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一、概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的交互作用。

在脑缺血缺氧后恢复血液供应的过程中,缺血性脑组织不仅未能得到恢复,反而出现加重的损伤甚至坏死,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许多新的分子靶点和治疗方法被发现,为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自噬等。

当脑组织缺血时,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堆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和细胞因子,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因子会破坏细胞膜和线粒体,导致细胞死亡。

同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还会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现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许多方面。

一些药物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被发现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发挥保护作用。

细胞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一些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在体内外实验中表现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减少细胞死亡等。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详细机制,发现更多参与损伤过程的分子靶点,并针对这些靶点进行药物设计和发现。

同时,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也将会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包括神经科学、生物学、药理学、医学等,我们有望促进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为临床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 简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定义和重要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它涉及到缺血期的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的继发性损伤。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的多发病疾病之一,具有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机制较为复杂,研究显示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相关。

多种环节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损伤加重、脑梗死灶的形成。

由此,临床在早期治疗过程中,减轻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有效挽救或保护濒死脑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效果。

以下综述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标签: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脑梗死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治疗,而且会增加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脑缺血发生后,血液恢复供应,其功能不但不能有效恢复,而且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脑功能障碍,即所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2]。

因此,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死亡机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因此,临床尽早恢复脑缺血、缺血半暗带区的血供、挽救濒死的脑神经细胞是治疗脑梗死的核心。

为了降低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有效保护神经细胞,本文作者对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的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现综述如下:1大脑对缺血缺氧敏感的原因脑组织会消耗全身20%~25%的氧气,是人体所有器官中每一单位重量代谢最高的器官[3]。

但是脑组织内糖和糖原的储备量却很低,因此大脑对血流供应减少极为敏感。

一般在缺血20 min即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与其他的脏器对比,大脑富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而保护性抗氧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非常低,故对氧化应激损伤也同样敏感。

此外,缺血再灌注后会造成特定递质大量释放,例如谷氨酸盐、多巴胺,从而会导致神经元的钙超载和细胞毒性。

缺血性脑损伤与瞬时受体电位M通道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损伤与瞬时受体电位M通道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损伤与瞬时受体电位M通道的研究进展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

钙超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瞬时受体电位M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TRPM)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超家族,对钙离子有较高的通透性,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对TRPM通道的研究将成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新的靶点。

本文就胞内钙离子超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TRPM通道及其參与的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予以综述。

标签:脑缺血;钙超载;瞬时受体电位M通道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血和缺血后再灌能引起一系列病理和生化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脑能量耗竭,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胞内钙离子(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Ca2+]i)超载,氧自由基产生增加,细胞坏死和凋亡等[1]。

其中,胞内钙离子超载被认为是脑缺血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主要机制。

除了NMDA型谷氨酸受体和电压门控性钙通道以外,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s,TRP)因其对阳离子的通透性的特点[2],该通道家族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1 [Ca2+]i与缺血脑损伤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外钙离子(calcium,Ca)浓度为1~2mmol/L,细胞内则小于200nmol/L,两者相差10000多倍。

生理情况下,Ca2+主要由Ca2+通道和Na+-Ca2+交换两种途径进入胞内,胞内的Ca2+由钙泵泵出细胞外。

细胞内Ca2+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钙稳态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意义[3]。

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概述 (2)1. 定义和分类 (3)2.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4)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5)三、铁死亡概念及其生物学特征 (6)1. 铁死亡定义及特点 (7)2. 铁死亡相关生物学过程 (8)3. 铁死亡与细胞凋亡、自噬等的关系 (9)四、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10)1. 铁代谢失衡与新生儿脑损伤关系研究 (12)2. 铁死亡途径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激活 (13)3. 铁死亡对神经元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14)五、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7)2. 现有研究成果及主要贡献 (18)3. 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挑战 (19)六、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治疗策略及前景 (21)1. 药物治疗 (22)2. 非药物治疗手段 (23)3. 未来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24)七、结论 (25)一、内容简述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中的作用机制逐渐受到关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围生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脑部功能障碍和神经细胞损伤。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主要介绍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包括铁死亡的定义、发生机制及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当前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概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在围产期由于窒息导致的脑部缺氧和缺血性损害。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Ke rs ic e ab an ij r a u u cu e banp o eto rve ywod :sh mi ri n y;c p n t r ; r i r tcin;e iw u
缺血性 脑 病 是 临床 上 常见 的急 性 脑 血 管 疾 病 , 其致残 率 和致死 率 均较 高 。近 年来 对 于针 刺脑 保 护 机制 的研究 较 多 , 文 就 近 年来 缺 血性 脑 损 伤 针 刺 本
mir cr u a i n k e ig b o d b an b r ira d a t o y a ia , h b t g l i e o i a i n, e u ig t x ct fNO , e u a i g c o ic l t , e p n lo r i a re n n i x r d c l i i i n i d p r x d t o — n i p o r d cn o i i o y r g lt n n u o e t e k e i g b ln e o n i el i h b tn p p o i a d i fa e r p p i , e pn a a c fi n c l,n i i g a o t s s n n lmma o y r a t n a d p o t g n u o e o e y d o i t r e c i n r mo i e r n r c v r . o n
1 改善血 液流 变学特 性 脑卒 中患 者 多 具 有 血 液 流 变 学 异 常 的 特 点 , 如 血液 具有浓 稠性 、 滞性 、 黏 聚集 性 。改 善血 液流 变性 则有 利 于保证 微 循 环 的正 常运 行 , 维持 物 质 代 谢 和 能量 代谢 的平 衡 , 进 神 经 细胞 功 能 的恢 复 。针 刺 促 可改 变血 液 的高 黏 状 态 , 降低 血 小板 和红 细 胞 的聚 集力 及黏滞 性 , 改善 血液 的高 黏 、 、 状 态 , 善 脑 聚 凝 改 微循 环l 。 1 ] 2 调节缺 血 区脑组 织的血 流供应 和 改善微循 环 针刺 可 以改 善 缺 血 区 脑 组 织 的 灌 注 状 态 , 开 使 放 的血管 数增 多 , 善 血细 胞 的流 态 , 改 有效 解 除缺 血 早期 的微 血 管痉 挛 , 微 血 管 和 代 偿 血 流 间 出 现 了 使 良性 循环 , 可 促 进 微 血 管 的新 生 和病 灶 侧 枝 循 环 并 的建 立 , 改善缺 血性 半 暗带 的血供 , 轻脑 组织 的损 减 伤 并可延 长溶栓 治疗 的时 间窗_ ] 2。 。 研究 在不 同水平 已发 现针 刺对 缺 血 区脑 组 织血

