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三角函数 知识梳理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梳理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ABC中,∠C=90°.(1)正弦: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A的对边斜边=ac.(2)余弦: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A的邻边斜边=bc.(3)正切:锐角A的对边a与邻边b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b.(4)三角函数: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二、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1)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2)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①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③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3)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A≤1,1≥cosA≥0.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0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平方关系:sin2A+cos2A=1(2)正余弦与正切之间的关系(积的关系):一个角的正切值等于这个角的正弦与余弦的比,即tanA=sinAcosA 或sinA=tanA•cosA.(3)正切之间的关系:tanA•tanB=1.四、互余两角的函数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A+∠B=90°时,正余弦之间的关系为:①一个角的正弦值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余弦值,即sinA=(90°-∠A);②一个角的余弦值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正弦值,即cosA=sin(90°-∠A);也可以理解成若∠A+∠B=90°,那么sinA=cosB或sinB=cosA.五、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特指30°、45°、60°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sin30°=;cos30°=;tan30°=;sin45°=;cos45°=;tan45°=1;sin60°=;cos60°=; tan60°=;(2)应用中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是按值的变化规律去记,正弦逐渐增大,余弦逐渐减小,正切逐渐增大;二是按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特殊值规律去记.(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应用广泛,一是它可以当作数进行运算,二是具有三角函数的特点,在解直角三角形中应用较多.六、计算器-三角函数(1)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也可以根据三角函数值求出锐角的度数.(2)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如求tan46°35′的值时,先按键“tan”,再输入角的度数46°35′,按键“=”即可得到结果.注意:不同型号的计算器使用方法不同.(3)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方法是:如已知sinα=0.5678,一般先按键“SHIFT”,再按键“sin”,输入“0.5678”,再按键“=”即可得到结果.注意:一般情况下,三角函数值直接可以求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需要用第二功能键七、解直角三角形1、(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要用到的关系①锐角直角的关系:∠A+∠B=90°;②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③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A的对边斜边=ac,cosA=∠A的邻边斜边=bc,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b.(a,b,c分别是∠A、∠B、∠C的对边)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很多有关测量问.如:测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测河宽等,关键在于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和测量边的长度,计算出所要求的物体的高度或长度.(2)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过程是:①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②根据题目已知特点选用适当锐角三角函数或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再转化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3、坡度角问题(1)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又叫做坡比,它是一个比值,反映了斜坡的陡峭程度,一般用i表示,常写成i=1:m的形式.(2)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为:i=hl=tanα.(3)在解决坡度的有关问题中,一般通过作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坡角即是一锐角,坡度实际就是一锐角的正切值,水平宽度或铅直高度都是直角边,实质也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应用领域:①测量领域;②航空领域③航海领域:④工程领域等.4、仰角俯角问题(1)概念:仰角是向上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另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划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5、方向角问题(1)在辨别方向角问题中:一般是以第一个方向为始边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相应度数.(2)在解决有关方向角的问题中,一般要根据题意理清图形中各角的关系,有时所给的方向角并不一定在直角三角形中,需要用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或一个角的余角等知识转化为所需要的角.。
第24讲 锐角三角函数
考点三
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sin2α+cos2α=
1
;tan
α=csions
α α.
2.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若∠A+∠B=90°,则 sin A=cos B,
sin B=cos A,
tan A·tan B=1.
3.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 α 为锐角时,0<sin α<1,0<cos α<1,且 sin α,tan α 的值都随 α 的增大而 增大 ;cos α 的值随 α 的增大而 减小 . 温馨提示: 这些关系式都是恒等式,正反均可运用,同时还 要注意它们的变形公式.
Rt△ABD 中,cos A=AD=2 2=2 5.故选 D.
【答案】D
AB 10 5
3.把△ABC 三边的长度都扩大到原来的 3 倍,则
锐角 A 的正弦值( A )
A.不变
B.缩小为原来的13
C.扩大到原来的 3 倍 D.不能确定
4.在锐角三角形 ABC 中,若sin A- 23+(1-
tan B)2=0,则∠C 的度数是( C )
= 5
5+1.故选 C. 4
【答案】C
5.(2016·福州)如图,以 O 为圆心,半径为 1 的弧 交坐标轴于 A,B 两点,P 是 AB 上一点(不与 A,B 重合),连接 OP,设∠POB=α,则点 P 的坐标是( )
A.(sin α,sin α) B.(cos α,cos α) C.(cos α,sin α) D.(sin α,cos α)
考点三
三 角函数的增减性
例 3 如图,若锐角
△ABC 内接于⊙O,点 D 在
⊙O 外(与点 C 在 AB 同侧),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一种,它们通过弧度制或角度制来定义,其中角度制是最常用的,用θ表示角度。
锐角三角函数是指在锐角和限制条件下的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表示为:
sinθ=y/r,cosθ=x/r,tanθ=y/x,
其中,θ表示的是锐角的角度,r表示半径,x和y分别表示锐角的横轴和纵轴的长度。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以弧度制和角度制为基础,用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来表示,即sinθ、cosθ和tanθ,它们用来描述在锐角和限制条件下的三角函数。
