,主家会让人送来香烟,大家抽起香烟,可以离席到外面稍事休息。

回来后,主人开始敬酒。

主人敬过之后,客人回敬,大家互敬。

主人敬酒时,客人喝得越多,主人便越高兴。

敬酒之后,又开始上菜。

宁阳红色文化故事

宁阳红色文化故事

宁阳红色文化故事
宁阳是一个富有红色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有许多重要的红色文化故事。

宁阳的第一个红色文化故事是关于宁阳县的开国上将杨根思。

杨根思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一方指挥官,英勇作战,为人民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杨根思的事迹激励着当地的人们继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宁阳县的红军。

在长征时期,红军曾经在宁阳进行过休整和补给。

当地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红军,提供食物和药品,为红军的长征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红军的战士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革命事业不畏艰险,他们的事迹感染着世世代代的宁阳人。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宁阳县的革命烈士。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勇敢的宁阳人投身于革命事业中,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自由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英勇不屈的精神,成为当地人民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后代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通过这些红色文化故事,宁阳传递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念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努力。

宁阳的红色文化成为了当地人爱国主义情感的源泉,也是宁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安市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泰安市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东平县文化馆
段家唢呐
岱岳区文化馆
四、民间舞蹈(共计3项)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逛荡灯
新泰市文化馆
百兽图
新泰市文化馆
独杆跷
新泰市文化馆
五、戏曲(共计6项)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梆子
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
泰山皮影戏
泰安市艺术馆
宁阳木偶戏
宁阳县文化馆
四音戏
东平县文化馆
宁阳拉魂腔
宁阳县文化馆
宁阳弦子戏
宁阳县文化馆
泰山区文化馆
泰山煎饼制作技艺
岱岳区文化馆
九、生产商贸习俗(共计4项)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泰安白菜种植技艺
岱岳区文化馆
泰安红心萝卜种植技艺
岱岳区文化馆
横山蚕丝传统技艺
新泰市文化馆
新泰芹菜种植技艺
新泰市文化馆
十、消费习俗(共计1项)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宁阳四八宴席与酒礼
宁阳县文化馆
十一、岁时节令(共计2项)
泰山封禅与祭祀习俗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泰山东岳庙会习俗
泰安市旅游局
十五、传统医药(共计1项)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驾庄梁氏正骨
肥城市安驾庄梁氏正骨门诊部
六、曲艺(共计2项)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端供腔
东平县文化馆
东平渔鼓
东平县文化馆
七、民间杂技(共计1项)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摔二鬼
东平县文化馆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5项)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宁阳龟山砚制作技艺
宁阳县文化馆

四八烈士陵园烈士名单

四八烈士陵园烈士名单

四八烈士陵园烈士名单四八烈士陵园是纪念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四八烈士的地方,这里安葬着众多爱国烈士的牺牲之地。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部分四八烈士陵园的烈士名单:1. 王进喜(1921-1940)王进喜,安徽省宿州市人,担任红军战士。

在四一红军长征过程中,他始终坚守岗位,勇敢奋战。

1940年,在一次战斗中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同志们争取了机会脱险,最终壮烈牺牲。

2. 张秀珍(1923-1941)张秀珍,浙江省衢州市人,参加了抗日战争。

她担任护士,为战士们提供医疗救治。

1941年,她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但仍坚持继续工作,最终不幸牺牲。

她被誉为“白衣天使”。

3. 周正明(1922-1942)周正明,河南省周口市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敌后进行地下抗战工作,为党组织提供情报和支持。

1942年,他被敌人抓获并残忍杀害,年仅20岁。

4. 杨贵仁(1919-1943)杨贵仁,湖南省永州市人,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名优秀战士。

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多次立下功勋。

1943年,他在一次战斗中奋不顾身,为同志们争取了撤退的机会,最终壮烈牺牲。

赵秀荣,山东省潍坊市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她是一位优秀的女战士,精通医学知识,并在战场上积极救治战友。

