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0 2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8A u g ; 3 5 ( 4 )
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 竞,杜俊蓉
(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2 + +
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很多不同类 型的细胞、 炎症调节因子和细胞外受体。以下将中 风中的炎症反应分述为: 细胞反应、 细胞因子反应和 T o l l 样受体( T L R ) 激活。 6 1 细胞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能阻塞微循环, 阻碍再灌后 的脑血流恢复完全。这种阻塞可能在缺血发生后进 一步损伤组织, 被称为缺血性无复流现象。一旦中 性粒细胞进入缺血大脑, 它们即通过释放氧自由基 和蛋白分解酶损伤组织。清除中性粒细胞, 抑制它 们的黏附和功能的治疗措施都显示能减少脑梗死体 积, 改善症状。 淋巴细胞也和脑缺血造成的组织损伤有关。血 脑屏障的损伤可能在淋巴细胞内流中起着重要作 用, 通过直接的淋巴细胞自由运动或是通过脑抗原 的暴露引起的激活状态淋巴细胞迁移。最近通过研 究缺乏 T和 B淋巴细胞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人们发现伴随着局部脑缺血, 纹状体梗死并没有减 少, 说明进行性的梗死中心区并没有因为 T和 B淋 巴 细 胞 的 缺 乏 而 减 少, 而皮质梗死体积减少了 4 0 %。
一浓度可以激活很多蛋白酶, 脂肪酶和脱氧核糖核 酸酶。这些被激活的酶能引起缺血区域的细胞因为 异生作用而死亡, 进而引起重要的细胞结构的破坏。 膜的去极化还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兴奋性 神经递质谷氨酸盐的释放在缺血的发病机制中占有 很重要的作用。缺血后膜的去极化和胞内钠的积聚 引起谷氨酸转运体的翻转, 引起胞内谷氨酸顺浓度 梯度的释放。 突触内谷氨酸浓度的升高所引起的一个效应就 甲基 D 天冬氨酸( N M D A ) 和α 氨基 3 羟基 5 是N 甲基异口恶唑 4 丙酸( A M P A ) 受体的激活。 N M D A受 体是钙通透性的。受体通道的开放能引起更广泛的 膜去极化和钙内流, 加剧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兴奋 M P A受体不具一般的钙通透性。 性细胞毒性) 。A 但缺血后能引起钙通透性增强 1 7倍。阻滞 N M D A
·3 0 4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8A u g ; 3 5 ( 4 )
骨髓源干细胞在中风发生后进入缺血大脑并持 续几周。虽然开始的浸润会加重组织损伤和神经缺 陷, 继而发生的浸润对于促进是有利的。 6 2 细胞因子炎症反应 缺血时, 不同类型被激活的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如I L 1 , I L 6 , T N F , T N F 如C I N C , α β和趋化因子, M C P 1 。这些释 放 细 胞 包 括: 内 皮 细 胞, 小胶质细 胞, 神经元, 血小板, 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I L 1和 T N F α都加速缺血性损伤。其具体机 制尚不明确。至于 I L 6的作用, 现在仍不清楚其对 N F 中风的总体效应是有利还是有害。给予 T α中 和抗体可减少大鼠局部缺血造成的脑损伤, T N F α 靶向治疗在中风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不断有证据表明 T G F β在中风发病机制中起 G F 神经保护作用。T β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激活 多个神经保护通路的结果。 T G F 1是剂量依赖性 β 神经保护剂, 可以在体外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另外, 颈动脉内给予 T G F β能减少循环的中性粒细 胞数量, 减轻缺血后无复流的症状。研究数据表明, T G F β还可减少缺血导致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啮齿类动物短暂性缺血模型中, 在中性粒细胞 浸润前 可 在 脑 组 织 中 检 测 到 C I N C和 M C P 1 , 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 0 0 8年 8月 第 3 5卷 第 4期
