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夏商周秦汉魏晋部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各朝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各朝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各朝的知识点总结一、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虽然夏朝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但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夏朝的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传说时期和半传说时期。

在夏朝时期,中国社会已经开始有了繁荣的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

夏朝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和开创了中国皇帝制的先河。

二、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有史料记载的朝代。

商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黄金时期,商人以他们的钱币制度和商业技术为世人所瞩目。

商朝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黄河流域地区的统一王朝,开创了中国文明史的新纪元。

三、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朝代。

周朝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国家治理充分发展。

周朝时期,中国的政治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体系开始形成。

周朝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古代封建社会,并为后来的古代王朝奠定了基础。

四、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朝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实施了一系列强硬的统一政策,包括废除封建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铸币等。

秦朝的主要贡献是统一了中国大地,为后来的汉朝和唐朝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基础。

五、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朝代。

汉朝时期,中国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政治得到了较大的进步,文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汉朝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统一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史的黄金时期。

六、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

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历史朝代知识点归纳

历史朝代知识点归纳

历史朝代知识点归纳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 原始社会。

-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是典型代表,还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2. 夏。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3. 商。

-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 甲骨文是商朝的成熟文字,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 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4. 西周。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 实行分封制,目的是巩固统治。

分封对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等,诸侯要向周天子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5. 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 公元前476年)- 诸侯争霸,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成为春秋首霸)、晋文公、楚庄王等。

- 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并推广。

-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 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 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秦国商鞅变法最为著名。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包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等。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时期(秦、汉)1. 秦。

-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六个分期:一.先秦时期(——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兴起】二.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专制大一统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五.宋元时期(907年——1368年)【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1912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古代社会由胜而衰】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前221年)分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政治宗法制礼乐制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夏、商、西周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发展、城市文化:甲骨文、日食记录齐国改革政治鲁国改革秦国:商鞅变法春秋战国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设施、土地制度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私商、重农抑商政策文化:思想、科技、文学一.原始社会【政治】:禅让制【经济】:原始农业1.农作物:粟和水稻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3.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二.夏、商、西周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一)夏商国家制度1.夏王朝王位世袭与公共权力2.商王朝:神权色彩与内外服制度(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位世袭制1.分封制:(1)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2)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口①受封对象:功臣、宗族姻亲、先代贵族②受封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见述职③诸侯的权利:对下属进行再分封(3)特点: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②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纽带。

③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亡。

民国再共和,代代续炎黄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后五代,边疆和江南十国,南北交两宋,契丹辽和党项夏,女真兴建金,驱逐辽再灭北宋,江南复南宋,成吉思汗蒙古兴,号蒙古帝国,灭辽灭夏再灭金,铁骑征欧亚,覆灭阿拉伯帝国,天下三大分,伊犁钦察大元朝,中华扬威名,立国却无一百年,农民皆起义,朱元璋建大明朝,郑和下西洋,扬我中华之富强,倭寇犯海疆,援朝鲜保家卫国,女真重建金,改名满清进中原,荷夷侵台湾,国姓爷光复宝岛,闭关又锁国,日渐落后西洋国,英夷炮声响,签订条约来割地,太平军起义,英法美俄前来犯,火烧圆明园,左宗棠光复新疆,法夷侵广西,冯子材守镇南关,倭寇占台湾,十二国联军侵华,武昌枪声响,中华大地灭封建,逼死袁世凯,重建民主共和国,成立中共党,打倒列强除军阀。

岳麓通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先秦—魏晋)

岳麓通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先秦—魏晋)

历史通史体例整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一、原始社会二、夏商西周时期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四、春秋战国的经济五、春秋战国的文化第二单元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秦朝的大一统二、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第三单元隋唐两宋时期一、隋唐时期的政治二、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三、北宋的政治和改革四、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第四单元元明清时期一、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二、明清时期的政治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四、明清时期的文化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一、原始社会传说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对各种野生植物的用途和栽培方法进行了试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

成为农业的始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

主要使用石斧、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工具。

中国古代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牛、鸡、狗等。

从二里头文化(原始社会后期)开始,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距今约4800年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有丝织品。

