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传》读后感

合集下载

重新评估_李娃传_的思想价值_周承铭

重新评估_李娃传_的思想价值_周承铭

2008年11月 陇东学院学报N o v.2008 第19卷 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L o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19 N o.6 重新评估《李娃传》的思想价值周承铭(长春社会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摘 要:《李娃传》不是爱情主题,也不能证明具有批判封建伦理和门阀制度的意义。

人物设置没有正反之别是本篇小说对中国小说艺术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性格清晰的人物都具有“正面”与“反面”对立统一的双重人格结构,塑造了一个关于历史的、现实的和具体的“人”的整体形象。

人性主题才是小说的真正主题。

其思想价值在于教谕人们全面认识人的品格和行为。

关键词:李娃传;主题;思想价值;双重人格结构;人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30(2008)06-0054-06收稿日期:2008-03-21作者简介:周承铭(1961—),男,吉林德惠人,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上世纪以来,不少研究者在对《李娃传》之思想价值的研究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往往是一座不易被发掘尽的思想宝藏,其深刻的思想蕴涵有时可能连作者当初也未必就清楚意识。

虽云旁观者清,可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要人们完全破解古铜镜里的真谛毕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里面不光是要理解作家作品,还有一个如何认识作为一段特定历史存在的社会、人生的问题。

文学作品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踏着先驱者铺下的础石,拾级而上,无限地贴近社会和历史的真实,永远是后辈学人奋斗不息的使命。

关于《李娃传》,当代学术界最具权威性的观点或曰传统评论的基本要点是:小说写的是长安娼女李娃与荥阳公子某生的爱情故事;李娃是一个感情真挚、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她社会地位低下,但心地崇高;她和某生相恋,完全出自一片真心;她之一度抛弃某生,主要是迫于鸨母的压力;但当她看到某生在风雪中饥寒交迫的惨状时,就痛自谴责,与鸨母斗争,挽救了某生;她尽心竭力地帮助某生恢复身体、地位,只是为了爱情,并非希图什么好处。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伊敏江•图尔荪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摘要:《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作为唐代三大爱情故事被历代文人所称赞。

白行简的唐代传奇著作《李娃传》,因其不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一直被历代学者重视和青睐。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主要对《李娃传》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文本研究。

尤其对李娃形象从文化、性别、社会层面等领域进行的多角度研究成果较多。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从李娃和荥阳生的坎坷爱情经历中,对李娃这一形象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传》;李娃;人物分析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尤其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繁荣发展,形成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小说空前繁荣,创作出了光彩夺目的文学作品,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唐时期是文学发展的兴盛时期,尤其描写女性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成功塑造了像霍小玉、莺莺和李娃等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唐代小说中的女性因为时代的特色和生活的丰富,产生出了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唐代小说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她们爱情故事的结局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以《霍小玉传》为代表的悲惨的爱情故事;另一种是以《李娃传》为代表的,两人历经磨难后最终有了圆满结局的爱情故事。

一、《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在学术界,对李娃形象的评价存在着分歧。

评价大致有三种:1.有一部分学者对李娃持肯定态度,认为她感情真挚,救助落难的荥阳公子,品格高尚,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故事,歌颂了爱情幸福的主题。

2.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作品在塑造李娃形象时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在他们的看来,作品开头并没有离开“诱引宾客”的妓女身份去描写她。

她和荥阳生之间有男女的“相慕”,即爱情,但情的“相慕”又终于屈从于利的追求,李娃不得不参与计逐。

李娃的精神境界是在重遇荥阳生后,得到升华的。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先说说这剧情里的人物吧。

李娃这个角色可真是够复杂的,就像一个多面的魔方。

在“责子”这一段里,她那叫一个痛心疾首啊。

看着她对着儿子又是生气又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就好像看到了生活中那些对孩子寄予厚望,结果孩子没达到预期的老妈。

她的每一句责备,每一个眼神,都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

你想啊,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娃,怎么就走上了歪路呢?这就像咱辛辛苦苦种的瓜,结果长歪了,能不气嘛。

再说说她儿子,感觉就像个糊涂蛋。

在老妈的责备下,那副不知所措又有点倔强的样子,就像我们小时候犯错被家长逮个正着的时候。

不过他这个错可犯得有点大,李娃的愤怒也不是没来由的。

看着他们母子俩在那一来一往的,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一个拼命想把对方拉回正道,一个还在迷茫中挣扎。