运动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运动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运动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吴孝军;朱路文;李宏玉;唐强【摘要】Cerebral ischemia tolerance was induced by exercise preconditioning, which protected the brain from injury. The detailed mechanism of exercise preconditioning protecting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was complicated, which involving the regulation of multiple tar-get point and multi-path, such as inhibiting cell apoptosis, promoting angiogenesis in the brain, inhibiting the excessive activation of glutam-ic acid as well as the regulation of inflammation. More mechanisms were still unknown.%运动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性损伤耐受,具有显著的脑神经系统保护作用.运动预处理改善脑缺血性损伤的具体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靶点、多途径的调控,其中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脑神经血管生成、抑制谷氨酸的过度激活以及调控炎症反应是运动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关键机制.然而运动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远不止于此,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现.【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5(021)006【总页数】5页(P657-661)【关键词】脑缺血;耐受;运动预处理;综述【作者】吴孝军;朱路文;李宏玉;唐强【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本文著录格式]吴孝军,朱路文,李宏玉,等.运动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 21(6):657-661.CITED AS:Wu XJ,Zhu LW,Li HY,et al.Advance in mechanism of cerebral ischemia tolerance induced by exercise preconditioning(review)[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5,21(6):657-661.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占我国最常见致残和致死原因的第二位[1],其中以脑血管阻塞性缺血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发病率约占脑卒中的70%[2]。

缺血性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 I C V D ) , 指颅内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管壁 发 生病理改变 , 使血管管腔狭窄、 闭塞 、 血流停滞, 引起相应供
血 部位 的脑组 织 发生 缺血性 坏死 , 进 而 出现 相 应的神 经功 能 障碍, 是 目前 人类致 残 、 致死 的三 大原 因之 一。 现 对造 成脑 组 织 损伤 的 几个 主要 机制 及其病 理变 化综述 如下 。 1 . 1 能量耗 竭 、 酸 中毒 脑 的重量 仅 为体 重 的2 % 一 3 %, 但 耗
【 文章编号 - ] 1 0 0 4 - 6 8 7 9 ( 2 0 1 3 ) 0 3 - 0 2 3 5 - 0 3
经 元过度兴奋 、 溃 变 及 坏 死 是 造 成 缺 血 性 脑 损 伤 的 中心 环节之 一 。 在 中枢神 经系统 中存 在两类氨基酸 : 兴奋性
缺血性神经损伤是指由各种病因造成的使供应脑部和 周 围神经的血管发生病变所导致 的一 系列神经 系统疾病 , 主要包括缺血性脑损伤和缺血性周围神经损伤两部分 。 1缺血陛脑损伤 缺血性脑损伤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 s c h e m i c c e r e b mv
唑 核苷类似 物的研 究进展[ J 】 . 中 国药物 化学杂 志 , 2 0 1 0 ,
2 0 ( 5 ) : 3 6 2 - 3 7 0 .
【 6 】 屈元雨 , 吴凤艳 , 胡建 明, 等. 三 氮 唑 类 衍 生 物 的 合 成 及 其 对 幽 门 螺 杆 菌 体 外 抑 制 活 性 研 究[ J ] . 化 学 试 剂, 2 0 1 l , 3 3 ( 9 ) : 8 0 7 -8 1 1 . ( 收稿 日期 : 2 0 l 2 —1 2 —2 9 )

CXCL12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晓婷 张静

CXCL12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晓婷  张静

CXCL12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王晓婷张静发表时间:2013-10-29T11:40:50.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王晓婷张静[导读] 缺血性脑卒中能够诱导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产生大量的神经前体细胞并在缺血后12周达到高峰,伴有向嗅球移行的脑室下区细胞减少。

王晓婷张静(通讯作者)(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辽宁大连 116100)【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074-03【摘要】 CXCL12在多种组织器官中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结合,构成 CXCL12/CXCR4反应轴,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免疫、炎症反应、造血干细胞迁移和归巢等。

但是,有关CXCL12与脑损伤后神经修复之间关系的研究的报道很少。

本文就CXCL12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迁移和再生等方面的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CXCL12 缺血性脑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迁移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原因之一,而病残率在所有疾病中高居首位[1]。

