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学习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不可忽视学生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
不可忽视学生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
学生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极为重要,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英语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1.态度和意愿:学生是否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态度、是否有动力去学习英语,都将对其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2.自信心:学生对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能力和水平的自信,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学习效果的保证。
3.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习成果有很大的影响,若学习环境不良,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英语水平都会受到影响。
4.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英语能力的提高。
5.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学英语的内在动力,与学生的兴趣、需要、价值观等因素有关,缺乏学习动机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等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英语水平。
非智力包括哪些方面
非智力包括哪些方面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非智力有包括哪些方面呢?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非智力包括哪些方面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非智力包括哪些方面1.兴趣与爱好;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5.自信心与好强心;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7.高抱负;8.焦虑。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
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提升孩童智力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意义无论从我国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西方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还是从非智力因素、智力、知识三者间的关系看,都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智力和知识是学习的三要素。
三者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
智力与知识比较,智力更重要(授人以渔)。
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比较,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非智力因素品质的培养从整体看,要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五大品质: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自觉性是意识的基本品质之一;主动性是以动机为心理机制的;积极性以兴趣、情感和意志为心理机制;独立性是性格的一项基本品质;创造性既是智力因素的品质,也是非智力因素的品质,只有当两者综合在一起,才会有正在的创造性。
动机的培养儿童动机的发展特点主要有:动机的内容形式日趋复杂,内在性日益提高,长远性逐步增强。
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蒙玲
(一)智力因素
智力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征,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任何学习过程都依赖于这些因素。
智力会表现出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
智力差异影响着学习水平、制约着学习风格,一般来说高智商形成学习定势快、易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易于纠正错误和验证答案、教多的使用逻辑推理、学习方法恰当、能持久地学习,因而学习成绩也就越好,且将来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会越高。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个性心理因素,对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补偿、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
非智力因素差异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求知欲、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参与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郁,有的学生学习情绪时好时坏,有的学生学习能持之以恒,有的学生学习肯吃苦,有的学生学习无须压力就主动自觉地完成,有的学生必须在一定的压力之下才能好好学习,有的学生学习或思考问题时喜欢踱步动一动,有的学生学
习时磨磨蹭蹭东张西望……非智力因素与中小学学生的学业水平呈显著甚至非常显著相关。
二年级学生学生特点和应对 措施
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以及应对措施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处的年龄阶段主要是7~9岁,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处在一个好动、爱玩,但相应的求知欲也比较强,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比较浓,喜欢空间感强的物体和颜色艳丽的图案等,如果可以利用到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我来讲一下小学二年级学生在行为和生理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变化以及学习特点1、二年级学生的行为变化经过了幼儿园和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
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2、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注意力最多维持20-25分钟记忆多以机械、无意和具体形象意义为主,慢慢向理解、有意和词的抽象记忆为主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度情感外露、易激动向内化的稳定的表现发展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根据教师、同伴和家长的评价做出的,还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习惯的养成,这个阶段的习惯养成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3.学习心理特点:①、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
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
②、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游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
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
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及意义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 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 (Non-mtellual Factor) 的概念。
同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 Wechsler) 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从智力和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方面,对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做了概括。
我国的燕国材教授1983年2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和注意力) 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第二个层次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组成;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它的组成因素主要有12 种: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能力以外的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95%以上的学生智力是不错的,是能胜任学习任务的。
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因而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人的智力,更需要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能够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推动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在动力。
人的认识过程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个体的态度、体验、倾向,即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它们对学生的认识活动发挥着激发、坚持、加强或阻碍、中断和削弱的作用。
