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一、概念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假的陈述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该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件是必须基于合同关系所进行的诈骗行为。
二、构成要件
1.双方基本信息:包括甲方和乙方的名称、地址、营业执
照号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等。
2.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
明确甲方和乙方的身份,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双方的履行方式、期限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3.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合同中的条款需符合中国
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果合同中的条款违反了中国法律法规,该条款无效。
4.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合同中应明确甲方和乙方的权
力和义务。
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向乙方提供相应的服务或商品;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费用。
5.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合同应是符合法律要求、具
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并且可执行。
6.其他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还可添加一些特殊条款,如
保密协议、违约金、争议解决等。
以上是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作为律师拟定该合同时,应注意合同中的条款需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有违反,可能会被视为无效行为或违法行为。
此外,律师应在拟定合同时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力求合同的清晰明了,以避免双方的纠纷和争议。
浅述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浅述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正确理解和把握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是有效防范和惩治合同诈骗罪的前提。
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刑法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以刑法第224条的规定为根据,认为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以刑法经224要规定和诈骗罪的传统定义为根据,认为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
3.以合同诈骗罪的主客观特征为根据,认为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为公私财物为目的,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通过签订经济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上述几种观点都揭示了合同诈骗罪骗取他人财物的本质属性,并指出了合同诈骗罪是利用合同手段进行的诈骗犯罪,但都没有指出合同诈骗罪的另一本质特征,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笔者在结合上述概念的基础上将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定义为:“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行为”。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犯罪构成理论在犯罪理论体系以及整个刑法理论体系中都占有核心地位。
对于犯罪的成立与否,判断的惟一根据只能是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
同样,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必须考察该行为是否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因此,对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探讨是有效预防和惩治合同诈骗罪的基础。
根据犯罪构成理论,结合我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方面:1、犯罪客体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国家合同管理制度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要求交易主体在符合市场交易规则及商业交易习惯的基础上进行自愿、平等、公正、合理的交易活动和行为,而合同诈骗行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滥用合同制度,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履行合同,显然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和国家的合同管理制度。
司法对合同诈骗罪的理解与诠释
司法对合同诈骗罪的理解与诠释合同诈骗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犯罪类型,其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体而言是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这一罪名,本文将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表现形式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合同诈骗罪是指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诱使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陷入错误认识,致使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在经济上遭受损失,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1. 主体要件:合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 主观要件:合同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3. 客体要件: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体而言是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客观要件: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诱使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陷入错误认识,致使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在经济上遭受损失,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1. 虚构合同主体:行为人虚构合同主体,与他人签订合同,诱使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陷入错误认识。
