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
跟踪练习
(2014~2015·合肥一六八中高二期中)观察下题的解答过
程:
已知正实数 a、b 满足 a+b=1,求 2a+1+ 2b+1的最
大值.
解:∵
2a+1· 2≤
2a+12+ 2
22=a+32,
2b+1· 2
≤
2b+12+ 2
22=b+32,
相 加 得 2a+1 · 2 + 2b+1 · 2 = 2 ( 2a+1 + 2b+1)≤a+b+3=4.
综合法: ∵a、b、c∈R+,∴(a-b)2+(b-c)2+(c-a)2≥0, ∴2(a2+b2+c2)≥(ab+bc+ac), ∴3(a2+b2+c2)≥a2+b2+c2+2ab+2bc+2ac, ∴3(a2+b2+c2)≥(a+b+c)2, ∴ a2+b32+c2≥a+3b+c.
人教版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目标导航
• 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特点,熟练应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 命题.
重点难点
•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思考过程、特点. •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新知导学
1.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 1.定义 • 利用___已__知__条__件___和某些数学__定__义____、__定__理____、
、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
• (2)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结构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 ,经常用综合法.而对于一些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等式 的证明,常用分析法;
• (3)思路方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 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 已知(或已证)的不等式;
2020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1 合情推理讲义 2-2
2.1。
1 合情推理1.归纳推理(1)概念:由某类事物的□01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错误!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由错误!个别事实概括出错误!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2)特征:归纳推理是由错误!部分到错误!整体、由错误!个别到错误!一般的推理.(3)一般步骤:第一步,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错误!相同性质;第二步,从已知的错误!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2.类比推理(1)概念: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11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错误!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2)特征:类比推理是由错误!特殊到错误!特殊的推理.(3)一般步骤:第一步,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错误!相似性或错误!一致性;第二步,用一类事物的错误!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错误!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3.合情推理(1)含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错误!观察、错误!分析、错误!比较、错误!联想,再进行错误!归纳、错误!类比,然后提出错误!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2)合情推理的过程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或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联系:在前提为真时,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结论都可真或可假.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这种估计属于类比推理.( )(2)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可以作为定理应用. ()(3)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答案(1)×(2)×(3)√2.做一做(1)已知数列{a n}中,a1=1,a n+1=错误!(n∈N*),则可归纳猜想{a n}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数列5,9,17,33,x,…中的x等于________.(3)等差数列{a n}中有2a n=a n-1+a n+1(n≥2且n∈N*),类比以上结论,在等比数列{b n}中类似的结论是__________.答案(1)a n=错误!(n∈N*) (2)65 (3)b错误!=b n-1·b n+1(n≥2且n∈N*)探究1 数列中的归纳推理例1 已知数列{a n}的首项a1=1,且a n+1=错误!(n=1,2,3,…),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当n=1时,a1=1,当n=2时,a2=错误!=错误!,当n=3时,a3=错误!=错误!,当n=4时,a4=错误!=错误!,…通过观察可得:数列的前四项都等于相应序号的倒数,由此归纳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a n=错误!。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讲解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讲解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精确的学科,其中的推理与证明方法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数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推理和证明来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推理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介绍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
一、数学推理的基本概念数学推理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法来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数学中,推理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种形式。
1. 直接推理直接推理是通过已知的命题和已知的推理规则,从已知的前提出发,推导出结论的过程。
直接推理是数学证明中最基本和常用的推理方法之一。
例如,已知命题“若a=b,b=c,则a=c”,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推理得出结论“若a=b,b=c,则a=c”。
2. 间接推理间接推理是通过反证法来进行推理的方法。
当我们无法通过直接推理得出结论时,可以尝试使用间接推理。
间接推理的基本思想是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所要证明的结论是成立的。
例如,要证明命题“根号2是无理数”,可以采用反证法,假设根号2是有理数,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
二、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中,有许多常用的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适用于证明一些具有递推关系的命题。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由此可得出结论:对于任意正整数n,命题都成立。
例如,要证明命题“1+2+3+...+n=n(n+1)/2”,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1+2+3+...+k=k(k+1)/2成立;再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即1+2+3+...+k+(k+1)=(k+1)(k+2)/2成立。
由此可得出结论:对于任意正整数n,命题都成立。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在数学学习中,推理与证明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还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的重要性,并说明如何在学习中加以应用。
一、推理与证明的定义与概念推理是以已知事实或前提为基础,通过逻辑推演得出结论的过程。
证明是利用推理方法和规则,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给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与证明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数学发展的基础。
二、推理与证明的重要性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推理与证明能够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通过推理与证明,学生能够培养出严谨、缜密的思考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巩固数学知识:推理与证明是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和巩固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理与证明,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巩固自己的数学基础。
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推理与证明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推理与证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问题分析、思考和推导,在不断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创新意识:推理与证明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推理与证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三、推理与证明的应用示例1. 数学定理证明:通过推理与证明,学生可以给出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展示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2. 几何问题解决:在几何学中,推理与证明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理与证明,学生能够解决诸如相似三角形、平行线性质等几何问题。
3. 数学问题求解:在数学解题中,学生常常需要利用推理与证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推理与证明,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四、推理与证明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在高考中,推理与证明是数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解答推理与证明题目,考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证明方法来解决问题,展示出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复习小结优质课件
现命题等,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思
路时,类比法往往能指明前进的方向.”
