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育种
猪育种措施
![猪育种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769f0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0.png)
猪育种措施简介猪育种是通过选择和繁殖优良的品种和个体,以改良猪的性状和品质的方法。
有效的猪育种措施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猪的产量、肉质和免疫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育种措施。
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合适的猪品种是猪育种的基础。
不同品种的猪在生长速度、产量和肉质上存在差异。
常见的猪品种包括杜洛克、长白、大白、小花猪等。
对于肉用猪,通常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品种。
而对于母猪,需要选择生育能力强、产仔数高的品种。
优选优良个体在品种确定之后,需要从中选出优良的个体进行繁殖。
优良个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生长速度快:选择生长速度快的个体,可以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猪的出栏率。
2.体型适中:选择体型适中的个体,既能保证生猪的产量,又不会影响繁殖能力。
3.肌肉发达:选择肌肉发达的个体,可以提高肉质品质,增加肉质收入。
4.繁殖能力强:对于母猪,选择繁殖能力强的个体,可以提高产仔数,减少繁殖间隔时间,提高繁殖效益。
进行交配选择交配选择是猪育种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交配选择可以增加基因的多样性,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
常见的交配选择方法包括:1.近交配:近交配是指同一品种的近亲个体之间进行交配。
通过近交配可以保持优良的遗传特性,并扩大优良基因频率。
2.杂交配:杂交配是指不同品种的个体之间进行交配。
通过杂交配可以获得两个品种的优点,提高生长速度和产量等性状。
3.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采用人工方法将精子注入母猪体内。
通过人工授精可以选择最优良的种猪进行交配,提高遗传水平。
饲养管理优良品种和个体的选择只是猪育种的第一步,科学的饲养管理同样重要。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最大化猪的生长潜力,提高生产性能。
1.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要,合理配置饲料配方。
保证猪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促进生长发育。
2.干净的饮水: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新鲜,确保猪获得足够的水分,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3.良好的环境条件:提供干燥、通风、温暖的环境条件,有助于猪舒适生长,并减少疾病的发生。
猪 育种技术
![猪 育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c3112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b.png)
猪育种技术猪育种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手段对猪进行优良基因的选育和繁殖,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猪育种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猪的育种水平和推动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猪育种技术中,选择优良品种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优良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猪的生产性能、肉质特点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常见的猪品种有大白猪、杜洛克猪、长白猪等,它们分别在生长速度、肉质口感等方面有所特长。
通过对优良品种的选择,可以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猪育种技术中,常用的育种方法有分群交配、家系交配和杂交选育。
分群交配是指将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配种,以增加基因的多样性和优良性状的遗传概率。
家系交配是指在同一家系内进行近亲交配,以保持或增强某些优良性状的遗传。
杂交选育是指将不同品种或家系的猪进行交配,以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这些育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育种目标和需求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育种效果。
在猪育种技术中,基因标记和遗传改良也是重要的一环。
基因标记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猪的基因进行标记,以帮助饲养员更好地进行选育。
常用的基因标记技术有SSR标记、SNP标记等,它们可以帮助饲养员更准确地进行猪的亲本选择和繁殖管理。
遗传改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对猪的基因进行改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猪的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在猪育种技术中,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营养、环境卫生、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的饲料营养可以提供猪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疾病防控是猪育种的重要环节,通过疫苗接种、消毒杀菌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的疾病发生,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
猪育种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合理使用育种方法、应用基因标记和遗传改良技术,并结合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育种水平,促进猪产业的发展。
猪的繁殖与育种
![猪的繁殖与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a3e765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3.png)
猪的繁殖与育种
猪的繁殖是指它在一定条件下,从幼仔到成年,经历不断的生长发育和变化,最终产生新一代的过程。
繁殖包括了繁殖行为和发情期、受胎期、产仔期、产奶期、育仔期、育乳期、出栏期等六个阶段。
(1)繁殖行为:主要是精液注入母猪体内,使母猪受胎,发情期是必须的,公猪和母猪都会出现明显的性行为,如拉屎、嚼牙棒以及母猪张口、打哈欠等。
(2)受胎期:母猪受胎后,胎囊及胚胎在子宫内得到发育,进入受胎期。
(3)产仔期:母猪有大量的极液分泌,形成子宫收缩,从而发生产仔。
(4)产奶期:产奶期与产仔一起,乳汁的分泌开始,以便能够哺育新生仔猪。
(5)育仔期:新生仔猪拥有十足的活力,会立刻寻找乳汁来维持营养,以及母猪的陪伴和呵护。
(6)育乳期:当母猪的乳汁足够充足时,母猪会自发地对仔猪施以育乳护理,使仔猪的能量供给极为充足。
