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3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 (1)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1) (4)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2) (6)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9)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 (12)第6课时解决问题 (15)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生:等于65+25)78+64=⑥完成教材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17-18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行程中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示机会。

3.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而且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合理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那减法运算中会不会也存在某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连减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里通过“凑整”的对口令游戏和对加法的运算定律的简单回顾,引发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实现高效课堂。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理解减法性质。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4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看,李叔叔在查阅旅游资料。

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预设:我了解到李叔叔看的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两人同时汇报,一人说想法,另一人在黑板上列出对应的算式。

预设:生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页,然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内容是学习运算定律, 主要包括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还有运算定律的一些简单运用。

将与运算定律有关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 加以系统编排, 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 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四)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 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 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2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结合律”的概念。

2.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2.进行多步计算时的策略运用。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讲解及例题。

2.习题册:准备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讲解
1.介绍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提供简单例子进行解释。

2.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三)练习
1.让学生针对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做练习题。

2.给学生时间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练习。

(四)应用
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完成习题册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习题。

2.思考如何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够熟练进行简便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三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教学⽬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字母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较、抽象、概括能⼒,培养学⽣的符号感。

3、培养学⽣的观察能⼒和概括能⼒。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导⼊新授1、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师⽣交流后,课件出⽰李叔叔骑车旅⾏的场景:骑车是⼀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回答)3、师⼩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探索发现第⼀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共骑了多少千⽶?”学⽣⼝头列式,教师板书出⽰: 40+56=96(千⽶) 56+40=96(千⽶)你能⽤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个等式吗? 40+56=56+40你还能再写出⼏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独⾃写出⼏个这样的等式,并在⼩组内交流各⾃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喜欢的⽅式表⽰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符号来表⽰:△+☆=☆+△;可以⽤⽂字来表⽰:甲数⼗⼄数=⼄数⼗甲数。

3、如果⽤字母a、b分别表⽰两个加数,⼜可以怎样来表⽰发现的这个规律呢?a+b=b+a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介绍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三个定律是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关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和准确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并能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运用运算定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运算定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3.练习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引出运算定律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三个定律。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运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释和演示运算定律的运用。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这些运算定律不仅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对于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从宏观上理解运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总结出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需要时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例子中总结出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总结运算定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运算定律变得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总结运算定律。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三个部分。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对于运算定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含义。

2.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3.除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算定律;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橙子,一共花了50元,其中苹果每千克10元,橙子每千克5元,问妈妈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和橙子?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定义和公式。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算定律的概念。

3.操练(20分钟)针对每个运算定律,给出几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例如,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以下表达式:1.25 × (4 + 3)2.12.5 × (0.2 + 0.3)根据乘法结合律,计算以下表达式:1.12 × 15 × 202.0.12 × 15 × 20根据除法性质,计算以下表达式:1.100 ÷ 25 ÷ 22.100 ÷ (25 × 2)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运算定律,给出几个综合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运算定律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在理解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通过简单的举例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明白这些抽象的概念。未来,我需要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动画、实物操作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意识到理论介绍部分可能过于枯燥,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增强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够将运算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表达和倾听能力,发展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探索运算定律的新用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基本概念。这些定律是简化计算过程的关键,它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例子,展示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和乘法分配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运算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游戏得分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算式卡片来演示运算定律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三种运算定律。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定律,并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运用运算定律;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定律的奥秘。

例如:25 + 35 + 45 =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例如,讲解乘法交换律时,可以展示(2 × 3) × 4 = 2 × (3 × 4)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检验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教学目标: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活动一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任务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任务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

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

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五、测评训练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6025)8=60(258)2、P37/24 P35/做一做2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12584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7—18.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操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运用。

–灵活应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口算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二、新课讲解1.引入新知识:介绍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两个定律的作用及意义。

2.示范运算:在小黑板上演示几个简单的运算例题,引导学生熟悉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经验和方法。

•学生展示:请一些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解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当堂作业: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留给的作业,巩固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时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学生在运用定律解决问题时还有些犹豫。

