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48页PPT
合集下载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ppt课件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02f9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7.png)
02
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能面临的常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为制定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制定和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的方法指导
03
详细介绍如何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并确保
其得以有效实施。
企业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的建议和展望
1 2
建立健全的纠正预防措施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确保纠正预防措施 的制定和实施有章可循,形成长效机制。
预防措施
指针对潜在的问题或不合格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以 避免问题发生。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纠正措施是在问题发生后进行的补救 性措施,而预防措施是在问题发生前 进行的预防性措施。
联系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都是质量管理的 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补充,构成了一 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纠正预防措施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 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培训引言 • 纠正预防措施概述 • 纠正措施的实施步骤 • 预防措施的实施步骤 • 纠正预防措施的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培训引言
01
培训目的和意义
提高意识
通过本次培训,使参与者充分认识到纠正和预防措施在企 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增强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强化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
通过定期的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到纠正预防措 施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应的制定和实施方法。
3
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纠正预防措施也需 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其始终与实际需 求相匹配。
答疑解惑与互动交流
针对参与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消除疑 惑。
《纠正和预防措施》ppt课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e3909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2.png)
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员工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认 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加大资源投入
企业应加大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资源投入,提供 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确保措施的有效 实施。
加强跨部门协调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 流和合作,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顺利推进。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注意事项
对已发生的问题进行深 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再
次发生。
纠正预防措施
不仅解决当前问题,还 采取措施预防类似问题
的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的实施流程
调查原因
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找出根 本原因。
实施措施
将制定的措施付诸实践。
识别问题
通过质量检查、顾客反馈、内 部审核等途径发现并确认问题 。
制定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纠 正措施。
验证效果
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验证,确 保问题得到解决。
纠正措施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电子产品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某型号电池存在过热问 题,通过调查发现是电池内部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为此,该 制造商重新设计了电池结构,并进行了多次试验验证,最终 成功解决了问题。
案例二
某餐饮连锁店顾客投诉食物中有异物。经调查,原因是厨房 卫生管理不严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连锁店加强了厨房 卫生管理培训和检查,并增加了清洁频次,最终消除了异物 问题。
降低成本
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可以避免生产浪费、减少维修和售后服务 的成本,为企业节约成本。
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与纠正措施的区别
预防措施强调预防问题的发生, 而纠正措施则是对已经出现的问
题进行纠正。
与持续改进的区别
加大资源投入
企业应加大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资源投入,提供 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确保措施的有效 实施。
加强跨部门协调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 流和合作,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顺利推进。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注意事项
对已发生的问题进行深 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再
次发生。
纠正预防措施
不仅解决当前问题,还 采取措施预防类似问题
的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的实施流程
调查原因
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找出根 本原因。
实施措施
将制定的措施付诸实践。
识别问题
通过质量检查、顾客反馈、内 部审核等途径发现并确认问题 。
制定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纠 正措施。
验证效果
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验证,确 保问题得到解决。
纠正措施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电子产品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某型号电池存在过热问 题,通过调查发现是电池内部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为此,该 制造商重新设计了电池结构,并进行了多次试验验证,最终 成功解决了问题。
案例二
某餐饮连锁店顾客投诉食物中有异物。经调查,原因是厨房 卫生管理不严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连锁店加强了厨房 卫生管理培训和检查,并增加了清洁频次,最终消除了异物 问题。
降低成本
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可以避免生产浪费、减少维修和售后服务 的成本,为企业节约成本。
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与纠正措施的区别
预防措施强调预防问题的发生, 而纠正措施则是对已经出现的问
题进行纠正。
与持续改进的区别
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PPT课件
![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bd03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3.png)
6. 结案/标准化 7. 持续改善
(提供程序)
流程图、查核表、柏拉 图、累进图、鱼骨图、 散布图
柏拉图、累进图
(提供工具)
持续改进的方法--- 5W1H
When---什么时候? Where---在哪里? Who---谁? What---什么事情? Why---为什么? How---程度怎么样?如何做?
