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相变

合集下载

相变

相变

体蒸发、α-石英与α-磷石英间的转变。
广义的相变过程:包括过程前后相组成发生变 化的情况,相变过程可能伴随化学反应发生。
二、相变分类
(一)按热力学分类 根据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的变化,相变分为: 一级相变 二级相变
三级相变
1.一级相变
在临界T、P时,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 势的一阶偏微熵不相等。
1 2
1 1
T P 2 T P PT 2 PT

T P S PT V
特征:相变时体积V,熵S,热焓H发生突变。
即: S1 S2 ,V1 V2
2. 二级相变
在临界T、P时,两相的化学势及一阶偏导数 相等,但化学势的二阶偏导数不相等。
= V△G V +Aγ
V —— 新相的体积 ; △G V —— 单位体积中旧相和新相之间的自由能之差G液-G固; A —— 新相的总表面积;γ —— 新相的界面能。
假设生成的新相晶胚呈球形,则:
4 3 G r n GV 4r 2 n 3 4 3 T r nH 4r 2 n 3 T0
讨论: 1)当相变过程离开平衡态很小时,即在熔点附近 T→T0,△G << RT
HT H u B exp( ) B T 2 RTT0 RT0 即,晶体生长速率u与过冷度△T成线性关系
2)当相变过程离开平衡态很远时,即 T << T0 ,△G >>RT
△GK —— 成核位垒,相变发生时必须克服的位垒 系统内能形成 rK 大小的粒子数 nK ,可用下式描述:
nk Gk exp n RT
可见,△GK越小,具有临界半径 rK 的粒子数越多。
二、液-固相变过程动力学

第八章相变

第八章相变
晶体的一个分立体积的剪切作用以极迅速的速率而进 行的相变。
18
马氏体相变的特征:
马氏体相变的重要结晶学特征是相变后存在习性平面和 晶面的定向关系。
其中A1B1C1D1A2B2C2D2由母相 奥氏体转变为 A2B2C2D2-
A1B1C1D 1马
氏体。
A2B2C2D2和A1B1C1D 1 二个平面在相变前后保持既不扭曲变形也
不旋转的状态,这两个把母相奥氏体和转变相马氏体之间连接起来
的平面称为习性平面。马氏体是沿母相的习性平面生长并与奥氏体
母相保持一定的取向关系。
19
• 伴随马氏体相变的宏观变形-浮凸效应 • 在马氏体相变中,除体积变化之外,在转变区域中产
生形状改变。在发生变形时,在宏观范围内,习性平面 不畸变,不转动。表现为PQR’S’连续共格。同时,QR’ 不弯曲,马氏体片表面仍保持平面。 • 但是,习性平面位向是具有一定分散度的。在微观范围 内产物相变形是不均匀的,表现为马氏体中有微细孪晶 或很高的位错密度。 • 检查马氏体相变的重要结晶学特征是相变后存在习性平 面和晶面的定向关系。
26
立方相ZrO2-MgO陶瓷中析出的透镜状四方相
27
3.共晶与共析转变
• 共晶转变是液相在低共熔温度以下同时析出两 个或两个以上晶相的转变,是一种液固相变。 以二元系统为例,共晶反应为:
L
• 共析转变类似于共晶反应,其中二个固体相以 相互协作的方式从母相(母相为固相)中形成长 大,其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
20
马氏体相变的另一特征是它的无扩散性。
马氏体相变是点阵有规律的重组,其中原子并不调换位置,而只 变更其相对位置,其相对位移不超过原子间距。
马氏体相变往往以很高的速度进行,有时高达声速。

第八章相变概要

第八章相变概要
• (5)新相往往都有特定的形状 液一固相变一般为球形成 核,其原因在于界面能是晶核形状的主要控制因素。 固态相变中体积应变能和界面能的共同作用,决定了 析出物的形状。当应变能为主要控制因素时,析出物 多为片状或针状。
• (6)按新相与母相界面原子的排列情况不同,存在共格、 半共格、非共格等多种结构形式的界面。
共析相变
由单一的母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两个(或多 个)结构与成分不同的新相。
• 典型的共析产物为片层状混合物,并且在新相之间 的公共界面往往存在在某种择优的位向关系。 • 对共析转变研究最为成熟的是Fe-C合金。
13
第二节 固态相变
• 一、固态相变的特点 • 当温度、压力以及系统中各组元的形态、数值或比
第九章 相 变
1
第一节 定义与分类
1.1定义
• 相变过程是物质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过程。 • 一般相变前后相的化学组成不变,因此相变是一个
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狭义:相变仅限于同组成的两相之间的结构变化。 广义:相变应包括过程前后相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
2
变 二级相变或者位移型相变
晶体的一个分立体积的剪切作用以极迅速的速率而进 行的相变。
18
马氏体相变的特征:
马氏体相变的重要结晶学特征是相变后存在习性平面和 晶面的定向关系。
其中A1B1C1D1A2B2C2D2由母相 奥氏体转变为 A2B2C2D2-
A1B1C1D 1马
氏体。
A2B2C2D2和A1B1C1D 1 二个平面在相变前后保持既不扭曲变形也
• 按相变方式
成核-长大型相变 连续型相变
• 按质点迁移特征
扩散型相变 无扩散型相变
脱溶转变
• 按动力学