从这出戏里呢,我还看出了好多生活中的影子。

这就好比是一个家庭教育的缩影,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好,想把自己的经验和道理一股脑儿地塞给孩子,可孩子呢,有时候就是不领情,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结果呢,撞了南墙才知道疼。

李娃的责子,其实也是一种爱,只是这种爱被愤怒和失望包裹着,让人看着有点揪心。

而且这戏的表演也特别有意思。

演员们的表情啊、动作啊,都特别生动。

李娃皱着眉头,手指着儿子数落的时候,那股子劲儿就像要把儿子看穿一样。

儿子在一旁低着头,偶尔偷偷抬眼看看老妈的样子,活脱脱就是一个犯了错的小孩。

这让我深深感觉到戏曲的魅力,不需要太多华丽的场景,就靠演员的表演,就能把一个故事讲得这么生动,让观众能这么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这出戏里啊,李娃一出场就把那种又气又恨又无奈的情绪给带出来了。

就像生活里那些恨铁不成钢的老妈子,一看到自家娃不成器,那心里的火“噌”就冒起来了。

她那一顿责问,真的是句句扎心。

看着台上的演员演李娃,我就感觉像看到了邻居大妈在教训自家调皮捣蛋的小子,虽然事儿不一样,但是那种感觉特别真实。

从情节来说呢,李娃的儿子也是真够让她头疼的。

就像我们小时候闯祸,大人总是想不明白,为啥这孩子就不能听话一点呢?李娃估计也在心里想了无数遍这个问题。

不过啊,这也让我想到,孩子犯错其实有时候不完全是孩子的错,周围的环境、教导的方式可能都有影响。

可李娃当时哪能想这么多啊,她就觉得儿子的表现简直是辜负了她的心血。

再说说表演的部分,那演员的功底是真扎实。

把李娃那种复杂的情感,从眼神到动作,表现得特别到位。

她眼睛一瞪,手指一点,那气势就出来了,感觉空气都凝固了几分。

而且在表达愤怒的同时,还能让人看到她眼底对儿子的那种爱,这就很绝。

就好比我们生气的时候对亲近的人发火,其实心里还是疼着对方的,这个度很难把握,但是演员做到了。

还有啊,这出戏里的唱词也特别有意思。

听着那些词儿,就像听一个古老的故事在耳边慢慢展开。

有些词儿还特别有韵味,虽然不是完全都能听懂,但就是感觉那种古典的美感扑面而来。

就像吃一道传统的美食,你可能不知道所有的配料,但就是能尝出那种独特的味道。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首先得说说这李娃,她一出场就自带一种气场。

那责子的场面,就像是一场家庭内部的“暴风雨”。

她的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敲打着儿子的灵魂,也敲打着我的心。

我就在想啊,这当妈的也太严厉了吧,可再仔细一琢磨,又觉得这背后全是爱与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从表演上来说,演员真的是太厉害了。

那表情,一会儿是愤怒到了极点,眼睛瞪得大大的,感觉能喷出火来;一会儿又流露出那种痛心疾首的哀伤,眉头紧锁,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看着就像是在看自己家的事儿一样,完全被带入到那个情境里去了。

再说说这儿子吧,被妈妈这么一责,那可怜巴巴的样子也是刻画得入木三分。

就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孩,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不过呢,他又不是那种完全不懂事的孩子,从他的一些细微反应里能看出来他心里的委屈和无奈,感觉就像是被夹在各种复杂情况中间的小可怜虫。

这出戏里的唱段也特别抓耳。

那声调忽高忽低,就像海浪一样一波一波地冲击着我的耳朵。

李娃责子的时候,那唱腔里满满的都是力量,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重地砸在地上,能让人感受到她情绪的强烈。

而儿子的唱段呢,又有一种弱弱的、带着点求饶的感觉,一刚一柔,对比特别鲜明。

关于唐代传奇《李娃传》中人性美的浅见

关于唐代传奇《李娃传》中人性美的浅见

作者: 曹晖
作者机构: 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邮编:110015
出版物刊名: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102-104页
主题词: 反传统观念 人性美
摘要: 郑生受到当时社会的报复,不只由于门阀观念不允许他与一个妓女结合,还因为他哀情的爱人李娃对他的行为也不理解,用欺诈嘲弄了他的真情;而李娃后来救助郑生,激励郑生走上仕官之途,也不仅是出于感恩图报之情,而是要以此证明自己作人的价值和尊严。

