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新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

合集下载

《室内设计》课件——第七章 新古典主义时期

《室内设计》课件——第七章 新古典主义时期
设计必修课—室内风格设计
01 以时间为轴的风格历史
• 古典主义: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被统称为“古典文化”。历史上,凡是主张 回归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思想和理念,都可以被称为“古典主义”。
•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兴起于18世纪的法国,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它一方面起 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但是,新 古典主义不是纯粹的复刻过去,而是对传统的作品进行改良简化,运用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工艺,但也 保留了古典主义作品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
不显局促。
一般适合于
比较大的室内空间。
(6)墙纸是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中重要 的装饰材料,金银漆、亮粉、金属质感 材质的全新引入,为墙纸对空间的装饰 提供了更广的发挥空间。新古典装修风 格的壁纸具有经典却更简约的图案、复
古却又时尚的色彩。
新古典主义的室内软装饰特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新古典主义崇尚的是一如既往的舒适,没有复杂的隔断,厅室布置合理。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装饰 盒纹理,对线条的处理更为简洁。整个空间以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为主体,营造出充满人性的亲和感。 2.家具做工考究,造型简洁朴素,以直线为基调,不作过密的细部雕饰,追求整体比例的和谐与呼应。 材质主要选用胡桃木,其次是桃花心木、椴木和乌木等,以雕刻、镀金、镶嵌等装饰方法为主。家具 样式包括中式和西式两类,是对古典家具的简化和神似,体现现代家具的功能。客厅沙发是新古典主 义装修风格最重要的成员,欧式新古典主义沙发,采用纯实木手工雕刻,意大利进口牛皮和用于固定 的铜钉表现出强烈的手工质感。不仅继承了实木材料的古典美,真皮、金属等现代材质也被运用其 中,改变了清一色的"木质时代"。 3.壁纸的大量使用,常见的有花纹图案、条纹图案等,使整个墙面显优雅而不复杂,尽显奢华之风。 4.而在饰品中,水晶等华美精致饰物和考究的手绘装饰画成为点睛之笔;布艺方面,色调淡雅、纹理丰 富、质感舒适的纯麻、精棉、真丝、绒布等天然华贵面料都是必然之选。

西方文学十五讲的摘抄

西方文学十五讲的摘抄

第一讲: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摘要]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突然兴起;中世纪基督教文学与骑士史诗;欧洲的启明星-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与启蒙精神的闪电;浪漫运动编制的灿烂星空;名著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奇观;两大源头与六大思潮文艺是新文明诞生的先导。

希腊是正常的儿童,中国是早熟的儿童。

任何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具有两个以上由冲突而构成互补的源头(希腊文明和基督文明)。

《荷马史诗》里程碑一号,《神曲》里程碑二号终结了文学中世纪。

通常定义文艺复兴: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高举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所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反对基督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中人们对美和自由的追求。

人们第一次发现内部的丰富复杂。

《莎士比亚》的悲剧是里程碑三号。

文艺复兴后,垂暮的梦境创造了“巴洛克”艺术时代,华丽、诡异、颓唐和破落。

太阳王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回光反照,艺术家带着镣铐跳舞。

资产积极革命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启蒙运动。

《浮士德》里程碑四号。

1789年法国大革命。

物欲横流的社会。

短暂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认为“生活应该如此”,现实主义认为“生活就是如此”。

“金钱是一种新的历史经验,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它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压力与焦虑,引出了新的灾难和快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获得充分发展以前,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它产生的作用相比。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金钱作为文学的某种新的主题,而要把它作为一切新的故事、新的关系和新的叙述形式的来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实主义的来源。

只有当金钱及其所表示的新的社会关系减弱时,现实主义才能逐渐减弱。

”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不屈服于社会庸俗的流行观念和被权威保护的现实。

他们同这样的现实角力,而殚精竭虑地探索社会表层之下那些最隐蔽因而也是最强有力的因素。

在商品化的时代,文学失去了信仰的依托,就像一个垂暮的男人死去了常相依傍的妻子,因为此变得神情恍惚,精神萎靡,行将就木。

现在所有的文学形态将走向死亡,它将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研究。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一、新古典主义(文学领域)1. 定义- 在文学上,新古典主义是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崇尚理性,强调文学创作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法则。

2. 背景- 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既有矛盾又有妥协。

这种社会状态反映在文学上,就是新古典主义既带有封建贵族文化的一些特征,又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某些要求。

3. 特点- 崇尚理性: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作品中人物的言行、情节的发展等都要符合理性逻辑。

