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解说词

合集下载

苏东坡介绍演讲稿三分钟(3篇)

苏东坡介绍演讲稿三分钟(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位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一位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的文化巨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公元1101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才华横溢,他的性格豪放,他的命运多舛,都让我们为之感叹。

首先,让我们从苏轼的文学成就说起。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他的诗歌、散文、词赋均有极高的成就。

他的诗歌以豪放派著称,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描绘出壮阔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人生感悟。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短暂。

他的散文以《赤壁赋》为代表,文笔流畅,意境深远,被誉为“千古绝唱”。

他的词则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为著名,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人生、对自然、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其次,苏轼在书画艺术上也颇有造诣。

他的书法独具一格,被誉为“苏体”,笔画遒劲有力,气势磅礴。

他的画作则以山水为主,构图奇特,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他的书画作品至今仍被视为珍品,流传于世。

再者,苏轼在政治上也有着丰富的经历。

他曾历任多个官职,从地方到中央,从州官到宰相,他始终秉持着“为民请命”的初心,敢于直言进谏,敢于挑战权贵,因此也屡遭贬谪。

然而,无论身处何地,他都能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百姓谋福祉。

苏轼的思想观念也极具特色。

他主张“民为邦本”,强调民生至上,反对腐败,主张法治。

他还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反对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

这些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苏轼的一生中,最令人敬佩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他广交朋友,结交了无数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如王安石、欧阳修等。

他关心民生,为百姓谋福祉,深受百姓爱戴。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苏轼的名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中小学生详细介绍苏东坡的发言稿5篇

中小学生详细介绍苏东坡的发言稿5篇

中小学生详细介绍苏东坡的发言稿5篇对苏轼的奇才世人皆知,就连他的政敌也十分赞佩。

殊不知对苏轼奇才的诱因,归纳为他的天赋超人2是流行见解,并沒有多少人掌握他的奇才一样离不了努力和勤奋好学。

下边给大伙儿共享一些有关中小学生详细介绍苏东坡的发言稿5篇,供大伙儿参照。

中小学生详细介绍苏东坡的发言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朋友:大伙儿上午好:水光潋滟,山色空蒙。

当春日晴空万里,万枝婀娜多姿;遇细雨绵绵,春意阑珊……“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

穿行苏堤,掌握到苏轼被贬杭州市时沒有悲沧,沒有哭乾坤,沒有勃然大怒,只是修建了的一道民利谋福的堤。

我禁不住五味杂陈,苏轼,你是一个如何的人啊!仅有读过他的诗,读过他的词,读过他的文,读过一个人的故事,大家才会搞清楚苏轼的才可以与痴情,豪爽与峰创。

进到他的全球,我发现了他的才华铸就了他的痴情;他的痴情铸就了他的豪爽;他的豪爽铸就了他的峰创;他的峰创铸就了他风雨兼程的人生道路。

掌握越多,也就越钦佩,因此他的诗,他的词变成让我心动。

请跟着在子瞻的古诗词中体会他的才华、他的痴情、他的豪爽、他的峰创……你最情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它是苏东坡在老婆过世十年后写出的悼亡诗,隔着近上千年的岁月,大家仍能感受到诗人无穷的哀痛。

天地有几人似苏东坡如此情深?你最柔情似水!听说苏东坡有一妹,聪明智慧不亚其兄。

苏东坡大胡子,长下巴,亲妹妹额头高,深眼窝。

姐弟相互之间嘲笑嘻戏。

亲妹妹笑亲哥哥:“嘴角几次无觅处,忽闻毛里有音传。

”“上年一滴相思泪,迄今流不上腮边。

”亲哥哥笑亲妹妹:“未到庭前三五步,前额先去画堂边。

”“几次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汪两条泉。

”姐弟对诗,何等趣味性,最见人的至情至性。

你最娱情!苏东坡的朋友张先,年逾80,娶一18岁容貌美少女为妾。

苏东坡写诗曰“十八新娘子八十郎,苍苍白头发对红妆。

鸳鸯戏水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风趣的人,通常是最贴心与颇具理解能力的人,也只有这类人,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寻到无穷快乐。

介绍苏轼的演讲稿 -回复

介绍苏轼的演讲稿 -回复

介绍苏轼的演讲稿-回复大家好,我是树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天之骄子—苏东坡。

在我们仰望庐山时,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我们经历大起大落后,会禁不住悲伤:“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当我们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会发自内心的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我们无意间吟诵时却没想到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他就是北宋大诗人—苏轼。

苏轼,1036年到1101年,职位有政治家、诗人、词人,各种官,不下十种。

苏轼当这么多官的原因也很简单,他当年经历了太多,比如在三年之间从三品大官滑到了七品小芝麻官(虚职),一生大起大落,但他从来没被生活击垮,而且他可以乐观的面对悲催的生活,如果这世界上有仙人,那他就是。