李娃开始也自视为商品,只是在与郑生的交往中才萌发了作人的觉醒,这才是人物形象的真谛。

李娃传读后感

李娃传读后感

李娃传读后感其中我最喜《李娃传》,倒不是因为情节多么出彩,仅仅因为只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古代男子的真心。

虽然同在唐宋传奇中,霍小玉、崔莺莺、谭意哥、任氏等女子也都各有各的妖娆动人,但男子或是相负,或是猜疑,都或多或少为小说抹上了一层血色的凄丽之色,不可谓不美,但委实看着窝囊。

唯独李娃的出场为小女子们抖了回精神,虽然可能很多人觉她处事难测,但就是这般“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致才使人物更加出尘。

李娃的出场是通过公子的眼睛而描绘的。

“阖一扉,有娃方赁一双鬟青衣立,妖娆要妙,绝代未有。

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

”这几句话让我想起了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说老实话这首《点绛唇》我素来不爱,除了“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通篇句子都不见好。

唐敏曾说这首小词绝非清照所写,更有甚者道“和羞走”三句颇有勾栏卖笑的味道——但用在这里形容李娃,我却觉得很合适。

这个女子虽“节行如是”,但掩不住骨子里的妩媚风流,若是生长在金庸笔下,怕又是个殷素素样的小妖女了。

惊鸿一瞥后,没人未曾尝试过挽留。

于是公子“洁其衣服,盛宾从而往”上门拜见,李娃再次出场,又有一般描绘:“明眸皓腕,举步艳冶。

生遂惊起,莫敢仰视。

”仿佛见到陈圆圆的韦小宝,失措中的究竟其实是惊艳。

历来娼家女子身边都会陪着个作反衬的老鸨,任何小说中,她们的角色都是没眼力价儿和爱财如命,《李娃传》也不例外。

老鸨见二人聊得投机,待到时候差不多便发话了:“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

”以退为进的套路,公子自然便提出留宿,老鸨先不作声,待李娃答应留下,方道:“唯唯。

”骗到财神爷还要摆出被占了便宜的嘴脸,似乎历来是生意经里的经典篇章。

觥筹交错的夜宴便不必提了,老鸨借机起身走后,二人的初识情节达到顺理成章的高-潮阶段——相许。

“生娃谈话方切,诙谐调笑,无所不至。

”看到这句话,我脑中几乎立刻能浮现起了那风情万种却应对从容的女子的一颦一笑。

这是个古龙善写的带点风尘味道的“坏”女人,按儿时的印象我想到的是林仙儿,但重读后我却觉更像《大旗英雄传》里的温黛黛。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

李娃传责子观后感首先呢,这出戏里的人物关系就特别抓人。

李娃这一责子啊,那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责骂,背后藏着好多层复杂的情感。

就像我们生活里,家长骂孩子,有时候并不是真的就讨厌孩子,反而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李娃在台上那是又气又急,演员把这种情绪表现得相当到位。

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在说:“我对你寄予厚望,你咋就这么不懂事呢!”从剧情发展来看,这一段责子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小高潮。

前面的情节像是小火慢炖,到这儿就像突然开了大火。

一下子就把那种紧张、激烈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

我就在想啊,这个儿子也是有点倒霉又有点活该。

倒霉是感觉被李娃骂得狗血淋头,活该呢是因为他肯定是做了让李娃特别生气的事儿。

这就像我们平时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做错了事就得接受批评,戏剧把这种生活里的常理在舞台上放大了好多倍。

再说舞台表演方面,演员的功力那真是了得。

那唱腔一起,我就感觉自己的魂儿都被勾走了。

高音的时候,就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特别震撼;低音的时候呢,又像是潺潺的溪流,在你心底慢慢流淌。

而且啊,他们的表情配合着唱腔,简直绝了。

李娃皱着眉头,眼睛里像是要喷出火来,那儿子呢,低着头,缩着脖子,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鹌鹑。

这画面感,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根本不需要你费力去想象。

还有啊,这出戏里的服装、道具什么的,也特别加分。

李娃那身衣服的颜色和款式,很符合她的身份,又显得特别有气质。

再看那些小道具的运用,看似不起眼,但却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比如说李娃拿着个扇子,在责子的时候,那扇子开合之间,就像是她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扇得快的时候,那就是她愤怒到了极点。

