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其对策研究的新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其对策研究的新进展

2 . 2 外 膜 孔 蛋 白的 减 少 或 缺 失 机 制 细 菌 的 外 膜 为 半 通 透 性 的屏障 , 而 外 膜 的孔 蛋 白是 细 菌 进 行 各 种 物 质 交 换 的通 道 , 同 时 也 会 参 与 多 种 抗 生 素 的 转 运 。 细 菌 外 膜孔 蛋 白的 缺 失 、 减 少 或 突 变 可 引 起 外 膜 对 多 种 抗 生 素 的通 透 性 下 降 而 产 生 多 重 耐 药 。鲍 曼 不 动杆 菌 中 近 年 研 究 较 多 的 外 膜 蛋 白 主 要 是 C a r O, 主 要 介 导碳 青 霉 烯 类 抗 生 素 的 耐 药 性 ] 。2 0 0 2年 , 阿 根 廷 学 者 分 离 到 1株来 自临 床 的 耐 亚 胺 培 南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 经S DS - P AE G技 术 及 免 疫 印 迹 技 术 首 次 发 现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2 ) 这类酶具 有一些共 同特 征 : 如 具
高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对 几 乎 各 类 化 学 结 构 的 临 床 常 用 抗 生 素 呈
现 高 度 的 天 然 固 有 耐 药 性 和 获 得 性 耐 药性 , 导 致 治 疗 选 择 极 其
性。
有限 , 而 成 为 临床 防治 的棘 手 问题 l 1 ] 。本 文 就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耐
药机制及其对策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1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的 耐 药 性 2 O世 纪 7 O年代 ,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仍 对 绝 大 多 数 的抗 生 素 敏 感, 随 着 抗 生 素 不 合 理 应 用 日趋 严 重 ,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院 内感 染 和 耐 药 性 逐 渐 成 为 全 球 性 防 治 难 题 。该 菌 属 不 仅 对 临 床 常 用 的一 线 抗 菌 药 物 如 头 孢 菌 素 类 、 氨基糖 苷类 、 喹 诺 酮 类 等 呈 多 重耐 药 性 , 甚 至 对 碳 青 霉 烯 类 药 物 包 括 亚 胺 培 南 或 美 洛 培 南 都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路蓉 1 张烽 2(1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检验药学系07检三3班303707155 2 无锡三院检验科)摘要目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关键词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环境中及人类血液、脓汁、唾液、尿液、皮肤和粘膜中分离出来。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湿热、紫外线、化学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长,它可在病人中播散并引起医院感染。

近些年来,随着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甚至泛耐药(pan-resistant)鲍曼不动杆菌的不断涌现,已使这种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产生耐药,甚至仅对多粘菌素敏感,使其发病率和致死率日益升高。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是由链霉菌或小单胞菌等微生物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由氨基糖(或中性糖)与氨基环醇以苷键相结合的易溶于水的碱性抗生素。

具有浓度依赖性快速杀菌作用、耐药性低、临床有效和价廉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其他严重感染的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1.细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钝化药物;2.细菌产16SrRNA甲基化酶保护细菌之药物作用靶位16SrRNA基因免受药物攻击;3.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等。

而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等其他类型药物的另两种耐药机制:1.细菌之氨基糖苷类药物作用靶位16SrRNA基因(16SrDNA)突变[1,2];2.外膜蛋白改变[3,4]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中是否发挥作用尚未见报道。

1. 产生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研究表明,鲍氏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了氨基糖苷修饰酶。

