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重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重力知识点总结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是一种质量间相互作用的力。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关于重力的知识点总结:1. 引力:物体之间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间的距离成反比。
引力的公式为 F = G * (m1 * m2) / r^2,其中 F 表示引力的大小,G 是引力常量,m1 和 m2 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2. 地球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被称为地球引力,地球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有关。
地球引力的公式为 F = G * (m * Me) / r^2,其中 F 表示地球引力的大小,G 是引力常量,m 是物体的质量,Me 是地球的质量,r 是物体距离地心的距离。
3. 重力加速度: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会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该加速度被称为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 9.8 m/s^2,表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每秒加速 9.8 米。
4. 自由落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过程被称为自由落体。
自由落体物体的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公式 h = (1/2) * g * t^2 表示,其中 h 为下落的距离,g 为重力加速度,t 为下落的时间。
5.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内部所含物质的多少,使用单位为千克;重量是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力量,使用单位为牛顿。
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公式 W = m * g 计算,其中W 表示重量,m 表示物体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
重力是物体运动的基础,了解重力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行为。
希望本文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的重力知识点总结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第10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10章知识点在八年级物理第10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力的概念、万有引力、牛顿三定律等等。
下面我将一一为大家介绍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通常用符号F表示,其单位为牛顿(N)。
力的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并且可以合、分解。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来计算,即F = ma。
2.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质量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力,它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的公式为F = Gm1m2/r2,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G为万有引力常数。
3.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为重要的定律之一,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牛顿三定律包括: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即F = ma。
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静电力和磁力静电力和磁力都属于非接触力。
静电力是指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电荷量大小和符号有关。
磁力是指由磁场引起的力,其大小和方向与磁场和运动电荷的方向有关。
总结八年级物理第10章中,我们学会了力的概念、万有引力、牛顿三定律以及静电力和磁力的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理学,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更好地应对物理学的挑战。
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_物理第十章知识点
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_物理第十章知识点
一、机械能
1、能量简称为能。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够做功,表示物体有能力做功,但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
由
于物体所处的条件不同,能够做功的物体可以做功,也可以不做功。
二、内能
1、内能是什么:
定义微观宏观量值
分子的动能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运动着的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永远不等于零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焦/(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l℃时,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是多少焦。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四、热机
1、内燃机: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五、火箭
火箭上升时候是依靠高速喷射出燃烧气体而获得反作用力的,与牛顿第三定律有关.
火箭要摆脱地球的引力的最小速度是v=7800km/s.
现代的火箭一般是有三级的,飞到一定的高度最小级将会脱离,以减小火箭的质量.
火箭的外层涂料升华吸热,防止机体因过高温度损毁.
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人类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使用火?
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并从固、液、气三态给它们归类.
3.燃料燃烧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4.根据你的经验,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同吗?
感谢您的阅读!。
初中物理知识点——第十章
第十章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1、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5、元电荷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0-19;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6、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7、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二、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1、电路的工作状态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2、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3、连接方法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4、串联和并联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1、电流的强弱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单位是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1A=103mA=106µA2、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2、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流表的使用(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八年级物理10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10章知识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八年级的物理上,我们将学习第10章“电磁感应”。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章的知识点。
一、电磁感应基础知识
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内自由电子在磁场作用下运动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现象。
