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传输层与应用层协议实验
TCP IP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TCP/IP网络协议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TCP/IP协议分析的方法及其相关工具的使用;2. 熟练掌握 TCP/IP体系结构;3. 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4. 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关协议分析。
二、实验类型分析类实验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准备知识1.Windows 2003 server 操作系统2.TCP/IP 协议3.Sniffer工具软件五、实验步骤1.要求掌握网络抓包软件Wireshark。
内容包括:●捕获网络流量进行详细分析●利用专家分析系统诊断问题●实时监控网络活动●收集网络利用率和错误等2.协议分析(一):IP协议,内容包括:●IP头的结构●IP数据报的数据结构分析3.协议分析(二):TCP/UDP协议,内容包括:●TCP协议的工作原理●TCP/UDP数据结构分析六、实验结果1.IP协议分析:(1)工作原理:IP协议数据报有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首部分为,版本、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首部检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可选字段和数据部分(2)IPV4数据结构分析:2.TCP协议分析:(1)工作原理:TCP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的三条报文来建立的。
第一条报文是没有数据的TCP报文段,并将首部SYN位设置为1。
因此,第一条报文常被称为SYN分组,这个报文段里的序号可以设置成任何值,表示后续报文设定的起始编号。
连接时不能自动从1开始计数,选择一个随机数开始计数可避免将以前连接的分组错误地解释为当前连接的分组。
(2)TCP数据结构分析第一次握手:第二次握手:第三次握手:3.UDP协议分析:(1)工作原理:与我们所熟悉的TCP一样,UDP协议直接位于IP的顶层。
根据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UDP和TCP都属于传输层协议。
UDP的主要作用是将网络数据流量压缩成数据报的形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技术、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探讨和实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依次介绍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技术、网络安全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
正文内容:1.网络体系结构1.1OSI参考模型详细介绍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七层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2TCP/IP协议栈分析TCP/IP协议栈的四层结构,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并对各层的功能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2.通信协议2.1TCP/IP协议阐述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
2.3DNS协议解释DNS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包括域名解析、域名查询等功能。
3.数据传输技术3.1传输层协议详细阐述传输层协议的特点和功能,包括面向连接的TCP协议和无连接的UDP协议。
3.2终端设备讨论终端设备的种类和特点,包括计算机、方式、平板等,并介绍它们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4.网络安全4.1加密与解密技术分析加密与解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等方法。
4.2防火墙介绍防火墙的原理和功能,包括包过滤、状态检测等方法,以及常见的防火墙产品和解决方案。
4.3DDOS攻击分析DDOS攻击的原理和危害,并介绍一些应对DDOS攻击的方法和技术。
5.实验结果与分析5.1实验目的和方法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5.2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包括网络延迟、带宽利用率等指标。
5.3结果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我们通过介绍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等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Cisco_Packet_Tracer实验教程
可以这么说,我用过有许多好的网络模拟软件,其中不乏有特别优秀的!比如Boson的Boson NetSim for CCNA 6.0就很优秀。
但是自从我用了Packet Tracer这个思科官方模拟软件后,我发现竟有更优秀的。
他的最新版本是Packet Tracer 5.0,直到现在我使用这个工具仍然是爱不释手,好了闲话不多说,工作!网络上有相关Packet Tracer的所谓“教程”,但是都只是皮毛,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介绍Packet Tracer 5.0这个软件。
力求做到“深入、详解”。
另外我不反对大家转载这篇文章,但是我希望朋友转载后请注明链接:|狼人◇_传说/谢谢!本文用到的Packet Tracer有最新版本PT 5.2,下载地址:/files/1521bf9c-a187-11de-87fc-0014221b798a/cisco的Packet Tracer 5.2现已推出。
在原有5.1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的安全特性。
现在5.2可以满足CCNA 安全课程的学习。
5.2增加的功能主要有:1、AAA2、加密功能2.1 点到点VPN2.2 远端VPN3、Qos (MQC的使用)4、NTP (网络时间协议)5、SNMP6、ipv67、ips8、路由协议也更加完善,可以实现的功能更加全面9、PC上也增加了几个新的功能是和路由器做配合。
第一篇、熟悉界面一、设备的选择与连接在界面的左下角一块区域,这里有许多种类的硬件设备,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为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无线设备、设备之间的连线(Connections)、终端设备、仿真广域网、Custom Made Devices(自定义设备)下面着重讲一下“Connections”,用鼠标点一下它之后,在右边你会看到各种类型的线,依次为Automatically Choose Connection Type(自动选线,万能的,一般不建议使用,除非你真的不知道设备之间该用什么线)、控制线、直通线、交叉线、光纤、电话线、同轴电缆、DCE、DTE。
应用层协议实验报告
应用层协议实验报告应用层协议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层协议是实现不同网络应用之间通信的关键。
通过应用层协议,我们可以实现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各种网络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和理解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一、实验背景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层协议是建立在传输层协议之上的,它负责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SMTP等。
本实验中,我们将重点研究HTTP协议。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应用层协议的作用和原理;2. 掌握HTTP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3. 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
