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毛概第五章ppt
合集下载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五章PPT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并从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 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共同富裕则是在中国具体条件下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 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需要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不是短 期能达到的。而共同富裕是在我国具体条件下经过努力能够争取实现的, 它是实现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用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 义的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相合。 2.要实现共同富裕,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有的问题。而这又是 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所以以公 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另外,也要认识 到这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在中国的 具体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以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 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性。但社会主义的 本质和优越性将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到高级、 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逐步地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 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 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 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 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 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 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毛概演示文稿5章
深化了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认识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粮食大丰收的场面
玉门油矿
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的探索 二是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探索
八大以后,陈云 主持体制改革工作, 提出:“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的思想
1961年9月1 6日中央颁布了由邓小 平主持制定的条例
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但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再加上当时的 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中国的国民 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了严重困难,即通常所称的 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全面失调。1961年1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制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党和政府认真地纠正工作中 的“左”倾错误,为调整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 施,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出现好转的趋势,到 1965年,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时期结束,社会主义建设 又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过去照搬苏 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 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 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 决好。 —— 邓小平
1978年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 导全党继续探索,终于 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 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上,党和毛泽东勇于突破苏联 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 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这些理论反映了我国社 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手段,实现共同富裕是最 终目标。
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 现共同富裕”,“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反对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但 我们还要看到,共同富裕决不等于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 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此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当然允许一部分人或地区先富裕起来是手段,而共同富裕才是最终 目标。
毛概第5章PPT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
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两个阶段;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 系;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 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提出我国永 不称霸的重要思想。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改革的起步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萌芽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 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 不出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阶段:改革的展开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提出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 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中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所取得的成就仍是 巨大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 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 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精华课件ppt
经济手段
主要是国内市 场上的经济领 域
高额垄断利润巩 固和扩大垄断地 位和统治权力
经济手段
非经济手段
国际经济领域及 其他领域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 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垄断资本。
•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 上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 垄断资本家集团。
响
的民族工业,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权。
4.债务负担加重,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5.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增强,容易受到国际
经济波动的影响。
◆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内容
1、国际垄断同盟的概念 2、跨国公司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4、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国际垄断同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 过订立协议建立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以便在世 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美国二战后形成的十大财团: 在二战后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 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 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统治美 国的格局。
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控 制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即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 ”而对母公司、子公司、孙 公司建立层层控制,并进而 控制整个国民经济。
★国家资本输出
1.政府及其所属的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 2.政府的对外援助(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 3.政府在国外的资产 4.向国际机构的投资
产生的经济后果
1.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讲
• 带来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强了垄断 资本的实力;
• 带动和扩大了商品的输出,巩固和扩大了垄断 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主要是国内市 场上的经济领 域
高额垄断利润巩 固和扩大垄断地 位和统治权力
经济手段
非经济手段
国际经济领域及 其他领域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 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垄断资本。
•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 上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 垄断资本家集团。
响
的民族工业,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权。
4.债务负担加重,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5.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增强,容易受到国际
经济波动的影响。
◆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内容
1、国际垄断同盟的概念 2、跨国公司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4、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国际垄断同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 过订立协议建立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以便在世 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美国二战后形成的十大财团: 在二战后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 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 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统治美 国的格局。
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控 制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即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 ”而对母公司、子公司、孙 公司建立层层控制,并进而 控制整个国民经济。
★国家资本输出
1.政府及其所属的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 2.政府的对外援助(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 3.政府在国外的资产 4.向国际机构的投资
产生的经济后果
1.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讲
• 带来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强了垄断 资本的实力;
• 带动和扩大了商品的输出,巩固和扩大了垄断 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毛概第五章PPT课件
•哲学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14
• 社会稳定: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 演变”,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刘少奇:应该学会自己走路,根据中国 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来进 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 陈 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 邓小平: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 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10
• 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 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生产力的发展 • 缺乏民主,权利过分集中 • 把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对立起来,关起门
来搞建设
.
11
• 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 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 • 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 • 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38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 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 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 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 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 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
39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 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 必然要求。
.
43
• 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 发展的瓶颈。
• 单纯依靠市场换技术在现阶段已很难支撑我 国经济增长
• 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已遇到了资源、 环境和经济效率的硬约束
•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发 生了深刻变化
.
44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 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 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 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 需要。
.
