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华东师大版

中国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华东版)中国远古人类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北京人。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原始农耕文化一、 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二、 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长江下游):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5000年前,炎黄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炎帝和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公天下——尧舜禹时期——禅让制(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家天下——启时期——世袭制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称“上古三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三、周幽王时,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二、前475年到前221年大国兼并的时期,为“战国时代”。

各国变法中最先进行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三、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新法的推行使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四、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筑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为“都江堰”。

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 : 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定都咸阳。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三、统一措施:对文字(小篆作为标准文字)、货币(采用秦的圆形方孔钱)、度量衡、车轨实现统一规范。

修建弛道、连接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1、焚书坑儒:2、徭役繁重3、法律残酷:族诛连坐。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沪教版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沪教版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沪教版[1]〕1、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2、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

北京人山顶洞人约70万年前-----20万年前生活.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约18000年前.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具备人的基本体质特征,保留一些猿类的特点。

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能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 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使用天然火人工取火把兽皮用骨针制作衣服有衣服,装饰品,产生了爱美的要求过着群居生活过着群居生活,已进入了氏族公社3、原始农耕文化遗存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约7000年前生活在今天浙江余姚河姆渡。

属于长江流域。

我国南方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6000多年前生活在今天陕西西安半坡。

属于黄河流域。

我国北方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①使用骨,木,石质工具。

(石器经过磨制,被称为“新石器”)②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

③饲养水牛,猪和狗等。

④利用简陋的小船采集,打鱼,渔猎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⑤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

①最早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用石铲,石刀从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

②饲养猪狗牛羊鸡等,经营原始的畜牧业。

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了生活。

④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美观实用。

⑤住在半地穴房子里。

4、远古的传说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

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

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

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

沪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章中华⽂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类是元谋⼈,距今170万年P22、⼈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具P23、北京⼈和⼭顶洞⼈⽣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4、从猿到⼈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

P25、北京⼈使⽤天然⽕,⼭顶洞⼈懂得⼈⼯取⽕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过群居⽣活,⼭顶洞⼈过⽒族⽣活 P57、河姆渡⼈⽣活在长江流域、半坡⼈⽣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磨制⽯器P7—88、河姆渡⼈栽培⽔稻,半坡⼈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稻和粟的国家。

P7—89、⼤汶⼝⽂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领的⽅法。

P14第⼆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第⼆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4、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个奴⾪制王朝。

P1515、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周朝,定都镐。

P2317、西周实⾏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19、商朝的司母戊⿍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了造型奇特的四⽺⽅尊 P2620、“三星堆”⽂化遗址出⼟的青铜⾯具、⼤型青铜⽴⼈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的瞩⽬。

P2721、农业、畜牧业、⼿⼯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明。

P27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号。

P3125、决定晋⽂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肯定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觉的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称为西周。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5.东周分为年龄和战国两个时期。

“年龄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齐桓公最先称霸,由于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纭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嘉奖生产;嘉奖战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吞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7.孔子是年龄末年儒家学派的首创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注意“因材施教”。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年龄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首创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沪教版).doc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沪教版).doc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轲第1课中华文明的曙光中国目前发现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有: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70万到20万年前的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

北京人居住在洞穴里,以釆集和渔猎为生。

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并且学会了在山洞里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抵御野兽的侵袭,推进了人类由生食向熟食的转化。

考古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旧石器时代”。

传说中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有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分别是:黄帝和炎帝。

黄帝:姬姓部落;炎帝:姜姓部落。

第2课原始农耕的形成中国的南方和北方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特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

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这种建筑能够通风防潮,适应了南方潮湿、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他们使用的是经过磨制的石器和骨器。

他们能用芒麻织成布做衣服,会挖掘水井,还饲养猪、狗、水牛、鸡等畜禽。

考古学家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村。

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

这种建筑适应了北方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他们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粟、黍等谷物。

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化形成了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黄河流域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格局。

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是指:黄河。

抗洪排涝、兴修水利成为早期农耕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采取的是开挖沟渠、疏通河道的治理方法。

大禹治水的成功,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水利事业的兴起,标志着农耕文化的进步。

第3课国家的诞生与发展启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

夏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2024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2024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一、古代史1.北京人与厨子山人-相关考点:北京人的发现与相关遗址,石器制作技术,生活方式与文化特点。