三、实验过程1. HTTP协议的基本原理HTTP协议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它使用请求-响应模型进行通信。
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请求并返回相应的HTTP响应。
2. HTTP请求的格式HTTP请求由请求行、请求头和请求体组成。
请求行包含请求方法、URL和协议版本。
请求头包含一些附加的信息,如User-Agent、Host等。
请求体通常用于传输数据。
3. HTTP响应的格式HTTP响应由响应行、响应头和响应体组成。
响应行包含协议版本、状态码和状态信息。
响应头包含一些附加的信息,如Content-Type、Content-Length等。
响应体包含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4. 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为了更好地理解HTTP协议,我们将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
服务器接收客户端的请求,解析请求并返回相应的数据。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
服务器能够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返回相应的数据。
客户端能够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通过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服务器和客户端,我们更加熟悉了HTTP协议的格式和通信过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生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3)网络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技术(4)网络层与传输层技术(5)应用层协议与网络应用(6)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2.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场景。
(3)使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
(4)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
2. 辅助资料:网络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等。
3. 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卡、网线等。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比3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70%。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课时: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2. 第5-8课时: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3. 第9-12课时:网络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技术4. 第13-16课时:网络层与传输层技术5. 第17-20课时:应用层协议与网络应用6. 第21-24课时: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7. 剩余课时:实验教学、课堂讨论、复习与考试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续)6.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网络安全问题,讲解加密技术、认证协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措施。
介绍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常用工具。
七、实验教学计划1. 实验一:网络搭建与配置目的:熟悉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掌握基本的网络搭建。
内容: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搭建小型局域网,配置IP地址。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指导书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指导书verO.01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shhkun2014年9月、八前《网络协议分析》课程是针对计算机及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实验指导书是专门为《网络协议分析》理论课程配套的、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及操作而编写的。
本实验指导书按照TCP/IP的层次结构对网络互连中的主要协议进行分析,由下而上的设计了 9个实验,涉及ARP协议分析、IP协议分析、ICMP协议分析、UDP协议分析、TCP协议分析、DHCP协议分析、DNS协议分析、HTTP协议分析、SMTP协议与POP3协议分析。
在实验内容之前对实验采用的Wireshark软件进行了介绍。
希望学生们通过以上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网络协议的理解和掌握协议分析的方法。
特别说明:1、本指导书中给出的实验网络物理模型,不需要学生动手搭建,所有网络物理模型都基于现有的实验室运行环境。
2、本指导书中实验内容的开展与实验室使用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品牌无关,实验指导书中指出实验品牌等,只是为了举例方便。
3、实验中设备的ip地址以实际实验机器的ip地址为准,不同学生的IP地址应该不同。
目录1.网络协议分析实验环境要求 (4)2.网络协议分析器Wireshark (5)2.1Wireshark 主窗口简介 (5)2.2Wireshark 菜单栏简介 (6)2.3Wireshark 的工具栏 (7)2.4Wireshark 的网络数据抓包过程 (8)2.5由Wireshark协议窗口分析协议的格式 (10)3.网络层协议分析 (11)实验一ARP协议分析 (12)实验二IP 协议分析 (15)实验三ICMP协议分析 (19)4.传输层协议分析 (27)实验四UDP协议分析 (28)实验五TCP协议分析 (31)5.应用层协议分析 (34)实验六DHCP协议分析 (34)实验七DNS协议分析 (37)实验八HTTP协议分析 (39)实验九SMTP及POP3协议分析 (42)(1) 本指导书按照 TCP/IP 的层次结构对网络互连中的主要协议进行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B》课程设计姓名:高昇(王南)学号:139094145(139084144)班级:流131指导老师:黄莉完成日期:6月22日总体要求一、目的1.实现QQ,WINs 远程桌面,远程控制功能;掌握teamviewer软件使用方法。
比较QQ 、Wins、teamviewer三者区别。
2.学习并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的使用方法,学会捕获网络上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观察、分析网络协议首部。
3.加深理解以太网EthernetⅡ协议及其帧的语法(帧格式)和语义4.加深理解互联网IP协议及其数据报的语法(包格式)和语义5.加深理解互联网TCP协议及其报文段的语法(报文段格式)和语义6.加深理解互联网DNS服务及其报文的语法(报文格式)和语义7.加深理解互联网HTTP协议及其报文的语法(报文格式)和语义二、原理1.以太网MAC层EtherⅡ协议原理2.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相关协议原理3.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规则三、设计环境1.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2.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3.主机上安装了WireShark、IE等软件。
