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学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准确分析论点、找到论据,并进行论证。
教学重难点:1.辨别论点和论据2.理解论点的含义和作用3.分析论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4.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论证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论述类文本,如社论、评论、议论文等2.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要点和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例子引出论述类文本,并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些文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二、讲解(15分钟)1.论述类文本的定义:论述类文本是以论述为目的的一种写作形式,通过提出论点并给出论据进行说明和论证。
4.论证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比较分析法、因果推理法、举例论证法等。
三、示范(15分钟)1.选择一篇社论或评论,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论点和论据。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b.文章用了哪些论据来支持这个论点?c.这些论据合理吗?有哪些不足之处?d.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支持论点?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的分析方法。
四、练习(25分钟)1.给学生发放一篇论述类文本,要求他们独立分析论点和论据,并做出论证方法的判断。
2.学生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比较归纳各自的分析结果和判断依据。
3.部分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强调学生要善于区分论点和论据,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鼓励学生多阅读各类论述类文本,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选择一篇论述类文本,并按照今天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要求他们在下节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分析结果和思考成果。
论述类文本学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一)了解选项特点,识别设题陷阱一、了解选项设置的方式,以不同对策识别正误判断选项内容与原文中的对应内容在实质上是否有出入,是解答一般论述类文本中选择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因为这些选择题的选项内容几乎没有照录原文语句的,大都是对文章内容要点和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的转述。
明确转述的基本方式,对判断选项正确与否意义重大。
其转述方式有以下三种:1.同义变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就是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句进行重新表述,即换一种说法的转述方式。
转换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因果倒置、变换主体重组句子、长句与短句互换等。
例1(2015・高考全国卷I,T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选项】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原文】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源自第三段)【分析】原文的主体是“宋代社会”,整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而选项变换了主体,变为“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但仍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所以此项符合原文意思。
【对策】①判断语句关键词是否改变;②判断成分搭配或句间关系是否改变。
2.概括式转述概括式转述,是指将原文具体的表述抽象化,提炼其本质内容,使之上升到一般认识的高度的转述方式。
其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将其重新组织成相对短小的句子。
例(2015・高考全国卷I,T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原文】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初中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并分析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论述类文本的定义及特点2. 论述类文本的构成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论述类文本的构成要素。
2. 教学难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策略,如何准确识别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篇论述类文本,引导学生思考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掌握论述类文本的构成要素。
3.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阅读论述类文本,分享各自的阅读策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详细阐述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如何准确识别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对给定的论述类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强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选择一篇论述类文本进行阅读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构成要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阅读策略的应用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的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优质课一等奖学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考纲和命题特点2、能运用“读、找、比”的方法阅读、做题3、了解常见设题陷阱〖学习重点〗了解常见设题陷阱〖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读、找、比”的方法阅读、做题,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学习方法〗阅读思考推理判断讨论交流〖知识梳理〗一、了解论述类文本的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二、了解论述类文本的考纲说明: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了解论述类文本的相关知识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述类文本的类型:立论文、驳论文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论述类文本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四: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
简称:读→审→找→比。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1.读——读原文。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
⑴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⑵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⑶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⑷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⑸举例子(例如、如、人名)2.审——审题干。
论述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一、课标导读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
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
的含蓄。
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二、错因导思
问题一: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一)呈现答案
提问:这些答案可以得多少分?存在什么问题?
(二)诊断答案
错因反思:
(三)矫正答案
论述思路题的解题方法:
问题二:17.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
(6分)
(一)呈现答案
学生一:①我们应当杜绝文化泡沫;②我们应当将文化泡沫引向文化瑰宝。
学生二:①凡没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②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③对文
化泡沫丝毫不能含糊;④不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⑤不要相信那种把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
文化。
提问:这些答案可以得多少分?存在什么问题?
