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
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 者可致死;成人少见。 病变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
致病机制:细菌粘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
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
严重腹泻。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nteroinvasive.coli EIEC)
对热稳定,
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
ST激活小肠上皮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 肠道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 感染最为常见。 2.胃肠炎 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胃肠炎,与 食入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有关,为外源性 感染。
1.肠道外感染:内源性居多
化脓性感染: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 败血症:免疫力低下者大肠杆菌可侵入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黏附素(adhesine) 包括定植因子抗原(CFA)、集聚黏附菌毛 (AAF)、束形成菌毛(bundle forming pili, Bfp)、紧密粘附素(intimin)、P菌毛、I型菌 毛和侵袭质粒抗原(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Ipa)蛋白等。 2.外毒素 志贺毒素(Stx)、耐热肠毒素(ST)、不 耐热肠毒素( LT );还有内毒素、荚膜、载铁 蛋 白 和 I II 型 分 泌 系 统 ( typ e I I I s e c r e t i o n systems)等。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中等大小G-杆菌。大多有菌毛, 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不产生芽胞。 2.培养 兼性厌氧或需氧。 3. 生化反应 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志贺菌、 沙门菌等致病菌和其他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 前二者不发酵乳糖。 4.抗原结构 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 膜抗原。 5.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6. 变异 肠杆菌科细菌易出现变异菌株,其中最 常见的是耐药性变异。
(1)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 LT):对热不稳定, 65℃经30分钟即失活。为蛋
白质,分子量大,有免疫原性。 A1:是毒素的活性部分,与腺苷酸环化 A单位 酶作用。
A2:穿过细胞膜
B单位: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膜表面的GM1
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
(2)耐热肠毒素(Heat stable enterotoxin ,ST):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样 质粒介导 LT 和 ST 肠毒素,大量分泌液 便,恶心,呕吐,腹痛,低热 体和电解质;黏附素 水样便,继以少量血便,腹痛,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 发热 胞 质粒介导 A/E组织病理变化,伴上皮细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 胞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和腹 发热 泻 水样便,继以大量出血,剧烈腹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 Stx-I 或 Stx-II ,中 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HUS 、血小 断蛋白质合成 ; A/E 损伤,伴小肠绒毛 板减少性紫癜 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伴绒 婴儿腹泻;持续性水样便,呕吐, 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血,液体 脱水,低热 吸收下降
肠杆菌科细菌革兰染色
抗原结构
第一节
埃希菌属
埃希菌属(Escherichia)有6个种,只有大肠 埃希菌(E.coli)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个菌 种。 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②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器官 后即可成为机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 ③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 致人类胃肠炎; ④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 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大小0.4~0.7×1~3um,
无芽胞,大多数 菌株有鞭毛、有菌毛,有些菌 株有多糖类包膜,革兰氏阴性杆菌。
Fra Baidu bibliotek (二)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 ,圆形光滑型菌落。 生化反应:克氏双糖产酸产气 大部分菌株发酵乳糖产酸产气,IMViC试
验为“+、+、-、-”。 即为典型大肠杆菌。
毒素。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
血清型为O157:H7 儿童感染量低于100个
夏季多见
(5)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EC)
• 婴儿持续性腹泻 • 致病因子 – 肠集聚耐热毒素(EAST) – 菌毛 – α溶血素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位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三)抗原构造:
有O、K、H三种抗原。O抗原为脂多糖,已有171 种,其中162种与腹泻有关,是分群的基础。 K抗原有103种,酸性荚脂多糖抗原。过去K抗原分 为L、A、B三种,现分为2组。 H抗 原至少有50种,与大肠杆菌的粘附作用有关, 表明大肠杆菌血清型的方式是按O:K:H排列,例如 O111:K58(B4):H2。
• 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
•
疾病似菌痢,呈脓血便,有里后重。
侵袭结肠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
死亡后释放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炎症
和溃疡,导致腹泻。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 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和溶
血性尿毒综合症,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
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 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 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目前已有 44 个属, 170 多个种。但 该科引起人类95%以上感染的菌种却不 到20个。
肠杆菌科的细菌与医学 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①致病菌:有少数细菌总是引起人类疾 病,如伤寒沙门菌、志贺菌、鼠疫耶尔森菌 等; ②机会致病菌:一部分细菌属于正常菌 群,但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移位至肠道 以外部位时,即可引起机会性感染,如大肠 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 ③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如引 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即是由于获得位于 质粒、噬菌体或毒力岛上的毒力因子基因后 而成为致病菌。
血流。
新生儿脑膜炎 泌尿道感染:特殊血清型UPEC
(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C):
引起婴幼儿(小于5岁)和旅游者腹泻。
致病因素;LT或/和ST,定居因子。
常见:O6:K15:H16、O25:K7:H42。 鉴定ETEC主要测定大肠杆菌肠毒素,血 清型有一定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