2.夏、商、周三代王朝-相关考点:三代王朝的成立与衰落,都城变迁,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变化。

3.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相关考点:西周的建立与统治,封建制度,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国家的分裂与争霸,战国时期国家的兼并与统一4.秦朝与秦始皇统一中国-相关考点: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主要政治措施,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制度,长城修筑,秦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矛盾。

5.汉朝的建立与东汉的繁荣-相关考点:刘邦的建立汉朝,外戚干政,地理博物学考试等,与光武中兴政策,西汉末年豪强割据,王莽的新时代,东汉政权的建立与繁荣。

6.三国时期与晋朝-相关考点:东汉末年疫病与战乱,魏、蜀、吴建立,三国争霸,晋朝的建立,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二、近代史1.隋朝和唐朝-相关考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秦二世杨广的征服,唐朝的开创和繁荣,玄武门事件和玄宗的贞观之治。

2.五代十国与北宋时期-相关考点: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北宋的建立与繁荣,林则徐与禁烟运动,武功雷达、测地仪和历书制作。

3.南宋和元朝-相关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对元朝的抵抗,文天祥等爱国将领,元朝的统治和对汉族的压迫。

4.明朝和清朝-相关考点:明朝的建立和繁荣,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朝的统治和对满洲的封建压迫。

5.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相关考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北洋政府的垮台和国共合作。

三、现代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关考点:开放政策的实施与经济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四、世界史1.西欧文化的传播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发展-相关考点:传教士活动与宗教,封建制度与农奴制,十字军东征等。

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与新殖民地体系-相关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新殖民地体系的产生与影响,鸦片战争等。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初一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初一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1、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世界范围内,与秦汉帝国先后并存的主要有欧洲的、西亚的等古代国家。

与的文明最为辉煌。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秦国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是:(1)统一成为大势所趋;(2)人们苦于战争,渴望和平;(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4)秦采取正确的军事方针,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御秦。

公元前260年,秦在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定都,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

请简述秦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公元前209年夏,、率先发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请简述秦始皇做一些什么来发展经济?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

请简述统一文字的意义。

4、秦国以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

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加强思想统治。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1、公元前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历史上称为西汉。

就是汉高祖。

2、汉武帝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是,他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请简述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汉武帝通过颁布“”的方法削弱封国势力,其巧妙之处在于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

6、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的措施是,在中央设立;在地方将全国分为,称为“十三州部”。

7、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1、公元前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出使西域。

公元前年,汉武帝为了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再次派其出使西域。

2、今x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是以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为开始的。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初中历史复习提纲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 9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 9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3.《马关条约》的签订①时间:1895年②地点:日本马关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称为西周。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5.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 6.始变法。

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7.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注意“因材施教”。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沪教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复习提纲远古时期:1.粮食特点:南蹈北粟2.大禹治水成功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4.我国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5.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1. “战国七雄”:秦,楚,韩,赵,魏,齐,燕2. “春秋五霸”:秦穆公,晋文公,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3. 秦国的“商鞅变法”4. 春秋时期形成众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5. 战国时期,人们制作“司南”用于指示方向秦至南北朝时期1.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2.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3.秦国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4.陈胜,吴广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历史书记载的二起农民起义之一)5.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鼎盛时期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通“丝绸之路”颁布“推恩令”,发起了对匈奴的战争7.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8.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10.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11.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1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隋唐时期1. 581年隋朝建立,重新确立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2. 科举制度初创于隋朝,此制度在唐朝广泛使用3.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4. 618年,唐朝建立5. 文臣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6. 日本派“遣唐使”前往中国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制度。