工具
人教A版数学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栏目导引
特别提醒: (1)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个体到一般
的推理,其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严格证明.
(2) 进行类比推理时,要合理确定类比对象,不能乱 比,要对两类对象的共同特点进行对比.
[ 思维点击 ] 归纳猜想 ――→ fn推理与证明
栏目导引
1 [规范解答] 因为 an= 2, n+1 f(n)=(1-a1)(1-a2)„(1-an) 1 3 所以 f(1)=1-a1=1-4=4,
1 1- f(2)=(1-a1)(1-a2)=f(1)· 9
推理与证明章末小结
工具
人教A版数学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栏目导引
一、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归纳和类比是常用的合情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
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 提出猜想的推理.从推理形式上看,归纳是由部分到整体, 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 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 (2) 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 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
工具
人教A版数学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栏目导引
三、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推理逻辑,它的第一步称为归纳奠基,是
论证的基础保证,即通过验证落实传递的起点,这个基础必 须真实可靠;它的第二步称为归纳递推,是命题具有后继传 递性的保证,两步合在一起为完全归纳步骤,这两步缺一不 可,第二步中证明“当n =k +1 时结论正确”的过程中,必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
• 4.其他演绎推理形式 • (1)假言推理:“若p⇒q,p真,则q真”. • (2)关系推理:“若aRb,bRc,则aRc”R表示一种传递性关系
,如a∥b,b∥c⇒a∥c,a≥b,b≥c⇒a≥c等. • 注:假言推理、关系推理在新课标中未给定义,但这种推理
形式是经常见到的,为表述记忆方便,我们也一块给出,以 供学生扩展知识面.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2 演绎推理
目标导航
• 理解演绎推理的概念,掌握演绎推理的形式,并能用它们进行 一些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
• 重点:演绎推理的含义及演绎推理规则. • 难点:演绎推理的应用.
新知导学
1.演绎推理
•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这样的推理形式:“所有金属都导 电,因为铁是金属,所以铁导电”,它是合情推理吗?这种 推理形式正确吗?
• (2)利用集合知识说明“三段论”:若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 性质P,S是M的一个子集,那么 __S_中__所__有__元__素__也__都__具__有__性__质__P__.
• (3)为了方便,在运用三段论推理时,常常采用省略大前提或 小前提的表述方式.对于复杂的论证,总是采用一连串的三段 论,把前一个三段论的___结__论___作为下一个三段论的前提.
互动探究
1.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三段论
• 例题1 用三段论的形式写出下列演绎推理. • (1)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正方形是菱形,所以正方形的对
角线相互垂直. • (2)若两角是对顶角,则此两角相等,所以若两角不相等,则
此两角不是对顶角. • [分析] 即写出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大前提可能
环小数,所以e是无理数. • [答案] (1)a=-8,(2)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2演绎推理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20721245
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2017是奇数 2017不能被2整除 (zhěngchú)
进一步观察(guānchá)上述例子有几部分组成? 各有什么特点?
第四页,共19页。
2、三段论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yībān)模式,
包括:
(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yībān)原理;
(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源自;ED所以(suǒyǐ)DM=EM.
