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商鞅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

合集下载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4课 商鞅变法教案2 岳麓版选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4课 商鞅变法教案2 岳麓版选修1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边播放图片、边介绍内容
聆听、观看、体会商鞅变法在秦国的地位
PPT、多媒体播放图片、声音。
讲授
播放视频,展示PPT课件,图片
听讲,合作探究
PPT 、图片
探究
图片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在这节课中,我改变了传统讲商鞅变法时一贯采用的线索,而用商鞅的一生作为线索,来探讨商鞅变法。出身贵族,童年悲惨。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奔秦国,获得重任。大刀阔斧,推行变法。功勋卓著,褒贬不一。作法自毙,惨遭车裂。以这种线索讲解,更具有故事性,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在必修一学过《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在必修二学过《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在必修三学过《百家争鸣》,在上一节课,学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这些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影响的学习将有一定的帮助。
2.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不错,再加上平时练习中逐渐提高了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这样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很有帮助。
教学主题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先后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等,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正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
教学重点: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教案(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教案(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设计长安一中张建刚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时期,无论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

随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和私有制的确立,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获得政治权利,各国为了实现国强民富,相继进行变法。

当时的秦国地处西部边陲,政治经济制度相对落后,给其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

秦国统治者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献公开始就着手改革。

大规模的封建改革是在秦孝公统治时期(前361—前338)实现的,而这场改革是秦孝公依靠商鞅进行变法来完成的,故习惯上称之为“商鞅变法”。

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对促进秦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进入高二,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

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与方法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情感;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 岳麓版选修1

第5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先后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等,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正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

[学情分析]1、知识层面:学生在必修Ⅰ学过《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在必修Ⅱ学过《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在必修Ⅲ学过《百家争鸣》,在上一节课,即第3课学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这些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影响的学习将有一定的帮助。

2、能力层面:本班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同时本人在平时教学中也注重对历史信息提炼、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这样对于课中所设问题的解决会有帮助。

3、思想层面:本班学生总体较为活跃,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些有利于完成分组合作这一环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2)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2、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并辅助多媒体教学,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2)通过分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增强同学间的友谊,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2、认识商鞅变法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教学准备]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预习、Powerpoint教学课件[课型]综合课[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预习篇第二课时展现篇第三课时升华篇附录一:学生预习提纲本课课标: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word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word文档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昔阳中学李娟【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2)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2、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教学重点】: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2、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教学准备】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预习、Powerpoint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导入变法的历史背景学生一起读《过秦论》,秦国能从西陲蛮荒之地崛起,一统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奇迹。

而商鞅变法无疑是这个传奇式的国家崛起的关键。

商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让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走进商鞅……《学习新课》:一、变法的背景——变法前夕结合课本思考:1.分析商鞅变法之前的时代背景和秦国的发展形势如何?2.秦孝公为什么要下达《求贤令》?3.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4.为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商鞅做了哪些准备?总结变法的背景:必要性: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

(2)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1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学习难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奠定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商鞅变法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又为什么能够成功是本课的任务。

活动2【活动】课前预习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商鞅变法的大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宗法分封制破坏,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新兴阶级日益壮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3)社会(军事):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

战争的需要是改革的直接动力。

(4)思想:百家争鸣中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2.商鞅变法的原因:(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作用:措施内容影响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了国家财政,增强了国家实力。

但是重农抑商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经济领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政府能切实有效的行使权力,同时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普遍推行县制县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利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教学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教学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导入:秦在战国时期起初只是一个西部边陲荒蛮国家,然而,最终一统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奇迹。

而商鞅变法无疑是这个传奇式的国家崛起的关键。

商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变法为什么能促进秦国的强大?让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走近商鞅……一变法的前夕1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六国。

秦国地处西陲,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

秦穆公时,称霸西戎。

步入了强国的行列。

但是,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表现)2. 秦孝公变法图强。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3、商鞅的变法准备:看图片,商鞅长的什么模样?史书没记载,教科书里的画像也是根据他的性格想象的,一幅冷面孔,看上去坚毅、果敢。