成才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古人云:“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能”即智力因素,而“为”就是非智力因素了。
其实,在智慧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如果要发挥到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
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几分的勤奋,他的天资就发挥几分。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学生成长不仅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交关系、情感状态、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孩子们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自立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风家训、家庭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
其次,社交关系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学校内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社会关系,可以促进其个人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增强,有助于其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好地融入社会。
同时,一些不良社交关系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情感状态也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学生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情感的消极状态、心理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和压力。
人际交往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项重要因素。
学生在交往中不仅要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还要增强自我认知、自信心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不良的人际交往关系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诱发一些不良行为。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
社交、情感和人际交往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影响学习的因素
各年级性格特点以及学习策略影响学员学习的各类因素:(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1、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语言和文字运用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2、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学习动机(1)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2)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兴趣就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3)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4)对学习成就的归因学习情绪:情绪、情感的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利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例:1\学生上学时的状态,高兴与愁眉苦脸,所吸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学生对任课老师喜欢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吸收的效果。
【注】兴趣和情绪是相符相承的,开始时主要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意志力:学习意志力是指个体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的克服困难的能力。
一般会以每次学习活动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为标志。
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的孩子,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做事情没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困扰,缺乏责任感。
【注】对待这样的孩子要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问题,并承认学生这种情况。
目的有助于后期责任的划分,孩子在学习认知度的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
往往这样的学生只要认知度提高了,成绩会飞速上涨的。
学习态度:由3部分组成:(1)情感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
(2)认知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
(3)行为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为。
【注】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
(高中分科)学习习惯: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学生成绩高,20%智力因素,80%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尤其是积累型学科:如英语)【注】在学生一来远洋的时候就要给他立下学习习惯的规矩,知识点要在走出远洋之前解决,在学校遇到问题要在一个星期内解决。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学业中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态度、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
一、兴趣与学习学习兴趣历来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说明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浓厚的兴趣能推动个体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对某一学科有着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大学生,会将此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学习中主动克服困难,排除干扰。
(一)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兴趣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
其特点是:随生随来,为时短暂。
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
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
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积极自学,持续时间长,且在学习活动中作用有限。
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经历中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进入了专业学业领域阶段,面临着学习兴趣的再确认任务,因为大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已脱离了有趣,而向着乐趣与志趣发展,从对专业的不了解到了解专业性质,再拓展到喜爱专业,需要培养专业兴趣。
(二)中心兴趣与广阔兴趣相互促进从兴趣的广度可分为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
中心兴趣是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有着极浓厚而又稳定的兴趣;广阔兴趣是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
信息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广阔的兴趣,知识广博,并在此基础上,对某一专业进行深入钻研,培养起中心兴趣。
现代社会需要的T型人才就是指在广博基础之上的专业型人才,而目前倡导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坚实宽厚的计算机与外语基础与精深的专业知识。
这二者的结合,实际上也就是学习中的博与专的结合。
正如掘井,如果井口太小,不可能挖出一口深井;如果井口太大,井口消耗过大,没有能力挖成一口深井。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在评估学生成绩时,我们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智力因素上,如学习能力、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
然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同样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状态、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社交能力等,它们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
情绪状态是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受到压力、焦虑和紧张的影响,这些情绪状态会干扰他们的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情绪稳定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有效地掌握新知识。
相反,焦虑和紧张往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确保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积极和稳定的情绪。