1944年,她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治身亡。

6. 刘宝林(1923-1945)刘宝林,江苏省盐城市人,参与八路军抗日战争。

他在一次战斗中英勇杀敌,为同志们换取时间撤退。

然而,他在撤退过程中被敌人发现并遭到枪杀,壮烈牺牲。

7. 陈运祥(1917-1946)陈运祥,广东省广州市人,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者。

他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中,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1946年,他在一次与敌人的激战中,不幸牺牲。

8. 张家奎(1918-1947)张家奎,四川省遂宁市人,参与了解放战争。

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多次参与重要战斗并立下功勋。

1947年,他在一次战斗中英勇杀敌,最终壮烈牺牲。

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讲解词

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讲解词

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讲解词尊敬的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这座纪念馆的背后故事和展览内容。

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位于山西省吕梁市,这里是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吕梁地区英勇牺牲的四八烈士而建立的。

纪念馆以纪念、宣传和教育为宗旨,通过展览和讲解,向广大观众展示了四八烈士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吕梁四八烈士的背景。

四八烈士是指1947年12月28日,中共山西省委员会和太行分局吕梁地委组织的一支以山西、吕梁地区为中心的独立自主的武装队伍。

他们以游击战争的方式,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激烈的斗争,保卫了吕梁地区的革命根据地。

然而,在这场浴血奋战中,他们最终不幸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纪念馆的展览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吕梁四八烈士的生平事迹”。

通过展示烈士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参加革命斗争的历程,让观众了解他们的初心和信念。

同时,通过展示烈士的个人物品、手迹、遗物等,让观众更加贴近烈士的生活和精神。

接下来,是“吕梁四八烈士的革命斗争”。

这一部分展示了烈士们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付出。

通过照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他们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展示他们在战斗中的勇敢和智慧。

在纪念馆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展示了“吕梁四八烈士的精神遗产”。

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

通过展示烈士事迹被文学、艺术、电影等艺术形式表达的情况,让观众感受到烈士精神的不朽和生命的意义。

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作为一座革命纪念场所,它不仅仅是烈士们的纪念碑,更是一座激励后人的精神家园。

通过参观纪念馆,我们可以追忆历史,感受烈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汲取前辈们的智慧和勇气,传承革命的火炬,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感谢大家的参观,吕梁四八烈士纪念馆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展览和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吕梁四八烈士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

泰安市宁阳县四八席有什么讲究,为何百吃不厌烦?

泰安市宁阳县四八席有什么讲究,为何百吃不厌烦?

泰安市宁阳县四八席有什么讲究,为何百吃不厌烦?在宁阳,有这样一道流传已久的宴席———四八席。

在美食文化历史悠久的宁阳,这道家喻户晓的美食已流传千年之久。

作为鲁菜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四八宴席浓缩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以其独特的味道与文化渊源延续至今。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四八宴席”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保持原有做法和味道的同时,演变成健康饮食,成为民间贵客临门或有喜事时必备的宴席。

一鸡二鱼三丸子,四个盘子八个碗四八宴席经济已经在宁阳形成一定规模,接待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在宁阳,用以招待贵客的最高礼遇是四八宴席。

四八宴席历史悠久,形式高雅,席面丰盛。

选料做法、碗碟布置,既有着鲁菜的传统特点,又具有独特的宁阳地方特色。

传统的四八宴席属于纯正的鲁菜系,做工讲究,风味独特,是鲁菜的代表。

四八席有“四红四喜、八方来财、四平八稳、平静如意”之说。

四八宴席以鸡、鱼、肉为主,青菜极少,所以四八席有“一鸡二鱼三丸子”之说。

做菜的程序主要有“破菜、淤菜、制成半成品、上笼蒸、用老汤加佐料做汤、浇到蒸好的菜上”六个步骤。

这其中“上笼蒸和做老汤”最关键,半成品的菜要蒸二至三个小时,蒸熟、蒸透;老汤要用母鸡加多味佐料熬汤,要熬两三个小时,用这样的老汤加酱油、醋、木耳、香菜、鸡蛋等佐料为每道菜做汤。

