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合集下载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篇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篇教师说课稿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0篇)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0篇)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0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意义。

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与学法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六、教学过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解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解析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先教学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同时结合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说明它们的认识写法和读法并介绍分数各部分间的名称。

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分数时1的分数大小;在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含义。

第二小节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第三小节是分数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奠定基础,也为学习小数做好了铺垫。

编排特点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

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

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初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初步认识分数时主要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进行,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2.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模型、面积模型和数线模型,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到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今后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其余内容放在下一册。

有关研究指出:分数概念起源于“分”,是用来解决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的数值问题。

解决的方法是将原单位量加以等分割之后,得到单位分量,再将单位分量重复测量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最后以分割的份数(例如5份),和重复次数(例如2次)的并置,作为被测量的量的指针。

以测量某线段的长度为例,通常测量者会将一个长度单位(单位量),例如1米,置于该线段上,然后以该线段等于多少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其长度。

但是当线段有剩余,又不满一个长度单位时,就必须把该长度单位等分成适当的小单位(即单位分量),以分成五等分来说,每一等分就是1/5米。

如果剩余的部分为小单位(单位分量)的2倍,那么这剩余的线段就是2/5米。

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关分数概念的研究,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具体操作活动来学习单位分数(几分之一),再通过“几分之一”的累积来学习“几分之几”。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等分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对“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认识分数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3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的基本精神。

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

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优秀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优秀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优秀10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为您整理了10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我最大的乐趣哦。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

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一一中秋节分月饼。

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

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

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说说课题及对教材的认识本课时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七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拟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

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根底。

二、教学目标设置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发挥电脑教学的优势,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

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教学难点: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局部。

四、说说教学手段及教法针对以上特点,我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

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到达最终的学习目的。

根据直观性原那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内容自制了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分数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指在数学的运算中,用一个整数表示为几份相等的部分,如3/4,2/5等。

初步认识分数,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分数的概念:分数是一个整数分为若干份相等的部分,每一份的大小为分母的倒数,例如2/3表示将一个整数分为3份,每份大小为1/3。

分数通常用分数线将分子和分母分开,分号也可以用斜杠代替。

例如,3/4和3:4都是表示3份中的3份的分数。

3.分数的整除性质:分数的整除性质与整数的整除性质类似。

对于两个不为零的分数a/b和c/d,如果d|b,则有a/b ÷ c/d = (a/c)(d/b)。

4.分数的约分和化简:分数的约分是指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共因数,使得分数的值不变。

通过约分可以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

例如,6/15可以约分为2/5。

化简分数是将分数化为较简单的形式,例如,4/8可以化简为1/2。

5.分数的通分和加减运算:通分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相同的分母,从而方便进行加减运算。

通分的结果可以通过分子、分母分别乘以对方的分母或公约数得到。

例如,1/3和2/5的通分为5/15和6/15,加起来为11/15。

分数的乘法运算是指将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将相乘的结果化简为最简分数。

例如,2/3 × 4/5 = 8/15。

分数的除法运算是指将除数的分子、分母互换位置,然后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运算。

例如,2/3 ÷ 4/5 可以转化为2/3 × 5/4 = 10/12,即5/6。

7.分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分数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分子和分母、通分后比较分子大小、或将分数转化为小数进行比较来确定。

例如,1/2与3/4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通分后比较分子大小,化简为2/4与3/4进行比较,得出3/4比1/2大。

又如,0.5与2/3的大小可以通过将2/3化为小数进行比较,得出0.5等于2/4,比2/3小。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进一步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同时又为以后分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分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

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最后安排了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发展性目标:1.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在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五、教学难点:难点: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以及对“1”的理解。

六、单元教学措施:由于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本单元采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感性的材料。

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诱导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大单元教学解读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大单元教学解读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 七 单 元 分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 一 ) 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一)教材地位本单元所安排的认识分数,是学生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