(二)诊断答案
错因反思:
(三)矫正答案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变式导练
链接高考P169《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 》第3题
四、我的疑问。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第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删繁就简三秋叶,求同存异二月花——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华南师大附属中学李芸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一般论述类文本(必考)的阅读方法,重点是快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书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
——南宋·陆九渊)做题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
把握文意方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忙。
二、具体过程(一)明确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步骤,指出本节重点是第一步(从标题入手梳理思路),及该步骤的具体用时。
(二)针对“标题入手,梳理思路”进行具体指导 1.按图索骥明确论述类文章文体特征,包括“针对何问题”“论述何观点”“怎样论述”。
2.删繁就简、求同存异(1)以2007年语文高考广东卷《创新与想象》一文为例,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画出大概的思路层次图。
(2)请学生到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答案,进行集体讨论,重点是总结规律:如何“快”。
注意引导他们如何删繁就简、求同存异。
(3)当场梳理、总结学生的思考,形成数条规律。
不求全尽,但求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
大致如下:关注文体,抓“总分”(“分总”)构思。
关注位置,抓总起句、总结句等的位置。
关注标志词,筛选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同(或近)义词等。
注意有详有略,比如“总说为主,阐述(例)次之”等。
3.咬文嚼字,消除难点(1)再以2008年语文高考广东卷《诗与直觉》一文为例,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思路分析,把握文意。
(2)在学生普遍反映困难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指导学生:①平时要多关注相对较难的层进式结构的论述类文本。
②巩固“从标题入手”的观念,本文关键词依旧是“诗(诗境)”“直觉”。
③学会使用“概念替换”,例如将文中看似眼花缭乱实则皆为“直觉”的诸多表述,替换成“直觉”,降低阅读难度。
④若有时间,可考虑介绍“句式变换”(如何掌握表述不同实则大意相同的句子)。
论述类文本教案
课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1)明确考点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提高准确辨析选项的能力。
2.过程方法(1)探究——明确考点要求,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相关知识。
(2)真题训练,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谨严细致的阅读习惯,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教学重点】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提高准确辨析选项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提高准确辨析选项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习题巩固。
【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读(一)“筛选”的定义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筛掉次要。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二)文中需要筛选的信息1.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2.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特别是有关特点、原因、表现等等的信息);3.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4.文中的概括句;5.文中的过渡句;6.文后的注释等。
(三)“整合”的定义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理性提升,以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四)体现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筛选和整合”这一考点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区分文本信息主次,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理解性筛选”,其实也就是归纳内容要点;二是的根据选项意思,在文本中寻找对应信息源,并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形成对选项正误辨别的过程,这可以称为“检索式筛选”。
二、真题训练,掌握“理解性”筛选的方法(一)方法提示1.提取主要信息。
主要信息体现在观点句、关键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句子中。
2.去除次要信息和冗长信息。
主要包括对主要信息进行详尽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充分的论证、翔实的说明以及相关的补充的句子。
3.化繁为简,归纳概括,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论述类文本阅读优质课一等奖学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考纲和命题特点2、能运用“读、找、比”的方法阅读、做题3、了解常见设题陷阱〖学习重点〗了解常见设题陷阱〖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读、找、比”的方法阅读、做题,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学习方法〗阅读思考推理判断讨论交流〖知识梳理〗一、了解论述类文本的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二、了解论述类文本的考纲说明: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了解论述类文本的相关知识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述类文本的类型:立论文、驳论文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论述类文本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四: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
简称:读→审→找→比。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1.读——读原文。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
⑴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⑵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⑶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⑷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⑸举例子(例如、如、人名)2.审——审题干。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类文本的概念和常见的类文本的特点;2.掌握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通过阅读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类文本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思考能力;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类文本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类文本的相关知识;2.交流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思辨和思考能力;3.阅读实践法:通过读一些经典的类文本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类文本阅读的实践。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类文本,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2.概念讲解:介绍类文本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其他文本类型进行区分。
3.基本方法和技巧:向学生介绍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寻找关键词、理解上下文、抓住核心观点等。
4.阅读实践:选择一些经典的类文本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5.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对类文本阅读进行思考和总结,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问题,了解他们对类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是否有提高;2.通过学生的阅读作业和写作练习,评价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七、教学资源:1.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类文本相关章节进行教学;2.课件:准备相关的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讲解;3.课外阅读材料:准备一些经典的类文本作品,供学生进行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五篇范例]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很多同学问:我不知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 我觉得答的很好了,为什么得不到满分?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呢?学生的困惑?近几年江苏省关于此考点的命题多考查什么? 2010年江苏论述类《谈静》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2009年江苏卷论述类《说“异”》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2008年江苏卷论述类《纯朴的嗜血者》“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 探求结论本考点近几年在江苏高考中只在论述类文本中考查所考重要句子的位置全在结尾处,是观点句所考重要句子基本都属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技法1由位置而句子: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过渡句——就要联系其上下的文字作分析。