例如,在戏剧创作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要适度,不能过度放纵。

- 模仿古代: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从题材、体裁到创作手法都进行模仿。

像法国剧作家拉辛的悲剧作品就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

- 遵循“三一律”:这是新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重要规则。

“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

即一部戏要在一天(24小时)之内,在一个地点,完成一个情节线索。

这一规则有助于使戏剧结构紧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的自由。

- 体裁有严格界限:例如,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分明,悲剧表现崇高、严肃的主题,多描写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的命运;喜剧则以讽刺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为主,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

二、新古典主义(美术领域)1. 定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思潮。

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追求庄重、典雅、和谐的艺术风格。

2. 背景- 一方面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过度装饰、娇柔造作的一种反叛;另一方面,受到当时考古发现的影响,人们对古希腊、罗马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向往。

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也希望通过这种艺术风格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显示自己的文化品味。

3. 特点- 构图与造型:构图严谨,造型准确,注重素描关系。

画家们强调对物体结构的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理想化的特征。

例如安格尔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比例精准,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对造型完美性的追求。

欧洲各种文化思潮: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

欧洲各种文化思潮: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

欧洲各种文化思潮: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the Renaissance(13c--16c):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

古典主义(法语:Le Classicisme),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在17世纪的法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

法国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论。

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

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的内容逐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

这时,它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古典主义具有三个特征:(1)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2)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3)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借古喻今。

Neoclassical Period(1660-1798):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什么叫新古典主义

什么叫新古典主义

什么叫新古典主义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盛行一时,其繁琐的装饰与贵金属的镶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厌恶。

在探求新的设计风格的过程中,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

1750年,罗马庞贝遗址被发掘,在欧洲引起了研究古典艺术的热潮,人们认识到古典艺术质量远远超过巴洛克与洛可可,促成了新古典的产生与流行。

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

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

新古典在各国的发展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多少也有些差异,大体上在法国是以罗马式样为主,而在英国、德国则是希腊式样较多。

新古典风格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典建筑式的部件。

英国新古典家具的成就很大,其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他们长于设计朴素、实用的形式,其设计出来的产品成为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先声。

什么叫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现代工业设计的先导。

说它是一次运动,是因其影响波及面大,具有国际意义。

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械产品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与过去手工制造的产品相比,呈现明显机械化特性:有些产品的造型和装饰设计,仍照搬传统手工业产品的样式,使难于应付复杂形式的机器产品比过去用长时间精雕细琢的手工业产品显得粗糙低劣;有些产品因按照机械生产的特点重新设计,其单纯简洁的样式,却使许多认为只有花样繁琐的传统样式才代表精致完美的消费者难以接受。

因此,非常不成熟的工艺美术设计,面临着新旧过渡时期的困难。

以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拉斯金和画家、工艺美术设计家莫里斯为代表的传统派,一面在理论上展开了批评和宣传,一面积极致力于设计实践。

西方文论第八章新古典和启蒙

西方文论第八章新古典和启蒙

第四节 法国启蒙主义文论




1.狄德罗提出“严肃的喜剧”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其一,打破传统,建立严肃喜剧。 其二,强调戏剧的社会道德教育作用。 他说;“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交融在一起。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所犯过的恶行感 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当我们 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我们心头的;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 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来得有效得多。” 其三,追求自然逼真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四,主张处境决定性格,这便是狄德罗十分著名的“情境说”。 2.狄德罗反对新古典主义,激起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这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其一,也反对请规戒律,呼唤天才。其二,重视想象。其三,赞扬壮大、 野蛮、粗犷的气魄,直接肯定了文艺的浪漫主义精神。 3.狄德罗倡导真、善、美的统一。 其一,强调整体的美与真。其二,主张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其三,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4.狄德罗还反对教训人的作家和批评家。
第四节 法国启蒙主义文论


三、狄德罗的文论 德尼· 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美 学家、作家、评论家,法国启蒙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主要文论著作 有《论戏剧艺术》(1758)(又译为《论戏剧体诗》)、《绘画论》(1756)等。 他的论著广博深刻,是法国启蒙主义文论之集大成者。 狄德罗提倡严肃的喜剧,即市民戏剧。在文艺复兴时代莎士比亚、瓜里 尼等人的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狄德罗进一步顺应资产阶级市民彻底打 破到建贵族统治的需要,提出了建立“严肃的喜剧”的主张。这一主张 得到戏剧家博马舍的响应,提出建立一种介于英雄悲剧和轻松喜剧之间 的新型戏剧,称为“严肃戏剧”,也叫“正剧”,再加上德国戏剧家莱 辛等人的努力,在欧洲形成了近代话剧的祖宗——“正剧”或称市民戏剧。

新古典主义概念

新古典主义概念

新古典主义概念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的室内设计去芜存青,保留了欧美风格的线条曲线,去除了线条上过多的繁杂装饰;保留了镶花刻金,却又不是满眼金晃晃的让人眼拙。

