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从天癸的来迟衰早--- 阴精难成

又易早衰
❖ “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 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浮哺, 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 以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
❖ “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4、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
“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 之何而可以供给也。” 《格致余论》中,首列“饮食箴”、“色欲 箴”两篇,示人要节制饮食与色欲,不使 相火妄动,以保持阴平阳秘。
《局方发挥》一卷:以问答体裁对《局方》中有关 疾病的病机、病源进行阐发, 力纠时弊,主张戒用温补 燥热之法。
《丹溪心法》五卷,分列病证100则,首冠以丹溪原论,次为戴原礼辨证, 次方剂、次附录,包括内外妇儿、以内科杂病为主,是丹溪学派比较重 要的全面著述。
《金匮钩玄》 本书共三卷,题朱震亨撰,戴元礼校补。卷一、二论述中风、六郁、
钱乙“肝有相火,肾为真水” 刘完素《素问病机保命集.病机论》中谓 “命门相
火” 张元素:“命门为相火之源”《脏腑标本药式》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提出:“相火乃下焦包 络
之火,元气之贼”。
2.丹溪对相火的认识---------常与变
(1)相火的生理(常)
主动,故称“动气”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生不息之气。
朱丹溪的“两论” 与滋阴降火治疗经

内容
生平与著作简介 学术思想渊源与时代背景 学术论点--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滋阴降火治疗经验 评价与影响 复习思考题
§目的要求
❖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应了解朱丹溪的主要著 作和学术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熟悉朱氏“两论’的主要论点以及对后世的影 响
❖ 掌握滋阴降火的原则和用药经验。
学于知悌,兼采张、李之说:继承了刘、张、李 诸家学术思想 。
宋儒理学的影响:参悟太极动静之理,阐发对人 体阴阳的认识。
2.时代背景
地处江浙,湿热相火为病较多; 局方盛行,习以成弊; 金元时期,推崇理学;
三、学术思想--- 相火论
“相火论”是丹溪学说的主旨性论文,是丹溪 “阳有余阴不足论”的立论基础之一,对后 世命门学说形成影响很大。 1.丹溪以前对相火的认识 始于《内经》,运气概念 宋金元时期开始于脏腑结合
浙江义乌朱丹溪陵园
学绍程朱,道传百世 业精歧伯,德积千秋
著作(现存21种)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丹溪心法》 《金匮钩玄》 《丹溪手镜》 《脉因证治》 《丹溪心要》
《丹溪秘传方诀》 《丹溪医案》 《平治荟萃》 《 产宝百问》 《丹溪篡要》 《素问纠略》 《丹溪秘传方诀》
《格致余论》一卷:首载饮食色欲箴;次载阳有余 阴不足论、相火论以及治病求本论、诸疾等,共42 论,为丹溪医学论文集。
即寄位于肝肾、分属于胆、膀胱、心包络、 三焦等脏腑。
总上: 相火属于有名无形之气
脏腑之本 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源
为人体生气之源,所以“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2)相火的病理(变)
正常的相火是生命之动力,而过度的相火便成 了妄动,妄动则为元气之贼,成为致病因素。
“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 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
❖ “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 为阴,天之大气主之。日实也,亦属阳。而 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 明者也。”
2.从理学的太极观看,动—阳--绝对 静—阴--次要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二者缺一不可。如果 动而无静,是为妄动,妄动则反而为害。
❖ “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 ❖ “人心听命乎道心”,俾心火凝然不动,相火守
理学,年至四十,痛庸医误人,转而功医,负笈寻 师,不远千里,后得杭州名医罗知悌之真传。罗为 刘完素再传弟子,旁通张从正、李杲之学,因而, 丹溪继承了刘、张、李诸家学术思想。故其治医能 发挥经旨,参合哲理,融会诸家,并能结合临床实 践而创立新说。 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 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水肿、心痛、咳血等内科病证百余种; 卷三论述经水、血崩、带下等妇 科病证16种和吐泻黄疸、急慢惊风、疳病等小儿病证21种,每论先阐释 病证特点、发病机理,次列辨证治法和证治方药。另,附录《火岂君相 五志俱有论》《血属阴难成易亏论》等医论六篇。
二、学术渊源与时代背景
1.学术渊源
《内经》“非素问无以立论…素问载道之书也”
“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 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 流而流泄矣。”
妄动的原因: 温柔、声色物欲刺激—心火动诱发相火动 饮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热—热动诱发相火妄动 情志所伤,脏腑失调,五火亢盛---相火妄动
后 果: 煎熬真阴 耗伤元气
“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 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
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五火与相火
“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 生生不息之运用耳。”
相火的部位: “居于人者,寄于肝肾两 部”。 “胆者,肝之腑;膀胱者,肾之腑; 心包络者,肾之配,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 阴而下者也”。
§重点与难点
1.相火的概念 2.阳道实.阴道虚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3.动而中节与相火妄动
一、生平与著作
朱震亨,字彦修,生 于元至元辛巳 (1281 ), 卒于元 至正戊戌 (1358年), 今浙江义乌县赤岸村人, 后人尊称其“丹溪翁” 或“丹溪先生” 。
其自幼好学,过目成诵,曾师事东南大儒许谦研究
阴虚则病 阴绝则死
三、学术思想--阳有余阴不足论
“阳有余阴不足”是丹溪阐述人体阴阳的基 本观点。并以《素问》“阳者,天气也,主外; 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 等论作为其立论的基础 。其主要论点主要是 通过取类比象、参悟理学、考察人体得出来 的结论。
1.从天象观察:日-阳-恒园不缺 月-阴-虽园常缺
❖ 从上可以看出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实质是指 阳有余----气有余----肝肾妄动之相火 阴不足---精血不足---肝肾所藏之精血
❖ 对此论应ຫໍສະໝຸດ Baidu的认识
❖ 1.生理上阳非有余,丹溪是言在病理情况下,阴精 难成易亏,相对阳气较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