·3 0 3 ·
和A M P A受体的氨基酸结合已经被多次证明在局 部脑缺血模型中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代谢型谷氨酸( m G l u ) 受体也和兴奋性毒性有 关。m G l u 受体是可以调节兴奋性突触传递的 G蛋 白偶联受体。分为 8种亚型 3个组别( m G l u 1~ 8 ) 。 组Ⅰm G l u 受体主要在突触后膜发现, 它们可以通过 M D A和 A M P A受体来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调整 N 有发现表明, 体内和体外缺血模型中药理性阻断组 G l u 受体能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而组 Ⅱ 和组 Ⅲ Ⅰm m G l u 受体激动剂被发现能够抑制兴奋性毒性的发 生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与兴奋性毒性并发的酸中毒更加剧了钙离子超 载。酸中毒是脑缺血中神经化学无氧代谢的检测指 标之一。高血糖症增加缺血环境下的乳酸含量, 进 H值。解离的质子激活钠离子选择性酸 一步降低 p 敏感的离子通道( A S I C ) 。这类通道具有钙通透性。 S I C 1 a 通道的 p H 是6 2 , 其中, 钙通透性同聚体 A 0 5 而脑缺血时 p H 能降低至 6 0~ 6 5 。因此, 很有可 能这一通道在缺血时会打开, 让更多的钙进入胞内 ( 酸中毒) 。这一现象是谷氨酸盐依赖性的, 因此不 能被 N M D A拮抗剂所抑制。
+ a / K+A T P酶消耗的能 者认为神经元细胞膜上的 N 量占到脑部能量供应总量的 7 0 %。整体的缺血会
造成线粒体内 A T P合成的抑制, 造成 2m i n内剩余 A T P的耗尽, 引起神经元细胞膜的去极化, 钾外流,
2 + 钠内流。能量供给不足也抑制了膜上 C a A T P酶 2 + 的活性, 不能继续维持胞内极低的 C a 浓度。在缺 - 1 血细胞中, 胞内钙浓度达到 5 0~ 1 0 0μ m o l ·L , 这
4 围梗死去极化 皮质扩散性抑郁( C S D ) 是一个在正常脑组织皮 质组织中自我传播波的电化学活动。C S D引起持续 的( 1~ 5m i n ) 细胞膜去极化, 抑制神经电活动, 增加 谷氨 酸 释 放, 降 低 膜 离 子 梯 度。 围 梗 死 去 极 化 ( P I D ) 是自发的去极化电波, 在局灶性中风继发的 半影区中具有 C S D传播的所有特征。P I D也许是因 为缺血区中的钾离子和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所引起 的。虽然 C S D在正常灌注的大脑中并不引起细胞 死亡, 但是缺血大脑中再发的 P I D和加重的缺血损 伤有关。最近的研究证明, 在人急性损伤的大脑中 存在 P I D 。这一事实说明用低温或谷氨酸受体拮抗 剂等方法治疗扩散性抑郁可以成为一个防止缺血半 影中缺血性损伤发展的重要对策。 5 氧化应激和硝化应激 细胞内高浓度的 C a ,N a和 A D P能引起线 粒体产生有害的反应活性氧。过多的氧自由基能引 起细胞内大分子的破坏并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引起凋亡。缺血能增加一氧化氮( N O ) 合成和过氧化 亚硝酸盐的产生。另外, N O的合成和氧化应激也和
摘要:在美国, 中风是致死第三大因素, 致残的首要因素。中风引起的脑损伤由有着复杂相互作用 的多个通路引起, 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 酸中毒, 电解质失衡, 围梗死去极化, 氧化和硝化应激, 炎症 反应和细胞凋亡。对于中风而言, 现在有效的治疗途径很少。那么,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就需要对各 种脑缺血损伤机制的全面了解。本文讨论基本的中风的病理生理过程, 揭示治疗干预可靶向复杂 通路。 关键词:中风;缺血性脑损伤;机制 中图分类号:R 3 6 3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0 4 4 0 ( 2 0 0 8 ) 0 4 0 3 0 2 0 4 1 引言 中风是继心脏病和癌症后的第三大致死疾病。 美国每年的健康护理费用达到 6 2 0亿美元。目前, D A批准的治疗 中风的治疗措施很少, 惟一被美国 F 中风药物是用于重新打开被阻塞血管的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物。但是, 由于它的治疗时间窗窄, 此治疗 法只适合于很少数的患者。