李娃形象浅析

李娃形象浅析

《李娃传》——李娃形象浅析唐传奇《李娃传》情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人物命运悲欢交织,爱恨相伴,堪称一幅生动的唐代社会风情画卷,多层次地折射出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理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独特、可敬可歌的女性形象——李娃。

女主人公李娃是文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丰满却又不失真。

文中其他的人物的衬托更显得丰富,荥阳生的不谙世事衬托出李娃的精明老练,荥阳公的自私冷酷衬托出李娃的重情重义......对李娃的形象分析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李娃是一个理性冷静,精明老练的女子。

与唐传奇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如《任氏传》《莺莺传》的任氏和莺莺都是情感大于理性,而李娃是理性大于情感。

在爱情里她始终保持一颗理智的心,她冷静地分析现实状况。

文中当她和老鸨设计抛弃荥阳生时,有人认为她冷血无情,但反过来回到那个时代想一想,李娃是一个风尘女子,地位低下,在那个封建门第观念浓重的社会里,她深知自己和荥阳生时没有结局的,从全文可以看出她是爱荥阳生的,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断了这份感情,她这种当断则断的处事方式体现了她的冷静理性,也体现了她的坚强。

其次,李娃活泼开放,善良真诚,她对荥阳生的爱是真实的。

文中荥阳生第一次去找她,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体现了她的活泼;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生曰:"前偶过卿门,遇卿适在屏间。

厥后心常勤念,虽寝与食,未尝或舍。

"娃答曰:"我心亦如之。

"直接表明心迹,毫不羞涩,开放的她也体现了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

她与荥阳生第一次见面时,荥阳生“徘徊不能去,累眄与娃”,李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虽然中间她弃荥阳生于不顾,但她是迫于无奈的,“姥意渐怠,娃情弥笃”体现她是真心爱荥阳生的;文中最后荥阳生落魄哀嚎,“娃自閤中闻之,谓侍儿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

”她能这么快就听出是荥阳生的声音,说明在她心里是一直挂念着荥阳生的,后又“娃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

《李娃传》读后感

《李娃传》读后感

《李娃传》读后感《李娃传》读后感1最近看了《李娃传》,很喜欢,倒不是因为情节多么出彩,仅仅因为只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古代男子的真心。

虽然同在唐宋传奇中的女子也都各有各的妖娆动人,但男子或是相负,或是猜疑,都或多或少为小说抹上了一层血色的凄丽之色,不可谓不美,但委实看着窝囊。

个人觉得李娃的出场为小女子们抖了回精神,就是她的这般“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致才使人物更加出尘。

李娃跟公子两次相遇后,向李娃求婚,鸨母为了钱就让李娃答应了,中间过程曲折,公子被赶出家门,然后被鸨母计划,让李娃与鸨母跑掉了,然后公子去唱哀歌,被父亲毒打差点死,继而让他师傅救了,之后就沦落为乞丐,终于与李娃再次遇见,李娃帮助公子功成名就,然而偏偏就在公子功成名就的时候,她说了一句:“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

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君当结嫒鼎族,以奉蒸尝。

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

”功成而身退,竟全不希罕她一手为公子博出的利禄功名。

这许多年的供养和陪伴,从前纵有多少对不起也都偿过了,就算让爱情从头再来,也未必定要离去啊。

看过一些小椴的诗,虽有些刻意做古,不算太高明,但看来看去却爱上一句:“人生尴尬是重来”。

这等高傲的女子,容不得自己以为了偿罪的.身份永伴君侧,与其徘徊,不如归去,倒能让你念着一生一世。

李娃想离开却被公子父亲强留下,还被封了什么夫人,生下的儿子个个当大官……舍不得看到那么美丽平静,带点妖气又颇有些高贵的这抹惊鸿之影最终还是被月光长锁在尘世的镜子里。

然而这种女子,怕连作者也舍不得让她在烟花之地进退自如地孤独一世。

所幸她还有个最终的好结局,虽然俗气,但毕竟幸福。

生活不是小说,世人蝇营狗苟,所求不过是小说家不屑于给的安宁和幸福,只可惜造化却依旧舍不得给予。

小说和世道的颠倒交错,或许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而李娃这种生活在夹缝中从容的过客,终究只不过是我们的梦而已。

《李娃传》读后感2最近看了《李娃传》,很喜欢,不是因为剧情出彩,而是因为只有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古代男人的真诚。

