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 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治疗颞下颌关节炎,中医秘方公开
![治疗颞下颌关节炎,中医秘方公开](https://img.taocdn.com/s3/m/58c8b21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e.png)
治疗颞下颌关节炎,中医秘方公开
者,女,68岁,本医的母亲,近半月张口则左侧下颌关节疼痛,咬合困难,下颌关节弹响,严重影响到进食,不敢咀嚼食物,经牙科医生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炎,并告知此病很难医治,需要打持久战。
由于对本病毫无治疗经验,遂尝试用外敷药包进行热疗敷贴。
治疗两天后没有任何改善,吃饭非常困难,不敢张口,于是转用内服中药治疗。
采取升阳散火,活络定痛的治疗方案,选用升麻葛根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考虑病位在左侧,加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并重用善治骨病又可治牙痛的专药骨碎补。
处方如下:
升麻10g 葛根30g 柴胡10g 黄芩10g
防风15g 白芷10g 川芎10g 当归10g
白芍30g 丹参10g 制乳没各10g 蜂房15g
骨碎补30g 细辛5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炙甘草10g。
服完一剂明显好转,两剂痊愈,记录于此,供同道参考。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医诊断标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医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e03e0c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8.png)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医诊断标准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望诊,中医师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口唇等,以及颞下
颌关节周围的肿胀、红肿等情况,从而初步判断病情。
2. 闻诊,中医师会倾听患者的言语、呼吸声音,以及颞下颌关
节处是否有响动,如响声、摩擦声等,从中获取一些线索。
3. 问诊,中医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疼痛部位、疼
痛性质、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以及患者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
方面的情况,从而全面了解病情。
4. 切诊,中医师会通过手法触诊颞下颌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等组织,以及检查患者的张口、咬合功能,从而判断颞下颌关
节的灵活性、稳定性等情况。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诊断方法,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
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并进一步制定针对个体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
意的是,中医诊断标准是综合辨证论治的基础,因此在实际诊断中,中医师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李国衡_二、颞下颌关节脱扭骨错等损伤_中医世家
![李国衡_二、颞下颌关节脱扭骨错等损伤_中医世家](https://img.taocdn.com/s3/m/f46cc0c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6.png)
李国衡_二、颞下颌关节脱扭骨错等损伤_中医世家二、颞下颌关节脱扭骨错等损伤颞下颌关节的构成,中医文献中有诸多记载。
其上是封骨(颞颌下窝)又名曲颊(即颊之合钳为环形,故名),其下是牙床骨尾形为钩状,故名钩骨(下颌骨的髁状突),上受控于曲颊之环,以构成头面部唯一的能动关节。
下颌骨亦称为颊车骨,承载诸齿以嚼食物,因有运动之象,故名颊车。
关节间及周围有软骨、筋络、肌肉等组织,相互协调的精神配合,执行关节的运动。
魏氏伤科将颞下颌关节损伤分为脱、扭、滑、错四种类别,在临床上具有实用的指导意义。
根据魏氏经验,结合李国衡临床实际体会及参阅有关文献记载分述于后。
(一)脱:即颞颌关节脱位中医称本关节为“颊车骱”,脱位称为“失欠颊车”或称“失欠颌车”,或称为“落下颏”,俗称“吊下巴”,属常见疾病。
中医对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治疗源远流长。
晋代《肘后方》即有记载: “治失欠颌车,蹉开张不合,一人以指牵其颐,以渐推之则复入,推当疾出指,恐误口齿伤人指也。
”治法与注意问题讲得很清楚,现仍不离其法。
1.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隋代《巢氏病源》讲: “肾主欠,阴阳之气相引则欠诸阴之筋脉有循颊车者,欠则动于筋脉,筋脉挟有风邪,邪因欠发,其欠疾急故令失欠颊车蹉也。
”《外科正宗》云: “落下盲颏者,气虚之故,不能收束关窍也。
”《验方新编》云: “此症起于肾肺虚损,元神不足,或谈笑高兴忘倦,一时元神不能接续所致……。
”综上所述,脱位的病因,首先是气虚不能收束关窍。
筋不束骨,外邪侵淫。
关节结构退化松弛。
当极度疲劳一时元神不能接续,再受到哈欠,或大笑、张口过度等因,而发生关节脱位。
患者发病大都是在夜间,这时正是人体最为疲乏,气虚元神不足的时刻。
老年体弱者为多见,多数有肺气不足,肾气衰退的现象,少数伴有外邪,经络气血不畅,左右关节失去平衡,也为本病的病因。
张口过大时间过长亦可发生脱位。
少数患者在张口位时受到外伤打击,关节囊侧壁韧囊不能抗御暴力而发生脱位,但在临床上很少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骨伤科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骨伤科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66a84659eef8c75fbfb365.png)