这部分 教学内容及其前后联系如下:(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生通过数学 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 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段目标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 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学段目标中提出: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 力。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应用意识。

同时也提出: “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愿意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交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表内除法中均 ·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实物的经验 之一和几分之几(二)(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下册)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

”“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

2. 使学生能借助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

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教学建议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如单元主题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游乐园”情境,出示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来展示本单元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后面一些例题的情境也是从主题图抽取出来的,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一些更加适合儿童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分数概念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

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是笔者在这次去希望小学上的内容。

新课开始,我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

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8个苹果和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装几个?把8个苹果、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接着我出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盘子里可以装多少个?”学生就回答半个苹果,老师就问:半个苹果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个苹果,那这半个苹果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在学生猜测不定的过程中,我就告诉他们用一个新朋友来表示“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出示课题。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我巡视一周,发现大多数同学会平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

接着我就指导学生操作,又把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自己的作业。

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操作练习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的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本单元一开始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分东西的情境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感受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能正确的读、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感悟数学来自生活,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1、教学中主要采取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2、教学具准备:学生:每小组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纸片,答题卡一张、圆形纸一张、彩笔一支。

教师:各种图形纸片、一段毛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三一班的师生一起去郊游,他们带了很多吃的东西,同学们也帮他们分一分吧。

请看大屏幕。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西瓜,分蛋糕等等。

小结:刚才每个同学得到的东西都是同样多的,数学中,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2.课件出示1个苹果,两个小朋友。

教师提问:还能平均分吗?每人得到多少?引出“一半”。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

4、揭示课题:二分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要内容。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能运用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他们对整数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分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逐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数卡片、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尺子、圆规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日蛋糕,引导学生观察蛋糕上的蜡烛。

提问:“如果把这些蜡烛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两个朋友,每人能分到几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

举例说明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1/2表示一个整体的一半。

3.操练(10分钟)发放分数卡片,让学生互相练习读写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共3小节8 个课时。

具体如下:二、学业要求对于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的学业要求为:“学生能直观描述小数和分数,能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形成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数与运算的教学,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和分数。

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感悟分数单位,进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其已有认知经验主要是“平均分物”,当整数不够用时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去表示,便有了分数的产生。

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有了整数计算的基础,学生能够迁移整数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分数的加减法,体会本质上两者相同,都是计数单位的相加减。

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对于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对分数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本单元的学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铺垫。

四、设计思路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感、几何直观和数学运算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我们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进行课时重组,分为5个课时,具体内容如下:(一)单元整体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图示表达,在整体与部分中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分数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核心素养:数感、推理意识、抽象能力、符号意识、几何直观。

2.在直观观察、简单说理中理解同分母分数或分子为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分子为1的分数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概念较为抽象而且有多种理解方式。

分数并非是可以通过计数活动得到的一个数,而是一个代表了两个量关系的相对量,并且可以从部分——整体、测量、比、算子和商等多个角度加以理解。

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将要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

学生学习分数的知识具有一定难度。

因此,整套教材将分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让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和五年级下学期分别学习。

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

安排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五年级下册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在表达“部分——整体”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测量、比和商等角度认识分数的含义;探索分数的性质及四则运算的方法。

另外,分数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三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分数或小数进行表达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在这里安排分数的初步认识不仅为三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作好知识准备,也为提高学生用数学进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提供了知识和丰富的机会。

本单元教材结合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感受和直观认识分数的含义,并通过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进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奠定基础。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为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便于接受,本单元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

在具体编排上分为三小节。

第一小节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先教学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同时结合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说 明它们的写法和读法并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结合几分之一的认识,学习比较 分数是1的分数的大小,结合几分之几的认识,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分 数大小的比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第二小节是简单的同 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加深理解分数 的含义。

第三小节是分数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为此,先让学生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其中的一份 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接着通过直观操作与已经掌握的分数含义相结合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 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及其理解方式的多样性,是儿童理解 分数概念的困难所在。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 “部分一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当把分数理解为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分割关系的数时,分数a/b 表示把一 个整体量分成b 份,选出其中的a 份。

