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图谱的解析
核磁共振图谱的解析(转)1.一般来说,分析核磁共振图谱需要按如下步骤进行:(1)看峰的位置,即化学位移。
确定该峰属于哪一个基团上的氢。
(2)看峰的大小。
可用核磁共振仪给出的积分图的台阶高度看出各峰下面所包围的面积之比,从而知道基团含氢的数目比。
例如,从图7.3-2的积分图可看出乙基苯三个基团的含氢数目为5∶2∶3。
(3)看峰的形状(包括峰的数目、宽窄情况等),以确定基团和基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一步较复杂,需应用n+1律、二级分裂和耦合常数等知识。
(4)如遇到二级分裂,解析时显然要比一级分析时困难得多,好在人们已经根据不同的二级分裂,将它们分成不同的自旋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可供参阅,这里不再详述。
2.影响核磁共振谱的因数(1)旋转边峰为了提高核磁共振信号的分辨能力,样品管需要吹风推动它旋转,使样品所受到的磁场趋于均匀化。
但由于样品管旋转,核磁共振图谱上的主峰两旁便会对称地出现新峰,这就是旋转边峰。
旋转边峰离主峰的距离等于样品管的旋转速度。
旋转边峰不难判断,只要改变样品管的转速,观察其离主峰的距离是否相应改变。
如果距离随样品管转速增大而变大,便可断定是旋转边峰。
(2)13C同位素边峰若样品中同时含有13C和1H者可以发生耦合。
在图谱放大或者在非重氢溶剂的溶剂峰中可以观察到由于这种耦合产生的13C边峰。
它在共振图谱上出现的形式和旋转边峰类似,也是左右对称地出现在主峰两旁,但两者很易识别,因为同位素边峰不会因样品管转速的改变而改变其离开主峰的距离。
(3)杂质峰和溶剂峰在核磁共振图谱中,因样品含有杂质,经常可观察到杂质峰。
溶剂峰可包括结晶溶剂、样品中部分残留的合成或提取时所用的溶剂以及做核磁共振实验时所用溶剂的溶剂峰。
这两种附加峰都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然后判别之。
(4)活泼氢的影响在含氢化合物中,—OH基团中的氢是常见的一种活泼氢。
它的化学位移由于温度、浓度、氢键等因数的影响变化范围较大,从而会改变核磁共振图谱的形状。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朋友们可以进来学一下,挺不错的.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
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
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o^)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
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
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
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教你看懂医学影像CT、核磁共振诊断报告单
教你看懂医学影像CT、核磁共振诊断报告单在医院大家可能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已经出具了CT、MRI报告,但病人甚至我们的医生们常常还是拿着报告到影像科询问,报告上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科普一下如何看懂医学影像CT、核磁共振诊断报告单。
1、影像学检查类型影像学的应用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目前已经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现代医学影像检查有很多项目都是由字母表示的,很多患者不知道其表示什么意思,影像学检查大致包括以下几类:普通放射类检查:包括X线拍片、计算机X线成像(用字母CR表示)、数字X线成像(用字母DR表示)和胃肠造影(用字母DSI表示)。
超声类:包括超声成像(用字母USG表示)、经颅多普勒超声(用字母TCD 表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字母CDFI表示)。
CT类:包括计算机辅助断层成像(用字母CT表示)、CT血管成像(用字母CTA表示)、CT增强扫描(用字母CE表示)、高分辨率CT扫描(用字母HRCT 表示)。
磁共振类MRI:磁共振血管成像(用字母MRV或MRA表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用字母MRCP表示)、弥散加权成像(用字母DWI表示)、磁共振波谱成像(用字母MRS表示)。
介入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用字母DSA表示)、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技术(用字母TACE表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用字母PTCA表示)。
核医学类:发射体层成像(用字母ECT表示)、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用字母SPECT表示)、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用字母PET表示)、PET和CT结合的产品用PET-CT表示。
2、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包含什么?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单主要由放射科医生完成填写,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
内容一般包含患者信息、检查信息(会写清是什么体位、什么条件以及检查日期和时间等)、影像所见(是最专业的内容,一般供临床医生看,病人看不懂这一部分)和诊断意见四个方面的内容。
而诊断意见是本次检查结果的结论部分,也是病人最关心的内容,可分为正常、异常、准正常、准异常等状态。
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
怎样⾃⼰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编辑:⼩伟第⼀课,我们先学⼀点⼉预备知识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板。