四、设计内容访问百度主页,用WireShark工具捕获以下五个协议的有关协议数据单元,并分析以下五个协议:1.以太网EtherⅡ协议2.互联网IP层协议3.互联网UDP协议4.互联网DNS5.互联网HTTP五、步骤1.关闭所有上网的软件(如QQ等)2.在MSDOS下(1)使用ARP–d*命令清除自己电脑中MAC和IP映射表。
(2)用ipconfig /flushdns:清空本地的DNS解析器的缓存。
(3)P ing ,找出对应的IP地址,用来验证WireShark实验的结果3.启动web浏览器,清空浏览器缓存(在IE窗口中,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删除文件”命令)。
4.启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完成相关的设置(“capture-O ptios”),开始捕获数据帧。
网络通信的传输层与应用层协议
网络通信的传输层与应用层协议网络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而在网络通信中,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讨论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一、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是实现数据传输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在网络中,最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通过三次握手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在发送数据之前,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先进行握手,以确保双方都能够正常通信。
TCP提供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同时,TCP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段和重组,以适应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相比于TCP更加轻量级。
UDP传输数据时不需要进行握手,因此传输延迟更低。
但是,UDP并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因为它没有流量控制和重传机制。
UDP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延迟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语音通话和实时视频流传输。
二、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是构建在传输层之上的协议,它定义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通信所需的规则和格式。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和域名系统协议(DNS)等。
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TTP是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应用层协议,主要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
通过HTTP,用户可以从Web服务器上获取和发送各种资源,如文本、图片、视频等。
HTTP使用TCP作为传输协议,在传输层建立连接后,通过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2. 文件传输协议(FTP)FTP是一种用于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
它可以实现文件的上传、下载和删除等操作。
FTP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并且需要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才能进行文件传输操作。
实验四 IP协议分析
实验四 IP协议分析实验四 IP协议/TCP协议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截获帧进行分析,验证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掌握对应数据包的内部封装结构。
二、实验内容使用Ethereal网络监听软件对TCP/IP体系下的以太网链路层MAC帧,网络层ARP协议、ICMP协议和IP协议,传输层TCP协议和UDP协议格式进行分析。
三、实验知识局域网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形网、环形网、总线网和树形网,相应代表性的网络主要有以太网、令牌环形网、令牌总线网等。
局域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快速以太网(100Mb/s)、吉比特以太网(1Gb/s)和10吉比特以太网(10Gb/s)的飞速发展,采用CSMA/CD(Carrier sense,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接入方法的以太网已经在局域网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以太网几乎成为局域网的同义词。
因此,本章的实验以以太网为主。
以太网MAC帧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_ Ethem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 的802.3标准。
图 4-1显示了这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
这种802.3+802.2帧已经很少使用了当长度/类型字段表示长度时 6 802.3 字节 MAC帧目的地址 6 源地址 1 1 802.2 字节 1 LLC帧 DSAP SSAP 控制 2 1 1 1 IP数据 IP层数据 43_1497 数据 4 FCS LLC子层长度/类型 DSAP SSAP 控制 MAC子层 IP数据 6 以太网V2 字节目的地址 MAC帧插入 8字节 7字节 1字节 MAC帧 6 源地址 2 长度/类型 46_1500 IP数据 4 FCS IP层 MAC子层物理层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10101011 前同步码帧开始定界符图 4-1 Ethernet和IEEE 802.3/802.2定义的帧封装结构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DI_ Ethernet V2标准是指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和_ero_公司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9版)(1)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7月目录第一章实验概述 (1)第二章仿真编辑器使用说明 (2)第三章协议分析器使用说明 (10)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实验—基本实验 (14)实验 1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的构成 (14)实验 2 网络层:地址转换协议ARP (17)实验 3 网络层:网际协议IP (21)实验 4 网络层: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27)实验 5 传输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33)实验 6 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CP (37)实验7 网络地址转换NAT (42)实验8 静态路由与路由信息协议RIP (45)实验9 网络综合实验 (51)附录三种网络结构图 (52)第一章实验概述【实验环境】每个实验均要求以下实验环境:1.服务器一台:装有HTTP、FTP、TELNET、MAIL、DHCP、DNS等服务。
2.中心设备一台。
3.组控设备若干。
4.实验机:运行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程序。
5.Visual Studio 2003(C++,C#)。