二、夏商西周时期1.夏朝和商朝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夏代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商王遇事必定要占卜,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2.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大举实行分封。

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北)。

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区域被称为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

异姓诸侯国的包括功臣、古老的附属国、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殷商旧族。

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

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常识1(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约“外朝”,设置“刺史”以监控地方,削夺诸侯权力,严刑峻法;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

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

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

(四)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

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五)对外关系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此外我国的铁器、漆器、铸铁和凿井技术也通过此路西传。

经此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物产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等。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

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东汉光武帝时,汉朝的铸铜、制漆和冶铁技术传入朝鲜、日本。

帮助记忆的历史口诀

帮助记忆的历史口诀

帮助记忆的历史口诀:记住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顺序简要版: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尽揽其中: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辽金夏元明清详细版: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押韵版: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趣味记忆版:原始人在夏(夏)天受了伤(商),喝了碗稀粥(西周)。

穿了件春秋,战果(战国)归了秦始皇。

秦始皇累出两滴汗(两汉),三个国家(三国)送来两条毛巾(两晋),南北来朝拜(南北朝),敬送水(隋)和糖(唐),秦始皇送(宋)给他们金元(元)宝,帐目搞得明白(明)清楚(清)。

历史记忆方法趣谈一、顺序记忆:最普通的记忆方法,指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就可以这样记:1、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

2、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3、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4、1778年,战争中心南移,5、1781年,英军总司令康华利把宝剑呈给华盛顿。

6、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二、规律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国衰落的原因都是:1、人民起义。

2、各地封建主(或奴隶主,包括被征服的各族)形成割据趋势,力求摆脱中央控制。

3、统治阶级的内讧。

4、外族或外国的入侵。

三、对比记忆: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中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

中国近代三次革命高潮的异同等。

四、归纳记忆:可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

比如:我国古代八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近代台湾军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事例。

红军四次反围剿作战方针等。

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

比如:1945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有:苏、美、英雅尔塔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党、邯郸战役、联合国成立、台湾回归祖国。

2024绵阳一诊历史考试范围

2024绵阳一诊历史考试范围

2024绵阳一诊历史考试范围近年来,历史学科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并成为绵阳一诊考试的一部分。

历史考试范围的明确化对于考生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2024绵阳一诊历史考试范围,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代: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包括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建立和衰落,以及诸子百家的兴起等。

2. 秦汉时代:从秦统一六国,建立封建帝国开始,到西汉王朝的兴衰,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秦汉间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建立期间的政治、社会、文化变迁,包括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格局、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等。

4. 唐宋元明清时代:重点关注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包括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经济繁荣,以及明清时期的封建制度、海外探索和对外贸易等。

二、世界史1. 古代文明:主要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中世纪欧洲:重点关注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接下来的封建制度的建立,以及宗教改革、封建制度的衰落,欧洲国家的崛起等。

3. 近代世界:主要讲述欧洲扩张和殖民主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大战等。

4. 当代世界:主要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与中美关系、联合国的成立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科技革新对世界影响等。

三、地理知识1. 中国地理:重点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山脉、资源分布等。

2. 世界地理:主要包括主要洲际国家的地理情况、主要山脉、河流、气候带、自然灾害等。

四、历史学的研究方法1. 史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历史学的定义、特点及其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以及历史学的发展与分类等内容。

2.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介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考古学,以及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历史研究等。

高中中国古代史总结归纳

高中中国古代史总结归纳

高中中国古代史总结归纳中国古代史是一门历史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中国从古代开始到近现代的历史发展。

在这门学科中,高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人物、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中国古代史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初阶段,也是传说中的三代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由禹及其后代建立,是世界上记载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述的朝代。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有完整的历史记录和文化遗产。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分封制的崩溃,各诸侯国相互争霸。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

三、秦汉两朝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由于秦朝实行了严酷的法治和中央集权的政策,因此在农民起义和统治者腐败的背景下,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历时四个多世纪。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稳定且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模式。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朝代,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主要特点是南北分裂、民族大迁徙和佛教传入等。