因此, 寻找新的治疗措 施势在必行。 2 中风的病理生理学 中风分为 2种类型: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缺 血 性 中 风 更 为 普 遍, 大约占到了中风总数的 8 7 %, 并且已经成为大多数治疗药物的靶点。血栓 症, 栓子或者全身性的低灌注都可以引起脑部血供 的不足, 导致缺血性中风。而血供的不足导致氧气 和葡萄糖的供给不足, 引起细胞内代谢失衡并通过 多种途径导致细胞死亡: 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 酸中 毒, 电解质失衡, 围梗死的去极化, 氧化和硝化应激, 炎症反应和凋亡。上面所提及的任何一个病理生理 过程都有明确的时间范围, 有些发生在数分钟内, 有 些发生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在缺血的中心区, 即血 流最少的地方, 兴奋性毒性和坏死引起的细胞死亡 发生在几分钟内。在缺血的周边地区, 侧支循环能 缓冲中风带来的损害。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再灌注的 时间决定了这些区域细胞的命运。在缺血半影区,
Leabharlann Baidu
N A修复酶, 聚A D P核糖聚合酶 1 ( P A R P 1 ) 的 一种 D 过度激 活 有 关。 当 P A R P 1过 度 激 活 时, 细胞内 N A D+被耗尽, 阻碍 N A D+依赖途径, 如无氧糖酵解 和线粒体呼吸, 导致 A T P缺乏, 能量供给不足和神 经的死亡。 过氧化物、 一氧化氮和过氧化亚硝酸盐的大量 产生也伴随着再灌注而发生。自由基能激活基质金 属蛋白酶( M M P ) , 可降解胶原和层黏连蛋白而破坏 血管壁的完整性, 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氧化应激 和硝化应激还能引发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向脑 血管的聚集和迁移。这些细胞能释放酶, 进一步加 剧基底层黏附蛋白的降解和血管壁通透性, 并最终 导致软组织的出血, 血管性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在 脑中的浸润。 。时间窗如此 纤溶药的有效治疗时间窗为 3h 有限的部分原因是: 再通后的灌注能引发第二次自 由基的大量产生, 增加脑出血和脑水肿的风险。纤 溶药、 自由基或过氧化亚硝酸盐清除剂和 N O合成 抑制剂的联合用药在减少再灌导致的损伤和延长纤 溶治疗时间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6 炎症
收稿日期: 2 0 0 8 0 4 1 0 作者简介: 王 竞,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心脑血管药 理学, E m a i l : a p p l e j i n a z i @g m a i l . c o m
通过如炎症反应或凋亡程序发生的细胞死亡速度相 对缓慢。 3 兴奋性毒性, 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 人的大脑只占体重的 2 %, 但其耗氧量却占到 了2 0 %。大脑需要大量的氧气, 通过氧化磷酸化来 T P以维持和恢复离子梯度。有些学 产生足够的 A
C I N C抗体能减少大鼠脑水肿和梗死, 这进一步证明 了C I N C在调节中性粒细胞浸润中的作用并提供了 另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案。 6 3 T L R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T L R是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最近的几项 研究表明被内源性配体激活的 T L R对脑缺血是有 a s a k i 等证明给予低剂量的 T L R 4激 动 剂 害的。T L P S 能诱导 T L R对脑缺血的耐受。L P S 诱导的耐受 已经在一个小鼠中风模型和一只猪的深低温循环中 风模型中所证明。L P S 诱导的免疫耐受通过对抗中 风继发的损伤性缺血而产生短暂的非损伤性缺血期 而增强神经保护作用, 其效果可和缺血性预处理相 T L R是中风预防治疗的新靶点。 比。因此, 7 凋亡 轻度的缺血损伤更容易引发一种类似凋亡途径 的细胞死亡, 而不是细胞坏死。因为这种缺血半影 区承受较轻的损伤并保留 A T P , 凋亡在这一区域占 主导。能引发凋亡的因素包括氧自由基, 死亡受体 配体, D N A损伤, 蛋白酶的激活和离子的失衡。 细胞凋亡激活途径包括线粒体依赖的和非线粒 体依赖的途径, 其关键步骤如图 1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8A u g ; 3 5 ( 4 )