冷静、坚毅、自信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商鞅是卫国公子的儿子,他姓公孙,应该叫他公孙鞅,或卫鞅,后来他率秦国军队打败了魏国,秦孝公把商这个地方赐给他,封号“商君”,《史记》中有一篇他的传记,司马迁按封号取名“商君列传”,后人习惯上叫他“商鞅”。

小小的卫国实际上是大魏国的附庸,地域都在现在的河南省,因此,商鞅应该算是河南人。

他起初投身于魏国丞相的门下。

魏国丞相公叔痤非常赏识商鞅的才干,公叔痤病危时,魏惠王亲自来探望,问:“您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谁能接替您呢?”公叔痤说:“商鞅虽然年轻,但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以把全部政务交给他。

”魏惠王沉默不语。

公叔痤让左右的人都出去,又对魏惠王说:“大王不用他,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去别的国。

”事后,公叔痤本着先国君后臣子的原则,把原话又告诉了商鞅,让他赶紧逃走。

商鞅却不以为然,说“魏王不听你的话起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结果正如商鞅所料,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的建议很荒唐。

惠王不听,商鞅既没有得到任用,也未被杀。

高中历史 第4课 商鞅变法教案5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4课 商鞅变法教案5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1)首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尝试提出反驳意见,一般来说,学生只能给出部分反驳意见
(2)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给出思维性的引导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根据【课堂探究二】生成的知识:
(1)启示:1)不应以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作为判定改革成败的标准,而应看其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能力方面:第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如要辩证地、历史地评价历史事件,本课中要进一步训练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有意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在本课中将继续鼓励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质疑;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打破了传统三维目标的僵化模板,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进行了如下设置:
1、通过展示秦孝公《求贤令》的原始史料,感悟励精图治的统治者决心强国的魄力;
2、 结合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中舌战群臣的文本资料,以及影视剧《大秦帝国》中的相应片段,帮助学生感悟商鞅变法前的阻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之 所以决定选取影视资料,是因为通过阅读史料,发现这段影视资料基本符合史实,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当时的情况。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商鞅与秦孝公决心变 法的魄力。向学生灌输不畏强权,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见解与抱负的价值观。
论点二:重农抑商,后患无穷;
论点三:焚烧诗书,文化专制,毁坏传统优秀文化;
结合课本第五、六目的内容,提出反驳意见。
思维引导: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如果说商鞅变法成功了,其表现是什么?(举出史实例证)
(3)在这样的引导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基本可以提出自己的反驳意见,
(1)知识方面:第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商鞅变法,对商鞅变法比较熟悉;

高中历史 2.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2.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预习学案【教材梳理】一、变法的背景——变法前夕思考:1.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发展形势如何?2.秦孝公为什么要下达《求贤令》?3.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4.为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商鞅做了哪些准备?二、变法的内容和措施及其作用思考: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首先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为什么?(一)军事:废除世卿士禄制,奖励军功1.商鞅设立了制度,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家亲属,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

新法把与结合起来,增强了,大大提高了。

新法还打击了,树立了政治经济优势。

2.商鞅还在奖励军功的同时,也。

3.建立组织。

什伍组织中的成员随时承担这,战事一完,则,可谓全民皆兵。

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得到保证。

(二)经济:废除井田(变法核心),奖励耕织1.商鞅下令“”,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自由买卖土地。

这一法令了井田制,推动了的发展。

2.奖励耕织,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利于提高人们的。

3.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在经济领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政治: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1.县制取代了西周分封制下的,由直接任免官员,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利集中于一人,强化了。

2.为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的行使政府权力,推行了制度。

3.商鞅还规定,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

思考:分封制和县制有何显著区别?(四)思想文化:为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商鞅采取了的措施。

思考:商鞅为何要焚烧诗书?(五)社会习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思考:商鞅变法的核心措施是哪几项?由此可知,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三、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收富国强兵之效1.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效。

不但沉重打击了,发展了,增强了,同时也壮大了,稳定了,达到了的目的。

2.变法后的秦国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变法。

2020-2021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教案(1)

2020-2021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教案(1)