2. 虚构合同内容:行为人在合同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诱使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陷入错误认识。
3. 隐瞒合同事实:行为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隐瞒与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致使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在经济上遭受损失。
4. 采取欺诈手段:行为人采取欺诈手段,使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在经济上遭受损失。
5. 利用合同进行非法集资:行为人利用合同进行非法集资,骗取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的财物。
四、法律适用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和处罚,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全面、客观地分析行为人的行为特征、危害后果、主观恶性等因素,依法作出公正的裁判。
合同诈骗的名词解释
合同诈骗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合同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它对个人和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合同诈骗是指通过欺骗、虚假陈述或其他诡计手段,达到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的行为。
下面将对合同诈骗的定义、特点以及预防方法进行探讨。
一、合同诈骗的定义合同诈骗是指以骗取他人财物为目的,通过与他人签订合同或者其他法律文书,采取欺骗、虚假陈述、恶意竞争、威胁恐吓等手段,达到非法占有财物的不法手段。
合同诈骗既涉及个人之间的交易,也可能牵涉到企业之间的合作。
合同诈骗可以发生在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金融、物流、购物等。
在执行过程中,常见的手法包括虚假宣传、隐藏关键信息、变相扣款等。
合同诈骗的个案和模式各异,但其核心目标和手段都是为了获取他人财产。
二、合同诈骗的特点合同诈骗的特点是多样性和隐蔽性。
首先,合同诈骗犯罪的手段非常多样化,犯罪分子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电话等工具进行欺骗,其中一些手法甚至十分巧妙。
其次,合同诈骗的犯罪行为通常是以和平合作的形式进行,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对合作方的信任,伪装诚信的形象,从而陷入被欺骗的圈套。
此外,合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往往混迹于合法经济活动中,他们可能拥有高超的技巧以及法律知识,使其更加难以被识别和追捕。
三、合同诈骗的预防方法为了防止合同诈骗的发生,个人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预防措施:1. 提高防范意识:个人和企业需要认识到合同诈骗的危害性,加强防范意识,警惕各种可能的欺诈行为。
2. 仔细查验合同:在签订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书前,应详细阅读并仔细审查合同内容,确保真实正确,并注意合同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条款。
3. 谨慎签署合同:在签署合同前,应与对方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对方身份、信用等信息。
如有必要,可以通过尽职调查等手段获取更多信息。
4. 注意合同风险:合同涉及的金额和条款应在能力范围之内,并避免涉及高风险的交易,如过于迅速的回报和过高的利润。
5. 密切关注警示信息:关注媒体和政府发布的有关合同诈骗的警示信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及裁判规则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及裁判规则一、基本概念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
本罪侵害的客体为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权利。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1、客体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国家对合同的管理秩序,属于复杂客体。
犯罪对象为公私财物。
2、客观方面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实行了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且骗取财物的数额较大。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要素:首先,诈骗行为须发生在合同的签订或者履行过程中,这也是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对于合同的的形式,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其次,行为人实施了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主要为以下五种情形:(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最后,骗取的财物数额较大。
即骗取财物行为构成犯罪,必须达到刑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3、主体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单位犯合同诈骗罪,是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在执行职务的活动中,以单位的名义,为了单位的利益,利用签订、履行合同进行的诈骗犯罪活动。
2024版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2024版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1.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签订、履行合同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2. 构成要件:- 主观要件: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客观要件:行为人实施了签订、履行合同的行为,且该行为具有欺诈性质。
3. 欺诈行为的认定:- 行为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虚假情况,使对方当事人产生误解。
- 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无知、轻信等心理状态,实施欺诈行为。
4.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 根据合同诈骗的金额大小,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个等级。
- 数额较大,指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数额,但未达到数额巨大标准。
- 数额巨大,指诈骗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一定倍数。
- 数额特别巨大,指诈骗金额达到数额巨大标准的一定倍数。