第八章 相变

第八章 相变

主要应用于钢铁及合金的增强增韧。 主要应用于钢铁及合金的增强增韧。
有序有序-无序转变
随温度升降而出现低温有序和高温无序的可逆转变称为有序 随温度升降而出现低温有序和高温无序的可逆转变称为有序-无序 有序转变。 转变。 只要在高于0 的温度下, 只要在高于0K的温度下,质点 的热振动会使其位置与方向均 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位置与方 向的无序性。 向的无序性。 参数ξ表示材料中的有序度,完全有序时ξ 参数ξ表示材料中的有序度,完全有序时ξ=1,完全无序时ξ=0。 完全无序时ξ 位置有序 - 无序转变 方向有序 - 无序转变 电子核旋有序 - 无序转变
(三)晶核形成条件
当熔体冷却发生相变时,体系能量( G)变化有两个方面: 当熔体冷却发生相变时,体系能量(∆G)变化有两个方面: 变化有两个方面 高自由能液体转变为低自由能固体,系统自由能减小( 高自由能液体转变为低自由能固体,系统自由能减小(∆G1) 产生新相,形成新的界面,系统自由能增加( 产生新相,形成新的界面,系统自由能增加(∆G2) 相变过程中,总自由能变化: 相变过程中,总自由能变化:
第八章 相 变
相变:指在一定外界条件下, 体系中发生的从一相到 相变 :指在一定外界条件下, 另一相的变化过程。 另一相的变化过程。 一般只是物理过程(晶型转变, 一般只是物理过程(晶型转变,固、液、气间转变,亚 气间转变, 稳分相) 稳分相)。
第一节 相变的分类
一、按热力学分类
根据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的变化,相变分为: 根据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的变化,相变分为: 一级相变、二级相变。 一级相变、二级相变。
(8-7)
相变自发进行, 相变自发进行,须∆G<0,则c>c0 即:过饱和浓度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过饱和浓度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相变过程的推动力为:过冷度、过饱和蒸汽压差、 综上所述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为: 过冷度 、 过饱和蒸汽压差 、 过饱和浓度,即相变时系统温度、 过饱和浓度 , 即相变时系统温度、 压力和浓度与相平衡时温 度、压力和浓度之差值。 压力和浓度之差值。

(10)第八章 相变(讲义)

(10)第八章 相变(讲义)

8.2.3 范德瓦耳斯等温线 •范德瓦耳斯方程 在理想气体模型中,忽略了分子的体积和分子间的引力。范德瓦耳斯把气体分子看作有相
互吸引作用的刚球,将理想气体的压强加以修正,从而导出了范德瓦耳斯(J.D.van der Waals, 1837 ——1923,荷兰物理学家,1910 年获诺贝尔奖)方程。
液相存在的区域,右方表示气相存在的区域,而汽化曲线上的点就是两相平衡共存的区域。所
以,汽化曲线也可以说是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线。而表示气液两相存在的区域的 p − T 图就称为气
液二相图。
p DK
BC O
A T
D K
CB A
Three-dimensional sketch of the equation for the typical pure PVT system.
第八章 相变(Phase Transitions)
So far we’ve dealt mostly with gases in this course, because they’re ni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nd easy. Most of the concepts are transferable to liquids and solids also, but one thing we haven’t touched on at all is how substances behave, from a thermodynamic point of view, as they change from one phase to another.
缩,压缩过程中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曲线称为等温线,见图。在液化过程 BC 中,压强保持 p0 不 变,气液两相的总体积则由于气体数量的减小而减小。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八章_相变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八章_相变
3 3
球缺的表面积是: 与固体接触面的半径是:
ALX 2R (1 cos )
2
r R sin
将上式代入求d(ΔGk)/dR中,得出不均匀成核的临界半径
3 2 * R LX GV
同样将它处理后,得出
3 2 16 ( 2 cos )( 1 cos ) * LX Gk Gk f ( ) 2 3(GV ) 4
G
液体稳定位置
晶体稳定位置