这种保留了材质、色彩、风格,摒弃了过于复杂的线条、装饰、肌理,却没有丢失性格,仍然可以强烈感受到传统的历史痕迹和浑厚的文化底蕴,便是完美折中主义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的精华-高雅的底蕴、开放的姿态、尊贵的精细。

无论是家具还是配饰均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居室主人高雅、贵族之身份。

高雅而和谐是新古典风格的代名词。

白色、金色、黄色、暗红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大方,使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宽容的非凡气度,让人丝毫不显局促。

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新古典主义的特点-柔美感的线条、金银暗调的色彩、低调奢华的细节新古典主义的好处—可浓可淡,色泽上多用金色和暗红就浓,稍加白色柔和则明亮而淡;加以洛可可的配饰或巴洛克的优化,便尊贵雍容;配上现代化的皮制品,或间接的床头灯,便优雅非凡。

这种多元化和可伸缩性,便是新古典主义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独到之处。

1、“形散神聚”是新古典的主要特点。

在注重装饰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古典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2、讲求风格,在造型设计上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

3、用简化的手法、现代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追求传统式样的大致轮廓特点。

4、注重装饰效果,用室内陈设品来增强历史文脉特色,往往会照搬古典设施、家具及陈设品来烘托室内环境气氛。

5、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 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起源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 , 早在 17 世 纪的法国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叶,成为欧洲文 学艺术的主要思潮。所谓古典主义,就是以古希腊、罗马 的文学艺术为典范而得名。到了18世纪中叶,庞贝城的发 掘,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传播,引起了人们对古 典主义的兴趣,古典主义又重新复兴起来,故称新古典主 义
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
胡安.德.比利亚努埃瓦
勃兰登堡门 柏林的永恒象征,新古典主 义风格,设计者的初衷是希 望它能成为通向和平之门。
特点

1.把又起到隐喻的效果。

2.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在许多新古
典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 显地看到,一方面是高雅精致的细部, 一方面又有低俗粗犷的浑朴,两种对比 鲜明的风格既互相对抗,又互相统一。
巴黎凯旋门

3.艳丽而丰富的色彩。
剑桥大学

艺术讲堂:新古典主义艺术

艺术讲堂:新古典主义艺术

艺术讲堂:新古典主义艺术十八世纪前半,从庞贝古城的发掘,人们掀起一股对出土文物模仿的热潮,进而被希腊古典艺术中的理性,和简朴的风格所吸引,于是表现在工艺品、版画与绘画当中。

同一时候,有一位德国思想家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写了一本名为《希腊美术模仿论》(Thoughts on the Imitation of Greek Works in Painting and Sculpture)的书,他强调希腊艺术是最完美的形式表现。

在这双重影响之下,发展出欧洲产生了启蒙运动。

启蒙时期的知识份子,对当时路易皇朝颓废的生活形态极度不满,因而对巴洛克、洛可可所表现出的享乐、放纵与情欲感到反感。

他们主张逻辑、清晰、单纯与道德,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缅怀复古之情,希望回返到当时的美学。

欧洲艺术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之下,形成了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义艺术的构图多呈静态,均衡严谨;画面精密细腻,色彩趋于冷调;题材因为说教与鑑往知来的需要,多半取材自古代历史中的英勇故事。

这种风格的表现形式虽然模仿希腊罗马的古典规则,但是在技术上又以文艺复兴后的素描为基准,因此它所强调的复古精神并非直接模仿古物,而是仿效他们在美感上的本质。

所以在艺术上,新古典主义艺术倾向于表现性而非想像性。

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方面有美国国会大厦(United States Capitol)。

在艺术家方面有法国画家大卫﹝Jacques-Louis David﹞、他的弟子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以及义大利雕塑家卡诺瓦﹝Antonio Canova﹞。

伟大的建筑:美国国会大厦﹝United States Capitol﹞美国国会大厦位于首都华盛顿市中心一处海拔 83 英尺高的高地上。

1793 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亲自为它奠基,採用国会大厦设计竞赛第一名获得者桑顿﹝William Thornton﹞的设计图,于1800 年落成并开始使用。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名称,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建筑装饰设计界,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具设计界。