(7)出栏期:当仔猪体重满足一定的标准后,仔猪就可以出栏了。
2.育种
育种是指从受精卵发育、成长到成熟阶段,过程中利用选择育种的手段,使一种动物基因组中某些染色体组合比例出现变化,从而达
到改良品种、获取更优良的后代,提高猪的产肉、产蛋等生产性状的目的。
育种是一种精心指导发展的过程,通过批量抗精子繁殖、自交繁殖、杂交繁殖、克隆繁殖等等,从而改良品种,提高猪的产肉、产卵等生产性状的目的。
猪育种方案
![猪育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3d16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8.png)
猪育种方案一、选材1.选取优质种公猪和母猪作为繁殖材料。
选择体型匀称、外貌健康、毛色光亮、耳朵挺立、繁殖力强、肉质细嫩的种公猪。
母猪要选取体型健壮、泌乳量高、抗病能力强、繁殖力强、饲养管理好的种母猪。
2.进行鉴定和评估。
通过鉴定和评估,筛选出优质的种公猪和母猪。
鉴定项目包括体型指标、繁殖力指标、疾病抗性指标等。
3.注意血缘关系。
在选材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近亲交配,避免因基因血缘关系过于接近导致的遗传缺陷。
二、育种管理1.健康管理。
猪群的健康状况对育种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做好疫苗接种、定期验血、隔离防疫等工作,控制猪群健康状态。
2.饲养管理。
提供合理的饲料,保证猪群的营养供给。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水管理、环境温度控制等也是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
3.繁殖管理。
采用合理的繁殖措施,包括发情检测、人工授精等,提高繁殖效率。
对于不育猪、无效交配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4.标记和记录。
为每只种猪进行个体标记,并建立完整的血统记录。
记录种猪的生长情况、繁殖情况、疾病情况等,为后期的育种选择提供依据。
三、育种目标1.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是育种的核心目标之一,包括肉质优良、泌乳量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指标。
2.抗病能力。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猪种,提高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3.外观特征。
外观特征包括体型大、肌肉发达、背膘良好等,以满足市场对于肉品外观的要求。
4.饲料利用率。
提高猪群的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猪肉产量。
四、基因改良1.基因筛选。
通过基因检测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猪种,提高繁殖效率和肉质品质。
2.基因编辑。
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对特定基因进行修饰,促进有益基因的表达,提高猪群的育种效果。
3.基因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的基因信息管理系统,对猪群的基因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为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育种评估和选择1.综合评价。
通过对种猪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饲料利用率、抗病能力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哪些猪适合继续繁殖。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f005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1.png)
种猪育种方案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育种工作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种猪育种方案,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养殖业的探索之旅。
一、育种目标我们要明确育种目标。
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改善肉质,提高繁殖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出长得快、吃得少、抗病力强、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猪。
二、育种材料1.种猪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猪,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同时,要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2.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要选用优秀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还要关注繁殖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育种方法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种猪的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作为种猪。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培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我们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3.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种猪的性能。
四、育种流程1.种猪引进引进优质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2.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同时,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研究。
3.选择育种根据种猪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4.杂交育种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5.育种技术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果。
6.后代测定对后代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7.品种推广将培育出的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水平。
五、育种成果1.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新品系。
2.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79761d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3.png)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其肉类、皮革、毛发等都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为了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猪育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一、猪育种方法