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在我国占脑卒中患者的 70-75%。

缺血性脑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极其有限,往往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失。

因此,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最近的研究发现,缺血性脑损伤后,CXCL12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移行、粘附和归巢来加强内源性神经细胞的再生。

新近的离体实验也证实CXCL12可以通过抑制 Rho激酶活性来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元轴突的延伸。

这些作用与CXCL12的生物学特性和转导通路密不可分。

1 CXCL12与CXCR4 分子CXCL12是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CXC类趋化蛋白。

CXCL12有2个亚型, 一个有89个氨基酸多肽,另一个有93个氨基酸残基,在羧基端多4个氨基酸残基,它们是由同一基因编码的2种不同的拼接变异体,二者在表达及功能上未发现区别。

脑缺血后神经血管保护机制和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后神经血管保护机制和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华脑血管病杂志 ( 电子版 ) 2 0 1 3年 6月 第 7卷 第 3 期C h i n J C e r e b r o v a s c Di s ( E l e r t r o n i E c I i 【 i t m ) ,

2 0 1 3 , V “7 . N 。 3

a nd W e s t e r nMe d i c i ne , Sha ng ha iUni v e r s i t yo fTr a d i t i o n a lCh i ne s eM e di c i ne , S ha n gh a i200 4 37 ,C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u t h o F " . DO NG Q i a n g , E - ma i l : q i a n g _ d o n g 1 6 3 @1 6 3 . c o i n
内源性 保护机制 、谷氨酸受体 的双 向作用 、非谷氨酸依赖的钙失衡损伤机制进行综述 ,进一步 阐释 脑缺血后神经血 管的保护机制 和损伤机制 ,以求突破神经保护研究的传统框架 ,寻找神经 血管保护
治 疗 的新 理 念 和新 思神经保护 ;脑损伤 ;神经血管单元
Pro gr e s s of neur ov as c ul ar pr ot e ct i v e a nd de s t ruc t i ve me c hani s m r e s e ar c h af t er f oc al c e r e br al
综述 ・
脑 缺血 后神经 血管保护机 制和 损伤 机制研 究 进 展
陆征 宇 董 强
【 摘要 】 脑梗死是致死性疾病之一 ,发病率高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尽管各方面 的研究不断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9 :3 0 3 9 8—3 1 . 9 3
[ 1A rm M K vc (. ot t ad n l r t ev— 1] ba m , t E. oa ̄- Ps a hnlgae ̄ eata J na l i t h i
tno se —rae el a c nr sJ E r ers , i f ts e t Dl h i i i [ u N uo i o r s l d l l m le  ̄ J c
j 】 xr s n fau esi t tJ Po a cd n 1 pe i er l s nh m [J rcN t A a t e s o f n e l
s 】U A、1 9 .9 5 3 c S 9 8 5: 3 5—5 4 30
hD s C i
, 1
 ̄d t n I e 'a e rtm ̄n r e : R s l rm h i t ai n o ,v n ltd pe e a o e mts eu t f s o te p o l
N P r ma J .rh O Ar l JAc ; [
38 3

a" dlcMn ,19 ,13 3 1 lA a  ̄ d n r 鲫旧 t h e
期进行 视觉 、 听觉等筛查 , 早期发现视觉 、 听觉功能问题 早期 干预 , 使患儿能接受适 宜的感觉经 验刺激 , 促进脑 发育 ; ②国 产期临床工 作中如 何防 止脑 损伤发生 : 注意 避免对新 生儿 要 的有害刺激 , 如新生 儿镇痛 , 少过度 刺激引起 的应 激反应 , 减 新生儿期如何 通过行为干预减少脑损伤 的发生等均是临床上
. 7: 7


2Br o J
i J . y a t eei, e r ln n i ns e s P Sn p g ns ht o r y de g ei i t o s e o o a p e sn h f

慢性脑缺血致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脑缺血致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对 患者脑 部 的危 害可 能短 时间 内不会 太 明显 ,使患 者放 松对 紧急 发病 的警 惕 ,导 致 较高 的致 死 率 、致残 率 ] 。随着 较 长 时间 的脑 损 害累积 ,在治疗 恢 复方 面的优 势都 渐渐 减少 ,其 危害 变较 强烈 的显 现 出来 。而且 现在 国 际上还 没有 治疗 此疾病 有 效率 较高 的方 法_ 2 l 。笔 者通 过参 考 近些 年 国 内外 相关 文 献结 合 在治 疗慢 f 生 脑 缺
质细胞 的活化 1 。还有少 突胶质 细胞 的含量减少 ,是髓鞘 脱失 , 进 而导致髓 鞘包绕 的轴突 的功 能脱失 ,进一 步造 成脑部 的损害 。 要注 意 ,慢 性脑 缺血 会严重 损害 脑部 正常 的代谢 活动 ,如显 著减 少脑组 织 中 的谷 胱甘 肽 含量 ,降低 超氧 化物 歧化 酶 的活性 , 致使 氧 自由基毒 性产 物 丙二 醛的含 量 ,都导 致脑 部物 质氧 化还 原
含 量 大幅增 加 ,如胶 质纤 维 酸性 蛋 白 、s l 0 0 增 加所 导致 的星状胶
2 . 2 干 细胞 治 疗慢 性 脑缺 血 致脑 损 伤 :近年 来 ,不 断有 相 关 文 献证 明 ,干细胞 移植 可 以治疗 慢性 脑缺 血所 致 的脑损 伤 。干细 胞 是可 以进 行 多向分 化和 自我 更新 的一类 细胞 ,长 时 间的慢 性脑 缺
降 ,致使 脑神 经细胞 不 能正 常的修 复损 伤的D N A,虽 然人体 在察 觉 到此 变化 后会 进一 步调节 体 内酶水 平 ,使神 经 细胞 的死亡 率下
降 ,初 步 调整 回到正 常 的水平 【 5 】 。但 是 其对 脑部 造成 的损害 ,是
活血化 瘀药 丹参 ,与 近年来 研究 较 多的银 杏 叶制剂 等 。这 些 中 药 对慢 性脑 缺血 所致 各种 脑损 伤都 有很 好疗效 ,长期应 用不 良反