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

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

“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二、含义 1、新古典主义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 古典主义艺术。 2、它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在线,也不是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 3、它是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 为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形成的借 古开今的潮流。 4、它是与启蒙运动和理性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样式。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但是在缺乏正确的领 导阶级、指导思想和没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背景下失败是必然的。 (9分)
三、特点 1、内容上,提倡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代历史 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重视历史事实的 精确性; 2、表现形式上,强调法则,突出理性,画面的严整 和谐,画风古朴、庄严、典雅; 3、美术技巧上,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 4、对色彩的作用及其气氛的创造不甚重视,不太强 调感情与表现。
四、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 作品 《马拉之死》 作品简介 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表现刚刚发生的悲 剧,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通过刚劲 的用笔溢于画面,表现了庄严和永生 画风造型严谨,强调素描的完整性和 准确性。全幅画中有150多个人物,忠 实记录了拿破仑加冕这一历史场景。 1789年,大卫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 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创作了哲学家苏 格拉底死时的场景。新古典主义的手 法,使画面获得了凝重、刚毅、冷峻 的艺术效果。
《 路 易 十 三 的 誓 愿 》
41、【参考答案】
观点:材料二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意识进步的角度否定太平天 国运动。 赞成。(3分)
评析: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拜上帝教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缺乏科 学的指导思想;定都天京之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 利,贪图享乐,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天京变乱;《天朝 田亩制度》追求绝对平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当时资本主义发 展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

从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7) 共38页PPT资料

从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7) 共38页PPT资料

浮士德难题
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接受社会 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 致起来------怎样谋求个人幸福而不出卖 灵魂;
哲学层面:自然欲求与道德律令之间的 矛盾。
恩格斯称他是一个战斗的无神论者。
狄德罗比孟德斯鸠、伏尔泰更富有战斗 性,他在文学艺术上比较明确地提出反 对新古典主义的主张,他说:“新古典 主义所提倡的美是一种奴隶的美。”
狄德罗是在启蒙时代,用最鲜明的语言 提出艺术应当与当时的封建理性、道德 和古典主义所谓的美学观念决裂的思想 家。
4、卢梭:(1712-1778)
孟德斯鸠:“当时的法国已经是一个百病丛 生的身体,需要彻底的治疗,这个治疗的药 方是什么呢?革命。”
2、伏尔泰:(1694-1778)
博学、机智、富有思想的学者 。 哲理小说《老实人》:男爵府上纯朴的青年
-看到种种灾难、恶习和卑鄙行为乐观主义 信念动摇 ; 讽刺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一切皆善” 的乐观主义哲学 ; 悲观主义者玛丁 :不是在忧急骚动中讨生活, 就是在烦闷无聊中挨日子
悲剧性: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和罪 恶,宫廷贵族的荒淫无耻 ,大多描 写王公贵族(妇女)丧失理性,感 情放纵,酿成悲剧。( 《菲德拉》)
高乃依和拉辛悲剧显著的差异
高乃依写作时期:君主专制上升,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相当软弱,对王 权退让,塑造用理智克制情感的英 雄形象。
拉辛时代:封建王朝由盛转衰,贵 族阶级和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的均 势逐渐被打破,矛盾日趋尖锐,着 重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和罪恶。
俄国贵族沃尔玛
主题:通过纯洁的爱情,建立美好 家庭,建立良好的社会。
把爱情作为人类高尚情操讴歌,表 达天赋人权和回归大自然的哲学思 想。

启蒙和复古思潮

启蒙和复古思潮

启蒙和复古思潮Enlightenment and Revivalism一,启蒙Enlightenment ,18cn1,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

18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加强,欧洲知识分子发动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运动。

2,启蒙思想的重要旗帜:科学和民主a, 以伏尔泰、狄德罗为代表,提倡批判理性,发扬科学精神。

17世纪唯理论的理性有“天赋观念”,“先验理性”。

批判理性的认识论以经验、感觉为认识的来源。

b, 以卢梭、孟德斯鸠为代表,提倡人性论(自由、平等、博爱),发扬民主精神。

17世纪唯理论认为君主制度是社会理性的体现。

c, 启蒙思想还提倡“返回自然”和“个性解放”等。

3,启蒙主义建筑思想启蒙主义建筑思想的核心为批判理性。

对古典建筑(希腊、罗马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等都进行反思,也挑战了古代建筑思想的权威。

建筑的理性是“功能”、“真实”、“自然”,重新阐释了维特鲁威的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还提倡建筑的“个性”。

法国古典主义的理性强调先验的几何学的比例和明晰性。

但是,启蒙主义建筑思想在当时并不占统治地位,学院派古典主义保持强大势力。

18和19世纪建筑思想主要受法国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体现为如画风格)传统建筑思想的支配。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师Claude Perrault(1613-1688)的美学理论动摇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对柱式的绝对信念。

把建筑美分为“实在美”和“人为美”。

译著《建筑十书》(Vitruvius)中插图,体现了Perrault的创作意图以及建议重建的一系列古代建筑的特色。

●考德莫依(Jean-Louis De Cordemoy,1631-1713),赞同哥特建筑的结构理性,但反对其装饰。

要求建筑的矩形构成,基本无装饰,简单砖石墙体和横梁式结构。

结构支撑应象文艺复兴时期以前的结构一样显露出来,体现建筑风格。

重“功能”、“使用”,重新阐释了维特鲁威的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6.从新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