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是有磁场的变化或者导体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
电磁感应的重要应用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感应的一个重要规律,它表明了磁通量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三、洛伦兹力定律
洛伦兹力定律是指一个静止的带电粒子被放在外加磁场中时,
它将会受到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被称为洛伦兹力。
洛伦兹力定
律的表达式为“洛伦兹力等于电荷数乘以电磁场的矢量积”。
四、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他于1831年提出了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
法拉第还发现了许多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并为现代电磁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五、日本物理学家名古屋直纪
名古屋直纪是一位日本物理学家,他于1961年提出了名古屋
线圈实验,证明了洛伦兹力定律的正确性。
这一实验得到了广泛
认可,并且是日本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以上便是八年级物理10章的知识点,我们要学习掌握电磁感
应的基础知识和定律,并且了解法拉第和名古屋的重要贡献。
这
一章的知识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一定要认真
学习哦!。
初二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知识清单01知识梳理1.浮力(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____________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2.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__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________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表达式:F浮=________=m排g=________.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若浮力________重力,物体将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若浮力________重力,则物体可以浸没在液体中的任一深度处,处于________状态;若浮力________重力,则物体下沉.(2)浮沉条件的应用:轮船采用________的方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潜水艇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或下沉的;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________空气的气体上浮的.02知识对比压力差法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称重法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示数G物和物体浸入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两者之差即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浮=G物-F示公式法F浮=G排=ρ液V排g.这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的,适用于所有浮力问题,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平衡法F浮=G物.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漂浮和悬浮时,F浮都等于G物,但是物体在漂浮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即V排<V物;而悬浮的物体V排=V物2.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浮沉F浮与Gρ物与ρ液浮沉情况悬浮F浮=Gρ物=ρ液下沉F浮<Gρ物>ρ液上浮F浮>Gρ物<ρ液漂浮F浮=Gρ物<ρ液03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圆柱体所受的重力;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到完全浸没,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和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和数据.(2)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________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________.(3)交流讨论:控制变量法在该实验中的应用:①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关系,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改变________________;②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分别浸没于________的液体中;③探究浮力与浸没深度的关系,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________于同种液体的________深度.实验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实验设计:如图所示(2)实验过程:①测出空杯的重力;②测出物体的重力;③将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空杯接排开的水,读出测力计示数;④测出杯子和排开的水的总重力.(3)实验结论:浸入液体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________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04人能漂浮在死海上1.如图所示,人之所以能浮在“死海”水面上,是因为人体密度________海水密度.人静止时,人所受的浮力________人的重力.浮力的大小2.如图所示,用手把空的饮料罐缓慢地按入水中,在饮料罐浸没之前,越往下按感觉越费力,验证了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__有关.盐水浮鸡蛋3.如图所示,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水和浓盐水中,鸡蛋静止时分别沉底、悬浮.若鸡蛋在水和盐水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________F2(填“<”“>”或“=”).密度计4.如图所示,密度计越往上示数越________,密度计放入液体中后,处于________状态,其浮力等于________.根据:F=G即ρ液gV排=G物,当ρ液变小时,因为G物不变,所以V排变大,即密度计浸入到液体中的体积变大.潜水艇5.如图所示,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051.(R教材P56T2变式)(2017·衡阳)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的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B.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2.(R教材P52T3变式)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着一个重为3 N的物体,浸没并静止在水中,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物体所受浮力为________N.3.(R教材P60T5变式)一个飞艇充入气体后的质量是1.5 t,体积为1 500 m3,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当装入________kg货物时,飞艇能够悬浮在空中,此时飞艇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4.(R教材P60T3变式)一木块体积为1×10-4 m3,密度为0.6×103 kg/m3,g取10 N/kg.(1)当用手把它全部按入水中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2)松手后,木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参考答案知识清单知识梳理1.(1)竖直向上(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2.(1)上等于(2)G排ρ液V排g 3.(1)大于等于悬浮小于(2)空心改变自身重力小于实验突破实验一:(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无大(3)①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②不同③浸没不同实验二:(3)等于图片展示1.小于等于 2.体积 3.< 4.小漂浮重力 5.改变自重不变教材变式1.B 2.1.2 1.8 3.435 1.935×104 4.(1)木块全浸入水中时,V排=V=1×10-4m3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 kg/m3×10 N/kg×1×10-4 m3=1 N(2)木块的质量为m=ρ木V=0.6×103 kg/m3×1×10-4 m3=0.06 kg 受到的重力G=mg=0.06 kg×10 N/kg=0.6 N<1 N所以松手后小球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故静止时受到浮力F浮=G=0.6 N。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知识要点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知识要点考点1.压力1、压力的概念、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和联系:项目压力重力区别定义不同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性质不同弹力万有引力产生条件不同互相接触;互相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具有质量施力物体不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地球大小不同①决定于材料的弹性和弹性形变;②根据平衡条件确定;③根据SpF⋅=计算。