在苏轼小时候,家教很严,父亲负责哲学教育,母亲负责思想教育,苏轼苏辙俩才能金榜题名。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苏轼和苏辙的一生不一样呢,我认为因一个叫“轼”,一个叫“辙”,“轼”的意思是车把手,而“辙”的意思是车轮压出的车痕,一个重要,一个不重要,所以一个一生平平常常,一个一生大起大落。

苏轼为什么被一贬再贬?我觉得因为他多直言,在朝廷里,直言不是好事,会引起大祸的,而苏轼就引起了大祸。

在朝廷,皇上从来都不喜欢听真话,只喜欢听好话,苏轼一直纠正皇上错误,皇上就讨厌他了,再加上小人谗言,苏轼就被贬到了黄州。

几年后,皇帝驾崩,小皇帝上朝,高太后垂帘听政,把旧党人物全召了回来,苏轼得以回到朝廷,他的内心已经不是那个干劲十足的小伙子了,是一个为百姓找想的中年人,苏轼意识到,新党人物提出的一些观点也对,于是他一半接受新党的政治方式,也一半接受旧党的政治方式,于是他受到了新、旧党的联合攻击,他提出自己当常州市长,远离朝廷的攻击,朝廷同意了,可是当宋哲宗即位后,他还是被贬到了比黄州更远的海南。

晚年多病的苏轼,精神已经超出了常人,他一生都想隐居在山林里,可是命运不容许,在临终前,他都只能被命运掌握,不能掌握命运,可惜可惜啊!一代天选之人,就这样逝世而去了,虽然苏轼已经逝世,但他的潇洒精神永远常在。

《苏东坡》解说词第五集《千古遗爱》

《苏东坡》解说词第五集《千古遗爱》

《苏东坡》解说词第五集《千古遗爱》公元1085年,北宋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太子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

苏东坡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短短十七个月,苏东坡从一个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员,提升了六个品级,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司马光担任宰相后,对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

哪怕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法也要尽行废除。

苏东坡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不追随,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这是苏东坡的为政原则。

公元1087年,北宋取得了对西夏吐蕃作战的胜利,百官称贺,并主张借机议和。

苏东坡却上书皇帝,提出“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不合时宜的苏东坡受到政敌的攻击,他担忧自己重蹈“乌台诗案”的覆辙,于是再三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任职。

公元1089年,朝廷终于批准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

勤政为民遗爱黄州苏东坡,他的精神世界,既与现实相纠缠,又不失宗教的宁静与超脱。

他的内心“可豪迈,可深情,可喜气,可忧伤”,但那底色,终究还是儒家的,是救世济民。

黄州与苏东坡有着不解之缘。

公元11世纪,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后遭遇贬谪,来到偏僻荒凉的黄州。

千年时光流转,如今这里已是满目繁华。

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区域,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一片3平方公里的水域。

政府为民造福的决心赋予了这片湖区新的生命。

黄冈人因此幸运地拥有了一份“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自在与悠然。

这座公园有一个浪漫的名字:遗爱湖。

它的由来与苏东坡息息相关。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有一位特殊的知己。

他就是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

黄州安国寺的竹林间,有一座小亭子。

每每闲暇之时,苏东坡与太守徐君猷就相约来到这里,说古论今,诗酒相酬。

后来徐君猷要调离黄州到湖南任职,苏东坡想,徐君猷在这儿当太守,为黄州人做了不少的好事。

他就提议是不是把这个竹简亭改一个名。

苏东坡将这座亭子取名为“遗爱亭”,并作《遗爱亭记》,赞美徐太守的功德。

如今,人们把“遗爱”之名赠予了这座造福百姓的公园,意义深远,令人回味。

苏东坡纪念馆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_

苏东坡纪念馆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_

苏东坡纪念馆导游词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苏东坡纪念馆,门口的这尊塑像就是苏东坡。

瞧他,一卷诗文,两袖清风,既儒雅,又洒脱。

他是四川眉山人,姓苏名轼,字子瞻,“东坡”是他的号。

他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公元112019年,享年64岁。

各位都知道,苏东坡博学多才,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不但天赋高造诣深,而且颇有革新,成就卓著,被后人尊为一代文豪。

杭州市民特别敬仰他,不仅是被他的才华所倾倒,更是被他的为官爱民所感动。

苏东坡纪念馆的建立就是最好的明证。

各位请看,这座纪念馆紧邻苏堤南端的入口处,北临小南湖,是在原湖畔别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于1989年7月15日正式开放。

苏东坡于北宋后期两次来杭任职。

他第一次来杭为官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公元1071—1074年),任了三年通判。

