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 04第二章第1节感觉世界(包含答案)
第二章第1节感觉世界一、味觉1.生活经验表明,当人处于极度疲劳或生病时,对食物的味觉没有健康状态时敏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之无味”。
这主要是由于()A.人产生了味觉疲劳B.人的味觉器官暂时失去了感觉功能C.生病或疲劳影响了味觉细胞对食物的敏感性D.人的味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2.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下图是利用味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A.接听电话B.闻花香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D.吃甜甜的糖葫芦3.味觉感受器(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的味觉是()A.酸、甜、苦、咸B.酸、甜、苦、辣C.甜、咸、苦、辣D.麻、酸、甜、咸4.舌头味蕾对什么状态的物质刺激最敏感()A.固态B.液态C.气态D.相同5.在确定舌的哪些部位对甜、酸、苦、咸最为敏感的实验中,清水的用途是()A.因为口干舌燥要润喉B.漱口,去除牙齿中残留的食物渣C.一点用处都没有D.漱口,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串味”,影响实验结果6.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其中不包括()A.辣B.甜C.苦D.酸7.你在进餐时,能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荣的味道,手能感受到饭菜的温热,同时还可以与家人谈话。
请你说在这一过程中有几种感觉产生?它们分别与哪些感觉器官有关?二、皮肤与触觉8.盲人在“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A.冷觉感受器B.视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触觉感受器9.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要住在严格消毒的特护病房里进行治疗,这是因为被烧伤的皮肤()A.得不到营养B.失去了相应的保护功能C.不能调节体温D.失去了接受刺激的感知功能10.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A.均在手指受伤处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C.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D.在手指受伤处和此处的神经末梢11.如图是我国第五版人民币,票面的右下角有盲文面额标记,盲文能用皮肤的哪一感觉迅速准确地辨别人民币的面额大小()A.触觉B.冷觉C.热觉D.痛觉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的皮肤只有冷觉和热觉功能B.人的皮肤除冷觉和热觉外,还有触觉功能C.人的皮肤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D.皮肤的感觉功能中,触觉和痛觉是相同的13.小科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竞赛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竞赛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如图,在竖直的xoy 平面上,人眼始终位于(3,0)坐标点,一块平面镜始终位于图示位置,平面镜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一个点光源S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着x 轴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 运动的过程中,人眼可以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 点的像出现在x 轴上( )A .0到-1之间B .-1到-3之间C .-3到-5之间D .-5到负无限大之间2.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也将向右移动B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3. 在一个水深10m 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从高50m 的空中以4m / s 的速度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下降到10m 的高度时,才能成像B .运动员在水中的像以8m / s 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C .运动员在下降的过程中,他的像越来越大D .这时成像的反射面是平坦的湖底4.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A .1m B .1.5m C .2m D . 2.5m 5. 如图,物体AB 直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镜面之间靠近平面镜插入一块不透明的平板CD ,CD 下端D 与物体AB 中点等高,则在平面镜内( ) A .只有AB 上半部的虚像 B .只有AB 下半部的虚像C .不出现AB 的虚像D .仍有AB 完整的虚像6. 某人手持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
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始终保持为0.4m 。
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0m ,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应该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B. 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以内C. 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D. 应将被拍照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2.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 放大镜B. 幻灯机C. 照相机D. 潜望镜3.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B. 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 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 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4.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
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A. B. C. D.5.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
如图所示(P点为二倍焦距点),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6.市场上出售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你看到浸在瓶中的人参是A. 实物B. 等大的实像C. 放大的实像D. 放大的虚像7.如图是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可登录网页,可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品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摄像头可以看做是一个放大镜C.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8.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
对应图片,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B.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C.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D.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9.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传播和光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B. 光年是长度单位C. 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D. 在水中声速大于光速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B. 光每秒最多能传播3×108mC. 光只能在真空中传播D.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3.五彩缤纷的世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 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黄三种色光合成的C. 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类眼睛看不见的光,它们也有能量辐射D. 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反射了绿光4.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森林里树枝间的光柱B. 激光测距仪C. 木工检查木料是否平直D. 排队看齐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 B.C. D.6.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的是()A. 红外线消毒柜给碗筷消毒B. 响尾蛇捕食猎物C. 验钞机验钞D. 电视、空调的遥控器7.在纸上剪一个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方形孔,关于地面上产生的光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孔较大,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B. 若孔较大,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C. 若孔较小,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D. 若孔较小,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8.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