下节课我将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生活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条定律的应用方法。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这些运算定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算定律方面的理解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

3.采用实践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4.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3.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导入法,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更多的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 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 .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 .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 .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 .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课时安排第 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第 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第 3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第 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 5课时乘法分配律第 6课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第 7课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第 1 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 17页例 1、 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 .你们想让自己计算得又对又快吗?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三单元就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 .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加法运算定律.二、新课教学1.学习例 1.探索加法交换律(2个数的加法) .教师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 .师:通过阅读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获取的信息: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 km. 下午骑了56 km. 所求的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 1: 40+ 56= 96(千米)生 2: 56+ 40= 96(千米)师: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师: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 .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同桌合作交流发现.师;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来表示吗?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这个共同的特点?能试着写出来吗?学生汇报随机板书:a+ b= b+a.师生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法交换律.师强调注意 a与 b可以表示 0、1、 2、 3中的任意整数.如 1+ 2= 2+ 1等 .所以 a+ b= b+ 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2.学习例 2.探索加法结合律(3个数的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 2.师:通过阅读.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获取的信息: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 km. 第二天骑了 104 km.第一天骑了 96 km.所求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尝试列式.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生 1: 88+ 104+ 96=( 88+ 104)+ 96=288生 2: 104+96+ 88=88+( 104+ 96)=288师:猜一猜 .( 88+ 104)+ 96与 88+( 104+ 96)这两个式子相等吗?通过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学生讨论、交流.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师:说的好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你能用符号表示它吗?生: a+ b+c= a+ ( b+ c) .三、巩固练习1.().叫加法的交换律.三个数相加 .先把()相加.再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和()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2.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填一填.72+ 32=()+()()+ 41=()+59139+ 45+ 61=()+()54+ 81+ 119= 54+()105+ 72+ 95= 72+()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它对于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运用好它.第 2 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材第20页例 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算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学生举例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二、新课教学出示例题表格: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城市 A→B城市 B→C城市 C→D城市 D→E115 km 132 km 118 km 85 km 师:根据上面的条件 .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按照计划 .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讨论 ..师: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 .并说明理由 .115 + 132+ 118+ 85= 247 + 118+ 85= 365 + 85= 450 (米)115 + 132+ 118+ 85= 115 + 85+ 132+ 118 ← 加法交换律= ( 115+ 85) + ( 132+ 118) ← 加法结合律=200+ 250=450(千米)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师:通过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生:第 2种算法是把能得到整百的数先结合起来再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师:说得好 .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 .所以要加小括号 .第 2种算法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生: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师: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 2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方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 3 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内容连减的简便运算:教材第21页例 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现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连减运算的三种算法.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书吗?古人有句话说得好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展示教材第 21页例 4主题图)这是李叔叔读书的情况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新课教学1.阅读与理解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生: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 .今天又看了 34页 .这本书一共 234页 .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 1:一共看了多少页?生 2:昨天比今天多看了多少页?生 3: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师:说的好 .我们就来解决第3个问题 .2.尝试各种算法.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师:先自己试试.