6.从新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
10
莫里哀和《伪君子》
故事情节(五幕喜剧)
奥尔恭的儿子和母亲用骗术来对付骗术 计谋:奥尔恭的妻子假意答应达尔杜弗的约会要求, 把他约到自己的卧房,让奥尔恭在床下偷听. "我想答应你的要求,但是我感到对不起我的丈夫, 我在上帝面前感到有罪.""上帝如果妨碍我们的 感情,我们就把他扔掉.你的丈夫已经变成了地地 道道的傻瓜,我说什么他就信什么,现实发生什么 他就不信什么."(奥尔恭的妻子与达尔杜弗) 突起波澜:达尔杜弗的告密 结局:国王的使臣莅临,代表国王赦免了奥尔恭, 抓走了达尔杜弗
12
莫里哀:启蒙思想的诞生
《伪君子》的历史意义
– 标志着封建与教会势力的衰落 – 巨人的脚步与历史巨大的变动的到来
启蒙思想的诞生
– 政治舞台的转换
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妥协调和状态 -→资产阶级对封建和教会势力的冲击
–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掌握权力的斗争 – 斗争的思想基础:"启蒙"
13
启蒙主义创作:四大特点
– 剧作中人选择的层次
爱情→家庭(爸爸) →国家的利益
– 新古典主义的典范
歌颂王权,赞美开明君主 强调理性 主人公皆是贵族,戏剧结构符合"三一律"
– 局限:无法容纳人们的自由情感
7
新古典主义的最高峰:莫里哀
莫里哀其人
– 父亲:宫廷供应商,买来的贵族 – 流浪式的生活:21岁,一位女演员 – 几十年的痛苦:侮辱与损害 – 最走红的戏剧艺术家 – 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
– 独立自足并不是天生完美
22
卢梭的现代意义
知识分子对于历史和社会的最高价值
– 当代的主要潮流:专业化 – 超越"专业"的逼人问题

启蒙运动及新古典主义【英文精品】PPT文档共33页

启蒙运动及新古典主义【英文精品】PPT文档共33页
启蒙运动及新古典主义【英文精品】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关系

新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关系

新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关系1新古典主义的背景和特点在欧洲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新古典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思潮。

它兴起于18世纪中叶,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为蓝本,并重新思考这些文化的价值与美学原则,从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运动。

这种思潮最初是在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兴起的,并逐渐传播到整个欧洲。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庞贝、达芬奇、莫里哀等。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对古典文化的推崇和倡导、反对过分的艺术表现主义、追求理性和文艺合一。

在新古典主义的视野中,古典文化被视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和美学标准,新古典主义运动试图恢复这些美学原则,并在现代文化中推广和应用。

此外,新古典主义注重理性思考和追求真理,反对过分的感性和情感化的艺术表现。

2启蒙运动与新古典主义的融合启蒙运动是另一种在18世纪中兴起的文化思潮。

它的主要特点是推崇理性和人性的价值,并反对宗教和封建主义的权威。

它试图将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应用于社会和政治变革中。

启蒙运动和新古典主义的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

启蒙运动推崇理性和自由,而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和文艺合一。

因此,这两种运动的思想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在文化领域,新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理念彼此融合。

许多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和学者通过吸收启蒙运动的思想,进一步强调理性和科学的价值,并降低了古典文化的神圣性。

同时,启蒙运动的思想也影响了新古典主义的艺术,推动了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命运的文化作品的出现。

3新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意义新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合作,使得欧洲文化得以在18世纪中期进一步昌盛和发展。

它们的合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如托马斯·杰斐逊的《独立宣言》、路易十六的最后遗嘱等。

在人类历史上,新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合作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的思想和价值成为后世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为20世纪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欧洲文化中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第七讲 新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