商鞅变法的措施当落后,诸子百家无一秦国人,甚至还发生人殉的事。

师:为了不被他国兼并秦孝公想要实现秦国的富国强
兵,发布求贤令,商鞅来到秦国。

通过说服秦孝公,
展开与秦国旧贵族论战和“南门徙木”为变法扫除了
障碍。

教师总结商鞅变法背景:
1、社会大变革大转型时期,各国出现变法改革潮流。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背景)
(1)经济: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
有制出现
(2)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
乱不断
(3)文化:“百家争鸣”
2、秦发展落后面临危机
(1)经济: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
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六国。

(2)政治:“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国地位低
下。

(3)文化:秦国社会风习相当落后,诸子百家无一秦
国人,甚至还发生人殉的事。

3、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4、商鞅入秦并积极宣传变法
过渡:柏杨盛赞商鞅变法是“人类智慧所能做的最惊心
动魄的魔术”,商鞅到底做了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
据教材总结商鞅变法措施。

二、体验变法—措施
小组讨论:商鞅变法的历史措施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经济上:
(1)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3)统一度量衡
师:秦处西戎,地旷人稀。

开垦荒地是秦国发展农业
阅读教材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发挥学生
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
的归纳概
括能力。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教学案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教学案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废 制,奖励 军 事 严肃军纪 实行 度
2

废除 承认 经 济
制,
正式废除井田制,推动 济的发展. 有利于稳定 力;提高人们的

奖 励 ,重农抑商 统一 建 立 , 官吏
;增强国家实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在经济 领域加强 。
任免
县制将取代
制;强化了
政 治
制 度 轻罪重刑
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了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 底执行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3
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商鞅变法的特点: (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2)商鞍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 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 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4)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 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 响
秦 孝 公 卒 ,太 子 立 。公子 虔 之 徒 告商 君 欲 反,发 吏 捕 商 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 灭商君之家。 请回答: ——《史记· 商君列传》
高 商鞅变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 效 训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练 不 练 (2)依据材料二说明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 不 认识? 讲 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
在下者起 , 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 , 徒步而为 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 , 白身而为 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 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 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 鞅 变 法 顺 应了 这 一 要求。 商 鞅 变 法中 的 “ 废井田 , 开 阡 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 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 的变化。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内容 作用 把 结合起来,增加了士兵勇 气,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 族的特权,树立了 阶级 的 、经济优势 提高军队战斗力 制 得到可靠保证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岳麓版选修1(2021年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岳麓版选修1(2021年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岳麓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岳麓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岳麓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问题导学1.商鞅变法的必然性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

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狄)遇秦(秦国被视为西戎夷狄,被中原各国瞧不起),摈弃之,不得与中国(中原各国)之会盟。

”“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资治通鉴》卷二(1)据材料一,探究商鞅变法前秦国的情况.材料二《商鞅舌战图》(2)材料二图片中商鞅舌战的对象是哪部分人?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不足多。

(3)结合材料三探究,商鞅为什么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商鞅变法必然会出现的因素。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的出现,是其出现的根本原因。

(2)秦孝公的支持是其变法出现的重要因素。

(3)与商鞅本人的变法品质有很大关系。

2.商鞅变法的内容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收)〔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有答案 )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有答案 )

第二课《商鞅变法》导学案主编: 张静主审: 刘华民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重点: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难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预习案一、变法的背景:①战国初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②秦孝公决心,广纳贤士,重用商鞅③商鞅积极宣传变法的意义,为变法扫清障碍④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二、变法的内容和措施及其作用: (前年和前年两次变法)1.军事:废除世卿士禄制,奖励军功(1)商鞅设立了制度,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家亲属,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

新法把与结合起来,增强了,大大提高了。

新法还打击了,树立了政治经济优势。

(2)商鞅还在奖励军功的同时,也。

(3)建立组织。

什伍组织中的成员随时承担这,战事一完,则,可谓全民皆兵。

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得到保证。

2.经济:废除井田(变法核心),奖励耕织(1)商鞅下令“”,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自由买卖土地。

这一法令了井田制,推动了的发展。

(2)奖励耕织,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利于提高人们的。

(3)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在经济领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3.政治: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1)县制取代了西周分封制下的,由直接任免官员,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利集中于一人,强化了。

(2)为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的行使政府权力,推行了制度。

(3)商鞅还规定,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

4.思想文化:为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商鞅采取了的措施。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收富国强兵之效1.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效。