距离 q 质点由液相向固相迁移的速率: Q L S n 0 exp( ) RT G+q Q n exp( ) 质点由固相向液相迁移的速率: SL 0 RT q G 质点由液相向固相迁移的净速率: Q n 0 exp( )[1 exp( )] RT RT
二、析晶相变过程的动力学 1、晶核形成过程动力学
晶核形成:均匀成核
非均匀成核:较常见。 (1). 均匀成核--组成一定,熔 体均匀一相,在T0温度下析晶, 发生在整个熔体内部,析出物质 组成与熔体一致。 成核速率 IV = .n i .nK
原子与晶核碰撞频率 临界晶核数 临界晶核
临界晶核周围原子数
0 . exp( Gm / RT ) 且 n K n. exp( G K / RT )
迁移活化能
Gm G K IV 0 ni n. exp( ). exp( ) RT RT Gm G K B exp( ). exp( ) RT RT P:受核化位垒影响的成核率因子 P .D D:受原子扩散影响的成核率因子
L S (结晶、熔融、溶解)
S1 S2 (晶型转变、有序-无序转变)
L1 L2 (液体)
A+BC

第八章 相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八章 相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Gk
* k
LS
非均匀成核时,形成晶核所引起的界面自由能变化为:
2 cos 1 cos 2 G GK f f
4
3GV
2
[
4
]
由于f()≤1,所以非均匀成核比均匀成核的位垒低,析晶
过程容易进行。
* Gk Gm ) 非均匀成核的核化速率: I S BS exp( RT
2)放热相变 (如凝聚、结晶等):H < 0
要满足G < 0,必须T > 0,即 T < T0 相变条件:过冷
结论:相变驱动力为过冷度(过热度)的函数,即相平衡
理论温度与系统实际温度之差即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2、相变过程的压力和浓度条件
在恒温可逆不作有用功时: dG=VdP 对理想气体:G = VdP =
(二)晶体生长过程动力学
生长速率 u 物质扩散到晶核表面的速度 物质由液态结构转变为晶体结构的速度
析晶时液-固 界面的能垒图
QL S n 0 exp( QS L
q ) RT
G q n 0 exp[ ( )] RT
n为界面质点数;ν0为跃迁频率;q为液相质点通过相界面迁移到固相的 扩散活化能;G析晶过程自由能的变化;G+q质点从固相迁移到液相 所需活化能;界面层厚度。
— 新相的界面能。
G = G1 + G2=VGV+A
+ 假设生成的新相晶胚呈球形,则:
G
G2
T3
T2
G
4 3 r n GV 4r 2 n 3 4 3 T r n H 4r 2 n 3 T0
0
rK G1
rK T1
r

第八章相变

第八章相变
1. 均匀成核
核化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液相中生成的晶核数目
I ni nk
nk——单位体积母相中临界核胚的数目,nk
n exp(
Gk RT
)
ni —— 临界晶核周界上的原子或分子数 ν—— 单个原子或分子同临界晶核碰撞的频率,
0
exp(
Gm RT
)
I
0nin exp(
Gk RT
) exp(
(三)总的结晶速率
用结晶过程中已经结晶出的晶体体积占原母液体积的 分数(x)和结晶时间(t)的关系来表示。
例:将一物相α快速冷却到与它平衡的新相β的稳定区,并在此 温度下保温时间t
则:生成新相的体积为Vβ, 原始相剩余的体积为Vα=V- Vβ
在dt时间内,形成新相β的粒子数: N IvV dt
在平衡条件下,ΔG = 0,则有:ΔH - TΔS=0
ΔS =ΔH / T0 在任意一温度T的不平衡条件下,有:ΔG=ΔH-TΔS≠0
若ΔH与 ΔS不随温度而变化,则:
G
H
TH
/ T0
H
T0 T T0
H
T T0
即:
G
H
T
T0
式中:T0 —— 相变温度 ; △H —— 相变热 ;
△T —— 过冷度, △T= T0-T
即:过饱和浓度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相变过程的推动力为: 过冷度、过饱和蒸汽压差、过饱和浓度
(三)晶核形成条件
当熔体冷却发生相变时,体系能量(△G)变化:
高自由能液体转变为低自由能固体,系统自由能减小(△G1)
产生新相,形成新的界面,系统自由能增加(△G2)
相变过程中,自由能变化:
式中:

第八章 相变

第八章  相变

第八章 相变例 题8-1 马氏体相变具有什么特征?它和成核生长机理有何区别?解:马氏体相变具有下面特征 :(1)相变体和母体之间的界面保持既不扭曲变形也不旋转。

这种界面称为习性平面(Habit plane ),其结晶学方向不变。

(2)无扩散的位移式相变。

(3)相变速率可高达声速。

(4)相变不是在特定的温度,而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

成核生长的新相与母相有完全不同的晶格结构,新相是在特定的相变温度下产生的,相变具有核化与晶化位垒。

8-2 如果在某过冷液态中形成边长为a 的立方体晶核时,求晶核的临界立方体边长a 0和临界自由焓△G 0。

和球形晶核比较,哪一种晶核的临界自由焓大?解:设立方体晶核的临界立方体边长a 0,临界自由焓为△G 0,而球形晶核的临界半径为r p ,临界自由焓为△G p ,当晶核为立方体时边长为a ,则γ∆∆236 · a G a G V +=012 · 32=+=∂∂γ∆∆a G a a G VVG a ∆γ40-=2323032 · 46 · 4VV V V G G G G G ∆γγ∆γ∆∆γ∆=-+-=)()(当晶核为球形时,半径为r ,则:γπ∆π∆ · 4 · 3423r G r G V +=· 8 · 3 · 342=+=∂∂γπ∆πr G r r G VV p G r ∆γ2-=γ∆γπ∆∆γπ∆ · )2(4 · )2( 3423VV V p G G G G +-=232316 · 316 VV G G ∆γ∆πγ==由此可见立方晶核的大△G 0 于球形晶核的△G p 。

8-3 由A 向B 的相变中,单位体积自由焓变化△G V 在1000℃是418J/cm 3;在900℃是2090J/cm 3。

设A -B 间的界面能为0.5J/m 2,求:(1)在900℃和1000℃时的临界半径,(2)在1000℃进行相变时所需的能量。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相变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相变
三、学习相变理论的目的(或意义)
相变在硅酸盐工业中十分重要
本章内容:1.相变分类 2.液-固相变过程热力学 3.液-固相变过程动力学 4.液-液相变过程
重点: 1.相变过程的推动力及晶核形成条件 2.析晶过程
难点:液-液相变过程
第一节 相变的分类
分类方法有很多,目前有以几种: 一、按热力学分类 二、按相变方式分类 三、按质点迁移方式分类
连续型相变:由组成波动程度小、空间波动范围广 的起伏引起的相变,即起伏连续地生长而形成新相。
三.按质点迁移特征分类:
扩散型相变:相变过程依靠原子(或离子) 的扩散来进行的相变.
无扩散型相变:相变过程不存在原子(或离 子)的扩散,或虽存在扩散但不是相变所必 需的或不是主要过程的相变.
陶瓷材料相变综合分类:
第八章 相变
概述
一、几个概念 1.相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且均匀的部分。 相与相之间有分界面,可用机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系统
中存在的相可以是稳定的、亚稳的或不稳定的。系统在某一 热力学条件下,只有当能量具有最小值的相才是最稳定的。 系统的热力学条件改变时,自由能会发生变化,相的结构也 相应发生变化。
T T0 T 0 T0 T 过热
G 0
结论:相变驱动力可以表示为过冷度(过 热度)的函数,因此相平衡理论温度与系 统实际温度之差即为该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2.相变过程的压力与浓度条件: 压力条件:
在恒温可逆不作有用功时:
dG VdP
对理想气体
G
VdP
RT P
dP
RT
ln
P2 P1
G H T S 0
若△H,△S不随T变化
G H T H H T0 T H T

第8章相变

第8章相变

临界晶核半径 rK :新相可以长大而不消失的最小晶核半径。
r < rK ,为核胚:不能稳定成长的新相区域 rK越小,新相越易形成。 r > rK ,为晶核:可以稳定成长的新相区域
相应于临界半径 rK 时,系统中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为:
GK

32 3
n 3
GV2
n 3
16 GV2
不等的相变。
1 2
1
T
P

2
T
P
T P S
1 PT 2 PT PT V
特征:相变时有相变潜热和体积的突变。 即: S1 S2,V1 V2
例如:晶体的熔化、升华,液体的凝固、气化, 气体的凝聚,晶体中大多数晶型转变等。
因此,I与T的关系是曲线P和D的综合结果,在T低时,D因子 抑制了I的增长;T高时,P因子抑制了I的增长。只有在合适 的T下, P与D因子的综合结果使I有最大值。
2、非均匀成核 —— 异相成核
非均匀成核时,形成晶核所引起的界面自由能变化为:
GS LS ALS r 2 SM LM
对溶液:可用浓度c代替压力P,则(8-5)式可写成:
G = RTlnc0/c
(8-6)
若是电解质溶液,还要考虑电离度,即一摩尔能离解出个
离子
G=RTlnc0/c
c0―饱和溶液浓度;c―过饱和溶液浓度。
(8-7)
相变自发进行,须G<0,则c>c0
即:过饱和浓度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相变过程的推动力为:过冷度、过饱和蒸汽压差、 过饱和浓度,即相变时系统温度、压力和浓度与相平衡时温 度、压力和浓度之差值。
主要应用于钢铁及合金的增强增韧。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相变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相变