通判的职位仅次于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

第二次来杭任职是北宋哲宗元祐四年至元祐六年(公元1089—1091年),任知州两年。

知州相当于市长。

难怪杭州人喜欢说,苏东坡是杭州的老市长。

这纪念馆的一楼着重介绍了苏东坡在术五年的重大政绩及在杭活动行踪图,用大量的史实、具体的数据记载着苏东坡卖度牒(朝廷赐给僧人的可免赋役的凭书)、买米救济灾民、沿湖筑堤以工代赋、捐献黄金创办病坊、减免贡米缓解粮荒、治河浚湖抗旱排涝等方面的事例。

纪念馆的二楼着重介绍了苏东坡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是在杭期间所作的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大量作品中的精品。

好,现在请各位随我进苏东坡纪念馆参观。

现在我们漫步在苏堤上了。

这儿是苏堤的南端,我们沿着这条长堤一路往北,全程2。

8公里。

请各位边游览边听我介绍。

刚才我们参观了苏东坡纪念馆,知道了这是一条由人工建造起来的长堤,是苏东坡发动杭州军民以工代赈、沿湖筑堤的结果。

这条长堤于公元1090年4月28日开工,苏东坡和两浙兵都监刘景文几乎天天到工地察看。

由于上下齐心,仅用半年时间就完工了,共挖淤泥925万立方米,花了20多万工。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百家讲坛讲稿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百家讲坛讲稿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百家讲坛讲稿《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百家讲坛讲稿(一)少年成名【画外音】: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起伏的别样人生。

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

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

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对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我们到底想过没有,他的这些迷人的富有魅力的诗句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他的少年时代,他究竟接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他科举考试成绩如何;他进入仕途之后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他又是为了什么被一贬到了黄州,而后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短短十七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八品官升为三品大员,最后苏轼又是因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一贬到了惠州,再贬到了儋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呢?所有这些象迷一样的问题,就共同的汇成了苏轼丰富的一生。

部编高中语文记录片《苏东坡》解说词(高考语文备考宝典)

部编高中语文记录片《苏东坡》解说词(高考语文备考宝典)

纪录片《苏东坡》解说词第一集《雪泥鸿爪》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

东坡肉It's verydelicious。

明月几时有。

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种人生态度,凝结幸福生活的秘诀。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近千年来,他的形象,不断地被呈现、描绘和刻画。

人们诵读苏东坡的文章词赋,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轶事。

乘风归去。

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苏东坡的魅力,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崛起于才华一考成名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

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今天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从这扇门里走出来。

他们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当年考试的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

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

欧阳修估计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说,他(苏东坡)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自己经常读他的文章冒汗,他说三十年以后,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

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

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跌倒于才气牢狱之灾苏东坡入仕之初的宋仁宗年间,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

宋仁宗去世后,宋神宗即位。

他任用王安石实行改革,力图自强,这就是王安石变法。

别有企图的官员混进变法机构,新法没有起到正面效果。

朝廷官员以支持变法与否而分裂成两派。

百家讲坛之苏轼

百家讲坛之苏轼

百家讲坛之苏轼第一讲少年成名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才华出众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始向仕途进发了。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秒笔,一举成名天下知,可是,因为母亲程夫人的不幸去世,苏轼只得返回家乡服丧。

三年之后,当苏轼兄弟陪父亲再次来到京城的时候,一次北宋朝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制科考试即将举行,曾经在三年前的考试中小试牛刀,一举成名的苏轼兄弟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准备向这次制科考试再次发起冲击。

第二讲初出茅庐苏轼这辈子,实际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叫什么呀,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点长。

大理评事是个什么官,就是负责审理案件的京官。

这个官不是苏轼实际担任的官职,这是个虚衔,挂名的,表面身份的,他实际的官职是签书凤翔府判官.此时此刻的苏轼只有二十多岁,年轻气盛,由于才华出众,科场成名,就连仁宗皇帝都对他倍加赏识,这更加使得苏轼对前程充满了信心我们可以说,初出茅庐的苏轼不仅是一个得民心的官,而且是一个得民心的有能力的好官。

即便是在工作之余,他依然能够非常潇洒而自如地展开自己的文学的情思,他惹人喜爱,他很幽默,又很超脱,这是苏轼的迷人之处。

第三讲大难临头这个李定啊,我刚才讲的这个权御史中丞,相当于这个监察部的首长,终于赤膊上阵,指出苏轼,有四大该杀之罪,哪四大该杀之罪呢,:第一该杀之罪,苏轼不学无术。