5.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诈骗金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可以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对于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6.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原则:- 根据行为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退赃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 对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 合同诈骗罪的例外情况:- 对于因合同纠纷引起的民事争议,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 对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因误解、疏忽等原因导致的合同履行问题,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8. 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 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为五年,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9. 合同诈骗罪的证据要求:- 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和实施了欺诈行为。
10. 合同诈骗罪的预防措施:- 加强合同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
- 提高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 加强合同监管,防止合同诈骗行为的发生。
注:本司法解释仅供参考,具体案件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进行判断。
合同诈骗的总结报告范文
合同诈骗的总结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合同诈骗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行为,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本报告旨在对合同诈骗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增强对该类犯罪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二、合同诈骗的定义与特征合同诈骗是指通过伪造或篡改合同文件,或以虚假身份和虚假意向签订合同,以非法获取利益的行为。
其特征包括:1. 隐蔽性强,常以技术手段伪造或篡改合同文件;2. 骗局多样,手法繁复;3. 涉及面广,不同行业和领域均有发生。
三、合同诈骗的主要手法1. 伪造合同:犯罪分子通过伪造虚假的合同文件,制造虚假交易,以获取非法利益。
2. 篡改合同:犯罪分子对原真实合同进行修改,通常是修改相关条款或价格项,以谋取私利。
3. 虚假身份签约:犯罪分子以虚假身份参与合同签订,冒充他人或伪造证件以达到欺骗目的。
4. 虚假意向签约:犯罪分子制造虚假意向,签订合同后不履行或背弃合同义务。
5. 借口诱骗:犯罪分子以合理借口引诱他人签订合同,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四、合同诈骗的危害及影响合同诈骗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危害和不良影响: 1. 经济损失:受骗人遭受经济损失,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2. 市场秩序混乱:诈骗行为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3. 社会信任缺失:合同诈骗破坏了社会信任,使人们对商业合作持怀疑态度,增加了其他合作风险。
五、合同诈骗案例分析1. “非法借款合同”诈骗案:犯罪分子以高利贷方式伪造合同文件,以虚假借贷为名骗取财物并压迫债务人。
2. 网络购物合同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伪造或篡改网络购物合同,实施虚假交易骗取消费者钱财。
3. 建筑工程合同诈骗案:犯罪分子以虚假工程合同方式,通过恶意拖延工期、偷工减料等手段非法牟利。
六、合同诈骗的防范对策1. 增强风险意识:对合同诈骗风险有充分认识,及时了解、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2. 强化合同管理:合同签订过程中严格审查,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提高知识水平:提高公众对合同法律和商业常识的了解,增强个人对合同诈骗的识别能力。
合同诈骗罪定义和构成
合同诈骗罪定义和构成合同诈骗罪定义和构成甲方(以下简称“诈骗方”)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住所地/注册地:乙方(以下简称“被害方”)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住所地/注册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如下合同:第一条定义合同诈骗罪是指以欺骗手段,使对方实施了某种行为,达到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
第二条构成要件诈骗方必须具备如下构成要件:1.以欺骗手段的,即采用虚构或者隐瞒事实等方法,误导被害方作出某种行为;2.使对方实施了某种行为的,即被害方要进行某种行政、民事或刑事活动,而且是在认为自己根据法律或具有判断力的公众性机构批准或授权;3.达到非法占有目的的,即诈骗方以获得非法利益为目的收取被害方的财产,使被害方遭受了财产损失。
第三条权利和义务1.诈骗方有义务如实明确自己的行为目的,不得虚构或隐瞒事实,以误导被害方作出行为;2.被害方有权要求诈骗方明确行为目的,不得接受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同时,被害方有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具有判断力的公众性机构批准或授权的行为;3.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履行各自的义务;如在履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协商解决。
第四条违约责任1.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2.如被害方的违法行为给诈骗方带来损失的,诈骗方有权通过合法途径追偿;3.如诈骗方的欺诈行为给被害方带来损失的,诈骗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五条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本合同条款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
第六条其他双方在履行过程中如遇到意外事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协商和处理。
第七条争议解决本合同如有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第八条合同生效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生效。