在数学中,这些函数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是广泛应用的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锐角三角函数是我们学习三角函数的关键部分之一。
在几何学和三角学中,锐角指的是小于90度的角。
而锐角三角函数是以锐角作为自变量的三角函数。
一、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在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函数。
正弦函数可以表示为:sin(θ) = 对边/斜边其中,θ代表锐角的度数,对边代表锐角的对边长度,斜边代表锐角的斜边长度。
二、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余弦函数是锐角三角函数中的另一个核心函数,表示为:cos(θ) = 临边/斜边同样,θ代表锐角的度数,临边代表锐角的临边长度,斜边代表锐角的斜边长度。
三、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正切函数是另一个重要的锐角三角函数,表达式为:tan(θ) = 对边/临边在这个公式中,θ代表锐角的度数,对边代表锐角的对边长度,临边代表锐角的临边长度。
四、余切函数(cotangent function)余切函数是正切函数的倒数,可以表示为:cot(θ) = 临边/对边θ代表锐角的度数,临边代表锐角的临边长度,对边代表锐角的对边长度。
五、正割函数(secant function)正割函数是余弦函数的倒数,可以表示为:sec(θ) = 斜边/临边θ代表锐角的度数,斜边代表锐角的斜边长度,临边代表锐角的临边长度。
六、余割函数(cosecant function)余割函数是正弦函数的倒数,可以表示为:csc(θ) = 斜边/对边在这个公式中,θ代表锐角的度数,斜边代表锐角的斜边长度,对边代表锐角的对边长度。
锐角三角函数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几何学、物理学还是工程学中,锐角三角函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解决各种三角形和锐角相关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锐角三角函数还广泛应用于测量和建模等领域。
总结起来,锐角三角函数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掌握和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和余割函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锐角有关的各种数学和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大全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大全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
cscA=c/a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sin(90°-α)=cosα,cos(90°-α)=sinα,tan(90°-α)=cotα,cot(90°-α)=tanα.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积的关系:sinα=tanα·cosα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cscα=secα·cotα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特殊的三角函数值0°30°45°60°90°01/2√2/2√3/21←sinA 1√3/2√2/21/20←cosA 0√3/31√3None←tanA None√31√3/30←cotA 诱导公式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α)^2-(sinα)^2=2(cosα)^2-1=1-2(sinα)^2 2tanαtan2α=—————1-tanα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3α=3sinα-4sinαcos3α=4cosα-3cosα3tanα-tanαtan3α=——————1-3tanα。
锐角三角函数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初中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22c b a =+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定 义表达式 取值范围 关 系正弦 斜边的对边A A ∠=sin c aA =sin1sin 0<<A(∠A 为锐角)B A cos sin = B A sin cos =1cos sin 22=+A A余弦 斜边的邻边A A ∠=coscbA =cos1cos 0<<A(∠A 为锐角)正切的邻边的对边A tan ∠∠=A Aba A =tan 0tan >A(∠A 为锐角)B A cot tan = B A tan cot =AA cot 1tan =(倒数) 1cot tan =⋅A Atan α=sin cos αα,cot α=cos sin αα余切的对边的邻边A A A ∠∠=cotab A =cot 0cot >A(∠A 为锐角)注意:(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给出的,要避免应用时对任意的三角形随便套用定义;(2)sinA 不是sin 与A 的乘积,是三角形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
“sinA ”表示一个比值,其他三个三角函数记号也是一样的;(3)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角形三边长短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
例题:1.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 =1,b =2,则cosA =________ ,tanA =_________.2.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B =5,BC =3,则sinA =________ ,tanA =_________.3.在Rt △ABC 中,∠C 为直角, ∠A =300,b =4,则a =__________,c =__________4.(2008·威海中考)在△ABC 中,∠C =90°,tanA =31,则sinB =( ) A .1010B .23 C .34D .310105.在△ABC 中,∠C =90°,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 .a =c ·sinAB .b =c ·cosBC .b =a ·tanBD .a =b ·tanA6.在△ABC 中,∠C =90°,(1)已知:c = 83,∠A =60°,求∠B .a .b . (2) 已知:a =36, ∠A =30°,求∠B .b .c .7.(2009·漳州中考)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 的值是( )A .35B .43 C .34D .45练习:1.在Rt △ABC 中,∠C 为直角,若sinA =53,则cosB =_________. 2.已知cosA =23,且∠B =900-∠A ,则sinB =__________. 3.∠A 为锐角,已知sinA =135,那么cos (900-A)=___________ . 4.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C =4,BC =3,则sinA =( ) A .43 B .34 C . 53 D .54 5.在Rt △ABC 中,∠C 为直角,sinA =22,则cosB 的值是( ) A .21 B .23 C .1D .22知识点二、特殊角所对的三角函数值1. 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三角函数0° 30°45°60°90° αsin0 2122 231 αcos1 23 22210 αtan 0 331 3- αcot-3133注意: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用下述方法:0°.30°.45°.60°.90°的正弦值分别是02.12.22.32.42,而它们的余弦值分别是42.32.22.12.02;30°.45°.60°的正切值分别是13.22.31,而它们的余切值分别是31.22.13。
28.1锐角三角函数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 7 (1)已知α=45°,求2sin2α-2 2 sinα·tanα+tan2α;
(2)计算
1 4
tan2
45+
sin
1 2 30
-3 cos2
30-
sin cos
45 45
.
解题秘方:用“代入法”求值.
感悟新知
解:(1)原式 2 sin-tan 2
2
(4)sin2A 表示sin A·sin A=(sin A)2,不能写成sin A2;cos2A 表示cos A·cos A=(cos A)2,不能写成cos A2;tan2A 表示 tan A·tan A=(tan A)2,不能写成tan A2.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知1-讲
1.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一个比值,是没有单位的数
AB 3k 3k
AB 3k 3
tan B AD 2 2k 2 2. BD k
感悟新知
知1-练
3-1. 将一副三角尺(Rt△ ABC 与Rt△BDC)按如图所示的方 式摆放在一起,连接AD, 试求∠ ADB 的正切值.
感悟新知
解:过点 A 作 AM⊥DB,交 DB 的延长线于点 M. 知1-练
3
sin A-sin B的值.
知2-练
,求
解:∵sinA+sinB=43,∴(sinA+sinB)2=196.
∴sin2A+sin2B+2sinA·sinB=196.