A
第十三页,共19页。
M
B
例3:证明大(z前hè提ng:mí增ng函)函数数的f定(x义)=(-dxì2n+g2yxì)在;(-∞,1)是增
证明函:数任。取x1 , x2 (,1), 且x1 x2 ,
f ( x1 ) f ( x2 ) ( x12 2 x1 ) ( x22 2 x2 )
f '( x) 2x 2 2( x 1), 又因为x (,1),即x 1, 所以x 1 0, 从而 2( x 1) 0,即f '( x) 0,
小前提所以f ( x) x2 2x在(,1)有f '( x) 0.
由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 数的关系知:
结论(jié函lù数n)f(x)=-x2+2x在(-∞,1)是增函数。
由上述(shàngshù)具体
事实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
1+3+……+(2n-1)=n2
正确 (zhèngq
第二页,共19页。
在空间中,若
α ⊥γ,β ⊥γ 则α//β。
错误 (可能相交
)
1、演绎推理:由一般(yībān)到特殊的推理。
所有金属都能导电 铜是金属
铜能导电
太阳系大行星以椭圆 冥王星是太阳 冥王星以椭圆形轨
高二数学选修2-2: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例 3】 一直线与△ABC 的边 AB,AC 分别相交于 E,F,则SS△△AABECF =AABE··AACF.将平面上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三棱锥进行类比,试 推理三棱锥的性质,并给出证明. 解 在三棱锥 S-ABC 中,平面 α 与侧棱 SA,SB,SC 分别相 交于 D,E,F. 则VVSS--DABECF=SSDA··SSBE··SSCF. 证明如下:
则当 n=k+1 时,2+2 1·4+4 1·…·2k2+k 1·22kk++31
> k+1·22kk++31=22kk++31.
要证当 n=k+1 时结论成立,
只需证 2
2k+k+3 1>
k+2成立,
只需证:4k2+12k+9>4k2+12k+8 成立,显然成立,
∴当 n=k+1 时,2+2 1·4+4 1·…·2k2+k 1·22kk++31> k+1+1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不等式b1b+1 1·b2b+2 1·…·bnb+n 1> n+1成立.
从而只需证 2
a2+a12≥ 2 a+1a,
只要证 4a2+a12≥2a2+2+a12,
即 a2+a1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例5】 如图,在四面体B-ACD中,CB=CD,AD⊥BD,且E,F 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平面ACD; (2)平面EFC⊥平面BCD.
∴AB∥EN. 又AB∥CD∥EF, ∴EN∥EF, 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ME与BN不共面,即它们是异面直线.
专题四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事实上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自
然数有关的问题.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 成立;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必须进行恒等 变换. 2.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 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 结论,它的解题思路是:从给出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 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 明.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知识讲解归纳推理把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3)证明(视题目要求,可有可无)。
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1)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2)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3)检验猜想。
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统称为合情推理,通俗地说,合情推理是指“合乎情理”的推理.2. 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包括:(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3)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3.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2)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3)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
反证法法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推理)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直到导出矛盾为止; ③(归谬)断言假设不成立;④(结论)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4.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关于正整数n 的命题的一种方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0()n n N ∈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0(,)n k k n k N =≥∈时命题成立,推证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课堂练习1.下列推理是归纳推理的是( )A .A ,B 为定点,动点P 满足|P A |+|PB |=2a >|AB |,则P 点的轨迹为椭圆 B .由a 1=1,a n =3n -1,求出S 1,S 2,S 3,猜想出数列的前n 项和S n 的表达式C .由圆x 2+y 2=r 2的面积πr 2,猜想出椭圆x 2a 2+y 2b2=1的面积S =πabD .科学家利用鱼的沉浮原理制造潜艇2.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n ,经计算得f (2)=32,f (4)>2,f (8)>52,f (16)>3,f (32)>72,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 )A .f (2n )>2n +12B .f (n 2)≥n +22C .f (2n )≥n +22D .以上都不对3.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若直线平行于平面,则该直线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b ∥平面α,直线a ⊂平面α,则直线b ∥直线a ”,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A .大前提错误B .小前提错误C .推理形式错误D .非以上错误4.若点P 是正四面体A -BCD 的面BCD 上一点,且P 到另三个面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正四面体A -BCD 的高为h ,则( )A .h >h 1+h 2+h 3B .h =h 1+h 2+h 3C .h <h 1+h 2+h 3D .h 1,h 2,h 3与h 的关系不定5.下图1是一个水平摆放的小正方体木块,图2、图3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木块叠放而成,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逐个叠放下去,那么在第七个叠放的图形中小正方体木块数应是( )A .25B .66C .91D .1206.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0=0,则有等式a 1+a 2+…+a n =a 1+a 2+…+a 19-n (n <19,n ∈N *)成立,那么等比数列{b n }中,若b 9=1,则有等式_ 成立。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归纳推理【要点梳理】1、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 任何推理包括 和 两个部分。
是推理所依据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是根据前提推得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2、从个别事实中推演车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通常称为 ,它的思维过程是3、归纳推理有如下特点(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 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 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