每道菜要求的味道不一样,做汤时加入的佐料也不一样。

这样就保证了每道菜都味正而鲜美,百食不厌。

传统的四八宴席,每席以八人为限,以用餐具32件而得名四八。

四八宴席有24道菜,即:四铺桌、四压桌、两大件、八大碗、四小碗、两糕点。

四铺桌即四个果碟,常用花生粘装碟;四压桌即四个凉菜碟,常常是松花蛋和猪下货调制而成;两大件即整鸡、整鱼;八大碗是大碗盛的鸡丝、瓦块鱼、水晶丸子、红肉、白肉、肉丝、银耳、海米白菜八个菜;四小碗中拔丝山药、鱼棒两个菜是固定的,其余的两个菜是青菜炒肉,青菜随时令的变化而改变;两糕点即两样点心,多数是芝麻片和细粉糕。

特别隆重的,还有重八,八个大碗的菜肴要上两遍。

宁阳历史故事

宁阳历史故事

宁阳历史故事
赵文善,字福堂,清末鲁西南侠士,兖州镇抚队官,钦加五品衔,赏戴蓝翎。

他少时同情底层群众疾苦,痛恨社会黑暗不平,青年后闯荡鲁西南等地,结交义士豪杰。

约1890年春,赵文善与汶上人柏三、郓城人赵某、宁阳耿庄人小颜、耿五等众人结义立盟,立志行侠仗义,劫富济贫。

大家推举赵文善为盟主,但赵文善表示自己没有资格担任盟主,而大家也同意了他的说法,于是众人共同发誓,遵守纪律,有诺必践。

在一次行动中,他们抢劫了宁阳、汶上一带的官府和商铺,所得财物分给了穷人。

后来,赵文善回到家乡,在宁阳、汶上等地设立义学,教授穷人的孩子读书写字。

他还招募了一批壮士,组成了一支武装力量,用来保卫家乡和穷人。

在辛亥革命中,赵文善率领的武装力量积极响应革命,与清军作战。

最终,他因功被授予了“义勇”称号,并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宁阳“四八”,传承千年鲁味

宁阳“四八”,传承千年鲁味

宁阳“四八”,传承千年鲁味文、图/桑蕊在宁阳县乡饮乡西云村,“四八”宴席的第四代传承人于朝民正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炉灶内的火舌舔舐着一口大锅,大锅上放置了三层蒸笼,屋子里热气腾腾。

今天,他要为前来的几位宾客做一桌最为正宗的传统“四八”宴席。

于朝民说,“传统宁阳‘四八’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做工讲究风味独特让其长盛不衰,是民间贵客临门或有喜事庆祝之时必备礼俗。

”2006年,宁阳四八宴席被列入《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寻根“四八”宴席“一鸡二鱼三丸子……”,在宁阳,不少人说起“四八”宴席,都如数家珍。

可是“四八”宴席到底从何而来,却很少有人能说清。

据于朝民介绍,乡饮乡地处古代鲁国腹地,历史悠久,自古就因乡间盛行的“乡饮酒礼”而得名,又因毗邻“孔子故里”曲阜,当地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推崇礼尚往来、尊老敬长。

热情好客的乡饮乡人在长期的待客习俗中,逐渐形成了宁阳“四八”宴席这一传统招待宾客的宴席。

 自唐朝以来,“四八”宴席盛行于民间及上层社会,“四个盘子、八个碗”以荤菜为主,酒礼是“四八”宴席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四八”宴席与酒礼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于朝民说,传统“四八”宴席属于纯正的鲁菜系,做工讲究,风味独特,是鲁菜的代表。

