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文章阅读
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又不种庄稼,这么远的路,带一把不起眼的麦子干啥? ④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缓缓地说,想家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闻闻麦子的味道,心里也会舒坦些。
父亲的举动,让我觉得有种不可理喻的拙愚。
⑤车里的乘客都上齐了,司机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催促着我赶紧上车。
我把麦子装进包里,对父亲说:阿大,你回去吧。
你们不要担心,我到南方后会给你们常打电话的。
⑥两天后我回到了南方的家里,打开包裹,随手就把那包麦子扔在阳台上。
⑦时间久了,我也忘记了那包带着土腥的麦子。
或许是远离家乡的缘故,每到节假日,我总会莫名地感伤,尽管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比起高原的环境好多了,我总觉得心里缺少些什么。
有段时间,由于俗世的牵绊,我的状态不是很好,困顿的时候常常给家里打电话。
每次通完电话,父亲总要问他给我的麦子是否放好了,并提醒我把麦子拿出来经常晒晒,不要生霉。
有次通完电话,想起父亲的念叨,就从阳台上拿出那包麦子,在灯光下铺开。
金黄的麦粒一粒一粒,仿佛一颗颗来自远方的眼睛,慈爱地盯着我。
这黄,让我想起了父母亲土地一样的容颜,想起了故乡的大地上,那些埋头躬耕的人们。
我捡起几颗麦子放在鼻子下嗅嗅,土腥里和着淡淡的麦香,是太阳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也是父母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顿时,我有想流泪的冲动,是感伤,亦是幸福。
蜗居城市,我还能拥有一把来自故乡的麦子。
每一粒麦子里栖居着故乡。
一粒粒麦子就是故乡的版图,弯曲的河流在这版图上不知疲倦地追随着时光奔向远方,像极了我们的父辈一天天走向岁月深处。
风一天天吹着,顺着季节的脉络,吹熟了我们的庄稼,吹老了我们的村庄,吹老了村庄里生息的人们。
一茬又一茬的庄稼种了又收了,一辈又一辈的人走了又回去了。
四季的册页里,庄稼是最重要的篇章,为这些庄稼忘我付出的人们还在村庄,而他们的后辈一个个离开村庄,奔赴远方,在城市的屋檐下改变命运的走向。
每一粒麦子里栖居着一颗颗柔软的心,每一颗心里静静流淌着一条河流。
叙事类文本解题指导
为题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云比喻为 “会走路的花”,形象地写出了云的美丽和动感。②概括 了全文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云。③揭示了 文章的中心,表现了“我”对云的喜爱,对昭苏的热爱的 情感。③表达了对那些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 老人的敬意的情感。
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使作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中间段落的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总结上 文
• 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点题,卒章显志, 升华文章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深长,画龙点睛, 使结构更加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读者联想。
考点: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实战演练:《县城小书店》
• 1.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6分)
• 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
候, ① →离开县城的前一天, ② →
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 ③
→2012年秋
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 ①“我”读书买书的经历 • ②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 • ③每次春节回家都到小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
考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 真题再现:
• 【2015年泰州】《伍铜匠》18.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伍
铜匠“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6分)
• 来到盘龙乡→ ①
→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
→②
→③
——创造多个盘龙纪录。
记事类文章的阅读
怎样阅读记事文章记事,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全过程记录下来。
记事的目的有很多,最重要的莫过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件事情,感受这件事情,并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阅读好记事类的文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1、找准关键“素”。
“素”指的是要素,侧重于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
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
如果这些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地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2、理清重要“面”。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一般来说,记事的文章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的,即“顺叙”,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记录方式,如“倒叙”“插叙”等等。
在寻找文章关键的要素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这样读完文章后,我们就能大体地把事件的过程了解清楚了,这是回答文后练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写事的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也就是把事情的经过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样几个部分;二是按因果关系分段,也就是把事情的经过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分段。
这两种划分层次结构的方法相类似,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
3、把握核心“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
在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主要的情节和内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抓住哪些重点,是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
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点”:有的词文章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物的品质特点;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还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让读者有新的思考……无论怎样,把握好这个“点”是非常重要的。
期末总复习专题03: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上)语文期末总复习专题专题02: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知识能力点一:赏析重要词语【中考真题】例一:(2022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⑴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将劫后的长治城比喻成“受伤的将军”,突出长治城的坚强与威武,表达作者的心痛与崇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语的特殊用法(修辞)。
很明显,本题加点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二:(2021年福建卷)1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⑴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拜会”指拜访会见;用语正式、庄重,表达对老山界的敬意。
