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小说读书笔记
电影改编的小说读后感
电影改编的小说读后感电影改编的小说一直是文学与电影交汇的重要领域,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了原著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在观看电影之前,我对这种改编作品持有一定的期待和好奇心。
然而,通过阅读一些电影改编的小说后,我对这种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电影改编的小说给我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相比于电影,小说能够更加详细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背景设定和情节发展。
小说中的文字描述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例如,我曾阅读过电影《霸王别姬》的小说改编版,小说中对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纠葛进行了更加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我对于电影中的情节更加理解和感同身受。
其次,电影改编的小说让我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细节和意图。
在观看电影时,有时会因为节奏紧凑或者场景切换较快而错过一些细节,而通过阅读小说,我可以更加仔细地品味每一个情节和对话。
小说中的文字描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情节转折和人物关系的发展。
例如,我曾阅读过电影《哈利·波特》系列的小说改编版,小说中对于魔法世界的细致描绘和人物关系的复杂性让我对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更加深入地了解。
此外,电影改编的小说也为我提供了与电影对比的机会。
通过阅读小说,我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电影中的删减和改动。
有时,电影为了节奏和时间的考虑会对原著小说进行删减或者改动,而通过阅读小说,我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改编选择和导演的意图。
同时,小说中的细节和情节也能够让我对电影中的表演和场景更加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我曾阅读过电影《霍比特人》系列的小说改编版,小说中对于中土世界的描绘和冒险旅程的细节让我对电影中的场景和人物更加生动地想象。
综上所述,电影改编的小说给我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并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电影中的细节和意图。
通过阅读这些改编作品,我对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更加欣赏电影改编的小说的独特魅力。
对于喜欢电影和文学的人来说,电影改编的小说是一种值得阅读的宝藏,它们能够让我们在阅读中体验到电影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在观影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电影的艺术之美。
小说与电影赏析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互动与创新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创新案例: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文学 与影视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以及它们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跨界融合:文学与 影视艺术的跨界融 合将成为趋势,如 小说改编电影、电
影改编小说等。
技术创新:随着科 技的发展,文学与 影视艺术的创作方 式将更加多样化, 如虚拟现实、增强 现实等技术的应用。
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注重细 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符合观 众的审美需求和价值观念
小说和电影都是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形式,它 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传达信息、情感和思想。
小说通过文字描述场景、人物和情节,而 电影则通过画面、声音和音乐来传达信息。
小说和电影都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表达作 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观众或读者产生共鸣。
小说和电影都注 重情感和主题的 共鸣,通过不同 的艺术手法来引 发观众的共鸣
小说和电影都注 重情感和主题的 创新,通过不同 的艺术手法来创 新和突破
01
0 2
03
04
小说与电影的不同点
小说以文字为载体,通过文 字描述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电影则以影像和声 音为载体,通过画面和声音 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创新角色设定:打破传 统角色设定,赋予角色 更多元、更复杂的性格 特点,增强角色的立体 感和真实感。
创新场景设计:采用虚 拟现实、3D技术等创 新场景设计,增强故事 的视觉冲击力和沉浸感。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增强 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和互动性
数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电 影的制作水平和视觉效果
3D技术的普及:使电影更加 真实、生动
主题表达:小说和电影中的主题表达都是重要的,主题是故事情节的核心,也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叙事手法:小说和电影中的叙事手法都是重要的,如倒叙、插叙、闪回等,这些手法都可以让故事 情节更加丰富和生动。
骆驼祥子影视片与文学片的区别作文
电影与"卡梅尔·西安齐"文学的区别
老挝小说"卡梅尔·西安吉",她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文学界的经典作品。
1990年,电影改编版发行,并引起人们注意两个版本的比较。
影片
与文学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人物的视觉表现和背景。