有效的改善计划应包含的内容
针对现有产品的处理(换货,返工,返修,报废) 针对所列出的问题产生的各项原因采取相应
的纠正措施 针对所列出的问题产生的各项原因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因纠正预防措施要求需新增/更改的文件 教育培训
有效的改善计划应包含的内容
措施应具体、明确、用可量化的指标来描述, 避免使用主观的描述,如“提高、加强、注 意……”。
-----明茨伯格(加拿大管理学家)
原因分析应覆盖的范围
产品的设计 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包括原材料) 产品的储存运输过程 产品的检验过程
原因分析
不要成为复述不良现象 不要停留在问题的表层
要深入问题的根源 要考虑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各个方面(4M1E)
• 没有正确的原因分析,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改善 方案,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持续改进的方法--- 5WHY分析法
有一次,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发现在生产线上的 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为找出停机的 真正原因,大野耐一与工人进行了以下的问答:
问“为什么机器停了?”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 了。”
问“为什么超负荷呢?”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问“为什么磨损了呢?”再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
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deec0a2b0717fd5360cdc11.png)
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而 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 的原 因而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 者趋 势发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纠正 VS纠正措施 共同点:1)都是措施; 2)都针对已发现的不合格的情况下。 不同点:纠正的目的消除这次已发现的不合格,不能够避免下次再次 发生; 纠正措施针对了已发现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所以起到预防的 目的。 (1)针对性不同 纠正针对的是不合格,只是“就事论事”。 纠正措施针对的是产生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追本溯 源”。 (2)时效性不同 纠正是“返修”、“返工”、“降级”或“调整”,是对现有的不合 格所进行的当机立断的补救措施,当即发生作用。 纠正措施是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如通过修订程序和改进体系等, 从根本上消除问题根源,通过跟踪验证才能看到效果。
D4(第四步)---根本原因分析: 1、早晨洗完脸时,接听家中突然打来的电话,然后忘记关水,造 成水淹小屋。 2、下水道出口太小,而且都采用网格式的盖子盖住。昨天洗菜洗 出来的小片烂蔬菜叶梗在网格上,致使下水道出水很慢,长时间积累 后,大量未及时排放出去的水把小屋淹了。 分析人:王五 审核:王五妻子 D5(第五步)---制订永久对策(即长期对策) 1、把下水道出口上的网格式盖子去掉,以便加大出水口,不会造 成被水淹的情况。 责任人:王五 预计完成时间:2011-**-** D6(第六步)---实施/确认PCA 1、经过王五实际操作,把下水道出口加大后,小片蔬菜叶不会 再梗在出水口处,堵住废水往外流。并且即使把水龙头打开到最大, 水仍能及时地从下水道出水口完全地流出去。 现确认此永久对策有效,并已经执行。 验证人:王五
D5-纠正措施:后续遇到打牌的事情,副组长首先应该 规避,实在不行,要请示组长,让组长来参战。如组 长没有时间,副组长可以拿组长签发的上岗证上岗。 同时每两个小时,副组长应该向组长做报告,对战况 做详细分析,让组长能够做适时的 指导。责任人:副 组长 预计完成时间:今天 审核人:组长 D6-预防措施:以后下班,副组长要陪同组长逛街2小 时,陪吃饭1小时,上网2小时。如组长不在副组长身 边时,每两小时副组长应该向组长报告在做什么,不 给副组长打牌留下时间。 D7-改善效果:副组长觉得很饿(没吃早饭,又写报 告),很累(挤公车),对打牌产生深深的痛恶情绪, 决定今年都不打牌。 D8-祝贺团队成功:组长对副组长认错态度比较满意, 同时对其思想境界的提高也很欣慰。决定晚上回家吃 鱼头火锅,并准许副组长喝点小酒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而 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 的原 因而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 者趋 势发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纠正 VS纠正措施 共同点:1)都是措施; 2)都针对已发现的不合格的情况下。 不同点:纠正的目的消除这次已发现的不合格,不能够避免下次再次 发生; 纠正措施针对了已发现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所以起到预防的 目的。 (1)针对性不同 纠正针对的是不合格,只是“就事论事”。 纠正措施针对的是产生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追本溯 源”。 (2)时效性不同 纠正是“返修”、“返工”、“降级”或“调整”,是对现有的不合 格所进行的当机立断的补救措施,当即发生作用。 纠正措施是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如通过修订程序和改进体系等, 从根本上消除问题根源,通过跟踪验证才能看到效果。
D4(第四步)---根本原因分析: 1、早晨洗完脸时,接听家中突然打来的电话,然后忘记关水,造 成水淹小屋。 2、下水道出口太小,而且都采用网格式的盖子盖住。昨天洗菜洗 出来的小片烂蔬菜叶梗在网格上,致使下水道出水很慢,长时间积累 后,大量未及时排放出去的水把小屋淹了。 分析人:王五 审核:王五妻子 D5(第五步)---制订永久对策(即长期对策) 1、把下水道出口上的网格式盖子去掉,以便加大出水口,不会造 成被水淹的情况。 责任人:王五 预计完成时间:2011-**-** D6(第六步)---实施/确认PCA 1、经过王五实际操作,把下水道出口加大后,小片蔬菜叶不会 再梗在出水口处,堵住废水往外流。并且即使把水龙头打开到最大, 水仍能及时地从下水道出水口完全地流出去。 现确认此永久对策有效,并已经执行。 验证人:王五
D5-纠正措施:后续遇到打牌的事情,副组长首先应该 规避,实在不行,要请示组长,让组长来参战。如组 长没有时间,副组长可以拿组长签发的上岗证上岗。 同时每两个小时,副组长应该向组长做报告,对战况 做详细分析,让组长能够做适时的 指导。责任人:副 组长 预计完成时间:今天 审核人:组长 D6-预防措施:以后下班,副组长要陪同组长逛街2小 时,陪吃饭1小时,上网2小时。如组长不在副组长身 边时,每两小时副组长应该向组长报告在做什么,不 给副组长打牌留下时间。 D7-改善效果:副组长觉得很饿(没吃早饭,又写报 告),很累(挤公车),对打牌产生深深的痛恶情绪, 决定今年都不打牌。 D8-祝贺团队成功:组长对副组长认错态度比较满意, 同时对其思想境界的提高也很欣慰。决定晚上回家吃 鱼头火锅,并准许副组长喝点小酒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课件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f8cbb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0a.png)
06
总结与展望
纠正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确保质量
纠正预防措施对于确保产品质量 至关重要。通过采取措施及时解 决问题,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对产
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持续改进
纠正预防措施也有助于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 原因,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提升客户满意度
通过纠正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产 品缺陷和不良品率,提高客户满 意度。 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是衡 量质量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04
持续监测
企业应持续监测各项纠正预防 措施的实施效果,以及生产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反馈与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 ,及时反馈并 调 整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其适
应新的情况。
定期审查
更新知识库
定期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审查, 以确认其是否仍然有效并符合