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不同与受压面垂直,指向任意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不同在受压物体表面上,可平移到重心上。
作用在重心上联系压力有时因为重力而产生,有时与重力无关当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平衡,且竖直方向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时,F=G2、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①方法:转换法(通过观察检验物(气球、海绵、沙子等)形变的大小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控制变量法(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两个因素中只改变一个)。
②步骤:见右图。
其中甲、乙两图是用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是否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乙、丙两图是用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是否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③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综合以上结论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表示,在物理学中,把该比值定义为压强。
考点2.压强的概念(1)意义: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作压强。
(3)公式:p=F/S。
(4)单位:帕斯卡(帕、Pa),1Pa=1N/m2,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1.5-2)×104Pa。
(5)改变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②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②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考点3.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范围: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都是固体时所涉及的压力、压强问题。
(2)传递特点:在传递过程中,压力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压强随着受力面积而改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功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功率知识点
总结
1. 功率的定义: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功率的计算公式:
功率(P)=做功(W)/ 时间(t)
3. 常见的功率单位有:
- 瓦特(W):国际单位制中的功率单位,1瓦特等于1焦耳/秒;
- 千瓦(kW):1千瓦等于1000瓦特;
- 马力(hp):常用于描述机械功率,1马力等于736瓦特。
4. 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功率和速度成正比,速度越快,功率越大。
5. 机械功率和电功率:
- 机械功率是指机械设备传递的功率,如机器、发动机等;
- 电功率是指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速率,如电动机、电灯等。
6. 感应电动机的功率计算公式:
感应电动机的功率(P)= 功率系数(η)×输入功率(Pin)
7. 提高功率的方法:
- 提高做功的速度;
- 提高做功的大小;
- 减少做功所需的时间。
8. 功率的应用:
功率是衡量机械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电能、机械能转换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总结:
本章介绍了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功率单位的常见表示方法。
还讨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机械功率和电功率的区别,以及感应电动机的功率计算方法。
最后指出了提高功率的方法和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10 浮力10.1 浮力知识点1、什么是浮力(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注意:①“浸在”包括“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浸没)”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②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③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称重法测浮力先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 ,在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拉,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 浮=G-F 拉。
知识拓展:称重法测浮力的受力分析物体浸在水中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拉和浮力F 浮,其中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浮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的,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可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与受到的向下的力相等,即F 浮+F 拉=G ,所以F 浮=G-F 拉。
知识点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总结归纳: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 浮=F 向上-F 向下。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
(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应了解两种特殊情况。
①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上表面不受液体压力,则F 浮=F 向上。
②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紧密接触,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F向上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如在水中的桥墩、深陷在淤泥中的沉船等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3)关于浮力的两个问题①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②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他竖直向上的浮力;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除物体下表面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外),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
知识点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到重力。
F浮= G排
例题:有一个重7 N的铁球,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多大的浮力?g取10N/kg。
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铁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即F浮 = G 排。
由于铁球浸没在水中,它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铁球的体积,而铁球的体积可以由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式V = m /ρ求出。
由铁球所受的重力G铁=7N,可以得出铁球的质量
m铁= G铁/g = 7N / 10N/kg = 0.7 kg
铁球的体积
V铁 = m铁 /ρ铁 = 0.7kg / 7.9×103kg/m3 = 8.9×105-m3
铁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铁球的体积
V排=V铁=8.9×105-m3
铁球排开的水受的重力
G排= m水g = ρ水V排g = 1×103kg/m3×8.9×105-m3×10N/kg = 0.89