1. 选配法:选配法是指根据猪的遗传特性,通过对猪的配对选择,使后代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
选配法主要包括纯系选育、杂交选育和细胞遗传学选育等。
2. 基因编辑法:基因编辑法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猪的基因进行修改,以达到改良猪的遗传特性的目的。
基因编辑法主要包括CRISPR/Cas9技术、TALEN技术和ZFN技术等。
3. 人工授精法:人工授精法是指将优良的种猪精液通过人工方式注入母猪体内,以达到优化后代遗传特性的目的。
二、猪育种应用现状
1. 猪育种技术在猪肉生产中的应用:猪育种技术在猪肉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选配法和基因编辑法。
通过选配法,可以选育出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的猪种,提高猪肉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基因编辑法,可以改良猪的遗传特性,使其更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产条件。
2. 猪育种技术在猪皮革生产中的应用:猪育种技术在猪皮革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选配法,选育出皮质好、毛发细、皮厚度适中的猪种,提高猪皮革的产量和质量。
3. 猪育种技术在猪毛发生产中的应用:猪育种技术在猪毛发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选配法,选育出毛发细、毛色好、毛量多的猪种,提高猪毛发的产量和质量。
猪育种技术在猪的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
![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f973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3.png)
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猪的育种与选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育种与选种方法,可以提高猪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包括种猪选择、育种目标、选种指标和常见的育种方法等。
一、种猪选择在猪的育种与选种中,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猪作为育种的基础。
种猪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优良遗传背景: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种猪,例如猪的生长快、体型大、肉质好等。
2. 健康情况:选择身体健康、疾病抗性强的种猪,以确保后代的健康与稳定性。
3. 繁殖能力:选择具有较高生殖性能的种猪,包括雌性猪的发情周期短、繁殖率高以及雄性猪的精液质量好、精子数量多等。
二、育种目标在猪的育种过程中,需要明确育种的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种和育种。
常见的猪的育种目标包括:1. 生长速度和体型: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体型,以增加市场上的出栏率和肉质鲜美程度。
2. 肉质和肉色:改善猪的肉质,使之更加嫩滑、多汁,肉色更加鲜艳。
3. 繁殖性能:提高猪的繁殖性能,包括雌性猪的繁殖率、仔猪成活率以及雄性猪的精液质量等。
三、选种指标为了达到育种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选种指标,对种猪进行评估和筛选。
常见的选种指标包括:1. 生长性能:体重增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2. 肉质性能:瘦肉率、脂肪含量、肉纹理等。
3. 繁殖性能:种猪发情周期、受孕率、产仔数等。
四、常见育种方法为了获得优质的猪种,人们开展了多种育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1. 纯系育种:选择同一品种的纯种猪进行配种,以保持品种纯正和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
2.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猪的育种交配,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生长速度、繁殖能力等性状。
3.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猪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以获得特定性状的猪种。
4. 精确选择育种:根据选种指标,对种猪进行精确地选择和配对,以达到育种目标。
综上所述,猪的育种与选种是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猪选择、明确育种目标、制定选种指标和有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优良品质的猪种,提高猪的产量和肉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猪繁育过程
![种猪繁育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0648f9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5.png)
种猪繁育过程种猪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猪肉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种猪繁育过程中包含了选种、饲养、繁殖等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种猪繁育过程。
一、选种选种是种猪繁育过程的第一步,选择优良的种猪对于提高后代猪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种时需要从外貌、生长发育、遗传基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外貌方面,种猪的体型要符合品种的特征,例如肩背宽厚、腿短粗等;生长发育方面,要选取生长快、饲料转化效率高的个体;遗传基因方面,通过基因检测和家系分析,选取遗传优良的种猪。
选种是种猪繁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后续的繁殖和育种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饲养种猪饲养是种猪繁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良好的饲养管理能够保证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饲养环境应该保持清洁、舒适,合理的饲料配方和供给能满足种猪的营养需求。
同时,科学的饲喂管理也是关键,要合理控制饲料量和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避免过度肥胖或者营养不良。
此外,定期的体重监测和疾病防控也是种猪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繁殖种猪繁殖是种猪繁育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繁殖可以获得下一代的优良基因。
常见的繁殖方法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种。
自然交配是将公猪和母猪放在一起进行交配,根据母猪发情期来确定最佳交配时间。
人工授精是将冷冻的公猪精液通过人工手段注入母猪,可以更好地控制种猪的遗传基因。
无论是哪种繁殖方法,都需要注意母猪的发情期和配种时间,以保证繁殖的效果。