(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 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 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填“能”或“不能”)(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 的推理,通过归纳法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指点迷津】1、运用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首先,通过观察特例发现某些相似性(特例的共性或一般规律);然后,把这种相似性推广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然后,对所得的一般性命题进行检验。
2、在数学上,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是否能进行严格的证明。
3、归纳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什么?S 1具有P ;S 2具有P ;……;S n 具有P (S 1、S 2、…、S n 是A 类事件的对象) 所以A 类事件具有P【典型例题】例1、设N n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x f n n ∈'='='==-),()(,),()(),()(,sin )(112010 ,则)()(2005=x fA 、x sinB 、x sin -C 、x cosD 、x cos - 【解析】:,cos )(sin )(1x x x f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42615432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f xx x f xx x f x x x f n n ====-='==='=='-=-='-=-='=+故可猜测)(x f n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有x x f x f x f n n sin )(,cos )1()(2414-===++xf x f x x f n n sin )4()(cos )(4434==-=++故选C【点评】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人们在日常活动和科学学习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所探求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因果关系。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章末复习同步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_2100
12345
答案
5.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等式a1+a2+…+an=a1+a2+…
+a19-n(n<1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n}
中,若b9=1,则有等b1式b2_…_b_n_=__b_1_b_2_…__b_1_7_-__n_(_n_<_1_7_,__n_∈__N__*_) _成立.
证明
反思与感悟 根据待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构造函数,将此问题转化为函 数问题,再利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
跟踪训练2 设a,b是两个正实数,且a≠b,求证:a3+b3>a2b+ab2. 证明 要证a3+b3>a2b+ab2成立,即需证(a+b)(a2-ab+b2)>ab(a+b) 成立, 即需证a2-ab+b2>ab成立. 只需证a2-2ab+b2>0成立, 即需证(a-b)2>0成立. 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b,所以a-b≠0, 所以(a-b)2>0显然成立. 即a3+b3>a2b+ab2.
证明
例3 证明
类型三 反证法 已知 f(x)=ax+xx- +21(a>1),求证:f(x)=0 没有负根. 假设x0是f(x)=0的负根,
则 x0<0 且 x0≠-1 且 a x0 =-xx00-+21, 由 0< a x0 <1,得 0<-xx00- +21<1,
解得21<x0<2,这与 x0<0 矛盾,
D.9(n-1)+(n-1)=10n-10
解析 由已知中的式子,我们视察后分析:
等式左边分别为9与编号减1的积再加上编号,
等式右边是一个等差数列.
根据已知可以推断:
高中数学第一章推理与证明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材基础素材
§2 综合法和分析法在数学中,常用推理和证明来证明一个命题,证明是引用一些真实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真实性的思维形式,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经用直接证明或间接证明两类方法证明过许多命题.本节的内容就是学习直接证明的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高手支招1细品教材一、演绎推理1.概念: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2。
演绎推理的特点(1)演绎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演绎所得的结论是蕴涵于前提之中的个别、特殊事实,结论完全蕴涵于前提之中.(2)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也必定是正确的.因而演绎推理是数学中严格证明的工具。
(3)演绎推理是一种收敛性的思维方法,它缺少创造性,但却具有条理清晰、令人信服的论证作用,有助于科学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状元笔记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的特征是: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示例】判断下列推理,哪些为合情推理,哪些不是合情推理。
(1)a//b,b//c,则a//c;(2)a⊥b,b⊥c,则a⊥c;(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所以n 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4)今天是星期日,7天之后也是星期日。
思路分析:根据实际问题中推理所得问题的真假来判断是否为合情推理。
答案:合情推理为(1)(3)(4),不是合情推理的是(2).二、直接证明1.概念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直接证明.2.答案:直接证明的一般形式本题结论已知定理已知公理已知定义本题条件 ⇒⎪⎪⎭⎪⎪⎬⎫ 三、综合法1。
定义: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的命题。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第十六章推理与证明
1 (n N ) , f (n) (1 a1 )(1 a 2 ) (1 a n ) , (n 1) 2
试通过计算 f (1), f (2), f (3) 的值,推测出 f (n) 的值。 (2)类比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的某些类似的属性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 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是有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简称为类比推理。 例 3.在平面上,设 ha,hb,hc 是三角形 ABC 三条边上的高.P 为三角形内任一点,P 到相应三边的距 离分别为 pa,pb,pc,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试通过类比,写出在空间中的类似结论. (3)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做演绎推理,简言之, 演绎推理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在;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小前题----------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 “三段论”可以表示为: 大前提:M 是 P;小前提:S 是 M;结论:S 是 P。 2、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
*
am a bm b
72 5
1 4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例如: 在数列{ a n }中, a1 =1, a n 1 再推测通项 a n 的公式, 最后证明你的结论. 又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 n .