诈骗方(签字/盖章):被害方(签字/盖章):日期:日期:。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第一点:合同诈骗罪的概念与特点合同诈骗罪是指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客体: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合同诈骗罪所涉及的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财产权和信任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方法,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3.犯罪主体:合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4.犯罪主观方面: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第二点:诈骗罪的概念与特点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客体: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受骗人的信任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方法,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3.犯罪主体: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4.犯罪主观方面: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这两种犯罪在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是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实施诈骗行为,而诈骗罪则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特定于某一种合同或者事务。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涉嫌这两种犯罪的案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准确区分罪名,确保依法公正处理。
第三点: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虽然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在犯罪手段和主观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1.犯罪手段的不同:合同诈骗罪是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实施诈骗行为,而诈骗罪则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特定于某一种合同或者事务。
2.犯罪客体的差异: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财产权和信任关系;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受骗人的信任关系。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
遇到法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合同诈骗罪的定义什么是合同诈骗罪?具有哪些特征?如何来认定是不是合同诈骗罪?以下是赢了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合同诈骗罪的相关知识,相信在您阅读完以后,对合同诈骗罪能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
感谢您的阅读。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法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合同诈骗罪的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既破坏了市场秩序,也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行为的具体手段包括以下5种:(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如伪造印章、证件、营业执照、报假姓名假地址,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公司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或利用抢、偷、骗来的盖有印章的介绍信、合同书,假冒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如利用伪造、变造、作废的支票、汇票、提单、信用证做担保,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
浅析合同诈骗罪
浅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变造、使用虚假合同等手段,欺骗他人财物的行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
为了规范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过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协议。
一、协议目的本协议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合同诈骗罪的界定和惩处标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协议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合同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三、合同诈骗罪的界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变造、使用虚假合同等手段,欺骗他人财物的行为。
四、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通过合同诈骗手段实施犯罪行为。
2. 伪造、变造、使用虚假合同等手段:犯罪主体通过伪造、变造或使用虚假合同等手段,欺骗他人财物。
3. 欺骗他人财物:犯罪主体通过伪造合同内容、虚构交易事实等方式,欺骗他人财物。
五、合同诈骗罪的责任追究对于涉嫌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查,并进行相应的证据收集、调查取证等工作。
一旦确凿证据足以证明犯罪事实,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合同诈骗罪的刑事处罚根据合同诈骗罪的情节和危害程度,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不同的刑事处罚,包括罚金、拘役、有期徒刑等。
七、合同诈骗罪的民事赔偿合同诈骗罪给受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受害人有权要求犯罪嫌疑人进行民事赔偿。
赔偿金额应当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失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八、合同诈骗罪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合同诈骗罪的发生,合同当事人应当加强对合同的审查和核实,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同时,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加强对合同诈骗罪的打击力度,提高社会对合同诈骗罪的认识和警惕性。
九、协议的解释和争议解决本协议的解释和争议解决应当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如双方就本协议的解释和争议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应当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仍无法解决,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解决。