看看有什么好方法.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3.交流优化算法.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介给大家.(学生说思路.教师板书)思路 1:从这本书中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昨天看的66页 .再去掉今天看的34也 .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板书 1: 234- 66- 34思路 2: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中去掉已经看过的页数.就算出还剩下没有看的页数 .板书: 234- ( 66+ 34)思路 3:从这本书中先去掉今天看的34页 .再去掉昨天看的66页 .就是还剩下没有看完的.板书: 234- 34- 66师:同学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讲的很有道理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请你从三个算式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 .(学生计算 .师巡视、辅导)师:都算完了吗?你用那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生 1:我用的是 242-34- 66这种方法 .因为 234- 34就是 200.这样算比较简单 .生 2:我用的是 242-( 66+ 34) 这种方法 .因为 66+ 34正好得 100.再从总数 234里减去 100.不容易出错 .(教师在此时应强调: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生 3:估计用 234- 34- 66的同学不多 .因为和那两种方法相比 .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 小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 .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前面的 .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连减的算法.来进行简便的计算 .4.质疑验证 .改变总页数 ..现在老师把书的总页数 234改成 266.想一师:在连减算式中是不是都可以这样算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想 .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学生思考并回答)师:说一说在连续减去两个数时.怎样算比较简便?师:在今后做题时 .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时 .一定要认真审题 .根据数据的特点 .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 5.拓展 .师:我们原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已经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运算定律.现在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减法的运算定律吗?学生回答 .板书 .a- b- c= a- ( b+ c)a- b- c= a- c- b.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吧!师:大家学会了吗?学得怎么样三、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528- 53- 47;470- 254- 46;545-167- 1452.智力大比拼.在 __上填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1) 868 52 48=868( 52+ ___)(2) 1500 28- 272= _____- ( 28 272)3.逛商场:“五一”大酬宾期间 .彩电降 355元 .样品再降 245元 .样品现价 2255元 .这台彩电原价多少元?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防止形成思维定势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第 4 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材第24、 25页例 5、例 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加法交换律:a+ b=b+ a加法结合律:( a+ b) + c= a+ ( b+ c)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 .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 5.提出问题 .师: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教材第24页主题图) .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生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生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师:说的很好 .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问题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 4×5和 25×42.认识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师: 4×25和 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生: 4×25= 25×4.(2)举例验证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教师板书 .如 .35 ×2=2×35; 60×30= 30×60.( 3)概括规律 .师: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得出结论 .生: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这个规律叫乘法交换律.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 b×a.师:这里的 a 与 b可以是哪些数?生:任意数 .师:同学们说的好 .我们要注意用乘法交换律时.一定要注意:数不能变化 .运算符号不能错 .2.教学例 6:乘法结合律 .( 1)发现问题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后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 .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 25×5) ×2 、25×( 5×2) .最后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 .明确 ( 25×5) ×2= 2 5×( 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 .师: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 ×10○ 15×( 4×10) ( 125×8) ×5○125(×8×5)学生计算后 .指名回答 .明确是相等关系 .(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学生汇报交流 .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a×b) ×c=a×( b×c)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师: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即换加(因)数的位置 .和(积)不变;结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 25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小组内说一说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 5 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教材第26页例 7.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总结通过举例、验证得出定律.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对定律进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总结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意义.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谁知道 3月 12日是什么节日?生:植树节 .师:植树的目的是什么?生:美化环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积极参加到植树造林中来.这是我们小学参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加植树情况:参加植树的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 4人负责挖坑、种树 .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课教学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信息和问题间的联系列出算式.有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都请你列出来.师板书:方法一:方法二:( 4+ 2) ×25 4 25+ 2××25= 6×25 =100+ 50=150(人)=150(人)师:请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并比较哪种解法更简便 .1.列成等式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都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等号来连接表示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所以说 ( 4+2) ×25= 4×25+ 2×25小结:虽然这两个算式样子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 .