鲍曼不动杆菌可通过乙酰化、磷酸化、核苷酸化等化学转变方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

已知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有乙酰转移酶(AAC)﹑核苷转移酶(ANT)和磷酸转移酶(APH)三类共30余种[5]。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在 9 % 以上 。 5
胺酶 , 坏抗菌 药 物 B 内酰胺 环 , 药 物 失 活 ; 破 . 使 ②通 过 改变 自身 膜蛋 白数 量 及 结 构 来 改 变通 透 性 ; 改变 自 ③
身青 霉 素结 合 蛋 白 ( e iiiebn igpoe sP S , p nc l -i n rt n B ) ln d i 降低 药 物结合 的有效 率 ; 主 动外排 机 制增 强 , ④ 降低胞
内药 物 浓度 。
1 2 对氨 基糖 苷类 抗 生 素 耐 药 该 类 药 耐 药 机 制 主 .
要是 分为 两种 : 产 生氨 基 糖 苷 修饰 酶 ( ME ) 即 乙 ① A s, 酰转 移 酶 ( A , 酸 转 移 酶 ( P , 苷 转 移 酶 A C) 磷 A H) 核
( N , 目前 研 究 的 焦 点 。T r n 曾分 离 出 了 编 A T) 为 ut o
鲍 曼不 动 杆 菌 ( c e b ce a m n i A ) 于 A i t at b u a ni b 属 n o r , 不 动杆 菌属 , 一 种 引起 院 内感 染 的条 件 致 病 菌 。随 是
类, D类 碳青 霉 烯 类 。其 中具 有 水 解 碳青 霉 烯 类 的 两类 影 响最 大 , B类 及 D类 , 即 B类 酶 虽 临床 分 离 率 没有 D类 酶 高 , 是 底 物 水 解 谱 广 , 但 水解 活 性 是 后 者 的1 0~10 0倍 , 0 对青 霉 素类 、 头孢 菌 素 类 、 青 霉 烯 碳
单 胞菌 。因此加 强 对 鲍 曼不 动杆 菌 的耐 药 性 监 测 , 拓 展 其 治疗研 究对 有 效 的 控 制 感染 和指 导 治 疗 , 少 泛 减
耐药株 的产生 具有 重要 意 义 。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鲍 曼不动杆 菌是 一种 非发酵革兰 阴性杆菌 ,近年来临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 不动杆菌检 出率不断上升 ,成 为 医院感染 中最重要 的致病菌之一 。鲍 曼不 动杆 菌因其强大的生存力、极高的耐药率引起 了广泛地关注 。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 碳青霉 烯酶产生 、外膜孔蛋 白改变 、外排泵 活性 增强、青霉素结合蛋 白位点改变及整合子机制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 烯类抗 菌药物耐药机制研 究进展做一综述 。
美 罗培 南 则 由5 2 . 4 %上升 至6 6 . 7 %[ 2 - 3 】 。2 0 0 9 -2 0 1 2 年
E NT R Y抗 菌 药物 监 测 数 据 显 示 ,鲍 曼不 动 杆 菌 对 重要 的条件致病菌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因具有对 S B .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和毒性低的优 点,被认为是治 美 罗培 南 的耐 药 率 为6 6 . 1 %( 美 国) 和7 1 . 6 %( 欧 洲和 地
Ac e t o b a c t e r b au ma n ni i
Wa ng J u e - x i n, Yu Gu a ng — c ha o a n dW e nW a ng - r o ng
(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C e n t e r ,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J i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3 0 )
Ab s t r a c t A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a n n i i i s a n o n f e r me n t i n g G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i l l i , wh i c h b e c o me o n e o f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p a t h o g e n s o f n o s o c o m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 Th e c l i n i c a l d e t e c t i o n r a t e o f c a r b a p e n e m— r e s i s t a n t A. b a u ma n n i i h a s b e e n i n c r e a s i n g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A. b a u ma n n i i h a s a r o u s e d wi d e s p r e a d a t t e n t i o n s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s  ̄ o n g v i a b i l i t y a n d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性 的不 动杆菌 , 在 自然 界 分 布 广 泛 , 在 人 类 主 要 存 在 于 皮 肤 表 面 及 呼 吸道 , 是条件致病 菌 , 由 于 其 环 境 特 殊 在 医 院尤 其 是 I C U 常呈 流 行性 爆 发 , 是 引 起 医 院 感 染 的 主 要 致 病 菌 。近 年 来 , 随 着 鲍 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的不断上升 , 且 呈 现 多重 耐药 趋 势, 研 究 者 及 临 床 医师 对 该 菌 的关 注 越 来 越 密 切 , 对 其 感 染 患 者 的 治 疗 及 防 治 也越 来 越 迫 切 。因 此 , 了解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的感 染 特征 , 临床分布和耐药性 , 有 效 控 制 其 在 临床 的 感 染 非 常 重 要 。本 文 就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流 行 病 学 、 耐 药 机 制 及 防治 措 施 进 行
me s e n e h y ma l s t e m c e l l s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b o n e ma r r o w a n d l y mph o i d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0 8 )
综 述。
曼不动 杆菌 主要通 过 以下机 制对 8 一 内酰 胺 类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 ( 1 ) 产生各种 p 一 内 酰 胺 酶 I ; ( 2 ) 细 菌外膜 膜孔 蛋 白缺 陷, 细 菌
发生突变失去某种特异孔蛋 白( 常 见的 是 C a r ( ) 和1 ) p r 1 ) ) 后. 内 酰胺 类 等 药 物 无 法 进 入 或 进 人 减 少 [ 7 3 ; ( 3 ) 外丰 I f 崩 的 外 排 怍 用 增 强 ] , 可 以将 进 入 细 菌体 内 的 药 物 泵 出 膜 外 ; ( 4 ) 菏霉 素 结 合蛋 白( P B P s ) 编码基因突变导致 P B P s 构象政变 , 与 8内酰 胺 类 药 物 结 合 力 下 降 , B 一 内 酰胺 类 抗 菌 药 物 是 通 过 - j . 细 菌 细 胞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

中国卫生产业193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邝咏云云南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摘要] 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分布在自然和医院环境中,它有极强环境适应能力和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能力,易在医院内引起暴发流行。

近年来,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增多,可引起呼吸道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等,由于临床治疗困难,引起了广泛关注。

泛耐药菌株几乎无药可治,病死率极高,因此它们被称为21世纪革兰阴性杆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 SA )”[1]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就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情况、耐药机制研究及临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临床治疗;医院感染[中图分类号] R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0(c)-0193-02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