缺血性脑损伤时脑脊液中活性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损伤时脑脊液中活性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于缺乏氧气供应而导致部分 A P被 催 化 , 由 A P经 腺 T 经 T 目前 , 大 量 关 于 缺 血 性 脑 损 伤 的动 物 实 验 研 苷酸环化酶转化的 c M 此时合成减少 。另外 , 在 A P 脑脊 究 的文献 报道 中 , 测 定 的 因子 多 来 源 于 脑 组 织 和 液中 c M 所 A P是由神经元 、 神经胶质细胞 、 血管内皮细 血液, 鲜有 脑 脊 液 中相 关 生 物 活 性 因子 表 达 规 律 的 胞 和血 管平 滑 肌 细 胞 主 动转 运 而来 , 量 代 谢 障 碍 能 报道 。本文 主 要 通 过 利 用 计 算 机 检 索 Mel e2 0 时此转 运机 制受 阻 。 导致 脑 脊 液 中的 c MP进 一 步 di 0 3 n A 20 0 8年期 间有关 缺 血性 脑损 伤 时 脑 脊 液 中生 物 活 减 少 。c MP能参 与调节 脑血 管 的舒 缩 功能 , 组 织 A 脑 性 因子 的表 达 及 变 化 规 律 的文 献 , 索 词 为 “ S 、 缺 血时 , 检 C F 脑脊 液 中 c MP减 少 , A 以此 脑 膜血 管 对 刺 激 dmaei hmi” 限定语 言类 型 为 E gi 。同时 检 的扩 张反 应 减 弱 , 管 持 续 痉挛 , 组 织 缺血 加 重 , a g、 ce a , s nlh s 血 脑 索 C K 05~ 0 8年期 间有 关 缺 血 性脑 损 伤 时 脑 从 而影 响神 经 系统 功 能 。窒 息 缺 氧 时 A P减 少 、 N I 0 20 2 T 腺 脊液 中的生 物 活 性 因子 的表 达 及 变 化 规 律 的文 献 , 苷 酸环 化酶被 抑 制 , 导致 脑 组 织 c MP减少 , 而 可 A 从 检索词 为 “ 损伤 、 脑 脑脊 液 和缺 血 ” 限定 语 言类 型 为 导致 脑 损伤 。 因此 ,A , c MP可作 为脑 缺 血 能量 代 谢 改 中文 。 回顾 缺血性 脑 损伤 时 各种 生 物 活性 因子 在 脑 变 的重要 指标 之一 … 。 脊液 中的特异 性 表达 , 掘 其 中规 律性 , 与 其 在 脑 发 并 Lu等 发现 , i 新生 儿窒 息 患者 血 浆 和脑 脊 液 中 组 织及 血浆 中的 表 达 规 律 进 行 比较 , 进 一 步 开 展 c MP的含 量显著 降低 , 降低 的程 度 与脑 缺 血 的程 为 A 其 动物实验 提供依 据 。 度相关 。所 有组 c MP的改 变 在血 浆 中监 测 的结 果 A 脑脊 液 主要 由脑 室 脉 络丛 产 生 , 斥 脑 室 系统 、 近似 在脑脊 液 的结果 , 明 c MP可 作为早 期缺 血性 充 表 A 蛛 网膜 下腔 系 统 和 脊髓 中央 管 , 中枢 神 经 系 统 存 在 脑损 伤 的敏感性 指标 , 价损伤 程度 和判 断预后 。 评 着 接触脑 脊 液 的神 经 元 , 脑 脊 液 与 脑 组 织 之 间存 2 兴奋性 氨基 酸 ( xi tr mioais E A ) 在 e c ao ya n c , A s t d 在着 交 流 信 息 的神 经 一 液 回路 。在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体 E A 广 泛存 在于 哺乳 动 物 的 中枢 神经 系统 中 , As 时, 脑脊 液 中 的 各 种 生 物 活 性 因子 也 会 发 生 变 化 。 起着传递兴 奋性信息 的作用 , 以谷 氨酸 (l a a , g t t um e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2 0 01
脑 缺 血 一 灌 注损 伤 的病 理 机制 研究 进展 再
颜 玲
湖 北 民族 学 院 医学 院 ( 北 恩施 4 50 ) 湖 4 00
【 关键词】 缺血一 脑 再灌注损伤 ; 病理机制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一 3 ; 7 3 3 R 3 2 R 4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8 8 6 (0 0 0 —0 0 0 10 — 14 2 1 )4 0 8 — 3
缺 血性脑 中风是 目前严重威 胁人类 健康 的疾病
神经 系统 的兴奋性 神 经递 质 , 要存 在 于 神经 末 梢 主 的突触 囊泡 , 也可存 在 于 各种 神 经元 胞 体 以及胶 质 细胞 胞 质 , A 过 度兴 奋 , EA 可产 生 神 经 毒 性 。E A A
引起 血脑屏 障受损 , 加重脑 梗死 。④ 脑 缺血 时 , 脑血
K 逸 出 , N c一 水 积 累 , 而 a 、 l和 导致 细胞 肿 胀 , 透 渗
二信使 , 细胞 的许 多 正 常生 理 活 动 中发挥 重 要作 在 用 。在脑缺血 性损伤 时 ,a C 泵功 能 降低 , 同时 线粒