一.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区
亚稳区:理论上应发生相变而实际上不能 发生相转变的区域
图8-8 单元系统相变过程图
返回
由此得出:
(1)亚稳区具有不平衡状态的特征,是物相在理论 上不能稳定存在,而实际上却能稳定存在的区域;
(2)在亚稳区内,物系不能自发产生新相,要产生 新相,必然要越过亚稳区,这就是过冷却的原因;
( 2 1 T 2 ) P ( 2 2 T 2 ) P ; ( 2 1 P 2 )T ( 2 2 P 2 )T
( 21 TP) ( 22 TP)
特点:
1 2 CP1 CP2 -热容
S1 S 2 1 2 -等温压缩系数 如图8-2
2.相变过程的压力与浓度条件: 压力条件:
在恒温可逆不作有用功时:
dG VdP
对理想气体

G

VdP


RT P
dP

RT
ln
P2 P1
当过饱和蒸汽压力为P的气相凝聚成液相或固相(平衡蒸汽
压为P0)时
G RT ln P0 P



P

P0
相变自发进行 G 0
一.按热力学分类:
1 2
一级相变:
(1 T )P (2 T )P (1 P)T (2 P)T
特点:
(
T )P

S


S1
S2
( P)T V V1 V2
如图8-1
1 2
二级相变:
(1 T ) P (2 T ) P ; (1 P)T (2 P)T
结论:过饱和蒸汽压差P-P0为凝聚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八章 相变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八章 相变
3 3
球缺的表面积是: 与固体接触面的半径是:
ALX 2R (1 cos )
2
r R sin
将上式代入求d(ΔGk)/dR中,得出不均匀成核的临界半径
3 2 LX * R GV
同样将它处理后,得出
3 16 LX (2 cos )(1 cos ) 2 * Gk Gk f ( ) 2 3(GV ) 4
二、析晶相变过程的动力学 1、晶核形成过程动力学
晶核形成:均匀成核
非均匀成核:较常见。 (1). 均匀成核--组成一定,熔 体均匀一相,在T0温度下析晶, 发生在整个熔体内部,析出物质 组成与熔体一致。 成核速率 IV = .n i .nK
原子与晶核碰撞频率 临界晶核数 临界晶核
临界晶核周围原子数
3) 马 氏 体 转 变 速 度 很 快 , 有 时 速 度 高 达 声 速 。 4)马氏体相变过程也包括成核和长大。由于相变时长大的速 率一般很大,因此整个动力学决定于成核过程,成核功也就 成为相变所必需的驱动力。也就是说,冷却时需过冷至一定 温度使具有足够的成核驱动力时,才开始相变。 四、按成核特点分类 均质转变:发生在单一均质中。
界面层的厚度
线性生长速率
u Q n 0 exp(
q G )[1 exp( )] RT RT
G HT / T0
0 exp( q / RT ) B n
HT G )] B [1 exp( )] T0 RT RT
线性生长速率 u B .[1 exp(
普遍类型:一般合金有序-无序转变、铁磁性-顺磁性转变、超 导态转变等。
T0
二级相变实例 特例 混合型相变: 特点: 同时具有一级相变 和二级相变的特征

传热学第八章相变换热

传热学第八章相变换热

原因:蒸汽与液膜间的热阻 措施:断绝来源;系统中安装抽气器、空气分离器等。
② 蒸汽流速、流向
流向与液膜流动方向相同拉薄液膜h
9
③ 过热蒸汽(表面传热系数下降,教材叙述不可取)
(冷凝)相变 过热蒸汽 饱和干蒸汽 饱和液体 由于冷却过程表面传热系数远低于冷凝过程,所以过热蒸汽将使 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大大下降,因此热用户应将过热蒸汽饱和化。 例如某纺织厂溴化锂制冷机组的过热蒸汽进行饱和化处理后,机 组制冷能力提高了20%。 (冷却)非相变
定性温度、特性尺度及各准则数定义参见教材P308
④ 膜层雷诺数及其临界值
Re 4hl(t s t w )

Rec 1600
8
4、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
① 不凝气体——在壁温下不能凝结的气体
来源:蒸汽带入;蒸汽分解;负压条件下系统漏入; 系统生成(液体与金属相容性)。
危害:含气体1%
h 60%
3
(2)简化微分方程:
动量方程(重力与粘性力平衡)
能量方程(只有导热) 边界条件:
d 2u l 2 l g 0 dy
d 2t 0 2 dy
y=0 时,u=0,t=tw y= 时,
du 0, t t s dy
4
(求解过程可参见教材P304~306)
主要计算结果: 液膜厚度计算式:
1、相变换热与非相变换热的对比:
换热形式: 单相 相变 交换热量: (显热mct)(潜热m) 相对单位质量热容量: 1 ~100介质流量m 相对表面传热系数: 1 ~10 A
2、 凝结换热现象 蒸汽
w s 蒸汽
液体——凝结 t t
t t s
壁面上凝结——凝结换热

