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识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https://img.taocdn.com/s3/m/4ae3193c52ea551811a68735.png)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简介∙受累静脉局部红肿、疼痛、压痛,皮肤温度高,可触及条索状物。
多发生于下肢,常见的原因为静脉曲张。
∙一种良性疾病,但也可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乃至形成肺栓塞。
∙应该在所有怀疑该病时,进行双功能超声检查。
∙若复发性发作并呈游走性,特别是无静脉曲张的病人,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促凝血状态。
∙治疗上应用弹力长袜、制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定义∙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是指中等大小的浅表静脉自限性的血管炎。
常表现为浅表静脉的疼痛、压痛、硬结和/或红斑。
伴随皮肤温度高和红斑常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
最常发生于下肢的隐静脉及其分支。
也出现在上肢、前胸或者颈部静脉,常由于静脉曲张、高凝状态、静脉穿刺插管和给药引起。
一般SVT专指下肢的血栓静脉炎。
流行病学∙SVT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病理状态,但是其确切的发病率很难正确评估,部分原因是由于本病为良性和自限性疾病,缺乏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
Tecumseh社区卫生研究显示,SVT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男性从三十几岁的每年0.05/1000增高至八十几岁的每年1.8/1000人,而女性分别为0.31/1000和2.2/1000[1]。
大多数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平均年在60岁以下[1]。
在中国尚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
病因∙病因诊断取决于本病的发生部位。
下肢的SVT,主要病因仍然是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的局部损伤常为SVT发生的促发因子。
在特发性、游走性或者复发性SVT或者无静脉曲张时,需要确定是否存在其它的病理状态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白塞氏病和伯格氏病)、恶性肿瘤和易栓状态[1],包括:因子V Leiden基因变异、凝血酶原G202010A基因变异、肝素辅因子2缺陷、蛋白S和蛋白C缺陷,抗凝血酶III缺陷、狼疮抗凝物和抗磷脂抗体缺陷、纤溶活性异常、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妊娠、肥胖、长期制动、最近的外科手术、创伤、硬化疗法、静脉血栓栓塞病史、静脉输注低张和高张溶液、使用药物(包括安定、胺碘酮、万古霉素、海洛因)和静脉插管[1]。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https://img.taocdn.com/s3/m/36216d15bed5b9f3f90f1c55.png)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英文名】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缩写】【别名】【ICD号】I80.9【概述】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
文献报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例中,约11%血栓蔓延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且可以迁徙性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
【流行病学】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浅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病因与浅静脉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等造成的静脉内膜损伤有关;也可因血液淤滞常发生在曲张的浅静脉;部分病例存在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的异常;口服避孕药和妊娠也可能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有关,但尚无确切证据。
此外,某些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胆管癌等,已证明能够释放一些促凝物质,可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发病机制】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瘀斑。
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常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
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
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
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
血栓性静脉炎常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血栓反应蔓延至踝部静脉壁和皮肤,可能发生显著皮下出血。
基于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在静脉淤积性溃疡附近的静脉曲张部位。
浅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浅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e0e1ac02d276a201292e05.png)
浅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血栓是21世纪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治疗的不及时患者很容易就丧失生命。
各年龄段都有可能患血栓,血栓又分为很多不同的病,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浅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吧。
浅静脉血栓又称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
文献报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例中,约11%血栓蔓延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且可以迁徙性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取决于不同的病因学和病理类型、浅静脉血栓的范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对于一般性血栓性静脉炎仅表现为表浅的、局限的、轻度触痛的静脉炎症反应,可口服轻型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和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并鼓励患者继续参加日常的活如因静脉曲张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且症状持续存在,做病变累及的曲张浅静脉剥脱,能加快缓解症状。
较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如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和广泛蔓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疗热敷等,且往往以后者为最有效。
下床活动时,应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如果合并皮肤溃疡或淋巴感染,可应用一些抗感染药物,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等抗血栓药物,在血栓性静脉炎中的疗效是不确定的,因为血栓性静脉炎主要是由于炎症反应和纤维蛋白凝固,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似乎只有极小的应用价值。
当血栓性浅静脉炎涉及大腿,如隐股静脉结合点或腘静脉处,可能蔓延到深静脉时,可使用抗凝治疗。
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剂,具有使用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为预防血栓可能向深静脉蔓延,特别是双向多普勒超声证明血栓累及范围比原发部位更大,并蔓延到股部大隐静脉时,应做大隐静脉剥脱或隐股静脉结合点结扎。
浅静脉血栓虽然是一种很负责的疾病,但是现在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治疗起来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各人病情不同,最好还是去医院咨询医生确认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
下肢静脉炎的诊断依据
![下肢静脉炎的诊断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67ddb11159eef8c75fbfb3c9.png)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下肢浅静脉炎分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很多下肢浅静脉炎患者由于不了解下肢浅静脉炎是什么疾病,也不能早期发现浅静脉炎,导致了病情的发展和严重后果的发生,只有了解了下肢浅静脉炎的诊断方法,才能及时治疗静脉炎,那么,下肢浅静脉炎患者的诊断方法是怎么一回事呢?