2
an * (n∈ N ), 先计算 a 2 , a 3 , a 4 的值, 1 an
pa pb pc 1 ha hb hc
项 目
内容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推理形式 部分到整体,个别到 一般 推理所得结论
类比推理 特殊到特殊 一般到特殊
2021_2022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
④平面上,“在△ABC 中,∠ACB 的平分线 CE 将三角形 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SS△ △ABEECC=ABCC”,将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中, 有“在三棱锥 A-BCD 中,平面 DEC 平分二面角 A-CD-B, 且与 AB 交于点 E,则平面 DEC 将三棱锥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 VA-CDE=S△ACD”. VB-CDE S△BDC
• 1.类比推理 •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__类__似____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
_已__知__特__征_____,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 比推理(简称类比).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__特__殊____到 __特__殊____的推理. • (1)类比是从人们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属性,推测正在研究中的 事物的属性,它以旧有认识作基础,类比出新的结果;
牛刀小试
• 1.鲁班发明锯子的思维过程为:带齿的草叶能割破行人的腿,“ 锯子”能“锯”开木材,它们在功能上是类似的.因此,它们在 形状上也应该类似,“锯子”应该是齿形的.该过程体现了( )
• A.归纳推理
B说法都不对
• [答案] B
• [解析]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 思维过程,上述过程是推理,由性质类比可知是类比推理.
• [解析] 圆与球在它们的生成、形状、定义等方面都具有相似 的属性.据此,在圆与球的相关元素之间可以建立如下的对应 关系:
• 弦 ↔ 截面圆, • 直径 ↔ 大圆, • 周长 ↔ 表面积, • 圆面积 ↔ 球体积, • 等等.于是,根据圆的性质,可以猜测球的性质如下表所示:
圆的性质
圆心与弦(不是直径)的中 点的连线垂直于弦
cos2A+cos2B=bc2+ac2=a2+c2 b2=1.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
推理与证明是高中数学选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中生往往拥有非常有限的数学基础,因此学习推理与证明往往可能会比较困难。
学习推理与证明时,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几何空间概念,理解如何正确地绘制几何图形,进而学习如何确定几何对象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如何使用几何图形的特性来解决问题。
其次,要学习如何从给定的数学定义或公式中发现与几何推理和证明相关的定理。
学习上述概念并不容易,但一旦熟练掌握之后,学习者就可以以正确的方式证明和推理几何数学定理。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学会如何构建论证,通过比较分析几何关系来推导证明结果。
另外,学习者还需要学习利用经典几何定理和性质(如三角形不等式)这些定理,从而推导出结论并证明这一结论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学习推理与证明要求学习者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需要学习者对几何空间概念有深入理解,并学习构建论证的基本方式,还需要学习者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理与证明要点1:合情推理例1: (2010 •福建高考文科・T16)观察下列等式:2① cos2a=2 cos a -1;42②cos4a =8cos a - 8 cos a + 1;642③ cos6a=32 cos a - 48 COS a + 18 COS a - 1;8642④ cos8a=128 cos a - 256 COS a + 160 cos a - 32 cos a + 1;108642⑤ cos10a= m cos a - 12 80cos a + 1120 cos a + n cos a + p cos a - 1. 可以推测,m - n + p =.【规范解答】观察得:式子中所有项的系数和为 1m —128°+112° + n+p —〔二1,二 m + n+p = 162,又 9p = 10^ 5= 5 0 , m 2 =512n = 400,二 m —n +p=962 .【答案】962.