成功的繁殖能够为猪肉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种猪。
综上所述,种猪繁育过程中的选种、饲养和繁殖环节密不可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种、饲养和繁殖管理,可以提高种猪的遗传优势和生产性能,为猪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种猪繁育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和改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猪肉市场需求。
只有做好种猪繁殖工作,才能保证猪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育种方案
![猪育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fa9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5.png)
猪育种方案
猪育种方案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后备母猪的选育:后备母猪的体形和乳房要发育良好,奶头数应在14个以上。
同时,还应考虑其亲本繁殖力的遗传基础,兼顾其父系和母系的指数。
严格控制初配日龄和体重,实施重复配种,加强饲养管理,以最大限度发挥母猪的遗传力。
后备母猪一般采取小群饲养,饲喂蛋白质全价和氨基酸平衡的饲料,有条件的场(户)可加喂些优质的青绿饲料。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空怀期母猪的膘情直接影响到排卵的质量。
一是要保证供给空怀母猪全面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供应,若供应不足或品质不完善,则卵细胞的正常发育会受到限制,排卵数减少,受胎率下降。
严格选留程序:猪的性状是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因此要求按“周上产节律”安排工作,对各阶段进行严格选留,以求适时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种猪。
记录管理:所有记录由育种录入员存档管理,并将收集的数据核对无误后在1周内录入计算机保存。
负责向公司引种客户提供详细准确的原种档案,将一些与育种相关的数据录入专业育种软件。
去势处理:祖代、父母代猪场,每次选种不合格的公猪及时去势。
有效乳头少于7对(杜洛克少于6对)不进入核心群,乳头数少于6且产仔数少于7头(大约克、长白)全窝公仔猪去势,体型特别优秀者可根据市场要求进行选留1-2头做销售;有遗传缺陷的全窝公仔猪
全部去势,公母猪剔除核心群或直接淘汰。
疫病防控: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定期消毒,及时免疫接种疫苗,做好抗体检测工作。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减少应激反应。
以上就是猪育种方案的主要内容,供您参考。
具体育种方案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第四章-猪的育种
![第四章-猪的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a98c3c3e376baf1ffc4fad42.png)
《养猪学》教案第四章猪的育种第四章猪的育种内容:主要介绍猪的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生产实践中运用。
本章共分三节:一、性状的遗传与选择二、育种原理和选种方法三、专门化品系目的要求:通过理论学习,要求掌握猪的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性状的遗传与育种的关系,了解专门化品系的概念及生产意义。
重难点:育种原理和选种方法学时与教法:课堂理论讲授4学时。
《养猪学》教案第四章猪的育种第四章猪的育种猪的育种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纯种选育提高、新品种、品系的育成以及猪的杂种优势利用等等,其根本目的在于使猪群的重要经济性状得到遗传改良和使生产者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种猪、饲料、猪舍环境控制、疾病防治和经营管理是构成现代养猪生产的五大基本要素。
优良的种猪是养猪的先决条件,猪的育种实际上是利用猪丰富的遗传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选育方法,培育适合市场需要的优良种猪,建立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养猪生产,这是猪育种工作的根本目标。
生产性状的遗传改良:内在因素,需时间长、提高猪生产(基本途径)性能影响长久和稳定。
性状发育的环境控制:外在条件,时间短、影响是暂时而可逆的。
第一节猪育种技术的发展一、世界猪育种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猪育种在发生着变化:育种的重点已由原来的降低背膘厚、提高生长速度,转变为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育种目标、性能测定、选择方法与技术手段等方面有了新进展。
20世纪猪育种的最大进步是使猪的日增重突破800克/日,瘦肉率达到60%以上,料肉比达到2.8∶1,出栏猪156天体重达到90千克以上,培育出了真正的瘦肉猪。
过去的30年,选择主要集中在中等遗传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80年代中期以后BLUP育种值的应用,更加速了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进。
近几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运用,育种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养猪业发达国家的猪育种已从品种选育逐渐过渡到专门化配套选育,针对各个品系在杂交体系中的不同用途,突出重点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然后系间配套杂交,综合各品系的优势,然后按照一定的杂交模式进行杂优猪的生产。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cdf794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b.png)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猪育种是指通过选择、繁殖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猪种,以提高猪的经济性能和商品价值。
它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猪肉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满足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猪育种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目标确定猪育种的第一步是明确育种的目标。
通常,猪品种的育种目标主要包括:增加生产性能、改良品质和抗病性能。
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猪品种作为育种对象。
第二步:原始种群选择原始种群选择是对可用的种猪进行初步筛选,以确定具有可育性的个体。
原始种群选择主要考察猪的性状、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较好性状与性能的个体作为原始种群。
第三步:亲本选择亲本选择是指从原始种群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和遗传潜力的个体作为进行交配的亲本。