每席以八人为限,以餐具32件而得名“四八”。

“四八”宴席还有“四红四喜、八方来财、四平八稳、平静如意”之说。

“四八”宴席主要分布在泰安、济宁、菏泽及周边地区,其中以乡饮“四八”最为正宗。

五味调和百味香近半米长短的大葱拍散、生姜切沫后将两者混合,搅好的肉馅加入五香粉等材料,然后将葱末姜末放入搅拌。

“制作‘四八’宴席的代表菜——水晶丸子最重要的是让丸子表面挂上淀粉,成品之后看上去和水晶一样。

”于朝民在○于朝民微笑准备传统“四八”宴宴席。

Yu Chaomin is preparing the traditional “Four Eight” feast happily.行走·区域REGIONNINGYANG “FOUR EIGHT”,THE HERITAGE OF MILLENNIUM LU FLAVOR搅拌好的肉馅内放入蛋清,团成小团,放入装满淀粉颗粒的木盒内,滚动摔打,之后将半成品肉丸放入半开的水中,慢慢熟透。

“乡饮酒礼”遗风与宁阳“四八宴席”

“乡饮酒礼”遗风与宁阳“四八宴席”

"The Community Drinking Ceremony" Left by Generation and "Si - ba Banquet" of Ningyang 作者: 赵兴彬
作者机构: 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泰安271021
出版物刊名: 泰山学院学报
页码: 106-110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 乡饮酒礼;宗旨与功能;宁阳“四八宴席”;规制与程式
摘要:山东宁阳县因地接曲阜,深受孔孟文化熏染.宁阳的“乡饮”乡,相传就是孔子率领弟子演习“乡饮酒礼”的地方,古老的“乡饮酒礼”虽经历代沿革,仍在宁阳顽强传承,其广泛流行
的“四八宴席”即是生动范例.无论从宗旨和功能上,还是宴席的规制和程式上,“四八宴席”都较多地体现了“乡饮酒礼”的初始意蕴.这既为我们了解晦涩的古老礼仪提供了体验标本,也为深入挖掘传统饮食文化,开辟一条途径.。

宁阳历史故事

宁阳历史故事

宁阳历史故事一、宁阳的历史背景宁阳,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的一个县级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宁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二、宁阳的起源与发展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宁阳地区就有人类在此定居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型聚落。

到了西周时期,宁阳成为齐国的一部分。

齐国是战国时期六大诸侯国之一,其领土范围包括了现在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而宁阳则是齐国重要的军事据点和经济中心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内部发生了剧变。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孟尝君与田氏政权之间的斗争。

孟尝君出身贵族家庭,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

他通过改革政策,提倡节约和廉洁,并成功地削弱了田氏政权的势力。

孟尝君在宁阳设立了学校,推行教育改革,培养人才。

他还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宁阳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

三、宁阳的历史名人1. 孟尝君孟尝君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出身贵族家庭,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改革和提倡廉洁政治。

他在宁阳设立学校,并推动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 董仲舒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生在宁阳,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智慧。

董仲舒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君主专制制度,并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在宁阳附近的一个农村家庭,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领导才华。

曹操一生参与了多次战争,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

四、宁阳的历史遗迹1. 孟尝君祠孟尝君祠是宁阳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建筑之一。

这座祠堂始建于战国时期,是为纪念孟尝君而建。

祠堂内供奉着孟尝君的塑像和相关文物,游客可以了解到他在宁阳所做的贡献。

2. 董仲舒纪念馆董仲舒纪念馆位于宁阳市中心,是为了纪念董仲舒而建。

纪念馆内陈列着董仲舒的生平事迹和他的著作,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阳四八席中华饮食源远流长。

在山东省,淳朴善良的宁阳人民用以招待贵客的最高礼遇――“四八”宴席,以其形式高雅,席面丰盛,接待有礼,上菜有序,集鲜明性、科学性、艺术性、典雅性、礼仪性于一体,而成为收藏在中国古老饮食文化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第一道程序上12个压桌碟,含4菜碟有肚、耳、心、松花蛋等,4果碟有沾果、冰糖仁等,4干果有菠萝、香蕉、大杏仁、腰果等。