要点2 :演绎推理例2: (2010 -浙江高考理科•AAT 14)设 n X2,n 乏 N,(2x + — )n_(3x+—)n =a° +a 1x + a 2X 2+ …+ a n X n, 2 3将a k (0兰k 乞n)的最小值记为 1 1 1 1T n ,则 T 2 =0,T 3 =飞一丁T 4 = 0,T 5 =飞一飞,…,T n ,…2 3 2 3其中T n =T_ 11 T _ 1 1【规范解答】观察Tn 表达式的特点可以看出T 2=0,T4=0 ,......,当n 为偶数时,Tn=0 ;323 33 , 5 25 35,,当n 为偶数时T =.丄-斗,当n 为奇数时 、2n 3n要点3: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例3: (2010 -北京高考文科•[ 20)B =(b 1,d,…b n ,) S n ,定义 A 与 B 的差为 A _ B = (| 印 _b |,| a ? -b ? |,…& -b n |);n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d(A, B)=52 a j —b ji=1(i)当 n=5时,设 A = (0,1,0,0,1), B =(1,1,1,0,0),求 A _B , d(A, B);(n)证明:一 A,B,C S n ,有A — B S n ,且 d( A-C, B-C)二 d(A, B); (山)证明:—A,B,C* S n ,d(A, 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思路点拨】(I ) (n )直接按定义证明即可;(山)“至少”问题可采用反证法证明.■当n 为奇数时,.【答案】已 知集合S n ={X X =(X 1,X 2, ,X n ),X i{0,1}, i = 1,2, ,n}( n — 2)A = (a 1, a 2,…,a n )【规范解答】(I )A-B^O-1,1-1,0-1,0-0,1-) =( 1,0,1,0,1)d(A,B) =0-1]+|1-1 +0-1]+|0-0 + 1-0 = 3(n )设A =佝总,…,a n ),B =Q ,b 2,…,b n ),C =(G ,C 2,…,C n ) S n因(山)证明:设 A = (a 1, a 2,「a n ), B = (D,b 2,…,b n ),C = (c 1,c 2,…,c n )匸 S n , d(A, B) = k,d(A,C) = l,d(B,C) = hd(A, B) =d(A_A, B _A) = d(0, B_ A) = k d(A,C) =d(A-A,C - A) =d(0,C - A) =1记=(°,°, ''0)匸Sn 由(U )可知d(B,C ^d(^-A,^ -A)= h ,所以 bi-a (i =1,2,",n)中 1 的个数为k, c 一a (i =1,2, ''',n)中1的个数为l ,设t 是使b —a i = G —a ii 成立的i 的个数。
则h = I +k —2t由此可知,k 」,h 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即d (A,B ),d (A,C ),d (B,C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注:有关否定性结论的证明常用反证法或举岀一个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即可;要点4:数学归纳法例4: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对任意的n • N ,点(n ,S n ),均在函数y =b x • r (b 0且b = 1,b, 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1)求r 的值;(11)当b=2时,记 b n =2(log 2 a n ■ 1)( n • N )证明:对任意的n " N ,不等式xny=b r (b 0且b=1,b, 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所以得S n = b r ,当n =1 时,印=3 =b r ,当 n _2 时,a^S^ S n 」=b n • r -(b n 」• r) = b n - b n‘ 二(b —1)b n ‘,又因为{ a n }为等比数列,所以 r = 一1,公比为 b , a n =(b 「1)b n ‘ (2)当 b=2 时,a n 二(b T )b n 」=2n 」,b n =2(log 2a n +1)=2(Iog 22nJL +1)=2n 则■^二2^!,所以 心••…^^=3 .5 匸川 , b n2n b 1b 2 b n 2 4 6 2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b5.^1成立.b-j b 2b n2 4 6 2n① 当n = 1时,左边=—,右边=si ,因为一,•. 2 ,所以不等式成立.2 2为a1, b 1 {0,1 }a 1 -b 1 {0,1}(i =1,2,,n)从而A — Ha,2b) na由意.知a, b ici,'i -C ib i -( C1n以叫C%C)=ai - b i= d(A,B)D +1 b 2 +1 b-jb 2b n 1 b n【解析】因为对任意的 n • N ,点(n,S n ),均在函数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①、②可得不等式恒成立注:(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一些等式,命题关键在于“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的两边各有多少项,项的多少与n 的取值是否有关,由 n=k 到n=k+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