法院对合同诈骗罪的详细解释
法院对合同诈骗罪的详细解释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玩弄手法,诱骗他人订立、变更、解除合同,使他人遭受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该罪行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并且法院对此类罪行进行了详细解释。
以下是对合同诈骗罪的详细解释:一、构成要件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玩弄手法: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利用各种手段欺骗他人,使其订立、变更、解除合同。
2. 诱骗他人订立、变更、解除合同: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或隐瞒事实,以及利用欺骗手段,诱骗他人在合同中作出订立、变更、解除等行为。
3. 他人遭受经济损失:由于犯罪嫌疑人的欺骗行为,他人在合同中遭受了经济损失。
4. 情节严重: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情节应当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二、定罪和量刑标准当法院确定被告人的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时,会对其进行定罪和量刑。
根据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刑期范围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可并处罚金。
具体的定罪和量刑标准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裁量。
三、法院对合同诈骗罪的审理程序在合同诈骗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院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审理程序。
包括对案件证据的调查、询问被告人、听取辩护意见等。
法院将根据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对案件进行全面、公正的审理,并依法作出判决。
四、法院对合同诈骗罪的判决结果法院在审理合同诈骗罪案件后,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相应的判决结果。
如果被告人被判有罪,法院将对其进行定罪和量刑,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刑罚决定。
如果被告人被判无罪,则会宣告其无罪并释放。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
法院对合同诈骗罪进行了详细解释,并在审理过程中依法进行判决。
合同诈骗罪的定罪和量刑标准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进行裁量,并依法作出相应的判决结果。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解读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解读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构的事实、隐瞒真相、玩弄手段等方式,骗取他人签订合同并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属于一种经济犯罪,需要具备以下要件:1. 作案手段: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虚构交易、夸大宣传、伪造文件等。
犯罪主体利用这些手段诱骗他人签订合同,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
2. 不当利益:犯罪主体通过合同诈骗获取的利益是非法的,与真实交易内容或者市场价格不符。
这种不当利益可以是直接的经济利益,也可以是其他非经济利益。
3. 损害结果:合同诈骗罪的犯罪行为必须对他人利益造成实际损害。
损害结果可以是财产损失、信用受损等。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主观故意犯罪,犯罪主体必须具备故意的心理状态。
这意味着犯罪主体明知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构成欺诈,且故意违背合同的真实意思表示。
对于合同诈骗罪的定罪与量刑,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1. 犯罪主体的主观恶性:是否具备恶意诱骗、破坏交易秩序等情节。
2. 犯罪主体的犯罪手段:诈骗手段的隐蔽性、复杂性等因素。
3. 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被害人遭受的实际损失、信用受损程度等。
4. 犯罪主体的犯罪动机:犯罪主体的非法获利动机、犯罪目的等。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对于涉及此罪的案件,司法机关将根据具体情节进行认定和处罚。
同时,个人和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也应保持警惕,提高辨别能力,以避免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的法律解读,具体案件的定性和处罚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法院判决来确定。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一、罪名及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事实、隐瞒真相
或者其他手段,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与其订立合同,使其受到损
失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使用虚假事实、隐瞒真相或其他手段,犯罪嫌疑人在订立合
同过程中使用了虚假的事实,或者故意隐瞒了真相,或者采取了其
他欺骗手段,使对方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2. 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了
错误的认识,导致对方在订立合同时产生了误判,从而与其订立了
合同。
3. 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
二、责任认定。
在合同诈骗罪的责任认定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犯罪主体的行为是否构成欺骗,需要分析犯罪主体的行为是否构成了欺骗,是否存在虚假事实、隐瞒真相或其他欺骗手段。
2. 对方是否产生了错误认识,需要证明对方在订立合同时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导致了误判。
3. 犯罪主体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需要证明犯罪主体的行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将根据以上构成要件为您提供合同诈骗罪的相关范本,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也会为您解答在合同起草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以确保您的合同起草过程顺利无误。
希望我的服务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浅析合同诈骗罪