企业需求。
将审查结果和经验教训更新到 企业的知识库中, 供未来参考
纠正措施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 管理方式,需要从问题的根本原 因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
进。
纠正措施的步骤
分析原因
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 找出导致问题的根源。
实施措施
按照方案实施纠正措施,确保 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识别问题
发现问题的存在, 了解问题的 性质和影响。
制定措施
根据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相 应的纠正措施方案。
和使用。
案例分析
选择案例
选择与本企业情况类似或具有 代表性的案例, 以便于分析和
借鉴。
分析案例
对选择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了解其在实施纠正预防措施方 面的经验和教训。
与本企业对比
将分析结果与本企业情况进行 对比 ,找出异同点以及可借 鉴 之处。
《纠正和预防措施》PPT课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bdc7c5cc17552706220807.png)
正措施的紧急程度的描述 受影响产品或物料的控制,对其它不直接相关的产品
或物料批次或部分批次的影响评估 矫正措施的执行 根本原因的调查 不符合性或不期望事件根本原因的调查、记录 评估是否需要行动,防止不符合性/不期望事件的再发
生,或潜在不符合事件发生 纠正预防行动 确定CAPA行动,应能解决不符合性/不期望结果,解
医学PPT
11
第一步 回顾信息
第二步 确定可行解决 方案并达成一致
第三步 评估、选择
和实施
第四步 关闭纠正 预防措施
流程图
决定1
决定2
关键决策点1 •确定根本原因及纠正预防措施接受标准
•目标 •结果 •记录决策
决策点3
关键决策点2 •确定纠正预防措施范围
•结果 •记录决策
关键决策点3 •选择解决方案
预防行动:消除潜在的不符合和不期望现 象的根源所采取的行动,防止发生 (occurrence) 。
医学PPT
7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目标
问题陈述 根本原因 危险程度描述 解决问题的方案
医学PPT
调查确定
8
调查流程
如果涉及调查,应按规定进行: 问题描述:确认并描述实际或潜在的质量不符合性或
不期望事件 矫正措施: 对不符合性或不期望事件的级别或重要性评估,及矫
纠正和预防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and Preventive Action
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09
医学PPT
1
内容
目的 CAPA适用于哪些情形 定义 流程
医学PPT
2
纠正预防措施目的
一个系统的、标准的、有效的CAPA可以保证: 偏差,不符合性,缺陷或其它不期望的情况不再出现,或
或物料批次或部分批次的影响评估 矫正措施的执行 根本原因的调查 不符合性或不期望事件根本原因的调查、记录 评估是否需要行动,防止不符合性/不期望事件的再发
生,或潜在不符合事件发生 纠正预防行动 确定CAPA行动,应能解决不符合性/不期望结果,解
医学PPT
11
第一步 回顾信息
第二步 确定可行解决 方案并达成一致
第三步 评估、选择
和实施
第四步 关闭纠正 预防措施
流程图
决定1
决定2
关键决策点1 •确定根本原因及纠正预防措施接受标准
•目标 •结果 •记录决策
决策点3
关键决策点2 •确定纠正预防措施范围
•结果 •记录决策
关键决策点3 •选择解决方案
预防行动:消除潜在的不符合和不期望现 象的根源所采取的行动,防止发生 (occurrence) 。
医学PPT
7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目标
问题陈述 根本原因 危险程度描述 解决问题的方案
医学PPT
调查确定
8
调查流程
如果涉及调查,应按规定进行: 问题描述:确认并描述实际或潜在的质量不符合性或
不期望事件 矫正措施: 对不符合性或不期望事件的级别或重要性评估,及矫
纠正和预防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and Preventive Action
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09
医学PPT
1
内容
目的 CAPA适用于哪些情形 定义 流程
医学PPT
2
纠正预防措施目的
一个系统的、标准的、有效的CAPA可以保证: 偏差,不符合性,缺陷或其它不期望的情况不再出现,或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ppt课件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6288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f.png)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三:高风险行业的纠正预防措施实践
总结词
高风险行业如医疗、航空等行业,其安全和质量问题 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强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管理 。
详细描述
在高风险行业中,需要加强对于安全和质量问题的管理 和控制,采取更加严格的纠正预防措施。例如,在医疗 行业中,需要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加强对于药品、医疗器械的管理和控制;在航空行业中 ,需要加强飞行安全和机务维修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确保航空器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同时,也需要加强员工 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员 工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制定预防措施
根据问题原因,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包括改进产品设计、 优化生产流程、加强员工培训 等。
实施预防措施
将预防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调
整。
预防措施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汽车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座椅组装线存在座椅错装的 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是员工操作不当所致。为了防止问题发 生,制造商增加了员工培训和操作指导,并加强了生产过程 中的质量检查。
总结经验
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流程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和操作 水平。
02
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定义与重要性
纠正措施的定义
纠正措施是指对存在的缺陷或不 满足标准要求的问题采取措施进 行纠正的行动。
纠正措施的重要性
通过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可以 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和 过程的有效性,提高客户满意度 。
纠正措施的步骤与流程
06
纠正预防措施的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生产过程中的纠正预防措施
总结词
生产过程中的纠正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 缺陷和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纠正和预防措施》ppt课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7ba9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4.png)
03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的定义
预防措施是为了消除潜在问题或防止 问题发生而采取的措施。
它侧重于通过预先的行动来避免问题 ,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再进行纠正。
预防措施的步骤
1. 识别潜在问题
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和分析数据来识别 潜在问题。
2. 制定预防措施计划
根据识别出的问题,制定一个详细的 预防措施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计划 、责任人、时间表等。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学》 《统计学原理》
《生产管理》
THANK YOU
制定措施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具体 的纠正措施计划。
验证效果
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验证,确 保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纠正措施的案例
案例一