∵∠A+∠B=180°-∠C=90°,∴sinB=cosA,
感悟新知
∴sin2A+cos2A+2sinA·sinB=196, ∴1+2sinA·sinB=196,∴2sinA·sinB=79, ∴sin2A+sin2B-2sinA·sinB=1-79=29, ∴(sinA-sinB)2=29,∴sinA-sinB=± 32.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
正切函数的单调性
总结词
正切函数在开区间(-π/2, π/2)上是 单调递增的。
详细描述
在区间(-π/2, π/2)内,随着角度的 增加,正切函数的值也会增加。这 意味着在这个区间内,正切函数是 单调递增的。
03
正切函数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计算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
通过已知的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边长, 使用正切函数可以计算出未知的边长。
总结词
30度角的正切值是三角函数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值。
详细描述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为30度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为正切值。具体地,30度角的正切值等于对边长度除以 邻边长度,结果为$tan 30^circ = frac{sqrt{3}}{3}$。这个值在三角函数计算中经常用到,是三角函数的基础之 一。
05
练习与思考
练习题一:求正切值
总结词
掌握计算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掌握利用已知边长求正切值的方法。
练习题二:判断正切函数的奇偶性
总结词
理解奇偶性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理解正切函数的奇偶性,掌握判断正 切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练习题三:应用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5度角的正切值
总结词
45度角的正切值是另一个重要的基础值,具有特殊的数学意 义。
详细描述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为45度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为 正切值。具体地,45度角的正切值等于对边长度除以邻边长 度,结果为$tan 45^circ = 1$。这个值在三角函数计算中经 常用到,特别是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
目录
• 引言 • 正切函数的性质 • 正切函数的应用 • 特殊角的正切值 • 练习与思考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介绍在三角函数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锐角三角函数。
所谓锐角,是指小于90度的角度。
锐角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正弦函数在数学中表示为sinθ,余弦函数表示为cosθ,正切函数表示为tanθ。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常用公式。
正弦函数(sinθ)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性函数,其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为闭区间[-1, 1]。
数学上可以通过单位圆来理解正弦函数。
单位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半径为1的圆,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正弦函数。
对于给定的角度θ,正弦函数的值等于单位圆上对应角度处点的y坐标。
正弦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正弦函数是一个奇函数,即sinθ = -sin(-θ)。
2.正弦函数在0度到90度之间是递增的,即sinθ在(0,90)区间内是单调递增的。
3.正弦函数在90度到180度之间是递减的,即sinθ在(90,180)区间内是单调递减的。
常用公式锐角三角函数有许多与角度相关的常用公式,下面是一些与正弦函数相关的常用公式:1.正弦函数的平方加上余弦函数的平方等于1,即sin^2(θ) + cos^2(θ) = 1。
2.正弦函数的和差公式: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3.正弦函数的二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
4.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 / 2), 其中±表示与θ的象限有关的正负号。
余弦函数(cosθ)余弦函数也是一个周期性函数,其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为闭区间[-1, 1]。
与正弦函数类似,我们可以通过单位圆来理解余弦函数。
对于给定的角度θ,余弦函数的值等于单位圆上对应角度处点的x坐标。
余弦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余弦函数是一个偶函数,即cosθ = cos(-θ)。
2.余弦函数在0度到90度之间是递减的,即cosθ在(0,90)区间内是单调递减的。
锐角三角函数(余弦、正切)
振动与波动
余弦函数在振动和波动的研究中有广泛 应用。例如,简谐振动的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都可以表示为余弦函数的形式。
03
正切函数
正切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正切函数的定义
正切函数是锐角三角函数的一种,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值,记作tan(α),其中α为锐角。
正切函数的性质
正切函数具有连续性、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在区间(0,π/2)和(π/2,π)内,正 切函数是单调递增的,而在区间(-π/2,0)和(π/2,3π/2)内,正切函数是单调递减 的。
01
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
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锐角三角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描述了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对应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以及锐角对应的对边和邻
边的比值。
02
基本性质和应用
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具有周期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这些性质在解决
几何、物理和工程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计算角度、长度、
工程学中的应用
结构设计
在建筑和机械工程中,锐 角三角函数用于设计各种 结构,如桥梁、建筑和机 器部件。
控制系统
在控制工程中,锐角三角 函数用于设计和分析控制 系统,以确保系统的稳定 性和性能。
信号处理
在电子和通信工程中,锐 角三角函数用于信号处理, 如滤波、调制和解调等。
06
总结与展望
锐角三角函数的总结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周期性
正切函数的图像
正切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周期函数,其周期为π,且在每一个周期 内,图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正切函数的周期性
由于正切函数的周期为π,因此对于任意整数k,tan(x+kπ) = tan(x),即正切函数在每个周期内具有相同的形状,但位置会随 着k的变化而变化。
锐角三角函数及应用
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
(1)∠A 的正弦:sinA =a cA ∠的对边=斜边; (2)∠A 的余弦:b cA ∠的邻边=斜边; (3)∠A 的正切:a bA A ∠∠的对边=的邻边; (4)∠A 的余切:A b A a ∠∠的邻边=的对边 (是正切的倒数)。
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1sin 302︒=,2sin 452︒=,3sin 602︒=; 3cos302︒=,2cos 452︒=,1cos 602︒=; 3tan 303︒=,tan 451︒=,tan 603︒=。
例题1:求下列各式的值:(1)22cos 60sin 60︒+︒ (2)cos 45tan 45sin 45︒-︒︒3.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的关系:22sin cos 1A A +=;(2)商的关系: sin tan cos A A A=; (3)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cos A A ︒-=,cos(90)sin A A ︒-=。
注意:锐角的正弦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锐角的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对于锐角A 有0sin 1,0cos 1,tan 0,A A A <<<<>且他们都没有单位。