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B. 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C. 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D. 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9.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A. 逐渐变长B. 逐渐变短C. 先变长,再变短D. 先变短,再变长10.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B. 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C. 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D. 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11.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A. 人眼是能发光的光源B. 所有看见的物体都能发光C. 人眼和物体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D. 物体上有光线进入人眼12.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C. 我们在电影院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说明屏幕是光源D. 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二、填空题13.(1)太阳的热主要以__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题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光的现象中,不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A.日食、月食现象B.小孔成像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2.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
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A.照射情况不变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C.灯光离开路面D.照射距离变短3.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对一线4.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5.在“小孔成像”实验中,如果使烛焰靠近小孔一些,那么,小孔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A.变小B.变大C.大小不变D.不能确定6.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起点发令总是先看到发令枪冒的火光和烟雾,然后才听到枪的响声,这是因为()A.在空气中传播相同的距离,光所用的时间比声音所用的时间短B.光在空气中容易传播,而声音在空气中不容易传播C.发令员发令时,发令枪是先冒烟后发声D.人的视觉比听觉灵敏些7.在黑暗的房间里点燃一支蜡烛,在白墙和蜡烛之间放一块中间刺有方形小孔的硬纸,在白墙上的像是()A.烛焰的影子B.方形的光斑C.烛焰倒立的像D.方形的烛焰像A B C D9.在光滑的黑板上写字,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看清上面的字,因为( )A.没有完全形成漫反射B.光滑黑板发生镜面反射的光太强C.字发生漫反射的光太弱D.光滑黑板发生镜面反射,字发生漫反射,镜面反射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若车内空调都不打开,停放在阳光下的黑色轿车内比白色轿车内温度高B.从凉爽的角度看,夏季出行最好穿黑色上衣C.绿色对绿色植物的生长最有利D.彩色电视机的荧屏显示五彩缤纷的画面,这是由于发射器发射的白光发生了色散11.如图所示,C为蓝色玻璃,D为白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A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试卷A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1. (1分) (2020七下·温州期末) 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
该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
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A . 眼、耳B . 鼻、皮肤C . 皮肤、耳D . 鼻、耳【考点】2. (1分)产生听觉的结构是()A . 鼓膜B . 大脑皮层C . 耳蜗D . 听小骨【考点】3. (1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 .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 .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D .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4. (1分)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C . 音色D . 频率【考点】5. (1分)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同时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 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 .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 .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 . 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考点】6. (1分)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 .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 .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D .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考点】7. (1分)我们通过电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时,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王亚平在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 . 音调D . 频率【考点】8. (1分)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 . 如影随行,形影相伴C . 井底之蛙,所见甚少D . 水中捞月,徒劳无功【考点】9. (1分) (2020七下·天台月考) 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两朵花将分别呈现什么颜色()A . 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B . 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C . 都呈蓝色D . 玫瑰花仍然呈红色,水仙花呈蓝色【考点】10. (1分)下列光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A . 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B . 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C . 水中的“白云”﹣光的色散D . 凸透镜成像﹣光的反射【考点】11. (1分) (2019七下·长兴月考) 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可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示时刻,司机平视就能看到车速数为“90”等行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此时仪表上直接显示出的速度数信息是“06”B . 司机能看清仪表的信息是由于玻璃对光实现了漫反射C . “路面情况能被车内人看到”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 . 挡风玻璃必须与水平面垂直安装【考点】12. (1分)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练习:第2章第1节感觉世界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1节感觉世界人的感觉1.人体主要的五种感觉和对应的感觉器官如下:________——眼;听觉——耳;________——鼻;味觉——舌;冷、热等触觉——皮肤。
2.感觉的产生过程刺激―→感觉器官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信息经神经传送到大脑大脑形成感觉3.酒精、药物等会影响人的感觉,特别是大脑。
酒精会使人的反应变得迟钝,因此酒后不能驾车。
例1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B.感觉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D.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皮肤和皮肤的感觉1.皮肤感觉的类型皮肤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它分布着多种感受器,构成一个广大的感受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当受到外界各种刺激时,会引起多种感觉。
一般按皮肤的感觉性质将其分为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
2.皮肤感觉的实例及功能(1)当你的皮肤受到针扎等损伤性刺激时,会产生痛觉。
这种感觉功能对人的健康生活是有利的。
(2)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3.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触摸一般用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4.皮肤的功能:①感受刺激;②防止身体水分散失;③排汗散热;④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痛觉可起到警示作用)。
说明①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
②人体的各种感觉都在大脑中形成,如皮肤上只有感受器,并没有形成感觉的功能。
例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我们的皮肤()A.能够分泌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人体起到重要保护作用B.如果表皮受到损伤,会导致出血C.在真皮内分布着感觉神经末梢D.真皮内的生发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鼻和嗅觉1.嗅觉嗅觉是由________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
2.形成嗅觉的过程气味→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大脑嗅觉神经中枢(形成嗅觉)3.嗅觉的特点(1)大脑的嗅觉中枢有适应的过程。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五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五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于冰面倒影。
