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3《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高中地理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0a393e76edb6f1afe001f83.png)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1.认识长江流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征。
2.通过认识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开发与整治重点,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流域开发与整治。
3.提出流域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究综合治理的对策。
二、自主学习(一)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2.自然资源1. 长江流域三大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2.农业:(1)商品粮基地:(2)商品棉基地:3.交通---黄金水道[探究活动1]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与不利的条件?有利条件:自然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不利条件:自然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三)开发与整治:长江下游[探究活动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
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长江流域各地暴雨频繁,雨带在长江流域徘徊,共出现74个暴雨日。
这次洪水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损失之大是历史上少见的。
1、长江,特别是中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分析。
)2、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你知道它有哪些社会经济效益吗?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三、典型案例若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河流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A. 2—4月B.5—7月C.7—8月D.9—10月2.修建水库前,与该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有关的现象是()A.梅雨连绵 B.春雨霏霏 C.冰雪融化D.气旋活动频繁3.修建水库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A.洪涝灾害频繁 B.诱发地震、滑坡 C.河床泥沙沉积严重 D.某些鱼类减少或绝迹四、梯级训练1.长江上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A.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江淮平原 D.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2.关于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B.长江中游干支流流经平原地带,水能很少C.长江中游矿产、能源资源缺乏D.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3.长江上游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A.地形复杂、坡度大 B.气候干旱,植被稀少C.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植被D.寒潮、台风影响大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教学案:4.1流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教学案:4.1流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e2095fc52ea551811a68734.png)
第四单元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连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考大纲求】测试重点详细测试内容和要求流域的开发联合实例,认识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举措。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从自然和人文双方面,剖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2.经过剖析长江流域不一样河段的有益和不利因素,探究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综合治理的对策举措3.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顿为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顿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会经过运用地图和查找资料概括地区内的地理差别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地区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正的可连续发展观及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概略2.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顿第1 课时【基础梳理】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 1)长江流域地貌千姿百态,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和。
( 2)这里多属天气,平和润湿,但年降水量自向递减。
( 3)长江水量居我国。
( 4)长江干流横贯我国,支流呈辐射状。
2、自然资源( 1)除了丰富的( 2)长江流经我国资源外,长江流域储藏着丰富的大阶梯,储藏着丰富的资源。
资源。
此中80% 集中在地区。
( 3)长江流域资源和资源也特别丰富。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略1、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快速,形成了以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2、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并且地域的城镇密度要远高于地域。
【重点打破】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地特点理因素地形地貌种类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均有散布。
气多半地域为亚热带季民风候,平和润湿,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候水水量丰富,位居我国首位。
资源流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众多,呈南北对称状,流域面积域面积2、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种类资源状况居全国首位,年入海水量约占我国河川径流量水资源的 1/3。
矿种丰富已探明矿种 110 多种。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参考教案(第2课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参考教案(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45afefd76a20029bc642d0e.png)
地形复杂、坡度大
破坏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长江中下游泥沙预计,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频繁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阅读要求]: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产生原因
[教师总结承转]: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因此必须保护好它的生态环境。那么中游地区的开发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板书]:中游地区
[自学活动]:自学教材,阅读分析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发展农业和工业的
[承转]:长江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如此巨大,其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课堂小结
学生阅读、分析]:
[学生阅读]:知识窗“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导入新课]: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刘玉德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生了哪些效益?