在小说中,作者
生动地描述了X子的外表和情感,以及1920年代北京恶劣的生活条件。
在影片中,导演使用影像和电影剧本来传达同样的信息,但读到
香芝的挣扎和在屏幕上看到他们的经历却根本不同。
另一个反差在于两种介质的速度和结构。
该书允许读者深入探究香芝
的思想和感情,以及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影片的时间范围有限以
凝聚情节。
电影改编中可能会省略某些子片或细节,导致故事讲述体
验不同。
语言和对话的使用是文学和电影版本之间的另一个出发点。
小说呈现
出丰富而真实的北京方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另影片需
要翻译和字幕来传达同样的真实感,有时在过程中会丢失。
对人物的个性和动机的解释也可能在小说和电影之间有所不同。
读者
可以自由地想象人物及其行为,而电影则呈现更具体和固定的描绘,
这可能与读者最初的认知不一致。
虽然小说和电影改编的"卡梅尔·西安吉"都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叙事,但
视觉表现,节奏,语言,人物解释等方面的差异凸显了每个介质的独
特属性。
无论人们更喜欢写字的深度和亲切性,还是电影的浸润性和
动态性,"卡梅尔香济"这两个版本都为观众提供了宝贵而独特的体验。
《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指南
真题
同类
书 第章
历年
影片
评论
学习
复习考试 电影
评论
分析
介绍
电视节目
电视
招生
专业
散文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处于材料迷城的考生最清晰、最准确、最全面的学习、复习、考试指南,而且还反映了最 新的艺术考试动向和发展态势。博采同类书之长而又独辟蹊径,其预见性、权威性、针对性均优于市面同类辅导 书。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喜爱影视或者初学者很适合阅读,尤其后面的具体实例分析值得借鉴学习。 影视作品分析的种类很齐全电影栏目纪录片都有涉及作为例文看一看。 很有针对性的书,真的完全就是针对考生写的,电影丶节目丶纪录片等都有讲如何写影评,怎么写好,要点 是什么,还附带了大量的影评范文,最后更是列除了高校曾经考过的影片!很不错的一本书。
目录分析
第2章影视视听语 言
第1章前言
第3章电影评论
第5章电视纪录片 分析
第4章电视节目分 析
第6章电视散文分 析
第7章考生影第9章历年真题、专 业介绍及招生院校
第10章后记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影视类书籍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影视类书籍读书笔记篇一:影视精品解读(下)读书笔记影视精品解读(下)听课笔记程素琴20XX年6月一、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问题和对策A、电视新闻改革:80年代:主要是确立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使电视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90年代:主要是加快改革步伐,让中国电视走向世界;进入新世纪,探讨数字化、全球化背景下的走出去战略。
b、成就和亮点:建立了直播快速反应机制;(20XX年,成立全国电视直播联盟)舆论环境好像比过去更轻松;c、问题1、舆论监督在变弱(焦点访谈)2、节目缺乏创新(中央电视台缺乏新节目,都是老节目)3、僵化的考评机制(收视率是电视的万恶之源)4、体制滞后(上世纪80年代,四级办电视,双重属性,企业性质,双重属性:政府满意,受众满意——机关、企业)D、对策:1、体制转变(以市场的形式走出去更可行)2、模式转变(思考借船出海:利用凤凰卫视国际化的传播平台播出我们的节目,传播意识形态)3、观念转变(以受众为中心,更开放的观念)4、内容转变(中央4台,说到中华特色,就只是杂技、京剧等,应多开拓)二、什么是一条好的电视新闻A、电视新闻定义b、电视新闻的共性规律时效性(时效性把握:并不是最快报道最好,需考虑适宜性:接受心理、考虑受众模范——富士康跳楼事件)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必须真实、本质的真实、表现手法的真实——声画组接)客观性:新闻报道尊重客观事实;报道手法的客观(不出现第一人称)公正性:给正反双方话语权c、新闻价值不变要素:真实性、时新性可变要素:重要性——会议新闻国外也是一样,因为是重要的——重要人物热门话题、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制约新闻价值的要素:事实本身、事实与受众的关系、记者的能力D、电视新闻的采制特点三、什么是电视新闻节目A、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b、电视新闻的报道取材走向1、信息——观众期望值:扩大信息源增加信息量(不可丰收就是麦浪滚滚)畅通信息流通渠道解读信息(波兰总统坠机,通过解读坠机原因、波兰和俄罗斯关系)2、情感——报道兴奋点(有有认知)3、个性——传播要人格化(每个编导做的节目都不一样,要有自己的风格)c、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走向1、主题事件化(20XX年经济危机:一群小麻雀安家在银行门口)2、事件故事化(银行员工如何小心翼翼的帮助做窝)3、故事人物化(原生态的故事比小说更吸引人)4、人物个性化(每个人都不同于他人,观察到位)D、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系列报道:中国特色,国外很少系列报道四、电视新闻的编排编排思想:节目观念,受众观念编排技巧:选择头条突出重点优化组合、有序编排层次分明、灵活多样峰谷技巧五、考试形式:名词解释简答:2道题论述:延伸阅读书籍:篇二:读书笔记-《认识电影》读书笔记-《认识电影》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应该是第一本专业课的工具书,至少我是把它当作工具书去应用的。
影视类书籍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影视类书籍读书笔记篇一:影视精品解读(下)读书笔记影视精品解读(下)听课笔记程素琴20XX年6月一、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问题和对策A、电视新闻改革:80年代:主要是确立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使电视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90年代:主要是加快改革步伐,让中国电视走向世界;进入新世纪,探讨数字化、全球化背景下的走出去战略。