【解析】此题考查动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侧重动词的情感色彩分析。
动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
动词的表达效果主要有:①具体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复杂情态;②准确生动地描写动作的全过程;③刻画人物的行为特征,表现特定情境;④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在心理和情感;⑤表示强调。
“拜会”指拜访会见,常用于正式、庄重场合。
作者探访老山界,却说是拜访会见,用语庄重,带有敬意,表达对老山界的无比敬爱之情。
例三:(2020年福建卷)1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⑴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赏析加点词语)(2分)参考答案:“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解析】此题考查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形容词是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它可以表示描摹对象的状态、性质、颜色、形状等,许多形容词的前边可以加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
句中的“枯瘦”就是抓住村庄的状态来描摹的。
结合语境,我们可知瘟疫弥漫下的村庄萧条、了无生气,就像枯瘦的病人。
例四:(2018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记叙文阅读理解与答案5篇
记叙文阅读理解与答案5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答案篇一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含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含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含小说、散文)【中考考点】1、阅读记叙文能掌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2、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
3、理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
4、明白中心和质料的关系相识详略摆设的作用。
5、能辨析记叙、形貌、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明白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心情达意的作用。
6、能够从文段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看法和语言所表达的头脑情感。
7、小说中情况形貌的作用和人物形貌要领的运用。
8、理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
【考点剖析】一、记叙的六要素及顺序、人称1、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结果和经由;因此我们把事情的因由、经由、结果事情的时间、所在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剖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生长的脉络。
如《老山界》人物红军某部的同志;时间从某一天的下战书到越日的下战书;所在长征路上的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事情的因由红军总部决议翻越老山界;事情的经由红军战士怎样战胜难题翻越老山界;结果红军指战员战胜了种种难题胜利翻越老山界。
全文把人物、时间、所在、事情的因由、经由、结果都交接清晰了。
2、记叙的顺序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1)顺叙即根据事情的发生、生长和了局的顺序写。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举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现实是相反的。
(3)插叙在叙述历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务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睁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接纳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热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凌驾“我”耳闻眼见的规模。
以圈外人的职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怎样阅读记事类的文章?
怎样阅读记事类的文章?名师支招: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
无论繁简,写下来就属记事。
阅读记事文章,应从以下几方面着眼:1、弄清记事的“六大要素”记事文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原因、事件的结果六要素(也有的认为是“四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阅读时,可从时间的先后和地点的转移两方面去掌握文章叙述是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这样才有助于把握全文,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2、弄清叙事顺序(记叙方法)读文章时,弄清作者的叙事顺序很有必要,便于把握事情的脉络。
一般叙事顺序有三种:①顺序。
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叙述。
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
②倒叙。
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睹不快的感觉。
③插叙。
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插叙使人对文章的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
3、弄清典型事例阅读记事文章,注意体会文章所选取的典型事例。
因为典型事例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从而让作者的写作目的自然顺利地达成。
4、弄清环境描写的烘托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事文章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让同学们对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感、事件背景有更深入得理解;社会环境的描写,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事件及其中人物的时代特征。
典型环境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这是记事文章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素。
要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每篇记事文章对这两大要素的具体写法。
5、弄清叙事中的议论和抒情叙事时作者往往要在叙述描写是,发表自己的感想、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闯关练习:(一)只隔了一座假山小区空地,前楼后楼之间,是一个小小的假山池塘。
每逢初夏,水面上浮满一朵朵粉白如玉的睡莲,从阳台看下去,仿佛织满白色花朵的锦缎。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一、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巩固训练】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写人记叙文课外阅读(6篇)
一、送报少年万欣兰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
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
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
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
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还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考点训练:文章叙述视角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0年的弹片曹应东在一等功勋章的旁边,是一块保养得很好的国产老式手表,在手表的旁边是一枚呈现为不规则半月形的弹片。