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 及ICU 中的患者威胁很大,也将此类感染称做IC U 获得性感染。

国内耐碳青霉稀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发展很快,在最近发现的“多重耐药”与“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M DR A B )和(CR A B ),在我国内地很多地方均已出现,所以要引起高度警惕,并要及时采取重要措施。

1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现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 DR A B ),通常指的是对抗绿脓的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复合制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五类抗菌药物中三类以上耐药的菌株,泛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PDR A B )通常指对以上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2]。

目前,我国临床分离的M D R A B 和P D R A B 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10年中国耐药监测网数据[3]显示,鲍曼不动杆菌位于临床分离阴性菌的第三位,5523株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9.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57.1%和58.3%,其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从2009年17.0%升到21.4%。

鲍曼不动杆菌耐受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机制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受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机制研究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512·综述·鲍曼不动杆菌耐受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机制研究进展卢俊婉,沈佳慧(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0 引言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医院环境和人体皮肤表面,引起的医院感染逐年增多。

其主要引起院内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泌尿道感染,继发性脑膜炎,也可引起败血症等。

氨基糖苷类药物在20世纪40年代由Waksman 首次发现,除厌氧菌因膜势能值低和弱的电子传递系统等使得该类药物难以进入细菌胞内而表现为天然耐药外,该类药物对大多数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

因此无论在临床医学还是在畜牧兽医业,此类药物均应用广泛。

但由于氨基糖苷类药物在临床上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其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

1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其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扰。

1.1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基本情况。

鲍曼不动杆菌属耐药现象非常普遍,耐药程度逐年增强,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显示:2012年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62.3 %,MDR 菌和XDR 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 3%和72.5 %。

与2011年相比,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仍然在增长。

除了在北美和欧洲耐药率略低外,在多数国家和地区也同样呈现出多重耐药特性,而碳青霉烯耐药率在中东地区最高,可达65.6%,在欧洲最低,为39.3%。

1.2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比较复杂,几乎各类抗生素的基因型及耐药表型都在该菌上有所表现,迄今为止可归纳为产生水解酶、外膜孔蛋白的减少或缺失、16SrRNA 甲基化酶修饰、药物外排泵机形成、细菌形成生物被膜等几种机制介导该菌的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及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及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及研究进展
黄远祥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6(0)6
【摘要】鲍曼不动杆菌为临床常见的细菌之一,其分布广泛,是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属革兰阴性球杆菌,易引起患者的呼吸道、泌尿道及伤口、血压等发生一系列医院感染现象。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迁延不愈,可在菌血症、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的基础上继发脑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均与其生物被膜有一定关系,故其生物膜耐药机制的研究和检测已成为目前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热议话题。

本研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并对其生物膜的耐药机制和耐药能力进行研究,旨在为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耐药机制和监测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173-175)
【作者】黄远祥
【作者单位】广西苍梧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5
【相关文献】
1.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2.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4.鲍曼不动杆菌生物
膜形成与耐药的关系及治疗的研究进展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及其播散机制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及其播散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杆 菌具有 快 速获 得 对 多 种抗 菌药 物 耐 药 的能 力 , 同时 由于广 谱抗 菌 药 物 的 广 泛使 用 , 其 耐药 性 逐 渐 增强 , 现 已 出现 对 三 类 或 三类 以 上 抗 菌 药 物 ( 抗 假 单 胞 菌 的头孢 菌素类 、 碳 氢霉 烯类 抗菌 药物 、 含舒 巴
基金项 目: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 基金计划项 目( 2 0 1 2 0 1 3 1 ) ; 天津
医 科 大 学科 学 基金 ( 2 0 0 9 X K 2 6 ) 。
环境和医院环境中普遍存在 , 而且具有极强的环境 适应 能力 和快 速 获得 耐 药 性 的能 力 , 因而极 易 造成
医院 内的播散 流行 , 现 已在世 界 范 围 内成 为 院 内感
近2 O年来 , 鲍曼 不 动杆菌 已经 成 为医 院感染 中 重要 的 病 原 菌 J 。 由 于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具 有 快 速 获 得对 多种 抗菌 药物 耐药 的能 力 , 多 重耐 药 、 泛耐药 的 鲍 曼不 动杆菌 分离 株 不 断 在 医院 中 出现 , 已成 为威 胁 公众 健康 的重 要 问题 , 而对 其 多 重 耐 药 及播 散 机 制 的研 究 也 日趋 深 入 j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的 固有 耐
泵也可以在质粒、 整合子等遗传元件上存在 , 即可移 动的遗传元件可以携带多种耐药基 因( 包括外排泵 编码基因 ) , 使多重耐药性快速传递。现将鲍曼不 动 杆菌 多 重 耐 药及 播 散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综 述 如
下。
动杆菌多重耐药株 占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总数的
2 9. 3 % [ 7 3

在 中国 ,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耐 药 问题 也 日趋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致死率高,近年来该菌分离率和耐药率逐年升高,如何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尤为重要,然而,能透彻研究其耐药机制可以给临床带来更大获益。