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章,这⾥主要讲⼀下和MRI/CT⽚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间盘⽚⼦的轴⾯视图⽰意图,这⼏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腱鞘囊、⼜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要看: ·髓核 ·后纵韧带 ·后纤维环 ·⼩关节这⼏个结构中的任何⼀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神经痛)。
要看清到底哪⾥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图(从上往下看)。
⽽从⽮状⾯图(从侧⾯看)上只能⼤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课完>-第⼆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个椎间盘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来说⼏乎⽆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同。
定位图就象路线图⼀样告诉我们腰椎每个扫描层的具体扫描部位,所以即使对于很有经验的医师定位图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张定位图从⽮状⾯观标出了腰部脊柱的20个MRI切⽚层。
每个数字代表⼀个通过该平⾯所拍的MRI图像。
这张⽚⼦中的图像层只涵盖了L3, L4, 及L5三节。
例如,层11 (标为红⾊的第10层上的⼀层)正好穿过L4椎间盘。
如果你L4椎间盘有问题,就看此层图像。
图层18信息也⾮常有⽤,它对应着L3椎间盘。
磁共振报告单怎么看
磁共振报告单怎么看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方法,它可以生成三维图像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磁共振报告单是医生根据MRI结果所做的诊断报告。
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磁共振报告单可能非常难以理解。
接下来,我们将解释一下如何阅读磁共振报告单。
1. 确认病人信息在阅读磁共振报告单之前,首先要确认病人的个人信息是否准确无误。
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和MRI检查日期等。
如果有任何错误,需要及时通知医疗机构并进行更正。
2. 查看影像描述磁共振报告单的影像描述是最重要的部分。
这部分将MRI图像进行文字描述,帮助医生和病人理解影像。
影像描述应涵盖头部、胸部、腹部、盆腔所有器官的情况,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检查结果。
例如,MRI报告单写道:“在左侧颞叶,观察到一条长约3.0厘米、边缘锐利的低信号区,T1和T2信号均较明显,周围血管无扩张,增强后没印象明显”:这部分说明在病人左侧颞叶有一个低信号区,大小约3cm,边缘清晰,并说明该区域周围的血管未见扩张,增强后效果不明显。
3. 查看结论和建议报告单的结论和建议部分是医生根据影像描述后所做的诊断和建议,可以帮助病人及时开展治疗。
这部分要注意医生的语气,有肯定、否定和不确定之分。
一些结论和建议,例如需要进一步检查等,需要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磁共振报告单总体来说,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病人需要认真仔细的阅读和理解。
特别是影像描述和结论和建议等部分,需要根据病人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阅读和解释。
如果对磁共振报告单不理解,需要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影像科普49】临床医生应该了解的磁共振知识
【影像科普49】临床医生应该了解的磁共振知识比如有的临床医生出于好心,害怕病人接受X线的辐射,开个单子做肺部磁共振;也有很多临床医生,会在病人面前解释:你看这里,亮的白的,密度好高,说明有结石(其实磁共振没有密度的概念,密度的X线的图像参数,描述磁共振图像明暗的术语是信号,亮的代表高信号,暗的代表低信号)。
而且很多时候,片子是拿反了的,左右是拿反了。
当然,这只是部分临床医生,我写这个目的不是为了说明临床医生多菜,不懂磁共振片子给病人乱说,不是这样的。
很多临床医生心都比较好,毕竟自己管的病人,有什么结果,都想通过自己的解读,在给病人语言解释一下,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医患沟通目的。
但是,有些临床医生,对磁共振原理、图像特点、方法完全不了解,采用习惯上的X线、CT思维去读片,就会闹出笑话。
当然咯,大部分病人是看不出来的,医生说什么他们听什么。
这个也不能怪临床医生,毕竟隔行如隔山,毕竟他们专业不是影像学,这个我们搞放射的都理解。
所以我们认为,给临床大佬们讲解一些磁共振基本知识很有必要,共同提高,相互促进,是我们的目的。
1、何谓磁共振?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处于静磁场中的原子核系统受到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作用时,将在他们的磁能级间产生共振跃迁,是原子核与磁场发生的共振,所以称为核磁共振,因为“核”字涉嫌核辐射,所以业内将其改称为磁共振。
2、磁共振的成像原理有什么特殊?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通过反射光接收被照物体图像信息(如下图)。
X线(CT)则是通过穿透光线照射人体后,分析不同组织器官对X线吸收程度的不同来重建出体内组织器官图像信息(如下图)。
磁共振(MRI)原理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改变体内组织器官中的氢质子磁场后,分析不同组织中氢质子对磁场的不同反应来重建出不同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甚至做功能分析(如下图)。
3、磁共振检查有何特点?1)磁共振没有X线、CT检查的辐射,对身体不产生电离辐射危害。
2)磁共振采用空间三维梯度场,在不移动患者和扫描床的情况下实现任何角度扫描和图像重建。
核磁共振结果报告单解读