目录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6)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1)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26)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32)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41)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44)踇外翻诊疗方案 (57)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2012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2012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452e7efab069dc502201aa.png)
目录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3)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7)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7)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5)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1)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7)髌骨软化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2)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X线片表现:跟骨侧位及轴位片对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
其中侧位片对识别骨折线,关节面塌陷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形态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症状与体征:典型的跟骨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后跟痛、肿胀、瘀血、跟骨横径增宽、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应注意有无颅底骨折或脊柱骨折。
(2)辅助检查: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X线,或辅以CT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二)骨折分类及证候诊断1.骨折分类(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
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0d3acfd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1.png)
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颞下颌骨关节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颞下颌骨关节病(ICD-10编码:K07.6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张志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颞下颌骨关节病协作组制定的“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颞下颌骨关节病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血疲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颞下颌骨关节病协作组制定的“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颞下颌骨关节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颞下颌骨关节病的患者。
2.有明确手术指征、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双侧颞颌关节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颞颌关节CT、颞颌关节MRI、血沉、C反应蛋白、骨代谢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1)痛点揉药法(2)咬颌调整法2.关节腔注射治疗3.针灸治疗4.其他疗法(1)中药溻渍治疗(2)中药离子导入治疗(3)中药熏洗治疗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寒湿痹证: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2)血瘀气滞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健脾益胃。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中医-健脾活血治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中医-健脾活血治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0c70adc2ccbff121dc3683b9.png)
健脾活血治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赵某,女,36岁,2021年1月5日来诊。
诉左侧颞下颌关节疼痛1天。
伴张口受限,左侧头痛,口苦,脉滑软,舌红苔黄,略厚腻。
平素纳差,易感冒,体型偏瘦。
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中医证属脾虚血瘀,上焦湿热。
治疗:健脾活血,清热祛湿。
处方:白术30g,当归15g,元胡15g,川芎15g,赤芍15g,柴胡10g,黄芩15g,薏苡仁15g,夏枯草15g,茯苓15g,菊花10g,薄荷10g,甘草6g。
3剂,水煎服,日1剂。
1月9日2诊:服上方2剂颞下颌关节疼痛即止,头痛消除,仍口苦,脉滑软,舌红苔薄白。
上方入连翘10g,莱菔子15g。
3剂愈。
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中医病名为“颊车骱痛”,以单侧或双侧耳颞部疼痛为主要特征。
西医尚无特效治疗,多服用消炎镇痛类药物,如布洛芬等,或热敷、理疗。