本文主要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的耐药机制加以综述。

1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主要是β-内酰胺酶的产生,其他还包括膜孔道蛋白的缺失、外排泵的表达和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等。

β-内酰胺酶按分子生物学分类(Ambler分类)可分为4类:A类酶,主要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B类为金属酶;C类为头孢菌素酶(AmpC酶);D类为苯唑西林酶(OXA酶)。

1.1 A类ESBLs酶指由细菌质粒介导的,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所抑制的一类酶。

目前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ESBLs基因主要有TEM型、SHV型、KPC型、PER型及VEB型等。

Vahaboglu等[1]首次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了PER-1型超广谱酶。

曹春鸾[2]发现产PER型ESBLs 鲍曼不动杆菌,且所研究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多含有TEM型基因和AmpC基因。

Laurent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了VEB-1型ESBLs。

我国报道VEB 检出率为10%[3]。

2009年美国首先发现了KPC阳性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

Naas[5]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出了SHV-5型酶,我国浙江发现了产SHV-12型的鲍曼不动杆菌。

1.2 B类B类即金属酶,不能被克拉维酸、他唑巴坦和舒巴坦抑制,可被金属螯合剂依地酸和巯基类化合物抑制。

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金属酶有IMP型、VIM型和SIM型。

2000年Takahashi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出IMP-1型基因。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及治疗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及治疗进展