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面倒影”的中“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C【详解】“如影随形”中的“影”,指的是影子,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暗影区,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冰面倒影”的中“影”是雪花状的光束在冰面反射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如图,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A.15°B.25°C.30°D.45°【答案】B【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下面两点:(1)做出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可以确定每次入射时入射角两个平面镜夹角θ的关系.(2)光线原路返回的含义:必须是经过多次反射后,最后的一次入射是垂直于其中的一个平面镜,即入射角等于零.【详解】光路图如下所示,由图知:光线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为:90°-θ;第二次入射时的入射角为:90°-2θ;第三次的入射角为:90°-3θ;第N 次的入射角为:90N θ︒-.要想沿原来光路返回需要光线某次反射的入射角为零,所以有900N θ︒-=,解得:90N θ︒=由于N 为自然数,所以θ不能等于25°.故选B.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立竿见影的“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立竿见影的“影”——光的反射C.倒影——光的反射D.照相机摄影——光的折射【答案】B【详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即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立竿见影,竿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 不正确,符合题意;C.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摄影时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1节感觉世界一、选择题1.人体皮肤感觉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 )A.角质层B.生发层C.真皮D.皮下组织2.人体皮肤最薄处是( )A.面部B.手掌C.大腿内侧D.眼皮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A.两手都感觉温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D.两手都感觉冷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5.“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C.听觉和味觉D.触觉和味觉6.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7.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A.目光敏锐B.动作敏捷C.味觉发达D.嗅觉发达8.当肌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具有报警作用的感受器是( )A.触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热觉感受器9.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A.脊髓灰质B.大脑皮层C.感觉器官D.感受器10.下列哪项除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 )A.热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味觉感受器11.下列感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冷觉B.嗅觉C.触觉D.痛觉12.俗话说:“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嗅”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13.实施局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为(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D.痛觉与触觉都存在二、填空题1.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__:内层是__________ 。
浙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科学第2章观察生物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科学第2章观察生物综合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B. 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 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D. 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2.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序号A B C D目镜5× 10× 15× 20×物镜8× 40× 10× 45×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的显微镜是()A. AB. BC. CD. D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生物的是()A. 能生长和繁殖后代B. 能运动和由小变大C. 能呼吸和获取营养D. 能代谢和排出废物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较暗。
经检查,使用的是平面反光镜。
若要使视野变亮,下列处理方法中,可行的是()A. 换用高倍镜B. 缩小光圈C. 关闭光源D. 改用凹面反光镜5.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④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均匀地涂抹几下⑤滴加碘液染色⑥盖上盖玻片A. ①③④⑥⑤B. ②③④⑥⑤C. ①③④⑤⑥D. ②③④⑤⑥6.特色美食肉粽主要原料是糯米、猪肉等。
关于肉粽在消化系统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猪肉中的脂肪从①处开始消化B. 糯米中的淀粉从③处开始消化C. 猪肉中的蛋白质在④处被消化为氨基酸D. 肉粽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主要在②处吸收7.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 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8.下列植被类型中,所生长的植物最耐旱的是()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针叶林D. 荒漠9.馒头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无直接作用的是()A.唾液B.牙齿C.大肠D.胰液10.下列可作为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A. 榕树B. 苏铁C. 肾蕨D. 葫芦藓11.在操作显微镜时,要使镜筒升降的幅度最大,应该调节( )A. 光圈B. 粗准焦螺旋C. 细准焦螺旋D. 物镜12.如图是小红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后绘制的示意图,其中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甲→丙→丁→乙C. 丁→乙→甲→丙D. 甲→丙→乙→丁13.下列关于一株番茄和一头牛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是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 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D. 番茄的果实、牛的心脏都属于器官14.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就是动物和植物的知识B. 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 把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D. 只要有了生物学知识就一定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难题15.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所观察到的效果不同.若要使视野最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下列哪组镜头()A. ①和③B. ①和④C. ②和③D. ②和④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16.植物体的组成层次是:________→组织→________→个体。
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光和颜色 易错题 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光和颜色一、选择题1.我们用遥控器来调节电视机播放节目,如图所示,遥控器能控制电视是利用()A.紫外线B.红外线C.声波D.可见光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钻石B.幕布C.月亮D.太阳3.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时,通常采用下列那个单位()A.光年B.米C.千米D.厘米4.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
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
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A.少先队员喜悦的目光B.在湖边燃烧的篝火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D.一片银白色的月光5.下列科学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6.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中提出:紫外线可灭活病毒。
有关红外线和紫外线相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B.红外线制导导弹可以对任何温度的目标进行追踪C.我们肉眼看不见紫外线和红外线D.臭氧层吸收了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7.阳光给我们送来了光和热,阳光是地球上万物生长之源,没有阳光,地球上也就没有生命。