五、隋唐两代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朝代,统一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顶峰。

六、五代十国及宋辽金元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朝代,这个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繁。

宋辽金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个、第八个、第九个、第十个朝代,这个时期漠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统治者的更迭,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变革。

七、明清两代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明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教学目标列举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教学目标列举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1. 状况: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
政 2.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萌中央芽集权受到一定破坏/世家大族

3. 4.
地方制度:
选官制、监察制: 九品中正制
5. 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经 济
文 化
【重点问题】1.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1.概况:
3次分裂:春战、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元 4次统一:秦、西晋、隋、元 三次大一统:秦汉、隋唐、元明清
②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 魏 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封建化;
③推动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 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封建化与汉化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1. 含义 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
少数民族汉族化是指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某一民族受汉族先进 生产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自然地、逐渐地改变本民族某 一部分或全部而与汉族相似或被汉族同化的现象。
•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 变》
•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 特点》
•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课《宋明理学》; •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选修一《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220—589)北朝

东 方魏 汉蜀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魏
西晋
西魏
北周 隋
南吴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后汉、 曹魏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 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寒门(庶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 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七年级上册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1.原始社会时期:①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复习向导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政治方面: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详见附表)二、政治制度: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

2.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世袭制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开始了。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中国建筑史:3宫殿

中国建筑史:3宫殿
宫殿 2004年10月18日

我国现知最早的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 特征:
封闭庭院(廊院) 夯土台基
轴线:大门轴线在主殿轴线偏东
中国古代建筑史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一。宫殿形制演变

什么是宫殿形制? 内容—生活区(寝),办公区,政令所出(朝) 布局—朝和寝的关系;“朝”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掌握形制演变的三个线索,三对关系: 1.朝与寝 2.宫殿与中央官署 3.宫殿与城市
宫城门 T形广场
皇城门
朱雀大街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外城门
隋大兴(唐长安)
北宋东京 宫城门 御廊,御道 杈子,绿化 桥 内城门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外城门
宋画《春游晚归图》局部
中国古代建筑史
金中都
宫城门 广场 御街千步廊
中国古代建筑史
桥,华表,亭 外城门
元大都
宫城门(端门)
金水桥
棂星门(天安门) 宫城门 金水桥 棂星门
华盖殿,内朝 奉天殿 大朝常朝 奉天门 午门 社稷坛 端门 承天门 太庙
中国古代建筑史
洪武门
明南京故宫复原平面
总结:
1.朝和寝:前朝后寝 朝:东西堂制—三朝前后相重 2.宫殿和官署:
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3.宫殿和城市 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中国古代建筑史
二。实例 (一)唐大明宫 1。建筑群的处理 a.突出主体建筑,强调纵轴 b.长安宫殿中利用地形最成功 的实例
2.特点: 1)吸收前朝各个时期优秀做法形制集大成者 2)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 3)建筑处理上,采用以小衬大,以底衬高的对比手法

历史通史

历史通史

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总体线索】:中国古代文明史从夏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两种社会形态。

中国古代史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七个时期。

第一阶段: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阶段特征】: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1.政治: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国家开始出现;西周时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2.经济:商周时代,农业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主要使用石制工具,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并不广泛使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的时期;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商周时代实行“工商食官”;西周时丝织工艺已有很大的发展。

3.文化:商朝出现了甲骨文,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奴隶社会的瓦解与封建制度的确立。

1.政治:出现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兴起,商业兴盛,但商鞅变法后开始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3.文化: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等成为主要的流派;指南仪器司南出现;文学上《诗经》与《离骚》为代表,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第三阶段:秦汉时期 ( 公元前 221-220 年 )【阶段特征】: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制度建立,政治上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1.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秦灭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在中央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确立了郡县制,并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扩展资料: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梁唐晋汉周,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补充五胡十六国口诀:前后南三燕,西秦
南凉鲜卑建;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高考历史秦汉到魏晋知识点

