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4 2.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作业【基础达标练】

1.(2015·厦门高二检测)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法不阿贵”

【解析】选C。A出自墨家学说,B出自道家学说,D出自法家学说,C出自儒家学说,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因此选C。

【拓展延伸】儒家、道家、法家具有互补性

(1)在动荡年代,诸侯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现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动荡结束之初,经济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3)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融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2015·郑州高二检测)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

(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过犹不及”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解析】选C。A属于周礼;B的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

D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观点。C合乎题意,故本题选C。

3.(2015·保定高二检测)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儒家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

C.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推崇

D.儒学中的某些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

【解析】选B。A、C、D都是对题干所述现象的正确表述,B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文化不可能逐渐走向一致。

【备选训练】

1.孔子曾说:“……故君命顺(顺民情天意),则臣有顺(顺从)命;君命逆(违背民情天意),则臣有逆(违抗)命。”这里孔子强调的观点是( )

A.君臣的行为都应提倡“仁者爱人”

B.用“中庸”来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C.君臣的行为均应“顺从天意”

D.在君臣关系上应“忠君”但不“盲从”

【解析】选D。从材料“……故君命顺(顺民情天意),则臣有顺(顺从)命;君命逆(违背民情天意),则臣有逆(违抗)命”,可知其前半句说的意思是,君主若顺从天意则群臣也要顺从君主;后半句说,若君主不顺从天意,则群臣也没有顺从君主的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君臣关系上应“忠君”但不“盲从”。

2.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解析】选A。A主张人不分高低贵贱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最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思想。B意思是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C是孔子“仁”的思想;D“述而不作”——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信而好古”——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能力提升练】

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是相对立的

【解析】选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题干的含义是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复兴;礼乐不能复兴,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故孔子认为,刑罚有利于维护统治,与“礼”也是相辅相成的。故应选D。

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解析】选A。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具有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题干材料又能看出儒家思想反对任何迷信,即远离鬼神;故答案为A。

3.(2015·太原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人而不仁如礼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忠恕之道”

“克己复礼为仁”“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以上是有关孔子政治思想与实践的言论,任选一个方面,从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做简要说明。

【解析】材料“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等信息体现君臣关系及其处理原则;“人而不仁如礼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忠恕之道”“克己复礼为仁”等信息体现了孔子的“仁”“礼”等思想和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要性;“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则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自信。在解答时可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作答。

答案:信息一孔子认为,君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的。说明:礼即周礼是君臣共同遵守的原则。孔子不承认君主的绝对权威,主张臣民有权选择君主。大臣对待国事要据理直言,对待君主不能盲从。信息二孔子曾经对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才干十分自信。说明:孔子为推行其政治思想曾积极奔走于各国,希望遇明君干一番事业。但由于其主张与春秋争霸的时代不相适应,所以备受冷遇,晚年不得不返回鲁国,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本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备选训练】

1.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