4.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及判定:(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①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④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它所对的锐角等于30︒;⑤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a b c +=;⑥1122Rt S ch ab ==(h 为斜边上的高),外接圆半径R =2c =斜边上的中线,内切圆半径r =2a b c +-。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责编:康红梅【学习目标】1.结合图形理解记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2.会推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熟练准确的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A c ∠==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A 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 B b B c ∠==的对边斜边;cos B aB c∠==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2)sinA ,cosA ,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Ca b,,,不能理解成sin与∠A,cos与∠A,tan与∠A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AEF”,不能写成“tanAEF”;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0.要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的值依次为、、,而、、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要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1.(2016•安顺)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 的正切值是()A .2B .C .D .【思路点拨】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AB 的长,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答案】D . 【解析】 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ABC 为直角三角形, ∴tan ∠B==,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先求出AC 、AB 的长,再求正切函数. 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锐角三角函数 高清ID 号: 395948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例1(1)-(2)】【变式】在Rt ΔABC 中,∠C =90°,若a =3,b =4,则c = ,sinA = , cosA = ,sinB = , cosB = .【答案】c = 5 ,sinA = 35 , cosA =45,sinB =45, cosB =35.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2.求下列各式的值:(1)(2015•茂名校级一模) 6tan 230°﹣sin60°﹣2sin45°; (2)(2015•乐陵市模拟) sin60°﹣4cos 230°+sin45°•tan60°;Ca bc(3)(2015•宝山区一模)+tan60°﹣.【答案与解析】解:(1)原式==122-.(2)原式=×﹣4×()2+×=﹣3+=63-;(3)原式=+﹣=2+﹣=3﹣2+2=322+.【总结升华】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借助两个三角板推算三角函数值,先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再进行化简.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锐角三角函数高清ID号:395948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例1(3)-(4)】【变式】在RtΔABC中,∠C=90°,若∠A=45°,则∠B=,sinA=,cosA=,sinB=,cosB=.【答案】∠B=45°,sinA=22,cosA=22,sinB=22,cosB=22.类型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3.(2015•河北模拟)已知△ABC 中的∠A 与∠B 满足(1﹣tanA )2+|sinB ﹣|=0(1)试判断△ABC 的形状. (2)求(1+sinA )2﹣2﹣(3+tanC )0的值. 【答案与解析】解:(1)∵|1﹣tanA )2+|sinB ﹣|=0,∴tanA=1,sinB=,∴∠A=45°,∠B=60°,∠C=180°﹣45°﹣60°=75°,∴△ABC 是锐角三角形;(2)∵∠A=45°,∠B=60°,∠C=180°﹣45°﹣60°=75°,∴原式=(1+)2﹣2﹣1=.【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类型四、锐角三角函数的拓展探究与应用4.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且AB =10,CD 是⊙O 的弦,AD 与BC 相交于点P , 若弦CD =6,试求cos ∠APC 的值.【答案与解析】连结AC ,∵ AB 是⊙O 的直径,∴ ∠ACP =90°, 又∵ ∠B =∠D ,∠PAB =∠PCD ,∴ △PCD ∽△PAB ,∴PC CDPA AB=. 又∵ CD =6,AB =10, ∴ 在Rt △PAC 中,63cos 105PC CD APC PA AB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两边的比值,当这个比值无法直接求解,可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转换,间接地求出这个比值.锐角的三角函数是针对直角三角形而言的,故可连结AC ,由AB 是⊙O 的直径得∠ACB =90°,cos PC APC PA ∠=,PC 、PA 均为未知,而已知CD =6,AB =10,可考虑利用△PCD ∽△PAB 得PC CDPA AB=.5.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1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AB==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1)sad60°=________.(2)对于0<A <180°,∠A 的正对值sad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3)如图1②,已知sinA =35,其中∠A 为锐角,试求sadA 的值.【答案与解析】(1)1; (2)0<sadA <2;(3)如图2所示,延长AC 到D ,使AD =AB ,连接BD .设AD =AB =5a ,由3sin 5BC A AB ==得BC =3a , ∴ 22(5)(3)4AC a a a =-=,∴ CD =5a-4a =a ,22(3)10BD a a a =+=, ∴ 10sadA 5BD AD ==. 【总结升华】(1)将60°角放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和腰相等,故sadA =1;(2)在图①中设想AB =AC的长固定,并固定AB 让AC 绕点A 旋转,当∠A 接近0°时,BC 接近0,则sadA 接近0但永远不会等于0,故sadA >0,当∠A 接近180°时,BC 接近2AB ,则sadA 接近2但小于2,故sadA <2;(3)将∠A 放到等腰三角形中,如图2所示,根据定义可求解.。
(完整)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结合图形理解记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2.会推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熟练准确的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A c∠==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A 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 B b B c ∠==的对边斜边;cos B aB c∠==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 (2)sinA ,cosA,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不能理解成sin 与∠A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 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 ∠AEF ”,不能写成 “tanAEF";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 (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 >0.要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锐角Ca bc30°45°160°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的值依次为、、,而、、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要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 (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1.(2016•安顺)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 .2B .C .D .【思路点拨】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AB 的长,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答案】D . 【解析】 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 ∴△ABC 为直角三角形, ∴tan ∠B==,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先求出AC 、AB 的长,再求正切函数. 举一反三:【变式】在Rt ΔABC 中,∠C =90°,若a =3,b =4,则c = ,sinA = , cosA = ,sinB = , cosB = .【答案】c = 5 ,sinA = 35 , cosA =45,sinB =45, cosB =35.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2.求下列各式的值:(1)(2015•茂名校级一模) 6tan 230°﹣sin60°﹣2sin45°;ACa bc(2)(2015•乐陵市模拟)sin60°﹣4cos230°+sin45°•tan60°;(3)(2015•宝山区一模)+tan60°﹣.【答案与解析】解:(1)原式==122-.(2)原式=×﹣4×()2+×=﹣3+=63-;(3)原式=+﹣=2+﹣=3﹣2+2=322+.【总结升华】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借助两个三角板推算三角函数值,先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再进行化简.举一反三:【变式】在RtΔABC中,∠C=90°,若∠A=45°,则∠B=,sinA=,cosA=,sinB=,cosB=.【答案】∠B=45°,sinA=22,cosA=22,sinB=22,cosB=22.类型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3.(2015•河北模拟)已知△ABC中的∠A与∠B满足(1﹣tanA)2+|sinB﹣|=0(1)试判断△ABC的形状.(2)求(1+sinA )2﹣2﹣(3+tanC )0的值.