下列关于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B.如图所示,紫外线主要集中在白屏的下端C.红外线最主要的作用是热作用,可以加热物体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8.红五月朗诵比赛时,表演的同学身着白色上衣,蓝色裙子(或裤子),当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黄光照到他们身上时,观众们将看到表演的同学()A.上衣呈白色,裙子(或裤子)呈黑色B.上衣呈黑色,裙子(或裤子)呈蓝色C.上衣呈黄色,裙子(或裤子)呈蓝色D.上衣呈黄色,裙子(或裤子)呈黑色9.茶花是我市的市花,如图是茶花的一种——状元红,阳光下花瓣呈鲜艳的红色。
其原因是()A.花瓣发出了红色光B.花瓣反射了红色光C.花瓣吸收了红色光D.花瓣透过了红色光10.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虹的认识。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1.如图2-2-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B)图2-2-2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解析】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是因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当往钟罩外抽气时,钟罩内由于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而使我们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
2.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解析】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最快。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1__020m。
4.图2-3-1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图2-3-1(1)①是鼓膜;④是听小骨;⑤是鼓室。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耳。
(2)⑦内有位觉感受器⑧内有听觉感受器。
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
(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5.图2-3-2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
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⑤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①。
(填数字代号)(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不能(填“能”或“不能”)产生听觉。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⑥(填数字代号)张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4)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姿态优美。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B卷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B卷一、感觉世界1.(2020七上·浙江期末)两点阈是指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两点阈越小,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身体不同部位皮肤的两点阈差异实验后得到的实验数据。
请分析回答:裸露部分覆盖部分中指指尖上唇前颔胸部肩部背部2.5 5.5 15.0 36.0 41.0 44.0(1)刺激皮肤能引起人体产生触觉,这是因为皮肤中含有组织;(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据此推测:人体裸露部位比覆盖部位的神经分布要 (选填“密集”或“稀疏”)。
【答案】(1)神经(2)身体裸露部分的两点阈小于覆盖部分的(3)密集【解析】(1)刺激皮肤能引起人体产生触觉,这是因为皮肤中含有神经组织。
(2)从表中可知身体裸露部分的两点阈小于覆盖部分的。
(3)神经分布越密集点阈越小,从表中可推测人体裸露部位比覆盖部位的神经分布要密集。
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 cm 的去底塑料简,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调节两个塑料简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 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此实验说明了(填字母,多选)。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 cm、15 cm、20 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答案】(1)A.B.D(2)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远,响度越小(3)实验 1:放大实验现象实验 2: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任选一个即可)【解析】(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 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4-2.6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2.4-2.6节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2.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A.黄光B.橙光C.紫光D.蓝光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透过树丛的光束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吸引红光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5.这张试卷是白纸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主要原因是()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的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6.跑步比赛时,跑道的发令台上常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
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B.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D.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7.我们看到大海平静时,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A.海水里有盐分B.蔚蓝色天空映照的结果C.太阳经漫反射产生的结果D.其他色光多被海水吸收,主要反射蓝光8.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9.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10.将「」字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摆正,则所观察到的像是()A. B. C. D.1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B. 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C. 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D. 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1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角等于30°B. 折射角等于50°C. NN'是界面D. MM’的右边是玻璃13.如图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米D.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4.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2.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3.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 a,P b,P c,P 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A.P a,P b,P c,P d B.P d,P c,P b,P aC.P c,P d,P a,P b D.P b,P a,P d,P c4.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B.变低了的树的虚像C.变高了的树的实像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6.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A.0到-1区域B.-1到-2区域C.0到-∞区域D.-2到-4区域7.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
选择题:1. 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A. 电池和萤火虫B. 电池和烛焰C. 萤火虫和月亮D. 萤火虫和烛焰2.在暗室中, 绿光照在红纸上, 我们看到红纸的颜色是()A. 黑色B. 蓝色C. 白色D. 绿色3. 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 入射角逐渐增大, 则反射角()A.增大 B.不变 C.逐渐增大, 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 可能大于入射角4.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队就直了。