Ke y wo r d s : A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a n n i i ; r e s i s t a n c e me c h a n i s ms ; a n t i — i n f e c t i v e t h e r a p y
Ab s t r a c t :R e c e n t l y , 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a n n i i ( A b ) i s d i s p l a y i n g e v e r - i n c r e a s i n g r a t e s o f r e s i s i t a n c e . V a r i o u s
me c ha n i s ms ,whi c h b r i ng g r e a t c ha l l e n ge t o t he c l i ni c a l t r e a t me nt .Th i s r e v i e w d e s c r i be s u p d a t e s o n t he s t u d y o f t he me c ha n i s ms o f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t h e re t a t me n t o p t i o ns f o r Ab i nf e c t i o n.
关 的 社 区 感 染病 例报 道 ,主 要 见 于 中 国香 港 、新 加 坡 、澳 洲等 地 区l 3 l 。 我 们 在 临床 上 一 般 把 对 常 用 的7 类药物( 包 括 氨 基 糖 苷 类 、 四环 素 类 、喹 诺 酮 类 、含 有 B . 内酰 胺 酶 抑 制 剂 的复 合制 剂 、碳 青 霉 烯 类 、磺 胺 类 、头 孢 菌 素类药物) 中的 至 少 3 类 耐 药 的鲍 曼 不 动 杆 菌 菌 株 称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菌对 p 内酰胺 类 、 一 喹诺 酮类 、 基糖 苷类 及 四 环素类 的耐 药 机制 加 以综 述 。 氨
【 词】 曼不 动杆 菌 ; 耐 药 ; 制 关键 鲍 泛 机 [ 中图分类号】 3 8 R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3 7 1 (0 2 0 ( )0 1 — 3 17 — 2 0 2 1t 一atms q ioo e, mio lcsd s n t c c n . cn tb ce u ni o1 lca , un ln s a n gyoie dt r y l e b 3 a ea i 【 y w r s cn tb c r a m n i P n du eia t Meh ns Ke o d 】A ie a t u a ni a — rgrs tn; c a i o eb ; s m
22 3 第 卷 8 0 年 月 9第 期 1
・ 综
述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张 琼
解 放军 总 医 院南 楼 呼 吸科 . 京 10 5 北 083
【 摘要】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 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 , 常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 的不合理应用等原
因, 出现 了越来 越 多 的耐 药 菌株 。 曼 不动 杆 菌 已对 多种 抗 菌药 物产 生 耐 药 , 药机 制 复杂 有效 抗 菌药 物 极少 。 鲍 耐 泛 耐 药 鲍曼 不 动杆 菌 指对 治疗 鲍 曼不 动 杆菌 感 染 的经 验用 药 全部 耐 药 者 , 多粘 菌 素类 除外 。 文 主要 就鲍 曼不 动杆 但 本
B类 即金 属 酶 , 能 被 克 拉 维 酸 、 唑 巴坦 和 舒 巴坦 抑 不 他
制, 可被 金属螯 合剂 依地 酸和巯基 类化合 物抑 制 。鲍曼不 动杆 菌 中发现 的金属 酶有 I MP型 、 I 型 和 SM 型。2 0 VM I 0 0年 T k . a a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可通 过染 色体 和转 座 子 在不 同物 种 间传播 , 造 成广 泛耐 药 ; 苯唑西林酶 ( O X A) , 在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中 主
要是 O X A 一 2 3 、 O X A - 2 4、 O X A - 5 1及 O X A- 5 8 , 大 多
制 以及 不 同 的治疗 方案 和临床 疗效 作一 综述 。 1 鲍曼不 动 杆菌 的耐 药机 制
数O X A对碳 青霉 烯类 抗 菌药物 的水 解活 性较 低 , 是 鲍曼 不动 杆 菌 耐 碳 青 霉 烯 的 主要 机 制 [ 2 3 , 据报道 , 国内大部 分泛 耐药 鲍曼 不动 杆菌 产生 的是 O X A - 2 3 。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获得性耐药和克隆传播的特 点, 多重耐药 ( MD R)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是 指 对 头 孢 菌
山东 医药 2 0 1 4年 第 5 4卷第 4期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的耐 药 机 制 及 抗 生 素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白国强 , 李 昂。 段 美丽 ( 首都 医科 大学 附属 北 京友谊 医院 , 北京 1 0 0 0 5 0 )
关键词 : 鲍 曼不 动杆 菌 ; 耐药机制 ; 抗生素
广谱 B . 内酰 胺酶 ( E S B L s ) , 能水解 青 霉素 、 头孢 菌素 类、 单环 类抗 菌药 物 , 作用底 物 广泛 , 可被 克拉维 酸 、 舒 巴坦 和他 唑 巴坦等 B 一 内酰 胺 酶抑 制 剂所 抑 制 , 由 细菌质 粒介 导 , 通过接合 、 转 化 和 转 导等 形 式 , 使 耐 药 基 因在 同种菌 间 或 不 同菌 种 间 进 行 扩散 , 由 于抗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 院内感染的典型病原体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
21 02年 4月
11 0
w o MY,Hu n ,J .Vac a g C s d ̄ e d tei n oh l l a ao ei h e t n fp i y tmscu e y e dme is [ . 【6Ma n e 儿 ,Da od ln n tet ame to an smpo a sd b n o t oi 3 2 ] h k r r s
tn a ud o me i n o H ol 『 . m po ,1 9 o e f i fwo n wt e d me s J Hu Rerd 9 6, ll h s 1 i dt a 3 H m R p 0 4 1 : 0 1 7 z l . u e md 0 .91 — 6 . er [ i 2 6 [3 e o i 2 ] m r d V,A b m n L an ,e a L t z e a d 1 22 -2 3 R ga b a o t H ,R g iN t1 e oo n 1. 0 2 . e . r l H l D 1 i o c n n rt s r e a e t i tvg M e dme is .F r t i [8 u , h ro k Jn s S C a L t . n ag gn oe i e n ct e n me a n n o t oi et S r , 2 ] l ML C an c - o e , h n C ,e a A t i e i h to a o i r s l f el
a dmiitain f g s r l pls n sr z l c mpae t g s r l n s t o oe ei r o n u a a to o e o r d o o eei n
『 ] c rn , rni , hro k Jn s S e a. acl 卜 2 M l e Pe t eA C a c — 0 e D , t 1V su r I 7 a J c n ae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王宇航1 蔡 芸2,*(1 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2 解放军总医院药物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摘要: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后防线,但随着临床对多黏菌素类药物使用增多,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的报道也陆续出现,相关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类耐药报道以及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合理应用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保持其抗菌活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黏菌素类;耐药率;耐药机制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A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mechanism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resistance to polymyxinsWang Yu-hang 1 and Cai Yun 2(1 Medical School of Chinese PLA , Beijing 100853; 2 Center of Medicine Clinical Research,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Abstract Polymyxin antibiotics are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for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 But due to the increasing use of polymyxins in clinical practice, report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resistance have also appeared. Research on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s has also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is paper, the reports on the resistance of polymyxins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the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olymyxin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Key word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 Polymyxins; Drug resistance rate;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收稿日期:2018-12-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1573472和81770004);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 2018ZX09201013)作者简介:王宇航,男,生于1991年,硕士,主要从事抗菌药物临床评价研究。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 是非发酵糖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的各个部位,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近年来临床分离的致病菌中ABA 逐年增多,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达84.96%,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1]。

ABA 具有多重耐性及耐药途径多的特点,生物膜的形成是其出现多重耐甚至泛耐药的主要原因,当人体免疫系统受损时,细菌容易在人体组织或导尿管等医疗设备形成生物膜[2] ,了解最新国内外ABA 的生物膜相关信息对我们研究ABA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BA 生物膜的形成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菌生物膜被膜又称菌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在生长过程中吸附于医学辅材或机体黏膜表面后形成的特殊形式菌群,生物膜的启动和发展,并不只是一个细菌偶然的表面黏附,相反是一个高度调控的一系列变化过程[3]。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黏附功能,细菌很容易吸附于人体组织或物体表面,通过自身分泌胞外多糖基质,脂蛋白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使细菌互相粘连形成菌膜[5],当环境刺激细胞并通过胞外多糖基质、表面蛋白等之间的信号表达引来其它ABA 的聚集,通过细胞的双组分泌调节系统产生的细菌群体感应效应,促使浮游生物和微菌落互相融合,使其逐渐形成一个彼此之间有液体通道相连的三维聚合物网状结构的成熟的生物膜[4] 。