b、成就和亮点:建立了直播快速反应机制;(20XX年,成立全国电视直播联盟)舆论环境好像比过去更轻松;c、问题1、舆论监督在变弱(焦点访谈)2、节目缺乏创新(中央电视台缺乏新节目,都是老节目)3、僵化的考评机制(收视率是电视的万恶之源)4、体制滞后(上世纪80年代,四级办电视,双重属性,企业性质,双重属性:政府满意,受众满意——机关、企业)D、对策:1、体制转变(以市场的形式走出去更可行)2、模式转变(思考借船出海:利用凤凰卫视国际化的传播平台播出我们的节目,传播意识形态)3、观念转变(以受众为中心,更开放的观念)4、内容转变(中央4台,说到中华特色,就只是杂技、京剧等,应多开拓)二、什么是一条好的电视新闻A、电视新闻定义b、电视新闻的共性规律时效性(时效性把握:并不是最快报道最好,需考虑适宜性:接受心理、考虑受众模范——富士康跳楼事件)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必须真实、本质的真实、表现手法的真实——声画组接)客观性:新闻报道尊重客观事实;报道手法的客观(不出现第一人称)公正性:给正反双方话语权c、新闻价值不变要素:真实性、时新性可变要素:重要性——会议新闻国外也是一样,因为是重要的——重要人物热门话题、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制约新闻价值的要素:事实本身、事实与受众的关系、记者的能力D、电视新闻的采制特点三、什么是电视新闻节目A、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b、电视新闻的报道取材走向1、信息——观众期望值:扩大信息源增加信息量(不可丰收就是麦浪滚滚)畅通信息流通渠道解读信息(波兰总统坠机,通过解读坠机原因、波兰和俄罗斯关系)2、情感——报道兴奋点(有有认知)3、个性——传播要人格化(每个编导做的节目都不一样,要有自己的风格)c、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走向1、主题事件化(20XX年经济危机:一群小麻雀安家在银行门口)2、事件故事化(银行员工如何小心翼翼的帮助做窝)3、故事人物化(原生态的故事比小说更吸引人)4、人物个性化(每个人都不同于他人,观察到位)D、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系列报道:中国特色,国外很少系列报道四、电视新闻的编排编排思想:节目观念,受众观念编排技巧:选择头条突出重点优化组合、有序编排层次分明、灵活多样峰谷技巧五、考试形式:名词解释简答:2道题论述:延伸阅读书籍:篇二:读书笔记-《认识电影》读书笔记-《认识电影》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应该是第一本专业课的工具书,至少我是把它当作工具书去应用的。
影视文学笔记整理
重点:艺术分类中电影的归类电影的本体特征考试内容:1】名词解释(20’)2】简答(40’)——要点+适当阐述3】论述(40’)——要点+分述+论述举例+文字语言教学内容:1】世界电影简史2】中国电影简史3】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名次较多)4】电影艺术鉴赏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世界电影简史一、重点名词电影;表现主义学派【德】;先锋派【法】;新浪潮电影【法】;“左岸派”电影【法】;隐喻电影【苏联】;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二、世界电影发展的基本线索三、重点问题1、德国表现主义学派的特征:2、苏联隐喻电影的基本特征:3、【论述】20世纪40-50年代苏联电影发生的变化:4、【简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内容:5、【论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特征:6、意大利“政治电影”的特点:7、【论述】日本民族电影的艺术特点:8、【】美国主流电影的题材内容:9、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电影创作的特点:第二章中国电影简史一、重点名词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城市轻喜剧;二、一般了解三、重点问题【论述】1978-1983年我国电影的深化与初步繁荣第三章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一、重点名词惊悚片;侦探片;探险片;西部片;科幻片;(电影)构图;景别;远景;特写;推、拉、摇、移、跟;蒙太奇;长镜头二、(无)三、重点问题1、电影的基本特征:2、电影的四大片种及其常见样式:3、故事片的基本特征:4、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第四章电影艺术鉴赏的理论与实践一、重点名词:影视艺术鉴赏;共鸣二、(无)三、重点问题:1、为什么说影视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附录1——1 德国表现主义学派的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矛盾激化,经济面临崩溃,人心浮动。
)表现主义电影在电影艺术上更多地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独创性和时代精神。
表现主义电影对于德国电影在20年代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重点名词:表现主义学派】+ 特征+“梅育和雅诺维支编剧、维内导演的影片《卡里加里博士》是表现主义的发展大道顶峰的标志。
影视与文学电影改编作品中的文学原著解读
影视与文学电影改编作品中的文学原著解读影视改编自文学原著的作品一直是电影界的热门话题。
通过将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电影创作者们不仅可以引用经典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借助视觉和音效等影像元素,去展现原著中无法被文字完全传达的魅力。
然而,影视与文学的结合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它需要电影创作者灵活的转化和解读能力。
首先,电影改编要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进行改编和创新。
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电影创作者必须面对许多挑战。
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将文字化为图像,如何把原著中的细节和情感通过视觉形式表达出来。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制片人就将原著中的奇幻元素和魔法世界通过精美的视觉效果展现给观众,因此成功地捕捉到了原著中的魔力和情感。
然而,电影改编也需要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进行创新。
有时,电影创作者甚至会改变原著结局或调整角色性格,以适应电影的节奏和观众的口味。
其次,电影改编作品还需要处理好原著与影视语言之间的差异。
文学作品依靠文字去创造画面和情节,而电影则依靠影像和声音。
因此,在改编文学作品时,电影创作者需要仔细思考如何将文字转化为影像,并通过视觉和音效等手段去传达原著中的情感和观点。
例如,《杀死一只知更鸟》这部电影改编自哈珀·李的同名小说,通过独特的镜头语言和音乐,成功地展现了小说中的种族歧视和成长主题,使观众在电影中能够感受到原著的深刻情感。