性 排 出活性 物 质 , Gu Ap G B 如 l、 s、 A A等 。② 突触 前 膜 上存在 高亲 和 力 N 赖 的膜 载 体 , 脑组 织 缺 a依 在 血 时 , 类 膜 载体 功 能 障 碍 , 得 胞 外 Gu水 平 升 该 使 l 高 。③ 在脑 组织 缺血 的早 期 , 前所 述 C 通 道 的 如 a 激 活也可 导致 Gu向胞外 释 放 。④ 脑 组织 缺 血 时 , l 胞 内 c 超载 也 可 激活 磷脂 酶 A , a :损伤 膜 结 构 , 使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阿片类物质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阿片类物质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的多个丝氨酸/ 苏氨 酸残基 被 CM 等蛋 白激酶磷 化 , a KI I 导致胞
外 M “ 对 受 体 的阻 滞 作 用 降 低 , 启 更 容 易 , C “ 内 流 增 加 , g 开 使 a
在麻醉过程 中麻 醉药物对脑缺 m再灌注损伤的影 响 , 尤其作
为围术期 的常用药 , 阿片类镇痛药对于缺血性脑保护 的影响 已引
起 了极 大 的 关 注 , 同时 也 进 行 了一 些 有 关 方 面 的研 究 , 文 对 近 本 几 年 的这 两 方 面 的研 究进 展 作 一 简 要 综 述 。 1 脑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的 机 制
处 理 中 起重 要作 用 。
白质翻译的激酶 , 使基因的翻译 能力丧失 。 研究表明 , 细胞凋亡与脑缺 血性 损伤关 系密切 , 血再 灌注 缺
最近研 究发现 , J 阿片 8 受体激动剂预处理离体培养 的原代
皮质神经元 可激 活细胞 外调 节蛋 白激酶 ( R , E K) 使其磷 酸化 增 多, 进而使 B l c 一2活性增 高 , 消或抑 制 了致 死性 缺 血 低氧 期 抵 /
脑缺J 可导致脑内高能磷酸物质快速消耗 , 『 Ⅱ 不足 以维持细胞
内外的正常离子梯度 , 导致 神经元与胶质 细胞全 面去极化 ; 易损 神经元 内谷氨酸盐释放 , 过激活 D一天冬 氨酸 ( MD 受 体 , 通 N A)
从而使 电压依赖和谷氨酸盐调控的钙离子通道开放 , 细胞 内钙超 载 ,a c 增 加 可激 活 一 系 列瀑 布 样病 理 生 理 过 程 造 成组 织 损 伤…; 腺苷降解产物或 内质 网池 内 C 2 a 消耗可激 活一种 通过磷
后细胞凋亡介 导神经 细胞损伤坏死 , 尤其 迟发性神 经元 死亡 。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mal e i:d @ ma l s s . d . n i yu e u c .
Ab t a t s r c :Mi a in i a p e o n n o e l mo ig f m n e in t n t e e in d rn e eo me t g t s h n me o fc l vn r r o s o o e r g o o a oh r rg o u g d v lp n . i
Z o g S a d ia o lg ,S n Ya- e n v ri ,Gu n z o 0 0,Chn ; Cor s o d n uh r h n h h Me c C l e u ts n U ie t l e s y a g h u51 8 0 ia re p n i g a t o ,E—
N C mir t n a e v tl o t e d v lp n fn u i lg n h l ia p l a in o S n t a ig c n S g ai r i e eo me t e mb oo y a d t e ci c la p i t fN C i r t e - o at h o n c o e n ta ev u y t m ie s s A r s n ,N C u e o rmig c rb a s h mi n ld n xr sc NS r l r o s s se d s a e . t p e e t n S s d fr t e n ee rl ic e a i cu ig e t n i C i ta s lna in a d e d g n u C T i a t l e i w h d a tg n ia v n a e o e t o kn s o r n p a t t n n o e o s NS . h s ri e r ve st e a v na e a d s d a tg ft w i d f o c d h N C,it d c st e o gn,t e s p r t n,t e p f c o ,t ec a a t r t s o S S nr u e h r i o i h e aa i o h u f min h h c e si fN C,te p e o n n a d i i r i cin swel h xsigpo lmsa ep se t f C i et ame to h c a im N C mi t ,a la tee i n rbe n t r p cso nt r t n f f r o s t d h o NS h e