中医认为,本病系外感或内伤导致的面部经筋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徐文兵《知己》云:脾胃虚弱者,颊车酸痛,咬合无力。
结合本例患者素体消瘦、纳差,亦系脾虚典型表现。
故以大剂白术健脾为主,使脾气健运;辅以当归、川芎、赤芍、元胡补血活血止痛。
另其口苦、舌苔黄系湿热蕴结,故用黄芩、薏苡仁、茯苓清热祛湿,柴胡、菊花、薄荷、夏枯草清热疏风通络。
全方共奏健脾活血、清热祛湿之功,故取良效。
(谭洪福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关社区卫生服务站)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LQ)-全文完-。
『经方集』颞下颌关节综合征经方案例
![『经方集』颞下颌关节综合征经方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e9e5c3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8.png)
『经方集』颞下颌关节综合征经方案例
蒋某,女,45岁,郑州人。
有6年颞下颌关节综合征病史,在郑州几家医院诊治,均未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颞下颌关节区痛如针刺,因受凉加重,张口活动不利,耳中闷塞,口淡,舌质暗淡夹瘀紫,苔薄白,脉沉涩。
辨为寒瘀凝滞证,治当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给予四逆汤与生化汤合方加味,生川乌5g,干姜5g,当归24g,川芎10g,桃仁3g,桂枝10g,细辛10g,白芍12g,牡丹皮6g,炙甘草6g。
6剂,煎药时加入黄酒10ml,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痛如针刺明显好转,张口活动不利有改善,加大白芍为20g,以前方6剂。
三诊:疼痛止,耳中闷寒解除,以前方6剂。
四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12剂。
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颞下頜关节区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再根据因受凉加重、苔薄白辨为寒,因舌质暗淡夹瘀紫、脉沉涩辨为寒夹瘀,以此辨为寒瘀凝滞证。
方以四逆汤(因无生附子,故以生川乌代替)温阳散寒;以生化汤温阳通经,活血化瘀,加桂枝温阳通经散寒,细辛温阳散寒止痛,白芍缓急柔筋止痛,牡丹皮散瘀,兼防温热药化燥伤阴。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体会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dcfe165ddccda38376baff7.png)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是以颞下颌关节区运动异常,开闭口障碍,开闭口运动和咀嚼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疼痛,下颌运动时有弹响者、摩擦者、破碎者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科常见病。
笔者2003年以来,采用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病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最小者14岁,年龄最大者6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单侧发病40例,双侧发病8例;单纯关节区弹响5例,弹响伴疼痛15例,弹响伴疼痛、张口受限15例,疼痛伴张口受限13例。
诊断依据: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弹响、功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并排除其他疾病者。
经X线平片检查为器质性病变的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未列入本方法内。
1.2 治疗方法针灸:患者仰卧位,取患者侧听宫、下关、颊车、外关、太冲、风池、膈俞。
0.35mm ×50mm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后,先针听宫,嘱病人张口喊声时(为减轻进针疼痛)直刺进针1.2寸,再针下关1.2寸,平补平泻手法;其余穴常规针刺,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同时在患侧颞下颌关节处及周围悬灸艾卷15分钟,以患部皮肤红润,患者局部有温热感、无灼痛为宜。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中药外敷:处方组成为桂枝15g,当归15g,红花15g,防风15g,鸡血藤15g。
上药加水纱布包煎,热敷颞下颌关节周围15分钟,每日1~2次,7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颞下颌关节功能运动正常、开口度正常、关节弹响消失、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关节区无压痛;显效:主客观症状基本消失、颞下颌关节开口度接近正常,仅余轻微弹响或大张口有不适感;好转:主客观症状均有好转,但未能全部消失;无效:主客观症状与治疗前无改变或加重[1]。
2 结果本组48例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8例,占79.2%;显效5例,占10.4%;好转4例,占8.3%;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97.9%。
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https://img.taocdn.com/s3/m/a52fd84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74.png)
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概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亦称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口腔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
以关节弹响疼痛,开口度过大或过小,开口形偏或扭曲,关节绞锁等主要特征,并可伴耳鸣、头晕、头痛等症。
病程较长,且易复发。
好发于20岁~40岁之青壮年。