14
• 社会稳定: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 演变”,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刘少奇:应该学会自己走路,根据中国 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来进 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 陈 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 邓小平: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 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10
• 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 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生产力的发展 • 缺乏民主,权利过分集中 • 把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对立起来,关起门
来搞建设
.
11
• 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 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 • 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 • 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38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 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 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 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 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 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
39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 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 必然要求。
.
43
• 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 发展的瓶颈。
• 单纯依靠市场换技术在现阶段已很难支撑我 国经济增长
• 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已遇到了资源、 环境和经济效率的硬约束
•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发 生了深刻变化
.
44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 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 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 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 需要。
毛概课件第五章
解除危机
南开大学陈荣娣教授指出: 南开大学陈荣娣教授指出:“现在的教育危机 是众所周知的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1988年小 是众所周知的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1988年小 学生失学的人数428 428万 中学生287 287万 学生失学的人数428万,中学生287万,全国还有文 亿人……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都 盲2.3亿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都 可归之于人的素质低下,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 可归之于人的素质低下,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 投机倒把,青少年犯罪增加,一切向钱看等等, 投机倒把,青少年犯罪增加,一切向钱看等等,都 是人的素质低的表现,学校培养不出建设的人才, 是人的素质低的表现,学校培养不出建设的人才, 不合格的教师人数占很大比例(小学l 初中2 不合格的教师人数占很大比例(小学l/3,初中2/ 高中1 如要改变这种情况, 3,高中1/2)如要改变这种情况,增加智力投资是 唯一出路。 唯一出路。” 直到20世纪末年 世纪末年( 直到 世纪末年(1998—1999年)以后,我国 年 以后, 才开始逐步消除对科学教育的偏见
马克思在把生产力看作是推动社会历史最终决定性力量的基础上, 马克思在把生产力看作是推动社会历史最终决定性力量的基础上,提出 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 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时候科学技术还是“一般生产力” 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时候科学技术还是“一般生产力”。
第五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从“一般”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 一般”生产力到“第一”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密切关注、 早在 世纪中叶,马克思就密切关注、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 世纪中叶 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 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 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 它的实际 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 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 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他看到那种对工业、 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 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恩格斯 恩格斯
毛概课件第五章-84页PPT精选文档
(1990年12月)
立己达人
24
华中农业大学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计划多一点还是
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社会主义的 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2年2月)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25
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 苏联学习
21.10.2019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7
华中农业大学
(二)提出以苏为鉴
苏联模式的弊端
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调。
过分重视重工业,轻 视农业,对农民剥夺 太多。
21.10.2019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8
华中农业大学
二、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 建设新道路(1957年以前)
7 辽宁 18278.29 18 广西 9502.39 29 宁夏 1643.41
8 四川 16898.59 19 江西 9435.01 30青海 1350.43
9 上海 16872.42 20 天津 9108.83 31西藏 507.46
10 湖南15902.12 21山西 9088.06
112湖1.10.北201915806.09 22吉林 8577.06
31
华中农业大学
GDP含金量及计算公式
“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相当于人均GDP的含金 量
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 人均GDP=当地GDP/常住人口 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
华中农业大学
2013版毛概第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 重建,1952年又宣布党的 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 渡到共产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五章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 泽东曾比较正确地提出了我国社会 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他在1956年 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 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 尚未完成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认清中国的国情, 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 的根据。”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也 有一个如何认清国情、正确判断 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的问题。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 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 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 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 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 体性,“需要”是随着经济 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 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 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 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 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 式的落后。
的 现 实 国 情 。
生 产 力 落 后 , 这 是 中 国
底 子 薄 、 人 口 多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五章第一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在总结建国以 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 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党对我国社会主 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 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 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科学论断,准确地把 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五章第二节
毛概第五章讲课PPT定版
二、基本路线的内涵
(P123-124)
建设“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奋斗目标
基本途径
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 民
领导力量和依 靠力量 根本立足点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P124-126)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 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 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 根本要求。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四项基 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 的全部历史进程。 (4)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 统一,致力于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 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 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 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 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 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 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第二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 会的联系与区别(第三段) 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 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 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 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社会 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发展阶段 的设想 •第一阶段 从资本主义社会 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 变时期 •第二阶段 共产主义的初级 阶段 •第三阶段 共产主义的高级 阶段
2、列宁的认识
•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列 宁最早提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阶 段问题。(P109 第四段) • 列宁认为经济落后的俄国“只 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最初级形 式的可能” 还不能达到成熟 或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里 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 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 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
第五章 毛概课件
六、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认识偏差的表现及其原因
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经 的 现的 、 于
生 了 “ 左
表现
党 的 指 导 思 想 逐 渐 发
的 的 的
原因
的
的认识 于
” 的 偏 差
于 建设
2、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毛泽东——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 毛泽东 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 社会主义”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 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 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主 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 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 又搞资本主义” 义,又搞资本主义”;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 义的“和平演变” 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的先进性和不变质的思想; 两个中间地带” 的先进性和不变质的思想;“两个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划分”等等。 和“三个世界划分”等等。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
马克思、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 1、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2、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 3、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4、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不仅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 5、不仅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而且消灭了一 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无产阶级专政不再存在, 6、无产阶级专政不再存在,国家消亡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 根本目标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 最终目的的统一