高考历史秦汉到魏晋知识点

高考历史秦汉到魏晋知识点古代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和魏晋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的统一时期,而魏晋时期则是中国分裂成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端。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多个方面介绍秦汉到魏晋这一历史时期的知识点。

一、政治知识点1.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推行了集权统治、行政区划、法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

代表性人物有秦始皇、李斯等。

2. 汉朝:刘邦建立的新朝代,开创了封建制度,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相对较为稳定,东汉时期出现宦官专权和地方割据等问题。

代表性人物有刘邦、武帝等。

3. 魏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前身,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演义的时期。

魏晋时期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相互争斗。

代表性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等。

二、社会知识点1. 秦朝:实行丞相制、郡县制等行政制度,以农业为主导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标准。

开凿了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2. 汉朝:设立太常、大鸿胪等官职,行中央集权制度。

使用黄金作为通行货币。

汉代崇尚儒家思想,实施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

3. 魏晋:政治制度呈现分封割据趋势,各地方势力崛起。

推行分田制,削减豪族势力。

儒家思想衰落,兴起道教和佛教。

三、文化知识点1. 秦朝: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烧毁了大量古籍,形成了“焚书坑儒”的事件。

兴修了兵马俑、长城等工程,秦筑万里长城,开辟了丝绸之路。

2. 汉朝:文化基础稳定,广泛吸纳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汉文化。

兴修了都城长安、洛阳等,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提高了农民地位。

3. 魏晋:文学艺术繁荣,出现了“乐府”民歌的创作。

兴起了琴棋书画四艺,形成了新的文化风尚。

佛教进入中国,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经济知识点1. 秦朝:推行均田制和收紧农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经济。

实现农业集约化和工业化,大力发展铁冶炼和冶铜业。

2. 汉朝:推行了分田制和井田制度,加强农耕生产和土地管理。

《中国史纲》读书笔记

《中国史纲》读书笔记

《中国史纲》读书笔记引言《中国史纲》是著名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精炼的笔触、全面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勾勒了中国历史的脉络。

阅读本书,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同时对于认识和理解我国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的读书笔记旨在梳理《中国史纲》中的关键事件、人物及思想,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书中的核心内容。

概述《中国史纲》主要讲述了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灭亡的中国历史。

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五个部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每个部分都详细介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各个时期的疆域变化、战争和民族关系等。

分论1. 先秦时期* 背景:远古时代,华夏族逐渐形成,夏商周三代相继崛起。

* 事件:夏朝建立,商汤灭夏,周朝分封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战争。

* 人物:大禹、商汤、周文王、周公旦、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 分析:这一时期经历了从部落文明到封建制度的转变,分封制的出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也为中国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同时,出现了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为后世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秦汉时期* 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汉武帝时期,通过削藩平叛,巩固了中央集权,使中国疆域空前辽阔。

* 事件: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 人物:秦始皇、汉武帝、董仲舒等。

* 分析:这一时期实现了从封建制度到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为后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同时,儒家思想成为主导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背景:三国鼎立,南北朝对峙,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 事件:九品中正制的确立,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等。

* 分析: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受到破坏。

但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有利于世家大族的崛起,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史划分

中国古代史划分

中国古代史划分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重要的时期和王朝的更迭。

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划分,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和方式。

本文将从政权更迭、文化变革以及社会经济的演变等角度来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划分。

一、政权更迭政权更迭是中国古代历史划分的主要标志之一。

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朝代相继兴起与灭亡,每一个重要的朝代都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根据这一标准,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者,对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变革中国古代历史的划分还可以从文化变革的角度出发。

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非常丰富多样,每一个重要的文化阶段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文化为划分标准,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社会经济的演变社会经济的演变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划分的一个重要依据。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封建社会、商业发展、手工业兴盛等不同阶段。

根据社会经济的变革,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划分为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等几个时期。

每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模式都有其独特之处,是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历史的划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政权更迭、文化变革以及社会经济的演变等。