在对整体的分割中,可以产生整体与部分 的包含、部分与部分的相等以及分割的份数与每份大小之间的补偿等多个关系。

确定整体量、判断等分、认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包含与补偿关系是理解分数的 “部 分一整体”含义的关分数的初步认识键。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结合生活情境,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 ,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 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其目的不是都单纯地教学大小比较和计算的方法,而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

修订后的教材在实验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学会用简单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接着教学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而且也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丰富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分数的机会很少,而分数的含义、读写方法、计算方法等内容与学生熟悉的自然数又有很大差异。

因此,教材编排充分考虑学生建立起一个新的概念需要较长过程这一特点,在认识分数、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几何直观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悟分数的含义,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方面,注意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分数。

例如,单元主题图中创设了“秋游户外野餐” 的场景,唤起学生经验,激发认知冲突,引出新知,体会分数产生于生活实践。

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情况,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注意借助几何直观,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教材还编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表征的联动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三)教学建议1•注意通过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儿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征同一分数概念的能力,即表征转换能力,代表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水平。

通过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如分割操作、画图、数学符号等之间的转化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在最初接触分数时,先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再通过图形表征认识分数,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

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行为” “图形” “符号”等表征方式的关系,努力做到“有来有回”。

帮助学生既能读懂操作过程和图示,会用符号表示;又能根据符号,用操作活动和图示进行解释。

例如,认识几分之一,先利用教材创设的1111 具体情境,在4次平均分物活动中给出分数的“符号”,分别用“ 2^35”表示;然后,进行变化“拿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 ”则是根据给出的符号回溯操作活动。

在“有来”又“有回”的过程中,使“平均分”“分的是谁就是谁的几分之几”两重意思的理解得到深化。

教师可适当增加“回”的过程,1如“想一个像这样的分数,用图形纸表示出来”。

让学生充分经历这样的过程,建立起“行为(图示)”与“符号”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帮助学生逐步地理解分数含义。

2•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和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生对分数的抽象理解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方面,在分数初 步认识阶段,学生的活动要与直观模型紧密结合。

一开始需要利用不同的实物模 型(月饼、苹果)、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使学生对分数有一个具体 的认识,并不急于抽象分数的意义。

除实物模型、面积模型外,还可适当采用集直观支持,避免思维僵化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数学教学 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 程。

教学中要依据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的素材,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体验、 认识分数。

如“分一分” “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 “数一数”等,完成这些 动手操作,需要教师提前布置、准备必备的素材。

尤其在认识“ 1”是一些物体 如何用分数表示时,因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被平均分以后, 每份里的物体都可 以用整数表示它的个数,学生对用分数表示“部分一整体”的关系感到不习惯。

教学中,要通过剪一剪、涂一涂、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循序渐进体会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初步形成认识:与“ 1”是一个物体是相同的,平均分成几份分母 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取几份就有几个 1份那么多。

3.重视主体参与,培养几何直观。

《标准(2011)》在课程目标“数学思考”中首次明确提出“初步形成几何 直观”的目标。

几何直观是指,借助于见到的(或想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的形象 关系,对数学的研究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直接感知、整体把握的能 力。

虽然学生的几何直观有先天的成分, 但是高水平的几何直观的养成,却是主 要依赖于后天。

教师不仅要注意通过示范让学生去感受几何直观的价值, 更应该 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各种图形去直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积累利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 验,在几何直观的积极尝试中主动地感受几何直观的价值。

即让学生作为一个积 极参与者,充合模型、数线模型,丰富学生的认识表象,为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含义提供多种面积模型O —集介模和分经历几何直观的过程,进而真切感受几何直观的价值。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交流共享、碰撞完善的过程,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分一分、拼摆、画示意图等,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来记录(动笔)和表达(动口)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善和提炼,培养面对数学问题能用画图来帮助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4.建议用8 课时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