李娃形象之我见

李娃形象之我见

作者: 吴湛莹
出版物刊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7-51页
主题词: 李娃;门阀制度;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爱情;唐代文学;传奇小说;评价;形象;艺术造诣
摘要: 唐人传奇小说《李娃传》讲述的是妓女李娃与名门望族的荥阳公子悲欢离合的故事。

曲折的情节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使这部小说赢得了历代读者的青眯和众口一说的赞誉,但在小说的主题和李娃形象的评价上,虽然有着几成定论的传统评价,却也偶有大相径庭的“异说”出现。

当然,“异说”最终还是难以被人们接受的。

传统的评价多是把“爱情真挚”、“纯洁坚贞”、“节行高尚”、“了不起的女性”等桂冠戴在李娃的头上,认为李娃的故事“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也是对门阀制度的冲击”,“具有强烈的反门阀制度的意义”。

我是教唐代文学的,每当讲到《李娃传》时,对这些传统评价总是不敢苟同,持有疑义。

我自知我的看法很浅薄,很荒谬,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还是想把它写出来,敬请方家指正。

汉语言文学-《李娃传》中李娃形象浅析

汉语言文学-《李娃传》中李娃形象浅析

汉语言文学-《李娃传》中李娃形象浅析
李娃传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它以李娃为主人公,
讲述了她从家庭出身的卑微女子成长为皇后的故事。

在小说中,李娃形象的描写非常生动细致,她展现出了坚韧、聪明、善良和勇敢的一面。

首先,李娃是一个坚韧的女性形象。

她在家庭背景的压
迫下,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尽管她身世低微,但她不畏艰险,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她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不断突破自己的限制,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女性。

其次,李娃是一个聪明的女性形象。

她具有敏锐的触觉
和超强的学习能力。

在小说中,她以智慧和聪明才智赢得了皇帝的青睐,并最终成为了皇后。

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机智,不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了更好的生活。

同时,李娃也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形象。

她关心他人,乐
于助人。

在小说中,她经常帮助那些处在困境中的人们,无私奉献。

她对家人也充满了深深的爱和关怀。

她的善良和慈爱感染了身边的人,也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最后,李娃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她面对
各种挑战和困难,从不退缩。

甚至在困境中,她也能保持冷静和勇敢的态度。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面对一切困难,这种勇敢的精神让她在很多时候都能战胜一切困难。

综上所述,李娃是一位具有坚韧、聪明、善良和勇敢特
质的女性形象。

她在小说中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读者。

她的形象展现出了传统中国女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现代女性的独立和坚强。

她是一个令人敬佩和值得学习的女性典范。

李娃传读后感

李娃传读后感

李娃传读后感《李娃传》读后感《李娃传》是由中国作家吴晗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李娃的经历,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追求自由、独立与平等的心路历程。

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产生了许多思考与感悟。

整个故事以清朝末年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勇敢而坚韧的女性形象——李娃。

她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村家庭,从小就懂得读书,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然而,封建社会的束缚让她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严苛的封建礼教中,女性的地位低下,受到重重限制。

然而,李娃并没有被这种环境所打倒,她积极主动地爬上了通向知识的阶梯。

在小说中,我深深被李娃对自由的追求所打动。

尽管她的家境贫困,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知识与进步的意愿。

她利用一切机会学习,通过自学和与人交流不断积累知识。

她不断突破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有一次,她敢于向当地官员进言,为村民争取权益,展现了她的胆识与智慧。

除了李娃的个人追求,小说中还展现了她对社会的关怀和改革的愿望。

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公让她深感愤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她投身于救灾救济,关注民生疾苦,为贫困农民呐喊。

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妇女争取平等权益,呼吁废除一些不合理的封建制度。

她的努力和呐喊,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的力量和社会改变的希望。

通过《李娃传》我也深刻领悟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夺。

在那个时代,女性被认为只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

女性的教育受限,不能接触社会,不能自主决策,甚至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伴侣。

读完这本书,我对现代社会的女性地位更加珍惜和重视,也更加强调女性的自主和平等。

《李娃传》的人物塑造也令我印象深刻。

除了主人公李娃外,书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魅力。

比如李娃的父亲虽然是一个农民,但他却一直坚持教育自己的孩子,给予她支持和鼓励;还有李娃的朋友小红,她虽然聪明伶俐,但却因家境贫困未能接受正式教育。

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让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喝彩。