核磁共振结果报告单解读1.引言1.1 概述核磁共振(NMR)作为一种先进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已经在医学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通过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场的作用下的共振现象,获取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详细信息。
核磁共振结果报告单是医生对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的重要依据。
在核磁共振结果报告单中,通常会包含对不同器官或组织的扫描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这些结果可以包括图像、定量数据和影像学表现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解读,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疾病或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核磁共振结果报告单的解读需要医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他们通常会关注图像的清晰度、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异常信号的存在与否。
此外,他们还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并进行诊断。
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阅读核磁共振结果报告单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核磁共振结果报告单的解读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自己的检查结果。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核磁共振在医学诊断中的意义,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核磁共振检查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正确解读核磁共振结果报告单。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和解读核磁共振结果报告单的相关内容:1.引言1.1 概述-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核磁共振技术的背景和基本原理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本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 本部分正在阅读的是文章结构的内容,我们将详细介绍整篇文章的目录和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1.3 目的- 在本部分,我们将明确核磁共振结果报告单解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和目标。
2.正文2.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什么是核磁共振、其实验原理和仪器设备。
腰椎CT和MRI快速教程,保你10分钟内会阅片
腰椎CT和MRI快速教程,保你10分钟内会阅片朋友们可以进来学一下,挺不错的.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
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
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o^)­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
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
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
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 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朋友们可以进来学一下,挺不错的.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
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
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o^)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
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
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
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 T和M R片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
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
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o^)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
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SpinalNerveRoots)(L5)·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SpinalNerveRoots)(S1)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
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
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_^<第一课完>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如何看懂医学影像CT、核磁共振诊断报告单?