第七讲 新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

D、作品特点
作品生动地刻画了分别体现“伪”、“愚” 和“智”的三个人物,并通过他们的矛盾冲 突,展示了主题。其中,重点又是达尔杜夫 的“伪”。作者写“愚”是为了让“伪” 暴露得更充分,写“智”是为了更有力地揭 露“伪”,增强反教会的民主色彩。
E、作品成就
《达尔杜夫》基本按照古典主义“三一律” 进行创作。故事发生地点始终在奥尔贡家, 剧情在一天内展开,剧本结构完整,矛盾冲 突集中,层次分明,全剧只有一个主旨,并 无从属情节和平行主题。 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是:
C、人物形象
达尔杜夫:是个宗教圣职人员,他的性格 特征是“伪”。他明明是个好色之徒,却把 自己打扮成正人君子;明明是个贪婪的角 色,却要装成乐善好施的样子;他还善于
颠倒是非,为自己的阴险和奸诈作掩护,
并巧施手段,让奥尔贡乖乖进入圈套。达
尔杜夫的恶行反映了宗教的虚伪和当时教
会势力的猖狂。
奥尔贡:巴黎富商,他的性格特征则是 “愚”。作家集中写了他做了三件蠢事:企 图把女儿嫁给伪君子,剥夺儿子财产继承 权和把生命攸关的文件箱交给达尔杜夫保 管。奥尔贡刚愎自用、顽固暴躁、狭隘保 守,在他身上体现了17世纪法国上层资产 阶级的特点。同时,从他身上又可以看到 宗教欺骗的危害性。作者批判了他的 “愚”,但又同情他受骗后的不幸。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 以为是其他的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人更 是奴隶。”
——卢梭《社会契约论》
文学著作:《新爱洛绮丝》、《爱弥儿》和 《忏悔录》最为优秀。 (1)《新爱洛绮丝》(书信体小说,被称为 “卢梭主义百科全书”)
作品揭示了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和封建等级偏 见之间的冲突。小说描写平民出身的家庭教师 圣普乐和贵族学生朱丽小姐的不幸爱情故事。

第七讲 从新古典主义到启蒙文学

第七讲 从新古典主义到启蒙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大 笛福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 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鲁滨逊漂流记》—— 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
塑造了文学史上 第一个资产阶级 的正面英雄形象
“鲁滨逊精神”
这部作品表现出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所没有表 现过的人生价值观念——人活着便应为增加个人 的物质财富而勤奋工作。应善于经营,敢于冒险, 具有开拓精神。勤勉、认真、机敏、精心谋划、 科学管理、以最节省的原则获得最多的财富,这 就是资本主义精神,亦即所谓的鲁滨逊精神。它 是18世纪自由贸易的精神产物和人格化体现,也 是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所开辟的新天地的鼓舞之 下,人们开拓自然、占有自然的艺术化表现。
(二)法国文学
法国是启蒙主义运动的中心。其 中心是揭露专制政体、天主教会贵 族僧侣特权和封建等级观念。法国 启蒙文学重视作品中的理性、哲理 成分。
温和派
孟德斯鸠
法国启蒙运动先驱,第一位真正意 义上的启蒙作家 代表作:《波斯人信札》:书信体 哲理小说,第一部著名哲理小说由 160封书信组成。像一部传达思想 观念的“百科全书”。以理性为武 器批判封建的分配制度、法权观念 以及当时法国的对外政策等。 《论法的精神》/《法意》:“三权 分立”学说
二、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
1、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 讽腐朽的和愚昧的封建主和宗教势力。
2、标榜崇尚理性。
3、在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 对戏剧来讲,要遵循“三一律”,即一事 一地一日内完成。
“带着锁链跳舞的艺术”。成就比较大的古典主义 剧作家: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理论家布瓦洛 《诗的艺术》。
(女儿)
桃丽娜(女仆)

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中“理性”的对比

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中“理性”的对比

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中“理性”的对比一共同点:理性人文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启蒙主义文学潮流分别兴起于16世纪、17世纪以及18世纪。

这三种文学潮流都以理性著称。

所谓理性,简言之,就是“把一切现象都归因于自然而不归于奇迹的倾向”[1],这是明显区别于此前中世纪的一种思维方式。

文艺复兴掀起的人文主义思潮发源于意大利,文学上,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创作了《歌集》,薄迦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他们通过颂扬爱情、赞美人现世的幸福,首先把理性思维的发出者——人彰显了出来。

肯定人的情感的正当性,肯定人的宝贵,这是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多少有的特点,也是贯穿文艺复兴的一个主题。

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关注自身的认知能力,使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世界。

这样的理性苏醒不仅体现在人文主义文学当中,更使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形成飞跃。

这些都是理性的表现形式。

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理性又着重表现为个人情欲的对立面,成为捍卫荣誉、高贵的力量。

这样的思想和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定关系,他认为理性就是良知,人人都有,他肯定人的理性,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为古典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

法国是古典主义的大本营,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和拉封丹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高乃依创作的悲剧《熙德》上演,引起轰动,这部悲剧反映的就是义务和感情之间的矛盾。

随后创作的《贺拉斯》,反映的也是为了民族大义放弃个人恩爱。

虽然这些作品之中反映出来的已经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但是,理性在另一个侧面得到了发扬。

启蒙主义更是和理性密不可分,黑格尔说“认识理性法则的合法性称为启蒙”[2]。

启蒙主义者们把自己看作是整个受苦人类的代表,把一切制度和规范放在“理性”的审判台前,批判旧的,并且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普遍幸福的“理性王国”。