政权更迭是中国古代历史划分的主要标志之一,文化变革和社会经济的演变也为古代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通过全面理解和研究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并深入探究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周处于青铜时代,铸铜工艺影响到陶瓷的烧炼技术和工艺制作。 商周处于青铜时代,铸铜工艺影响到陶瓷的烧炼技术和工艺制作。模 刻花的装饰方法代替了彩绘装饰。纹饰成衰退趋势, 印、刻花的装饰方法代替了彩绘装饰。纹饰成衰退趋势,陶器出现各 种新品种。春秋战国时期(即东周), ),受漆器影响出现了以漆来装饰 种新品种。春秋战国时期(即东周),受漆器影响出现了以漆来装饰 的彩绘陶,这种彩饰的陶器至汉代还相当盛行。 的彩绘陶,这种彩饰的陶器至汉代还相当盛行。 灰陶:商代早期及中期的灰陶器,是继承龙山文化黑陶发展形成的。 灰陶:商代早期及中期的灰陶器,是继承龙山文化黑陶发展形成的。 印纹硬陶:用含氧化铝高的粘土制作,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陶器,其 印纹硬陶:用含氧化铝高的粘土制作,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陶器, 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偏高,温度高的烧成后呈紫褐色, 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偏高,温度高的烧成后呈紫褐色,低的呈灰褐色 或黄褐色。始见于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之际得到较大发展。 或黄褐色。始见于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之际得到较大发展。 白陶:是空前绝后的品种,仅在商代后期中发现,为期很短, 白陶:是空前绝后的品种,仅在商代后期中发现,为期很短,却发展 的很快。 的很快。 原始瓷:商代后期出现了釉陶,釉色成黄褐色或姜黄色, 原始瓷:商代后期出现了釉陶,釉色成黄褐色或姜黄色,这种釉陶由 于和南方早期越窑青瓷在成分上比较接近,也被称为原始瓷。 于和南方早期越窑青瓷在成分上比较接近,也被称为原始瓷。
东汉时期还制造出一种黑釉瓷器。这种黑釉瓷对原料要求不严格, 东汉时期还制造出一种黑釉瓷器。这种黑釉瓷对原料要求不严格,胎釉质 量及工艺都不如青瓷。正因为它较粗陋, 量及工艺都不如青瓷。正因为它较粗陋,在民间有广泛的发展前途 汉代砖瓦发达,画像砖是具有高艺术性的一个品种,在当时广泛应用, 汉代砖瓦发达,画像砖是具有高艺术性的一个品种,在当时广泛应用,除 供宫室用外,还被居民所用,大量应用于墓室。 供宫室用外,还被居民所用,大量应用于墓室。
图 灰 陶 刻 文 簋 ( 2
图1 灰陶绳纹釜 (商代早期)
图9 白陶豆(商代早期)
图10 白陶尊(商代晚期)
商代灰陶绳纹鼎(河南三门峡) 商代灰陶绳纹鼎(河南三门峡)
商代陶龟(河南郑州) 商代陶龟(河南郑州)
图13 原始瓷五孔器(商代晚期)
图12 原始瓷弦纹尊 (商代中期)
商代白陶饕餮纹贯耳壶 商代白陶壶
浅 绿 釉 壶 (东 汉 )
浅绿釉犬(东汉) 浅绿釉犬(东汉)
图 85 彩 绘 珠 纹 盖 瓿 (周 末 汉 初 ) 彩绘陶壶(西汉) 图86 彩绘陶壶(西汉)
灰陶加彩鸟鱼纹盘(西汉) 图88 灰陶加彩鸟鱼纹盘(西汉)
图87 灰陶加彩男性立俑 (西汉) 西汉)
灰陶加彩杂技俑盘(西汉) 图89 灰陶加彩杂技俑盘(西汉)
二、汉代彩绘陶
西汉的烧瓷窑炉较战国时期的改进不大, 西汉的烧瓷窑炉较战国时期的改进不大,因此瓷器的烧结程度没有 明显提高。到了东汉,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明显提高。到了东汉,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瓷器的烧制工艺得到一次飞跃性进步,其标志是制造出了青瓷。 瓷器的烧制工艺得到一次飞跃性进步,其标志是制造出了青瓷。
图7 印纹硬陶罐 (西周后期)图 15Leabharlann 原 始 瓷 印 纹 罐 ( 西 周 )
图14 原始瓷折腹罐 (西周)
图 16 原 始 瓷 四 耳 罐 (东 周 ) 图17 原始瓷簋(东周)
图 19 原 始 瓷 提 梁 盉 东( 周 中 期 )
图18 原始瓷印纹罐 (东周中期)
西周印纹陶鬲(陕西长安普渡村)
彩绘说唱俑(东汉) 图 彩绘说唱俑(东汉)
说唱俑(东汉) 说唱俑(东汉)