论《李娃传》的人性美

论《李娃传》的人性美

论《李娃传》的人性美作者:张清湘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白行简的《李娃传》是唐代传奇中成就较高的一部作品,也是唐传奇的代表作。

文章从人性美的角度分析了作品之所以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李娃传》人性美《李娃传》原取材于民间说话《一枝花》,后代文人又将它改编成杂剧和戏文。

这个故事是大家所熟悉并深感兴趣的,它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白行简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加工,写成这篇著名的传奇。

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故事具有如此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呢?毫无疑问,是曲折、复杂、波澜起伏而且富有强烈戏剧性的情节。

它以郑生的遭遇为线索形成几个大的波澜,他一沦为歌者,再沦为乞丐,最后绝处逢生,在李娃的帮助下又回到了上层社会。

三处转折经过作者精心的处理成为小说最精彩的地方。

但我认为更主要的一点还是这篇传奇歌颂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所特有的人性美。

应当说,《李娃传》的情节发展是合乎情理的。

郑生看中了李娃的色貌而李娃看上了郑生的钱财,二者是相互占有,各有所得。

当李娃再度遇上郑生时,虽然当时的郑生穷困潦倒身无分文,但李娃还是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并且帮他恢复了本躯,充分体现了底层人物的人性美。

一旦李娃帮助郑生恢复本躯及第登科以后,对李娃来说,她的责任尽到了,在良心上他们相互两讫了,因此,她要求退隐。

但在郑生看来,自己眠花宿柳,以致流浪乞讨,是他咎由自取,而李娃帮他脱离苦海,恢复本躯的大恩大德,自己应当全力相报。

这也说明了郑生这个不谙世的风流公子,还没有完全被社会同化而丧失人性。

《李娃传》的主人公李娃的形象看上去很复杂,实际上也不过是个合乎风流公子口味的娼女形象。

李娃对郑生到底有没有爱情,却很难说清楚。

充其量,郑生也不过是个在玩弄李娃的许多嫖客中比较合乎她的口味而已。

因此,一旦郑生囊空财尽的时候,他们的“爱情”基础毁灭了,郑生也就理所当然地逃脱不掉被抛弃的命运。

也正是因为郑生比较合乎李娃的口味,所以,一旦郑生被抛弃之后,李娃对他还是有点思念之情的。

李娃传 聊斋志异的评价

李娃传 聊斋志异的评价

《李娃传》赏析《李娃传》可说是唐传奇之精品,在故事情节的处理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十分精彩,值得学习品味。

一、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李娃传》的全部故事情节由院遇、计逐、鞭弃、护读、团圆五部分组成。

荥阳公子才华出众,上京应试,在平康里鸣珂曲中遇见李娃,为之倾倒,于是沉溺于儿女欢情之中,忘记了科考,倾囊买笑,以致资财荡尽,此为“院遇”。

李娃母女用计骗尽公子钱财,人走楼空,荥阳公子惶惑发狂,此为“计逐”。

荥阳公子身无分文,只好流落凶肆以零工维生。

可是在赛挽歌时却被父亲发现,遭到毒打,此为“鞭弃”。

后被人救起,开始了行乞生活,在一次叩门行乞中来到李娃之宅,李娃受情感所责,收留照顾他,并督促其刻苦攻读,此为“护读”。

公子再次赴考,竟得士第,最终与李娃成婚,亦与父亲和好,此为“团圆”。

全文情节变化多端,引领读者深入其境,深深感受到荥阳公子堪称离奇复杂的遭遇过程,体现了作者在情节方面的构思之精。

二、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李娃传》塑造了几个较为重要的人物,如毫无社会经验、憨厚淳朴、用情深厚的荥阳公子,以骗取钱财为目的、堪称反派角色的李母,重视功名富貴、讲究门阀等第的荥阳公等,而作者塑造最为出色的则是李娃这个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李娃本为长安倡女,在许多方面她是一个社会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在人情应酬处必是高手,可以玩弄男人的情感,可以隐藏自己的弱点,因此她参与了甩掉荥阳生的计谋。

但李娃也是一位世间女子,她有着对真挚感情的要求,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逃避不了自己內心深处的真情。

与公子的重逢和公子的悲惨处境,唤起了她潜藏在心中的对公子的感情,同时也使她的善良本性复苏了。

她毅然赎身,照料公子,督促公子日夜苦读,在公子及第得官后又主动提出“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其善良本性又进而发展为“义”的壮举。