如今不少地方一般都是上8个压桌碟,含4个菜碟、4个果碟,讲究“四咸四甜”。

第二道程序上四大碗,含带有粉头或参头的鸡丝(以区分“粉四八”、“参四八”)、半口咸半口甜的瓦块鱼、清水丸子(或四喜丸子)、百叶肉等。

第三道程序两大件,含清蒸整鸡、糖醋整鱼。

第四道程序四小碗,含滑肉丝(或滑丸子)、滑肉片、鱼棒、拔丝。

第五道程序上中间饭,也叫腰中饭,含点心、用玉米羹做的汤。

点心是芝麻片、细粉糕等各一盘,不拘一格。

汤有海米银耳紫菜汤等。

第六道程序四盘菜,含玛瑙葡萄、热带炸果、清枣、桔子(或柿子)。

这道程序有些地方没有。

第七道程序四大碗,含清淡口味的鸡丝、肘子、安醇蛋、海米白菜。

第八道程序上面食。

面食视情况而定,不固定。

从上菜程序中,可以看出“四八”宴席名菜荟萃,有的鲜香酥烂,有的则脆嫩清爽,有的却浓香醇厚,集汇了烹饪之精华,既有多种技艺手法的体现,又有宁阳的独特风味,席面丰盛,款式多样,各具特色。

云山村饭店的厨师续站立介绍说,同样原料不同人来烹调,不仅做出菜肴滋味各不相同,就连做出的菜色、菜形也各不相同,如何能让客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就得看厨师的烹饪技艺了。

直观上,从“四八”宴席各菜的色彩搭配、形状结构等是否协调一致,具有艺术性,就能大致衡量出厨师技艺。

在“四八”宴席中,以菠菜、鸡蛋碎等种种辅料装点得各菜肴色彩协调,层次分明,鲜艳悦目,一下子就能抓住客人眼球,刺激食欲。

“五味调和百味香”。

杜焕耀说,吃“四八”宴席,关键是吃口味,因此调味很关键。

他说,一方面,煮、蒸肉类熟食所留下的汤,千万不能倒了,以适当佐料配制后可是上等调料。

这种汤营养丰富,清辙见底,味鲜而醇,即可做汤菜,又可作提鲜的调味料。

清汤制法,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曾记载道,以肥鸡、肥鸭、猪肘子为主料,经沸煮、微煮,使主料鲜味溶于汤中,中间还要经两次“清俏”,使汤内浮物集聚在“俏料”上,澄清了汤汁,增加汤的鲜味。