3、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意义
毛概课件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 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辨证关 系: 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 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 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 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 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 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发展与人的发展的 饿内在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由 低到高的三个历史阶段:
在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的三种形态理论运动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三个层次本质特征体制模式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楚的是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 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向全 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 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毛概课件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 根本任务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 出及其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 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指导 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个发 展趋向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的趋向; 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 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 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命题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 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 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 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 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 楚。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05——p111
总 结: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有 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对 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 导意义?
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是什么?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提出 的意义?
1 突出强调“ 解放 生产力 ”和 “ 发展生 产力 ”,揭示了社会主 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邓小平指出:“ 革命是
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 产力。” “ 过去,只讲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 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 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课堂讨论: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 出及其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 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指导 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个发 展趋向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的趋向; 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 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 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命题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 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 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 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 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 楚。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05——p111
总 结: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有 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对 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 导意义?
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是什么?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提出 的意义?
1 突出强调“ 解放 生产力 ”和 “ 发展生 产力 ”,揭示了社会主 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邓小平指出:“ 革命是
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 产力。” “ 过去,只讲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 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 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课堂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请思考下列问题: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 那 么我国现在最大的实际是什么呢?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跑马乡的故事
•
1958年10月中旬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 件事:
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 11月7日是社会主义结
束之日,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一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 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 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 点。
历史实践表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 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 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 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三)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1、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 程。毛泽东最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探索。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56年,毛泽东在党 的八大上提出: “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 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 巩固。” 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和“建成”。 “我们的社会主义还 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 的过程。”
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 各样衣服穿不完; 人人都说天堂好, 天堂不如新乐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 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 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 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比较发达的社 会主义 不发达的社会 主义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阶 段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 五 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源自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二)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勃列日涅夫
列宁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 段—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的高级阶段—共 产主义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社会主义论 为苏联顺利建成 赫鲁晓夫 共产主义创造了 条件
斯大林
共产主义建成论 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 20年建成共产主义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5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 经济规律。 在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 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共产主义在我国的 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由此,超越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共产风”严重地泛滥开来。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 本纲领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57年以后,越来越把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 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
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
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
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
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 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摘。小孩子也不分 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 乡党委书记还说:不过这一条还得请示上级。
•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讨论: 1.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唐的事情? 2.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是什么?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97年,党的十五大概括了初级阶段九大特征:
国际比较
精神文 明建设
体制改革 地区发 展状况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基本特征
现代化 发展水平 产业结 构状况
经济运 行方式
人民富 裕程度
文化教育 发展水平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首次提出首次 提出 概念 论述
十一届六中 十三大
十一届六中全会
系统 阐述
十四大
丰富 内容
十五大
再次 强调
十六大
再次 重申
十七大
十七大
再次 重申
十八大
十四大
十六大
十三大
十五大
十八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
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
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征和历史任务,概括为九个方面;
党的十七大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
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概括为八个方面。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党的十三大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 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 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 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 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四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 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体制的阶段; 五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p96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 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 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党的十三大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特征为五个方面;
党的十五大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 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 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 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 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什么叫现代化?五十 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 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 了。”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 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 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止这十年, 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 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 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 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 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