【实验内容】《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将实验划分为九个基本实验。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TCP/IP协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实验1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的构成:该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学会使用仿真编辑器编辑以太网帧,学会两种不同MAC帧格式,认真观察和分析以太网帧的MAC首部。
实验教学效果达到理解MAC地址、MAC广播地址的作用。
实验2 网络层:地址转换协议 ARP:该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作用与工作原理。
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利用ARP协议的工作原理,设计类似ARP协议程序,学会在局域网中查找MAC地址。
实验3 网络层:网际协议IP:该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分类IP地址,掌握IP数据报的格式、长度以及各字段的功能,掌握路由转发的原理。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研究和分析网络协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实现安全和高效的数据传输。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几种常见的网络协议,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环境下,网络协议能够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并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保障。
1. 引言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的基础。
它们定义了数据如何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和交换,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重点研究以下几种网络协议:1.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网络协议之一。
它分为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网络协议的实现和使用牵涉到各个层次的相关技术和配置。
1.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它基于TCP/IP协议,并通过可靠的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HTTP协议,我们可以实现网页的请求和响应,以及其他与Web相关的操作。
HTTP协议的实现和使用在今天的互联网中至关重要。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2.1. 理解和掌握各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2.2. 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网络协议的功能和效果;2.3. 探索网络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实验过程3.1. 搭建实验环境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搭建一个适合的实验环境。
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连接,并安装必要的软件和工具。
3.2. 实验一:TCP/IP协议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际操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和配置网络接口层的相关参数。
接下来,我们将实现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功能,包括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的配置。
最后,我们将使用应用层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并验证其可靠性和效果。
3.3. 实验二:HTTP协议实验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将以HTTP协议为例,研究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流程和功能。
应用层实验实验小结
应用层实验实验小结应用层实验实验小结一、实验概述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高层的协议,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了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SMTP等。
通过这些协议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协议,主要用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HTTP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在传输数据时采用明文方式,因此不具备安全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Wireshark抓取了HTTP请求和响应报文,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HTTP请求报文由请求行、请求头部和请求正文三部分组成;2. 请求行包括方法、URL和版本号三个部分;3. 请求头部包括多个字段,如Accept、User-Agent等;4. 请求正文是可选的,通常在POST请求中才会使用;5. HTTP响应报文由状态行、响应头部和响应正文三部分组成;6. 状态行包括版本号、状态码和状态消息三个部分;7. 响应头部包括多个字段,如Content-Type、Server等;8. 响应正文是可选的,通常在响应状态码为200时才会有。
三、FTP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主要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FTP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在传输数据时采用明文方式,因此也不具备安全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FileZilla客户端连接到FTP服务器,并上传了一个文件。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FTP有两种工作模式: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2. 主动模式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20端口发送PORT命令,服务器通过该端口向客户端的数据端口发送数据;3. 被动模式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21端口发送PASV命令,服务器返回一个包含IP地址和数据端口号的响应报文,客户端通过该地址和端口号连接到服务器并进行数据传输;4. FTP有多种操作命令,如登录、列出目录、下载文件、上传文件等。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2.掌握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二、实验器材1.计算机2.网线3.路由器三、实验过程1.实验一:理解网络分层结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结构,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主要是光纤、双绞线等物理媒介。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转化为帧,并进行传输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网络层负责寻路和分组转发,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连接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服务,负责通信协议的选择和具体的应用功能。