如何看懂医学影像CT、核磁共振诊断报告单?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你可以看懂病理诊断报告单吗?病理诊断报告单属于病历当中非常重要的医学类文件,主要是对疾病性质的最终定论,通常情况下,病理诊断报告单是不可以出现任何错误的。
如果将癌症当做是良性的,或者是相反的,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看懂医学影像;CT;核磁共振报告单1如何看懂医学影像CT诊断报告单?1.1常见的疾病ct报告胸部CT报告通常具有以下结果,可以描述如下:(1)CT扫描无明显异常:一般认为是正常结果。
(2)慢性阻塞性肺病:可以理解成该病是慢性或稳定的,需要定期检查,并遵循医生的安排。
需要由医师对肺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才能监测肺功能。
(3)肺部肿块: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定期复查。
(4)右侧(左侧)术后肺部变化:经常需要定期监测肺部切除的患者,以观察术后病变的变化。
(5)肺内炎症:如果是急性炎症,并且病变进一步发展,肺炎的可能性很大,进一步的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供有希望的结果。
然而,一些炎症变化可能仍然具有较差的预后,特别是在老年人中,肺部的慢性炎症不能愈合,应该密切监测,定期检查、诊断,并及时治疗。
(6)肺结核:如果诊断明确,应该迅速治疗。
中年和老年人的年度健康检查非常重要,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并实现各种疾病的早期治疗。
1.2 CT检测下肺部纹理特征。
肺纹理是放射学中常用的术语,是指从肺门延伸到肺野周边的径向条状阴影。
随着枝条逐渐分枝,纹理逐渐变细。
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管同样可以形成肺纹理。
(1)血管肺纹理增强主要由肺充血引起的,见于心脏病从左向右分流。
肺血流增加导致肺动脉扩张,其特征在于伴有增粗肺纹理,清晰的边缘和肺门的特征以维持肺中的血管纹理。
肺淤血在左心衰竭和肺静脉扩张中更常见。
其特征在于肺纹理增加,边缘模糊和肺野透光率降低。
两者通常伴有心脏扩大,这在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疾病中很常见。
核磁共振报告怎么看
核磁共振报告怎么看核磁共振(NMR)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无辐射检测技术,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来检测分子中原子核的状态和相互作用,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和动力学过程。
核磁共振报告是由检测仪器生成的数据和相关分析报告组成的。
首先,核磁共振报告中的数据通常包括一系列的NMR谱图。
其中最常见的是质子核磁共振(1H-NMR)谱图,显示了样品中氢原子的信号。
其他常见的谱图包括碳核磁共振(13C-NMR)谱图,氮核磁共振(15N-NMR)谱图等。
在查看核磁共振报告时,首先要注意谱图的缩放和坐标轴标注。
谱图的横轴表示化学位移,纵轴表示信号强度。
化学位移是描述信号相对于参比物的位置,常用化学位移参考物是四氢呋喃(THF)或二甲基硫(DMSO)。
坐标轴的标注应该清晰明了,以便观察信号。
其次,观察核磁共振谱图的信号形状和峰的数量。
每个不同的化学环境会产生一个独特的信号,所以谱图上的峰代表了化合物中不同的原子或官能团。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峰数和形状,可以判断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另外,可以观察峰的积分值和化学位移。
峰的积分值代表了相对于其他峰的氢原子个数。
通过对峰的积分值进行比较和计算,可以得到不同官能团或原子的个数。
化学位移代表了信号相对于参比物的位置,通过对化学位移进行解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化合物中不同原子的化学环境。
最后,结合其他附加的数据和分析报告,可以进一步解读核磁共振谱图。
例如,一些报告可能包括化学位移的详细解析,峰的归属和结构推测,官能团和化合物的鉴定等。
这些附加的信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核磁共振报告中的谱图、信号形状、峰的数量、积分值和化学位移等信息,结合其他附加数据和分析报告,可以对样品的结构、组成和性质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学会怎样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
•
•
第五课,找到腰椎间盘的突出区:硬膜外腔前区
•