ABA 生物膜的形成一般包括如下过程:(1)细菌利用菌毛等胞外细菌器不稳定的吸附在载体表面上,此为可逆过程。

(2)通过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等基质使细菌不断增殖和积累而形成多层微菌落,此为不可逆过程。

(3)生物膜通过形成聚合物的结构而形成生物膜的初级结构,在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QS)的不断作用下使菌膜的厚度增加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构。

(4)成熟的生物膜在内在调节和外部作用下部分脱落不断释放细菌,向远处传播使之形成新的生物膜[5]。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个 启动子基 因片段 , 启动子有 P ( at 和 P , 1 pn) 22种 大多数 整合子都含 有 P 1启动 子 , 少部 分 含有 P 2启 动子 。3C s 结构则因整合子 的类型不 同而异 。I 类整 合子 3C s包括 3个开放 阅读框架 ( pnraigf m s O F ) 季铵 盐化 oe edn a e , R s : r 合物溴乙锭 耐药基因( aE 1 、 qe A ) 磺胺耐药 基因 (uI 和功 sl) 能尚不清楚 的 O F 组成。 Ⅱ类 整合子 的 3C Rs s由参 与转 座子 T 7 制 的基 因组成 。根据 整合 酶 的不 同, n机 整合 子可以分为 6类 , 其中对 I、 Ⅲ类 整合 子研究 比较多 , Ⅱ、 并且与耐药性 有 明确 的关 系。I 整合子 的结 构如 上文 类
维普资讯

2 8・ 0
检验 医学 20 0 7年第 2 卷第 2期 2
中图分类号 : 46 5 R 4 . 文献标识码: A
Lb r o ei n 0 . o 2 . o ao t y d i 2 7 V 1 2 N 2 arM c e0
所述 , 其是 临床分布最广 的一类 整合 子 , 有研 究表 明临床
分离耐药菌 ( 肺炎克 雷伯 菌 、 如 铜绿 假单 胞菌 、 大肠埃 希 菌和弗劳地 枸橼酸杆菌) 的整合 子大 多为 I 整合 子 j 类 。
间则 为一个共同序列的不完 全重复序列 。在整合 的过程 中, 重组交换发生在 5 b 9 e重组位点 的 3端 7 p保守的 G b
的 可 变 序列 所组 成 。5C S携 带 编 码 整 合 酶 基 因 if和 一 n l
基 因 盒
图 1 整合 子 及 基 因 盒 的 结 构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张鹏;周燕斌;黄炎明【摘要】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之一。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尤其是XDRAB和PDRAB,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监测各个地区间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指导经验性治疗用药,对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临床治疗策略及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s in clinical settings in the 21st century.The bacteria has a complex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 XDRAB and PDRAB,in particular,are resistant to a wide range of antibiotics.Clinical treatment to the bacteria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and related mortality rate remains high.The most important procedure is to properly select antibiotics so as to reduce selective pressure induced by antibiotics,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nd control the transmission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At the same time,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be monitored,use of drugs in treatment should be analyzed and guided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further researches should be carried outin terms of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 of certain bacteria.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y and latest researche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14【总页数】5页(P26-29,43)【关键词】鲍曼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性;耐药机制;治疗策略【作者】张鹏;周燕斌;黄炎明【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江门5290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江门529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鲍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不动杆菌属一种,据国内研究,A.baumannii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80%以上[1]。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MedicalScience)V01.30No.1Jan.2010文章编号:1674-8115(2010)01—0098—06・综述・鲍曼不动杆菌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侯盼飞综述应春妹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检验科,上海200127)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近年来临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是医院内感染中分离的重要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由于其生存力强、耐药谱广及耐药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地关注。

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B一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增强。