第二该杀之罪,苏轼无视朝廷。

第三该杀之罪,苏轼的言论蛊惑人心。

第四该杀之罪,苏轼诋毁圣上声誉。

苏轼的自我反省是一种极其诚肯的自我剖析,使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他对自己性格的反思和人生的历练,得到了后人的敬仰与推崇。

我们今天崇拜东坡,不仅仅在于他绝妙的诗词书画,更在于欣赏他对待人生积极的态度。

第4讲他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我真是多情啊,难怪生出这么多的白发。

苏轼觉得:人生不过一场大梦,我自己何必为这种虚幻的历史而顾自多情呢,我又何必为自己的老大无成而感伤呢,也许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命题:只有江水和明月是永恒的。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苏东坡的诗词进行赏析讲解,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苏东坡的诗词风格
苏东坡的诗词风格独特,体现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他的诗词以表现人生、自然、历史、政治等主题为主,融合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婉转流畅的语言风格。

苏东坡的诗词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他善于用简单的语言去表达深刻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世界的脆弱和美好。

同时,他也很注重诗词的结构和韵律,使诗词更加优美动听。

二、苏东坡的诗词内容
苏东坡的诗词内容广泛,涵盖了人生、自然、历史、政治等各个领域。

他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的态度。

他的诗词中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珍惜、对历史的反思等情感。

苏东坡的诗词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他用自己的诗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诗词中既有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也有对祖国遭受磨难的痛苦。

这些诗词,寄托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爱,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

三、苏东坡诗词的当代价值
苏东坡的诗词流传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他的诗词以其自然、流畅、优美的语言风格,感染了无数读者。

《苏东坡》解说词

《苏东坡》解说词

第一集《雪泥鸿爪》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

东坡肉It's very delicious。

明月几时有。

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种人生态度,凝结幸福生活的秘诀。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近千年来,他的形象,不断地被呈现、描绘和刻画。

人们诵读苏东坡的文章词赋,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轶事。

乘风归去。

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苏东坡的魅力,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崛起于才华一考成名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

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今天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从这扇门里走出来。

他们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当年考试的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

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

欧阳修估计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说,他(苏东坡)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自己经常读他的文章冒汗,他说三十年以后,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

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

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跌倒于才气牢狱之灾苏东坡入仕之初的宋仁宗年间,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

宋仁宗去世后,宋神宗即位。

他任用王安石实行改革,力图自强,这就是王安石变法。

别有企图的官员混进变法机构,新法没有起到正面效果。

朝廷官员以支持变法与否而分裂成两派。

内耗式的党争愈演愈烈。

《苏东坡》解说词第六集《南渡北归》

《苏东坡》解说词第六集《南渡北归》

《苏东坡》解说词第六集《南渡北归》《苏东坡》解说词第六集《南渡北归》公元1091年,苏东坡被调离杭州,召回京城。

受到高太后的重用,苏东坡很快官升礼部尚书。

这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官职。

然而,高太后去世后,18岁的宋哲宗执掌朝政。

新的党争卷土重来。

年少的宋哲宗开始疯狂打击旧党,重用被冷落多年的新政改革派。

新法坚定的拥护者章惇当上了宰相。

再次被贬屋漏逢雨唐宋时期,荒凉偏僻的岭南,是被贬官员的流放地。

公元1094年,苏东坡再次被贬。

由汴京,到定州,再到惠州,他在人生轨道上转了一大圈,重新回到了被贬黄州时的境况。

在惠州,苏东坡又一次成为由当地官府看管的犯官。

苏东坡是一个容易感伤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快乐的人。

当个人命运的悲剧一再降临,他就用这样细小而具体的快乐将苦痛化于无形。

被贬岭南前,苏东坡把家中仆人和侍妾一一遣散,唯有朝云,不肯在这忧患之际离开他。

朝云坚决随同苏东坡,前往惠州。

有一天,苏东坡与朝云在家中闲坐,看窗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

苏东坡一边饮酒,一边吟出一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在惠州居住两年后,朝云因病去世。

朝云葬在湖边的山坡上。

附近寺院的僧人筹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用以纪念她。

亭柱上镌有苏东坡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不屈命运心灵超越在朝云走后的日子,苏东坡的人生猝不及防地滑向了深渊。

来自朝廷的一纸诏书,把苏东坡贬到更加荒远的儋州。

临行前,他一一交待后事,如同永别。

唯一让苏东坡略感欣慰的是,在前往海南的路途上,他与弟弟苏辙相遇了。

他们在雷州天宁寺居住了三天。

兄弟二人又跟少年求学时一样,同睡同起,形影不离。

林语堂先生曾说:“往往为了弟弟苏辙,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来。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东坡写给弟弟的《水调歌头》。

苏东坡对朋友说,“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苏东坡 (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称苏轼,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饮食家和医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文学泰斗。