现在让我们用一些CT轴状面图来学习前硬膜外腔的不同区域,腰椎间盘突出 就发生在此部位。如果你曾经读过核磁共振报告,有些术语听起来可能很熟 悉,因为这些区域常被放射科医师用来描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位置。
蓝色区域:这里是“中央区”,紧靠椎间盘后方并环抱硬膜囊前方。因 为后纵韧带在此区最厚,椎间盘突出在此区通常不是轻微偏左就是偏右。 粉色区域:这里是“旁中央区”或称侧隐窝,位于中央区紧外侧。因为 此区的后纵韧带不象中央区那样厚,故常在此区出现椎间盘突出。事实上, 这是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头号位置。常常看到过往神经根在此区被突出的椎间 盘接触到、被移位和被压迫。(请记住,发生在侧隐窝的L5椎间盘突出压迫的 是过往神经根S1,而不是位于椎间孔的发出神经根L5) 绿色区域:这里是“椎间孔内区”,也叫作“关节下区”,位于椎间孔 内。椎间盘突出到此区或更外方是很少见的。事实上只有5% 到10%的椎间 盘突出发生在此区或更外侧。当椎间盘突出确实发生在此区时,对病人来说 通常是必较麻烦的。这是因为具有超精细神经结构的“背根节”(DRG) 位 于此区。对于背根节的任何压迫将导致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及神经元损伤。 黄色区域:这里是“椎间孔外区”,位于椎间孔紧外侧。同样是椎间盘 突出罕见的发生区,但如果发生,则对于病人及医生都感棘手。此区的椎间 盘突出还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下肢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RSD) 样症状。
• •
•
•
第六课,观察轴状面CT脊髓造影
• 现在让我们看一些CT脊髓造影。 • 图(六)的是来自紧靠L5椎间盘上,椎体下的一层(记住不管是 CT还是MRI都是穿过脊柱不同平面的薄切片)。因为此层是椎间盘水 平面上的一层,故只能看到后部神经结构而不能看到椎间盘本身。
手把手教会你怎么看MRI序列与信号
椎体(脊髓) 矢: T1压水、T2、 T2压脂 轴: T2(T2FFE) 冠: T2
MRM
骨关节 轴:T2 矢:T1、T2 冠:T2*、PD压脂(T2压脂) 水成像(水造影)
盆、腹部(需屏气) 轴:T1(双回波、单次激励)、T1压脂
T2、T2压脂 冠:双管、T2 水成像 增强(T1、T2):LAVA
脑部肿瘤: 胶质瘤 、转移瘤、脑膜瘤、 神经鞘 瘤、垂体腺瘤
诊断: 位、量、性、级 部位、数量、形态、行为(血管)、 信号(增强)
胶质瘤 (I-II级,良性)
胶质瘤 (I-II级,偏良性)
胶质瘤 (I-II级,偏良性)
胶质瘤 (III-IV级,偏恶性)
胶质瘤 (III-IV级, 偏恶性)
转移瘤
转移瘤
脑膜瘤
(脑外肿 瘤5征像)
脑膜瘤
听神经瘤
垂体微瘤
垂体瘤
脑部炎症: 部位、信号(增强)、灶周 脑(膜)炎(结核 ) 脓肿
脑(膜)炎(结核 )
脑(膜)炎
脑脓肿
脑脓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脑血管病 脑梗死 颅内出血(硬膜外、硬膜下、脑血肿) 颅内动脉瘤 海绵状血管瘤 动静脉畸形
腔隙性脑梗死
看脑灰白质或肌肉信号: 脑灰质 白质 肌肉
T1:低 稍高 灰 T2:稍高 低 黑
看扫描参数:TE、TR值 看片子上的标记
常用技术:水抑制 脂肪抑制 水成像 血管成像 扩散成像
水抑制
水成像
脂肪抑制 (T1、T2、PD)
血管成像 (TOF、PC、CE)
扩散成像
脑 轴: T1压水、T2、T2压水、DWI 矢: T2 冠: T2 GD(T1增强):在用T1序列扫描 MRA、MRV、MRS、DTI、BOLD、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
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
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 (^o^)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局部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
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与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
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
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面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局部,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同。
「技」核磁一阶谱图解析——你真的懂吗?