另一个挑战是在电影改编作品中保留原著的核心意义。
每个文学作品都有独特的主题和观点,而电影改编作品应该以原著的核心精神为基础,并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来加强和诠释原著中的主题。
例如,《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电影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服装,展现了原著中关于社会阶层和美国梦的独特观点。
电影通过对豪华聚会和奢华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小说中对于金钱和虚荣的批判,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原著的主题。
总之,影视与文学电影改编作品中的文学原著解读是一个需要创造力和细致入微的过程。
《影视作品欣赏与影视小说创作》
《影视作品欣赏与影视小说创作》《影视作品欣赏与影视小说创作》的读书笔记前言部分,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中放映了几部纪录片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927年美国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5年美国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
, 文学艺术工作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从事既成文学作品研究以继承和发展传统指导未来创作,一类是从事新的作品创作。
, 影视剧本分为三类,影视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完成台本。
影视文学剧本是影视剧创作的依据,通常称为“一剧之本”,分镜头剧本是依据影视文学剧本1写出来指导导演拍摄的文本,相当于施工蓝图,完成台本是在影视剧制作完成后由场记在分镜头剧本中加进制作技术的文本,也叫做镜头记录本,作为资料保存,以供研究使用。
, 影视小说的相关,影视小说是小说,它既可以作为小说阅读,也可以作为影视剧的拍摄蓝本。
影视小说的小说的写作不同于一般小说的写作,比如它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重点在于具象表现,不作抽象的叙述,不做议论,不以文字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不采用日记体和书信体,它既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也可以很轻松的搬上银幕荧频。
影视赏析上篇第一章对影视的认识, 影视是电影电视的统称,电影的出现早于电视,电影先驱意大利卡努多在1911年提出电影是三种时2间艺术,诗歌、音乐、舞蹈,和三种空间艺术,建筑、绘画和雕塑,综合产生的一种时空综合艺术,它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名列地气,后来人们称电影为“第七艺术女神”。
在影片中,音、乐、人物、道白等是同时出现的。
, 在写作时要有写诗的激情,拥有诗才,最好能自己写出影视剧的主题歌的歌词。
, 影视的定位是大众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的,是一种世俗艺术,不可能是纯艺术。
, 1997年美国拍摄了与《冰海沉船》同题材的《泰坦尼克号》大受观众的喜爱。
, 影视的两派,一派是主张影视剧的作用是娱乐,另一派主张影视剧贴近生活、反映生活。
影视文学鉴赏感悟
影视文学鉴赏感悟影视文学鉴赏感悟影视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都能够给人带来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在观看影视和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智慧。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影视文学鉴赏的感悟。
一、情感共鸣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往往能够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们会被主人公安迪的坚韧和乐观所感染,也会为他的自由而感到欣喜;在读小说《红楼梦》时,我们会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而感到心酸和唏嘘。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二、审美体验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比如,在看电影《泰坦尼克号》时,我们会被那场壮观的海难和那段感人的爱情所震撼;在读小说《百年孤独》时,我们会被马尔克斯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所吸引。
这种审美体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
三、思想启示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主题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想启示。
比如,在看电影《阿甘正传》时,我们会被主人公阿甘的坚持和乐观所感动,也会为他的人生观而深思;在读小说《1984》时,我们会为奥威尔对权力和自由的思考而感到震撼。
这种思想启示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四、文化交流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往往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比如,在看电影《卧虎藏龙》时,我们会被中国武术和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也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在读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时,我们会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和社会。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总之,影视和文学作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在鉴赏影视和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注重情感共鸣、审美体验、思想启示和文化交流,从中汲取到更多的智慧和经验。
影视文学黄会林读书笔记
影视文学黄会林读书笔记
在阅读黄会林的《影视文学教程》时,我被她对影视文学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深深吸引。