【答案与解析】解:(1)∵|1﹣tanA)2+|sinB ﹣|=0,∴tanA=1,sinB=,∴∠A=45°,∠B=60°,∠C=180°﹣45°﹣60°=75°,∴△ABC 是锐角三角形;(2)∵∠A=45°,∠B=60°,∠C=180°﹣45°﹣60°=75°,∴原式=(1+)2﹣2﹣1=.【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类型四、锐角三角函数的拓展探究与应用4.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且AB =10,CD 是⊙O 的弦,AD 与BC 相交于点P , 若弦CD =6,试求cos ∠APC 的值.【答案与解析】连结AC,∵ AB 是⊙O 的直径,∴ ∠ACP =90°, 又∵ ∠B =∠D ,∠PAB =∠PCD ,∴ △PCD ∽△PAB,∴ PC CD PA AB=. 又∵ CD =6,AB =10, ∴ 在Rt △PAC 中,63cos 105PC CD APC PA AB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两边的比值,当这个比值无法直接求解,可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转换,间接地求出这个比值.锐角的三角函数是针对直角三角形而言的,故可连结AC,由AB 是⊙O 的直径得∠ACB =90°,cos PC APC PA ∠=,PC 、PA 均为未知,而已知CD =6,AB =10,可考虑利用△PCD ∽△PAB 得PC CDPA AB=.5.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1①,在△ABC 中,AB =AC,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AB==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1)sad60°=________.(2)对于0<A <180°,∠A 的正对值sad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3)如图1②,已知sinA =35,其中∠A 为锐角,试求sadA 的值.【答案与解析】(1)1; (2)0<sadA <2;(3)如图2所示,延长AC 到D ,使AD =AB ,连接BD .设AD =AB =5a ,由3sin 5BC A AB ==得BC =3a,∴ 22(5)(3)4AC a a a =-=,∴ CD =5a-4a =a ,22(3)10BD a a a =+=, ∴ 10sadA 5BD AD ==. 【总结升华】(1)将60°角放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和腰相等,故sadA =1;(2)在图①中设想AB =AC 的长固定,并固定AB 让AC 绕点A 旋转,当∠A 接近0°时,BC 接近0,则sadA 接近0但永远不会等于0,故sadA >0,当∠A 接近180°时,BC 接近2AB ,则sadA 接近2但小于2,故sadA <2;(3)将∠A 放到等腰三角形中,如图2所示,根据定义可求解.。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结合图形理解记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2.会推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熟练准确的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A c ∠==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A 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 B b B c ∠==的对边斜边;cos B aB c∠==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 (2)sinA ,cosA ,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不能理解成sin 与∠A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 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 ∠AEF ”,不能写成 “tanAEF ”;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 (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 >0.要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Ca b c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归纳如下:锐角30°45° 160°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的值依次为、、,而、、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要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1.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B =13,BC =5,求∠A ,∠B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答案与解析】在Rt △ABC 中,∠C =90°. ∵ AB =13,BC =5. ∴ 222213512AC AB BC =-=-=.∴ 5sin 13BC A AB ==,12cos 13AC A AB ==,5tan 12BC A AC ==; 12sin 13AC B AB ==,5cos 13BC B AB ==,12tan 5AC B BC ==. 【总结升华】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另一条直角边,再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值.举一反三:【变式】在Rt ΔABC 中,∠C =90°,若a =3,b =4,则c = ,sinA = , cosA = ,sinB = , cosB = .【答案】c = 5 ,sinA = 35 , cosA =45,sinB =45, cosB =35.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2.求下列各式的值:(1)(2015•茂名校级一模) 6tan 230°﹣sin60°﹣2sin45°; (2)(2015•乐陵市模拟) sin60°﹣4cos 230°+sin45°•tan60°; (3)(2015•宝山区一模) +tan60°﹣.【答案与解析】Ca bc解:(1)原式==122-.(2)原式=×﹣4×()2+×=﹣3+=63-;(3)原式=+﹣=2+﹣=3﹣2+2=322+.【总结升华】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借助两个三角板推算三角函数值,先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再进行化简.举一反三:【变式】在RtΔABC中,∠C=90°,若∠A=45°,则∠B=,sinA=,cosA=,sinB=,cosB=.【答案】∠B=45°,sinA=22,cosA=22,sinB=22,cosB=22.类型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3.(2015•河北模拟)已知△ABC中的∠A与∠B满足(1﹣tanA)2+|sinB﹣|=0(1)试判断△ABC的形状.(2)求(1+sinA)2﹣2﹣(3+tanC)0的值.【答案与解析】解:(1)∵|1﹣tanA )2+|sinB ﹣|=0,∴tanA=1,sinB=,∴∠A=45°,∠B=60°,∠C=180°﹣45°﹣60°=75°,∴△ABC 是锐角三角形;(2)∵∠A=45°,∠B=60°,∠C=180°﹣45°﹣60°=75°,∴原式=(1+)2﹣2﹣1=.【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类型四、锐角三角函数的拓展探究与应用4.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且AB =10,CD 是⊙O 的弦,AD 与BC 相交于点P , 若弦CD =6,试求cos ∠APC 的值.【答案与解析】连结AC ,∵ AB 是⊙O 的直径,∴ ∠ACP =90°, 又∵ ∠B =∠D ,∠PAB =∠PCD ,∴ △PCD ∽△PAB ,∴PC CDPA AB=. 又∵ CD =6,AB =10, ∴ 在Rt △PAC 中,63cos 105PC CD APC PA AB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两边的比值,当这个比值无法直接求解,可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转换,间接地求出这个比值.锐角的三角函数是针对直角三角形而言的,故可连结AC ,由AB 是⊙O 的直径得∠ACB =90°,cos PC APC PA ∠=,PC 、PA 均为未知,而已知CD =6,AB =10,可考虑利用△PCD ∽△PAB 得PC CDPA AB=.(1)sad60°=________.(2)对于0<A <180°,∠A 的正对值sad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3)如图1②,已知sinA =35,其中∠A 为锐角,试求sadA 的值.【答案与解析】(1)1; (2)0<sadA <2;(3)如图2所示,延长AC 到D ,使AD =AB ,连接BD .设AD =AB =5a ,由3sin 5BC A AB ==得BC =3a , ∴ 22(5)(3)4AC a a a =-=,∴ CD =5a-4a =a ,22(3)10BD a a a =+=,∴ 10sadA 5BD AD ==. 【总结升华】(1)将60°角放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和腰相等,故sadA =1;(2)在图①中设想AB =AC的长固定,并固定AB 让AC 绕点A 旋转,当∠A 接近0°时,BC 接近0,则sadA 接近0但永远不会等于0,故sadA >0,当∠A 接近180°时,BC 接近2AB ,则sadA 接近2但小于2,故sadA <2;(3)将∠A 放到等腰三角形中,如图2所示,根据定义可求解.。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① B 'C ' BC ,在 RtABC C 90 ,当 A 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一个定
AB ' AB 值;
② AC ' AC ,在 RtABC C 90 ,当 A 确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是一个定
AB ' AB 值;
③ B 'C ' BC ,在 RtABC C 90 ,当 A 确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仍然是一
【答案】 1 【解析】 原式 sin 53 sin 53 cos53 s cos53 sin2 53 cos2 53 1. 13、(2014 中考丰台二模)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 BC 4 ,那么 BD __________
【答案】
第 10 页,共 26 页
锐角三角函数
30° 【解析】 ∵ sin 60 co( s 90 60), ∴ cos co( s 90 60) cos30 ,即锐角 30 .
