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53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1.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膀胱内的尿液B.淋巴管中的淋巴液C.肺泡腔内的气体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没有缺失时,内环境将维持稳态D.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B.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有①和③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D.人体绝大多数细胞通过④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HCO3−、HPO42−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不变的缓冲物质C.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成分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这三个系统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D.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7.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
高中生物必修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B.③中二氧化碳浓度常低于②
C.①可以与②④进行相互转化
D.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①和②
4.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5.(2015 江苏高考)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要点诠释】 (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血浆(液体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 血浆蛋白等。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的组织 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 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 进入血管成为血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高清课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7:53~15:17
【答案】B
【解析】体液中的缓冲成分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这样,当体液中酸性物质或者碱性物质
多的时候,缓冲体系都要发挥作用,把溶液调至中性,维持体液酸碱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A、C、D 三个选
项也说明了无机盐的功能,但不是对题干中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的解释。
【变式二】
1
内环境是细胞内液。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 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气体或液体都应视为外部环境。也就是说体内的 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液体。
(3)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 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规范练2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课时规范练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基础练1.(2020山东淄博一模)人的血液通过离心可以分成血浆和有形成分两部分,有形成分又可分为上层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下层的红细胞。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会下降C.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血浆D.成熟红细胞通过厌氧代谢产生ATP以维持细胞内高钾低钠的状态2.(2020山东青岛二模)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B.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3.(2020山东一模)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
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4.(2020山东济南一模)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B.血浆中过多的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C.多余HC O3-通过肾脏以主动运输方式排出体外D.血浆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5.(2020河北石家庄二模)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液中可以存在乙酰胆碱,甲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液和丙液中D.丁中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6.(2021年1月辽宁适应性测试)下图曲线为某人讲行1 min全速跑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
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项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
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
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2.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整理的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Ⅰ、Ⅱ、Ⅲ、Ⅳ表示相关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液体所含的物质种类和含量有差别,其中乙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当吃的食物过咸时,在垂体释放的激素作用下,B过程会减弱C.给病人输入的NaCl会按照体液中甲、乙、丙、丁的含量比进入各种体液D.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发挥作用离不开Ⅰ、Ⅳ系统的作用3.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4.(2023·广东汕头模拟)农民在用镰刀收割小麦时,手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疱内液体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水疱主要由淋巴液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所形成C.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可以不断更新D.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能且只能渗入毛细血管5.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7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27一、选择题1.(2024·广州高三月考)在探索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家做了许多实验。
下列科学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①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②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③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④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选B。
①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肺炎链球菌具有“转化因子”;②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③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④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②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项符合题意。
2.S型肺炎链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 -Ⅱ型肺炎链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 -Ⅱ型细菌。
格里菲思将加热致死的S -Ⅲ型细菌与R -Ⅱ型细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 -Ⅲ型细菌;而单独注射加热致死的S -Ⅲ型细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A.S-Ⅲ型细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Ⅲ型细菌是由R-Ⅱ型细菌突变形成的C.R-Ⅱ型细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细菌D.加热后S-Ⅲ型细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解析:选C。
加热致死的S-Ⅲ型细菌与R-Ⅱ型细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Ⅲ型细菌;而单独注射加热致死的S-Ⅲ型细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Ⅱ型细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细菌。
3.格里菲思在进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时,只有在小鼠体内才能转化成功,他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的混合物在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时,很难得到转化现象。
而艾弗里在培养基中加了一定量的抗R型菌株的抗体,在体外就比较容易观察到转化现象。
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一内环境的稳态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一)内环境的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解析:选D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②解析:选C 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⑤为血浆,⑥为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为镰刀形;组织液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由一层细胞构成,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液体是组织液。
3.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脑脊液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内液⑩胃液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解析:选A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胆汁、胰液、原尿与外界直接相通,既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是外环境。
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解析:选D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存在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3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内容(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5)实验: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连线)①血浆≠血液。
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四者关系可用下图表示:②内环境的概念是对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和植物没有内环境。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获取O2。
(2023·浙江1月选考,21节选改编)(√)(2)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2023·海南卷,9D)(×)提示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2021·重庆卷,13B)(×)提示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是淋巴液,分布到组织间隙,所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
(4)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2018·浙江4月选考,11A)(×) 提示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5)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 .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及图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②③⑦ 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⑥⑦答案A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三、答题技巧1.内环境的组成2.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3.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
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4.细胞外液的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5. ①、②、④内存在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6.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7.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CO2、尿素等。
激素、抗体、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8.写出细胞的具体内环境9.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10小题,共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答案】D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A正确;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皮肤受伤后会出现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
【答案】C3.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会永久失活进而影响代谢B.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垂体有关C.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相近【答案】C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 140 2.5 10.35 25 -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2020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2.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B.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C.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D.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B.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都不再表达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5.下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B.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6.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B.研磨时加入CaCO3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7.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8.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A.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9.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1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11.为提高银杏枝条扦插成活率,采用800mg/L吲哚丁酸(IBA)浸泡枝条1小时,然后将其插入苗床。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19·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竞赛)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B)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解析]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B正确;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