「技」核磁⼀阶谱图解析——你真的懂吗?“ 许多学⽣发现⼀阶核磁的解析困难,尤其是氢核磁共振光谱,更进⼀步则是复杂化合物或者是反应⽣成的未知化合物的核磁氢谱解析。
本⽂主要是想带领同学们⼀起探究核磁⼀阶氢谱图解析”⾃从1946年发现核磁共振波谱学以来,它已经发展成为⼀种强⼤的⼯具,被⼴泛应⽤于许多学科。
在过去的⼆⼗年⾥,核磁共振波谱在本科阶段变得越来越重。
要,越来越多的相关出版物证明了这⼀点。
01—简易规则任何解析好的⼀阶核磁谱图对于分析来说都是好的练习。
⼀阶谱图的解析有⼀些⾮常简单实⽤的规则:规则1、检查多重复峰是否中⼼对称。
如果不是,那么该多重峰可能是重叠⽽成,或者是⼆阶峰规则2、对对称的多重峰⾥每个峰进⾏积分,积分的分布应该是呈中⼼对称的规则3、将积分结果加⼀起。
总数应该是2的n次⽅,n为耦合数I = 1/2的原⼦核规则4、多重峰最外⾯⼀组峰的间隔必是⼀个耦合常数。
以最外⾯峰的积分作为标准(1),因此,积分⽐1:1表明⼀阶耦合常数来⾃⼀个原⼦核。
1:2表明⼀阶耦合常数来⾃两个相同耦合常数的原⼦核,这会给出1:2:1的峰形。
1:3表明⼀阶耦合常数来⾃三个相同耦合常数的原⼦核,这会给出1:3:3:1的峰形。
这就像Pascal(帕斯卡)三⾓(类似中国的“杨辉三⾓”)排列。
规则5、在纸上画⼀阶耦合图形为倒杆图。
把多重峰各积分值标在杆线的中⼼。
需要记住,对于两个或多个原⼦核的耦合,每⼀对线的间隔(也就是耦合常数)是相等的,所以⼀旦确定了第⼀组耦合线及其强度,其余的图案也就确定了。
02—实例讲解这⾥,我们通过三个例⼦进⾏说明:图1 (Figure 1.)是⼀个⾮常好解析的⼀阶多重峰。
依据简单的规则,获得每个峰的积分,标注于对应峰的底部,同时在积分底部画出倒杆,接着以最外⾯两个峰的间隔为标准,⼀⼀对应连接倒杆,积分⼀致的峰为对应组,第⼀级倒杆为doublet(双重),第⼆级倒杆则出现了两个quartet(四重),对应峰形与积分结果为1:3:3:1,到第三级倒杆则⼜回到doublet(双重),最终归⼀为⼀根倒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高:肝移植、创伤、老年人
降低:肿瘤坏死、缺氧、新生儿
cho Cr
NAA
Choline:磷脂代谢的成分,细胞膜转换的标记物,反映细胞增值 升高:肿瘤、创伤、脑炎 降低:坏死、脓肿 Glutamate:主要的氨摄取途径 升高:缺血缺氧、肝性脑病、脑膜瘤 降低:阿茨海默病 mI:胶质细胞的标记物,位于星形细胞中,代表细胞膜稳定性,判断肿 瘤级别 Lipid:细胞坏死 升高:肿瘤、脓肿、梗死 Lactate:无氧代谢(TE35正峰,TE144负峰) 升高: 炎症、肿瘤、脓肿、缺血
星形细胞瘤3级
M38岁 头痛头晕
胶质母细胞瘤
F 7岁阵发性头痛2周,加重3天伴呕吐
胶质母细胞瘤。免疫组化: GFAP部分区域(+)、S-100 灶性(+)、Vimtin(++)、 EMA(-)
M12岁 头晕走路不稳
髓母细胞瘤
M 50岁,头痛,恶心
Ala
手术和病理证实 脑脓肿
F40岁 头痛
GLX
PRESS 序列(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点解析波谱)
PRESS能扫一维、二维、三维。 TE=35,144,288 PRESS 144 和 PRESS 288 可以鉴别乳酸和脂质。乳酸144倒置,288正置
临床应用
儿童脑发育
脑肿瘤 急慢性脑缺血性改变
胶质瘤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区及对照区波峰比值(x+s)
NAA/Cr 放射性脑损伤中央区 胶质瘤复发区 0.63±0.22 1.27±0.27 NAA/Cr+Cho 0.27±0.13 0.46±0.14 Cho/Cr 0.6±0.23 1.03±0.13
对照区
1.51±0.16
Lac峰
1.02±0.17
Lip峰 3 5 0 0
1.19±0.15
胶质瘤放疗后病变区及对照区出现的Lac及Lip
胶质瘤复发区 放射性脑损伤中央区 放射性脑损伤边缘区 对照区 15 0 8 0
核磁共振的基本物理现象