12、 sin 53cos37 cos53sin 37 _________
AC 5 5 故选 C. 2、(2014 初三上期末通州区)如图,在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
第 5 页,共 26 页
锐角三角函数
顶点均在格点上,E 为 BC 中点,则 sin AEB 的值是( )
A. 5 5
B. 3 4
C. 3 5
D. 4 5
【答案】 D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的正弦和正切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锐角的余弦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四、 三角恒等式
①若 A 与 B 互余:则 sin A cos B , tan A 1 . tan B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锐角三角函数及其应用榆林第六中学 高启鹏一、锐角三角函数中考考点归纳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为△ABC 中的一锐角,则有∠A 的正弦:斜边的对边A A ∠=sin c a =∠A 的余弦:斜边的邻边A A ∠=cos cb =∠A的正切:的邻边的对边A tan ∠∠=A A ba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图表记忆法 (2)规律记忆法:30°、45°、60°角的正弦值的分母都是2,分子依次为1、23;30°、45°、60°角余弦值恰好是60°、45°、 30°角的正弦值。
邻边C(3)口诀记忆法口诀是:“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弦比二,切比三,分子根号不能删.”前三句中的1,2,3;3,2,1;3,9,27,分别是30°,45°,6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中分子根号内的值.弦比二、切比三是指正弦、余弦的分母为2,正切的分母为3.最后一句,讲的是各函数值中分子都加上根号,不能丢掉.如tan60°=3=tan45°=13=.这种方法有趣、简单、易记. 考点二、解直角三角形1、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他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和解法如下表: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高频考点)仰角、俯角、坡度(坡比)、坡角、方向角仰角、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
坡度(坡比)、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坡度(坡比),用字母i表示;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α叫坡角,方向角指北或指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锐角叫做方向角.注意:东北方向指北偏东45°方向,东南方向指南偏东45°方向,西北方向指北偏西45°方向,西南方向指南偏西45°方向.我们一般画图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lhi==αtan二、锐角三角函数常见考法(一)、锐角三角函数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例1、(2016?陕西)已知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将这条抛物线的顶点记为C,连接AC、BC,则tan∠CAB的值为()A. B. C. D.2【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析】先求出A、B、C坐标,作CD⊥AB于D,根据tan∠ACD=即可计算.【解答】解:令y=0,则﹣x2﹣2x+3=0,解得x=﹣3或1,不妨设A(﹣3,0),B(1,0),∵y=﹣x2﹣2x+3=﹣(x+1)2+4,∴顶点C(﹣1,4),如图所示,作CD⊥AB于D.在RT△ACD中,tan∠CAD===2,故答案为D.(二)、锐角三角函数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例2、(2016?陕西)请从以下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多选,则按第一题计分.A.一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4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8 .B.运用科学计算器计算:3sin73°52′≈.(结果精确到)【考点】计算器—三角函数;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计算器—数的开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析】(1)根据多边形内角和为360°进行计算即可;(2)先分别求得3和sin73°52′的近似值,再相乘求得计算结果.【解答】解:(1)∵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45°=8(2)3sin73°52′≈×≈故答案为:8,例3、(2015?陕西)如图,有一滑梯AB,其水平宽度AC为米,铅直高度BC为米,则∠A的度数约为°(用科学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解析】直接利用坡度的定义求得坡角的度数即可.【解答】解:∵tan∠A==≈,∴∠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坡度坡角的知识,解题时注意坡角的正切值等于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难度不大.例4、(2014?陕西)用科学计算器计算:+3tan56°≈(结果精确到)【考点】计算器—三角函数;计算器—数的开方.【分析】先用计算器求出′、tan56°的值,再计算加减运算.【解答】解:≈,tan56°≈,则+3tan56°≈+3×≈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计算器的使用,要注意此题是精确到.例5、(2014?陕西)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1,将△ABD绕点B顺时针旋转45°得到△A′BD′,此时A′D′与CD交于点E,则DE的长度为2﹣.【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利用正方形和旋转的性质得出A′D=A′E,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D的长,进而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DE的长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BDC=45°,∠DA′E=90°,∴∠DEA′=45°,∴A′D=A′E,∵在正方形ABCD中,AD=1,∴AB=A′B=1,∴BD=,∴A′D=﹣1,∴在Rt△DA′E中,DE==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和旋转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得出A′D的长是解题关键.(三)、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例6、(12分)(2015?陕西)如图,在每一个四边形ABCD中,均有AD∥BC,CD⊥BC,∠ABC=60°,AD=8,BC=12.(1)如图①,点M是四边形ABCD边AD上的一点,则△BMC的面积为24;(2)如图②,点N是四边形ABCD边AD上的任意一点,请你求出△BNC周长的最小值;(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的边AD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cos∠BPC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此时cos∠BPC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四边形综合题..【专题】综合题.【解析】(1)如图①,过A作AE⊥BC,可得出四边形AECF为矩形,得到EC=AD,BE=BC﹣EC,在直角三角形ABE中,求出AE的长,即为三角形BMC的高,求出三角形BMC面积即可;(2)如图②,作点C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C′,连接C′N,C′D,C′B交AD于点N′,连接CN′,则BN+NC=BN+NC′≥BC′=BN′+CN′,可得出△BNC 周长的最小值为△BN′C的周长=BN′+CN′+BC=BC′+BC,求出即可;(3)如图③所示,存在点P,使得cos∠BPC的值最小,作BC的中垂线PQ交BC于点Q,交AD于点P,连接BP,CP,作△BPC的外接圆O,圆O与直线PQ交于点N,则PB=PC,圆心O在PN上,根据AD与BC平行,得到圆O与AD 相切,根据PQ=DC,判断得到PQ大于BQ,可得出圆心O在BC上方,在AD上任取一点P′,连接P′B,P′C,P′B交圆O于点M,连接MC,可得∠BPC=∠BMC≥∠BP′C,即∠BPC最小,cos∠BPC的值最小,连接OB,求出即可.【解答】解:(1)如图①,过A作AE⊥BC,∴四边形AECD为矩形,∴EC=AD=8,BE=BC﹣EC=12﹣8=4,在Rt△ABE中,∠ABE=60°,BE=4,∴AB=2BE=8,AE==4,则S △BMC=BC?AE=24;故答案为:24;(2)如图②,作点C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C′,连接C′N,C′D,C′B交AD于点N′,连接CN′,则BN+NC=BN+NC′≥BC′=BN′+CN′,∴△BNC周长的最小值为△BN′C的周长=BN′+CN′+BC=BC′+BC,∵AD∥BC,AE⊥BC,∠ABC=60°,∴过点A作AE⊥BC,则CE=AD=8,∴BE=4,AE=BE?tan60°=4,∴CC′=2CD=2AE=8,∵BC=12,∴BC′==4,∴△BNC周长的最小值为4+12;(3)如图③所示,存在点P,使得cos∠BPC的值最小,作BC的中垂线PQ交BC于点Q,交AD于点P,连接BP,CP,作△BPC的外接圆O,圆O与直线PQ交于点N,则PB=PC,圆心O在PN上,∵AD∥BC,∴圆O与AD相切于点P,∵PQ=DC=4>6,∴PQ>BQ,∴∠BPC<90°,圆心O在弦BC的上方,在AD上任取一点P′,连接P′B,P′C,P′B交圆O于点M,连接MC,∴∠BPC=∠BMC≥∠BP′C,∴∠BPC最大,cos∠BPC的值最小,连接OB,则∠BON=2∠BPN=∠BPC,∵OB=OP=4﹣OQ,在Rt△BOQ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Q2+62=(4﹣OQ)2,解得:OQ=,∴OB=,∴cos∠BPC=cos∠BOQ==,则此时cos∠BPC的值为.