浅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假的意思表示或者隐瞒真实意思表示,骗取对方财物,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任务要求,本文将对合同诈骗罪进行浅析,并提供相应的协议格式。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合同诈骗罪是指在合同订立、履行或者解除过程中,以虚假的意思表示或者隐瞒真实意思表示,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意思表示虚假、骗取对方财物、情节轻重。
1. 意思表示虚假合同诈骗罪的首要要件是意思表示虚假,即在合同订立、履行或者解除过程中,以虚假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意思。
虚假的表示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或者行为上的。
2. 骗取对方财物合同诈骗罪的第二个要件是骗取对方财物。
骗取财物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手段间接骗取的。
被骗取的财物可以是金钱、财物或者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
3. 情节轻重合同诈骗罪的最后一个要件是情节轻重。
根据刑法规定,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合同诈骗罪的协议格式根据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合同诈骗罪协议,供参考:合同诈骗罪协议协议编号:[协议编号]甲方:[甲方名称]地址:[甲方地址]联系人:[甲方联系人]电话:[甲方联系电话]乙方:[乙方名称]地址:[乙方地址]联系人:[乙方联系人]电话:[乙方联系电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合同诈骗罪的防范与处理达成如下协议:1. 甲方保证在合同订立、履行或者解除过程中,不以虚假的意思表示或者隐瞒真实意思表示。
2. 甲方保证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合同诈骗行为,不骗取乙方财物。
3. 乙方保证在合同订立、履行或者解除过程中,保持高度警惕,核实甲方的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4. 乙方发现甲方存在合同诈骗行为的,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自身权益,并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Only they who fulfill their duties in everyday matters will fulfill them on great occasion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
客观要件,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很多人都不能清楚的辨别,我们时常会与诈骗罪混淆,那么关于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我们的法律中是怎么定义的呢?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现在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为您解答合同诈骗罪的概念问题。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构成要件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
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论合同诈骗犯罪的法律特征
论合同诈骗犯罪的法律特征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合同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合同诈骗犯罪的法律特征如下:一、合同诈骗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规范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罪首先侵犯的就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由于本罪是利用合同的欺诈行为,所以,同样侵犯了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
以供贷合同中的诈骗犯罪为例,如果供货方在骗取对方货款后,不按合同规定供给对方货物,这不仅使对方遭受财产上的损失,而且会使对方的生产,因原料不足受到影响甚至停顿,或者使对方不能及时将商品投入市场。
而由于商品交换在这一环节上出了问题,又会使社会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从而使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合同诈骗犯罪较普通诈骗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其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诈骗行为从形式上是以合同为手段实施的,但实质上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侵犯国家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则仍然是普通诈骗罪,而不是这里所说的合同诈骗犯罪。
例如,骗借他人的生活费用于个人挥霍的,虽双方订有借款契约,也是普通诈骗罪。
反之,如果以合同进行的诈骗活动只侵犯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而不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的,也不构成合同诈骗犯罪,而是其他经济犯罪。
例如,假冒他人专利并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允许该单位实施此项专利的行为,侵犯的是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和他人的专利权,而没有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
尽管专利权同财物所有权不无联系,但两者终究不是一回事,因而这种行为是假冒专利罪,而不是合同诈骗犯罪。
二、合同诈骗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这种欺骗行为有五种具体表现:(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行为人往往使用虚假的介绍信、印章或者其他证明文件,虚构主体签订合同行骗,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行骗;有的行为人采用伪造工作证、身份证、介绍信的方法,冒充企业单位的业务人员,打着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名义,与一些单位签订假合同,从中直接骗取预付款;有的行为人借助不正当的方法(如盗窃),取得他人的有效合同或者销毁的过期合同,假冒当事人一方,要求对方履行合同条款或者以“转让”的形式给第三者,从中进行诈骗活动。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合同诈骗罪是指以欺骗手段签订、履行、变更合同,使他人受到损害,情节严重的行为。
此类罪行在商业活动中经常出现,对商业信用和社会经济领域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构成要件、量刑标准、案例解析等方面深入探讨合同诈骗罪的特征。
构成要件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1.欺骗手段欺骗手段是合同诈骗罪的核心要素,指犯罪嫌疑人为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而采用的虚构、隐瞒或歪曲事实的手段。
比如,虚构存在的合同、虚假陈述财务状况、隐瞒货物瑕疵、故意误导等。
2.签订、履行、变更合同合同诈骗罪的作案手段主要涉及签订、履行、变更合同,也可以包括其他形式的欺诈行为。