本病症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亦无特殊疗法。
它是近年来口腔科医务工作者从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现代报道,始于50年代中期,取用局部穴位为主,通过施以适当手法,效果较为满意。
以后,各地都有临床资料发表,包括在西医杂志上的多病例观察总结。
自80年代以来,有关针灸治疗本病症的临床文章迅速增加,穴位刺激方法上除传统的针灸外,还采用电针、竹罐、温针、光针、耳针等法,观察例数往往在百例以上,还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穴位。
目前,针灸治疗本病的痊愈率在90%左右。
各种疗法的效果大致相似。
最近的一些研究工作初步表明,针剌可使病变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温度升高,从而协调功能,解除肌肉痉挛,恢复下颌的正常运动。
【治疗】体针(之一)(一)取穴主穴:下关、嚼中、听宫。
配穴:通里、太阳、足三里、合谷。
嚼中穴位置:下关穴与颊车穴连线之中点。
(二)治法以主穴为主,酌取配穴,每次选3~4穴。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先直刺入,用轻微的手法捻转提插,至得气后,即以中强刺激,作平补平泻手法1~2分钟,使针感强烈。
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手法同上。
去针后,再在压痛明显处按摩1~3分钟。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正常;有效:疼痛减轻,一种或一种以上症状消失,功能较前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变。
共治疗133例,痊愈125例(94.0%),显效4例(3.0%),无效4例(3.0%),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达94.0%。
体针(之二)(一)取穴主穴:外关、耳门、颊车。
配穴:合谷。
颞颌关节痛诊疗思路
![颞颌关节痛诊疗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4adf70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8.png)
颞颌关节痛诊疗思路1.颞下颌关节弹响,怎么治疗2.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什么病?该如何应对?3.颞颌关节紊乱引起的偏头痛怎么办?4.颞颌关节炎怎么治?颞下颌关节弹响,怎么治疗我得过,学名叫做“颞下合关节炎”去也没有用,医生也只会让你打点消炎针吃点消炎颞下合关节炎颞下合关节炎是指由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或结构损伤而引起的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的综合征,俗称挂钩疼。
颞下合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颞下合关节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弹响、关节疼痛及下颌运动异常等症状。
有的甚至会伴发其他头痛、头晕、耳鸣、耳闷、眼花、眼胀,以及吞咽困难、咀嚼肌酸胀不适等。
绝大多数颞下合关节炎患者都有关节弹响存在,单侧多见,有的伴有疼痛。
关节疼痛主要表现在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周围肌肉群的疼痛,不红肿。
疼痛的性质为隐痛、钝痛或短暂刺痛,在关节处可有压痛。
其次,颞下合关节炎患者还表现为下颌运动异常。
开口度异常,表现为开口过大或过小,正常开口度平均3.7厘米左右,超过4厘米为张口过大,小于2厘米为张口过小;开口型异常,表现为开口时下颌中线偏斜或歪曲。
有时开口运动出现绞锁。
直接去店,跟服务员说是这个,他会给你拿点消炎,买好点的消炎。
吃了过几天就好。
饮食要清淡!最好是稀饭,不用嚼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什么病?该如何应对?导语:颞下颌关节可简称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唯一的左右双侧联动关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动性。
在肌肉作用下产生与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有关的各种重要活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内容是什么吧。
颞下颌关节疾病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1.概念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2.分类(1)咀嚼肌紊乱疾病类①翼外肌功能亢进:开口末弹响,开口过大呈半脱位。
弹响发生一侧时,开口形在开口末偏向健侧;两侧均有弹响时,开口形不偏斜或偏向翼外肌功能收缩力较弱侧。
0.5%或1.0%普鲁卡因5ml做翼外肌封闭,1d,5~7次为1个疗程。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中医诊断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中医诊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c0751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3.png)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中医诊断治疗
刘淑珍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8(016)009
【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又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较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多是一侧发生,也可两侧同时患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1],本病在诊断、治疗上有一定特点。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刘淑珍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医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例 [J], 王雅文