除了情绪状态,学生的健康状况也是一个关键的非智力因素。
良好的身体健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研究表明,体质好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他们更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动力和高效的学习状态。
相反,患有常见疾病的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更多困难,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问题,提供良好的饮食和运动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发展。
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强烈动机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能力和表现。
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使他们更有可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相反,缺乏动机的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可能更容易分心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建立目标导向的学习态度。
最后,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对他们的学习表现和成绩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社交能力使学生更容易融入班级环境,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种积极的社交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支持和鼓励。
相反,缺乏友谊和社交技巧的学生可能在学校中感到孤独和排斥,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参与和成绩。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非智力因素的定义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提出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篇》),很明显地涉及到动机、意志、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在西方,夸美纽斯强调“对于儿童说来,对于使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偷快的那种东西产生了某种兴趣,那么,它将能促进身体健康和智力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 alexander)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首次提“非智力因素”。
1950年,韦克斯勒(d. wechsler)又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专门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是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和科学研究开始的标志。
1983年2月11日,我国《光明日报》发表了《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非智力因素”及其相关问题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
非智力因素原因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
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简介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影响孩子学习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影响孩子学习非智力因素有哪些除了努力、智力,还有什么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呢?很多老师、家长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孩子努力,殊不知,脑科学和心理学规律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同伴支持,孩子的自尊,家庭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今天多小时爱学网为大家分享关于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5个非智力因素一篇文章,里面阐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影响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只是努力和智力,还有情绪、习惯等其他因素。
与智力与努力相比,也许这些因素对孩子成长更重要。
下面为你整理影响孩子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希望能帮到你。
规律一:很多老师、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与智力,殊不知情绪与能力也能影响孩子成绩“在学校,老师每天叮嘱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妈妈还问学习怎么样?班里排第几?周末各种班都排满了,课外书也不让看…… ”“学生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其他的以后再说…… ”很多家长和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发展,却忽略了孩子情绪和同伴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但实际上,后两者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笔者曾对一批初一年级的学生做过3年追踪研究,关注初一成绩不好的“后1/3学生”与成绩较好的“前1/3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
研究发现,两类学生随着年级升高成绩差距渐渐增大。
后1/3学生与前1/3学生的认知水平、感受到的社会信任与支持包括来自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支持在刚入学时差距不大,随年级升高差距扩大;后1/3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低,正向积极情绪比前1/3学生低,负向消极情绪比前1/3学生高,并随年级升高不断扩大;后1/3学生父母往往是低学历、高独裁、低期望、低亲密的& hellip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需要交往,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察觉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些与学习同等重要。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非智力因素”是指非遗传因素的总称。
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智力、知识和技能。
(1)智力因素:包括认知因素、思维过程、知识与技能。
知识包括认知过程、能力、思维方法和能力、思维逻辑等的知识。
(2)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与人本身的一些不合理的关系(即:不和谐关系)。
这是由于大脑的结构或功能缺陷、生理缺陷等造成人们在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等方面的缺陷。
这些缺陷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智力的正常发挥和正常生活、学习;还会直接影响人的工作、生活质量。
①心理原因心理原因又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因自身心理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情绪或心理活动,例如: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
外因:精神因素。
比如,受不良情境的影响。
外因指外界引起人某一特定活动所引起的影响与改变。
②生理原因a.生理因素对儿童心理有重要影响。
有研究表明:人与动物脑间有一种共同的联系,就是人具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其一生中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技能之余还能学会如何维持自身生命以及怎样发展这些能力。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大脑发育不全,这种不全主要表现在儿童大脑还不完善。
它不能维持较长时间地思考。
这就需要不断地增加营养以满足需要,并且注意调节平衡。
b.生理上所造成的缺陷还包括神经系统缺陷及生理上可能导致各种疾病;严重不良习惯;神经系统疾病等。
这些疾病影响儿童智力发展;对孩子造成生理障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可使一个人一生中多次出现各种精神障碍。
例如多动症、自闭症等儿童智力障碍更具有遗传性。
③生理缺陷生理缺陷是指人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如发育迟缓、发育障碍、身体发育异常等,从而造成身心发育不健全。
心理缺陷,又称精神心理异常。
是指由于智力低下或先天残疾而造成心理障碍的一种疾病。
指智力缺陷。
主要包括智力低下(先天或后天)、智力低下或不正常。
人在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由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缺陷造成认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行为问题等。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
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
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五种非智力因素
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五种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以及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来分析他们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为学困生“树信心、激兴趣、找方法、立习惯”,这是促进他们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以“情”感人,为学困生树立信心。