这本书不仅是对影视文学的全面解读,更是对生活、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
黄会林强调,影视文学不仅是艺术,更是生活的写照。
她指出,影视作品通过情节、人物塑造和视听效果,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性的复杂与矛盾、社会的变迁与冲突真实地展现出来。
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影视作品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细节,其实都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
在书中,黄会林还对影视文学中的叙事技巧进行了深入剖析。
她详细解读了如何通过情节设置、角色塑造、视角选择等手法,来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让我意识到,影视文学之所以能吸引人,不仅仅是因为其生动的画面和音效,更是因为其巧妙的叙事技巧。
此外,黄会林还对影视文学中的主题与价值观进行了深入探讨。
她认为,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价值观,而这些主题和价值观往往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本质。
通过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人生、人性、社会等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总的来说,黄会林的《影视文学教程》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对影视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生活、人性、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无论是对于影视爱好者,还是对于想要了解影视文学的人,这本书都会带来极大的收获。
影视文学精编课件笔记
影视文学的概念影视文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了通常意义上的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也包括影视纪录片、风光片、电视小品、电视专栏节目等的文字性脚本。
就我们这门课而言,我们时常会将“影视”和“文学”分开比对(即影视·文学),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文学之与影视的意义:1、本质上都是讲故事,文学作品提供了许多经典的叙事文本和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叙事技巧如:《诗经》之重章叠句与《花样年华》、《我的父亲母亲》2、提供了美学范例和评价体系(见前面讲述)3、影视文学剧本4、共同的文化心理积淀和有源可寻的艺术风格5、对心理的多方位阐释影视语言的独特性:如《无间道》之“天台会电影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结合时间:放映时间、剧情展示时间、观看时间(观众主观感受到的时间)空间:再现空间与创造空间这一点可以体现影视艺术的逼真性与其多义性的完美结合。
文学世界和影像世界的区别1、文学世界是由文字构筑,影像由镜头语言构成;2、文学世界早于影像世界,世界各地的文字差别很大,而影像世界出现较晚,且镜头语言具有广泛的相似性;3、文学世界的感知是间接性的,更适于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影像世界的感知是直接的,给人类各项感觉器官来了个总动员,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但对人物的心理表现不及文学;4、文学世界的受众有一定范围和限制,如读者群是识字的,有一定的文学爱好等,而影像世界以大量动感的画面冲击着人们的视网膜,范围更广。
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关系紧密:1、影视艺术是影视文学产生的前提,没有影视艺术便没有影视文学;2、影视文学是影视作品摄制的基础,文学脚本质量的高低对影视作品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影视文学的性质1、两栖性:影视文学既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别,具备文学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写作首先是服务于影视作品的摄制;2、影视文学的未完成性。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一)、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结合时间:放映时间、剧情展示时间、观看时间(观众主观感受到的时间)空间:再现空间与创造空间(二)、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结合电影画面:逼真性及其带来的丰富性声音与画面的结合既可以增强逼真性,也可以产生复杂的相互关系电视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异1、影视制作:电影耗时,耗钱,成本高,清晰度高;电视周期短,损耗小,成本低,清晰度比电影差。
小说改编的电影读后感
小说改编的电影读后感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影。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钟爱的电影类型,有的人喜欢动作片,有的人喜欢爱情片,还有的人喜欢恐怖片。
而对于我来说,喜欢看小说改编的电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今天,我就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小说改编的电影的读后感。
首先,小说改编的电影给人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会为主人公与剧情产生共鸣,而当这个故事被搬上银幕时,我们会感到一种熟悉感,仿佛我们已经亲身参与其中。
然而,电影与小说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电影会根据导演的想法对剧情进行改编,这就让观众在看电影时有一种与小说不同的新奇感。
其次,小说改编的电影给人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相比于纸上的文字,电影能够用画面、音乐和表演来展现故事,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尤其是在科幻、奇幻题材的小说改编电影中,通过特效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想象力独具的场景和角色。