[师生共同总结]:长江洪灾多发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预计,排水不畅,而且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2)人为因素: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8d71bf6b9f3f90f76c61bff.png)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长江流域基本概况:发源地:范围(流经省市区):上中下游划分:1.自然环境(1)地貌类型齐全,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2)气候大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P77页图4-1-3:沿北纬32中国地势剖面图:P78页图4-1-4:长江流域主要资源分布主要水库:水利枢纽:主要水电站: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1.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2.长江流域的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的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且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远高于上游地区。
P79页知识窗:长江航运航运范围:航运里程:主要港口:P79活动二: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上游地区:1.开发任务:上游地区的开发重点是资源,原因是:。
2、三峡工程(1)坝址:(2)功能:3、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原因:措施:重点工程:1、三峡的交通位置:扼守长江上游河道,是西南地区联系华中和华东的重要通道;焦柳线穿越此地.是联系南北的重要站点;有重要的河港.也是公路的交会处.是货物的重要集散地。
2、长江三峡的成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3、三峡工程选址原因:从水文方面看,该地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水流急;从地质方面看,该地是由花岗岩体构成,且地震烈度小从工程方面看,该地河面较窄,便于施工4、三峡工程是世界瞩目的工程:工程规模最大、淹没面积最大、移民安排难度最大、效益最大5、目前,三峡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生态、文物保护、泥沙淤积、投资与融资6、三峡工程的利弊分析: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基本清楚.总的来说是有利有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b556a6f8c75fbfc77db2f4.png)
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
中下游河湖密布。
4.流域学生阅读、分析、讨论。
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自然资源”部分,结合课本图4-1-3,图4-1-4,思考:1.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一次流经了哪些地形区?2.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自的资师生共同总结:自然资源概况1.水资源丰富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2.矿产资源丰富3.水能资源丰富4.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思考: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流域的开发有何影响?板书:(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自学思考:阅读教材图文,思考: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概况?师生共同总结:1.经济发达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长江沿岸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不平衡中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城市化水平高(教师指导)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从自然方面看有利的自然条件有:(1)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3)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4)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十足。
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表现在:中上游地区地表崎岖,工农业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使洪涝灾害频繁。
2.从社会经济方面有利的条件有:(1)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运输便利(2)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3)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不利:资源分布与经济分布不协调,上游经济落后,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下游经济发达,资源相对缺乏课堂小结:本节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充分分析其发展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流域不同河段的不同特征,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其发展方向,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综合治理的对策。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2fb7738f18583d0496459f0.png)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
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深了哪些效益?[学生阅读、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上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的开发始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西电动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是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学生活动]:教材“三峡工程建设于生态环境保护”讨论:三峡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经基本清楚,总的来说有利有弊:正面影响: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的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高中地理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3b2da3ffad6195f312ba66d.png)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影响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地理条件,其中决定着流域的开发方向。
1、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开发的气候:有利条件水文:资源:不利条件:上游:中下游:2、注意分别下列资源分布在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还是全流域?水资源:矿产:水能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人文地理条件开发的有利条件:开发的不利条件:河流或某一河段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个方面:和思考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长江流域的经济区:上游经济区以为中心,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下游经济区以为中心。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优势有哪些(如何扬长)?有哪些问题需要治理(避短)?2、长江中游地区的开发优势有哪些(如何扬长)?有哪些问题需要治理(避短)?3、长江下游地区的开发优势有哪些(如何扬长)?有哪些问题需要治理(避短)?4、三峡大坝的综合效益有哪些?5、结合已学内容分析长江98年洪水发生的原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长江干流由西到东依次经过的支流是()A.金沙江、雅砻江、嘉陵江、岷江 B.嘉陵江、乌江、汉江、赣江C.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D.岷江、乌江、嘉陵江、汉江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田为主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C.一年两熟至三熟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若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河流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案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3a2e53c650e52ea54189801.png)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一节,该单元主题是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而要进行区域综合开发首先要了解区域,其次进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第一节的学习也必然是这样一个模式,先要了解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状况,再进行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第一课时就是要先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它是下一步制定流域开发与治理措施的依据,是第二课时的知识铺垫。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概况
1、自然环境
(5分钟)
2、自然资源
(8分钟)
●自主学习一:
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在图4-1-2中指出长江流域主要包括哪些地形区?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长江流域主要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3、长江的水文、水系具有哪些典型特征?
4、长江流域主要有哪些自然资源类型?各类资源在流域中如何分布?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括
1、社会经济概括
(4分钟)
2、长江航运
(10分钟)
高中地理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9a1b09cbb4cf7ec4afed0ee.png)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学生对河流流域很陌生,特别是田纳西河流域,学生更是一无所知。
相对于田纳西河流域来说,中国学生了解“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中华儿女”的长江更有利于国情教育和国家建设。
但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很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们可以以鲁教版教材为蓝本,以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措施为主线,对比田纳西河流域,串联诸多知识点和分析方法的方式进行教学。
鲁教版教材对上、中、下游开发整治的重点做了详细的原因分析,给学生提供了详实的图文资料,教师需要补充的资料较少,但这对于学生的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时可采用连线、选择等方式,让学生从课本图文资料中寻找有用信息进行选择,降低难度。
学生对于“评价某地区经济发展条件”、“洪灾成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很难把握,需要适当点拨思路,指导方法。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的描述是“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可初步剖析出如下重点内容:①分析某流域开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②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③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确定综合治理的措施,必须分析该地区存在的问题,因此“分析某流域开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理解为“评价某流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既要分析有利条件,又要分析不利条件。
河流上中下游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措施需要上、中、下游区别分析,包括开发水能、发展工农业生产等。
流域综合治理方面,中上游整治生态环境,中下游防治洪涝灾害和环境污染。