对于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猪种来说,亲本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亲本选择涉及到筛选亲本的性状、血缘关系、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
通过相互交配,选择出表现较好并具有相关遗传基础的后代。
第四步:遗传评价遗传评价是通过对育种个体进行测定和测试,了解其遗传效应和遗传潜力。
常用的遗传评价指标包括遗传参数、育种值和遗传方差等。
通过遗传评价,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作为后续育种的重要依据。
第五步:配对设计与交配根据遗传评价结果,制定配对设计和交配方案。
配对设计要考虑血缘关系和个体之间的优势互补性,最大程度地利用遗传差异,减少遗传缺陷。
通过合理的交配方法,保持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群体遗传水平。
第六步:后代选育对于交配所得的后代,进行评价和筛选,挑选出表现优良的个体作为下一轮的亲本。
后代选育要综合考虑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经济性状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找出最具有潜力的个体进行保留。
第七步:群体改良与选择经过多代的选育,群体中逐渐聚集了一些优良基因,这时可以通过选择和育种,进一步提高群体的遗传水平和经济性能。
群体改良和选择是猪育种的持续过程,不断进行群体改良,逐渐优化猪种的性状和性能。
猪育种技术
![猪育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1c6643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9.png)
猪育种技术
猪育种技术
猪育种技术是指运用生物学、遗传学及饲养学等相关学科,以提高猪
的生产性能、改善品质特征和提高抗病能力的技术手段。
以下从繁殖、选种、饲养等方面介绍猪育种技术。
I. 繁殖技术
1. 不同品种的猪在同一繁殖环境下交配,可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促进优质繁殖。
2. 在雌猪发情前后进行人工授精,选择精液优良的公猪进行授精,可
提高精液质量,增加初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加速繁殖速度。
3. 进行基因编辑,删除或替换不良基因,提高家畜遗传特性,避免基
因突变和遗传缺陷等问题。
II. 选种技术
1. 根据品种特点、生产性能和品质需求,科学地进行品种选育,选出
适应当地或市场需求的良种猪。
2. 进行家系评价,从中选择出符合遗传规律、性能稳定的猪种子代代
的纯种繁殖。
3. 利用多点选育,通过综合力、体型、繁殖性能和抗病能力等多个方
面把握,进行综合选育,使家畜品质提高、生产性能稳定。
III. 饲养技术
1. 提供优质饲料,避免单一饲料导致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良。
2. 保证水源清洁卫生,防止病毒传播,改善猪的群体环境和健康状况。
3. 适时接种疫苗或注射药物预防、治疗疾病,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抗病
能力。
总的来说,猪育种技术对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品质特征和提高
抗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对猪的育种过程中,应该全
面运用生物学、遗传学和饲养学等多学科间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
耐病性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d68d8e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2.png)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
猪育种是一项利用遗传学技术对猪进行选育改良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选择出具有优良生长性能、肉质品质和适应环境的种猪,以产生更高质量的肉类产品。
1.选种:从大量的家猪中选择出优良的个体作为种猪。
如今,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分析猪的遗传背景、身体状况、性能表现等信息来进行选种。
2.繁殖:把选定的种猪进行交配,产生子代。
子代的性状和遗传特征可以与父母进行比较,进行鉴定和筛选,为下一代的选种做出基础。
3.鉴定和测试:对每一代的幼猪进行鉴定、测试,在不同的环境和日常管理条件下进行评估,测量其体重、肉质、饲料效率等指标,从而评估其遗传能力和实际表现。
4.选择和再繁殖:根据测试结果,对每一代的幼猪进行筛选和选择,选定最为优良的个体进行再繁殖,保持遗传特征在种群中的稳定性。
5.后代测试:根据新一代的表现和鉴定情况,进一步筛选种猪。
这样的循环过程将一代又一代的猪进行遗传和表现优化,从而培育出采用更高效、获得更高品质的猪品种。
需要注意的是,猪育种需要综合考虑外在的环境因素和内在的遗传特征,保证选出的种猪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并且其后代具有更强的遗传优势。
同时,猪育种还需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以达到生产成本、优良品质和生态保护的更好平衡。
总之,通过严格的选择、测试和鉴定过程,不断优化的猪育种体系能够改善猪的品质和生产能力,提高养猪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猪的育种方法和优良品种选择的原则
![猪的育种方法和优良品种选择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71d9f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a.png)
猪的育种方法和优良品种选择的原则一、育种方法1. 选种:选择健康的、遗传性能良好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配种。
公猪应具备优良的性状,如高繁殖力、强壮的体格和良好的饲料转化率。
母猪应具备高产仔数、高哺乳能力和良好的母性。
2. 杂交:通过杂交,利用基因重组产生优良的后代。
常用的杂交方式有单杂交、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等。
3. 群体选育:对整个猪群进行选育,以选择出优秀的个体。
通过观察和记录每头猪的生长速度、繁殖性能、健康状况等,进行个体选择。
4. 基因组学: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猪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预测其生长性能、疾病抵抗力等。
5. 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二、优良品种选择的原则1. 适应环境:选择的品种应能适应本地的气候、地形和饲养条件。
2. 生产性能:优良品种应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3. 健康性状:选择具有抗病能力强、耐粗饲和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4. 遗传稳定性:选择的品种应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以确保后代性能的稳定性。
5. 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相应的品种,以满足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口感和营养的需求。
6. 种猪来源:确保种猪来源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以保证品种的质量和纯度。
7. 饲养成本:考虑品种的饲养成本,包括饲料、药品、人工等,以确保经济效益。