3.致使他人受到损害欺骗行为必须导致他人受到损害,损害可以是财产损失,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损失。
4.情节严重情节严重是合同诈骗罪的最后一项要素,也是法院判决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指标。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情节严重的标准,但按照惯例,涉案金额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有组织性、多次作案、破坏民族经济秩序等情况都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
量刑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合同诈骗罪定罪的人员可以处以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刑罚。
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可以依法判处死刑。
对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可以根据其犯罪情节轻重采取教育、感化、少年院管教、强制戒毒等措施。
具体的量刑标准会根据犯罪事实、社会危害程度、犯罪人的认罪态度和赔偿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案例解析1.女子伪造合同骗取贷款数百万近日,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合同诈骗案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钟某因涉嫌骗取他人15万余元已被刑事拘留。
钟某伪造了一份以「某公寓社区」名义的租赁合同,以此为借口向银行申请了多笔贷款,最终被银行人员发现骗局。
该案的合同伪造和隐瞒事实的手法十分卑劣,涉案金额也不小,属于情节恶劣的合同诈骗罪。
2.服务商虚构合作项目骗取客户资金北京某B2B平台的多名用户反映,通过平台推荐的某服务商,参加了名为「百万红利,一起来分享」的合作项目,缴纳了高额的保证金或服务费用,但最终并未实现预期的商业收益。
合同诈骗的概念及特征
合同诈骗的概念及特征合同诈骗的概念及特征一、基本信息本合同是由甲方(以下简称“诈骗犯”)与乙方(以下简称“受害人”)签订的合同诈骗协议。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诈骗犯的身份:(填写个人或企业名称、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2.受害人的身份:(填写个人或企业名称、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3.权利和义务(1)诈骗犯的权利和义务:a. 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受害人进行诈骗行为;b. 向受害人索要财物;c. 按照约定的方式履行本合同。
(2)受害人的权利和义务:a. 按照本合同约定支付诈骗款项;b. 在合同履行期限内按约定时间支付所欠款项; c. 监督诈骗犯履行合同义务。
4.履行方式(1)诈骗犯应采取非法行为进行诈骗;(2)受害人应按照约定方式向诈骗犯支付款项。
5.期限(1)本合同的履行期限为(填写具体日期或时间段)。
(2)在履行期限内,双方应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6.违约责任(1)一方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2)违约方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3)在一方违约情况下,另一方有权解除本合同;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本合同的签订、履行应严格遵守中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任何违法行为均不得实施。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本合同作为一份正式的文件,明确诈骗犯和受害人之间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违约情况下的违约责任,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签订的各项条款是符合中国相关法律要求的,任何一方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均可向法律途径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
六、其他本合同的未尽事项,双方可通过协商解决。
本合同一式两份,各自持有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诈骗犯):乙方(受害人):签署人签名:签署人签名:日期: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
正确理解和把握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是有效防范和惩治合同诈骗罪的前提。
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刑法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以刑法第224条的规定为根据,认为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
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以刑法经224耍规定和诈骗罪的传统定义为根据,认为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
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
3.以合同诈骗罪的主客观特征为根据,认为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为公私财
物为目的,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通过签订经济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上述几种观点都揭示了合同诈骗罪骗取他人财物的本质属性,并指出了合同诈骗罪是利用合同手段进行的诈骗犯罪,但都没有指出合同诈骗罪的另一本质特征,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笔者在结合上述概念的基础上将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定义为:“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行为”。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犯罪构成理论在犯罪理论体系以及整个刑法理论体系中都占有核心地位。
对于犯罪的成立与否,判断的惟一根据只能是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
同样,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必须考察该行为是否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因此,对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探讨是有效预防和惩治合同诈骗罪的基础。
根据犯罪构成理论,结合我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方面:
1、犯罪客体
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国家合同管理制度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要求交易主体在符合市场交易规则及商业交易习惯的基础上进行自愿、平等、公正、合理的交易活动和行为,而合同诈骗行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滥用合同制度,