后来,毛泽东又多次强调:“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 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 过早了。”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60年5月他在会见英国 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时说: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 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 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 展,经过了好几百年。…… 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有 三百六十多年。在我国,要 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 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
列
现
宁:全国电气化
在:工业化、信
息化、新的科技革命
比较成熟的阶段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与发达国家整整相差一个世代
• 按照生产力经济学的一种说法,人类社会的生产 力,大体可以分为四代,即原始生产力、手工生产 力、机器生产力、现代生产力(以自动控制为标志 ),与它们相对应的分别是渔猎社会、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以现代生产力为基础)。我 国目前的生产力是“四世同堂”,总体上处于从手 工生产力向机器生产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 化的阶段,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则处在从机器生产 力向现代生产力、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时 期,两相比较,相差整整一个世代。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 征 •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或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或低级阶级
社 会 主 义
革命转变时期
资本主义社会之后
第五章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 、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全国贫困人口约1亿
舌尖上的浪费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 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 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烈。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依然存在。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案例分析:跑马乡的故事
这种荒唐的事情都是由于脱离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 的发展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工作指 导思想所致。
对我们的启示:
对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必 须有足够的认识。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并利用经济规律为我 服务。
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作风。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请思考下列问题: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 那 么我国现在最大的实际是什么呢?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跑马乡的故事
•
1958年10月中旬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 件事:
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 11月7日是社会主义结
束之日,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一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 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 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 点。
历史实践表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 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 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 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三)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1、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 程。毛泽东最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探索。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56年,毛泽东在党 的八大上提出: “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 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 巩固。” 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和“建成”。 “我们的社会主义还 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 的过程。”
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 各样衣服穿不完; 人人都说天堂好, 天堂不如新乐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 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 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 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比较发达的社 会主义 不发达的社会 主义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阶 段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 五 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源自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二)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勃列日涅夫
列宁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 段—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的高级阶段—共 产主义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社会主义论 为苏联顺利建成 赫鲁晓夫 共产主义创造了 条件
斯大林
共产主义建成论 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 20年建成共产主义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5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 经济规律。 在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 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共产主义在我国的 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由此,超越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共产风”严重地泛滥开来。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 本纲领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57年以后,越来越把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 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
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
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
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
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 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摘。小孩子也不分 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 乡党委书记还说:不过这一条还得请示上级。
•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讨论: 1.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唐的事情? 2.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是什么?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97年,党的十五大概括了初级阶段九大特征:
国际比较
精神文 明建设
体制改革 地区发 展状况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基本特征
现代化 发展水平 产业结 构状况
经济运 行方式
人民富 裕程度
文化教育 发展水平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首次提出首次 提出 概念 论述
十一届六中 十三大
十一届六中全会
系统 阐述
十四大
丰富 内容
十五大
再次 强调
十六大
再次 重申
十七大
十七大
再次 重申
十八大
十四大
十六大
十三大
十五大
十八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
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
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征和历史任务,概括为九个方面;
党的十七大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
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概括为八个方面。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党的十三大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 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 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 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 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四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 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体制的阶段; 五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p96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 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 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党的十三大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特征为五个方面;
党的十五大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 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 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 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 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什么叫现代化?五十 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 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 了。”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 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 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止这十年, 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 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 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 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 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
后来,毛泽东又多次强调:“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 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 过早了。”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960年5月他在会见英国 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时说: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 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 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 展,经过了好几百年。…… 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有 三百六十多年。在我国,要 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 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
列
现
宁:全国电气化
在:工业化、信
息化、新的科技革命
比较成熟的阶段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与发达国家整整相差一个世代
• 按照生产力经济学的一种说法,人类社会的生产 力,大体可以分为四代,即原始生产力、手工生产 力、机器生产力、现代生产力(以自动控制为标志 ),与它们相对应的分别是渔猎社会、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以现代生产力为基础)。我 国目前的生产力是“四世同堂”,总体上处于从手 工生产力向机器生产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 化的阶段,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则处在从机器生产 力向现代生产力、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时 期,两相比较,相差整整一个世代。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 征 •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或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或低级阶级
社 会 主 义
革命转变时期
资本主义社会之后
第五章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 、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全国贫困人口约1亿
舌尖上的浪费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 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 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烈。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依然存在。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案例分析:跑马乡的故事
这种荒唐的事情都是由于脱离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 的发展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工作指 导思想所致。
对我们的启示:
对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必 须有足够的认识。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并利用经济规律为我 服务。
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作风。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