纵观小说,李娃性格中多情与忍情、残忍与善良、逐利与行义等方面都得到了鲜明的表现,在唐传奇多彩多姿的女性画廊中别具风采。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李娃传》予以高度评价:“(白)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聊斋志异各章读后感参考范文

聊斋志异各章读后感参考范文

聊斋志异各章读后感参考范文《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

它以丰富多样的情节、强烈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

下面是《聊斋志异》各章的读后感参考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章《聂小倩》《聂小倩》讲述了一个人与妖精之间的爱情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故事以聂小倩化身为女子的形象出现,展现了一个充满忠诚与牺牲的妖精形象。

小说中对于人性的揭示、对于妖魔的刻画、以及对于爱情的诠释,都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爱情的理性思考。

这个故事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让人不禁感叹蒲松龄的才华和智慧。

第二章《牡丹亭》《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戏剧,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悲剧爱情为主线,描述了他们在牡丹亭相遇、相爱、相别的过程。

故事情节紧凑,表达了深情厚意的爱情主题。

通过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性的善与恶、贞与痴等多种人性面貌。

整个故事给人以浓厚的悲情和思考。

第三章《长生殿》《长生殿》是一部追求长生不老的爱情故事。

通过主人公仙女娘娘与人间凡人的爱情婚姻,探讨了人类对于长生不死的向往与追求。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对于人类的渴望和追求做出了深刻的探讨和揭示。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最终引发了许多反思。

整个故事令人震撼,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震撼力。

第四章《李娃传》《李娃传》是一部以女性命运为主题的故事,讲述了李娃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女子成长为妖怪、妖精的过程。

故事中的李娃形象娇艳美丽,却又充满了病态的诱惑力。

整个故事通过李娃生活的点滴细节,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这个故事展现了不同于一般女性形象的李娃,使人们对于传统女性形象的认识产生了震撼。

第五章《寻梦·芙蓉帐》《寻梦·芙蓉帐》是一部以梦境为主题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梦见了一个美丽的花径、一个神秘的芙蓉帐,使他对于梦境产生了追寻和渴望。

《李娃传》的课文赏析

《李娃传》的课文赏析

《李娃传》的课文赏析《李娃传》作者为白行简,字知退,太原人,大诗人白居易之弟。

关于李娃的故事,唐代坊间流传很盛,说书艺人称李娃“一枝花”,白居易在他的诗中就有记载。

并且这个故事很可能并非杜撰,而是真有其事,这从作者原文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予伯祖尝牧晋州,转户部,为水路运使,三任皆与生为代,故详谙其事。

”原文中的李娃、郑生都不是真实姓名,可能就有为时人讳的含义在内。

甚至有人考证,荥阳公可能是唐宪宗时的郑亚,他做过刺史;而荥阳生则是其子僖宗时做宰相的郑畋。

虽说未必可靠,却也能印证文中所说。

白行简这篇《李娃传》取材于这样流传于坊间的传说,并将之加工演绎,连缀成篇。

他作为一名上层文人,又在其中加入了许多文人气息和士大夫趣味。

鲁迅云:“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李娃传》由民间而入殿堂,由俚俗而入高雅,也正反映出唐代文言小说的创作生成轨迹。

《李娃传》曾收入唐人小说的专集《异闻集》,后又被《太平广记》收入,因而流传至今。

元人石君宝作《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明人薛近兖作《绣襦记》,这两部剧本都脱胎于《李娃传》,只是发挥更甚,大大扩充了原作的内容并有所改动。

同大多数唐人小说一样,《李娃传》保持了早期小说创作的史传传统。

由于最早开始小说创作的大部分是上层文人,而且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叙述性质又与史传散文有共同之处,因而最初的小说大部分言简意赅,无论叙事手法还是人物刻画都绝类史传。

只是到了唐代,文人们逐渐开始有意识的小说创作,这标志着小说的真正产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言道:“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相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在这样的传统之下,小说不重视刻画人物心理,而是侧重写出行为与结果,因而具有了与现代小说截然不同的特色。

文中李娃的心理变化可以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可是却没有一个字的描写,只是从具体的事件中展现出来,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韵味悠长,不同的人也会给出不同的解读。

李娃传观后感

李娃传观后感

李娃传观后感《李娃传》是唐传奇的经典篇目,是一篇易懂、有吸引力的故事。

它讲述的是妓女李娃与荥阳公子郑生相识相爱的故事。

全文情节跌宕起伏,男主郑生经历多次挫折终究大展宏图、迎娶李娃,逆境重生。

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是这样的,荥阳公子郑生到长安应试,在平安里与与名妓李娃一见倾心,后来资财耗尽,被老鸨设计逐出。