苏东坡以其出色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学识而闻名,特别是他的诗词作品更是享誉千古。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苏东坡的诗词进行赏析和讲解。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诗词既有咏史抒怀、写景抒情的作品,也有纪行杂记、议论风俗的作品,内容广泛而丰富。

他的诗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思考,又融入了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独特感悟。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常常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例如,《水调歌头》一词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苏东坡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这句词意境深远,余音绕梁,使人产生共鸣。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中也常常出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抒情。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江城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同时,这首词还表达了作者对江城历史和将军忠勇精神的赞美。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还常常融入了对社会风俗和人情百态的观察和思考。

例如,《江上渔者》一词中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揭示了苏东坡对江上人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他对江上渔者勤劳和质朴生活的赞美。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除了意境深远和表达独特之外,还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

他擅长运用韵律和格律,使他的诗词既有音韵之美,又有节奏之美。

例如,《赤壁赋》中的“亢龙有悔,盈缺之义”,这种工整的韵律和平衡的节奏,使整篇文章充满了韵律之美,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思想和人生态度的体现。

他通过诗词描绘自然和社会人情,表达自己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赋予了诗词以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独具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苏东坡诗词的背景与成就二、苏东坡诗词的风格特点三、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哲理四、苏东坡诗词的赏析举例五、苏东坡诗词的影响与传承正文一、苏东坡诗词的背景与成就苏东坡,原名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政治家和书画家。

他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现存词 350 多首,诗 2700 多首,文章 4000 多篇。

他的诗词作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苏东坡诗词的风格特点苏东坡的诗词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

他的诗词作品既有豪放奔放的气势,又有婉约柔美的风情。

在形式上,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在内容上,他善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人生哲理,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哲理苏东坡的诗词中,充满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领悟。

他以诗词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事业、友情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他的《赤壁赋》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句子,表达了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道理。

四、苏东坡诗词的赏析举例以下是几首苏东坡诗词的赏析: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亲人的词作,以明月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句子,表达了人生的无常,要珍惜当下的道理。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描绘赤壁古战场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词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古代英雄的英勇形象。

3.《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一首描写狩猎场景的词作,表现了作者英勇豪放的气概。

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狩猎中的英勇形象。

五、苏东坡诗词的影响与传承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词风格和创作方法,对明清诗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东坡解说词

苏东坡解说词

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解说词(摘要)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解说词第一集《雪泥鸿爪》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

东坡肉It's verydelicious。

明月几时有。

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种人生态度,凝结幸福生活的秘诀。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近千年来,他的形象,不断地被呈现、描绘和刻画。

人们诵读苏东坡的文章词赋,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轶事。

乘风归去。

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苏东坡的魅力,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崛起于才华一考成名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

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今天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从这扇门里走出来。

他们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当年考试的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

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

欧阳修估计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说,他(苏东坡)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自己经常读他的文章冒汗,他说三十年以后,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

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

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跌倒于才气牢狱之灾苏东坡入仕之初的宋仁宗年间,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

宋仁宗去世后,宋神宗即位。

他任用王安石实行改革,力图自强,这就是王安石变法。

别有企图的官员混进变法机构,新法没有起到正面效果。

小学生介绍苏轼的演讲稿5篇

小学生介绍苏轼的演讲稿5篇

小学生介绍苏轼的演讲稿5篇小学生介绍苏轼的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水光潋滟,山色空蒙。

当春日晴朗,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渺……“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

漫步苏堤,了解到苏轼被贬杭州时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而是建造了的一道为民谋福的堤。

我不禁感慨万千,苏东坡,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啊!仅有读了他的诗,读了他的词,读了他的文,读了他的故事,我们才会明白苏东坡的才能与多情,豪放与达观。

进入他的世界,我发现他的才情造就了他的多情;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达观;他的达观造就了他风雨无阻的人生。

了解越多,也就越佩服,所以他的诗,他的词成了我的最爱。

请跟着我在子瞻的诗词中感受他的才情、他的多情、他的豪放、他的达观……你最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是苏轼在妻子去世十年后写下的悼亡诗,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无尽的悲痛。

天下有几人似苏轼这般深情?你最柔情!据说苏轼有一妹,聪明才智不亚其兄。

苏轼大胡须,长下颏,妹妹高额头,深眼窝。

兄妹互相取笑嘻戏。

妹妹笑哥哥:“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哥哥笑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边。

”“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兄妹对诗,何其趣味,最见人的真性情。

你最娱情!苏轼的好友张先,年逾80,娶一18岁美貌少女为妾。

苏轼作诗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幽默之人,往往是最体贴与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这种人,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出无尽乐趣。