由此可见,欧洲历史上重要的三个文学潮流中都暗暗涌动着一个不安的力量:理性。

但是,三个时期的理性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分析他们之间的区别就非常必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思想家以先进的思想教育民众,为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因而有
“启蒙”之名。
2)目的:
推翻封建主义大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特点:
极强的战斗性
4)成果:
创造了“天赋人权”(生存、财产、自由、平
等)理论
5)社会理想 在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新社会,即启蒙主 义者标榜的“理想王国”(公平与正义)。
2、巴洛克文学 17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政治 分裂,经济凋敝,资产阶级软弱,王权不 振,封建教会猖獗,文学上则盛行巴洛克 主义。
“巴洛克”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 ,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
巴 洛 克 建 筑 凡 尔 赛 宫 -
居中的国王接待厅,即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 米,上面的角形拱顶高13米,是富有创造性的大厅。厅 内侧墙上镶有17面大镜子,与对面的法国式落地窗和从 窗户引入的花园景色相映成辉。
桃丽娜:女仆。是作品中最有生气的人 物,她勇敢、泼辣、机智,是下层人民的
代表,从她身上可以看到莫里哀的民主思
想。桃丽娜是跟达尔杜夫斗争的主要力 量。她不仅敢于揭露达尔杜夫的“伪”,还 善于批判奥尔贡的“愚”。面对达尔杜夫的 假正经,她毫不畏惧。她不仅自己勇敢地 跟达尔杜夫、奥尔贡斗争,还善于调动其 他人的积极因素,联合起来对付他们。
首先是绝妙的铺垫。
其次是悲喜剧结合
作品突破了古典主义框框,将悲剧和喜剧 巧妙地结合起来,造成悲中喜、喜中悲的艺 术效果。
三、启蒙主义文学掠影
伏尔泰
狄德罗
孟德斯鸠
卢梭
席勒故居 席 勒
《阴谋与爱情》剧照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
梅菲斯特引诱浮士德
浮 士 德 铜 像
四、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1、十八世纪欧洲社会的基本特点
制,建立了共和国.
1688年 — “光荣革命”爆发,君主立宪制 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形成。 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并从此成为世界强国。
2)法国的社会特点:
17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 君主国家。
宗教集团、世袭贵族在政治上拥有绝对优势 资产阶级羽翼未丰,需要依靠王权与贵族分庭 抗礼,于是与王权妥协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 以为是其他的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人更 是奴隶。”
——卢梭《社会契约论》
文学著作:《新爱洛绮丝》、《爱弥儿》和 《忏悔录》最为优秀。 (1)《新爱洛绮丝》(书信体小说,被称为 “卢梭主义百科全书”)
作品揭示了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和封建等级偏 见之间的冲突。小说描写平民出身的家庭教师 圣普乐和贵族学生朱丽小姐的不幸爱情故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文学特点
1)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民主性。
把文学看作宣传教育的有力工具,深入浅
出,把深奥的哲学道理写得通俗易懂,唤醒
人民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迷信的意识。
伏尔泰:《查第格》、《老实人》
狄德罗:《修女》、《拉摩的侄儿》等。
2)反映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
雄行为和崇高感情。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菲尔丁:《汤姆· 琼斯》
C、人物形象
达尔杜夫:是个宗教圣职人员,他的性格 特征是“伪”。他明明是个好色之徒,却把 自己打扮成正人君子;明明是个贪婪的角 色,却要装成乐善好施的样子;他还善于
颠倒是非,为自己的阴险和奸诈作掩护,
并巧施手段,让奥尔贡乖乖进入圈套。达
尔杜夫的恶行反映了宗教的虚伪和当时教
会势力的猖狂。
奥尔贡:巴黎富商,他的性格特征则是 “愚”。作家集中写了他做了三件蠢事:企 图把女儿嫁给伪君子,剥夺儿子财产继承 权和把生命攸关的文件箱交给达尔杜夫保 管。奥尔贡刚愎自用、顽固暴躁、狭隘保 守,在他身上体现了17世纪法国上层资产 阶级的特点。同时,从他身上又可以看到 宗教欺骗的危害性。作者批判了他的 “愚”,但又同情他受骗后的不幸。
拉辛-《安德洛玛克》
被俘的安德洛玛克
大卫《安德洛玛克哀悼赫克托耳》
7)莫里哀(1622-1673)与《伪君子》
法国古典主义喜 剧的创始人,也是 欧洲戏剧史上继莎 士比亚之后的又一 个戏剧大师。
《伪君子》简析
A、结构
《达尔杜夫》(又译《伪君子》)五幕诗体 喜剧,是莫里哀的代表作。
B、思想主题 作品通过教徒达尔杜夫的虚伪和奸诈,揭 露了教会的虚伪、欺骗、反动和危害。
文学创作
晚年开始长篇小说创作,他是一个事业家、活
动家,在写《鲁滨逊漂流记》之前从未想过当
文学家。
写作契机
1704年一个苏格兰水手因与船长发生争吵, 被遗弃在距智利约500海里的荒岛上,与世隔 绝地生活了四年多,才被一个航海家带回英 国。
关于《鲁滨逊漂流记》
故事梗概 第一部分:叙述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 历。 第二部分:小说的主体,叙述鲁滨逊在荒岛 上的经历。 第三部分:叙述鲁滨逊从荒岛上回来以后的 事情。
4)艺术特点
古典主义重视艺术形式,对各种体裁作 了严格的界定,并把它们分为高级的体 裁(如史诗、悲剧)和低级的体裁(如 喜剧),禁止混淆,并制定了种种清规 戒律,如“三一律”。
5)“三一律”概念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了“三 一律”,规定一出戏只有一条情节线索, 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剧中时间不得 超过二十四小时,即时间、地点、情节的 整一性。“三一律”使戏剧结构严谨、情 节集中,冲突迅速展开到达高潮。