[物理]第八章 物质的相变

[物理]第八章 物质的相变

h
15
• ⑵ 非均匀成核
G h * 3 1 ( G 6 V L 3 )2 X (2 co )4 1 ( sco )2 s G r *f()
• 不均匀成核的成核位垒引入一个于函数数f(θ);
• 当接触角θ=0° (指在有液相存在时,固体被液相 完全润湿),cosθ=l,f(θ)=0,ΔGh*=0,不存在 核化势垒;
• 理论上应发生相变而实际上(宏观上)不能相变的 区域。
• 2.特点
• (1)亚稳区具有不平衡状态的特征,是物相在理论上 不能稳定存在,而实际上却能稳定存在的区域;
• (2)在亚稳区内,物系不能自发产生新相,要产生新 相,必然要越过亚稳区,这就是过冷却的原因;
• (3)在亚稳区内虽然不能自发产生新相,但是当有外
h
19
△T 影响
△T↑ r*↓易析晶 P
矛盾,说明
△T↑T ↓,质点移动阻力↑,形成 晶核困难。 D
存在最佳 △T值
h
20
非均匀成核成核速率
ISBSexp R G (aT )exp R G (h *T )
h
21
2. 晶体生长速率
Un0ex p R G aT 1ex p V R G vT
• 讨论:
• A、若相变过程放热(如凝聚过程、结晶过程等) ΔH<0,要使ΔG<0,必须有ΔT>0,ΔT=T0-T>0, 即T0>T,这表明在该过程中系统必须“过冷却”, 或者说系统实际相变温度比理论相变温度还要低, 才能使相变过程自发进行。
h
7
• B、若相变过程吸热(如蒸发、熔融等) ΔH>0,要 满足ΔG<0这一条件则必须ΔT<0,即T0 <T,这表 明系统要发生相变过程必须“过热”。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第八章 相变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第八章 相变
图中可见,在低于熔 点的温度下rk才能存在, 而且温度愈低rk值愈小。
T3 >T2 >T1,rk2 > rk1
.
rk值可以通过求曲线的极值来确定。
d(⊿G)/dr = 4n HT r 2 8nr 0
T0
rk
2T0
HT
2
/ GV
.
讨 论 rk 2H T 0T2/GV
rk是新相可以长大而不消失的最小晶 胚半径,rk值愈小,表示新相愈易形成。
举例说明 S1 S2 (晶型转变、有序-无序转变)
L1 L2 (液体) A+BC 亚稳分相 (Spinodal分相)
相变的应用
• 陶瓷、耐火材料的烧成和重结晶,或引入矿 化剂控制其晶型转化;
• 玻璃中防止失透或控制结晶来制造各种微晶 玻璃;
• 单晶、多晶和晶须中采用的液相或气相外延 生长;
• 新型铁电材料中由自发极化产生的压电、热 释电、电光效应。
一、按热力学分类 (P,T) 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
一级相变:体系由一相变为另一相时,如两相的化 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一级导数)不相等的 称为一级相变
1= 2
1 P
T
2 P
T
1 2 T P T P
(V 1 V 2 ) (-S 1 S 2 )
因此在一级相变时熵(S)和体积(V)有不 连续变化。即相变时有相变潜热,并伴随有体积 改变。
.
奥氏体a)与马氏体b)的点阵结构 及溶于其中的碳原子所在的位置
.
(A)为一四方形的母相—奥氏体块,
(B)是从母相中形成的马氏体示意图
A2B2C2D2和A1‘B1’C1‘D1’二个平面在相变前后保持既不扭 曲变形也不旋转的状态,这两个把母相奥氏体和转变相马氏体之 间连接起来的平面称为习性平面 。

材料科学与基础 第八章 相变

材料科学与基础 第八章 相变

讨论:பைடு நூலகம்
a. 若过程放热, H<0,则 T>0,即T <T0,必须过冷。 b.若过程吸热, H>0,则 T<0,即T > T0,必须过热。
结论:相变推动力可表示为过冷度(T)。
(2) 相变过程的压力和浓度条件
G RT ln
P0
P

P0:饱和蒸汽压 P :过饱和蒸汽压
G RT ln
液体的凝固、气化; 气体的凝聚以及晶体中的多数晶型转变等。

点:有相变潜热,并伴随有体积改变。
二级相变:特点: 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熵也 相等,而二级偏微熵不等。 即: 1= 2
S1=S 2
C
V1=V2
1 2 (等压膨胀系数)
1 2(等温压缩系数)
C p1 C p2 (热容量)
2、晶体生长过程动力学
1)晶体理想生长过程速率u
影响 u 的因素:温度(过冷度)和浓度(过饱和度)等。 能 量 q .
G
液体稳定位置
晶体稳定位置