这里还牵涉很多知识,如:开发水能涉及大型水利工程的巨大效益及可能带来的问题;中上游整治生态环境,涉及上游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中下游防治洪涝灾害和环境污染方面,涉及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治理措施、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等。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鲁教版必修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afff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3.png)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一、前言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
但是,长江流域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如水质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均衡、自然灾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流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长江流域为例进行探讨。
二、流域综合开发1.流域综合开发的概念流域综合开发,是指在流域尺度上,对流域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综合性工程。
它不仅包括建设水利、水电、灌溉等水资源工程,还包括林业、农业、渔业等领域的发展。
流域综合开发以水利为龙头,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坚持系统工程思想,综合利用流域内的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效益。
2.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和文化区域,也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流域最长的流域。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却因过度开发而受到了严重破坏。
针对长江流域的情况,近年来,我国陆续实施了长江三峡工程、渠江枢纽工程等水利工程,规划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工程,如水土保持林、湿地保护等项目。
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生态保护得到了有效的有效的促进。
三、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类需要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者共同发展。
2.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具体而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环保工作。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清洁能源,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工业区域等设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排放,保护长江流域的水质环境。
•发展可再生能源。
长江流域具有丰富的水能、光能、风能等资源,应加大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修复。
在一些生态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公开课获奖教案 鲁教必修3
![高中地理.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公开课获奖教案 鲁教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e852c7c3169a4517623a334.png)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
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深了哪些效益?[学生阅读、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上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的开发始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西电动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是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学生活动]:教材“三峡工程建设于生态环境保护”讨论:三峡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经基本清楚,总的来说有利有弊:正面影响: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的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地理: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一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3)
![地理: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一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05b16bcbe23482fb5da4c6f.png)
地理: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一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3)第一课时流域概况与上游地区的国土整治【目标导航】了解长江流域开发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开发与治理的对策措施。
知识点一、长江流域开发的自然条件自主学习1.自然环境(1)地貌类型具有性特征。
上游地区以、地形为主;中下游地区以地形为主。
(2)气候大多数地区属气候;年降水量差异大,自向递减。
(3)长江的、等水文特征均居我国河川径流的首位。
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辐射状。
2.自然资源(1)水资源丰富;(2)流经地势三级阶梯,落差大,资源丰富,占全国资源总量的,其中,80℅集中在地区。
(3)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资源和资源也非常丰富。
图表导读读教材图4-1-2及4-1-4图,完成教材P78活动题。
(1)请说出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哪些地形区?(2)分析长江流域主要的资源类型与分布。
合作探究比较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何差异?知识点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条件自主学习1.经济在全国占有突出的地位。
形成了以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典例感悟下列各项不能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是( )A.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B.长江年径流量占我国河流年径流量的37%C. 长江流域面积为180多万平方千米,居我国各河之首D.长江流域的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解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主要表现为其长度、水量、流域面积等均居国内河流之首。
D项表述的是其自然环境中的气候特点,与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没有关系。
答案:D变式训练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1)长江发源于______山,全长____千米,注入____海。
(2)填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支流: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
湖泊:⑧_______,⑨______。
高中地理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鲁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5b93a12dce2f0066f4332283.png)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时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状况。
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认识社会经济状况与长江的关系。
3.识记长江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开发与整治的措施及产生的作用。
【知识梳理】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地形:既有_______、山地、________,又有_______和丘陵气候:____________气候,年降水量差异大,自_______向_________递减水文:径流量大,占我国__________,干流横贯_______,支流呈________辐射状,_______河网稠密、__________密布2.自然资源水资源与_______资源丰富,已探明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大水能资源:丰富,80%集中在__________地区森林、___________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上游:以_________为中心中游:以__________为中心下游:以_________为中心2.城市化水平高:____________流域城镇较少,_________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
____________游城镇密度远高于___________地区。
3.航运潜力巨大干支流联系_____________及其他水系,通航_______长干流沿岸港口众多:上游:___________是最大港口中游:__________是最大港口下游:___________是重要河港,______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1)概况:_______的开发是发展重点,是我国实施_______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长江三峡工程位置:湖北省_________市境内的_______峡_________效益:具有_______ 、发电、________ 、养殖和_______ 、_______旅游等综合效益(3)出现的问题及原因①地形复杂、_________大→ _________频繁②人类不合理的开发→ ________严重(4)整治重点:搞好____________建设。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1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1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59ac824f0912a2161579293f.png)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资源的优势。
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重难点)4.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 ①地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②气候:大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文: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
(2)自然资源 ①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②长江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③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 上游:以重庆为中心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下游:以上海为中心(2)城市化水平较高: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①开发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长江三峡工程⎩⎪⎨⎪⎧ 位置:湖北宜昌境内西陵峡三斗坪,长江上游河段工程作用:防洪首要任务、发电、航运及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 ③存在的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④整治的重点:上游地区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⑤措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和开发(2)中游地区①优势与开发⎩⎪⎨⎪⎧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全国重要 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 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②问题及原因a .问题:洪水灾害。