原子核为质子和中子构成。元素的原子核的质子或中子为奇数者, (如: 1 H1 、, 13Li7 , 13C6 , 19F 9 , 23Na 11 , 31P15 , 39K19 )。 有自旋特性(又称进动,precession )产生自旋磁矩(即有一定的 磁场强度和方向),类似细小的磁棒(故亦称磁偶极子)。 在正常情况下,磁偶极子呈不规则排列,磁矩相互抵消,不显示磁 性。把它们置于均匀性的强磁场B0内,约半数的磁偶极子顺向磁场 排列,少数的磁偶极子呈逆向排列,前者属低能量级,后者为属高 能量级。二者数量相差仅百万分之几,决定了净纵向磁化强度。不 同元素的原子核在此强磁场内旋进的相位角和频率各不相同,旋进 频率取决于外磁场的强度和该原子核自身的磁旋比。 wL = R x B wL称为Larmor频率;B为外磁场强度(Tesla); R为磁旋比(兆赫 / T)。可依据Larmor频率数值来识别不同元素的原子核。
90
频率编码方向
窗宽/窗位
人体组织生理、病理状态的MR信号及产生机制
由于MRI的信号是多种组织特征参数的可变函数,它所反映的病理、
生理基础较CT广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MRI的信号强度与组织的 弛豫时间(T1、T2时间)、氢质子密度、液体(如血液、脑脊液) 流动、化学位移、及磁化率有关。
正常组织MR信号特点
报道占颅脑肿瘤的25%-33%;好发于40岁以后的中、老
年人。
脑转移瘤常为多发病灶,占65%,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
分布区的灰、白质交界处,占60%~80%。其原发癌以肺
癌最多见,其次为乳腺癌、肾癌,还可见于胃肠道癌肿、
甲状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绝大多数脑转移瘤患者 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占位效应有关,主要有头痛、恶心、 呕吐:、共济失调和视乳头水肿等。
影像学表现
MRI
多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 多数为多发病灶,大小不一,瘤内可见囊变、坏死, 钙化罕见。增强后扫描能够显示和发现更多的脑内 转移灶。绝大多数转移瘤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可呈 结节样强化或环形强化,
肺癌脑转移
疼痛不适20天,加重1天
(左顶叶)肿瘤组织, 瘤细胞胞浆伊红, 部分区域胞浆空 亮,呈弥漫性分 布,可见核大、 染色深、有异型 的细胞,转移性 肾透明细胞癌
脑白质斑点状及斑片状常见病灶
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髓鞘形成不良性疾病-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中毒引起的脑白质疾病-药物中毒 脑血管病-脑梗死 脑炎、脑转移瘤-与上述疾病鉴别
多发性硬化
多见年轻人,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 12M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 Axial first echo fast FLAIR image . B, Axial second echo fast FLAIR image (6000/160). C, Axial first echo conventional spin-echo MR image (3000/30). D, Axial second echo conventional spin-echo MR images (3000/100) of the brain,
当然进行磁振频谱分析(MRS)时,尚可采用其它元素原子核(如 磷等)作为检测对象。
磁共振成像技术分类
常规图: 一幅图信号强度直接转变成
图像灰阶
参数图:一组图像信号强度通过运算 得 出的参数转变成灰阶或伪彩
波谱: ROI信号强度经付利叶变化得
到不同频率的化学物质的相对含量
