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鉴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古文基础薄弱,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在课堂随时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基于对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教学过程中采用读译结合、读说结合、读思结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声中,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内容美和情感美。同时,积极体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其乐于探究,而且有所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巧借工具,感知文章大意。

2.积累文言字词,整理文言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三、德育目标

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2.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自主预习,做完自主学习单。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字源识字法图片导入。

出示“峡”字的字源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理解“两山夹水即为峡”。

2.师:在中国,峡之极品当属长江三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步伐,去1500年前的“三峡”探寻一番。

3.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1)巧借工具,感知文章大意。

(2)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3)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根据自主学习单,听读课文,圈画出重点生字词。

2.师生分享重点生字词。生分享,师点播。(重点词语:阙、曦、巘、裳)

3.生自由读朗读课文。

4.点名读课文。生互评,师点评。

5.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多样朗读,感受美景

1.划分节奏,读出音乐美

(1)“领起”词,读好短暂拖音(生自主读,师纠错。)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2)四字词语,读好节拍(生自主读,师范读。)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3)顿音,恰到好处顿一顿(个体读,群体读,师范读。)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2.译读课文,读出内容美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很多啊。)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调整语序是否更好?

四、鉴赏品味,体悟情感

1.《水经注》本是为《水经》做的注释,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自主探究:

(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写得较具体些?为什么?

(2)《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具体的词语并作简要的赏析。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自制1分钟短视频,介绍《三峡》的山(或水、或四季之时的三峡风光)。QQ

学习群内分享。

拓展阅读:余秋雨《三峡》

刘白羽《长江三日》

【板书设计】

三峡

《三峡》学情分析

这篇古文,句式整齐,节奏性强,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非常喜爱。鉴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古文基础薄弱,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在课堂随时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

基于对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教学过程中采用读译结合、读说结合、读思结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声中,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内容美和情感美。同时,积极体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其乐于探究,而且有所成。

《三峡》效果分析

一、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具体如下:

1.在充分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情的定位,使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得以很好地贯穿,实施得也较为理想。

2.文言文的学习,在注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开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而由节奏美过渡到内容美、情感美,在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德育渗透。

3.作为游记散文,作者以凝练又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写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熟悉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的好材料,也是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热爱祖国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好文章。

4.基于对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教学过程中采用读译结合、读说结合、读思结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声中,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内容美和情感美。同时,积极体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其乐于探究,而且有所成。

5.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关于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1.多种形式的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路径,而且是重要路径。听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字,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朗读技巧,进行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熟读成诵。

2.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联想,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词汇的讲解上。

3.本文的思想感情表述的较为直观,应学会从字里行间引导学生体悟洋溢其中的热爱赞美之情,“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