8. 可持续性: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品种,以适应环保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9. 技术支持:选择提供技术支持的供应商,以便在饲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得到及时解决。
10. 品牌信誉:选择具有良好品牌信誉的供应商,以确保品种的质量和服务。
猪遗传育种
![猪遗传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28f2896b561252d380eb6e19.png)
低遗传力性状。尽管不同的报道有所差异,但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环境效应和抽样误差。关
于繁殖性状遗传力低的原因,总结起来为:加性遗传方差小;环境方差过大;负的母体效应。
繁殖性状的低遗传力一方面来自低的遗传方差,另一方面则更多地来自较高的环境变异。因
此,可通过降低环境方差来提高猪繁殖性状遗传力估值的精度。
表 4-1 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
锦平等(1992),对 407 头浙江中白母猪,共计 1002 胎的繁殖资料进行重复力估测,结果表
(一) 猪的主要数量性状及其测定方法
1. 育肥性能
(1)
生长速度 一般用仔猪断乳至上市期间体重的平均日增生表示:
结束重—起始重
平均日增生=
育肥天数
也可用体重达到 100kg 的日龄作为生长速度的指标,或用达到一定日龄时的体重作为指
标。通常多用平均日增重以及体重达 100kg 的日龄。
(2)饲料转化率 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
断乳。断乳窝重是一个综合性状,它等于断乳仔数与平均断乳重的乘积。
产活仔数与断乳仔数的比值为存活率,即:
成活率(%)=(断乳仔数÷产活仔数)×100%
(3)
初产日龄和产仔间隔 初产日龄即是母猪头胎产仔的日龄。产仔间隔指母猪相
邻两胎次间的平均间隔期,即:产仔间隔=妊娠期+空怀期。
(二) 猪的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重)×100%
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称为胴
体长或胴体斜长。
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为平均背膘厚。国外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离背中线 6—8cm 处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间的背膘厚
猪育种方法介绍
![猪育种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a7e195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2.png)
猪育种方法介绍一、引言猪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肉类来源。
为了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猪育种方法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
二、猪育种目标1.提高生产效益:通过选择高产、高效、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2.改进品质: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肉质和脂肪含量等指标,改进生产品质。
3.提高遗传力:通过选配合适的亲本,避免近亲交配和基因突变等不利因素,保证后代遗传力稳定。
三、选种方法1.外部特征法:根据外部特征如耳朵、腿型等进行选配。
例如黑猪耳垂下垂、体型较小,适合与白猪进行杂交。
2.血缘法:根据家系谱系图进行选配。
例如某个母猪有好几代都表现出了优秀的生产性能,则可以将其作为选配对象。
3.遗传学方法:通过遗传学原理进行选配。
例如选择基因型相似的猪进行交配,可以提高后代的遗传力。
四、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一种常用的繁殖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的遗传质量和数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优良种猪作为供精对象。
2.进行精液采集和处理,保证精液质量。
3.将精液注入母猪体内,注意注射时间和方法。
五、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生产高质量的优良品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优良品种作为供体和受体。
2.采集供体母猪的卵子和受体母猪的子宫内膜。
3.将供体卵子与供体公猪的精子结合后培养成胚胎。
4.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猪子宫内。
六、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型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对基因组进行编辑来改变物种特征。
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猪育种中。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2.采集猪胚胎,注入CRISPR/Cas9蛋白和RNA。
3.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4.将编辑后的胚胎移植到母猪体内。
七、总结猪育种方法的不断发展,为提高生产效益和改进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选种方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将为猪育种带来更多可能性。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eab71aed630b1c59eeb53c.png)
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第一节育种目标一、猪的主要性状所谓性状是指生物有机体各方面特征(性)的总称(形态、机能)。
猪的性状与别的家畜一样,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类。
在进行育种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选种,选择某个体是优是劣,主要看这个个体的有关性状是否表现优良,以性状为依据,这里面选择最多的就是数量性状,因为多数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
所以在选种过程中,更重视对数量性状的选择。
(一)猪的外形与质量性状1.外形①对公猪的要求四肢结实健壮、无卧系、后肢肌肉发达、行动灵活、步伐开阔、肢势好、体躯长、颈部坚实、无过多垂肉、肩平、胸宽深、腹部不松弛下垂、肩背腰部结合良好、背部宽平、睾丸左右对称发育良好、单睾隐睾或疝症均不能做种用,乳头排列整齐均匀、不少于12个或品种规定的最少乳头数。
②对母猪的要求头颈轻而清秀、下颚平整无垂肉、肩背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肋骨开张、臀部平直、肌肉丰满、尾根高、四肢结实、系短而强健、行动灵活、肢势良好、乳头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头、翻乳头或无效乳头、达到品种要求的乳头数、外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对于地方猪种,允许背部适当凹陷和臀部稍倾斜。
2.质量性状容易在表型上进行区分,这些性状受环境的影响不大。
①毛色猪的毛色大致分为五种,即白色(如长白)、黑色(如太湖猪、内江猪等)、黑色白带(如小耳猪、汉普夏)、棕(红)色(如杜洛克)、花猪(黑色六白)(如北京花猪、皮特兰)。
毛色遗传主要有下面一些规律:白色对有色(黑、棕、红等)、黑色对红色、黑色六白对黑色或红色、黑色白带对红色和花猪等均为显性;野猪毛色对黑色和红色为显性。