灰陶加彩层(东汉) 图91 灰陶加彩层(东汉)
灰陶加彩百花灯(东汉) 图92 灰陶加彩百花灯(东汉
汉代彩绘陶茧形壶
汉代彩绘陶仓 西汉女坐俑
汉代绿釉陶鼎
汉代青褐釉罐
汉代绿釉博山炉
东汉绿釉人像烛台
东汉陶羊、 东汉陶羊、犬
战国陶器
战国青釉碗 战国青釉兽面鼎
战国黑陶几何纹鸭形尊
战国黑陶簋
黑陶加彩鼎 黑陶几何纹球腹
灰陶刻纹兽耳壶
战国朱绘陶兽耳方壶
战国瓦当
战国瓦当
秦始皇兵马俑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得到初步巩固和发展的时代,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得到初步巩固和发展的时代,也是各族人民 互相融合的过程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互相融合的过程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个时期陶器制作最有成就的 当属秦始皇陵兵马俑。 当属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的制作:兵马俑的制作显示了当时先进的制陶工艺, 兵马俑的制作:兵马俑的制作显示了当时先进的制陶工艺,兵马俑体 形高大,形态生动,用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具有典型的中国人的气概。 形高大,形态生动,用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具有典型的中国人的气概。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复盖一层细 然后进行加工刻划着彩。陶俑、陶马的头、 腿都是分模制作、 泥,然后进行加工刻划着彩。陶俑、陶马的头、身、腿都是分模制作、 然后衔接。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后烧。 然后衔接。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后烧。 烧成温度: 左右。 烧成温度:805-940左右。陶俑身上有彩绘,成份为“硅酸铜钡”, 左右 陶俑身上有彩绘,成份为“硅酸铜钡” 体型与真人等大,器身上刻有工匠姓名。 体型与真人等大,器身上刻有工匠姓名。
东汉绿釉陶犬
东汉陶猪舍
东汉陶龟
铭文: 铭文:建安五年周三造
东汉青釉扁壶(浙江余杭出土) 东汉青釉扁壶(浙江余杭出土) 东汉双系青釉罐
荷塘漁猟畫像 弋射收获图
车马出行 日神羽人畫像
拝謁畫像 騎鹿畫像
第三部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时期,战乱迫使中原人民四处 迁徙。 迁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仍然是浙江地区发展最快,以浙江越窑的青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仍然是浙江地区发展最快, 质量最高,胎呈灰白色,质地细密,釉色均匀。 质量最高,胎呈灰白色,质地细密,釉色均匀。 在河北内丘的邢窑遗址,也发现了北朝时期的白瓷。白瓷的烧制成功, 在河北内丘的邢窑遗址,也发现了北朝时期的白瓷。白瓷的烧制成功, 为瓷器的美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反映了北朝制瓷工艺已达到先进的水平。 为瓷器的美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反映了北朝制瓷工艺已达到先进的水平。 北齐的釉陶不用普通瓦胎,开始改用高岭土质地的坩土作胎, 北齐的釉陶不用普通瓦胎,开始改用高岭土质地的坩土作胎,釉为无色 透明釉,釉中挂彩的工艺也出现了。从此以后,釉陶工艺迅速提高, 透明釉,釉中挂彩的工艺也出现了。从此以后,釉陶工艺迅速提高,它 为唐三彩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为唐三彩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夏代陶盉(河南二里头) 夏代陶盉(河南二里头)
夏代陶鼎(河南二里头) 夏代陶鼎(河南二里头)
二、商周陶瓷工艺