亲近学困生,从生活和学习上给他们关爱,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策略,使之“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困生成长的点滴进步中,老师的一句夸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都会给他们添信心、鼓勇气,并成为下一次前进的动力。
(二)以“美”动人,从数学美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困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说数学就是抽象、枯燥乏味的学科。
其实是对它的片面理解。
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要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彰显无穷魅力,让沉闷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这就要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教育。
注重数学课的“实、活、新、趣、美”,就要靠我们去挖掘数学“美的因素”,设计“美的环节”,调动“美的情绪”。
数学美的因素可以从她的“有序性、简明性、对称性、统一性”等特性中挖掘,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得以体现。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发展,我们在关注学困生发展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一些学习行为习惯很有必要。
如:课前预习习惯、课上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审好题再做的习惯、先估再算的习惯、独立作业、先完成作业再玩的习惯、课后复习反思总结的习惯、坚持写数学日记的习惯等等。
只有让学困生真正自愿融入了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之形成了一些好的定势,我们的转化工作才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促进学困生的发展和转化工作,是一项艰难复杂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
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要用一种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来培养,对他们的发展潜力要充满信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在期待和希望中找到自信,在数学美的课堂中找到兴趣,在方法提炼中不断修正自己,在好习惯的养成中完善自己,早日从学困中走出来!1.提前预习,勤于实践。
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
一、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动机、态度、目标期望、归因、态度与价值观、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等(如图5-3)。
图5-3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活动模型图5-3显示出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规律。
当环境中的内外刺激引发学习者的各种需要时,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对这些需要作出评判,确定哪些重要、哪些具有实现的可能、哪些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标。
当断定某种需要有价值、可以实现且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标时,这种需要便转化为动机,推动学习行为发生;同时,学习者还会对学习行为的结果产生某种预期,产生目标期望。
目标期望产生后,不仅能反过来促进需要向动机转化,而且指引行为的方向。
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影响需要向动机转化的重要变量,而且还会对目标行为进行调节,使其不偏离目标价值。
动机驱使行为,而目标则启动行为,行为最终的结果无非有两种可能:目标达成或没有达成。
目标如果达成,行为成功,产生需要满足后的满足感。
满足感产生后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层次较高的需要满足后,兴奋性增强,原有的需要继续得到强化,行为持续进行;另一种是当层次较低的需要满足后,兴奋性消失,原有的需要弱化和新的需要出现,原有的行为停止或被新的行为所取代。
同理,目标若没有达成,行为失败,出现挫折感。
无论行为成功还是失败,学习者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
对成功给予积极归因的产生自我效能感,对失败给予消极归因的产生习得性无力感;自我效能感使人对今后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态度,习得性无力感则使人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产生消极态度,不管是自我效能感还是习得性无力感,两者都会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上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有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紧张、主动、顽强、投入的心理状态。
学生若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就会表现出认知活跃、情绪兴奋和意志努力,并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其主要外在指标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
本文将讨论一些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并重点探讨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第一个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兴趣和动力等因素。
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
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他们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那么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不认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第二个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高效的学习策略,如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复习总结、与同学合作学习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而一些低效的学习策略,如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分数等,则可能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第三个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
学校环境包括教学设施、学校氛围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素。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家庭环境则包括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教育观念等因素。
如果家庭环境对学习有高要求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帮助,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智力因素,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
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是一些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们对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在追求优秀学习成绩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关注和改善这些非智力因素,以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孩子学习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除了努力、智力,还有什么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呢?很多老师、家长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孩子努力,殊不知,脑科学和心理学规律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同伴支持,孩子的自尊,家庭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今天多小时爱学网为大家分享关于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5个非智力因素一篇文章,里面阐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影响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只是努力和智力,还有情绪、习惯等其他因素。
与智力与努力相比,也许这些因素对孩子成长更重要。
下面为你整理影响孩子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希望能帮到你。
规律一:很多老师、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与智力,殊不知情绪与能力也能影响孩子成绩
“在学校,老师每天叮嘱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妈妈还问学习怎么样?班里排第几?周末各种班都排满了,课外书也不让看……”
“学生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其他的以后再说……”
