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对临床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经济学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将3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对这四组患者分别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来进行治疗。并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使用药物的经济学情况进行成本-效果的分析。结果:对四组治疗的总有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采用利尿剂来对患者治疗成本最小,并且药物经济学的比值最高。结论:目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在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是利尿剂。

标签:药物经济学;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物

目前,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每年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费用都超过上百亿,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1]。为能够合理治疗高血压疾病并减少浪费,笔者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来对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选择出一种治疗效果好和最经济的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32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00例,女120例;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42.2±6.3)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四组,每组80例。甲、乙、丙、丁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甲组:使用利尿剂来进行治疗;乙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来进行治疗;丙组: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来进行治疗;丁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来进行治疗。四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4周。

1.3 四组患者的成本确定

甲组中每位患者的平均治疗成本为1432.5元;乙组中每位患者的平均治疗成本为2463.6元;丙组中每位患者的平均治疗成本为3567.5元;丁组中每位患者的平均治疗成本为2654.5元。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来进行评定,详细情况见参考文献[2]。

1.5 对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

药物经济学的最佳表达方式: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是将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归化为以货币为单位的数字(C/E)[3]。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甲组有效率为90.0%;乙组为85.0%;丙组为90.0%;丁组为92.5%;四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四组治疗临床效果

治疗方案痊愈(例)显效(例)进步(例)无效(例)有效率(%)

甲组(n=80)40 32 8 0 90.0

乙组(n=80)44 24 10 2 85.0

丙组(n=80)50 22 8 0 90.0

丁组(n=80)48 26 6 0 92.5

2.2 对各药物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四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详见表2。

表2 四种治疗方案的费用效果比较

组别成本(C,元)效果(E,%)C/E

甲组(n=80)1432.5 90.0 15.81

乙组(n=80)2463.6 85.0 28.98

丙组(n=80)3567.5 90.0 39.63

丁组(n=80)2654.5 92.5 28.69

由表2可知,甲组(15.81)和乙组(28.98);丙组(39.63)及丁组(28.69)的成本进行相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成本-效果比为最小。说明甲组(15.81)的方案,经济效果最好。

3 讨论

在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时,最常用的药物是利尿剂。利尿剂的主要作用就是有轻微的利尿作用[4],可使得患者的血管出现扩张,对患者的降压效果在80%左右。对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这种药物能够选择性的和β肾上腺素受体进行有效的结合,特别适用于心率较快中青年患者,还适用于心绞痛、快速心率失常及妊娠的高血压患者。钙离子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滞钙通道来降低患者的血压,具有扩张血管和负性肌力的作用,使得患者的血管平滑肌得到松弛,降低末梢血管的阻力,可以将患者的心肌收缩率进行有效的抑制[5]。

经过研究表明,对患者采用的四种治疗方案,在治疗的有效率上差异不显著,而利尿剂的经济学效果最佳,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金珊,李佳.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231-232.

[2]钱永静.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1):16-17.

[3]龚培力.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7,26(4):334-339.

[4]殷晓峰,胡刚,汪海.血压调控机制与抗高血压药物靶标[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9):971-975.

[5]张振.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140-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