由语境而句子:句不离篇真题回顾(2001年全国卷)门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请说明“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修辞技法2 由修辞而句子: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含意。
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例2:2010江苏论述类《谈静》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论述类文本教案
论述类文本教案教案标题:论述类文本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论述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来理解和评价论述类文本。
4. 学生能够撰写一篇有条理、逻辑清晰的论述类文本。
教学重点:1. 论述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
2. 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3. 阅读策略的运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论述类文本样本。
3. 阅读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论述类文本?你能列举一些论述类文本的例子吗?讲解: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论述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引言、论点和论证、结论等部分。
3. 引导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样本,讨论其结构和组织方式,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论点和论证方式。
实践:1. 提供一篇论述类文本给学生阅读,并配备相关的练习题。
2. 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扫读和细读,来理解和评价论述类文本。
3. 分组讨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观察。
巩固:1.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论述类文本的知识和技巧。
2. 提供一个练习题或小作文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有条理、逻辑清晰的论述类文本。
3. 分享学生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
作业:布置一篇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写下对于该文本的理解和评价。
扩展: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不同类型的论述类文本,并尝试撰写更复杂的论述类文本。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作业。
3. 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作品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估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掌握程度,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导学案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导学案一——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复习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与重要句子含意。
2.把握文章的论点,学会分析文章论据与论证方式【考纲链接】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纲解读】考纲侧重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论述类文本的结构主要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得出道理,检验它与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2.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我们还要了解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比如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
对于高考论述文来说主要在于能清晰而有力地表达观点,论述语言要具有理性思辨力。
熟悉论述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达方式,以及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掌握常规的论证方法。
【考察规律】考题一般为三道单选题,每小题3 分。
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类题目常以概念形式考察,常见错误是要么不符合概念定义的基本格式(A 是B),要么不属于概念定义的范畴或者不全面。
突破点在于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不要掉入语言陷阱。
必备知识】、做好良好心理准备(一)树立一种观念论述类文本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全面、系统、透彻的弄懂相关知识,所以在做论述类阅读时,不要受与选文相关的旧知识的影响,要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讲 论述类文本阅读 精品学案 (新高考)
第四讲论述类文本阅读导学案【导语】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包括两个能力层级。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综述】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考古学等,从选文看,高考论述类选文往往富于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其内容往往覆盖了古文化(考古)、文章学、文艺鉴赏、书画、道德观念、社会伦理、语言与写作、音乐、教育等诸多方面,涉及学科门类齐全。
但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以议论为主,直接阐释事物的道理,表达一定的见解和主张。
论述类文本考查以前基本上都是三个选择题,一题考重要概念的理解,一题考重要信息的筛选整合,一题考重要观点的想象推断。
我们预计,今后的考题将逐渐向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扩展。
考查题型不会发生多大变化,还是以选择题为主,顶多会有一个主观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一般选取社会科学类文章,多数为最新发表的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选文字数从800到1200不等,多数超过1000,考题一般为三道单选题,每小题3分。
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社科知识。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知,考查角度多为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理解与分析,体现为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有些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本概念的理解,分析文本以外的相关信息与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内涵的契合度)、对重要语句的理解(一般是比照选项与文本信息的同与异);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是判断选项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得当与否);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主要考查考生快速找准论点、分析论据、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各个方面,基本上都要求考生选择错误的选项。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大概与原文完整相同;有时也不大概完整会合,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简单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首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观点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观点。
选项偷换观点,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利诱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观点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观点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观点、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曾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大概性混为一谈。
阅读中特别留意如果一旦将要等词语,从而做出准确判断。
(4)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题型特点1、客观选择题型,分值多年不变2、考查的重点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中结构思路的掌握,考查较少。
3、加强对文本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掌握。
阅读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中1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审定阅读区间2、培养两种心态:专注、认真。
3、掌握一个前提:从整体上掌握全文。
4、用好两个方法:比对法(比对词语、比对关系、比对依据和结论),排除法。
5、识别命题中常用的干扰陷阱(主要的几种)。
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1、删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删减修饰语而改变句意(内容扩大或曲解)。