该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机制,尤其是对外膜孔蛋白和主动外排系统机制进行了详细综述。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3-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中图分类号:R378;R978.11文献标志码:AResearchprogressofmechanismsofAcinetobacterbaumanniiresistancetoB-iactamantibioticsHOUPan.feireviewerYINGChun.meireviser(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Re,讲Hospital,SchoolofMedicin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127,China)Abstract:Acinetobacterbaumannii,aglucose—nonfermentativegram—negativecoccobacillus,isanimportantpathogenisolatedinnosocomialinfections.andtheclinicaldetectionratehasbeenincreasinginrecentyears.Acinetobacterbaumanniiattractswidespreadattentionduetostrongviability,broadresistancespectrumandhighrateofdrugresistance.TheresistancemechanismsincludetheproductionofB-lactamases,alterationsin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decreasedoutermembranepermeabilityandoverexpressionofactiveeffluxpumps.ThemechanismsofAcinetobacterbaumanniiresistancetop—lactamantibiotics,especiallythoseoftheoutermembraneporinandactiveeffluxsystemarereviewedinthispaper.Keywords:Acinetobacterbaumannii;carbapenem-resistant;B—lactamantibiotics;resistancemechanisms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的皮肤、胃肠道和上呼吸道,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各种继发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基因,其中含32个外排基因。已在此菌中发现转座子携带 的I类整合子,也发现菌中的插入序列IS Abal,可过表达
78、oXA-79、0XA.80、oXA一82,并且新的酶仍不断被发现。 oXA酶首先与药物底物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或组成一个短暂 的酰基酶中问体,继而ro丝氨酸位点攻击p内酰胺环碳酰基 的碳原子,随后中间体迅速脱酰基化释放出完整的酶和一个开
形成的生物被膜的耐药屏蔽作用。4)药物靶位如青霉素结合
蛋白(PBPs)的变异导致与药物亲和力降低。5)产生多种灭活
另外还有DHA_1型酶等。侯天文等[53等发现此菌携有bla DHA-l基因,同时还有bla TEM-1型基因。其DⅡA_1型 AmpC酶是一种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与摩氏摩根菌染色体
AmpC酶氨基酸序列一致率达98.17%~99.10%。首次发现
4.氯霉素酰基转移酶(catFra bibliotek)索外排基因(cmll)可增强外排泵的作用,从『『|j造成对氯霉素的 耐药。据史伟峰等【l¨报道,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对氯霉素的耐 药率高达92.7%。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米卡星等的敏感性减低。日本发现此菌的AdeM系统可能是 多药及毒物外排(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
的存在,故名金属酶。IMP类金属酶在此菌中已发现有IMP-
1、IMP-2、IMP-4、IMP.&、IMP-6、IMP-1。此外还发现有VIM一2 型种SIM-1型金属酶等。3)C类酶:代表酶为不动杆菌来源的 头孢菌素酶(acinetobacter_derived cephalosporitinases,AI)Cs),
对抗此菌有希望的药物。
就是由不动杆菌发现的。此菌的外排泵以Adc ABC为主【l“。 其结构与耐药结节分化(resistance nodulation division,RND)
的三联多药外排系统相似,由AdeA(()RF4),AdeB(0RF5), 可钝化氯霉素而且氯霉 Ad以(oRF6)组成,分别位于细菌的细胞膜内、膜E和膜外。 此系统可排出多种底物,有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 类、米诺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甲基苄胺啼啶等。但对利福平、 磺胺、阿莫西林、头孢他啶没有排除作用。此外。还发现有Ad— eDE系统,可使对喹诺酮类、哑胺培南、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
MATE)系统的成员,可使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索、柔红霉素、阿 霉素等的敏感性减低。另有发现AbxM外排系统的报道。 鲍曼不动杆菌如此复杂的耐药机制常使临床对感染者,尤 其是重症患者可选用的药物非常有限。常用药物包括阿米卡 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定和喹诺酮类。曾有的推荐治 疗方案包括:单用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联合使用喹诺酮类种 阿米卡星;或联合使用喹诺酮类和头孢他定。多黏菌素是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因其肾毒性和神经毒性而限 制r临床应用。Tigecycline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药物。 对于泛耐药株,在体外的抑菌试验证明多黏菌素和亚胺培 南及与利福平间有协同作用,此三者合用也有协同作用。黏菌 素与利福平间,哑胺培南与氨苄西林一舒巴坦间、利福平与氨苄 西林一舒巴坦间有协同作用,可依患者情况选用。在临床上以
kDa的外膜蛋白缺失。这类耐药机制常与其他机制
共同形成多重耐药。
外排系统的重要作用
受氨基糖苷类药物攻击H].
3.四环素的耐药酶
此菌耐四环素的基因TetA和
鲍曼不动杆菌可形成药物的外排泵使进入菌体的药物浓 度明显减低而失效。外排系统(acinctobacter
drug cfflux,Adc)
TetB基因与它的外排作用有关。它的TetM基因有保护核糖 体免受四环索类药物攻击的作用,可同时使多西环素,米诺环 素失效。新型四环素类药物Tigecycline可抵抗酶的作用,是
2.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
AMEs分为乙酰转移
酶(AAC)、核苷转移酶(ANT)和磷酸转移酶(APH)3大类共