2.实验二:数据传输过程-数据从源主机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目标主机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送、传输和接受。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层级结构封装,并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根据层级结构进行解封装和处理,最终将数据交给应用层使用。
3.实验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由主机和链路两部分组成。
-主机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结点,终端设备有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结点有路由器、交换机等。
-链路是连接主机之间和主机与网络结点之间的通信路径。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成功地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多个层级结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达到了实验的目标。
六、总结和建议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实践操作,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然而,实验时间比较紧张,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更多的实验训练的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探索。
UD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UD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三 UDP 协议分析⼀、实验⽬的1. 掌握传输层的UDP协议内容;2. 理解UDP协议的⼯作原理;2. 了解应⽤层协议与传输层协议的关系。
⼆、实验内容1. 学习UDP协议的通信过程;2. 分析UDP协议报⽂格式;3. 学会计算UDP的校验和。
三、实验原理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户数据报协议(RFC 768)⼀种⽆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UDP 协议基本上是 IP 协议与上层协议的接⼝。
由于⼤多数⽹络应⽤程序都在同⼀台机器上运⾏,计算机上必须能够确保⽬的地机器上的软件程序能从源地址机器处获得数据包,以及源计算机能收到正确的回复。
这是通过使⽤UDP 的“端⼝号”完成的。
例如,如果⼀个⼯作站希望在⼯作站128.1.123.1 上使⽤域名服务系统,它就会给数据包⼀个⽬的地址 128.1.123.1 ,并在 UDP 头插⼊⽬标端⼝号 53 。
源端⼝号标识了请求域名服务的本地机的应⽤程序,同时需要将所有由⽬的站⽣成的响应包都指定到源主机的这个端⼝上。
与 TCP 不同, UDP 并不提供对 IP 协议的可靠机制、流控制以及错误恢复功能等。
由于 UDP ⽐较简单, UDP 头包含很少的字节,⽐ TCP 负载消耗少。
UDP 适⽤于不需要 TCP 可靠机制的情形,⽐如,当⾼层协议或应⽤程序提供错误和流控制功能的时候。
UDP 是传输层协议,服务于很多知名应⽤层协议,包括⽹络⽂件系统(NFS)、简单⽹络管理协议(SNMP)、域名系统(DNS)以及简单⽂件传输系统(TFTP)。
UDP协议结构:(1) Source Port —16位。
源端⼝是可选字段。
当使⽤时,它表⽰发送程序的端⼝,同时它还被认为是没有其它信息的情况下需要被寻址的答复端⼝。
如果不使⽤,设置值为0。
(2) Destination Port — 16位。
⽬标端⼝在特殊因特⽹⽬标地址的情况下具有意义。
数据通信测试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数据通信测试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高学生对数据通信测试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细致、高效的实验操作习惯,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首先,通过学习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的定义、分类、传输介质、通信方式、通信协议等基本知识。
2. 数据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信源、信宿、信道、信噪比、编码、解码等,并掌握各部分的功能。
3. 数据通信测试技术学习数据通信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信号测试、信道测试、设备测试等。
4. 实验设备与工具熟悉实验中使用的设备与工具,如示波器、网络分析仪、光纤测试仪等。
5. 实验步骤与操作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以下步骤:(1)搭建数据通信系统,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2)对系统进行测试,包括信号测试、信道测试、设备测试等。
(3)分析测试结果,找出问题并进行优化。
三、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1)了解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
(2)熟悉实验设备与工具,包括其功能、操作方法等。
(3)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如双绞线、光纤、测试仪等。
2. 实验步骤(1)搭建数据通信系统,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2)对系统进行信号测试,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号质量、传输速率等。
(3)对信道进行测试,包括信道带宽、信道损耗、信道误码率等。
(4)对设备进行测试,包括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兼容性等。
(5)分析测试结果,找出问题并进行优化。
3.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以下内容:(1)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
(3)实验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数据通信测试实训,掌握了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功能,熟悉了数据通信测试技术、实验设备与工具,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哈工大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之二
实验过程:
了解TCP/IP的相关组成部分及其应用意义(8分)
如何验证你发送的邮件是否发送成功?
可以用浏览器打开接收方的邮箱查询邮件
也可以通过telnet语句连接POP3邮件服务器查询
实验中遇到的其他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连接到SMTP服务器后,再输入时不识别退格键,经常会输入错误导致不得不重新输入。后来我用记事本先讲我要输入的命令写好,然后实验中直接粘贴,避免出现错误耽误时间。
Helo是想服务器标识用户身份
MAIL FROM是指定所使用的发出邮件的用户
RCPT TO标明单个邮件接收方
data后接的是邮件正文
你使用SMTP服务器时进行用户权限验证了吗?如果不进行用户权限验证存在什么问题?
没进行验证。不验证权限使得邮件服务器的安全性十分不可靠,他人可以轻易的使用你的帐号来发送垃圾邮件或者诈骗邮件。
实验中遇到的其他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开始的时候没有输入端口号,导致连接出错。
了解SMTP协议的工作过程(8分)
得分:
使用Telnet连接软件学院SMTP邮件服务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你是如何使用telnet命令发送邮件的(操作截图)?
所使用的各个命令的目的(或意义)是什么?