2、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改变句意。
4、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因果颠倒、以偏概全等)5、遗漏、有意漏掉了一方面的内容来迷惑。
6、拼凑。
将意义有关胡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方法引领一、通读全文:先认真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1。
抓关键语句,做简要勾画关键句主要有以下四种:(1)表明新观点、新理论的内容。
(2)阐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的内容。
(3)对文本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内容。
(4)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结论句、2、理出文章思路(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题,掌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2)寻找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指代词等)。
(3)寻找关键语句(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
考虑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情况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如何的; ③本文依照如何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细读试题: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到文本出处,确定重要信息的范围。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教师)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专家备考建议:“把学生当作笨学生来教,让每一个学生甘当笨鸟,从规范的方法入手,他们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提高”。
【学习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科技文解题技巧。
2.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当代论述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论述文的阅读质量。
【学习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概括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答题率。
第一讲选择题的方法介绍一、点击考纲:1.理解: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二、考情透视:1、对象:研究社会科学的动态和成果——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法学、文艺等。
2、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3、特点: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
4、内容: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
5、类别:论文、杂文、评论等。
三、解题方法:1、读: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主要观点)①整体阅读,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②勾画关键词句:关联词:“因此”“但是”“如果”“一旦”等;表程度、限制、范围的副词:主要、关键、最重要、特别、更、甚至、尤其;唯一、一些、某些、凡是、几乎、全部、差不多、所有、一切、到…为止、除…之外等。
表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的词:可能、一定、或许、已经、将来、正在、目前、如果、必然、预计等。
表数字的词:大约、约、近、左右、最多、最少、至少、大概等。
代词:这,那,它,其,如此等。
关键句:中心句、要点句、联结句等。
2、审:审准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选项)①题目要求: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②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应注意“内容”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论述类文本教案
论述类文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和写作方法;2.掌握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3.能够独立完成一篇论述类文本的写作。
二、教学重点1.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和写作方法;2.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使论述类文本更加生动有力;2.如何在论述类文本中运用逻辑思维,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四、教学内容1. 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论述类文本是指通过论述、分析、比较等方式,阐述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它的特点是:1.立论明确:论述类文本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文章开头就要明确立论,让读者知道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论据充分:论述类文本需要通过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需要充分准备论据,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3.逻辑严密:论述类文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使文章的结构和论述过程更加严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4.语言生动:论述类文本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更容易被作者的观点所吸引。
在写作论述类文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立论明确:在文章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读者知道作者的立场。
2.论据充分:准备充分的论据,通过数据、事实、例子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逻辑严密:运用逻辑思维,使文章的结构和论述过程更加严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4.语言生动: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更容易被作者的观点所吸引。
2. 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论述类文本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在文章开头引入话题,引起读者的兴趣,明确自己的立场。
2.论述部分:通过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运用逻辑思维,使文章的结构和论述过程更加严密。
3.结论: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强调自己的立场,并给出建议或展望。
在语言表达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词准确:运用准确的词语和术语,避免使用模糊、含糊的词语。
论述类文本学案版
• ②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却予以肯定, 或原文已明确肯定了的观点选项却予以否定。 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
• 例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 分)(2008年广东卷)
•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 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 【对应文段】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 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 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 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 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 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 家所谓的“悟”。
• 【对应文段】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 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 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 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 6、( 偷换概念)
• 选项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 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
• 例6.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 2、( 张冠李戴 )
•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 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 例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 误的一项是( )(全国卷l第8题)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 需求
•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 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 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 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 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 的安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 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 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 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