这种视觉上的享受让我感到非常兴奋,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小说中的世界。
然后,小说改编的电影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
在小说中,人物的形象是通过作者的描写和读者的想象来创造的。
而在电影中,演员用自己的表演将这些角色具象化,给观众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形象。
我常常会有一种小说中的人物活过来了的感觉,能够看到他们的神情、动作和言谈举止,这让我对他们的理解更加深入。
最后,小说改编的电影也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
无论是由于时间限制还是剧情的改编,总会有一些小说中的细节没有能够被完整地呈现在电影中。
有时候,我会觉得这些细节才是故事的精髓所在,电影中缺失了这些,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但是,这也使得我更加珍惜小说这个媒介,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综上所述,小说改编的电影给我带来了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带来了视觉的享受,更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同时也让我留下了一些遗憾。
看电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当我们把已经读过的小说搬上银幕时,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感受。
小说和电影,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能够触动人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和感动。
小说与电影中的教育研究读书笔记
《小说与电影中的教育研究》读书笔记1. 内容描述本书首先概述了小说和电影作为教育研究的独特平台的重要性。
在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对国内外经典小说和电影的分析,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价值观和教育实践方式。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深入解读,我们能够发现教育的多维视角以及不同的教育方式对社会和个人的深远影响。
小说和电影通过虚构的情境和生动的情节设计,成功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这种展示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育理论更加生动和直观,更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书中也介绍了如何将这些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使之成为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
本书提出了重要的教育观念:寓教于乐的重要性、现实教育与电影故事交融的艺术等观点。
这使我们更加认识到电影在教育中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或呈现故事情节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融合了艺术与人文思考的载体。
作者对通过虚构故事的讨论引入实际问题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思考。
这样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教条和束缚,有助于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和关注教育改革背后的真正意图和意义。
本书通过深入剖析小说和电影中的教育元素,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如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这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思考教育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探讨和推进教育改革。
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文学与影视作为重要的教育媒介形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小说与电影不仅是娱乐的手段,更是传达思想、进行文化教育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交叉影响与渗透现象日益显著。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种媒介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教育的重要视角,尤其是教育过程中的价值观塑造、文化传承以及知识传递等方面。
对小说与电影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深化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改进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是一种文艺行为,更是社会文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和教育实践的自我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谈小说与影视
浅谈小说与影视
小说,在中国自古就有,虽然自古就不被文人所重视,但还是依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有传奇,如《柳毅传》;明清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
及至近现代,商品经济勃兴而起,市民阶层犹如雨后春笋,通俗小说的发展也就顺道如火如荼了,知识文化当然也就变成大众化的了。
其实,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它们都是一种文化,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
在我想来,影视,从一定角度来说,是将小说里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更好的传播给大家的最佳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说与影视的联姻就变成了一种必然的潮流和趋势!