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是原 材料的问题导致的。该公司采取了更换原材料供应商的措施 ,并对生产过程进行了优化,确保产品质量不再出现问题。
案例二
某公司在进行内部审核时,发现某部门的管理存在不符合项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该公司采 取了完善管理制度的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问 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3. 实施预防措施
按照计划采取行动,确保预防措施得 到有效执行。
4. 监控和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对预防措施进行监控和 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
预防措施的案例
案例一
一家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 存在质量问题,为了防止类似问题再 次发生,该企业采取了加强员工培训 、改进工艺流程等预防措施。
案例二
一家服务行业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 采取了定期收集客户反馈、针对性地 改进服务等预防措施。
识别问题
发现和记录存在的 质量问题
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课件
![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a5c6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e.png)
案。
在组织中实施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
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和协作,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
。
制定实施计划
明确实施步骤、责任人和时间 表,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 行。
提供培训和支持
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 确保他们具备实施纠正、纠正 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能力。
监测与评估
对实施过程进行持续监测和评 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定义与概念
纠正
预防措施
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产品或不符合要求 的产品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消除产生 问题的原因,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分析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措施消 除或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防止问 题发生的活动。
纠正措施
分析已发生的问题,找出根本原因, 并采取措施消除根本原因,防止问题 再次发生的活动。
客户服务不满意
客户对某项服务不满意,经调查发现是由于服务人员态度不佳所致。针对这一问题,可以 采取的纠正措施包括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机制、优化服务流程等。
产品质量问题
某产品的质量不符合标准,经调查发现是由于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所致。针对这一问题,可 以采取的纠正措施包括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优化产品设计等。
04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的定义
预防措施是指在问题发生前,为 了消除或减少潜在问题的发生而
采取的措施。
它是一种主动的、前瞻性的管理 方式,目的是防止问题发生,降
低损失和成本。
与纠正和纠正措施相比,预防措 施更注重于防止问题的发生,而
不是在问题发生后进行补救。
制定预防措施的步骤
1. 识别潜在问题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调查和评估,识别可 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组织中实施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
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和协作,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
。
制定实施计划
明确实施步骤、责任人和时间 表,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 行。
提供培训和支持
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 确保他们具备实施纠正、纠正 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能力。
监测与评估
对实施过程进行持续监测和评 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定义与概念
纠正
预防措施
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产品或不符合要求 的产品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消除产生 问题的原因,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分析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措施消 除或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防止问 题发生的活动。
纠正措施
分析已发生的问题,找出根本原因, 并采取措施消除根本原因,防止问题 再次发生的活动。
客户服务不满意
客户对某项服务不满意,经调查发现是由于服务人员态度不佳所致。针对这一问题,可以 采取的纠正措施包括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机制、优化服务流程等。
产品质量问题
某产品的质量不符合标准,经调查发现是由于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所致。针对这一问题,可 以采取的纠正措施包括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优化产品设计等。
04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的定义
预防措施是指在问题发生前,为 了消除或减少潜在问题的发生而
采取的措施。
它是一种主动的、前瞻性的管理 方式,目的是防止问题发生,降
低损失和成本。
与纠正和纠正措施相比,预防措 施更注重于防止问题的发生,而
不是在问题发生后进行补救。
制定预防措施的步骤
1. 识别潜在问题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调查和评估,识别可 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原因。
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优质ppt]
![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f6d0150066f5335a81216d.png)
既然针对根本原因的纠正措施很重要,那么如何 从不合格现象分析到根本原因呢?
推荐采用康明斯公司从三个方面进行 五个为什么分析的根本原因分析法
What is Root Cause Analysis? 什么是根本原因分析法
•摘要:根本原因分析法能解答工作中的难题。根本原因 分析法(RCA)是一种发现故障的首要或根本原因的逐步 分析方法。每台设备故障的发生都有许多原因。导致故 障发生的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一个根本原因分析 法调查活动则会循着最终故障直至找到真正的根本原因 进行因果分析,非常类似侦探破案。
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
出门带伞,有备无患 不会再淋雨
经常锻炼、增强体制 避免其它疾病
Example 例子之一
问题
感冒
现象
身体出现感冒症状,感觉不适
纠正
打针吃药,消除感冒症状
第一层原因
淋雨
第二层原因 天气下雨 在室外活动
没带伞
第三层原因 对策
不可避免,无
上下班或有事 要办理
没看天气预报
法采取措施 不可避免,无 每天收看天气
Why Root Cause Analysis Makes Sense 为什么根本原因分析法有意义
我们所有人都对重复性出现的问题痛恨不已,但经常是 束手无策。原因很简单,问题就出在我们自己,解决问 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找 到根本原因,因而最终形成了问题临时性消除后又出现 再消除再出现……的恶性循环。下面这个例子很生动地 说明了由于找不到根本原因导致问题是如何重复发生的 :
Example 例子之三
A
•
A B
Example 例子之三
找到了这个根本原因后,采取了增加朋友B身后 行走空间、擦干净壶底及倒酒时杜绝壶蹭到人 的措施后,朋友A的脸就再也没有黑过了!