鉴真东渡日本,推动了日本佛教的发展,传播了中国的科学制度7. 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8.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宋元时期1.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2.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3.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国号为辽4.元昊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5.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先后灭辽,北宋6.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7.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8.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术的重大突破9.元朝的行省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极深明清时期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2.1644年,清朝建立3.郑和七下西洋(显示明朝国力的强大)4.郑成功(民族英雄)收复台湾5.明清的八股取士是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的产物6.文字狱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顶峰7.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8.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9.明朝创立了内阁制度(强化君主专制独裁制度)列强侵略1.1839年,林则徐(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2.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签订了《北京条约》4.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军起义(历史书记载的二起农民起义之二)5.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这是最大规模的洋务运功6.1888年,远东最大海军:北洋海军练成7.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条约中,中国割让了台湾岛8.李鸿章兴办的洋务事业最多,是晚清影响最大的洋务派官僚清末+共和革命1.1898年,光绪帝“百日维新”2.义和团运动,为了镇压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且外国军队入驻北京)此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3.1895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纲领为民族,民权,民生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5.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民国到中国建立1.1915年,陈独秀等人展开新文化运动(唯一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旗帜:民主和科学2.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3.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共产党成立4.1926年发动了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5.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事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国共合作破裂)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发动南昌起义7.1934年到1936年,长征8.1935年,召开了遵义会议,毛泽东从此获得领导权9.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0.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

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8-13课(可直接打印)

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8-13课(可直接打印)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二、金灭辽及北宋1、金与北宋夹击辽,1125年金灭辽2、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金灭北宋(靖康之变)3、北宋灭亡原因:(1)统治者腐败无能;(2)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队战斗力低(3)政治腐败影响军队士气,与金交战时常常不战而逃(4)皇帝对形势认识不清,缺乏决断能力,用人不当,压制主战派,妥协求和三、南宋的偏安1、抗金英雄——岳飞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许多失地,后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就令岳飞班师,解除兵权,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2、岳飞为什么深受人民的爱戴?①坚决抗击金朝的进攻,屡建战功;②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③岳飞和岳家军抗击金军南下,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根本原因)。

2、宋金和议:内容: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如何评价宋金和议?①加重了南宋人民的负担;②在较长时间内,双方和平相处;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强。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经济重心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⑤人民的辛勤劳动(2)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①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②政府采取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③重视引进先进科技和人才;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3)时间: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4)完成标志: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3、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1)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2)北方少数民族对丝绸之路的侵扰,陆上丝绸之路不通;(3)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4)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成吉思汗(铁木真)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
七年级上册的历史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内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史前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文化遗址和社
会发展。

2.夏朝:夏朝的建立、政治制度、文化特点。

3.商朝: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4.西周: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度。

5.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商鞅变法。

6.秦朝: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的统治。

7.西汉: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丝绸之
路的开辟。

8.东汉:光武帝的统治、外戚与宦官专权、黄巾起义。

这些知识点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的重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6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一1、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最接近)。

2、我国的四个端点是:3、要求掌握中国的14个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

5、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共有34个行政区划。

P44-456、要求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它们的。

形状。

7、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

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

8、200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2.9亿,约占世界的22%。

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P469、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

P4610、我国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是55个。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P46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3、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4、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

15、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

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轫第1课中华文明的曙光中国目前发现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有: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70万到20万年前的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

北京人居住在洞穴里,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并且学会了在山洞里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抵御野兽的侵袭,推进了人类由生食向熟食的转化。

考古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旧石器时代”。

传说中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有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分别是:黄帝和炎帝。

黄帝:姬姓部落;炎帝:姜姓部落。

第2课原始农耕的形成中国的南方和北方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特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

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这种建筑能够通风防潮,适应了南方潮湿、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他们使用的是经过磨制的石器和骨器。

他们能用苎麻织成布做衣服,会挖掘水井,还饲养猪、狗、水牛、鸡等畜禽。

考古学家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村。

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

这种建筑适应了北方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他们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粟、黍等谷物。

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化形成了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黄河流域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格局。

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是指:黄河。

抗洪排涝、兴修水利成为早期农耕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采取的是开挖沟渠、疏通河道的治理方法。

大禹治水的成功,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水利事业的兴起,标志着农耕文化的进步。

第3课国家的诞生与发展启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

夏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了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

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后,商朝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

西周为了有效统治辽阔的领土,实行分封制。

西周还实行以血缘为基础、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第4课商周文化的瑰宝商代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因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而得名。

随着甲骨文的出现,中国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甲骨文所记载的都是有关占卜的内容,所以也称为卜辞。

甲骨卜辞对研究当时历史有重要价值。

夏代,人们已经开始把铜、锡、铅熔化在一起铸造青铜器。

商周时期,我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其工艺技术在世界上也居于领先水平。

商周时期,人们为了纪念祖先、记录赏赐、记述战功或王命等,常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这些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金文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文献。