了解POP3协议的工作过程(8分)
得分:
使用Telnet连接软件学院POP3邮件服务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你是如何使用telnet命令接收和查看邮件的(操作截图)?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二网络层传输层协议分析实验
5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网络层概述-功能
PC A
PC B
目的寻址
路由选择
IP地址
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
10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网络层概述-被动路由协议(routed protocol)
IP协议
ICMP协议
ARP协议
11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IP协议
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
功能:
定义编制机制、数据报的格式等
报文格式
12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ARP协议
功能:将IP地址解析成MAC地址
16位目的端口号
16位窗口大小 16位紧急指针
16位校验和 选项 数据
25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TCP协议
协议树
26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TCP协议
特点:
传输之前建立TCP连接 传输结束释放TCP连接 滑动窗口 面向连接的
可靠的
可靠传输技术
27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TCP协议
TCP建立连接过程(三次握手)
时间 时间
syn
seq=N
PC A
syn
seq=M
ctl=syn ack=N+1 ctl=ack ack=M+1
PC B
seq=N+1
数据
28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TCP协议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72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4.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5.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常见网络设备,具备网络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2. 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各层的功能和常用协议端到端通信与分层设计原则3. 网络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PPP等网络层协议:IP、ICMP、IGMP等传输层协议:TCP、UDP等应用层协议:、FTP、SMTP等4.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的作用和配置5. 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需求分析网络拓扑设计网络设备选型和配置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实验:操作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参数,验证理论知识。
3. 讨论:分组讨论网络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网络案例,提高网络设计和管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著。
2. 实验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
3. 辅助资料:教学PPT、实验指导书、网络技术文档等。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堂讲授:每周4学时,共计12周,完成课程基本理论的教学。
2. 实验课程:每周2学时,共计6周,完成实验技能的培训。
3. 课外作业:每周安排一次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期中考试:在第8周进行,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5. 期末考试:在第16周进行,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测试
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测试一、引言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测试是确保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进行测试,可以发现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测试进行介绍。
二、物理层测试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础,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
在物理层测试中,需要评估以下几个方面:1. 传输介质测试:检查传输介质的质量和性能,包括电缆、光纤等,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速率。
2. 信号传输测试:测试信号的强度、噪音以及干扰情况,以验证信号的可靠传输。
3. 设备连接测试:测试设备之间的连接情况,确保设备之间的物理连通性。
三、数据链路层测试数据链路层负责将原始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以及进行数据的错误检测和纠正。