制药企业纠正和预防措施(GMP课件)
![制药企业纠正和预防措施(GMP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f09ac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a.png)
二、CACP程序的内容(SOP)
5.制订计划 针对根本原因制订全面的、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性措施。 6.执行 根据批准的计划,CAPA整改小组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确定行动计划的具体执行。 7.CAPA的跟踪 CAPA计划的跟踪。 8.CAPA的关闭 CAPA 的完成不仅包括确认批准的整改措施已经全部完成,还包括评估和确认 纠正及预防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第十章
质量管理岗位必备 的知识与技能
第四节 纠正和预防措施一、来自语和定义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为了消除导致已发生的不符合或其他不良状况 的原因所采取的行动。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 为了消除可能导致潜在的不符合或其他不良 状况的诱因所采取的行动。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本质区别:纠正是用来防止事情的再发生而预防是用来防 止事情的发生。
二、CACP程序的内容(SOP)
1.识别 对来自于投诉、产品缺陷、召回、偏差、自检或外部检查结果、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监 测趋势等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已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必要时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 2.评估 通过评估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是否需要采取整改措施。若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等级 确定措施级别。 3.调查 成立调查小组、制订完整的根本原因分析调查程序。 4.原因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最有可能的原因。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ppt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93eaf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9.png)
预防措施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预防,以及预测未来的需求和趋
03
势。
如何选择适当的措施
如果问题已经发生,则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来 解决问题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选择适当的措施时,需要考虑组织的文化 、员工的态度、资源的可用性和问题的性质
等多个因素。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紧迫程度,选择适当的措 施。
如果问题尚未发生但存在潜在风险,则需要 采取预防措施来预测和避免问题发生。
VS
案例二
某医疗机构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由于患 者流量大、工作人员紧缺等因素可能导致 医疗服务质量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 机构改进了排班制度、增加了医疗设备、 优化了诊疗流程等,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 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04
比较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相同点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和改 进过程。
02
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定义 01
02
纠正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原因:对发生偏离或缺陷的原因进行分 析,找出根本原因。
03
实施措施:将制定的纠正措施在组织的相关 方面加以实施。
05
04
制定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 措施。
06
检查效果: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检查,确保 偏离或缺陷得到有效纠正。
06
结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Fra bibliotek的意义减少损失
通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或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等。
提升安全性
预防措施的落实可以降低潜在风险,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优化流程
通过对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和优化,可以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对未来的展望
纠正和预防措施培训(客户投诉纠正措施制定)精品PPT课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培训(客户投诉纠正措施制定)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048156581b6bd97e19ea4b.png)
注:1、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3.6.5)一起实施。 2、返工(3.6.7)或降级(3.6.8)可作为纠正的示例。
II. 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定义
定义: VK-WY/TX15《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知错就改
2)纠正措施:指为了防止已经发生的不合格再次发生而立即采取的措施。
常见误区三:套话连篇,没有“措施”
纠正措施及实施情况里没有描述我们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具体采取 了什么“措施”,或措施不具体。
常见语言:重点关注、近期关注 加强巡视力度 加强服务意识培训
与业主深入沟通,业主认同 增加清洁频次 定期与业主沟通,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要求:写清楚具体做什么,什么时间开始做,什么时间完成,做到什么程度,多 长时间做一次,谁来做等细节
纠正措施及实施情况
环境主办在第一时间给业主电话回复, 在更加详细的了解情况之后,表示,将 重点关注业主家情况,改善工作中所欠 缺。同时也希望业主以后可以在发现问 题之后及时向物业提出,这样有利于我 们从不足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在环 境主办的沟通下,业主对我们的服务表 示理解,对这样的答复也表示满意。
讨论:从此案例来看,事件调查有什么问题?
不少投诉处理过程是看不到事件调查和原因分析的,可能我们处理的问题并 不是业主真正所指的问题。
III. 制定纠正措施步骤
① 原因的调查分析
第二步:分析 一个问题的发生往往不是单纯一种或几种原因的结 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中 理出头绪,抓住关键因素,就需要利用科学方法,依靠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直到找到根源为止。
原因分析及处理进展
纠正措施
II. 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定义
定义: VK-WY/TX15《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知错就改
2)纠正措施:指为了防止已经发生的不合格再次发生而立即采取的措施。
常见误区三:套话连篇,没有“措施”
纠正措施及实施情况里没有描述我们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具体采取 了什么“措施”,或措施不具体。
常见语言:重点关注、近期关注 加强巡视力度 加强服务意识培训
与业主深入沟通,业主认同 增加清洁频次 定期与业主沟通,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要求:写清楚具体做什么,什么时间开始做,什么时间完成,做到什么程度,多 长时间做一次,谁来做等细节
纠正措施及实施情况
环境主办在第一时间给业主电话回复, 在更加详细的了解情况之后,表示,将 重点关注业主家情况,改善工作中所欠 缺。同时也希望业主以后可以在发现问 题之后及时向物业提出,这样有利于我 们从不足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在环 境主办的沟通下,业主对我们的服务表 示理解,对这样的答复也表示满意。
讨论:从此案例来看,事件调查有什么问题?