不但沉重打击了,发展了,增强了,同时也壮大了,稳定了,达到了的目的。

2.变法后的秦国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清单一历史背景变法的前夕1.变法的背景(1)战国初期,秦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

2.变法的准备(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

(2)商鞅与旧贵族展开论战,进行变法宣传,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3.变法的展开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深化认知]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夺权。

直接原因是诸侯争霸、富国强兵的需要。

清单二军事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1.实行军功爵制度(1)内容: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2)作用: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编制什伍组织(1)内容: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

凡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是国家后备兵源,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

(2)作用: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深化认知]军功爵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是打击旧贵族、扶植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要措施。

清单三经济措施废除井田,奖励耕织1.废除井田(1)内容: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2)作用: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织(1)内容: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其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家要被罚作官奴。

商鞅从三晋地区招徕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荒。

(2)作用: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4课 商鞅变法教案3 岳麓版选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4课 商鞅变法教案3 岳麓版选修1
课题名称
商鞅变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足,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针对学情,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并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概括和阐释。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量大,学生任务较重,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分析问题;有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查;多做题,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为什么--------变
商 谁变法---------信
变 如何变--------强(经济、军事、政治、习俗和思想)
怎么样--------果
升华本课内容
教学设计11
让学生落实学案,掌握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启示
整理学案,理解何为古为今用
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12
组织学生整理学案
整理学案,巩固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
小 结
教师总结本课线索
回忆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加强整体感知
巩固练习
打出练习题,讲解解题方法
学生认真做题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反思历史,展示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展现的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学习改革家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树立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资源
课本教材、教学设计和课件(网络资源)、多媒体平台等。

第4课商鞅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

第4课商鞅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

第4课商鞅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3、认识商鞅变法是生产关系根本性调整,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宏观把握】:军事对秦国变法的前夕(背景)内容政治影响经济对历史发展思想文化【知识结构与基础落实】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改革背景)1、政治上: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上: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新兴阶级日益壮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3、军事上: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

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二、齐国管仲改革1、背景: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

2、内容:赋税制度改革:“相地而衰”。

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好坏、产量征收实物税。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作用:①对齐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齐国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②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

◆春秋时期改革特点: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奴隶制国家。

改革代表: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战国时期改革特点: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彻底,根本任务是废除世卿世禄制。

走进封建社会。

代表: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

三、战国魏文侯变法――战国最早进行的改革1、李悝改革①政治上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强调法治的作用,制定了《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

②经济上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号召大家铲除井田的疆界,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2、吴起改革:军事改革,创建军队“武卒”。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4课 商鞅变法教案4 岳麓版选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4课 商鞅变法教案4 岳麓版选修1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ppt
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答通过本课学到哪些知识;引导画出本课思维导图。
画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ppt、概念图
课堂检测
监督学生完成练习,展示学生答案,并对学生回答及时评价
完成练习,小组互评
投影仪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在本次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方式,较为简单的问题,如课本上有明确答案的,让一般学生回答,难度较高的问题,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让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引导带领学生思考。
在自主学习上,通过预习学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基本知识学习。在学生能力培养上,通过材料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合作、思考探究等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知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高二学生在高一阶段和高二上学期通过对历史必修的学习已经对秦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也有所深化,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但就商鞅变法这一深刻影响秦历史发展的事件来说,学生在理解广度和深度上仍有待提高。
在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文件:秦国发布“求贤令”,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在正式讲授新课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完后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崛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在讲授新课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图片和文字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和归纳史料。在归纳商鞅变法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表格,引导学生归纳。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

历史ⅰ岳麓版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历史ⅰ岳麓版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历史ⅰ岳麓版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一】历史背景:1、大动荡大变革是变法的有利外部条件⑴诸侯争霸的推动:各国面临的重建。

⑵变法风潮席卷各国:首先国李悝变法,之后国吴起变法。

⑶百家争鸣的推动:第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当时的社会变革。

2、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是变法内部动因⑴必要性:时代的要求;秦国摆脱落后,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⑵可能性: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

①秦献公:废除的恶习;由雍迁都;允许活动。

②秦孝公:发布,吸引。

3、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⑴游说:商鞅以之术游说,劝说他“,”,变法要坚决果断。