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 竞,杜俊蓉
(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2 + +
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很多不同类 型的细胞、 炎症调节因子和细胞外受体。以下将中 风中的炎症反应分述为: 细胞反应、 细胞因子反应和 T o l l 样受体( T L R ) 激活。 6 1 细胞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能阻塞微循环, 阻碍再灌后 的脑血流恢复完全。这种阻塞可能在缺血发生后进 一步损伤组织, 被称为缺血性无复流现象。一旦中 性粒细胞进入缺血大脑, 它们即通过释放氧自由基 和蛋白分解酶损伤组织。清除中性粒细胞, 抑制它 们的黏附和功能的治疗措施都显示能减少脑梗死体 积, 改善症状。 淋巴细胞也和脑缺血造成的组织损伤有关。血 脑屏障的损伤可能在淋巴细胞内流中起着重要作 用, 通过直接的淋巴细胞自由运动或是通过脑抗原 的暴露引起的激活状态淋巴细胞迁移。最近通过研 究缺乏 T和 B淋巴细胞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人们发现伴随着局部脑缺血, 纹状体梗死并没有减 少, 说明进行性的梗死中心区并没有因为 T和 B淋 巴 细 胞 的 缺 乏 而 减 少, 而皮质梗死体积减少了 4 0 %。
一浓度可以激活很多蛋白酶, 脂肪酶和脱氧核糖核 酸酶。这些被激活的酶能引起缺血区域的细胞因为 异生作用而死亡, 进而引起重要的细胞结构的破坏。 膜的去极化还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兴奋性 神经递质谷氨酸盐的释放在缺血的发病机制中占有 很重要的作用。缺血后膜的去极化和胞内钠的积聚 引起谷氨酸转运体的翻转, 引起胞内谷氨酸顺浓度 梯度的释放。 突触内谷氨酸浓度的升高所引起的一个效应就 甲基 D 天冬氨酸( N M D A ) 和α 氨基 3 羟基 5 是N 甲基异口恶唑 4 丙酸( A M P A ) 受体的激活。 N M D A受 体是钙通透性的。受体通道的开放能引起更广泛的 膜去极化和钙内流, 加剧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兴奋 M P A受体不具一般的钙通透性。 性细胞毒性) 。A 但缺血后能引起钙通透性增强 1 7倍。阻滞 N M D A
·3 0 4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8A u g ; 3 5 ( 4 )
骨髓源干细胞在中风发生后进入缺血大脑并持 续几周。虽然开始的浸润会加重组织损伤和神经缺 陷, 继而发生的浸润对于促进是有利的。 6 2 细胞因子炎症反应 缺血时, 不同类型被激活的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如I L 1 , I L 6 , T N F , T N F 如C I N C , α β和趋化因子, M C P 1 。这些释 放 细 胞 包 括: 内 皮 细 胞, 小胶质细 胞, 神经元, 血小板, 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I L 1和 T N F α都加速缺血性损伤。其具体机 制尚不明确。至于 I L 6的作用, 现在仍不清楚其对 N F 中风的总体效应是有利还是有害。给予 T α中 和抗体可减少大鼠局部缺血造成的脑损伤, T N F α 靶向治疗在中风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不断有证据表明 T G F β在中风发病机制中起 G F 神经保护作用。T β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激活 多个神经保护通路的结果。 T G F 1是剂量依赖性 β 神经保护剂, 可以在体外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另外, 颈动脉内给予 T G F β能减少循环的中性粒细 胞数量, 减轻缺血后无复流的症状。研究数据表明, T G F β还可减少缺血导致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啮齿类动物短暂性缺血模型中, 在中性粒细胞 浸润前 可 在 脑 组 织 中 检 测 到 C I N C和 M C P 1 , 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 0 0 8年 8月 第 3 5卷 第 4期