不少投诉处理过程是看不到事件调查和原因分析的,可能我们处理的问题并 不是业主真正所指的问题。
III. 制定纠正措施步骤
① 原因的调查分析
第二步:分析 一个问题的发生往往不是单纯一种或几种原因的结 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中 理出头绪,抓住关键因素,就需要利用科学方法,依靠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直到找到根源为止。
原因分析及处理进展
纠正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了评审时。
(3)制定纠正措施:造成不合格的责任部门(或工序), 应组织有关人员针对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措施,一般情况下, 纠正措施制定应在接收到《纠正/预防措施表》或《不合格报 告》后一个工作日完成。纠正措施包括:
a)纠正/预防措施必须与分析的原因环环相扣,必须具 体,尽可能量化;
b)应急措施和长远措施,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影 响程度相适应;
2.不合格事实描述
1、当产品质量出现不合格时,应注明产品型号、数量、不 合格率、发现区域和时间等。如有可能附代表性样品或相 关投诉、检验、分析的记录等。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隔 离、标识清晰并予以保存,以方便随后的原因分析。
2、评审不合格:对不合格的严重性和采取纠正措施的必 要性进行确认,判断问题的责任部门,并在“不合格事实 描述”栏“审核人”签名,评审通过的《纠正/预防措施表》 应报品质部登记、备案、编号。
的数据和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进行监控的结果进行分析。 b)分析方法:因果图、排列图、能力调查、控制图、数 据调查等。
②将已发生不合格的经验和情况定期补充到现行的风险 分析中去,以便由此采用预防措施,并可作为优化和修改 各种规范、流程、检测和加工设备、指导书的依据。
③对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不合格的潜在原因,由相关部 门负责编制改进计划,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
存产品的处理、
过程产品的处理、或顾客处产品的处理; ②请 求顾客让步
接收; ③赔礼道歉; ④赔偿损失; ⑤补充完善 文件、资源;
⑥按规定对责任者进行处罚。
2、纠正措施。 (1)定义: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 因所采取的措施。
(2)制定纠正措施前提原因: ①质量目标未达标时; ②设 备、设施由于维护检修不及时或未达到适用要求影响产品质 量; ③内审发现不合格时;④顾客严重投诉时; ⑤不合格
质量保证体系,产品满足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售后 服务完善。 3. 在选择供应商时,对主要物料应有备用的合格供应商 。 4. 物料供应应本着优质、定点、就近、经济、合法、及 时的原则。
三.供应商审计的机构和人员
1. 质量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和现 场质量审计,分发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名单。被指 定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关的法规和专业知识,具有足 够的质量评估和现场质量审计的实践经验。
(3)材料(含原材料、元器件、配件、辅材): ①选择不当,不能满足设备需要的要求; ②搬运贮存
不当造成损坏或混料(批); ③使用错误; ④标识错误 或不清。 (4)方法(含作业、作业流程):
①必须的规范作业流程不完整、不适用; ②规范的要 求不一致; ③未按规范执行; ④使用失效或作废文件。 (5)环境(作业环境):
3.不合格原因分析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的基本要求 : 1、要从根源上分析实际和潜在问题的原因。 2、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其根源可能是下述一种或多种: (1)人员:
①文化素质不够,不能接受或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②缺乏必要且适宜的培训; ③缺乏必要的教育,没有树立正 确的质量观念和责任感。 (2)设备(含设施、装置、测量设备): ①缺乏必要的设备或设备不配套; ②选用的设备与服务的 质量要求不相宜; ③维护、保养、调整无规范或未按规范。
(1)下列不合格应进行评审: ①顾客严重投诉时或在一段时间内顾客集中投诉某一项服
务时; ②对客户回访信息统计、分析,发现客户表达的突出不满
意问题; ③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时; ④公司下达的质量目标连续没有完成时。
(2)不合格的评审由品质部组织。 (3)评审的主要内容为:
①确定责任部门或责任者; ②评价影响程度和范围; ③提出处置意见。
企业应当建立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操作规程。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当有文件记录,并由质量管理部 门保存
1.不合格发生
1.1 不合格性质的划分
1.实施不合格:没有按规定程 序、规范实施。
2.效果不合格:实施效果没有 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要求。
3.体系不合格:文件没有作出 规定或提出要求;文件不相容;
①当质量发生周期性、系统性波动,如不采取措施有可能导 致不合格发生时;
②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指出的潜在不合格的问题;
③质量体系运行不畅发生“有事无人管理”或“工作推脱、 扯皮”时;
④对顾客意见、抱怨、期望进行分析,需采取措施以满足顾 客需要和期望时。
(3)制定预防措施: ①不合格潜在原因分析:a)要对产品检验和试验记录
2. 根据物料的分类,制定不同级别物料供应 商的评估、审计及管理方法:
物料等级分类
A类物料
B类物料
C类物料
资现 合 资 必 合
质场 格 质 要 格
审审 供 审 时 供
核核 应 核 现 应
商
场商
审
计
资合 质格 审供 核应
商
二.供应商选择的原则 1. 供应商必须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注册批准、具有相应
生产或经营批文的合法企业。 2. 具有相应产品的生产、检测设施设备条件和较完善的
(2)其他管理方面的原因,应从实际出发分析到人、机、料、法、 环。
(3)分析过程可采用查检表、排列图、因果图等统计技术,原因分 析完成相关负责进行审核,具体由各部门根据实际问题决定。
4.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1、纠正。 (1)定义: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2)不合格处置有下列方式及其组合:①对现有库
改变物料供应商,应当对新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改 变主要物料供应商的,还需要对产品进行相关的验证及 稳定性考察。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向物料管理部门分发经批准的合格供 应商名单,该名单内容至少包括物料名称、规格、质量 标准、生产商名称和地址、经销商(如有)名称等,并 及时更新。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与主要物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在 协议中应当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
①储存条件; ②温度影响; ③湿度影响 ;
3.不合格原因分析
3、原因分析:发生部门收《纠正/预防措施表》或《不合格报告》 后,应及时(一般情况一个工作日内)组织原因分析。
(1) 对于与产品有关的原因分析流程: ①产品失效机理(原因)分析,确定产品失效原因; ②追溯生产过程,分析造成产品失效的过程原因; ③影响范围分析和造成不合格的责任部门(或工序)。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物料供应商进行评估或现场 质量审计,回顾分析物料质量检验结果、质量投诉和 不合格处理记录。如物料出现质量问题或生产条件、 工艺、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等可能影响质量的关键因 素发生重大改变时,还应当尽快进行相关的现场质量 审计。