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拓展第5课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提出“尊王”和“攘夷”的口号,首先称霸。

齐桓公之后,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争霸,史称“春秋五霸”。

其中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秦、楚、韩、赵、魏、齐、燕。

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是由春秋时期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演变为歼灭对方主力,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

秦孝公起用商鞅,实行变法。

主要内容: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承认土地私有,努力耕作者可免除徭役;鼓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赏赐爵位和田宅;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一人犯罪,株连邻里);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还限制宗室特权,贵族子弟若无军功,就没有爵位。

第6课生产技术的进步铁农具和牛耕是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在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铁犁和耕牛的结合,为精耕细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秦昭王时,为了保障灌溉,发展生产。

李冰父子在四川成都有平原兴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第7课文化思想的繁荣中国的学校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将早期的学校统称为“庠”、“序”。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贵贱贫富,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通过百家争鸣,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战国的墨子是墨家学派,他著作《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

战国的孟子是儒家学派,他著作《孟子》的主要思想民贵君轻,“仁政”,反对兼并战争。

战国的孟子反对一切战争,用“仁政”治国,主张“施仁政于民”。

战国的庄子是道家学派,他著作《庄子》的主要思想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战国的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他著作《韩非子》的主要思想是历史进步,法治,中央集权。

春秋末年的孔子是儒家学派,他著作《春秋》的主要思想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虚好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他著作《道德经》的主要思想是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战国的孙武是军事学派,他著作《孙子》的主要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三单元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第8课秦帝国的兴亡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实现全国统一,定都咸阳。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官僚机构,实行郡县县制,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

秦始皇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并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计全国货币,以小篆为标准文字,以后又推广了便于书写的字体—隶书。

为了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修筑以驰道、直道为主干道的交通网络。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秦始皇下令将战国时期秦、赵、燕等国的旧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伸,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沉重的劳役和赋科使民不聊生,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的农民大起义。

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不到半年,起义宣告失败。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攻入关中,占领咸阳,秦朝灭亡。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

第9课汉朝的兴盛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史称西汉。

汉初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到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鼎盛时期。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

为了寻求共同抗击匈奴的盟友,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是西域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第10课帝国分裂与民族融合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

三国鼎立。

孝文帝即位后,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

北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措施包括:禁止鲜卑服装和语言,提倡汉服、汉话;改鲜卑姓为汉姓;采用中原王朝的官制和法令;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与汉族通婚等。

第11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纸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用麻造纸。

南朝时期,祖冲之将圆周率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他的数学名著《缀术》被列于官学中的教科书。

他擅长机械制造,精通天文历法,制定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确的历法。

第12课文化与宗教西汉时期,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他撰写的《史记》共130篇,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形式组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史学家班固创作了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以后历代史学家都仿效、继承这一体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产生于东汉。

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而得名。

道教思想体现了关注现世和人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佛教起源于印度,汉代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佛教宣扬现世的苦难,认为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第四单元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第13课统一的隋唐时代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重新建立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走向强盛。

618年,唐朝建立。

隋朝的统一虽然短暂,但承上启下,为唐朝的繁盛创造了条件。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我国官吏选拔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初创于隋朝,并在唐朝得到充实和发展。

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众多,其中进士科最为人们所重视。

实行科举制度后,官吏选拔的权力由中央掌握,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地方世族门阀把持选举权的局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为决策机构,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为审议机构,负责审阅奏章和诏令;尚书省为行政机构,负责政令的实施,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分管各部门事务。

三省长官共同参决军国大政,相互制衡,均受制于皇帝,从而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618年,唐朝建立,唐太宗是奠定唐朝盛世局面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唐朝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家稳定,周边关系融洽,百姓安居乐业,后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第14课繁盛的经济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西南),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长安城是隋、唐两朝的都城。

第15课民族团结与中外交流唐太宗李世民被西北各民族奉为“天可汗”。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加强了唐朝中央与吐蕃的政治关系,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日本派“遣唐使”前往中国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

鉴真东渡日本,推动了日本佛教发展,传播了中国的科学技术。

第16课唐代的诗与画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李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杜甫是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经历了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被尊为“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由盛入衰的过程,故被后世称为“诗史”。

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是唐代最负盛名的画家。

第五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宋元文明第17课两宋新格局唐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