小说在一定合适地条件下可以成为影视,并能雅俗共赏,前提是它符合大众化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要求。
因为大众更喜欢用肉眼就能看到的“艺术”,无需费力思索和精神探求,只需要认同及理解即可,给予人们生活中片刻的快捷的精神休闲,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用“心灵的眼睛”去发掘被供奉在象牙塔里的宝藏的啊!
现在的小说家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文学上的成功必须借助于影视!因为厉害的说,影视可以让小说和小说家一夜成名,苏童的《妻妾成群》被拍成《大红高粱高高挂》,陈源斌的《万家诉讼》被改编为《秋菊打官司》,他们都属于这种情况。
在90年代王朔现象发生之后,小说家在之后的文学创作中更加注重应用影视手法,以期成为影视改编的首选对象。
这也是在时代趋势的作用下,小说家求取生存发
展的必须方法了。
正是由于这许多的因素,王朔、海岩、二月河、莫言、苏童等等一大批作家以开放的心态开始尝试“触电”,不得不说,文化与时代接轨,传承与历史相随,商品经济的大潮促使利益的多元化,潮流汹涌澎湃一路向前。
影视作品观后感 影视读书笔记 观后感 读书笔记:《故事》
读书笔记:《故事》摘录:人物的真相只有当一个人在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才能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该选择便越真实地表达了人物的本性。
故事天赋是首要的,文学天赋是次要的。
对故事的爱——相信你的观念只能通过故事来表达,相信你的人物会比真人更“真实”,相信你的虚构的世界要比具体世界更深刻。
对戏剧性的爱——痴迷于那种给生活带来深刻变化的突然的惊诧和揭秘。
对真理的爱——相信谎言会令艺术家裹足不前,相信人生的每一个真理都必须打上句号,即使是个人最隐秘的动机也不例外。
对人性的爱——愿意同情受苦的人们,愿意深入其内心,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
对知觉的爱——不仅要沉迷于感官的快感,更要纵情于灵魂的知觉。
对梦想的爱——能够任凭想象驰骋,随其驱使,并乐在其中。
对幽默的爱——笑对挫折磨难,以恢复生活的平衡。
对语言的爱——对音韵节奏、句法语义探究不止,乐此不疲。
对双重性的爱——能感知生活的隐藏矛盾,对事物似是而非的表象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
对完美的爱——具有一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激情,以追求完美的瞬间。
对独一无二的爱——大胆求新,对冷嘲热讽处之泰然。
对美的爱——对作品的优劣美丑具有先天的识别力,并懂得如何去去粗取精。
对自我的爱——具有无需时常肯定自己,从不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的长处。
你必须热爱写作,而且还能耐得住寂寞。
不过,仅有对好故事的爱,对为你的激情、勇气和创造天才所驱使的精彩人物和对世界的爱,还是不够的。
你的目标是必须把一个好故事讲好。
社会态度是变化的。
作家的文化触角必须敏锐地感悟到这些运动,不然的话,他写出的东西就有可能成为古董。
...勇于创新的作家不仅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而且还具有深刻的远见卓识。
他们将双耳紧贴着历史的墙壁,随着事物的变化,他们能感觉出社会未来的趋势。
体会:作者麦基以一百多部电影为例,向读者解释银幕剧作的原理,它超越了僵死的教条,使理论性的的东西不再那么无趣,发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超群却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组成部分。
影视剧本与小说阅读
影视剧本与小说阅读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影视剧本与小说阅读成为了许多学生喜爱的活动。
它们不仅能够带给学生乐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影视剧本与小说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资源。
二、影视剧本的魅力1. 创造丰富的想象空间影视剧本以简洁的文字描述情节和对话,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学生可以根据剧本中的提示,想象出角色的形象、场景的布置以及情节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阅读和解读能力阅读影视剧本需要学生理解对话背后的含义和情感,并能够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表演。
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和解读能力,能够从文字中捕捉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3. 增强表达和演绎能力通过阅读影视剧本,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角色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并尝试将其演绎出来。
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三、小说阅读的价值1. 拓展知识面和视野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通过阅读小说,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培养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往往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并引发共鸣。