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2.类比展开 ..交流反馈 .请同学们找出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小组合作完成32×6+65×6 ( 32+ 65) ×832×8+65×8 ( 32+ 65) ×632×6+45×6 ( 32+ 45) ×832×8+45×8 ( 32+ 45) ×6师:观察等式 .仿照等式随意举例 .像这样的情况 .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其中的规律呢?大家不妨再举几个例子 .再算一算 .举例 .小组交流 .挑选几组板书 .3.体验感悟 .概括规律 .师:观察这些算式 .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结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师:能概括起来 .说一说?.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法的分配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字母表示这个定律.即:( a+ b)×c﹦ a×c+ b×c (请你用文字描述一下这个等式.)想一想: a×( b+ c)=()×()+()×()4.逆用乘法分配律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 .那么 .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受我的考验吗?276 ×38+ 276 ×62= ____ ×(___+ ___)三、巩固练习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 __里填入合适的数.( 1) ( 15+23) ×2= ____×2+ _____×2( 2) ( 37+12) ×16=37×____+12×____( 3) ___×___+ ___×___= ( 16+26) ×8( 4) ( 25+11) ×8= ____×____+ ____×_____如果计算的话 .( 4)你会选择左边的算式还是右边的算式进行计算.为什么?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 2×15+ 4×15= ( 2+ 4) ×15 ()( 2) 5×( 20+ 6) = 5×20+ 6 ()(3) 8×23+ 8×27= 8×23+ 27()(4) 9×( 6×4) = 9×6+ 9×4()小结: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 .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 .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 .灵活对待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 6 课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教学内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教材第29页例 8( 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会通过拆数 .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一说学过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b=b+ a加法结合律:( a+ b) + c= a+ ( b+ c)乘法交换律: a×b= b×a乘法结合律: ( a×b) ×c= a×( b×c)乘法分配律: a×( b+c) = a×b+a×c2.口算: 25×4×6= 7×8×125=4×7×25=师:你是怎么算的 .依据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把 25×4 = 100.125 ×8= 1000结合在一起比较容易计算 .师:我们一起就来学习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二、探究新知教师出示教材第 29页例 8. .买了 5副羽毛球拍 .花了 330元 .还买了 25筒羽毛球 .每筒 32元.(“师: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一打”是 12个 .)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1.怎样列式?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应该怎么算呢?2.竖式计算 .预设:3.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预设:12×25 12 25×= ( 3×4) ×25 = ( 10+ 2) ×25= 3×( ___×___)= ____________= 3×____ = ____________= ____ = ____说一说你对每种解法的理解 .4.优化方法 .12×25 12 25 ×= ( 3×4) ×25 = ( 10+ 2) ×25= 3×( 4×25) = 10×25+ 2× 25= 3×100 = 250+50= 300 = 300这两种和竖式计算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你的理由.三、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 40+ 7) ×12=()()()()()()29 ×56+ 56×31= [()()()]()()()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1) 104×25(2) 15×( 20+ 3)(3) 38×7+ 62×7(4) 5×23+ 5×27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谁来小结一下?第 7 课时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学内容除法的运算性质:教材第29页例 8( 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2.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除法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计算下列两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463- 175- 125362-( 150+ 162)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过渡: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学习除法的简便计算.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 8( 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买了 5副羽毛球拍 .花了 330元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2.怎样列式?方法一:330 ÷5÷2方法二:330÷(5×2)= 66÷2=330÷10= 33(元)=33(元)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330÷5÷2=330 ÷( 5×2)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5.猜想一下 .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明确: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280 ÷(7×5)7200 25÷4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① 680÷2÷5 680 ( 2×5)÷② 390÷39×5 390 2÷5 ÷③ 360÷( 36÷2) 360 36÷2÷④ 810÷18 810 9÷2 ÷②④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480 ÷( 5×48)2000 ÷125 ÷88100 ÷5÷81540÷45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学设计(4)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学设计(4)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等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运算定律的本质,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2.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发现运算定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运算定律的相关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定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定律知识。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加法运算定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2个3元和1个2元,如何付款?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乘法运算定律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例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知识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采取的措施: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3 课时第 1 课时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 P17/例 1(加法交换律)P18/ 例 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提纲:1.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发现。