⑵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

得到秦孝公赏识。

⑶立信:,取信于民;并打击破坏新法的人。

4、变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力量壮大。

【二】变法的中心、目的和性质:1、人物:,商鞅〔官职〕2、中心:“”和“”。

4、性质: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3、目的:实现。

【三】变法的内容:强国之术1、历史作用:⑴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发生重大变化,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政治体制,形成的风气。

⑵军事上:从“”到“”,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⑶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⑷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对秦国以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历史局限性:⑴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刑法严酷。

连坐法。

⑵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⑶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⑷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五】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成功原因:1、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2、成功原因:⑴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历史趋势,合乎秦国的国情,这是成功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商鞅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3、认识商鞅变法是生产关系根本性调整,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宏观把握】:军事对秦国变法的前夕(背景)内容政治影响经济对历史发展思想文化【知识结构与基础落实】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改革背景)1、政治上: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上: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新兴阶级日益壮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3、军事上: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

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二、齐国管仲改革1、背景: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

2、内容:赋税制度改革:“相地而衰”。

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好坏、产量征收实物税。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作用:①对齐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齐国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②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

✍春秋时期改革特点: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奴隶制国家。

改革代表: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战国时期改革特点: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彻底,根本任务是废除世卿世禄制。

走进封建社会。

代表: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

三、战国魏文侯变法――战国最早进行的改革1、李悝改革①政治上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强调法治的作用,制定了《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

②经济上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号召大家铲除井田的疆界,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2、吴起改革:军事改革,创建军队“武卒”。

3、作用①对魏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②对其他诸侯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为其他各国的改革也树立了榜样,使各国国君都意识到变法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并相继采用。

③对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四、商鞅变法的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2、秦国形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外交上诸侯卑秦。

3、孝公求贤,商鞅入秦五、商鞅变法的内容【重难点阐释】六、商鞅变法的结局、历史意义、成功的原因、历史局限性、特点、启示:1、结局:商鞅虽死,秦法未亡①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遭到其反对;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②秦法未亡的原因:新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新法使秦国富强。

2、历史意义:①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②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变法.③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

④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⑤为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3、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②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成熟:井田制进一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③法家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④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合乎秦国国情,⑤秦孝公全力支持是保障。

⑥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赏罚分明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

4.历史局限性①压抑工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③君主独裁,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④法律严苛,激化社会矛盾。

5、特点:①变法核心内容是“重农”和“法治”。

②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③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6、改革的启示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就会落后,就会灭亡。

②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③改革者要具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坐牢、砍头的大无畏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⑤即使改革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坚定改革的信心。

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地方行政制度,负责地方管理不同点官员选拔郡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依靠宗法血缘关系维持,实行世袭制方割据势力2、商鞅变法和梭轮改革的异同比较同:(1)政治:都涉及等级划分,都部分废除政治特权,如梭轮改革政治上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世袭的政治特权;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把官爵与军功结合起来,打击了贵族特权。

(2)影响:都加强了政权,有利于政治稳固和经济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异:(1)目的:梭伦改革为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秦的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政治:梭伦建立民主机构,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了平民参政的民主权利。

而商鞅变法强化中央集权,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3)经济:梭伦改革积极发展工商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而商鞅变法则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推动农耕经济发展。

(4)影响: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创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为人类提供了民主借鉴;而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和国家统一,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3、材料一如图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4分)(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4分)(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2分)(4)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4分)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对后世影响如何?(5分)(2)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4分)【当堂检测】1.《史记·商君列传》中这样描写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情况:“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秦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行土地的私有化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总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2.商鞅变法采取“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这一措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有①使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③削弱了宗室贵族的旧势力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次变法实现了秦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这一观点最主要的依据是变法措施中的哪一条?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4.对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②一些措施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③使郡县制度在中国各地普遍推行④一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5.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③6.一般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7.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8.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A.井田制 B.王位世袭制 C.贵族世袭特权 D.分封制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10.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 C.重农抑商 D.统一度量衡11.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

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③什伍连坐法④焚烧诗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2、高考链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到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课后反思】参考答案【综合探究】3、(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4分)(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4分)(3)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

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分)4.(1)说明问题: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