可以解释此现象的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漫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5.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日食B.小孔成像C.影子D.先闪电后打雷6.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 其必要条件是( )A. 物体是光源B. 必须有光射入眼睛C. 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D. 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7.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 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变化情况是()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8.一束光与镜面成30°, 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A.60°B.30°C.120°D.90°9.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 主要原因是()A.便于用粉笔写字 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D.便于黑板刷擦字迹10.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阴下的地面上有许多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A.树叶的形状B.各种形状C.圆形的D.树枝形状1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夹角是.. )A.30°B.60°C.90°D.120°12. 电影院里不同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 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A. 镜面反射B. 漫反射C.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 D.不发生反射, 是银幕本身发光1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 )A. 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B. 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C. 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90°D. 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14. 晚上,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 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 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照射, 如图所示, 人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 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 镜子比较暗, 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 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 它发生了漫反射15. 太阳光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屏上的颜色是( )A. 白光B. 蓝色 C . 黑色 D. 七色中缺蓝色1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B C D17. 以下不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A. 小孔成像B. 影子C.. 月食D. 筷子放到水里会“变弯”二、填空题:1. 光在 _____ 介质中是沿传播的, 光年是的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科学第二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1.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文字词句与科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 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月亮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辽宁舰上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 cm处时,则(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8.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B.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C.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 D.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9.把人耳贴在装满水的一根长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人耳可能听到的情况是( )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B.先听到沿铁管外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音D.人耳先后听到三次传来的敲击声10.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超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超声波、次声波 B.无线电波、可见光 C.无线电波、紫外线 D.可见光、紫外线11.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C.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12.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请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色太差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形容发出的声音响度大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音”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D.“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度大13.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4.自然界中黑色的花很少,而红、黄色的花却很多,主要原因是因为( )A.黑色花能吸收自然界的一切色光,包括黑色光,所以容易受到伤害,不易存活B.因红光外侧的红外线热效应较强,红色花将太阳光中的红光反射出去,从而使花免受伤害C.黄花能发出黄色的光,吸引昆虫传粉 D.红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促进自身的光合作用15.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16.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17.如图甲,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中间开有“△”形小孔竖直放置的黑色薄木板AB上,阳光透过小孔在竖直放置与AB平行的光屏MN上形成一个太阳的椭圆形像,现在在小孔处用一块与小孔一样形状和大小的“△”形竖直放置的小平面镜填满,小平面镜镜面向左,把太阳光反射到竖直放置与AB平行的光屏M′N′上,M′N′到AB的距离与MN到AB的距离相等,如图乙所示,则在光屏M′N′上形成光斑的形状为( )A.“△”形 B.“▽”形 C.椭圆形D.都有可能1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cm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cm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符合实际( )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19.如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 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20.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21.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
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
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 ( )22.如图(a),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
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 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
设测速信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A.20米/秒 B.25米/秒 C.30米/秒 D.40米/秒23.如图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
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
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C.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D.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24.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
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A.f B.L C.f+L D.f-L二、非选择题25.利用“烟”进行如下实验:(1)甲:探究“光的传播”实验中,发现光的传播路径不易于观察,他们将一个透明的圆筒形密闭盒中充入烟,然后让手电筒的光线从圆筒中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甲)。
该实验时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_______,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2)乙小组:在空的可乐瓶中注入浓烟,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把火焰“吹灭”(如图乙),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波能传递________。
2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在图1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________。
A.f<13cm B.13cm<f<20cm C.20cm<f<40cm D.f>40cm(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___些。
(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4)把烛焰置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如图2,则烛焰的像________。
A.会消失 B.亮度变暗 C.没有变化 D.成在光屏上27.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_______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