在数据链路层测试中,需要关注以下方面:1. 帧同步测试:验证数据帧的同步性和正确性,确保数据正确传输。
2. 媒体访问控制测试:测试数据链路层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MAC)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多个设备能够在同一媒体上进行有效的通信。
3. 错误检测与纠正测试:测试数据链路层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是否可靠,防止数据传输中的误码问题。
四、网络层测试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并进行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
在网络层测试中,需要进行以下测试:1. IP地址分配测试:测试网络层的IP地址分配机制是否正常,确保每台主机都能获得唯一的IP地址。
2. 路由选择测试:测试路由协议的选择算法是否有效,确保数据包能够按照正确的路径传输。
3. 分组转发测试:测试网络层的分组转发机制是否正常,确保数据包能够按照正确的目的地进行转发。
五、传输层测试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包括错误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功能。
在传输层测试中,需要进行以下测试:1. 建立和终止连接测试:测试传输层的连接建立和终止机制是否正常,确保应用程序之间能够建立可靠的连接。
2.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测试:测试传输层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是否可靠,防止网络拥堵和数据丢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1 传输层TCP 协议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TCP 协议的基本原理2. 熟悉TCP 协议数据包的格式二、 实验内容:1. TCP 连接的建立与释放TCP 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过程实现的。
(1)实验环境如下图所示:接收端192.168.0.102发送端使用端口2440,接收端使用端口5001(2)打开Traces\3_1_IntroductionToTCP\tcp_pcattcp_n1.cap 文件分组列表窗口中3-5分组显示了三次握手过程发送的三条报文。
分别选择这三条报文,查看协议框和原始框中的TCP 协议字段内容,分析flags 字段中的SYN 、ACK 位的0/1设置的含义,注意序号、确认号字段的值。
三次握手报文会协商报文的最大段大小,本例中TCP segment data设为1460字节。
连接建立后,发送端向接收方发送8192字节的数据流。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看,这是作为一个单位传送的。
但是,底层的网络并不能支持容纳8192个字节这样大的分组,因此TCP会将这一个逻辑传送单位分成多个报文段。
分组6显示的是第一个报文段,它包含前1460个字节,再加上20个TCP首部字节和20个IP首部字节,共1500字节,这是以太网所允许的最大字节长度,再加上14字节的以太网帧首部,共1514字节。
分组7、9、10、11也都传送1460字节的报文段,分组13传送892(8192-1460*5)字节。
分组8是接收端给发送端的确认报文,只有TCP首部而没有数据部分,试分析其内容。
当两端交换带有FIN标志的TCP报文段并且每一端都确认另一端发送的FIN包时,TCP 连接将会关闭。
FIN位字面上的意思是连接一方再也没有更多新的数据发送。
分组13-16是释放TCP连接的报文。
分组13包含了最后892个字节并设置FIN=1表示没有数据要发送了。
分组14确认收到所有的数据,确认号为8194是因为将FIN自身作为第8193字节。
分组15表示接收方发送一个FIN标识表示不发送数据了,分组16表示发送方发送最后一个报文来确认接收方的FIN分组。
2.启动ethereal,上网自由捕获一些TCP分组并进行分析。
3.TCP重传(1)实验环境同1(2)打开文件Traces\3_2_RetransmissionInTCP\pcattcp_retrans_t.cap,文件是发送端主机捕获的分组,用过滤器tcp.analysis.retransmission过滤出重传分组,如下图所示。
观察分组12的细节,序号是1001。
使用过滤器tcp.seq==1001后会发现分组5也拥有同样的序号。
分组5是对1001到2460号字节的传输,而分组12却仅是对1001到2000号字节的重传。
分组20实际上是对2001到2460号字节的重传。
再观察分组5前后的分组的情况,分组4是对1至1000号字节的传输,分组5是对1001到2460号字节的传输,分组7是对2461到3920号字节的传输。
(3)打开文件Traces\3_2_RetransmissionInTCP\pcattcp_retrans_r.cap。
文件是接收端主机捕获的分组。
分组4表示发送方发送1-1000字节,分组5是接收方对发送方1-1000字节的确认,分组6表示发送方发送2461-3920字节,列表中找不到发送1001至2460号字节的传输分组,而pcattcp_retrans_t.cap文件中的5号分组是对1001-2460字节的传送。
这表明它们被发送了,但接收方没有收到。
分组7在分组6到达后仍以确认号1001响应,表示它期望的下一个字节的序号为1001。
分组8表示发送的是3921-5381字节,分组9的确认号仍为1001,最后在分组12中看到丢失的1001-2000字节被重传(与pcattcp_retrans_t.cap的12分组一样),分组14确认2001号字节。
三、思考题:1.tcp_pcattcp_n1.cap文件中,哪些分组只包含首部而没有数据?所有从接收端到发送端的分组的确认号都相同吗?所有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分组的确认号都相同吗?为什么?分组12确认的分组有多少?分组14确认的分组又有多少?2.在TCP流中仅有的没有设置ACK标志的报文段是什么?为什么?3.pcattcp_retrans_r.cap文件中丢失的2001-2460字节在哪个分组中被重传?实验2-2TCP和UDP的比较一.实验目的1.了解UDP协议的基本原理2.熟悉UDP协议数据包的格式3.了解TCP和UDP协议的不同二. 实验内容:1.TCP与UDP的比较(1)实验环境如下图所示:本实验是使用实验室的局域网捕获的,台式机通过一个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我们使用ttcp来产生具有某些属性的TCP和UDP的流,实验配置如上图所示。