50余种,可修饰氨基糖苷类的特定基团,降低或丧失对靶似核 糖体的亲和力。此类基因借助于整合子、转座子、质粒等町移 动性遗传元件在同种或不同种细菌间传播。酶的修饰作用导 致了高水平耐药[”]。现已从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aac(3)一I、
染者的重要杀手。
酶的基因:1)A类酶:此菌町产生以TEM-1酶为代表的多种超 广谱酶,以CTX_M-2为代表的CTX-M型酶。以SHv_12为 代表的SHV酶。常见的酶还包括SHv-12、PER.1、VEBl
等,多为超广谱酶。国内外报道已很多,不再赘述。2)B类酶: 主要为耐碳青霉烯的金属酶(MBLs)。此酶的活性依赖锌离子
酶,如争内酰胺酶中的金属酶、AmpC酶、碳青霉烯酶、超广谱
8-内酰胺酶等【2]。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氯霉素水解酶以及氟喹
诺酮类耐药基因。多重耐药株均为数种机制共存。现就此方
向的进展综述如下。 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组较大:可容纳多种耐药基因移动元件‘3】 近期测得该菌的基因组为3.98 Mb,有3 830个开发读码
Ampc酶和oxA 51/69酶。鲍曼不动杆菌较大的基因组是其 易出现多重耐药的结构基础。 产生多类药物的灭活酶或修饰酶 1.p内酰胺酶
动杆菌属对湿热、紫外线、化学消毒剂和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
力。该菌可引起血流感染、肺炎、软组织或伤ll感染、插管相关
此菌具有或可获得编码各类}内酰胺
感染、尿路感染等。感染的致死,率呵达30%,是危、急、重症感
Perez F,H
或机体黏膜表面后,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 白复合物,使细菌相瓦粘连并将其自身克隆聚集缠绕其中形成 的膜样物。其中的藻酸盐多糖可吸附部分抗菌药物;同时,许 多易于固定在BBF多糖蛋白复合物上的细菌产生的水解酶等 也吸附其上而水解或钝化一部分抗菌药物,从而使渗入菌体的 抗菌药物明显减少,达不到抑菌、杀菌浓度,而使药物失效。另 外,多糖蛋白复合物还可以延缓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扩散。有研 究表明,某些抗生索可诱导BBF内细菌产生p内酰胺酶的水 平显著升高,而使细菌显示出高度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可
・1021・
・综述・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新综述王金良审校
【摘要】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和社区感染日益增多且耐药性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挑 战。它有多重耐药机制,现已出现泛耐药荫株。其在世界各地的蔓延已对全球构成威胁。本文对近 年来国内、外有关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相关资料进行归纳,以期根据耐药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
细菌生物被膜(BBF)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
而特有的生命现象,系指细菌吸附于惰性物体如生物医学材料
参考文献
[1]乇金良.密切注视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发展趋势[J].中华检验医 学杂志,2005,28(4):355—356. [2]王辉,孙宏莉,廖康,等.北京和广州地区网家医院不动杆菌碳青 霉烯酶基因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6):636—641. [3]
鲍曼不动杆菌易发生多重耐药且已出现泛耐药菌株…,已
有“革兰阴性杆菌中的MRSA”之称。其耐药机制复杂且多种 耐药机制共存。大体上包括:1)设菌的基因组较大,可容纳下
万方数据
众多的携有多种耐药基冈的移动元件,如质粒、整合子、转座
子、插入序列等。2)膜耐药。如外膜蛋白丢失从而造成通透性 下降以及主动外排系统形成使细菌内有效浓度减少。3)细菌
44、47、43
数种基因同时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细菌的修饰酶基因分布
有很大差异,如美国以ant(2”)、aac(3)、aac(6’)最为常见,而日
本则以aac(6’)多见。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与B-内酰胺类药物 合用过去曾作为治疗此菌感染的一线药物。然而近年国内的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获得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免
3’端为sul I(耐磺胺基因)和qacE△1(耐消毒剂耐药基因)。
细菌获得qacE△l基因并表达可将季铵类化合物(如新洁尔 灭、苯扎溴铵、苯扎氯铵、度水芬)、双胍类化合物(洗必泰等)、 腙类化合物、碱性染料等排出菌体。周月清等[‘]等检测鲍曼不 动杆菌qacE△1基因的携带率为90.o%。 国外的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组中有AbaRl耐 药岛,含45个耐药基因。一株多重耐药株的耐药岛有74个耐
aac(3)一Ⅱ,aac(3)一Ⅲ、aac(3)一Ⅳ、aac(6’)一I、aad A1、髓d B、ant (2”)一I、ant(3“)一I、aph A1、aph A6等多种修饰酶基因。多为
制生物膜的形成,可提高喹诺酮类药物刘BBF的渗透性和对
被膜下细菌的杀菌活性。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和外膜蛋白的缺失 已有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昏 Ps)可因基因变异而改变,如PBP2的表达减低,使青霉素和头 孢类药物无结合位点而难以进入菌体。 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研究发现其可有22、33、37、
的产DHA-l型AmpC酶细菌是1992年白沙特阿拉伯Dha— ham医院一个患者大便标本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产质粒介 导的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可选用第4代头孢菌素和碳 青酶烯类药疗¨】。4)D类酶:即Bush分类的2D类酶。0XA- 23型酶是第1个从鲍曼不动杆菌中分离出来的D类碳青霉烯 酶'bIa0XA-23基因位于质粒或者染色体上。目前在耐碳青霉 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已经发现了20余种0XA酶[7’8],主要有 位于质粒的0XA.23、oXA-58,位于染色OXA-24、OXA-25、 oXA-26、0XA_40和可自然出现的类似0XA・51/69酶的
用利福平与黏菌素并用较多。
酶,阻断了细菌的生长和分裂,起到杀菌作用。当编码DNA 回旋酶gyrA基因和编码Ⅳ型拓扑异构酶的pa以基因发生突
变时,细菌产生耐药。GyrA的基因突变多数发生在氨基酸密
码子第67~106位,因此该区也被称为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QRDR)[”]。国内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大多集中 在gyrA基因突变。而对parc基因突变较少报道。gyrA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