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铁球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相等,即
F浮= G排 =0.89 N
§第3节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
□物体的沉浮条件
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受力平衡;物体等于重力,物体受力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总复习讲义
第十章浮力复习讲义重点: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判断,浸在和浸没,悬浮和漂浮的区别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 1】浮力1、一切浸在______或_______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_____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是__________。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公式: 。
3.浮力的测量方法是,公式为。
4.浮力的大小与因素有关,与物体浸没的深度。
探究方法是。
【知识点 2】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F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也适用于。
2、计算浮力方法有:(1)公式法: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2)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3)漂浮、悬浮(注意这两者的异同):F浮=G(4)成因法:F浮 = F下– F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知识点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沉浮条件:A.比较浸没状态下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___G ,下沉 ;(2)F浮____G,上浮;(3)F浮_____G ,悬浮B.比较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____液ρ ,下沉;(2)物ρ______液ρ,上浮或漂浮; (3)物ρ_____液ρ, 悬浮 2、浮力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 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 ,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 。
单位: 。
(2)潜水艇:通过改变_________来实现沉浮。
水舱进水,重力 浮力,潜水艇下潜;水下航行时,浮力 重力,潜水艇 浮;水舱排水,浮力 重力,潜水艇上浮.(2)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________于空气的气体。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机械波机械波是由介质的振动引起的,根据波传播方向的不同,机械波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
1. 横波横波是指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横波的特点有:(1)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2)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振动的轨迹呈现正弦曲线;(3)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之间的相位差保持不变;(4)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
2. 纵波纵波是指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纵波的特点有:(1)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2)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振动的轨迹呈现压缩与稀疏的变化;(3)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之间的相位差保持不变;(4)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
第二节: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声波是一种纵波,它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是介质颗粒的周期性压缩和稀疏。
1. 声速声速是声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常用的单位是米每秒(m/s)。
2. 声音强度和音量声音强度是指声波的能量传递率,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音量是指人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
3. 声音的品质声音的品质是指人对声音的主观感受,品质由音调、音色和音量等因素共同决定。
第三节:光的传播光波是由光源发出的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遵循角度相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3. 光的折射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
4. 光的衍射光通过绕射孔或绕射缝时,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5.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等厚干涉和薄膜干涉。
第四节:电流的概念和电路初步电流是电荷运动产生的现象,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教科版(人教版)《在流体中运动》知识点和经典例题总结
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一、知识点梳理1.流体: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与统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
2.流体的压强:前面学过的液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它们是流体静止时的压强,流体流动时也有压强,此时的压强叫流体的压强。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知识点2 飞机的升力1.飞机的机翼与空气流动速度飞机的机翼一般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的空气运行的路程,所以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
2.升力的产生从机翼上方流过的空气通过的路程长,速度,从机翼下方通过的空气通过的路程短、速度;于是空气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强,对下表面的压强,机翼上下表面所受压力差的方向,这个压力差就叫“举力”,又叫飞机的“升力”,。
二、典型例题考点1.流体压强与流速画出右边纸张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纸片靠近,说明内、外侧气体对纸的压力关系为F内<F外,因为纸的内、外两面受力面积相等,所以纸的内侧气体压强p内外侧气体压强p外(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而纸外侧的气体压强p外,由此推测吹气使得纸内侧气体压强(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练习1.下列实例中,不能利用气体或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A.在火车进、出站台时,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B.“过堂风”会把居室中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C.用气筒给篮球打气,将气筒活塞往下压时感觉吃力D.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例2.如图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B.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C.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D.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练习 2.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热学1.热现象:物体在温度差的作用下,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即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使其温度升高。
2.热传递方式: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传导、辐射和对流。
3.传导:传导是固体之间热量的传递方式。
常见的例子有热勺传热、金属导线传热等。
传导的速度和方式都与物体的导热性质有关。
4.辐射:辐射是空气、真空中的能量传递方式。
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发射和吸收电磁波来传递热量的过程,热辐射的能量传递不需要介质。
例如,太阳向地球传递热能,火炉发出的热辐射等。
5.对流: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的热量传递方式。