距离 q 质点由液相向固相迁移的速率: Q L S n 0 exp( ) RT G+q Q S L n 0 exp( ) 质点由固相向液相迁移的速率: RT q G 质点由液相向固相迁移的净速率: Q n 0 exp( )[1 exp( )] RT RT
2、相变过程推动力 GT,P 0 (1) 温度条件 在等T,P下, G= H-T S G0 G=0 G=H-TS 0 H-T S=0 H, S不随T变化
S= H/T0
G=H-T. T H. T0 T T H =H( 0 ) T0 T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意义:
相变 → 结构变 → 性能变
相变在硅酸盐工业中十分重要。相变过程中涉
及的基本理论对获得特定性能的材料和制订合理工
艺过程是极为重要的。
§8.1相变的分类
一、按物质状态划分 二、从热力学角度划分 三、按相变方式划分 四、按质点迁移特征划分
一、按物质状态划分:
固相(solid)→液相(liquid)→气相(gas)
液相到晶相迁移速率:
QL S q n 0 exp( ) RT G q n 0 exp[ ( )] RT
晶相到液相的迁移速率为: QS L
净迁移速率:mol/s
Q QL S QS L
q G n 0 exp( )[1 exp( )] RT RT
1 2 P T P T
V P T
一级相变特点:体积V,熵S,热焓H发生突变
如: 固→液→气 、大多数晶型转变
2、二级相变:在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时,化学位的
一阶偏导数相等,而二阶偏导数不相等的相变。
1 2
G RT ln P
结论:要使相变能自发进行,必须P>P0。
对溶液而言,可以用浓度C代替压力P,则
C0 G RT ln C
若是电解质溶液还要考虑电离度α,即 一个摩尔能离解出α个离子
c0 c c G RT ln RT ln(1 ) RT c c c
结论:要使相变能自发进行,必须ΔG <0,即 C>C0,也即液相要有过饱和度。
2 T 2 C P 等压热容 P
2 P 2 T
2 TP
压缩系数
2 1 2 2 TP TP
二、从热力学角度划分:
根据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可将相变分为 一级相变、二级相变。
1、一级相变:体系由一相变为另一相时,如两相 的化学势相,而化学势的一阶偏导数不相等的 相变。
U1 U 2
1 2 T P T P
U S T P
法,使熔体来不及析晶而玻璃化。 不重叠如何析晶? 1、加成核剂,成核位垒低 晶核形成速率曲线和晶体长大速率曲线重叠,如微晶玻璃 中加二氧化钛。 2、先在成核区成核,后加热到生长区长大。
实际晶体的螺位错生长机构
利用反差光学显微技术,可以观察到晶体生长过 程不是简单地在晶面上层层添加,而是绕着一个垂 直于晶体的轴旋转长大。这个成长中心是一个螺旋 位错。
实例1
针状莫来石晶体的螺位错生长
实例2
碳化硅晶体的螺位错生长
三、总的结晶速率
表示方法:
V V
~t 的关系式。
推导:
t=0 t=τ
* G * nr n exp( ) RT
ν — 单个原子与临界核胚碰撞的频率
其中,
Gm 0 exp( ) RT
ν0 — 原子振动频率; △Gm—原子迁移(扩散)活化能
均匀成核速率:
Gm G * I 0 ni n exp( ) exp( ) RT RT Gm G * B exp( ) exp( ) RT RT PD
P — 受核化位垒影响的因子; D — 受原子扩散影响的因子; B — 常数。
讨论:
温度下降时: 1)成核位垒降低,利于成核 2)原子扩散速率降低,不利于成核
2、非均匀成核
液体
当新相的晶核与平面成核 基体接触时,形成接触角θ, 晶核形成一个具有临界大小 的球冠粒子,这时成核位垒 为:
核 成核剂
G Gk f
u T ,即说明在高温阶段,T ,u 。
过冷度很大时, u B (1 0) B
晶体生长速率受原子通过界面的扩散速率控制。
GeO2晶体生长与过冷度的关系
出现峰值原因:
高温阶段主要由液相变成晶相的 速率控制,增大T 对此过程有利,
故 u 增大。
低温阶段主要由相界面扩散控制, 低温不利于扩散,故 u 降低。
线性生长速度:
q G u Q n 0 exp( )[1 exp( )] RT RT
λ —界面层厚度,约为分子直径大小。 又因为
HT G T0
HT u B [1 exp( )] RTT0
HT H ) B ( )T 过冷度很小时, u B ( 2 RTT0 RT0
△ G1
-
0
r
临界半径:
相对于曲线峰值的晶胚半径r*是
划分这两个不同过程的界限, r*称为
临界半径。
临界半径的计算:
dG 0 dr
2T0 2 r GV HT
*
讨论
1)r*是新相可以长大而不消失的最小晶胚半径, r*越小则新相越易形成。 2)当r < r*时,在∆G2项占优势;当r > r *时,G1项 占优势。 3)对于放热过程(析晶), ∆H<0,若要发生相 变,则∆T>0,且过冷度越大, r* 越小。 4)影响r* 的因素包括内因(γ和∆H)和外因 ( ∆T )两类。
则系统自由能:
G G1 G2 VGV A
式中:V—新相的体积; A — 新相总表面积; ∆GV —单位体积旧相和新相之间的自由能之差; γ — 单位新相界面能。
对于球形核胚:
4 3 2 G r GV 4r 3
△ G △ G2
T3
0
r*
r*'
T2 T1
T0 T T G H TH / T0 H H T0 T0
讨论:
1)若相变过程放热(如凝聚、结晶等),ΔH<0,要 使ΔG<0,必须有ΔT>0,即T0>T,这表明在该 过程中系统必须“过冷却”,才能使相变过程自 发 进行。
,必须有ΔT<0,即T0 <T,这表明系统要 发生相变过程必须“过热”。
结论:
相变驱动力可以表示为过冷度(过热度)的函
数,因此相平衡理论温度与系统实际温度之差即
为该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2、相变过程的压力和浓度条件
从热力学知道,在恒温可逆不作有用功时: ΔG =VdP 对理想气体而言
RT G VdP dP RT ln P2 / P 1 P
设平衡蒸汽压力为P0 ,当过饱和蒸汽压力 为P的气相凝聚成液相或固相时,有 P0
二、相变过程推动力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相变过程前后自由能的差值
GT P ≤0
—过程自发进行 —过程达到平衡
1、相变过程的温度条件
等压条件下
G H TS
H 平衡时,有 G 0 , S T0
若在任意一温度的不平衡条件下
G H TS 0
且△H和△S不随温度变化,则有
三、 晶核形成条件
均匀单相并处于稳定条件下的熔体或溶液,一旦进入 过冷却或过饱和状态,系统就具有结晶的趋向。系统由一 相变成两相,这就使体系在能量上出现两个变化: 1)系统中一部分原子(离子)从高自由能状态(液态) 转变为低 自由能状态(晶态)。G1 2)由于产生新相,形成了新的界面(如固–液界面),这就需 要作功,从而使系统的自由能增加。 G2
1 2 T P T P
1 2 P T P T
2 1 2 2 T 2 T 2 P P
2 1 22 P 2 P 2 T T
0~(-1)
1/2~1
(1/2~1)△Gk
非均态核化速率:
Gk Gm I S B S exp( ) exp( ) RT RT
*
二、晶体生长过程动力学
物质扩散到晶核表面的速度
晶体生长速率 由液态转变为晶体结构的速度
能 量
q
G
晶体稳定位置
.
液体稳定位置