通过阅读小说,学生可以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提高情商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往往涉及到复杂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通过阅读小说,学生可以学会思考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资源1.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影视剧或者演绎剧本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或小说中的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在阅读影视剧本或小说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写作,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其中的问题和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申载春老师的《影视与小说》
最近翻看了申载春老师的《影视与小说》(大众文艺出版社),收获颇丰。
在我的阅读视野中,专门研究影视或小说的著作汗牛充栋。
这些著作的研究视域,影视是影视,小说是小说,二者各自为阵,互不联系。
而申老师的《影视与小说》既关注影视和小说各自的艺术特征,又认识看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更为重要的是,关于影视与小说的相互影响,前人关注的是小说对影视的影响,而《影视与小说》侧重的是影视与小说的影响。
就我的阅读经验看,专门探讨影视对小说的影响的著作,这在国内的还属鲜见。
申老师借助这一课题,在这部著作里完成了一次理论和学术上的跨越。
该书是多年来申载春老师对影视与文学关系研究成果向读者做出的一个汇报。
之前,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坚韧的毅力,申载春老师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积累工作:在工作、学习之余,创作了近30余万字的小说、散文和影视评论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三年的博士学习生涯中,他潜心研读小说理论、影视理论和当代西方文艺美学理论,占据了理论的制高点;由于英文基础好、电脑水平高,能够迅速便捷地掌握学术前沿动态,收集大量的既有和新出的中外影像资料,影视话语量相当丰富。
正是基于前期准备充分,积累丰厚,作者才能够如此的厚积薄发,旧学新知兼修,在影视与小说之间搭建了一座相互沟通、相互交往的桥梁,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影视与小说》共计二十二万五千字,结构上分为上下编两个部分。
上编部分是理论建构,申载春老师根据他自身的专业优长,融会贯通,设定了五大课题,分别论述了影视艺术与小说生态、小说生产、小说技巧、小说结构以及与小说接受的关系问题。
下编部分是文本阐释,是对上编理论构建的支撑、延伸和实证,申载春老师依据以往对影视资料的掌握,对文本进行理性层面的解读和提升,特别是对节奏艺术和对张艺谋电影视觉色彩美学的解析,成为了影视艺术美学的新创获。
上下编经过整合,形成了完整的专著体制。
在建立互动关系的过程中,运用了互涵式思考和经纬式的探究,实现了小说和影视之间的真正对话。
多年来,我们只注重小说对影视的影响,着眼于小说名著的影视改编,并从此出发评价影视作品的得失。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已成为当代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也使小说的性质特征、生存方式、传播方式以及审美价值发生了变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改变,申载春老师将影视与小说放置在二者的相互关系中进行考察,在详细阐述小说与影视之间的追逐、模仿、躲闪、折磨和创新等演进过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这两种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状态,并对二者的关系作出一种细致的现象透视和理论总结,不仅有横向的平行比较,同时也有纵向的历史演变考究,有相互影响状态的审视,因此,足以构成理论意义上的、具有理论深度的关系学研究。
这是一项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必将对小说和影视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文艺学的学科建设,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也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得知申老师的《影视与小说》一书,荣获2009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并被推荐申报教育部的相关奖项,我想这至少也算对申老师多年从事影视与小说关系研究的一次肯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