【点评】此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对称的性质,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熟练掌握定理及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例7、(10分)(2014年陕西省)已知抛物线C:y=﹣x2+bx+c经过A(﹣3,0)和B(0,3)两点,将这条抛物线的顶点记为M,它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记为N.(1)求抛物线C的表达式;(2)求点M的坐标;(3)将抛物线C平移到C′,抛物线C′的顶点记为M′,它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记为N′.如果以点M、N、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面积为16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将抛物线C怎样平移?为什么?【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直接把A(﹣3,0)和B(0,3)两点代入抛物线y=﹣x2+bx+c,求出b,c的值即可;(2)根据(1)中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出其顶点坐标;(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有四种情形符合条件,如解答图所示.需要分类讨论.【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经过A(﹣3,0)和B(0,3)两点,∴,解得,故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当x=﹣=﹣=﹣1时,y=4,xKb om∴M(﹣1,4).(3)由题意,以点M、N、M′、N′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边MN的对边只能是M′N′,∴MN∥M′N′且MN=M′N′.∴MN?NN′=16,∴NN′=4.i)当M、N、M′、N′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是?MNN′M′时,将抛物线C向左或向右平移4个单位可得符合条件的抛物线C′;ii)当M、N、M′、N′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是?MNM′N′时,将抛物线C先向左或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可得符合条件的抛物线C′.∴上述的四种平移,均可得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C′.【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平移变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及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知识点.第(3)问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例8、(12分)(2014?陕西)问题探究(1)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3,BC=4,如果BC边上存在点P,使△APD为等腰三角形,那么请画出满足条件的一个等腰三角形△APD,并求出此时BP的长;(2)如图②,在△ABC中,∠ABC=60°,BC=12,AD是BC边上的高,E、F 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当AD=6时,BC边上存在一点Q,使∠EQF=90°,求此时BQ的长;问题解决(3)有一山庄,它的平面图为如图③的五边形ABCDE,山庄保卫人员想在线段CD上选一点M安装监控装置,用来监视边AB,现只要使∠AMB大约为60°,就可以让监控装置的效果达到最佳,已知∠A=∠E=∠D=90°,AB=270m,AE=400m,ED=285m,CD=340m,问在线段CD上是否存在点M,使∠AMB=60°?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D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圆的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存在型.【分析】(1)由于△PAD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不定,需三种情况讨论,运用三角形全等、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即可解决问题.(2)以EF为直径作⊙O,易证⊙O与BC相切,从而得到符合条件的点Q唯一,然后通过添加辅助线,借助于正方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即可求出BQ长.(3)要满足∠AMB=60°,可构造以AB为边的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该圆与线段CD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点,然后借助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就可算出符合条件的DM长.【解答】解:(1)①作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如图①,则PA=PD.∴△PAD是等腰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B=DC,∠B=∠C=90°.∵PA=PD,AB=DC,∴Rt△ABP≌Rt△DCP(HL).∴BP=CP.∵BC=4,∴BP=CP=2.②以点D为圆心,AD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如图①,.则DA=DP′.∴△P′AD是等腰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DC,∠C=90°.∵AB=3,BC=4,∴DC=3,DP′=4.∴CP′==.∴BP′=4﹣.③点A为圆心,AD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如图①,则AD=AP″.∴△P″AD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得:BP″=.综上所述:在等腰三角形△ADP中,若PA=PD,则BP=2;若DP=DA,则BP=4﹣;若AP=AD,则BP=.(2)∵E、F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EF∥BC,EF=BC.∵BC=12,∴EF=6.以EF为直径作⊙O,过点O作OQ⊥BC,垂足为Q,连接EQ、FQ,如图②.∵AD⊥BC,AD=6,∴EF与BC之间的距离为3.∴OQ=3∴OQ=OE=3.∴⊙O与BC相切,切点为Q.∵EF为⊙O的直径,∴∠EQF=90°.过点E作EG⊥BC,垂足为G,如图②.∵EG⊥BC,OQ⊥BC,∴EG∥OQ.∵EO∥GQ,EG∥OQ,∠EGQ=90°,OE=OQ,∴四边形OEGQ是正方形.∴GQ=EO=3,EG=OQ=3.∵∠B=60°,∠EGB=90°,EG=3,∴BG=.∴BQ=GQ+BG=3+.∴当∠EQF=90°时,BQ的长为3+.(3)在线段CD上存在点M,使∠AMB=60°.理由如下:以AB为边,在AB的右侧作等边三角形ABG,作GP⊥AB,垂足为P,作AK⊥BG,垂足为K.设GP与AK交于点O,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O,过点O作OH⊥CD,垂足为H,如图③.则⊙O是△ABG的外接圆,∵△ABG是等边三角形,GP⊥AB,∴AP=PB=AB.∵AB=270,∴AP=135.∵ED=285,∴OH=285﹣135=150.∵△ABG是等边三角形,AK⊥BG,∴∠BAK=∠GAK=30°.∴OP=AP?tan30°=135×=45.∴OA=2OP=90.∴OH<OA.∴⊙O与CD相交,设交点为M,连接MA、MB,如图③.∴∠AMB=∠AGB=60°,OM=OA=90..∵OH⊥CD,OH=150,OM=90,∴HM===30.∵AE=400,OP=45,∴DH=400﹣45.若点M在点H的左边,则DM=DH+HM=400﹣45+30.∵400﹣45+30>340,∴DM>CD.∴点M不在线段CD上,应舍去.若点M在点H的右边,则DM=DH﹣HM=400﹣45﹣30.∵400﹣45﹣30<340,∴DM<CD.∴点M在线段CD上.综上所述:在线段CD上存在唯一的点M,使∠AMB=60°,此时DM的长为(400﹣45﹣30)米.X|k | B| 1 . c |O |m【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考查了操作、探究等能力,综合性非常强.而构造等边三角形及其外接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三角函数易错点解析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三角函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角函数,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三角函数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进行分析:1.对应关系混淆【1】如图9,先进村准备在坡角为α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图9水平距离为a 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 为 ( )A. a a cos 米B.αcos a 米 C. a a sin 米 D. αsin a 米 解析:分别过点B ,A 作平行水平面的直线和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相交于点C 。
锐角函数