·3 0 3 ·
和A M P A受体的氨基酸结合已经被多次证明在局 部脑缺血模型中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代谢型谷氨酸( m G l u ) 受体也和兴奋性毒性有 关。m G l u 受体是可以调节兴奋性突触传递的 G蛋 白偶联受体。分为 8种亚型 3个组别( m G l u 1~ 8 ) 。 组Ⅰm G l u 受体主要在突触后膜发现, 它们可以通过 M D A和 A M P A受体来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调整 N 有发现表明, 体内和体外缺血模型中药理性阻断组 G l u 受体能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而组 Ⅱ 和组 Ⅲ Ⅰm m G l u 受体激动剂被发现能够抑制兴奋性毒性的发 生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与兴奋性毒性并发的酸中毒更加剧了钙离子超 载。酸中毒是脑缺血中神经化学无氧代谢的检测指 标之一。高血糖症增加缺血环境下的乳酸含量, 进 H值。解离的质子激活钠离子选择性酸 一步降低 p 敏感的离子通道( A S I C ) 。这类通道具有钙通透性。 S I C 1 a 通道的 p H 是6 2 , 其中, 钙通透性同聚体 A 0 5 而脑缺血时 p H 能降低至 6 0~ 6 5 。因此, 很有可 能这一通道在缺血时会打开, 让更多的钙进入胞内 ( 酸中毒) 。这一现象是谷氨酸盐依赖性的, 因此不 能被 N M D A拮抗剂所抑制。
+ a / K+A T P酶消耗的能 者认为神经元细胞膜上的 N 量占到脑部能量供应总量的 7 0 %。整体的缺血会
造成线粒体内 A T P合成的抑制, 造成 2m i n内剩余 A T P的耗尽, 引起神经元细胞膜的去极化, 钾外流,
2 + 钠内流。能量供给不足也抑制了膜上 C a A T P酶 2 + 的活性, 不能继续维持胞内极低的 C a 浓度。在缺 - 1 血细胞中, 胞内钙浓度达到 5 0~ 1 0 0μ m o l ·L , 这
4 围梗死去极化 皮质扩散性抑郁( C S D ) 是一个在正常脑组织皮 质组织中自我传播波的电化学活动。C S D引起持续 的( 1~ 5m i n ) 细胞膜去极化, 抑制神经电活动, 增加 谷氨 酸 释 放, 降 低 膜 离 子 梯 度。 围 梗 死 去 极 化 ( P I D ) 是自发的去极化电波, 在局灶性中风继发的 半影区中具有 C S D传播的所有特征。P I D也许是因 为缺血区中的钾离子和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所引起 的。虽然 C S D在正常灌注的大脑中并不引起细胞 死亡, 但是缺血大脑中再发的 P I D和加重的缺血损 伤有关。最近的研究证明, 在人急性损伤的大脑中 存在 P I D 。这一事实说明用低温或谷氨酸受体拮抗 剂等方法治疗扩散性抑郁可以成为一个防止缺血半 影中缺血性损伤发展的重要对策。 5 氧化应激和硝化应激 细胞内高浓度的 C a ,N a和 A D P能引起线 粒体产生有害的反应活性氧。过多的氧自由基能引 起细胞内大分子的破坏并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引起凋亡。缺血能增加一氧化氮( N O ) 合成和过氧化 亚硝酸盐的产生。另外, N O的合成和氧化应激也和
摘要:在美国, 中风是致死第三大因素, 致残的首要因素。中风引起的脑损伤由有着复杂相互作用 的多个通路引起, 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 酸中毒, 电解质失衡, 围梗死去极化, 氧化和硝化应激, 炎症 反应和细胞凋亡。对于中风而言, 现在有效的治疗途径很少。那么,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就需要对各 种脑缺血损伤机制的全面了解。本文讨论基本的中风的病理生理过程, 揭示治疗干预可靶向复杂 通路。 关键词:中风;缺血性脑损伤;机制 中图分类号:R 3 6 3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0 4 4 0 ( 2 0 0 8 ) 0 4 0 3 0 2 0 4 1 引言 中风是继心脏病和癌症后的第三大致死疾病。 美国每年的健康护理费用达到 6 2 0亿美元。目前, D A批准的治疗 中风的治疗措施很少, 惟一被美国 F 中风药物是用于重新打开被阻塞血管的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物。但是, 由于它的治疗时间窗窄, 此治疗 法只适合于很少数的患者。因此, 寻找新的治疗措 施势在必行。 