我俯身注目凝视这枚弹片时,纪念馆的讲解员领着一大群人往这边走了过来,她边走边用标准的普通话解说着,声音里饱含着深情:这枚弹片是1950年朝鲜战场上美军炮弹爆炸后的残留物,它在我们这位荣获一等功的志愿军战士的颅脑内滞留了六十三年,直到去世火化时才从他的骨灰中找到……父亲是营长的警卫员。
营长姓谢,打起仗来有勇有谋,他所带的那个营素来有着“常胜营”的美誉。
十一月份,朝鲜已经是滴水成冰了,在急行军的途中,随处可见裸露的山岩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偶尔也会遇上战火焚烧后的村庄,处处都是断壁残垣和冒着缕缕青烟的焦木。
就在这一片荒凉中,父亲所在的那个营奉命开拔到清川江一带迂回待命。
谢营长习惯性地看了看手表,然后站在战壕里举起望远镜朝着远方看去。
谢营长的身材不高,因此他采取了一种类似金鸡独立的动作来观察敌情。
他右腿用脚尖点着地面,左腿抬起踩在坑沿上,这个高难度动作虽然增加了他的高度,有利于他极目远眺,却严重影响了他的灵活性。
那颗炮弹带着呼啸声凌空袭来时,父亲和谢营长都听到了,听声辨位,只要立刻撤回到壕坑里自然就毫发无伤。
可偏偏就出现了情况。
大约是时间长了点儿,谢营长那条高高迈出的腿大约是有点麻木,一下子收不回来了。
说时迟,那时快,父亲大叫一声,营长!同时双腿蹬地猛地凌空跃起,在空中展开身体成为一个“大”字,往谢营长身上一扑。
父亲的身材高大魁梧,是出了名的大个子。
父亲这一扑,顿时就像包饺子一样把谢营长整个人严严实实地包在了怀里,连一片衣角都没有露在外面。
炮弹爆炸了,谢营长一点事都没有,连层皮也没有伤到。
父亲成了一个血人。
一年后,父亲回到了老家,成了青山学校的一名老师。
说是老师,那是往父亲的脸上贴金,实际上,父亲就是学校的校工,一名专门负责打铃的校工。
其实,父亲身上的弹片一共有二十七枚。
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叙事性散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叙事写作能力。
一、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一篇适合学生水平的叙事性散文作为教材,例如《城南旧事》或《我的母亲》等。
2. 多媒体设备:准备电脑或投影仪,方便展示教材和相关素材。
3. 活动准备:准备讨论和写作活动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如图表、问题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插图或短视频,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启发他们对叙事性散文的探索。
2. 阅读理解2.1 预测问题向学生提出一些预测问题,激发他们对文章主题和情节的猜测,并激发阅读的兴趣。
2.2 教师读文教师朗读散文的开头部分,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 学生自主阅读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整篇散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做标记或记录关键信息。
3. 交流讨论3.1 开放问题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导进一步探索散文的细节和主题。
3.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一起探讨散文的情节、人物形象等。
3.3 整体讨论安排一个整体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对散文的整体结构和主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4. 叙事写作4.1 分析写作要素与学生一起分析散文的叙事要素,如情节、人物、环境等。
引导他们了解散文写作的核心要素。
4.2 写作练习给学生几个写作练习,让他们以散文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故事,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3 互评和修改学生之间交换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5. 总结反思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三、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对学生阅读的标记和问题的回答等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散文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评估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估,包括叙述能力、情节构建、语言表达等方面。
叙事散文阅读技巧
叙事散文阅读技巧一、鉴别体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以散文为主,而其中叙事性散文又占很重要的一部分。
叙事性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形象,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的感情。
叙事性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等都是叙事性的散文。
例如:《倔强的仙人掌》《原谅》都是叙事类散文。
叙事性作品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述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等,但他的言谈举止、相貌穿戴则形象可感。
阅读叙事性作品,我们要做的常常就是从有形的人物作为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征,或者是从具体的事件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
无论鉴赏哪种类型的散文,都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叙事性散文更是这样。
从表面看,它通篇都是在写人叙事,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则往往集中表现在某些句子,即“文眼”里,我们阅读时只有找到这个“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和要义。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另外,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要抓住作者写人叙事的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的线索。
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
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特色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循着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一篇好的散文,语言要凝练、优美、灵动,甚至富于哲理、诗情和画意。
二、几类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指导考点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1)弄清词语的本意(2)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内涵。
六年级叙事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叙事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六年级叙事专项阅读训练姓名____________指导教师:XXX(一)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XXX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
她有着一头金黄的卷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
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
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XXX”。
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
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
这年春天,XXX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一一XXX太太。
她是一个婶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固而显得很孤单。
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
老妇人却吸引了XXX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XXX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每天放学后,XXX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