辗转入凶肆(协办丧事的殡仪铺),靠唱挽歌自给。

在天门街的挽歌比赛中,郑生以声情并茂的动人表演为其所在的东肆打败了西肆,却被他进京入计的父亲认出。

其父以他玷辱门庭,“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弃之而去。

经凶肆同辈搭救,郑生保住了性命,却沦为乞丐。

在一个大雪之夜,郑生行乞到安邑东门,被李娃认出。

经李娃调护,郑生恢复了健康,并且科举连中,登第为官,与李娃结为夫妇。

李娃被封为汧国夫人,郑生也与其父和好如初。

内容赋有戏剧性,吸引读者,同时也能从中读出些什么。

下面是我的感悟:首先李娃虽是妓女,但她节操和品行高贵奇特,有很值得称道的地方,我觉得这样的女性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其次郑生的父亲得知应试的儿子看上妓女并沦落到卖艺十分恼火,认为他伤风败俗,弃之不顾,但后来郑生考取功名,功成名就之时,却又和儿子有所缓和,这种做法未免有点过激,有些心狠;最后是郑生,无论他才能有多出众,但他在应试途中无意遇见貌美的李娃,并不顾应考,想得到李娃,最后落得身无分文,沦落街头的地步,可见他的风流。

不过从故事整体上来讲,极具戏剧性,易懂,便于观看者理解,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鸣,之所以在当时社会轰动一时,源于当时社会文人考取功名来光宗耀祖的固守思想。

反观主人公李娃,舍不得看到那么美丽平静,带点妖气又颇有些高贵的这抹惊鸿之影最终还是被月光长锁在尘世的镜子里。

然而这种女子,怕连作者也舍不得让她在烟花之地进退自如地孤独一世。

所幸她还有个最终的好结局,虽然俗气,但毕竟幸福。

生活不是小说,世人蝇营狗苟,所求不过是小说家不屑于给的安宁和幸福,只可惜造化却依旧舍不得给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娃传》读后感
《李娃传》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李娃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看了《李娃传》,很喜欢,倒不是因为情节多么出彩,仅仅因为只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古代男子的真心。

虽然同在唐宋传奇中的女子也都各有各的妖娆动人,但男子或是相负,或是猜疑,都或多或少为小说抹上了一层血色的凄丽之色,不可谓不美,但委实看着窝囊。

个人觉得李娃的出场为小女子们抖了回精神,就是她的这般“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致才使人物更加出尘。

李娃跟公子两次相遇后,向李娃求婚,鸨母为了钱就让李娃答应了,中间过程曲折,公子被赶出家门,然后被鸨母计划,让李娃与鸨母跑掉了,然后公子去唱哀歌,被父亲毒打差点死,继而让他师傅救了,之后就沦落为乞丐,终于与李娃再次遇见,李娃帮助公子功成名就,然而偏偏就在公子功成名就的时候,她说了一句:“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

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君当结嫒鼎族,以奉蒸尝。

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勉思自爱,某
从此去矣。

”功成而身退,竟全不希罕她一手为公子博出的利禄功名。

这许多年的供养和陪伴,从前纵有多少对不起也都偿过了,就算让爱情从头再来,也未必定要离去啊。

看过一些小椴的诗,虽有些刻意做古,不算太高明,但看来看去却爱上一句:“人生尴尬是重来”。

这等高傲的女子,容不得自己以为了偿罪的.身份永伴君侧,与其徘徊,不如归去,倒能让你念着一生一世。

李娃想离开却被公子父亲强留下,还被封了什么夫人,生下的儿子个个当大官……
舍不得看到那么美丽平静,带点妖气又颇有些高贵的这抹惊鸿之影最终还是被月光长锁在尘世的镜子里。

然而这种女子,怕连作者也舍不得让她在烟花之地进退自如地孤独一世。

所幸她还有个最终的好结局,虽然俗气,但毕竟幸福。

生活不是小说,世人蝇营狗苟,所求不过是小说家不屑于给的安宁和幸福,只可惜造化却依旧舍不得给予。

小说和世道的颠倒交错,或许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而李娃这种生活在夹缝中从容的过客,终究只不过是我们的梦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