学案4: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考情解读】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调整幅度不会太大,将基本保留现有模式,但选材的范围有可能继续扩大。
从选材看,①多从阐释文化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介绍民间艺术等方面选取文本;②文本多为社科类文章,内容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极强的历史厚重感。
篇幅在千字左右。
从考查点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课标全国卷的考查热点。
【重点知识梳理】一、如何从整体出发迅速读懂论述类文本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大多从整体着眼命制,试题往往关涉全篇内容。
许多考生面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往往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
其实,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甚至只有局部没有整体的阅读,往往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答题的失准、错位或遗漏,结果是欲速不达。
要改变这种错误的阅读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写了什么——抓住文本重要信息要养成边读边筛选的习惯,抓住文本的重要信息:①与论点有关的信息,如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对相关问题或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等;②和论据有关的信息,如对基本概念、新的知识的解释和阐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论述等;③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论句以及过渡句等;④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诸如也许、可能、大概、部分、最、目前、之外、唯一等。
2.为什么写——分析作者观点态度对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文本,要能准确地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明确作者赞成或反对什么、喜欢或厌恶什么、提倡或否定什么。
对作者观点态度较为隐晦含蓄的文本,要能够从文中具体的论述中辨别筛选、分析归纳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3.怎么写的——把握文本结构脉络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要根据文本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本各段落的大意,了解全篇的结构层次,明确作者的论证思路。
二、掌握圈点标画的速读方法1.圈点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作者观点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判断(是、不是)、总结(总之、在我看来、由此看来)、假设(如果、那么)、比较、对比、引述、转折、因果、递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专题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目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要点精析】论述类文本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阐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
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又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高考对现代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测试,题型丰富,覆盖面宽,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掌握知识的牢固性、逻辑思维的深刻性和运用语言的灵活性。
试题的区分度较大,失分率较高。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内容范围很广,既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也可能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
但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文章。
高考命题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
本考点内容逐渐引起了命题人的重视,另外,它涉及面广,所论多为人们共同关注的某一问题,因而读者范围较自然科学类广泛,是高中生必读的一类文章,因此,考生应该重视这个考点。
命题材料丰富,凸显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注重着眼全文筛选.提取与整合信息,对考生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提炼.概括和拓展”成为考查的重点。
【备考园地】一、答题技巧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测试,内容涉及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丰富多样,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强,主要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组织运用语言的灵活性,因此试题的区分度大,失分率较高,考生必须高度重视。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
总之,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细读试题。
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据试题仔细审准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要善于从题干中搜寻隐含的信息。
体会命题意图。
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寻找阅读区间。
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
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
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
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
,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
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3、题文对应。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
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
这是答题的关键。
4、筛选答案。
做客观题筛选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培养,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预见性变成现实性,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等。
5、准确判断。
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
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
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
二、答题方法根据处理信息的过程,一般说来,阅读论述类文章宜采取三遍阅读法。
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
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角度”是指从哪个方面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或介绍对象的特点。
文章有时有“角度性标志语”,如“为什么、怎样、如何、认为”等。
同一个角度的文字往往集中在一起,即使有时没有这些语句,也可以根据句子、层次、段落等语言块的内容来概括。
且试题的题干、选项也相应从一定的角度来设计,不仅读文时要注意,读题时也要明确。
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
查找的方法有两个:①投石探波法。
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
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
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
②借助“标志语”。
除了借助前面说的“角度性标志语”,还要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
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
3.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序”,要特别注意。
基本方法是“文题比对”。
为了保证准确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两种处理。
一是“投石探波”。
二是“选项切片”,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比对时除了借助“角度性标志语”、“结构性标志语”,还要注意表示范围、性质、程度等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
最后,再看一下题目是要求选择“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检查答题思路方向是否与要求吻合。
【精题精炼】1.(2010·全国Ⅰ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
在人体内,存在着许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
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
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在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是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