2 中风的病理生理学 中风分为 2种类型: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缺 血 性 中 风 更 为 普 遍, 大约占到了中风总数的 8 7 %, 并且已经成为大多数治疗药物的靶点。血栓 症, 栓子或者全身性的低灌注都可以引起脑部血供 的不足, 导致缺血性中风。而血供的不足导致氧气 和葡萄糖的供给不足, 引起细胞内代谢失衡并通过 多种途径导致细胞死亡: 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 酸中 毒, 电解质失衡, 围梗死的去极化, 氧化和硝化应激, 炎症反应和凋亡。上面所提及的任何一个病理生理 过程都有明确的时间范围, 有些发生在数分钟内, 有 些发生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在缺血的中心区, 即血 流最少的地方, 兴奋性毒性和坏死引起的细胞死亡 发生在几分钟内。在缺血的周边地区, 侧支循环能 缓冲中风带来的损害。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再灌注的 时间决定了这些区域细胞的命运。在缺血半影区,
Leabharlann Baidu
N A修复酶, 聚A D P核糖聚合酶 1 ( P A R P 1 ) 的 一种 D 过度激 活 有 关。 当 P A R P 1过 度 激 活 时, 细胞内 N A D+被耗尽, 阻碍 N A D+依赖途径, 如无氧糖酵解 和线粒体呼吸, 导致 A T P缺乏, 能量供给不足和神 经的死亡。 过氧化物、 一氧化氮和过氧化亚硝酸盐的大量 产生也伴随着再灌注而发生。自由基能激活基质金 属蛋白酶( M M P ) , 可降解胶原和层黏连蛋白而破坏 血管壁的完整性, 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氧化应激 和硝化应激还能引发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向脑 血管的聚集和迁移。这些细胞能释放酶, 进一步加 剧基底层黏附蛋白的降解和血管壁通透性, 并最终 导致软组织的出血, 血管性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在 脑中的浸润。 。时间窗如此 纤溶药的有效治疗时间窗为 3h 有限的部分原因是: 再通后的灌注能引发第二次自 由基的大量产生, 增加脑出血和脑水肿的风险。纤 溶药、 自由基或过氧化亚硝酸盐清除剂和 N O合成 抑制剂的联合用药在减少再灌导致的损伤和延长纤 溶治疗时间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6 炎症
收稿日期: 2 0 0 8 0 4 1 0 作者简介: 王 竞,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心脑血管药 理学, E m a i l : a p p l e j i n a z i @g m a i l . c o m
通过如炎症反应或凋亡程序发生的细胞死亡速度相 对缓慢。 3 兴奋性毒性, 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 人的大脑只占体重的 2 %, 但其耗氧量却占到 了2 0 %。大脑需要大量的氧气, 通过氧化磷酸化来 T P以维持和恢复离子梯度。有些学 产生足够的 A
C I N C抗体能减少大鼠脑水肿和梗死, 这进一步证明 了C I N C在调节中性粒细胞浸润中的作用并提供了 另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案。 6 3 T L R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T L R是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最近的几项 研究表明被内源性配体激活的 T L R对脑缺血是有 a s a k i 等证明给予低剂量的 T L R 4激 动 剂 害的。T L P S 能诱导 T L R对脑缺血的耐受。L P S 诱导的耐受 已经在一个小鼠中风模型和一只猪的深低温循环中 风模型中所证明。L P S 诱导的免疫耐受通过对抗中 风继发的损伤性缺血而产生短暂的非损伤性缺血期 而增强神经保护作用, 其效果可和缺血性预处理相 T L R是中风预防治疗的新靶点。 比。因此, 7 凋亡 轻度的缺血损伤更容易引发一种类似凋亡途径 的细胞死亡, 而不是细胞坏死。因为这种缺血半影 区承受较轻的损伤并保留 A T P , 凋亡在这一区域占 主导。能引发凋亡的因素包括氧自由基, 死亡受体 配体, D N A损伤, 蛋白酶的激活和离子的失衡。 细胞凋亡激活途径包括线粒体依赖的和非线粒 体依赖的途径, 其关键步骤如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