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
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这个春天,XXX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有一次,XXX太太问起了XXX长大后最想做什么。
XXX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
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
XXX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址点头。
在初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韵的时分,不快意也寂静降临了。
XXX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仓卒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医治。
大夫说那是一个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题目就解决了。
不过,主刀大夫的手术排得太满,XXX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XXX回到家中,变得沉默自闭了。
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XXX太太那儿了,她畏惧手术。
一个黄昏,XXX太太来到了XXX的家。
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形,摸了摸XXX的头,鼓励她顽强一些。
接下来的两天,XXX太大再也没有来过。
XXX有点想她了。
可是,XXX太大家的门一向紧闭着。
XXX的手术很成功。
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到了自己的家。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记叙文阅读): 叙事散文挚爱亲情(含解析)
一、【2021·黄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7—29题。
(11分)半个父亲疼葛亚夫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
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脆弱。
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标识度和分辨率,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
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佛光普照,哪怕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来者何人。
③小时,我诨号“葛维搅”。
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皮”有口皆碑。
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以被父亲摁在地上摩擦结束。
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
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
老师路过地头,随口参我一本。
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
我眼疾手快,但大长腿没能跟上,被铁钩抽到,烙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
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
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
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癣疾煎熬的。
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
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
一盏抽搐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
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
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
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
我满脸是泪,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
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会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的父亲。
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
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
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们都有彼此的影像。
叙事有波澜的文章
叙事有波澜的文章叙事性作文的写作,离不开写人记事。
记叙文叙事要有波澜才能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叙事有波澜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叙事有波澜的文章一:催人泪下的运动会运动会,总包含着喜怒哀乐,在我们学校的运动会却隐藏着一种催人泪下的成分。
现在我宣布:“运动会开幕了!”运动会在主持人的口中隆重的开幕了!这两天都不用上学,只为了这一年一度的运动会。
学校的运动会花样也是挺多的:铅球,跳远,跑步,跳高,跳绳……“哇!第二!”黄子君一下子就被同学围了个圈,看不出来,平时娇弱的黄子君同学竟然跑了第二,了不起!好不容易挤了进去,赶紧向她取经。
“我也不知道,我听见前面的同学拼命地为我加油,我就努力地跑!”我却不以为然:怎么会?跑步靠自己,哪会有别人帮忙?到女子4*400接力赛了,到检务处时,整个心都要跳出来似的,紧张极了,怕自己拖后腿。
老师叫了我们出去,讲了一大堆接棒,热身的知识,可我的注意力怎么也集中不了,怎么越说我越紧张?“初一九班,加油!”我们的同学都来为我们加油助威了!那声音仿佛要震动整个学校似的,却令我的心那么的踏实。
“啪!”那枪声仿佛是药丸,随之而来,我的心又紧张了。
我们的第一棒像离弦的箭,声声呐喊“加油!”虽不是整齐,却那么的响亮。
来了,八班领先,还有一圈就到我了。
裁判叫第二棒在这儿等着,此时我的心跳加快了。
旁边的同学冲着我喊加油,来了,我接过接力棒,此时的我,只想着拉开距离,尽量跑快点。
一个劲地冲。
“小白菜”站在哪儿为我加油呢,还有“吓晕”,“BZ”,黄子君……我的眼睛里一片空白,只听到加油声,只捕捉到我们班的同学,他们似乎比我还紧张,耳边萦绕的加油声更响亮了,跑了一圈,可我还有力气,加足马力,冲!我现在看不到也没心思去看我和对手保持的距离,在我眼里只有同学,到了,递棒!我的任务完成了!几个同学扶住了我,我的脚痛,头晕,可心却是暖的。
“你太棒了!没有人追上你!”我光荣负伤了。
写人叙事类散文阅读专项
写人叙事类散文阅读专项(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
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
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
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
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
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
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
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
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
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
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
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
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今天我们的重点是解决占半壁江山的叙事类文章的答题技巧。
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阅读理解也是有套路的。
我们在“开战”之前,一定要有所准备。
这几个步骤大家一定谨记心间。
有的孩子会说,我就是这么做的啊,可是我依然扣分很多。
那接下来我们解决答题技巧方面的问题。