2.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J], 韩宜霖
3.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J], 黄家珍
4.中医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例 [J], 王雅文
5.中医外治法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中的应用 [J], 付冠; 王德强; 刘海萌; 王万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伤科 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 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f74730647d27284b735193.png)
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主要症状:颞颌关节区困痛、弹响,张口活动受限。
次要症状:张口时下颌体异常活动,患侧面颊部慢性肿胀,偶伴有患侧面部轻度麻木、活动不利。
急性起病,张口活动明显受限,张口约在2cm以下,咀嚼无力,有时甚至合并言语含糊,颞颌关节区疼痛明显。
发病年龄多在16岁以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张志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临床特点①疼痛:多局限于关节表面和外耳道前壁,自发疼痛和(或)咀嚼时疼痛加剧(诱发)。
②张口受限:严重张口受限时有较严重的骨畸形(如骨赘形成)和关节囊的粘连。
③摩擦音关节表面组织畸形和粗糙,使运动过程中产生摩擦音。
④骨质破坏(单侧-下颌偏斜、双侧-下颌后缩和前牙开合)。
(2)辅助检查:髁状突X线检查:X线能检查出较严重的软骨下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包括关节间隙狭窄,骨结构的改变如骨赘所致的唇状突起、骨硬化、骨表面糜烂、软骨下囊肿和骨畸形等。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患侧颞颌关节疼痛,开合不利,咀嚼障碍,关节弹响,遇寒加重,得热痛减。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有明确发病原因,如咬硬物损伤关节及暴力损伤病史,关节疼痛较甚、张口受限,咀嚼障碍。
舌紫暗可见瘀斑,脉弦或涩。
3.肝郁脾虚证:情志抑郁、易怒、胸闷,女性可见胸胁或乳房、少腹胀痛、月经不调。
纳差,肠鸣腹泻。
咬肌痉挛、牙关紧闭、张口困难。
苔薄白,脉弦。
4.肝肾亏虚证:病程日久,身倦乏力,面色萎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
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患侧颞颌关节强硬,开合不利,咀嚼障碍,关节弹响,时有酸痛。
治疗颞颌关节炎专方
![治疗颞颌关节炎专方](https://img.taocdn.com/s3/m/f7db8c3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0.png)
治疗颞颌关节炎专方
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2g,党参9g,甘草9g,石膏30g,葛根50g,白芍30g,干姜6g,大枣5g,茯苓20g。
(本方由小柴胡汤加石膏、葛根、白芍、茯苓而成。
若血瘀则加赤芍、川芎)。
导读:颞颌关节炎临床常见,作者认为颞颌关节属于少阳经,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小编学习了。
(编辑/千诚)
颞颌关节炎
作者/袁峰
2019年12月16日,范某,女,47岁。
左侧颞颌关节炎,自觉左侧面部颞颌关节处憋胀不适一月,自诉一月前无明显原因,左侧颞颌关节开始酸胀,逐渐加重,经过热敷,打针封闭,效果差,现张口受限,咀嚼时更加酸疼,按之有压疼,口苦口干,饮食,二便正常,脉弦略数,舌质正红。
处方: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2g,党参9g,甘草9g,石膏30g,葛根50g,白芍30g,干姜6g,大枣5g,茯苓20g。
三剂。
2019年12月19日复诊:疼痛减轻,原方三剂。
按语:以上的处方是我治疗颞颌关节炎的专方,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颞颌关节属于少阳经,石膏清热抗炎消肿解凝,葛根生津解痉,白芍缓解肌肉痉挛,茯苓利水消肿,如果血瘀还可以加上赤芍、川芎,经过反复验证,疗效可靠。
颞颌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颞颌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69e41f9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8.png)
颞颌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颞颌关节弹响、疼痛、张闭口运动异常的一种慢性疾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1〕。
(1)、中医临床辨证分型:﹝1﹞、湿热内蕴型:临床表现:由于水湿不运,郁而化热,内蕴湿热之邪,侵犯关节,营血气机运行受阻,气血壅阻不畅,而致关节疼痛,张口受限,伴有弹响,同时可见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清热除湿,解毒止痛。
选方: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药物:黄柏10g 苍术10g 生薏仁20g 川牛膝12g 野菊花20g 银花2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僵蚕10g ﹝2﹞、瘀血痹阻型:临床表现:因外伤、拔牙等导致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按压则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细;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选方:桃红四物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
药物:桃仁12g 川红花10g 川芎8g 当归10g 白芍15g 熟地黄12g 野菊花20g 银花25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川军(后下)8g﹝3﹞、气血亏损型:临床表现: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关节以轻中度酸痛、钝痛为主,气血不足则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健脾益气,通络止痛佐以清解毒邪。