你最真情!除了豪迈激昂,东坡也有绕指柔的情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高明之处,他总能将婉约与豪放融合到巅峰,他把失意化解在自然中人性中,表现出一派平和、豁达与浪漫。

苏东坡解说词

苏东坡解说词

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解说词(摘要)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解说词第一集《雪泥鸿爪》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

东坡肉It's verydelicious。

明月几时有。

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种人生态度,凝结幸福生活的秘诀。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近千年来,他的形象,不断地被呈现、描绘和刻画。

人们诵读苏东坡的文章词赋,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轶事。

乘风归去。

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苏东坡的魅力,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崛起于才华一考成名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

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今天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从这扇门里走出来。

他们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当年考试的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

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

欧阳修估计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说,他(苏东坡)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自己经常读他的文章冒汗,他说三十年以后,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

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

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跌倒于才气牢狱之灾苏东坡入仕之初的宋仁宗年间,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

宋仁宗去世后,宋神宗即位。

他任用王安石实行改革,力图自强,这就是王安石变法。

别有企图的官员混进变法机构,新法没有起到正面效果。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中的古诗解说词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中的古诗解说词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中的古诗解说词
以下是央视纪录片《苏东坡》的古诗解说词:
诗神与仙佛的对话:且来一语论词坛
朝朝幕幕的挑战和荣耀,只此一句成千古
永不过气的偶像,人人皆可为师
关于“旷”与“达”,纵是时光无情
终究苏轼,终成东坡
千古文人,墨客皆有词,词中自有千古事。

在浩瀚如烟海的文笔间,他舞文弄墨,又用文字筑起一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在文学史上,他的成就如同鸿雁踏雪,留下一串深深的足迹。

然而,历史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不止于他的才华和成就。

在苏轼身上,更有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的生活态度,就像他的诗词一样,深得人心的喜爱和敬仰。

关于苏东坡的简短演讲稿

关于苏东坡的简短演讲稿

关于苏东坡的简短演讲稿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文以豪放、率真、清新、自然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东坡的诗文以其真挚、自然、豪放的风格著称。

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抒发对社会、政治的感慨为主,如《江城子·密州上雪》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苏东坡的词作则以豪放清新见长,如《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现出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

苏东坡的书法造诣也非常高,他的书法作品多为行草和楷书,其书法风格独特,潇洒大方,给人以豪放不羁之感。

苏东坡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广,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学和书法方面的成就,苏东坡在政治和画家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他在
政治上秉持忠君爱国之心,多次为国家尽忠职守,深得人民拥戴。

在绘画方面,苏东坡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画作多以山水、花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给人以宽广深远之感。

总的来说,苏东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的诗文、书法、绘画等方面
的成就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苏东坡的精神风貌和创作风格,对后人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苏东坡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他的精
神风貌也一直激励着后人。

苏东坡的诗文豪放清新,书法潇洒大方,绘画清新自然,他的成就和精神风貌都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红领巾讲解员我们的东坡文案

红领巾讲解员我们的东坡文案

红领巾讲解员我们的东坡文案
杭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中,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名字叫苏东坡。

苏东坡生于北宋宣和年间,是当时的一位卓越文化人物。

他一生著作等身,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

苏东坡的作品表现了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两篇作品,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深刻梳理和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对民主、对和平的坚定信仰和追求。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任官期间,积极改革,推动诸多政策,为人民谋取福利,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称赞和爱戴。

今天,来到杭州,我们能够享受到苏东坡留下的优美文化风景和人文景观。

我们能够在这里品味到苏东坡的诗词文学,感悟到他的思想和精神。

同时,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苏东坡对人类前途和幸福的美好愿景和不懈追求。

让我们一同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化巨匠,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解说词(摘要)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解说词第一集《雪泥鸿爪》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

东坡肉It's verydelicious。

明月几时有。

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种人生态度,凝结幸福生活的秘诀。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近千年来,他的形象,不断地被呈现、描绘和刻画。

人们诵读苏东坡的文章词赋,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轶事。

乘风归去。

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苏东坡的魅力,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崛起于才华一考成名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

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今天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从这扇门里走出来。

他们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当年考试的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

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

欧阳修估计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说,他(苏东坡)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自己经常读他的文章冒汗,他说三十年以后,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

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

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跌倒于才气牢狱之灾苏东坡入仕之初的宋仁宗年间,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

宋仁宗去世后,宋神宗即位。

他任用王安石实行改革,力图自强,这就是王安石变法。

别有企图的官员混进变法机构,新法没有起到正面效果。

朝廷官员以支持变法与否而分裂成两派。

内耗式的党争愈演愈烈。

宋神宗,急于做出改变。

宋神宗的急切、王安石的独断,让苏东坡陷入了忧虑。

明知是以卵击石,苏东坡还是忍不住要发声。

他写下了《上神宗皇帝书》,就经济、军事以及变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苏东坡等人的劝谏无法扭转大局。