对流的条件是:液体或气体自发翻滚、扩散或流动。
例如,热水龙头的冷热水分接触后形成的气泡上升的过程就是对流。
6.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强烈程度的度量,温度高,粒子热运动快,温度低,粒子热运动慢。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7.热平衡:当两个物体处于接触状态,它们的温度相等,则称处于热平衡状态。
8.热量:热量是物体温度变化的原因。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热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热容量以及温度变化有关。
9.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等。
10.热传递方程:热传递的速度可以由热传递方程来计算。
热传递方程是:Q=k·A·ΔT/Δx,其中Q表示热传递的热量,k是物体的导热系数,A是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Δx表示热传递的距离。
11.物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会出现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不同的物态形式。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和气体具有可变的形状和体积。
12.熔化: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熔化点是指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温度。
13.凝固: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固点是指物质在液态和固态之间的温度。
14.汽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沸点是指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电流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电流知识点
总结
本文总结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电流的主要知识点。
1. 电流的定义和表示
-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A)。
-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表连接在电路中间,串联在待测电路的位置。
2. 电流的大小与方向
- 电流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成正比。
- 当正电荷从正极向负极移动时,电流的方向与电荷的移动方向相同;当负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动时,电流的方向与电荷的移动方向相反。
3. 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
- 串联是指将多个电器连接在同一路径上,电流在各个电器之间是连续不断的。
- 并联是指将多个电器连接在不同的路径上,电流在各个电器之间分流。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器中的大小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器电压之和。
-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器中分流,总电压相等,等于各个电器的电压。
4. 电阻与电压的关系
- 电阻是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单位是欧姆(Ω)。
- 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电阻越小,通过的电流越大。
- 电阻和电流遵循欧姆定律,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5. 导体与绝缘体
- 导体是指电流容易通过的物质,如金属。
- 绝缘体是指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如塑料、橡胶等。
- 电流在导体中的传输效果较好,而在绝缘体中的传输效果较差。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电流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10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10单元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十单元知识点
在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第十单元讲述了更多与机械力学相关的知识,主要掌握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平衡力与万有引力
在平衡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力所合成的结果为零。
平衡力是能使物体保持平衡或在平衡状态下改变方向的力。
在平面内,两个力相等相反方向并且作用在同一物体的点上,称为平衡力。
而万有引力是被所有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吸引的力。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因此地球不会往太阳飞去,行星不会撞上彼此。
这是因为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二、受力分解
受力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其分力的过程。
首先,通过三角函数,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成其水平力和竖直力,这样就使得难
以处理的力变得更为简单。
其次, 通过平衡原理(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当物体保持平衡时,所受合力为零。
三、作用反作用力
作用反作用定理又称为牛顿第三定律,它可以描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互相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他施加对地面的重力,而地面也同样对他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配对始终存在于物理学中。
结语
这篇文章介绍了八年级物理课程的第十个单元——机械力学的知识点。
我们学习了平衡力与万有引力、受力分解、以及作用反作用定理。
通过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机械力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运动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单 机械 拉力与 物重关系 机械与人
第十章概要 杠杆五要素:支点O ,动力F 1 ,阻力F 2 ,动力臂 ,阻力臂 杠杆 杠杆平衡条件: 省力杠杆( )省力,但费距离。
如:羊角锤撬钉子 类型 费力杠杆( )费力,但省距离。
如:筷子、钓鱼竿 等臂杠杆( )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 特点:可改变力的方向,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滑轮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相当于省力杠杆) 特点:不可改变力的方向,可省一半的力,但费距离 滑轮组(由若干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 特点:即可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n :与动滑轮直接相连的绳子数 S :拉力通过的距离 h :物体上升的距离 忽略滑轮重及摩擦力时,有: 考虑滑轮重及摩擦力时,有: 做功两个必要因素: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②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2.功 单位:焦耳,简称“焦”,用 J 表示。
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称为功率 物理含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3.功率 单位:瓦特,简称“瓦”,用 W 表示。
有用功 :有用的、目的要做的功。
额外功 :并非必要但不得不做的功,一般是克服滑轮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4.机械 总功 :拉力(或动力)所做的功。
效率 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 增大有用功: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
减少额外功:①减轻机械重力 ②减少摩擦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 决定因素:①物体的速度 ②物体的质量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高度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5.机械能 势能 决定因素:①物体所在高度 ②物体的质量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1l 2l 21l l >21l l =nh S n G F ==nh S n G F =++=f G 轮物21l l < F W S S W F FS W ===公式:M 1N J 1 •=Fv P P W Pt t W t W P ====公式:S
J 1W 1=有W 总W 额W 额有总W W W +=),因为必然存在额外功(机械效率总小于 100%势能动能机械能+=2211l F l F =%100⨯=总有公式:W W 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