(2)打开E:\Traces\3_3_ComparingTCPtoUDP\ tcp_2transmit.cap文件在分组列表窗口中1—3是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分组10到分组13显示的是连接的终止。
分组10既是一个带有FIN标志的请求终止连接的分组,又是一个最后1080个字节的重传(序号是3921~5000)。
从中看到从初始化连接的分组1开始到关闭连接的分组10的结束的时间是2.48秒,分组11-13未必要计入接收端的时间之内,因为一旦收到第一个FIN,TCP层就马上发送一个关闭连接的信号。
(3)打开E:\Traces\3_3_ComparingTCPtoUDP\ udp_2transmit.cap文件观察UDP流,在分组列表中如分组1到分组11,虽然像TCP流那样传输了相同的数据,但两者还是有许多的不同。
TCP用SYN分组和SYN ACK分组来显示打开一个连接,而UDP 是直接开始发送包含数据的分组。
同样,TCP用FIN分组和FIN ACK分组来关闭一个连接,而UDP只是简单的停止包含分组的传输。
虽然UDP本身不提供接收端到发送端的反馈,但我们看到从接收端到发送端的ICMP分组—分组12—14,在这种情况下,ICMP分组提示一些UDP数据报没有被传送到。
2.用TTCP生成TCP流的通信下面就用TTCP产生TCP和UDP流,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Ethereal实验。
a)一台机子先在命令行模式下建立一个启动TTCP程序,建立一个TTCP接收端。
由于程序是安装在C盘下的,所以先进入C盘的提示符,输入命令:C:\pcattcp>pcattcp –r,-r代表是接收端,天网防火墙会出现安全提示,选“允许放行”,如图4-1所示,现在该机在TCP端口5001上监听消息。
同时,接收端启动Ethereal进行抓取数据包。
b)然后,我们在另一台机子上启动TTCP的发送端,要求它传输5000个字节的数据,缓冲区设为1000个字节。
在命令行模式的C盘提示符下输入命令:C:\pcattcp>pcattcp-t –l 1000 –n 5 211.65.117.4,其中-t 代表是发送数据端,-l 1000代表网络的发送段或接收端的缓冲区长度为1000字节,默认的是8192字节,-n 5代表传输到网络中是5个缓冲区的数据,211.65.117.4代表是接收端的IP地址。
如图4-2所示。
(3)接收端在收到TCP数据后的显示,如图4-3所示。
停止Ethereal程序,根据抓取的数据包,分析两台计算机通信过程。
如图4-4所示。
图4-1 建立接收过程图4-2 建立发送过程图4-3 接收端的所有命令行输出图4-4 两台电脑通信时抓取上的数据包3.用TTCP生成UDP流的通信用TTCP产生UDP数据流的方式和产生TCP流的方式类相似。
接着上面的实验,先把TTCP 从发送TCP流的过程中退出,按下“Ctrl+c”键。
重新建立两台电脑通信连接,只不过接收端的输入命令变为:C:\pcattcp>pcattcp –u –r,发送段的发送数据的命令为:C:\pcattcp>pcattcp –u -t –l 1000 –n 5 211.65.117.4。
请同学参考用TTCP生成TCP流的步骤,用TTCP生成UDP流,并用Ethereal抓取数据包进行分析。
4.当TCP和UDP接收端不存在的情况除了了解在正常的数据传输中TCP和UDP之间的不同之外,两者在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他们之间也是不同的。
我们使用于前面实验相同的参数运行TTCP的发送端,但这次没有启动TTCP的接收端。
下面图4-5显示的是TCP发送端的输出。
注意,发送端知道了连接和传输数据失败。
图4-5下面的显示的是UDP发送端的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输出是与数据传输成功情况是一样的,显然UDP发送端并不知道传输已经失败。
图4-6三.思考题1. 用TTCP生成UDP流,并用Ethereal抓取数据包进行分析,比较一下和用Ethereal抓取的TCP数据包有那些不同点,并详细说明原因。
2. 在udp_2transmit.cap中观察UDP首部,长度字段是包括首部和数据还是只包括数据?为什么需要这个字段?3. 启动ethereal,上网登录QQ, 捕捉一些数据包,分析其中的UDP数据包和TCP包并加以比较。
4. 打开udp_2transmit.cap文件,观察UDP的首部。
长度字段是包括首部和数据还是只包括数据?为什么需要这个子选项?实验2-3HTTP协议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捕获网站访问的数据包,了解HTTP协议的概念、功能和协议的具体细节。
2.学习TCP协议的结构,理解TCP协议实现可靠数据流传输的原理以及全双工通信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HTTP协议(1)实验环境一台运行Windows的PC机(连接到Internet),在PC机上运行IE浏览器。
(所有其他的网络应用程序全部关闭)在进行跟踪之前,我们首先清空Web浏览器的高速缓存来确保Web网页是从网络中获取的,而不是从高速缓存中取得的。
在Windows XP机器上,可在命令提示行输入ipconfig/flushdns完成此操作。
(2)在PC机上运行Ethereal准备捕获分组。
在Web浏览器上,输入,然后输入。
这些URL都指向比较简单的网页。
在文件httpWebBrowsing.cap中保存所捕获的分组结果。
如下图所示.在捕获的分组中,分组1是一个将域名转换成对应的IP地址的请求,分组2包含了转换的结果216.239.37.99。
这两个分组使用的应用层协议是DNS。
随着转换的完成,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建立一个TCP连接。
这个连接的建立在分组3到5中有显示。
最后,Web浏览器使用已建立好的TCP连接来发送请求“GET/HTTP/1.1”,如分组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