距离
由统计热力学:迁移速率=质点数*跃迁频率
k
2 cos 1 cos f
4
2
△Gk*—非均匀成核时自由能变化(临界成核位垒); △Gk—均匀成核时自由能变化
接触角对非均匀成核自由焓变化的影响
数值
润湿
润 湿
θ 0~90°
cosθ 1~0
f(θ) 0~1/2
△Gk*
(0~1/2)△Gk
不润湿
90°~180°
在许多合金与固溶体中,在高温时原子排 列呈无序状态,而在低温时则呈有序状态,这 种随温度升降而出现低温有序和高温无序的可 逆转变过程称为有序-无序转变。
§8.2 液─固相变热力学
一、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区
理论上

实际上


C

E
单元系统相变过程图
亚稳区: 这种在理论上应发生相变而实际上不能发生 相转变的区域称为亚稳区。在亚稳区内,旧相能 以亚稳态存在,而新相还不能生成。 亚稳区特征: ①具有不平衡状态的特征,物相在理论上不能稳 定存在,而实际上却能稳定存在; ②亚稳区内,物系不能自发产生新相,要产生新 相,必然要越过亚稳区,这是过冷却的原因; ③当有外来杂质存在或在外界能量影响下,也有 可能在亚稳区内形成新相,此时使亚稳区缩小。
膨胀系数
二级相变特点:两相化学势、熵和体积相等; 而热容、热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不等。 例:合金的有序→无序转变 铁磁性→顺磁性转变
三、 按相变方式分类
1、成核-生长相变 2、连续型相变:玻璃分相 如:Spinodal分解
四、按质点迁移特征分类
1、扩散型相变:相变时质点扩散。 例如:熔体析晶 2、无扩散型相变 相变时,质点不发生扩散,只发生短距 离位 移,且小于一结点间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