故选B。
2.(2019·江苏高三期末)下表为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几项血常规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C.此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D.此人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解析]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当干扰过大,会导致稳态失调,故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 正确;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B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此人血糖偏高,可能是一次吃糖过多,也可能是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也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C错误;表中数据显示,此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甘油三脂和甲状腺激素偏高,故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D正确。
3.(2020·陕西高考模拟)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内环境中含有尿素、激素、血红蛋白等多种成分C.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A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血浆的成分稳定,理化性质也要稳定,D错误;故选A.4.(2020·江西临川一中高考模拟)下列有关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只有少部分渗入到淋巴液B.肾炎会降低血浆的渗透压,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和生成的组织液相比,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D.HCO错误!、HPO错误!等主要存在血浆中,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解析]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流入淋巴中,A正确;肾炎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高,C错误;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的物质,如HCO错误!、HPO错误!等,D正确。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不可能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就是神经—体液调节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选D 抗体存在于内环境中,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不变。
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
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解析:选C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3.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解析:选B 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失水,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减少。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因吸水而体积增大。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组织肿胀时,该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会使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形成局部肿胀,因此不是由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引起的。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神经细胞内K+外流导致的,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会增加神经纤维外K+的浓度,导致K +外流减少,因此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不可能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就是神经—体液调节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选D 抗体存在于内环境中,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不变。
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
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解析:选C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3.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解析:选B 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失水,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减少。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因吸水而体积增大。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组织肿胀时,该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会使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形成局部肿胀,因此不是由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引起的。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神经细胞内K+外流导致的,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会增加神经纤维外K+的浓度,导致K +外流减少,因此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4.(2019·南通考前卷)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④⑤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②⑥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③和④在成分上最为相似C.①渗透压下降可导致③增多D.⑤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解析:选C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毛细淋巴管壁,②(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③(组织液)和⑤(淋巴)的成分最相似;①(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水分向组织液渗透;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5.(2019·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血浆是沟通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重要媒介,更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细胞都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D.在卵母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血浆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解析:选B 人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能够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正常机体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系统,进而排出体外;卵母细胞的培养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
6.如图为人体内体液物质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B.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C.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②中D.②是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解析:选B 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神经递质释放后存在于组织液中,不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细胞内;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但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淋巴中。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血浆中含有Na+、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C.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D.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解析:选B 血浆中含有Na+、肾上腺素,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在血浆中。
8.(2019·南通考前卷)如图中a、b、c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三种细胞外液中,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渗透压最高C.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稳定不变D.a、b、c中HCO-3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解析:选D 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
血浆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三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当,其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稳定不变;a、b、c中HCO-3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
9.(2019·南通一模)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成分可包含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C.蛋白质、Na+和Cl-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D.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解析:选A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的成分可包含O2、CO2、血浆蛋白、激素、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Na+和C1-;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血浆中钙离子浓度偏低导致的。
10.(2019·苏州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B.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组织液D.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解析:选A 由图分析可知,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1.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D 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引起组织液增多,以上情况均可引起组织水肿。
12.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ab段上升是因为只进行无氧呼吸C.bc段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CO2-3反应解析:选C 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血浆中NaHCO3与ab段产生的乳酸反应,从而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降低。
13.(多选)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有葡萄糖、氨基酸、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C.ATP的合成与水解不可能发生于内环境中D.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同解析:选AC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细胞内液的量减少。
14.(2019·南通考前卷,多选)人体内环境中蛋白质具有的功能是( )A.维持渗透压的相对平衡B.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C.抵御病菌和病毒的侵害D.作为氧运输的载体解析:选AB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具有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的作用;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侵害;血红蛋白作为运输氧的载体,存在于红细胞中。
15.(多选)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解析:选BCD 餐后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胰岛素增多,以降低血糖浓度;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其渗透压低于组织液,会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组织液增多;运动时大量出汗会排出水和无机盐,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
二、非选择题16.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1)A~D中[ ]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A、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①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
(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并没有使pH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肝细胞与A、C处氧气浓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
(6)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高钠饮食会提高血浆的渗透压,进而使更多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入组织液和血浆,导致体重增加和血压上升。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①为从外界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②为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1)组织液(A)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数细胞生活在血浆和淋巴中。
(2)A、C即组织液和血浆的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
(3)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
(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碳酸氢钠反应被中和,所以pH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5)由于氧气从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再到细胞内液,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所以氧气浓度大小为C>A>肝细胞。
(6)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水以渗透或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答案:(1)[A]组织液(2)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 (3)循环和呼吸(4)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CO2排出体外(5)C>A>肝细胞(6)钠离子和氯离子渗透或自由扩散17.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