企业应当对每家物料供应商建立质量档案,档案内容 应当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质量协议、质量标 准、样品检验数据和报告、供应商的检验报告、现场 质量审计报告、产品稳定性考察报告、定期的质量回 顾分析报告等。
文件不适用;在某一时间内,
不合格分布集中在个别要素或
个别部门。
1.2不合格类型 1.产品不合格:采购的有形产品
不合格;设备、设施、装置不合格。 2.服务不合格:没有满足顾客的
要求;没有达到公司规定的要求。 3.管理不合格:没有按程序、规定
进行管理和控制。
①受控状态下的质量改进不应纳入不合格范围。 ②采购的有形产品不合格。除接收后发现的应予记录外,原则采用退货或 拒收的处置方式,但在退货前应予以标识。 ③设备、设施不合格。除记录外,应停止使用进行检修处置。直接提供顾 客使用的设备(如电梯)应设置“检修”或 “暂停使用”等标识。
一.物料的分类 1. 根据物料对产品质量的风险程度确定物料的安全级别
: A类: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物料如中药材、中药饮片
、原料药、关键辅料、直接接触药品包材等; B类:对药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的物料如非关键辅料、
部分内包材等; C类:对药品质量基本无影响的物料如打码用色带、
油墨,小盒、纸箱、BOPP膜、打包带等。
4、结案标准化。对验证有效措施,如需更改文件,品 质部要求相关部门修订。
第六节 供应商的评估和批准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对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 量评估,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 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并对质量评估 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行使否决权。
主要物料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企业所生产的药品 质量风险、物料用量以及物料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等因素。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和现 场质量审计,分发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名单。被指定的人 员应当具有相关的法规和专业知识,具有足够的质量评估 和现场质量审计的实践经验。
现场质量审计应当核实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的 真实性,核实是否具备检验条件。应当对其人员机构、厂 房设施和设备、物料管理、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质 量控制实验室的设备、仪器、文件管理等进行检查,以全 面评估其质量保证系统。现场质量审计应当有报告。
b)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品质部应进 行跟踪,并查明未能按期完成的原因。当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 或未能确定出可接受的修正期限时,品质部报请管理者代表处 理。
c)当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结果发现无效或不明显时,应重 新分析原因,采取新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直至有效为止。
d)品质部应在纠正措施完成后一周内完成验证工作, 并将验证结果记录于《纠正/预防措施表》或《不 合格报告》相关栏目。
c)应用于其他类似过程和产品,实施过程中的防错方法 等;
d)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日期。
4.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预防措施。 (1)定义: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
采取的措施。
(2)制定预防措施前提原因: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作业、 审核结果、质量记录、服务报告和顾客意见等潜在不合格原 因。如:
必要时,应当对主要物料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进行小 批量试生产,并对试生产的药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3)制定纠正措施:造成不合格的责任部门(或工序), 应组织有关人员针对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措施,一般情况下, 纠正措施制定应在接收到《纠正/预防措施表》或《不合格报 告》后一个工作日完成。纠正措施包括:
a)纠正/预防措施必须与分析的原因环环相扣,必须具 体,尽可能量化;
b)应急措施和长远措施,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影 响程度相适应;
2.不合格事实描述
1、当产品质量出现不合格时,应注明产品型号、数量、不 合格率、发现区域和时间等。如有可能附代表性样品或相 关投诉、检验、分析的记录等。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隔 离、标识清晰并予以保存,以方便随后的原因分析。
2、评审不合格:对不合格的严重性和采取纠正措施的必 要性进行确认,判断问题的责任部门,并在“不合格事实 描述”栏“审核人”签名,评审通过的《纠正/预防措施表》 应报品质部登记、备案、编号。
的数据和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进行监控的结果进行分析。 b)分析方法:因果图、排列图、能力调查、控制图、数 据调查等。
②将已发生不合格的经验和情况定期补充到现行的风险 分析中去,以便由此采用预防措施,并可作为优化和修改 各种规范、流程、检测和加工设备、指导书的依据。
③对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不合格的潜在原因,由相关部 门负责编制改进计划,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
存产品的处理、
过程产品的处理、或顾客处产品的处理; ②请 求顾客让步
接收; ③赔礼道歉; ④赔偿损失; ⑤补充完善 文件、资源;
⑥按规定对责任者进行处罚。
2、纠正措施。 (1)定义: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 因所采取的措施。
(2)制定纠正措施前提原因: ①质量目标未达标时; ②设 备、设施由于维护检修不及时或未达到适用要求影响产品质 量; ③内审发现不合格时;④顾客严重投诉时; ⑤不合格
质量保证体系,产品满足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售后 服务完善。 3. 在选择供应商时,对主要物料应有备用的合格供应商 。 4. 物料供应应本着优质、定点、就近、经济、合法、及 时的原则。
三.供应商审计的机构和人员
1. 质量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和现 场质量审计,分发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名单。被指 定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关的法规和专业知识,具有足 够的质量评估和现场质量审计的实践经验。
(3)材料(含原材料、元器件、配件、辅材): ①选择不当,不能满足设备需要的要求; ②搬运贮存
不当造成损坏或混料(批); ③使用错误; ④标识错误 或不清。 (4)方法(含作业、作业流程):
①必须的规范作业流程不完整、不适用; ②规范的要 求不一致; ③未按规范执行; ④使用失效或作废文件。 (5)环境(作业环境):
3.不合格原因分析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的基本要求 : 1、要从根源上分析实际和潜在问题的原因。 2、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其根源可能是下述一种或多种: (1)人员:
①文化素质不够,不能接受或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②缺乏必要且适宜的培训; ③缺乏必要的教育,没有树立正 确的质量观念和责任感。 (2)设备(含设施、装置、测量设备): ①缺乏必要的设备或设备不配套; ②选用的设备与服务的 质量要求不相宜; ③维护、保养、调整无规范或未按规范。
(1)下列不合格应进行评审: ①顾客严重投诉时或在一段时间内顾客集中投诉某一项服