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履行合同,显然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和国家的合同管理制度。
同时,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了对方当事人的财物。
因此,合同诈骗罪也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行为方式;(1)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
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构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
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3、犯罪主体
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同时,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签订、履行合同一方的当事人。
4、犯罪主观方面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三、合同诈骗罪的防范
研究犯罪的根本目的就是如何预防犯罪的产生。
犯罪预防是整个犯罪科学的最终归宿,被誉为犯罪科学理论的皇冠。
研究任何犯罪的形态、构成,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如何打击犯罪,比打击犯罪更高一个层次的问题是如何防范犯罪。
“所谓犯罪预防,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消除或者减少犯罪产生的一切原因和条件,防止、阻碍犯罪行为的发生、减少乃至根治犯罪现象,对全体社会公民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体系及其控制过程”。
预防的举措主要是防范,即防范于未然,制止犯罪企图于预谋中,从而减少犯罪的机会。
1、合同诈骗罪防范的概念及宗旨
合同诈骗防范就是根据合同诈骗犯罪的原因、规律,综合社会各种力量,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以防止、控制和减少合同诈骗犯罪及其重新犯罪的系统工程。
这一系统工程包括有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内容,属于犯罪预防科学的一部分。
合同诈骗防范的宗旨在于:努力克服合同诈骗犯罪诱因,多方设置实施合同诈骗犯罪的困难条件,有力地打击合同诈骗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预防的举措主要防范,即防患于未然,制止犯罪企图于预谋中,及时消除各种潜在的危险性因素,针对合同管理的行业性特点,加强条件性预防和环境设计预防,堵塞制度管理上的漏洞,减少合同诈骗犯罪的机会
2、合同诈骗罪防范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保护社会
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合同诈骗防范,就可以直接减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的合同诈骗案件的出现,减轻对社会造成的各种危害,节约司法成本,从而实现社会保护。
应该说,犯罪预防的一切措施都旨在实现社会保护倘若不能防止防止社会治安问题的出现,不能有效地保护社会,再成功的教育也是失败的教育,再好的管理也是徒有形式,再能干的警察、再精通法律的法官也是梁山军师吴(无)用。
可见,相比较造成后果后再想办法堵塞漏洞、事后进行刑事处置等措施,防范的作用最为显著。
(2)有利于挽救失足者
待合同诈骗犯罪行为已经发生,危害结果己经出现,社会已经受到伤害,则相当多数的行为人必然受到相应的刑事制裁。
社会对他们的惩罚名正言顺,合情合理合法,犯罪行为人是咎由自取,罚所应得。
然而,社会对其惩罚又会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
如行为人被判处刑罚后,配偶与其离婚,父母无人赡养,小孩无人管教,这些问题的出现又会不利于对其进行矫治。
枪毙一个危害社会、罪大恶极的罪犯,对罪犯个体,对罪犯亲属以及对社会有关方面的损失都是巨
大的,而这些问题最终还会使社会背上包衹。
如果在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的行为发生前及早采取措施加以积极防范,使其不能乃至不愿实施合同诈骗犯罪行
为,其就不会因此而违法,更不会有经济、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损失,从而得
到一种实质性的挽救。
(3)有利于提高刑事司法工作的效率
预防是整个犯罪科学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刑事司法工作追求的终极目标。
预
防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犯罪防控措施。
实行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从防到治的犯
罪防控方略,才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刑事司法工作的效率,
从根本上解决司法机关案多人少的客观不足。
四、合同诈骗犯罪防范的可能性
1、合同诈骗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规律性
合同诈骗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必有一定的社会运动规律;合同
诈骗犯罪作为一种人的行为,其发生发展必有一定的人的行为的规律。
合同诈
骗犯罪的运行规律就是:利用被害人的缺陷心理以售其奸;依靠制造假象以创
造条件;从骗取被害人信任转入骗取被害人钱财。
曹操必走华容道,既然合同
诈骗犯罪的发生发展是合乎逻辑的,有客观的规律可循,则就可以被认识和掌握,可以运用其规律进行控制和预防。
2、合同诈骗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过程性
合同诈骗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不是“上帝”安排的,而是一定社
会运动过程的产物;作为一种人的行为,它的存在也不是固有的,而是一定的
人的行为实践过程的产物。
合同诈骗犯罪的发生发展,既有一定的规律,又有
一定的过程。
合同诈骗的犯罪分子在打算行骗时,往往都有一个准备的过程,
制造各种证明文书或者租赁一个地点,为其以后的诈骗行为创造假象。
之后与
被害人之间有个签订合同的过程,在骗取被害人的预付款等财物后,还有一个
假装履行合同的过程。
既然合同诈骗犯罪有一个完整的发展变化过程,人们就
有可能对其进行认识,利用其事变必须经过的时间抓紧做工作,进行施设防。
3、合同诈骗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征兆性
合同诈骗犯罪的运行既然有一定的规律和过程,其发生发展就会有一定征兆,
人们利用这些征兆就可以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合同诈
骗犯罪的运行有一个形成系统的过程,在合同签订之前、之中、之后,都会有
一定的结构信息显示出来。
如当行为人开始虚设单位、虚报注册资本时,就表
明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前有诈骗的征兆;当行为人隐瞒真实身份,就表明行为人
在签订合同时有诈骗征兆;当行为人骗取被害人财物后逃匿,就表明行为人在
履行合同后有诈骗征兆。
这些从外部显露出来的信息就可以被人们所利用,人
们因此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合同诈骗的发生。
事实上,合同诈骗犯罪
是发生于社会的客观事物,其运行中必然要与外界发生一定联系,必定要改变
一定的客观社会情况,从而在客观外界及行为人主观上出现一定征兆。
这些征
光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合同诈骗的线索,认识和掌握合同诈骗的运行规律和过程,
采取措施防止合同诈骗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