黑毛色猪较白毛色猪对夏季强烈阳光具有良好的抵抗力和适应性。
(因为黑色吸收紫外线,使其不能到达皮肤深层,从而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而白毛猪的皮肤易受紫外线损伤,造成溃烂)②头形头部的长短与形状的关系是,头长面就直而狭,头短面就凹宽。
头形和毛色一样,主要用作描述猪的品种类型的特征。
我国传统养猪对头形较讲究,各种头形在生产性能表现上有区别,如内江猪有狮子头、二方头、黄瓜嘴等头形,宁乡猪有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老鼠头等,狮子头的猪体格大,背宽,生长迅速繁殖力低,而狭长头形则繁殖力高、耐粗饲、生长慢。
猪育种的概念
![猪育种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19a02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7.png)
猪育种的概念猪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交配优良的猪群来改良和提高猪的品质和性能的过程。
通过遗传改良,猪的生产性能、抗病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显著改善,从而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猪肉的需求。
猪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选择优良个体,利用遗传的规律改良和提高猪的经济性状,提升养殖效益,并适应不同地区和市场需求。
猪育种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种猪选育、亲本鉴定、畜禽良种繁育、猪种选育和血统纯化。
在猪育种中,首先需要进行基础种猪选育,即从不同的品种和群体中,选择繁殖性能好、生长快、抗病强、母猪产仔多、肉质好等优良的基础种猪。
这些基础种猪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能够传递给下一代,为后续的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接下来,亲本鉴定是猪育种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基础种猪进行性能测定和评价,筛选出具有良好生产性能的个体作为育种亲本。
性能测试可以包括体重、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繁殖性能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对亲本个体的评估,能够更准确地选择出最优秀的亲本,为下一代的繁育提供良好的遗传基础。
在繁殖环节中,采用畜禽良种繁育方法,通过精确的遗传配对,使得优良基因得以传递并保持遗传进程的连续性。
通过控制亲本的配对方式和繁殖方式等,可以更好地控制后代的遗传和基因流向。
在猪类育种中,血统纯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母猪和公猪的选择和配对,避免血缘亲缘关系过于密切而导致的基因交叉和不良遗传效果。
血统纯化可以有效地保持猪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减少可能造成的亲缘关系不利因素,从而保证育种的效果和质量。
猪育种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技术支持。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为猪育种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移植等,可以更快速、准确地选育出优良品种。
同时,猪育种也需要结合养殖场条件和市场需求,根据不同地域和市场的特点调整选育方向,以确保育种成果的可行性和市场性。
总之,猪育种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通过合理选择和配对优良种猪,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猪的品质和性能,增加猪肉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4)肌肉品质
• • • • • • • • 肉色(meat color) 肌肉pH值 肌肉大理石纹 失水率 熟肉率 贮存损失 肌肉嫩度 肌内脂肪含量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肌肉pH:PH测定的时间是屠宰后45min以及宰后 24h 测定部位是背最长肌中心部位可采用玻璃电极(或 固体电极)直接插入测定部位肌肉内测定 现公认: 宰后45min和24h眼肌的pH分别低于5.6和5.5是 PSE肉 宰后24h半膜肌的pH高于6.2是DFD肉
营养
Genetics遗传
Transport Time/Distance运输时 间/距离
Social/Physical Environment社会与自
然环境
Cooking烹调
Animal Handling
动物处理 待宰时间
Slaughter屠宰
Aging Time熟化时间
Lairage Time
Past slaughter treatment宰后处理
肉色meat color比较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系水力:指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 采用贮存损失、熟肉率及失水率测定肌肉的系水力
– 系水力是肉质的重要性状,直接影响肉品加工的产 量 – 也影响肌肉的嫩度 – 肌肉系水力的高低,取决于宰后肌肉的PH – 中国通常采用加压重量法来度量肌肉失水率,以估 计肌肉的系水力,即失水率越高,系水力越低 – 失水率(%)=(压前肉样重—压后肉样重)÷压前 肉样重×100%
第四章 猪的育种
本章主要内容
一、猪育种概况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三、种猪的选择 四、种猪的选配 五、种猪测定 六、纯种、品系选育 七、猪的杂交利用
一 、猪育种概述
(一)猪的育种概念及主要内容 1、概念: 凡是从遗传结构上改进种猪和商品猪的品质、 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工作,都是育种工作 2、主要内容: 纯种、纯系的选育提高 新品种、品系的育成 猪的杂种优势利用
• 肌肉内其他化学成分:宰后2-3h内,取胴体右侧背最长肌中心部 位约100g,按常规肉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测定肌肉的水分、粗脂 肪、粗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
Factors Affecting Pork Quality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
Nutrition
Climat气候
Slaughter Wt.屠宰重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3、数量性状主要指标: 1)繁殖性状 2)生长肥育性状 3)胴体品质 4)肌肉品质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1)繁殖性状
产仔数(litter size):出生时同一窝的仔猪数,包括死胎、木乃 伊或畸形、产后即死在内。 产活仔数:出生时同一窝的存活仔猪数,包括衰弱的仔猪。 初生个体重(weight at birth):出生时个体重(12小时内) 初生窝重 泌乳力:以仔猪20日龄时窝重为代表,包括寄养的。 断奶重(weight at weaning) 育成率或哺育率:断奶时一窝育成仔猪数占产活仔猪数的比率。应 加上寄入仔猪数,减去寄出的。 育成仔猪数:断奶时一窝仔猪的头数,包括寄养在内
猪肉系水率(water binding capacity)测 定
取背最长肌第1-2腰椎处厚度为1 厘米肉片。用圆形取样器(直径 2.523或3.385厘米)取下面积为5 或10平方厘米的圆形肉样,称重 后将肉样夹于两层纱布之间,上 下各垫18层新华定性中速滤纸。 • 臵于土壤允许膨胀压缩仪平台 上加压至35千克,保持5分钟
一 、猪育种概述
(四)猪育种的发展趋势
1、育种方向发生变化
降低背膘厚 提高生长速度