首先,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先进行一个判断:它属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我们本日讲解的是叙事类的文章,那么我们就要斟酌了:写了一件什么是事啊?如果没有读懂文章,不清楚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肯定答题时就无从下手了。
那么我说答题有套路,概括事件的套路是什么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啊,之前我在群里分享过:答题公式,其中涉及到了概括事件的公式。
归纳综合事件:先找出六要素:工夫、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然后组合起来:工夫+人物+地点+事件+结果.这是大家都知道且简单的答题方法,在阅读了解的实践操作中,大家能够去试一试。
叙事类的文章,第一步,我们对文章叙述的事件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后,我们接下来办理常考题型如何应对。
我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逻辑,从词开始。
1、如何理解词语?方法:(1)拆分法(2)换词法:近义词、反义词(3)必须结合文中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里拆分法也叫语素分化法。
2、句子方面的考题:(1)句子的作用句子的作用要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小学语文阅读了解之叙事类文章答题技巧如果位置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如果句子位置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过渡句);如果句子位置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总结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叙事性文章的阅读方法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能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喜欢阅读,积累词语。
据此,我觉得我们应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优化阅读课课堂入手,采用“分层阅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第一层阅读:正确、流利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学完拼音,借助拼音识字的能力还比较差。
因此,我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
1.时间安排。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不安排学生回家预习。
因为低年级学生回家预习除了给家长加重负担外,还可能会因为缺少科学的指导而导致预习不到位。
因此,我总是把晨读时间作为学生的预习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
2.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前,我对学生有明确的阅读要求: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发音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
这些要求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落实时,发现对学生来说真的很难,尤其是不唱读,小朋友在幼儿园读儿歌时,形成了这种坏习惯,很多孩子都是一字一顿的读,根本不会词语连读,更不讲究句子的停顿。
尤其是叙事性的文章,一般长句子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把句子读破,所以一开始,老师就要逐句示范。
3.有效落实。
(1)学生试读。
我要求学生按要求边看拼音边读汉字,不求快,但求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2)同桌互读。
我要求一个学生读时,另一个学生必须手拿笔,边听,边圈点,边勾画,圈出读错的地方,勾出读得不够好的地方,画出读得好的地方,并提出改正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教师检查。
检查既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朗读热情,又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及时指导。
第二层阅读:读熟、读懂
1.读熟。
读熟是在读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到通顺流畅,有一定的速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让学生读熟文本,有利于学生掌握字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因此,我便采用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多次朗读。
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1)分成小组赛读;(2)同学之间挑战读;(3)与老师比一比。
如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我首先把评分标准写在黑板上:读错、读漏一个字扣0.5分,词语读得特别流利加0.5分,句子读得特别好加1分,整篇课文读得通顺流畅加1分。
然后,我便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赛读,并评出小组优胜奖。
接着,我采取挑战赛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赛的对手。
最后,我范读后,鼓励学生与我比一比。
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课文读熟了。
2.读懂。
与读熟相比,读懂则有了质的飞跃。
它可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有些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只要字会写,书会背就可以了,
不需要“读懂”。
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缺少信任,总是在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太难了?他们能解决吗?当学生的思维稍有障碍,教师便立刻将问题“包办”。
久而久之,学生便从不需思考到不愿思考,最终变得不会思考了。
我在教学中则坚持信任自己的学生,尽量点拨而不是“包办”。
如教学《猴子种果树》一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猴子辛辛苦苦种活了果树,可又因为别人一句话就把果树拔了,你怎么看待它这种行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它太没耐心了。
”“它没有主见。
”“它只想早点吃果子,一点也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这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激活,他们通过思考,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学完课文,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是猴子,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说:“我不会随便听信别人的话,会耐心地等下去。
”“我会先打听好哪种果树又好种,结果子又快,然后再去种树。
”“如果我是猴子,我不会把成活的树拔掉,而是再种上杏树、桃树什么的,这样我就能吃上好多种果子了。
”多聪明的孩子啊!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了信心。
第三层阅读:乐背、活用
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他们的机械记忆非常好。
因此,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练习背诵的辅助手段,可让学生喜学乐背,进而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1.借助课文插图练习背诵。
如《秋姑娘的信》一课,由于课文中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于
是我要求学生边看插图,边回忆课文内容。
学生很容易就把看到的图像信息转化成了文字符号,课文的背诵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和我在自己课堂中的实践,我觉得,在低年级的叙事性教学中,指导孩子一句一句把课文读通,读懂,是最基本的事,在此基础上,再慢慢提高孩子的有感情朗读水平。
在操作过程中,我觉得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读,这种方法很好,比如,上次我们听的叶老师的《梅兰芳学艺》里提到的,直接告诉他那个地方要重读,那里要读慢一点,或者读出疑问语气等等,这样,通过一点点的积累,学生慢慢的学会了读课文的方法,自然会举一反三,慢慢掌握有感情读课文的技巧,渐渐培养孩子读课文的兴趣,有效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