锐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定义方法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所以在初中阶段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完成的,即把这个角放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
到了高中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是通过坐标定义法来完成的,这个时候角也扩充到了任意角。
所谓锐角三角函数是指:我们初中研究的都是锐角的三角函数。
初中研究的锐角的三角函数为: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
函数值特殊角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下:注: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请查三角函数表。
取值范围θ是锐角:0<sinθ<10<cosθ<1tanθ>0cotθ>0变化情况1.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
2.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正割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割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A≤1, 1≥cosA≥0;当角度在0°<A0, cotA>0。
关系式同角三角函数李善兰三角函数展开式(此公式又称“李善兰三角函数展开式”或”李氏三角恒等式“)tanα·cotα=1希腊三角函数公式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1+(tanα)^2=(secα)^21+(cotα)^2=(cscα)^2锐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sin(2kπ+α)=si 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二倍角、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α)^2-(sinα)^2=2(cosα)^2-1=1-2(sinα)^2 Tan(2α)=2tanα/(1-tanα)sin(3α)=3sinα-4sin^3α=4sinα·sin(60°+α)sin(60°-α)cos(3α)=4cos^3α-3cosα=4cosα·cos(60°+α)c os(60°-α)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tanαtan(π/3+α)tan(π/3-α)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有如下几个: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sinαcosβ=-[sin(α+β)+sin(α-β)]sinαsinβ=-[1][cos(α+β)-cos(α-β)]/2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锐角三角函数是指以锐角为自变量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正切函数(tan),以及它们的倒数函数(csc、sec、cot)。
1. 正弦函数(sin):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定义为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即sinθ = 对边/斜边。
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锐角,即0到π/2。
它是一个奇函数,也就是sin(-θ) = -sinθ,且其值域是[-1,1]。
2. 余弦函数(cos):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定义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即cosθ = 邻边/斜边。
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锐角,即0到π/2。
它是一个偶函数,也就是cos(-θ) = cosθ,且其值域是[-1,1]。
3. 正切函数(tan):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定义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tanθ = 对边/邻边。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锐角,即0到π/2,且不包含π/2。
它是一个奇函数,也就是tan(-θ) = -tanθ,且其值域是实数集。
4. 余割函数(csc):余割函数是正弦函数的倒数,即cscθ = 1/sinθ。
它的定义域是锐角,除去sinθ=0的点,即θ ≠ kπ,其中k为整数。
它的值域为负无穷到负无穷。
5. 正割函数(sec):正割函数是余弦函数的倒数,即secθ = 1/cosθ。
它的定义域是锐角,除去cosθ=0的点,即θ ≠(k+1/2)π,其中k为整数。
它的值域为负无穷到负无穷。
6. 余切函数(cot):余切函数是正切函数的倒数,即cotθ = 1/tanθ。
它的定义域是锐角,除去tanθ=0的点,即θ ≠ kπ,其中k为整数。
它的值域为负无穷到负无穷。
锐角三角函数在数学和物理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解决与三角形、周期性现象和振荡等相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2011.1.24)
学习要求:
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依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给定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B 、B ′是∠MAN 的AN 边上的任意两点,BC ⊥AM 于C 点,B ′C ′⊥AM 于C ′点,则△B 'AC ′∽______,从而
AC
B A B
C C B )
()(=
'='',又可得 ①
=''
'B A C B ______,即在Rt △ABC 中(∠C =90°),当∠A 确定时,它的______与______的比是一个___值; ②=''
B A
C A ______,即在Rt △ABC 中(∠C =90°),当∠A 确定时,它的______与______的比也是一个______; ③='
'
'C A C B ______,即在Rt △ABC 中(∠C =90°),当∠A 确定时,它的______与______的比还是一个_____.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
①斜边)(sin =A =______, 斜边)(sin =B =______; ②斜边
)
(cos =A =______,
斜边)
(
cos =
B =______;
③的邻边
A A ∠=
)
(tan =______,
)
(tan 的对边
B B ∠==______.
3.因为对于锐角α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 α 、cos α 、tan α 分别都有____________与它______,所以
sin α 、cos α 、tan α 都是____________.又称为α 的____________. 4.在Rt △ABC 中,∠C =90°,若a =9,b =12,则c =______,
sin A =______,cos A =______,tan A =______,sin B =______,cos B =______,tan B =______. 5.在Rt △ABC 中,∠C =90°,若a =1,b =3,则c =______,
sin A =______,cos A =______,tan A =______,sin B =______,cos B =______,tan B =______. 6.在Rt △ABC 中,∠C =90°,若∠A =30°,则∠B =______,
sin A =______,cos A =______,tan A =______,sin B =______,cos B =______,tan B =______. 7.已知:如图,Rt △TNM 中,∠TMN =90°,MR ⊥TN 于R 点,TN =4,MN =3.
求:sin ∠TMR 、cos ∠TMR 、tan ∠TMR .
8.已知Rt △ABC 中,,12,4
3
tan ,90==
︒=∠BC A C 求AC 、AB 和cos B . 9.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D 是AC 边上一点,DE ⊥AB 于E 点.
DE ∶AE =1∶2. 求:sin B 、cos B 、tan B .
10.已知:如图,⊙O 的半径OA =16cm ,OC ⊥AB 于C 点,⋅=
∠4
3sin AOC 求:AB 及OC 的长.
11.已知:⊙O 中,OC ⊥AB 于C 点,AB =16cm ,⋅=
∠5
3sin AOC (1)求⊙O 的半径OA 的长及弦心距OC ; (2)求cos ∠AOC 及tan ∠AOC .
二学习要求
1.掌握特殊角(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三角函数值,会利用计算器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由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2.初步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些性质. 一、填空题
二、解答题
2.求下列各式的值.(1)o 45cos 230sin 2-︒ (2)tan30°-sin60°·sin30°
(3)cos45°+3tan30°+cos30°+2sin60°-2tan45°
(4)︒+︒+︒
+︒-
︒45sin 30cos 30tan 1
30sin 145cos 222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锐角α .
(1)2
1cos =α (2)3
3tan =
α
(3)2
22sin =
α
(4)33)16cos(6=- α
4.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DE ⊥AB 于E ,BE =16cm ,⋅=13
12sin A 求此菱形的周长.
5.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 =120°,AB =10,AC =5.
求:sin ∠ACB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