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 提高繁殖性能 改良肉质 提高抗逆性 产品的一致性 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一 、猪育种概述
2、育种目标复杂
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主选日增重)
提高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等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肌肉大理石纹: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 评定方法是:
• • • • • • • • • • 取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结合处的背最长肌横断面 臵于4℃的冰箱中存放24h后 对照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按5级分制评定 1分为肌内脂肪呈极微量分布 2分为肌内脂肪呈微量分布 3分为肌内脂肪呈适量分布 4分为肌内脂肪呈较多量分布 5分为肌内脂肪呈过量分布 两级之间只允许评0.5分 以3分为理想分布,2分和4分为较理想分布,1分和5分为 非理想分布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 宰前活重:被测猪只体重达100kg后,停食24h的空 腹体重称为宰前重。停食但不停水 – 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 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 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重)×100%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2、数量性状的几个术语与参数
遗传力: 后代中可获得的遗传变量在整个表型变量中所占的百分数。 重复力: 不同次生产周期之间、同一性状所能重复的程度。 遗传相关: 选择差: 被选择出的亲本个体某一性状的平均表型值与群体平均表 型值之差(离均差)。 选择反应: 由于选择而造成的子女平均表型值的离均差 世代间隔: 所有被选个体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Target Ultimate pH 最终pH值的目标
5.8 to 6.0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肉色:肌肉的颜色取决于肌肉色素含量,色素越少肉色 越浅。色素含量的多少受肌肉PH的影响
– 评定部位是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的横断面 – 评定时间为宰后1-2h以及冷却24h(4℃) – 光照条件要求室内白天正常光度,不允许阳光直射肉样评 定面,也不允许在室内阴暗处 – 按5分制标准图评定肉色 – 1分为灰白肉色(异常肉色) – 2分为轻度灰白肉色(倾向异常肉色) – 3分和4分均为正常肉色 – 在出现两级之间肉色时,可在两级之间增设0.5分。
一 、猪育种概述
(二)猪育种的目的: 1、不断改善和扩大现有良种 2、增加优良个体的数量 3、培育新的品种 4、使猪群的重要经济性状得到遗传改良 5、有计划有目的有依据有控制地繁殖后代
一 、猪育种概述
(三)中国猪育Hale Waihona Puke 现状1、中国有丰富的猪种资源
2001年的调查,我国现有猪种遗传资源99个,其中地方品种72 个、培育品种19个、引入品种8个。
眼肌面积(cm2)=眼肌宽度(cm)×眼肌厚度(cm)×0.7
在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背膘厚的同时测定眼肌厚度 以估测胴体瘦肉率 腿臀比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 体重的比例 腿臀比例=(腿臀重÷胴体重)×100%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 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胳、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 织 瘦肉量和脂肪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 公式如下: 瘦肉重 胴体瘦肉率(%)= ×100% 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 脂肪重 胴体脂肪率(%)= ×100% 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贮存损失:在不施加任何外力而只受重力的作用下, 肌肉蛋白质在测定期间的液体损失 此结果可用来推断肌肉系水力
– 测定方法:宰后2h内取第四到第五腰椎处背最长肌,将试样 修整为长5cm、宽3cm、厚2cm的肉样,并称贮存后重 – 贮存损失(%)=(贮存前重—贮存后重)÷贮存前重×100%
• • • • 测定可采用评定人员咀嚼煮熟肉样主观评分 采用剪切力 测定肌肉总胶原含量的方法评估肌肉的嫩度 肌肉越嫩剪切力值越小。
二、猪的主要性状与度量方法
肌内脂肪含量:直接影响猪肉的风味,主要是 影响风味性状中的嫩度和多汁性
• 第一种是用乙醚浸提肌内脂肪的索氏抽提法,是测定肌内脂肪含量 的常用方法 • 第二种是用瑞士生产的红外线测定仪估测肌内脂肪的含量,其测定 值精度较高 • 第三种是主观的眼肌大理石纹评分法,此法简单易行
一 、猪育种概述
(五)存在问题
1、重引种轻选育—我国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 2、缺乏长远的育种眼光和有效的组织 3、缺乏系统、持久的育种计划 4、缺乏牢固的基础性育种工作 5、育种核心群规模小 6、育种资金投入不足 7、各自为政
一 、猪育种概述
(六)今后猪育种及生产科研重点 1、猪育种基础理论的研究 2、高效杂交组合的持续研究 3、猪的环境及猪对环境反应阈值的研究 4、提高种猪质量和养猪效益系列技术研究 5、安全高效猪肉生产系列技术研究 6、工厂化养猪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7、猪育种软件开发的研究
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或经济重要性)
一 、猪育种概述
3、育种目标同时强调了三点:
1)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定在生产群,而不是核心群。 2)目标制定以未来可预见形势为基础。 3)目标的落脚点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突出了育种工作的经济性,育 种者根据市场生产趋势不断调整各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 从而控制群体遗传素质的变化。但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市 场一般是不稳定的,这就导致目标性状的经济重要性不 稳定,会给育种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System for Assuring Pork Quality 确保优质的系统
QCP-1 GENETIC INPUTS 遗传因素 QCP-2 NUTRITIONAL INPUTS 营养因素 QCP-3 ON-FARM HOG HANDLING 场内猪的处理 QCP-4 HANDLING HOGS DURING TRANSPORT 运输的处理 QCP-5 PRE-SLAUGHTER HANDLING 宰前处理 QCP-6 STUN, STICK & EARLY POST-MORTEM 击昏,屠宰和宰后早期 HANDLING OF CARCASSES 胴体的处理 QCP-7 HANDLING OF CARCASS DURING EVISCERATION取出内脏时胴体的处理 QCP-8 CHILLING OF CARCASSES 胴体的冷却 QCP-9 FABRICATION OF PORK CUTS肉块的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