王安石变法的第三年,欧阳修辞去官职,退隐林泉。

不久后,司马光也向朝廷递交了辞呈,隐居洛阳。

公元1071年,七月里,苏东坡来到杭州任通判。

在江南绵绵细雨中,他听到了百姓的哀怨与痛哭。

苏东坡只能通过文章来代替老百姓,表达其悲愤之情。

御史台的官员,弹劾苏东坡在《湖州谢上表》中,大放厥词,愚弄朝廷。

接着他们找出苏东坡的诗集,指责苏东坡讥讽朝政,犯欺君之罪。

前来抓捕苏东坡的差官气势汹汹,径直闯入州衙。

差官下令差役,用绳子把苏东坡捆起来,押往京城受审。

公元1079年腊月,北宋王朝最高司法机关御史台的监狱里,关押着一个特殊的囚犯,苏东坡。

在牢狱里,苏东坡度过了一百多个日夜。

获救于才华贬官黄州有人想要置苏东坡于死地。

然而,在这生死之际,挺身为苏东坡说情的人更多。

王安石,他也托人带话给神宗,说这个圣明时代,不能杀有才华的人。

曹太后生病期间,神宗去探望的时候,曹太后说,先帝在的时候,认为这两个兄弟都是宰相之才,赶紧把他放了。

大家的这种援救,也等于给神宗一个台阶下。

朝廷的判决终于降临:苏东坡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终于尘埃落定。

苏东坡第一次为官,到凤翔赴任,在途中他给苏辙写了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泥鸿爪,这四个字宿命般地成为苏东坡一生的写照。

第二集《一蓑烟雨》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在漫天风雪中,踏上了通往黄州的路途。

前路迷茫,苏东坡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他不会想到,天高地远的黄州,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之地。

诗人“变”农民开垦荒地因一时无处落脚,定慧院的方丈把一间尘封已久的小屋,借给了苏东坡。

惊魂未定的苏东坡整天闭门不出。

深夜梦醒时分,在彻骨的孤寂中,苏东坡写下了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面对逆境,苏东坡变得更加坦然,没有那么焦虑了。

苏东坡一点点地摆脱了内心的困惑。

但生活的困境,却对他步步紧逼。

所幸苏东坡有一个朋友,他叫马梦德。

当苏东坡以戴罪之身被贬黄州,马梦德竟然千里迢迢赶来,与苏东坡同甘共苦。

从宋代到现在,假如说他(苏东坡)的这个粉丝有成千上万,这个马梦德是第一个,头号粉丝。

(刘小川语)马梦德出面找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说苏轼家里非常的困难。

看你能不能给点地他种。

徐君猷爽朗地答应下来,就把黄州城内,废弃掉的军营地,交给苏轼无偿耕种。

马梦德向官府请领的这块地,苏东坡一见倾心。

这本是一块无名高地,因为它位于城东,苏东坡便以“东坡”命名,自号“东坡居士”。

公元1081年,苏东坡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

有时,苏东坡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父、樵夫、商贩谈天说笑。

皇帝他可以陪,普通的百姓、农民,甚至乞丐他也不见外,也可以平等交往,在他的眼里,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那是真正的对人的大爱。

日暮时分,劳作归来,过城门时,守城士卒都知道这位老农,是一个大文人,但不知道他为何沦落至此,有时候还会拿他开几句玩笑,苏东坡总是泰然处之,笑而不语。

此时的苏东坡,渐渐远离忧愤,早年作品中的讽刺与愤怒,慢慢地转化为人性中的宽容和温暖。

那是一种能够笑纳一切的达观。

世事的风雨沧桑,草木的万千变化,都被收纳进苏东坡的生命里。

假若他不曾遭遇“乌台诗案”,假若他不曾躬耕东坡,心境必然大大不同。

不经历那些痛苦与折磨,他不会知道“也无风雨也无晴”,竟是让人喜悦。

第三集《大江东去》公元1082年,中国文学史上充满奇迹的一年,在黄州,苏东坡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黄州,在公元1082年之后,发生了奇特的转型。

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必然会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传奇。

知识分子在宋代,突然面对了一个空前广阔的政治舞台。

宋代,皇帝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北宋的士大夫——那些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始终都知道要约束皇帝,要帮助皇帝成为圣君。

当年初入汴京,苏东坡无意于词的创作。

在他看来,唯有帮助圣上成为明君的策论,才是文章的“正道”。

当苏东坡外放杭州后,他开始了词的写作。

苏东坡逐渐意识到,与策论不同,词不是为朝廷、为帝王写的,而是为心,为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而写的。