3.除了教科书上的 3 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吗?这些方式都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尝试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2.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3.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运算定律的存在。

2. 新课:讲解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和练习加以巩固。

3. 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运算定律2. 板书内容: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运用及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拓展题:研究除法运算定律,类比乘法运算定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除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运算定律,巩固所学知识。

3.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通过实例和图示来解释和展示这些运算定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分数的运算和方程的求解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你喜欢的方法,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三、课堂达标
1.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52+)
1500-28-272=-(28○272)
415-74-26=○(○)
2.完成第2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
(2)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3)用合适的符号连接上面两个算式。
(4)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5)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我发现:两个数的()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再()。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请试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设计
复备栏
一、知识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算完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10+4)×25 10×25+4×25
(8+5)×12 8×12+5×12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请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300+600=﹢
﹢65=﹢35
400﹢500=﹢
45﹢=35﹢
﹢=245﹢28
三、课堂达标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2+100 = ( )+( ) 270+30 = 30+( )
()+105 =( )+333()﹢100=()﹢54
2.下面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1)45﹢60=60﹢45()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
例3的情境图: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城市A—B城市B—C城市C—D城市D—E
(1)列式
(2)请尝试计算
(3)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吧?
2.试一试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5+14+186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1)要求一共要扎多少朵红花需要哪些数学信息?(2)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方法一:方法二:
(3)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算式的关系?并用合适的符号连接两个算式?
(5)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6)三个数相乘,先乘(),或先乘(),( )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课题
乘法简便计算的多样化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研讨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设计
复备栏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25×4= 125×8=
25×4×2= 125×8×2=
25×4×3= 125×8×3=
(1)运用乘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45×50=×45×=35×
三、课堂达标
1.先计算,再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48×16=178×32=
2.填空
(1)()×45 = 55×(),这里运用了乘法(),用字母表示是()。
(2)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下面等式哪些符合乘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2)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3)a+80=800+a()
(4)■+☆=☆+■()
(5)70+120=120+70()
(7)△+○=○+△()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307﹢348=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集体备课专用纸
学科:数学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
课题
加法结合律
2.试一试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45×(25+12)=45×25+12()
35×24+65×24=(35+65)×24()
28×(8×6)=28×8+28×6()
4×a+8×a=(4+8)×a()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2+40)×3=×3 +×3
15×(40 + 8) = 15×+ 15×
2.你会改写吗?怎么改写更好?
12=()×()
25=100÷()
36=()×()
125=1000÷()
3.教学例8
(1)“一打装”是什么意思?
(2)分析数量关系列算式
二、自主探索
1.探究12×25的简便算法。
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吧!
方法1:计算12×25时,可以先把12写成是()×()的积,()×25等于100。
(3)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计算方法,可以按从()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还可以先减去()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
(4)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几个个数的和。这是减法的运算性质。
(5)用字母表示减法的运算性质:a-b-c= 2.练一练。
(7)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请试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三、课堂达标
1.根据刚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5×7×4=××7
(2)(60×25)×=60×(×8)
(3)125×7×8=××7
2.把得数相同的连一连。
25×13×4 125×9×8 37×4×5 125×8×9
教学反思
课题
乘法交换律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研讨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2.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复备栏
一、知识铺垫
复习加法交换律
二、自主探究
1.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三、课堂达标
1.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76+18=18+76
37+45=45+37
31+67+19=31+19+67
56+72+28=56+(72+28)
24+42+76+58=(24+76)+(42+58)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35+39+65+11 13+46+55+54+87
探究活动(1)方法一方法二:
(2)这两个算式都求(),它们的计算结果(),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符号连接。即○这个等式说明了()
(3)你能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4)聪明的同学,你能结合前面学习的规律,给你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
(5)用你喜欢的符号或字母表示两个因数,请你用式子表示上面的规律。
2.试一试
(4)比较下面的两组算式。(48+34)+66○48+(34+66)(39+25)+75○39+(25+75)(
5)通过上面的三个算式,我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同()相加,它们的()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6)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试着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3.能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
复备栏
一、知识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是哪两个?
2.口头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
写出怎样用字母表示。
3.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做什么?
4.那么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还可以做什么呢?
方法2:计算12×25时,可以先把25扩大()倍得到100,计算12×100等于()。要使12×25的积不变,计算出12×100积1200就要()4倍。
2.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试着解答其他的问题。
三、课堂达标
78×20+22×20=(+)×20
63×58 + 63×42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9×37+9×63 25×(4+40)102×43
四、知识拓展
3.填一填
(1)66×28 + 66×32 + 66×40=(+ +)×66
(2)65×28 + 65×32 - 65×40=(+ -)×
教学反思
(2)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问题。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米?
①②
二、自主探究
1.探索交流,理解加法结合律。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小组内互相补充,告诉同学们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填“﹥”“﹤”“=”)(88+104)+96○88+(104+96)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复备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