务时; ②对客户回访信息统计、分析,发现客户表达的突出不满
意问题; ③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时; ④公司下达的质量目标连续没有完成时。
(2)不合格的评审由品质部组织。 (3)评审的主要内容为:
①确定责任部门或责任者; ②评价影响程度和范围; ③提出处置意见。
企业应当建立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操作规程。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当有文件记录,并由质量管理部 门保存
1.不合格发生
1.1 不合格性质的划分
1.实施不合格:没有按规定程 序、规范实施。
2.效果不合格:实施效果没有 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要求。
3.体系不合格:文件没有作出 规定或提出要求;文件不相容;
①当质量发生周期性、系统性波动,如不采取措施有可能导 致不合格发生时;
②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指出的潜在不合格的问题;
③质量体系运行不畅发生“有事无人管理”或“工作推脱、 扯皮”时;
④对顾客意见、抱怨、期望进行分析,需采取措施以满足顾 客需要和期望时。
(3)制定预防措施: ①不合格潜在原因分析:a)要对产品检验和试验记录
2. 根据物料的分类,制定不同级别物料供应 商的评估、审计及管理方法:
物料等级分类
A类物料
B类物料
C类物料
资现 合 资 必 合
质场 格 质 要 格
审审 供 审 时 供
核核 应 核 现 应
商
场商
审
计
资合 质格 审供 核应
商
二.供应商选择的原则 1. 供应商必须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注册批准、具有相应
生产或经营批文的合法企业。 2. 具有相应产品的生产、检测设施设备条件和较完善的
(2)其他管理方面的原因,应从实际出发分析到人、机、料、法、 环。
(3)分析过程可采用查检表、排列图、因果图等统计技术,原因分 析完成相关负责进行审核,具体由各部门根据实际问题决定。
4.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1、纠正。 (1)定义: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2)不合格处置有下列方式及其组合:①对现有库
改变物料供应商,应当对新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改 变主要物料供应商的,还需要对产品进行相关的验证及 稳定性考察。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向物料管理部门分发经批准的合格供 应商名单,该名单内容至少包括物料名称、规格、质量 标准、生产商名称和地址、经销商(如有)名称等,并 及时更新。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与主要物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在 协议中应当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
①储存条件; ②温度影响; ③湿度影响 ;
3.不合格原因分析
3、原因分析:发生部门收《纠正/预防措施表》或《不合格报告》 后,应及时(一般情况一个工作日内)组织原因分析。
(1) 对于与产品有关的原因分析流程: ①产品失效机理(原因)分析,确定产品失效原因; ②追溯生产过程,分析造成产品失效的过程原因; ③影响范围分析和造成不合格的责任部门(或工序)。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物料供应商进行评估或现场 质量审计,回顾分析物料质量检验结果、质量投诉和 不合格处理记录。如物料出现质量问题或生产条件、 工艺、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等可能影响质量的关键因 素发生重大改变时,还应当尽快进行相关的现场质量 审计。
企业应当对每家物料供应商建立质量档案,档案内容 应当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质量协议、质量标 准、样品检验数据和报告、供应商的检验报告、现场 质量审计报告、产品稳定性考察报告、定期的质量回 顾分析报告等。
文件不适用;在某一时间内,
不合格分布集中在个别要素或
个别部门。
1.2不合格类型 1.产品不合格:采购的有形产品
不合格;设备、设施、装置不合格。 2.服务不合格:没有满足顾客的
要求;没有达到公司规定的要求。 3.管理不合格:没有按程序、规定
进行管理和控制。
①受控状态下的质量改进不应纳入不合格范围。 ②采购的有形产品不合格。除接收后发现的应予记录外,原则采用退货或 拒收的处置方式,但在退货前应予以标识。 ③设备、设施不合格。除记录外,应停止使用进行检修处置。直接提供顾 客使用的设备(如电梯)应设置“检修”或 “暂停使用”等标识。
一.物料的分类 1. 根据物料对产品质量的风险程度确定物料的安全级别
: A类: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物料如中药材、中药饮片
、原料药、关键辅料、直接接触药品包材等; B类:对药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的物料如非关键辅料、
部分内包材等; C类:对药品质量基本无影响的物料如打码用色带、
油墨,小盒、纸箱、BOPP膜、打包带等。
4、结案标准化。对验证有效措施,如需更改文件,品 质部要求相关部门修订。
第六节 供应商的评估和批准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对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 量评估,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 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并对质量评估 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行使否决权。
主要物料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企业所生产的药品 质量风险、物料用量以及物料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等因素。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和现 场质量审计,分发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名单。被指定的人 员应当具有相关的法规和专业知识,具有足够的质量评估 和现场质量审计的实践经验。
现场质量审计应当核实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的 真实性,核实是否具备检验条件。应当对其人员机构、厂 房设施和设备、物料管理、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质 量控制实验室的设备、仪器、文件管理等进行检查,以全 面评估其质量保证系统。现场质量审计应当有报告。
b)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品质部应进 行跟踪,并查明未能按期完成的原因。当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 或未能确定出可接受的修正期限时,品质部报请管理者代表处 理。
c)当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结果发现无效或不明显时,应重 新分析原因,采取新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直至有效为止。
d)品质部应在纠正措施完成后一周内完成验证工作, 并将验证结果记录于《纠正/预防措施表》或《不 合格报告》相关栏目。
c)应用于其他类似过程和产品,实施过程中的防错方法 等;
d)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日期。
4.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预防措施。 (1)定义: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
采取的措施。
(2)制定预防措施前提原因: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作业、 审核结果、质量记录、服务报告和顾客意见等潜在不合格原 因。如:
必要时,应当对主要物料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进行小 批量试生产,并对试生产的药品进行稳定性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