常规加权图像
调节TR、TE、TI或翻转角等脉冲序列参数,就可达到 在图像中突出某一对比度的目的。这样获得的图像称为加 权图像(weighted image,WI)。常见的加权图像有T1、 T2 加权、质子密度和液体翻转加权图像等。
织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技术,在分子水平反映组织代谢情况。
化学位移:在相同环境条件(温度、PH值、均匀外磁场等)下,由于所处分子结 构不同所致的同一原子核进动频率出现差异的现象,称之,此为MRS的基础。
180C 36.80C
TMS
ppm:(part per million百万分之几)不同的静磁场中,化合物之间存在 频率差别(具有场强依赖型),如1.5T,水和脂肪频率差为 225Hz(63.67MHZ),3.0T为450Hz(127.7MHZ),但以ppm来表示,则化 合物之间的频率差是恒定的(无场强依赖型)
韩晓娜 F 41岁 肺癌脑转移
M 51岁 高血压病史2年,头晕 右侧肢体麻木(肺癌)
46F 乳癌脑转移
邓刚水 65M 左颞转移瘤(肺癌)
转移性乳头状腺癌
59M,转移瘤(结肠癌)
F53岁
胶质母细胞瘤,颅内转移
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基本概念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是目前惟一能无创性观察活体组
仪器名称 系统检查号 扫描系列号 扫描层号 扫描方位 显示视野 回波链长度
医院名称 姓名 性别,年龄 MRI编号 检查时间 放大率 图像翻转 图像旋转
比率尺 右侧 扫描序列 翻转角度 重复时间 回波时间/ 有效回波
回波数/带宽 返转时间 使用线圈名称 视野/梯度选择 扫描层厚/层间距 扫描层数/扫描时间 距阵/采集次数
MRI 可作多方位成像检查,较CT方便得多。
为什么选择氢原子核(1H)为人体检测的对象?
人体磁振图像主要选择氢原子核作为检测对象。原因是:氢的原子 核中,1H占99.98%(相对丰度极大),在生物组织中含量极多(每 毫升水含1H约1023 个),磁旋比最大(42.58 MHz / T)因而磁矩最 大,信号最强。如:2H(氘,为1H的同位素,原子核内含一个质子, 一个中子)相对丰度为0.015%, 磁旋比为6.53 MHz / T。
胆脂瘤
M52岁,星形细胞瘤术后
星形细胞瘤术后、放疗后
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区及对照区波峰比值(x+s)
NAA/Cr 胶质瘤复发区 对照区 1.218+0.23 1.54+0.17 NAA/Cr+Cho 0.684+0.26 1.05+0.19 Cho/Cr 1.476+0.33 1.21± 0.17
癫痫
早老性痴呆 代谢性疾病
正常人脑的发育过程
不同部位波谱
M33岁发作性意识不清1次
NAA
星形细胞瘤
F 76岁(左顶叶低密度病灶)
M 66岁
病理2-3级 星形细胞瘤 (间变性)
间歇性突发性晕厥3年
星形细胞瘤1-2级
突发头痛
M 34岁 发作性头痛数年
星形细胞瘤3级
45岁 F
MRI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
统中的临应用
磁振成像不同于CT成像
X线和CT成像的基本原理是X线,为密度对比,单一参数。
MRI是利用原子核的物理现象。磁场。为信号的强弱,多参数成 像。 X线有生物电离作用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 MR设备使用的RF脉冲为长的电磁波对人体无害,故MRI为无创性
检查。
脑膜瘤
F32岁头痛,头晕2年余,双下肢无力2月余
GLX
脑膜瘤
43岁
脑膜瘤
M72岁,头痛头晕
脑膜瘤
M 30岁双眼视力下降1月,头痛1周
室管膜瘤
M43岁
转移瘤
F 58岁
Lip
乳腺癌脑转移
M37岁 头痛头晕
B细胞性淋巴瘤 2 1 1 2
F54岁 头痛头晕
B细胞淋巴瘤
F55岁 外伤后头痛三天,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