(2) 在本例证明过程中,①考虑“ n 取第一个值的命题形式”时,需认真对待,一般情况是把第一个值供稿通项,判断命题的真 假,②在由n=k 到n=k+1的递推过程中,必须用归纳假设,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3)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 2个步骤中,突出了两个凑字,一“凑”假设,二“凑”结论,关键是明确 n=k+1时证明的目标, 充分考虑由n=k 到n=k+1时,命题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高考真题探究】2 '4 '3'1. (2010 -山东高考文科・TIO )观察(x ) =2x , (x) = 4x , (cosx) - -si n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 f (x)满足 f ( _x)二 f (x),记 g(x)为 f (x)的导函数,贝U g( _x)=( )【规范解答】选 D .通过观察所给,的结论可知,若f(x)是偶函数,则导函数 g(x)是奇函数,故选 D 2.( 2010 •陕西高考理科・T12)观察下列等式:13 2^ 32, 13 23 33 = 62,13 23 33 4^ 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 ______________ .【规范解答】由所给等式可得:等式两边的幂式指数规律明显,底数关系如下:1 2^3,1 2^6,12 3^10,即左边底数的和等于右边的底数。
故第五个等式为13 23 33 43 53 63 = (1 2 3 45 6)2 = 2123333332【答案】1 2 3 4 5 6 =21.3.(2010 -北京高考理科・T 20)已知集合 S n ={X X =(x 「x 2,…,x n ),X j 亡{0,1}, i = 1,2,…,n}(n 去2)对于 A =佝42,...,务),B =(4,6,…b n ,) • S n ,定义 A 与 B 的差为 A-B =(|內 |,低-b 2〔,…|a^b n |); A 与 Bn之间的距离为 d(代 B)a j -b i ; (i)证明:VA,B,^ S n ,有 A —B^S n ,且 d(A —C, B — C) = d(代 B);i二1(U)证明:-A, B,c ・ S n ,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 个是偶数② 假设当n 二k 时不等式成立,即bl 1 P 2 1bi b 2b k 13 52------------------ — T —b k 2 4 7 2k 1 6 2T k 1成立.则当n = k ::;-1时,左边_ b 1 1 b 2 1 bib 2b k 1 b k d 13 5------------- =—•——bkbk 12 42k 12k 3 2k 22k 3 (2 k 3)22k 2~\ 4(k 1)4(k -1)24(k 1) 1q4(k +1).(k 1) 11 4(k 1)(k 1) 1(A ) f (x)(B)-f (x)(C)g(x) (D) -g(x)(山)设p- S n ,P 中有m (m> 2)个元素,记P 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d (P).证明:d (P )mn 2(m-1)【思路点拨】(I )直接按定义证明即可;(H ) “至少”问题可采用反证法证明;(山)把送 d (代B )表示出来,再利用均值不等式A ,BEP证明 【规范解答】(I )设 A — (a 1 , a 2,…,a n ) B — (b 1, b 2,…,b n ) C— (c 1, c2,…,G ) J S n因为 ai ,b匸 <0,1",所以1 ai— b i F {o,l}, (i = 1,2,..., n),从而 A - B = (| a 1 -b1 1,1 a2 —b2 h...」a n — bn D 匕 S nd(B,C)=d(B-A, C -A) = h ,所以 g — a i |i(= 1 , 2 n...中, 1 的个数为 k ,l c -a i 1 (i T,2,…,n)中1的个数为| .设t 是使也- a i |=|C i -ai |T 成立的i 的个数,则h = I • k —2tk,l, h 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即(, ), ( , ), ( , )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1 、d(代 B 忙吗 d(P)叮 d(A,B) 2” A,克 P 4 ,从而 C m A,B®4C m 2(口一1)【方法技巧】(1)证明“至少有一个……”的时,一般采用反证法; (2)证明不等式时要多观察形式,适当变形转化为基本不等式.4 . ( 2010 •江苏高考23)已知△ ABC 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