选方:八珍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药物:太子参30g 白术30g 茯苓30g 川芎18g 白芍30g 当归30g 炙甘草10g 熟地黄25g 野菊花20g 银花藤3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4﹞、外邪侵袭型:临床表现:因外感风寒暑湿等六淫邪气,郁而化热,致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伴头晕、耳鸣、眼部不适等头面部症状。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解毒。
选方:偏于风热用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银花15g 连翘12g 荆芥9g 淡竹叶10g 牛蒡子12g 桔梗10g 芦根20g 野菊花2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颞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中药治疗
![颞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中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1562fc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b.png)
颞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中药治疗何明春;博云;田力学【期刊名称】《转化医学电子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目的:评价中药治疗颞颌关节骨关节病(TMJ)的疗效.方法:对32例颞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加服自拟的疏肝滋肾汤,三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三个疗程后,疗效显著.经6个月~1年随访,中药疏肝滋肾汤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自拟疏肝滋肾汤治疗颞颌关节骨关节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AIM: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os-teoarthrosis.METHODS:32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administered Shugan Zishen Decoction orally, and 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after three courses of treatment. RESULTS:After three courses,the curative effect was signifi-cant.In the follow-ups from 6 months to 1 year,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4.4%,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72.2%,which show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Shugan Zishen Decoction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TMJ osteoarthrosis.【总页数】2页(P27-27,29)【作者】何明春;博云;田力学【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北唐山063030;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北唐山063030;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北唐山06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6【相关文献】1.疏肝滋肾汤治疗颞颌关节骨关节病32例 [J], 何明春;博云;田力学2.软骨可聚蛋白多糖(aggrecan)与颞颌关节骨关节病 [J], 刘晓东;王美青3.颞颌关节盘前移与颞颌关节骨关节病相互关系初探 [J], 胡波;王大章;于端;彭贵平4.兔颞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观察 [J], 王明国;李宁毅;贾暮云5.颞颌关节内错乱与骨关节病病理 [J], 杨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主要症状:颞颌关节区困痛、弹响,张口活动受限。
次要症状:张口时下颌体异常活动,患侧面颊部慢性肿胀,偶伴有患侧面部轻度麻木、活动不利。
急性起病,张口活动明显受限,张口约在2cm以下,咀嚼无力,有时甚至合并言语含糊,颞颌关节区疼痛明显。
发病年龄多在16岁以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张志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临床特点
①疼痛:多局限于关节表面和外耳道前壁,自发疼痛和(或)咀嚼时疼痛加剧(诱发)。
②张口受限:严重张口受限时有较严重的骨畸形(如骨赘形成)和关节囊的粘连。
③摩擦音关节表面组织畸形和粗糙,使运动过程中产生摩擦音。
④骨质破坏(单侧-下颌偏斜、双侧-下颌后缩和前牙开合)。
(2)辅助检查:髁状突X线检查:X线能检查出较严重的软骨下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包括关节间隙狭窄,骨结构的改变如骨赘所致的唇状突起、骨硬化、骨表面糜烂、软骨下囊肿和骨畸形等。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患侧颞颌关节疼痛,开合不利,咀嚼障碍,关节弹响,遇寒加重,得热痛减。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有明确发病原因,如咬硬物损伤关节及暴力损伤病史,关节疼痛较甚、张口受限,咀嚼障碍。
舌紫暗可见瘀斑,脉弦或涩。
3.肝郁脾虚证:情志抑郁、易怒、胸闷,女性可见胸胁或乳房、少腹胀痛、月经不调。
纳差,肠鸣腹泻。
咬肌痉挛、牙关紧闭、张口困难。