b .原因⎩⎪⎨⎪⎧ 自然原因: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 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使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萎缩,调蓄 洪峰的功能削弱③整治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高中地理 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c5360623a6c30c2259019e4b.png)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基本条件 区域位置: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降水丰沛、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 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水能资源等人文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治理措施经 验启 示案例: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概况 位置:南疆、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地位:棉花、石油、瓜果基地生态 特点:干旱脆弱环境 原因:气候变化、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 问题: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1)上游:节水防渗、山区水库治理 (2)中游:建闸、筑堤、造林(3)下游:跨流域调水(4)全流域统一调度和管理(5)增强节水意识长江(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2001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专家刘少创主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
测出长江长度6211.3公里。
其课题小组利用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卫星影像是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
计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计算机多次运算和几何纠正后得出结果。
这次研究,以当曲作为长江源头测算的,具体为当曲源头位置东经94度35分54秒,北纬32度43分54秒,海拔5042米算起。
当曲 (由源头至囊极巴陇)360.8公里、沱沱河357.6公里、通天河787.7公里、金沙江2322.2公里、宜宾以下2740.6公里,我们一般称6300公里或6370千米。
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
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鲁教版必修三
![高中地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鲁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08f44a2aaa00b52acec7ca2c.png)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状况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谈话法、归纳总结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课时: 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采用《长江之歌》引入正课讲授新课:一、链接初中知识——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1、长江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
干流流经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省市区。
注入的海洋:东海。
2、长度、流量、流域面积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于世界第三位;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37%,在世界上仅次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
总之,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中国第一大河。
3、分段上游: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增加,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游: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下游: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
【展示】“长江流域分布图”,看一看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
二、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复习名词】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指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展示】4-1-2 “长江流域”观察长江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1、自然环境:地形:主要地形单元: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复杂多样,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气候:大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地理必修3《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以长江流域为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思考,人类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文明)
[教师]: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的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怎么对它进行开发呢?
[板书]:第一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补充]:什么是流域?
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区称为流域。
流域面积的确定,可根据地形图勾出流域分水线,然后求出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教师讲解]: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为广阔,流域内资源极其丰富,经济最为发达,但是生态问题非常突出。
如何对长江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呢?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自学活动]:结合图4-1-2“长江流域”阅读“自然环境”部分,思考: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1、地形
长江流域地貌多种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均有分布
2、气候
长江流域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量
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
中下游河湖密布。
4、流域
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居全国首
位。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自然资源”部分,结合图4-1-3、图4-1-4,
思考:1、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一次流经了哪些地形区?
2、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自的资源优势
[学生阅读、分析、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自然资源概况
1、水资源丰富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2、矿产资源丰富
矿种丰富,已探明矿种110种,矿产储量大,储量占80%以上的有钒、钛、汞、磷、莹石、芒硝、石棉等;储量占50%以上的有铜、钨、锑、铋、锰、高岭土等
3、水能资源丰富
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80%在上游。
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①流经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落差大。
②水量丰富,为全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4、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
[思考]: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流域的开发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承转]:长江流域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运、充足的水源、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
那么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呢?
[板书]: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自学思考]:阅读教材图文,思考: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概况?
[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经济发达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长江沿岸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城市化水平高
[学生活动]: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师生共同总结]:
(1)、从自然方面看,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
③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④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十足。
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表现在:中上游地区地表崎岖,工农业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使洪涝灾害频繁。
(2)、从社会经济方面,有利的条件有:
①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运输便利
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③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不利:资源分布与经济分布不协调,上游经济落后,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下游经济发达,资源相对缺乏
课堂小结:
本节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充分分析其发展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流域不同河段的不同特征,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其发展方向,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
寻综合治理的对策。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
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生了哪些效益?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1、上游地区
(1)优势:水能资源丰富。
(成因分析)
(2)开发措施——三峡工程:
A.坝址位于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
B.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
[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
[学生阅读、分析并总结]: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④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⑤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82页,思考:长江上游地区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解决?
[学生阅读、分析]:
[阅读要求]: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产生原因
[教师总结承转]: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因此必须保护好它的生态环境。
那么中游地区的开发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板书]:中游地区
[自学活动]:自学教材,阅读分析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阅读、分析、回答]:略
[承转]:长江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如此巨大,其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长江洪灾多发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预计,排水不畅,而且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2)人为因素: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治理措施:
(1)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承转]:长江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工农业发展水平非常高,原因是什么呢?[板书]:下游地区
(1)工农业发展的优势
农业发展优势: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历史悠久,利于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工业基础好、农业发达、市场广阔。
(2)环境问题、原因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3)措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