大江东去浪漫与豪放齐飞当时词坛的霸主是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的词在当时被万人传唱。

在苏东坡之前,词一直是被正统文坛轻视。

到了苏东坡手里,词才真正的与诗一样,成为言志与载道的文学形式。

在日本东京,有一座汤岛圣堂,它被称为日本的孔庙。

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这里都会开办一次苏东坡文学讲堂。

这个宋代文豪,在日本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力。

词人的豁达,跃然于字里行间。

这样的意境超越时空和疆界。

而在时间的另一头,苏东坡也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惊涛拍浪的赤壁前,露出久违的笑容。

黄州西北的长江之畔,山麓突入江中,石头鲜红如丹,因而得名赤壁。

公元1082年,苏东坡在赤壁前,写下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评价苏东坡的词不协音律。

但正因这份自由洒脱,使得苏东坡的词不为时空所阻,在千万人的心头回旋。

历经了世事变迁,苏东坡的词进入了自由天真的境界,以至于豪迈词句里,仍然埋藏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样的细腻之笔,也为苍茫的历史,增添了动人的青春之美。

清风明月豁达与自由同在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苏东坡与几位好友,泛一叶小舟,在赤壁之下饮酒赏月。

那一晚,人世间的所有喧嚣都退场了,他们的视野里,只剩下了月光水色,还有临江独立的赤壁。

酒过三巡,一个叫做杨世昌的道士吹起了长箫。

呜咽的箫声如泣如诉,苏东坡不禁黯然神伤,他问杨世昌为何吹得如此悲凉。

第六集《南渡北归》苏东坡对朋友说,“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

惟有江上的清风和山中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色彩,只要我们愉快地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呢?”苏东坡的一番妙语使朋友们豁然开朗,大家又开始举杯畅饮,不知不觉,夜色越来越深,大家横七竖八地睡在船上,直到天色大亮。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展区,古老的东方文明吸引着各国游客驻足。

但有些人难免失落,这里并没有展出他们期待已久的“镇馆之宝”。

那是一幅描绘苏东坡《后赤壁赋》的画卷。

在写完《赤壁赋》的三个月后,苏东坡再一次夜游赤壁。

而这一切,都被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纳尔逊博物馆收藏的这幅画卷上。

苏东坡独自一人,登上赤壁高崖,对着夜空长啸一声。

于是苏东坡回到船上,任小舟在大江中随波逐流。

时近半夜,举目望去,四面茫然,恰巧一只孤独的仙鹤横越大江,一声长鸣,掠过小舟而去。

苏东坡问道士的名字,道士低着头并不回答。

苏东坡恍然大悟:“那只横越大江的仙鹤,莫非就是您?”道士回头一笑,苏东坡陡然惊醒。

打开门窗去看,除了清朗的月光,什么也没有。

在黄州的这段岁月,是苏东坡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黄金期。

公元1082年,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皆可雄视千年,为宋朝代言。

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另一种补偿。

苏东坡历经荣华和苦难之后,在死亡的边缘获得了重生。

对苏东坡来说,黄州不再是一个困苦的流放之地。

对黄州而言,苏东坡也不再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天地过客。

第四集《成竹在胸》菊池惺堂喜欢收藏古董书画。

苏东坡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帖》现藏于台北故宫。

公元1082年,苏东坡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

按照传统,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

苏东坡凝望着窗外的雨丝,突然间有了写字的冲动。

他拿起笔,伏在案头,写下了《寒食帖》。

山中无日月,时间早就被遗忘了。

对于寒食节的到来,苏东坡更恍然无知。

直到看见乌鸦衔着坟间烧剩的纸钱,悄然飞过,他才想到这一天是寒食节。

书画艺术古今文人争相收藏苏东坡把一个流放诗人的沮丧与憔悴写到了极致。

心如死灰,不能复燃。

饱经忧患的苏东坡,在四十六岁终于领悟——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不粉饰,不卖弄,难在能够自由而准确地呈现一个人的内心处境。

18年后,这幅《寒食帖》,辗转到黄庭坚的手上,他挥笔写下题跋。

黄庭坚的题跋论语精当,书法绝妙,与苏东坡的《寒食帖》可谓珠联璧合。

在繁华的东京街头,有一家名叫荣丰斋的书法教室。

每个周末,书法爱好者都会来这里上课。

临摹《黄州寒食帖》是今天这堂课的内容。

日本从古至今出现了很多“东坡迷”,在京都这个古老的城市,便住着一位。

公元1082年,年轻的画家米芾,从遥远的湖南来到黄州拜望苏东坡。

那一次相聚,酒酣耳热之际,苏东坡拿出一张宣纸,叫米芾贴在墙上,自己面壁而立,悬肘画了一幅《枯木怪石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