诱导缺血性脑损伤内源性神经保护的方法及机制研究进展

诱导缺血性脑损伤内源性神经保护的方法及机制研究进展
描 述 了 脑 缺 血 预 处 理 ( e rn l s h mi rc n iinn n u o a ic e c e o dt ig, p o
测 缺 血 预 处 理 及 后 处 理 对 m T 的影 响 可 能 与 减 轻 再 灌 注 时 P P
细 胞 内 及 线 粒 体 内钙 超 载 有 关 。 32 能量代谢 . 脑 组 织 缺 血 缺 氧 时 , 胞 外 腺 苷 含 量 可 较 正 细
关 键 词 : 血 性 脑 损 伤 ; 血预 处理 ; 血 后 处理 ; 经 保 护 缺 缺 缺 神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3 2 R 4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8 4 ( 0 0 1—7 30 1 7—3 8 2 1 )314 —3 KA TP抑 制 剂 所 阻 断 , KA 而 TP激 动 剂 则 可 模 拟 这 种 预 处 理 的 保 护 效 应 。除 了 K ATP通 道 之 外 , T 也 是 缺 血 预 处 理 mP P 及 后 处 理 的终 末 效 应 器 。mP P是 位 于 线 粒 体 内膜 的 非 特 异 T
重 庆 医学 2 1 0 0年 7月第 3 卷 第 1 9 3期
1 4 7 3


述 ・
诱 导缺 血性 脑 损伤 内源 性 神 经保 护 的方 法及 机 制研 究进 展
缪 亦锋 述 , 永 明 审 校 综 邱
(. 1 南京 医科 大 学 附属 无锡 第二 医院脑科 中心 2 4 0 ;. 海交通 大学 附属 仁 济 医院神 经外 科 2 0 2 ) 10 22 上 0 1 7
和 缺 血 后 处 理 。但 是 , 到 目前 为 止 , 没 有 一 种 机 制 被 明确 直 仍 证 实 参 与 缺 血 损 伤 的 内源 性 神 经 保 护 。 因此 , 文 综 述 了缺 血 本 预 处 理 和 缺 血 后 处 理 的方 法 和 主要 机 制 。 l 缺 血预 处理 的概 念 和 诱 导 方 法 缺 血 预 处 理 的 概 念 是 在 研 究 心 肌 缺 血 时提 出 的 : 次 或 多 一

SOD1、2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SOD1、2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SOD1、2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后氧化应激在脑损伤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氧化剂除了氧化大分子,导致细胞损伤,也涉及细胞死亡或信号通路的异常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缺血性损害或修复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也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潜在的内源性的分子靶点。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氧化应激缺血性脑损伤【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91-01大量的氧自由基(氧化剂)在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期间生成,而氧化应激在脑卒中后脑损伤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氧化剂除了氧化大分子,导致细胞损伤,也涉及细胞死亡或信号通路的异常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

有动物实验的数据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缺血性损害或修复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抗氧化酶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潜在的内源性分子靶点。

1 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其对细胞的损害氧自由基能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原子团,包含一个或多个未配对价电子,由氧诱导的不稳定化学物质。

多种氧自由基(氧化剂)及其衍生物在卒中后产生,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羟自由基(?OH)。

助氧化剂酶也能催化O2。

O2能与一氧化氮(NO)产生过氧亚硝基(ONOO-),导致蛋白质丧失功能[1]。

SOD与O2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2O2),通过过氧化氢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转换成H2O[2]。

高活性?OH由过氧化氢与过氧亚硝基(ONOO-)反应生成[1-3]。

人体内环境稳定需要低浓度氧化剂为各种功能的调节充当信号分子[2-4]。

但过量氧化剂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破坏血脑屏障,导致膜渗透性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多等,引起DNA、脂质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可逆氧化,从而导致严重的细胞损伤。

体内的抗氧化剂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在抗氧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抗氧化剂酶SOD每一种酶都有特定的细胞分布和金属辅助因子。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在发病机制方面,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血小板聚集会导致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炎症反应则会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引发继发性损伤,加剧脑组织坏死。

因此,针对这两个因素的治疗成为研究重点。

在诊断方面,头颅CT和磁共振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头颅CT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大部分缺血性脑卒中,但对于发病早期的小病灶或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效果不佳;磁共振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发现早期缺血和脑组织水肿等情况,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法配合的患者不适用。

还有一些新的诊断技术如功能磁共振、灌注成像等也在研究中。

在治疗方法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础,包括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炎药物等。

溶栓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血液供应;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抗炎药物则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继发性损伤。

手术治疗则包括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等,主要针对较大的血栓或严重的血管狭窄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提高,成为部分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虽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溶栓药物治疗的时间窗较窄,且存在出血风险,因此对于一些患者并不适用。

虽然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也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手术治疗的费用较高,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探索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随着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这些治疗方法有望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和途径。