很多家长和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发展,却忽略了孩子情绪和同伴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但实际上,后两者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笔者曾对一批初一年级的学生做过3年追踪研究,关注初一成绩
不好的“后1/3学生”与成绩较好的“前1/3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
研究发现,两类学生随着年级升高成绩差距渐渐增大。
后1/3学生与前1/3学生的认知水平、感受到的社会信任与支持包括来自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支持在刚入学时差距不大,随年级升高差距扩大;后1/3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低,正向积极情绪比前1/3学生低,负向消极情绪比前1/3学生高,并随年级升高不断扩大;后1/3学生父母往往是低学历、高独裁、低期望、低亲密的……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需要交往,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察觉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些与学习同等重要。
大量研究发现:情绪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实现,对大脑功能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
当孩子处于愉悦、轻松的情绪中,能更好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和效果更高;当孩子处于紧张或烦躁的情绪中,很难专注于学习。
心理学研究一致认为,与同龄人交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且不可替代。
研究结论还告诉我们,学习时间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两者不是同步增长的关系。
在学习时间达到一定量之前,学习时间越长,成绩越好,但达到一定量后,时间越长,成绩不升反降。
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把学生各方面发展割裂开来。
为提高
学生的成绩,家长和老师需要促进学生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更要关注情绪、同伴交往这些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规律二:“起跑线”很重要,但是在合适的时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更重要
“孩子两三岁后,我发现周围的家长就把与我孩子同龄的小孩送去各种培训班,虽然我很挣扎,但是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到底在什么时候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才是合适的,我真的不知道。
”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能是目前家长和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这话对不对呢?又对又不对。
孩子的有些能力和品质要从小培养,有些能力和品质要到适合他受教育的年龄去培养。
只有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合适的时间里做适合的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孩子的口语能力,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养孩子形成人格的主动性,过早把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接受小学式教育的方式是非常要不得的。
小学阶段,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成功感、勤奋感和自主感的培养,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以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为例,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看,习惯是一种需要。
从脑机制的角度看,习惯是在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是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之间建立起来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研究表明,学生在小学高年级与初中、高中时期的学习习惯基本相似,这表明,到小学高年级或中学再去培养学习习惯效果就不明显。
在中学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鼓励孩子同伴交往,引导探索和思考“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达成“自我同一性”。
规律三:对于偏好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写字不认真,字面不整洁,回家每个字抄N遍。
”学生一脸无辜:“老师,我真的是努力了,可是就没有其他同学写得好!我也不想这样。
”
“我喜欢写作业的时候带着耳机,头脑清楚、注意力集中,但是父母总觉得我不认真,说不能三心二意,他们真的不了解我!”
由于基因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
这种差异体现在学生发展速度不同,需要的教育方式不同,达到的要求也不同。
研究表明,孩子生理发育水平的差异,造成不同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不同:有的学生属于视觉型,更擅长通过视觉信息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属于听觉型,更擅长通过听觉信息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属于动作型,更擅长通过运动来学习。
对于不同学习方式类型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引导、辅导方式。
还有研究表明,男孩与女孩的大脑存在较大的差别,男孩的脑额叶发育速度比女孩慢。
因此,男孩比较冲动,女孩则更能遵守规则。
因此,家长和老师对男孩要多一点宽容和耐心,给予更多的引导,绝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成功的教育案例说明,只要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并真正地研
究有差异的学生,就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就能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和目标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打开健康成长的大门。
规律四:自尊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千万别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老师为了让学生珍惜和节约文具,让班长把班里橡皮最破的学生找出来,当着全班师生的面让这个孩子穿上一件破衣服,对所有同学和老师道歉,表示自己将橡皮搞破多么不好,以后不再这样了。
学生尽管嘴上说自己错了,但是眼睛里分明是委屈、敌意……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尊对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与自尊水平不高的学生相比,自尊水平高的学生未来的生活品质更高,经济前景更好、心理更健康、问题行为更少。
适度的挫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抗挫折能力,而过度的挫折会使学生失去自信,怀疑自己,常常觉得无助和绝望。
综观教师严厉体罚、责骂、惩罚学生的现象,很多教师的动机都是好的,但由于缺乏智慧的方法和策略,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和影响。
教育者一定要有效避免因为“无心之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教师有了好的动机,还要有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规律五: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系统
班里有一个学生上课经常心不在焉,成绩在班上排名倒数……在一次家访中,李老师了解到他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自从去年母亲因癌症去世后,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不想学习……从此,李老师对他格外关注,经常鼓励、引导他融入同学,帮他补习。
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提高了,与班里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每个孩子的成长有众多影响因素。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郎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发展心理学理论强调,发展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发展受到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其中家庭、学校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微系统,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
家长、教师都是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他人,两者只有对学生的发展规律有全面客观的了解,才能秉承同样的理念,共同配合,而不是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两者的作用相互抵消。
有一些家校合作过于形式化,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学校和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给予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
比如,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在家表现等,这样才能真正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智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