商周时代的陶器,无论是泥质陶器还是夹砂陶器, 商周时代的陶器,无论是泥质陶器还是夹砂陶器,也无论是白陶还是印纹 硬陶,所用原料都经过选择加工。 硬陶,所用原料都经过选择加工。 商周陶器的造型特征,最突出的是在结构上运用弧线灵活自如, 商周陶器的造型特征,最突出的是在结构上运用弧线灵活自如,富于弹性 所以器物多用圜底、圈足或袋状足。 美,所以器物多用圜底、圈足或袋状足。这时期作为生活用具的陶器种类 比夏代有所增多,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和使用的方便。 比夏代有所增多,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和使用的方便。 商代陶制酒器以盉、 商代陶制酒器以盉、觚、爵、斝、尊、壶等居多,西周以后则盉、觚、爵 壶等居多,西周以后则盉、 等酒器明显减少。 等酒器明显减少。 商周的陶器庄重而华丽, 商周的陶器庄重而华丽,工匠们非常善于将器物体积感最强的部分放在最 显著的地位,以此为重心,同其他部分共同形成统一的雄浑的整体, 显著的地位,以此为重心,同其他部分共同形成统一的雄浑的整体,即使 是一些素面,只有简单几条弦纹的器物, 是一些素面,只有简单几条弦纹的器物,其浑然一体的厚重浑朴的特点也 非常明显。 非常明显。
褐 釉 犬 ( 西 汉 期 ) 前
褐釉壶(西汉) 褐釉壶(西汉)
图 78 灰 釉 水 波 纹 兽 耳 罐
灰釉弦纹壶(西汉) 灰釉弦纹壶(西汉)
灰 釉 鸟 纹 双 耳 壶 (东 汉 )
绿釉犬(东汉) 绿釉犬(东汉)
绿釉山岳走兽纹壶(东汉) 绿釉山岳走兽纹壶(东汉)
绿釉凤凰纹扁壶 (东汉) 东汉)
陶量 秦文字
兵马俑
秦兵士陶俑
两汉陶器的成就
一、汉代釉陶:在汉代,有一种表面涂有浓厚的棕黄色或绿色釉的 汉代釉陶:在汉代, 陶器,这就是发明于战国时期的釉陶。釉陶就是在普通陶器( 陶器,这就是发明于战国时期的釉陶。釉陶就是在普通陶器(即瓦 施一层含铅量很高的釉。铅的熔点低, 器)上,施一层含铅量很高的釉。铅的熔点低,在釉里起助熔剂的 作用,它可以在普通的低温陶上烧成。 作用,它可以在普通的低温陶上烧成。利用低温绿色彩釉的单色和 透明性,在器物表面以堆花、刻花等作为装饰。 透明性,在器物表面以堆花、刻花等作为装饰。成为魏晋时期制造 青瓷的先驱。并为隋代的玻璃及唐代的低温三彩色釉打下了基础。 青瓷的先驱。并为隋代的玻璃及唐代的低温三彩色釉打下了基础。 两汉大致有四种不同的釉陶: 两汉大致有四种不同的釉陶: 1、翠绿釉陶器 、 2、栗黄色加彩亮釉陶器 、 3、茶黄色釉陶器:成为青瓷的先驱 、茶黄色釉陶器: 4、浅绿色陶器:早期青瓷 、浅绿色陶器:
彩绘陶: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它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彩陶, 彩绘陶: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它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彩陶, 彩陶是在陶坯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 彩陶是在陶坯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 而花纹易于脱落。它始于春秋,在战国得到发展,一直延续到两汉时代。 而花纹易于脱落。它始于春秋,在战国得到发展,一直延续到两汉时代。 彩绘陶主要用作明器,作为陪葬。 彩绘陶主要用作明器,作为陪葬。 瓦当: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建筑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的日益发达, 瓦当: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建筑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的日益发达,随之 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瓦当是瓦的头端,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 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瓦当是瓦的头端,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 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建筑的美观。 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建筑的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