同时,研究也需要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长期康复和功能恢复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周鸿雁;毛海峰;王一蓉;刘仁义
【期刊名称】《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17)002
【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损害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在缺血性损伤过程中除缺氧和能量代谢衰竭外,由缺血诱导的一系列瀑布样效应是导致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 同时脑缺血损伤的研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血糖浓度、脑温、脑血流量、血压、鼠种以及大鼠的性别等. 本文就脑缺血损伤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机制作进一步的探索.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周鸿雁;毛海峰;王一蓉;刘仁义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体育系,湖南,常德,415000;湖南师范大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8000;湖南师范大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8000;湖南师范大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1
【相关文献】
1.补阳还五汤促进神经干细胞治疗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J], 张紫微;周晓红
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缺血性脑损伤及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J], 何婧;韩江全;施宁华
3.脑缺血损伤后小脑血流变化及其神经调控的研究进展 [J], 罗路;谢鸿宇;吴毅
4.白三烯B4/白三烯B4受体通路在脑缺血损伤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李慧敏;向净匀;吴杰;王琰;周爽;史永恒;王川;王斌
5.黄芪甲苷促内、外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J], 赵小月;孙贺辰;周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
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很多不同类 型的细胞、 炎症调节因子和细胞外受体。以下将中 风中的炎症反应分述为: 细胞反应、 细胞因子反应和 T o l l 样受体( T L R ) 激活。 6 1 细胞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能阻塞微循环, 阻碍再灌后 的脑血流恢复完全。这种阻塞可能在缺血发生后进 一步损伤组织, 被称为缺血性无复流现象。一旦中 性粒细胞进入缺血大脑, 它们即通过释放氧自由基 和蛋白分解酶损伤组织。清除中性粒细胞, 抑制它 们的黏附和功能的治疗措施都显示能减少脑梗死体 积, 改善症状。 淋巴细胞也和脑缺血造成的组织损伤有关。血 脑屏障的损伤可能在淋巴细胞内流中起着重要作 用, 通过直接的淋巴细胞自由运动或是通过脑抗原 的暴露引起的激活状态淋巴细胞迁移。最近通过研 究缺乏 T和 B淋巴细胞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人们发现伴随着局部脑缺血, 纹状体梗死并没有减 少, 说明进行性的梗死中心区并没有因为 T和 B淋 巴 细 胞 的 缺 乏 而 减 少, 而皮质梗死体积减少了 4 0 %。
4 围梗死去极化 皮质扩散性抑郁( C S D ) 是一个在正常脑组织皮 质组织中自我传播波的电化学活动。C S D引起持续 的( 1~ 5m i n ) 细胞膜去极化, 抑制神经电活动, 增加 谷氨 酸 释 放, 降 低 膜 离 子 梯 度。 围 梗 死 去 极 化 ( P I D ) 是自发的去极化电波, 在局灶性中风继发的 半影区中具有 C S D传播的所有特征。P I D也许是因 为缺血区中的钾离子和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所引起 的。虽然 C S D在正常灌注的大脑中并不引起细胞 死亡, 但是缺血大脑中再发的 P I D和加重的缺血损 伤有关。最近的研究证明, 在人急性损伤的大脑中 存在 P I D 。这一事实说明用低温或谷氨酸受体拮抗 剂等方法治疗扩散性抑郁可以成为一个防止缺血半 影中缺血性损伤发展的重要对策。 5 氧化应激和硝化应激 细胞内高浓度的 C a ,N a和 A D P能引起线 粒体产生有害的反应活性氧。过多的氧自由基能引 起细胞内大分子的破坏并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引起凋亡。缺血能增加一氧化氮( N O ) 合成和过氧化 亚硝酸盐的产生。另外, N O的合成和氧化应激也和
C I N C抗体能减少大鼠脑水肿和梗死, 这进一步证明 了C I N C在调节中性粒细胞浸润中的作用并提供了 另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案。 6 3 T L R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T L R是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最近的几项 研究表明被内源性配体激活的 T L R对脑缺血是有 a s a k i 等证明给予低剂量的 T L R 4激 动 剂 害的。T L P S 能诱导 T L R对脑缺血的耐受。L P S 诱导的耐受 已经在一个小鼠中风模型和一只猪的深低温循环中 风模型中所证明。L P S 诱导的免疫耐受通过对抗中 风继发的损伤性缺血而产生短暂的非损伤性缺血期 而增强神经保护作用, 其效果可和缺血性预处理相 T L R是中风预防治疗的新靶点。 比。因此, 7 凋亡 轻度的缺血损伤更容易引发一种类似凋亡途径 的细胞死亡, 而不是细胞坏死。因为这种缺血半影 区承受较轻的损伤并保留 A T P , 凋亡在这一区域占 主导。能引发凋亡的因素包括氧自由基, 死亡受体 配体, D N A损伤, 蛋白酶的激活和离子的失衡。 细胞凋亡激活途径包括线粒体依赖的和非线粒 体依赖的途径, 其关键步骤如图 1 。