另一方面,以葱香调味。

不论是爆炒熘,还是调制汤汁,都是以葱丝或米爆锅,菜除以葱香提味外,还有畅通顺气、疏散油腻或抑菌、健胃之功效。

大碗热菜用笼蒸,是“四八”席的一大特色。

杜焕耀说,“四八”席中大碗菜除滑丸子,都得用笼蒸。

如鸡煮熟后,撕成丝,放到专门碗里整出形状,再加上汤料,放入笼中蓖子上,要蒸1个小时左右,方可拿出,并反扣到大碗里,还是蒸前形状,口味却大变,非常香酥可口。

“四八”宴席对烹饪刀工技术有严格要求。

孔子在《论语》中有“割不正不食”的刀工要求。

据说,堽城镇杨李村一老厨师,刀工非常好,在案板上垫白布,上面切土豆丝,切过后,而白布完好。

云山村的杜焕耀也有一手好刀工,别人半斤下货切个拼盘,而他用3两就成。

并且他还有一手团滑丸子的绝活,经他团的滑丸子,弹性好,落到菜板上能蹦起来。

每次做“四八”宴席,厨师都要使出看家本领,精心烹调出“拔丝山药”(如今大多“拔丝地瓜”)、“糖醋鲤鱼”,这两个鲁菜中的名馔。

据记载,鲁菜中的济南风味菜分为“济南本帮派”、“淄潍派”、“泰素派”。

淄潍派长于烧、炸、拔丝等技法,代表菜肴有“拔丝地瓜”、“拔丝山药”等,蒲松龄《日用俗字*饮食章》中有“而今北兴缠果,无物不可用糖粘”的记述。

在“四八”宴席中继承发扬了拔丝这种甜菜制法,主料先用油炸好,趁热挂上油浆或水浆。

58岁的宁阳镇庙东村厨师王为铎说,拔丝有光泽说明拔得好,再就是吃时,夹起一拉一顿立马就断,断不了则是糖软。

70多岁的堽城镇杨李村厨师殷克亮说,熬糖时冒烟,口味就发苦,但早了不拔丝,眼力很重要。

他认为,熬糖时,有的用油,有的用水,还是以用油要比用水好,但对技艺要求更高一些。

另一道“糖醋鲤鱼”,是“济南本帮派”的代表菜,烹饪讲究,尤崇尚用活鲤鱼烹制。

“四八”席上,厨师们做出的“糖醋鲤鱼”鱼口张鳃动鳃摇,肉极其鲜嫩,口味酸甜,色泽红亮,让人垂涎欲滴。

“无礼不成席”宴与礼相连,宴与情相通,古今中外亦然。

古人讲:“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设宴待嘉宾,无礼不成席”。

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是“礼”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

据《周礼》记载,古时为了表示尊重,乡大夫先要以主人的身份在乡学庠(或序)中与贤能之士饮酒,意在倡导尊重人才的风气,此即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的主要仪节有谋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乐、宾返拜等共24节程序。

这些饮酒礼仪,曾得到孔子高度赞誉。

宁阳县的乡饮乡即由“乡饮酒礼”而来。

依今天来看,古时礼节很琐碎,环节多,要想全部做到较难且没有必要。

“四八”宴席中,把古时礼仪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有选择地继承古时礼仪合理部分,并与时俱进,加以创新。

一方面体现在尊重现代人们的饮食文明,对“四八”宴席部分菜加以改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讲究吃的营养平衡,因此在“四八”中为适应人们口味的需要,改变“四八”席上全部为大鱼大肉做法,在不改变主菜特色的情况下,用水果、青菜加以调节,出现了“老四八”与“新四八”的说法。

另一方面,体现在宴饮礼节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充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起来,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四八”席上,待桌、椅、凳及筷子、调羹、醋礅摆好后,一般先上4个或8个果(菜)碟,叫压桌碟,以示对客人尊重,表示可就座了。

就座前,主人要先准备好温水、肥皂、毛巾等,请客人洗洗手。

在《礼记*曲礼》提到“共饭不择手”,意即同别人一起吃饭时,要检查手的清洁,把手洗干净后再食。

“四八”席一向对座次排列十分重视,一般情况下,主人没有指明座次前客人一般不宜贸然入坐。

传统的宁阳农村院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一般为坐北朝南,北屋是正房,正房里常年摆着八仙桌,宴客的席位就设在八仙桌上。

按传统,坐北面南为正席,坐北朝南的位子最为尊贵。

因为坐北朝南的位子正对着屋门,由此延伸,在东屋或西屋宴客也以对着门的位子为上席。

坐北朝南的屋内八仙桌上,要坐8个人,朝南有2个座位,怎么决定尊卑?据称有两种说法,有的以东为上,则东边是第一位,西边是第二位,以朝东、朝西座次依次类推,最后是朝北。

也有的以西为上,东边为第二位,以下类推。

在与老者座谈中,有一种猜测,按周易八卦说法,乾字打头为第一卦,乾所对应方向为西北,若按此推断应以西为上。

但宁阳位于大汶河南岸,大汶河是我国少有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依“水往底处流”的说法,应以东边为上,因此在宁阳农村奉行东边为上。

如今多数饭店甚至农村家庭用起圆桌,在农村圆桌座次安排与八仙桌一样,而在饭店座次安排有两种。

一种座次安排与在农村一样,一种以对着门的位子为主人席,一般主人不便,也可请一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与客人身份相匹配的代替,叫做“主陪”,全权安排宴席中所有事项。