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生平(1660-1731)
家庭背景
出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信奉清教的家庭。
社会背景
笛福一生都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期,
这一历史条件使得笛福很早就对政治发生兴
趣。
政治活动
1685年参加了蒙默生公爵领导的图谋推翻詹
姆斯二世的起义,1688年,参加了威廉三世
的军队。
政治思想 思想具有双重性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3)艺术形式丰富
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
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了古典
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
域。
五、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1、英国 1)时间:18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 2)特点: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鼓舞资产阶级 的进取精神,力图通过启蒙教育促进社会改良。 3)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4)代表作家及作品: 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D、作品特点
作品生动地刻画了分别体现“伪”、“愚” 和“智”的三个人物,并通过他们的矛盾冲 突,展示了主题。其中,重点又是达尔杜夫 的“伪”。作者写“愚”是为了让“伪” 暴露得更充分,写“智”是为了更有力地揭 露“伪”,增强反教会的民主色彩。
E、作品成就
《达尔杜夫》基本按照古典主义“三一律” 进行创作。故事发生地点始终在奥尔贡家, 剧情在一天内展开,剧本结构完整,矛盾冲 突集中,层次分明,全剧只有一个主旨,并 无从属情节和平行主题。 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是:
卢梭(1712—1778):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
文学家 卢梭的社会政治理想体现了启蒙运动
激进民主派的倾向,其文学创作独辟蹊径,
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思想论著:
(1)《论科学与艺术》(文化批判)
(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政治批判)
(3)《社会契约论》(提出“主权在民”的国 家学说及“天赋人权”理论)
2、17世纪欧洲的社会特点 A、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 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 B、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班牙、葡萄牙 和意大利,遇到了挫折, C、英、法两国异军突起。
1)英国社会特点:
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
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始。
164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
2)得名的由来 古典主义主张向古典作家(古希腊罗马作 家)学习创作经验,从古典文学中寻找创 作素材,甚至强调模仿古人。这是古典主 义名称的由来,也是其基本特点之一。
3)思想特点及哲学基础
思想特点: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 ,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
哲学基础:古典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唯理主 义哲学。
人物分析
A、性格特点:
一方面不安于现状、永不满足、总在行动和追求。 另一方面热爱劳动、意志坚定。 笛福曾说:“……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 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 就不肯倒下”。
“因循懒惰的生活不是快乐与舒适;有 工作就是生命,因循懒惰就是死亡, 忙碌就是愉快、高兴,没事做就是颓 丧、失神”。 笛福将自己的思想、意志赋予了鲁滨
6)代表作家作品 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的奠基者。代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
《熙德》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作。
拉辛(1639-1699)
法国古典主义兴盛时期的悲剧作家。他的
悲剧虽表现的仍是理性战胜感情的主题,
但是已从歌颂英雄变为谴责贵族社会的人 欲横流和道德堕落,风格上较完美地体现 了古典主义文学的特色。代表作《安德洛 玛克》。
1)社会转型
十八世纪欧洲各国历史情况不尽相同。
对外大规模殖民扩张
A、英国社会特点
国内爆发工业革命
封建阶级与第三等级矛 盾加剧
B、法国社会特点
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德国社会特点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2、思想特点
十八世纪具有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启蒙运动。
1)性质:启蒙运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
哥 特 式 建 筑
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形成以及发展过程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始者是马雷伯 (1555-1628)。1635年创立的法兰西学院 对古典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该院的 创办人沙普兰是古典主义诗学的创立者。 法国古典主义在十七世纪30-40年代兴起, 60-70年代达到鼎盛,19世纪初消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