摘要:在美国, 中风是致死第三大因素, 致残的首要因素。中风引起的脑损伤由有着复杂相互作用 的多个通路引起, 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 酸中毒, 电解质失衡, 围梗死去极化, 氧化和硝化应激, 炎症 反应和细胞凋亡。对于中风而言, 现在有效的治疗途径很少。那么,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就需要对各 种脑缺血损伤机制的全面了解。本文讨论基本的中风的病理生理过程, 揭示治疗干预可靶向复杂 通路。 关键词:中风;缺血性脑损伤;机制 中图分类号:R 3 6 3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0 4 4 0 ( 2 0 0 8 ) 0 4 0 3 0 2 0 4 1 引言 中风是继心脏病和癌症后的第三大致死疾病。 美国每年的健康护理费用达到 6 2 0亿美元。目前, D A批准的治疗 中风的治疗措施很少, 惟一被美国 F 中风药物是用于重新打开被阻塞血管的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物。但是, 由于它的治疗时间窗窄, 此治疗 法只适合于很少数的患者。因此, 寻找新的治疗措 施势在必行。 2 中风的病理生理学 中风分为 2种类型: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缺 血 性 中 风 更 为 普 遍, 大约占到了中风总数的 8 7 %, 并且已经成为大多数治疗药物的靶点。血栓 症, 栓子或者全身性的低灌注都可以引起脑部血供 的不足, 导致缺血性中风。而血供的不足导致氧气 和葡萄糖的供给不足, 引起细胞内代谢失衡并通过 多种途径导致细胞死亡: 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 酸中 毒, 电解质失衡, 围梗死的去极化, 氧化和硝化应激, 炎症反应和凋亡。上面所提及的任何一个病理生理 过程都有明确的时间范围, 有些发生在数分钟内, 有 些发生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在缺血的中心区, 即血 流最少的地方, 兴奋性毒性和坏死引起的细胞死亡 发生在几分钟内。在缺血的周边地区, 侧支循环能 缓冲中风带来的损害。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再灌注的 时间决定了这些区域细胞的命运。在缺血半影区,
N A修复酶, 聚A D P核糖聚合酶 1 ( P A R P 1 ) 的 一种 D 过度激 活 有 关。 当 P A R P 1过 度 激 活 时, 细胞内 N A D+被耗尽, 阻碍 N A D+依赖途径, 如无氧糖酵解 和线粒体呼吸, 导致 A T P缺乏, 能量供给不足和神 经的死亡。 过氧化物、 一氧化氮和过氧化亚硝酸盐的大量 产生也伴随着再灌注而发生。自由基能激活基质金 属蛋白酶( M M P ) , 可降解胶原和层黏连蛋白而破坏 血管壁的完整性, 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氧化应激 和硝化应激还能引发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向脑 血管的聚集和迁移。这些细胞能释放酶, 进一步加 剧基底层黏附蛋白的降解和血管壁通透性, 并最终 导致软组织的出血, 血管性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在 脑中的浸润。 。时间窗如此 纤溶药的有效治疗时间窗为 3h 有限的部分原因是: 再通后的灌注能引发第二次自 由基的大量产生, 增加脑出血和脑水肿的风险。纤 溶药、 自由基或过氧化亚硝酸盐清除剂和 N O合成 抑制剂的联合用药在减少再灌导致的损伤和延长纤 溶治疗时间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6 炎症
+ a / K+A T P酶消耗的能 者认为神经元细胞膜上的 N 量占到脑部能量供应总量的 7 0 %。整体的缺血会
造成线粒体内 A T P合成的抑制, 造成 2m i n内剩余 A T P的耗尽, 引起神经元细胞膜的去极化, 钾外流,
2 + 钠内流。能量供给不足也抑制了膜上 C a A T P酶 2 + 的活性, 不能继续维持胞内极低的 C a 浓度。在缺 - 1 血细胞中, 胞内钙浓度达到 5 0~ 1 0 0μ m o l ·L , 这
收稿日期: 2 0 0 8 0 4 1 0 作者简介: 王 竞,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心脑血管药 理学, E m a i l : a p p l e j i n a z i @g m a i l . c o m
通过如炎症反应或凋亡程序发生的细胞死亡速度相 对缓慢。 3 兴奋性毒性, 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 人的大脑只占体重的 2 %, 但其耗氧量却占到 了2 0 %。大脑需要大量的氧气, 通过氧化磷酸化来 T P以维持和恢复离子梯度。有些学 产生足够的 A
一浓度可以激活很多蛋白酶, 脂肪酶和脱氧核糖核 酸酶。这些被激活的酶能引起缺血区域的细胞因为 异生作用而死亡, 进而引起重要的细胞结构的破坏。 膜的去极化还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兴奋性 神经递质谷氨酸盐的释放在缺血的发病机制中占有 很重要的作用。缺血后膜的去极化和胞内钠的积聚 引起谷氨酸转运体的翻转, 引起胞内谷氨酸顺浓度 梯度的释放。 突触内谷氨酸浓度的升高所引起的一个效应就 甲基 D 天冬氨酸( N M D A ) 和α 氨基 3 羟基 5 是N 甲基异口恶唑 4 丙酸( A M P A ) 受体的激活。 N M D A受 体是钙通透性的。受体通道的开放能引起更广泛的 膜去极化和钙内流, 加剧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兴奋 M P A受体不具一般的钙通透性。 性细胞毒性) 。A 但缺血后能引起钙通透性增强 1 7倍。阻滞 N M D A
·3 0 4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8A u g ; 3 5 ( 4 )
骨髓源干细胞在中风发生后进入缺血大脑并持 续几周。虽然开始的浸润会加重组织损伤和神经缺 陷, 继而发生的浸润对于促进是有利的。 6 2 细胞因子炎症反应 缺血时, 不同类型被激活的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如I L 1 , I L 6 , T N F , T N F 如C I N C , α β和趋化因子, M C P 1 。这些释 放 细 胞 包 括: 内 皮 细 胞, 小胶质细 胞, 神经元, 血小板, 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I L 1和 T N F α都加速缺血性损伤。其具体机 制尚不明确。至于 I L 6的作用, 现在仍不清楚其对 N F 中风的总体效应是有利还是有害。给予 T α中 和抗体可减少大鼠局部缺血造成的脑损伤, T N F α 靶向治疗在中风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不断有证据表明 T G F β在中风发病机制中起 G F 神经保护作用。T β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激活 多个神经保护通路的结果。 T G F 1是剂量依赖性 β 神经保护剂, 可以在体外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另外, 颈动脉内给予 T G F β能减少循环的中性粒细 胞数量, 减轻缺血后无复流的症状。研究数据表明, T G F β还可减少缺血导致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啮齿类动物短暂性缺血模型中, 在中性粒细胞 浸润前 可 在 脑 组 织 中 检 测 到 C I N C和 M C P 1 , 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