然后以主陪右边为上,是主宾,左边为副主宾,这种坐法利于主陪更好地照顾客人。

古代还强调男女不同席,“四八”宴席中同样如此,一般为女客专门安排酒席。

开席前,主人(或主陪)要说几句客气话,相当于致辞,以示对客人的欢迎。

席间每上一道菜肴,要先放于靠近主客一旁,而撤换下来的,主人或陪客要拉到自己跟前,同时举杯敬酒,举筷劝食。

在圆桌上一般有转盘,菜端上后以顺时针方向转至主宾面前,让主宾先享用。

按传统规定,凡入席菜盘均不能再撤回,也不能把碟、碗叠起来。

这就看主人或陪客者会不会陪了。

现在不太讲究了,桌上放不下,可以撤回几样吃净的碟碗。

在农村,至今“四八”席一些菜摆放颇有讲究,比如大件整鱼,鱼头要朝东北,直向东海,鱼肚朝东南。

大件整鸡,鸡头指向不能乱放。

鸡头和鱼头都不能对着主宾,也不能朝南,朝南是祭祀的做法。

再有鸡头,意即大吉大利,一般只能主宾才能享用,客人不吃可以留在碗里,其他人不能吃。

对于整鸡,一般由主宾发话,端回去请厨师拆拆。

也有的在席上,由陪客的直接另用新筷子拆开。

“四八”席中,上完清口汤(也叫漱口汤,意即换一下口味),在农村主宾若是首次上门的女婿,或是到女方家“大对象”的男方(在农村男女结婚前有“小对象”“大对象”的说法,男女双方家庭经人提亲后,如有订亲意向,由媒人约定时间地点,男女见面,即为“小对象”。

“大对象”则是小对象双方无意见,由媒人同双方家长商定男方到女方家同女方父母见面,并备重礼送到女方家以用于宴席,媒人和男孩到女方家赴宴),要拿开刀礼,也叫犒劳钱,钱多少不固定。

一般是拿两盒烟,钱用红纸包起来,放到一盘子里,由侍候客人的把盘子端回去,送给厨师,意思是厨师为了宴席上丰盛的菜肴,付出辛勤劳动,以此表谢意。

厨师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一般是把两盒烟收下,钱再送回去。

这时可由主人或陪客征求主宾意见,提出散席,也就是座席时间长了,出来活动一下,方便方便。

散席回来,就开始让酒了,也叫倒酒、敬酒。

说到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

俗话说:浅茶满酒,酒可以比茶斟多些,但也以八分不溢为敬。

在农村还保留着第一杯酒祭祀的习惯,一般第一杯酒要稍为倾斜洒向地面少许。

通过饮酒,可以看出宁阳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一般在让酒前,视情况要举杯共同喝四、六、八、九、十或十二杯不等,喝每个数的酒都有说法,意即“一心一意”、“俩好”、“三阳开泰”、“四喜”、“五谷丰登”、“六六大顺”、“起(齐)杯”、“发财”、“天长地久”、“十全十美”、“一年酒”等。

传统习俗中宁阳人以双数为吉,还有“逢双端起”的说法,等等,这些一直延续至今,越来越丰富。

饮酒过程中,往往主人要说“先干为敬”,将口中酒一口干掉,后将酒杯倒转以示一滴不剩的诚心待客,客人纷纷响应,也将各自酒干掉。

干杯,往往要碰杯,而且要碰出响声,每次碰杯,主客都要站起来,否则为失礼。

碰杯时,一般主人的酒杯要略低于客人酒杯,小辈酒杯低于长辈酒杯,以此为敬。

农村摆“四八”席让酒时,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

让酒是主人给客人斟酒让客人喝,而主人不喝,个数据情况而定,分为四、六、八不等。

多采取“文敬”,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也有“罚酒”,这是“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最为常见是对喝酒没干净“滴酒罚三杯”。

现在,从饭店就席,少了农村的倒酒说法,而是共同举杯相互敬酒。

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感情浅,舔一舔”等等。

“四八”宴席也非常注重筷子礼仪。

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食了。

但忌讳把筷子横担在碗上,据说这是供奉死人的放法。

把筷子竖插在盛有食物的碗上,也是用筷礼仪中忌讳,因为只有祭品碗盆上面才竖插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