苔薄白,脉弦。
4.肝肾亏虚证:病程日久,身倦乏力,面色萎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
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患侧颞颌关节强硬,开合不利,咀嚼障碍,关节弹响,时有酸痛。
二、治疗方法
(一)手法治疗
1.痛点揉药法:七厘散研磨成细粉,患处洒上药粉,或凡士林等调和,操作者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旋转,拇指指腹与患者皮肤轻触,轻而有力的做局部旋转按摩,频率约120次~180次/分,并保持患处皮肤保持相对不动,接触面积约5分硬币大小。
多在治疗当天开始,一般治疗三天后疼痛缓解,一周后张口活动受限有所缓解。
使用方法:一日两次,每次10~15分钟,三周为一疗程。
2.咬颌调整法:病人坐位(一般选择无法移动带靠背的牢固的木椅子),术者立于病人背侧,面向病人背侧,双手环抱病人头部于胸前。
用对侧手拇指(包缠无菌纱布,注意清理纱布上毛絮)探入病人口内(左右手的选择依据下颌运动异常时判断病灶关节为准,一般均是选择患侧对侧手拇指,亦有选择健侧对侧手拇指者。
)并放置于病人后磨牙之上(注意不要接触病人咽喉壁及舌根,否则会引起病人一过性恶心不适,很难继续配合治疗),匀速缓慢向下向对侧牵拉下颌体部。
剩余手拇指放置于推拿侧颞颌关节髁状突处,在下颌体向下移动关节间隙出现的同时,缓慢用力配合对侧手将滑动移位的髁状突推回关节内。
检查见下颌体运动无异常后,此次推拿治疗结束。
(二)关节腔注射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成药制剂行局部关节腔内注射。
(三)针灸治疗
针灸、艾灸治疗,取穴:风寒湿痹者,温针取下关、颊车;血瘀气滞型主要取下关、颊车、听会等穴;肝郁脾虚者主要取下关、颊车、大迎、地仓、四白、足三里等穴;肝肾亏虚者,主要取上关、下关、颊车、听会、耳门、翳风等穴。
(四)其他疗法
(1)中药溻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择中草药加水300 mL,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煮20 分钟,待水微温时,用纱布蘸药液外敷耳屏前及咬肌处20 分钟,每天2次,5 天为1疗程。
(2)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在颞颌关节区及咬肌区运用医用超声波导入机将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制剂,行药物导入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超声波导入的能量,每次10~15分钟,每日两次,7天为一个疗程。
(3)中药熏洗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的熏洗因受部位限制多选用较小的
熏洗罐进行,一般以熏为主。
即将药物煎汤后放入熏洗罐中,病人将头偏向患侧,将患侧颞颌关节区置于熏洗罐开口处,进行药物熏蒸治疗。
(4)根据病情可酌情选用TDP灯应用、微波治疗仪物理疗法、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局部砭石治疗等。
(五)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寒湿痹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合剂等。
2.血瘀气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推荐方药:七厘散加减。
血竭、红花、乳香、没药、当归、川芎、赤芍等。
中成药:七厘散等。
3.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益胃。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芍药、当归、茯苓、白术等。
中成药:逍遥丸、补中益气丸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推荐方药:桂附地黄汤加减。
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中成药:左归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
(六)健康指导
1.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如过度开颌、咀嚼硬物、过度咀嚼口香糖等,减轻关节的负担。
(2)饮食宜软、烂,多吃流食,忌生冷。
(3)注意头面部保暖,使关节血循正常,防止疼痛。
2.情志调摄: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述疾病治疗及康复的过程、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不同个体成功的例子,消除紧张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3.口腔疾病的防治
(1)保持口腔卫生,积极预防口腔类疾病。
(2)单侧磨牙缺失,磨合过度,可应用颌垫。
4.颞颌关节松动训练、下颌骨左右前后运动训练等,可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
取主动锻炼或开口器被动锻炼。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邱蔚六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制定。
治愈:开口度恢复正常,疼痛消失,能够正常咀嚼;
显效:未达最大开口度时或咀嚼软食时无疼痛;最大开口或咀嚼较硬食物时疼痛减轻,疼痛评分改变在70%以上。
最大张口大于等于3cm;
有效:张口过程中或咀嚼软食时关节或周围疼痛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张口在2.2cm~2.9cm;疼痛程度评分改变在30%~70%;
疗效差:治疗后张口小于2.2cm;疼痛评分改变小于30%;
无效:治疗后疼痛及开口度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
主要从疼痛程度、主动开口度方面进行评定。
1、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记录颌疼痛问卷(参照《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疗效评定制定),计算疼痛评分改变百分比,即:(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2.主动开口度测定:是指患者大张口时,上下中切牙缘之间的距离,正常人群开口度:平均
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