(1)鉴别诊断依据:诊断下肢浅静脉炎应慎重;至于下肢静脉疾病症状更弥散,与动脉疾病症征差距更明显,稍有血管病常识的医生应该不难鉴别。
(2)具有高度拟诊意义的症状、体征:有抽烟史的中青年男性、游走性静脉炎、肢端典型的皮肤表现、溃疡或坏死患肢动脉彩超、血流图、踝肱指数异常的。
(3)具有确定诊断意义的症状、体征: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端典型溃疡或坏死、动脉造影或MRA/CTA影像学依据。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健康指导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健康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a6a801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f.png)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健康指导(一)血栓性浅静脉的基础知识下肢浅静脉的解剖是怎样的?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皮下浅静脉,在足背内侧起自足背静脉,在下肢内侧上行,直至腹股沟处汇入股总静脉。
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沿小腿后外侧上行至滕关节后部,汇入静脉。
浅静脉位于皮下疏松的组织之间,没有像肌肉那样的组织的支持,在浅静脉压力持续增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变形而扭曲或曲张。
特别是较瘦的人隔着皮肤可以清楚地看到,即所谓的“青筋”。
静脉瓣膜有什么作用?下肢静脉内有丰富的向心单向开放的瓣膜,用于阻止静脉血液逆流,保证下肢静脉血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回流。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位于人体体表的可视静脉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常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
血栓与炎症互为因果。
这类病与感染、外伤、静脉内长期置管、注射高渗溶液和硬化剂、长期卧床、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血栓性浅静脉炎多见于下肢,是血管外科常见病。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有反复静脉穿刺、静脉内注射药物、高渗溶液或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病变静脉区呈红肿条索状,明显疼痛和压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急性炎症消散后,条索状物硬度增加,皮肤留有色素沉着,一般无全身症状。
反复发作者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多见,发生于大腿和上肢者少见。
发作时的表现和一般血栓性浅静脉炎无明显的不同。
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以整个肢体肿胀少见。
临床表现是在肢体或躯干浅静脉附近的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许多散在红色结节,有疼痛或触痛并与周围有炎症的皮肤粘在一起,病变呈线状,较短,有病变的静脉段偶尔可长达30Cnl左右,病变静脉触之坚硬似索状物,可分批出现,有些部位病变刚出现而其他部位则已消退。
本病的特征是,结节消退快,大多数仅持续7~18天,索状物逐渐不明显,最终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着,结节无化脓、坏死,受累肢体也无水肿形成。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3e4d1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9.png)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穿刺、导管置入或者输液等操作后。
它是医院和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了解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穿刺、导管置入或者输液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消毒等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环境。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避免频繁更换静脉通路,减少对静脉穿刺部位的创伤。
3. 定期更换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的导管,应定期更换,避免导管内壁的血栓形成和细菌感染。
4.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避免导管阻塞,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5. 注射药物时遵循规范:在注射药物时,应遵循规范,避免药物外溢或者渗漏,以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6.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进行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宣教,让他们了解预防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如何观察和报告任何异常症状。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观察和评估:对于浮现静脉炎症状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观察和评估其病情,包括疼痛、红肿、温度升高等症状的程度和范围。
2. 移除导管:如果导管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应及时移除导管,避免继续刺激静脉内壁,加重炎症反应。
3. 局部处理:对于有红肿、温度升高等炎症反应的部位,可以进行局部处理,如冷敷或者热敷,以缓解炎症症状。
4. 赋予适当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炎症程度,可以赋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局部抗炎药物或者口服抗生素等。
5. 密切观察病情:对于处理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包括炎症症状的缓解情况、全身症状的改善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预防复发:对于曾经浮现过静脉炎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加强预防措施,避免复发,如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注意个人卫生等。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d6877a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f.png)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它的预防和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包括预防措施、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了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定期活动身体,如行走、做简单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在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程序,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并确保针头固定稳定,避免针头移位或滑脱。
3.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湿疹、糜烂等问题,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
4. 避免静脉压迫:长时间使用紧身衣物或靠近静脉的压迫性物体,会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应避免过紧的衣物,尽量避免长时间压迫静脉区域。
5. 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二、静脉炎的处理方法1.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可能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使用抗生素:如果静脉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剂量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可以采取一些局部处理措施来缓解症状。
如使用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红肿。
4. 静脉通畅:如果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溶栓治疗,以恢复静脉的通畅。
溶栓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进行,但具体的方法和药物种类需要医生的指导。
5. 预防复发:对于已经发生过静脉炎的患者,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增加运动、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等,以减少静脉炎的再次发生。
血栓性浅静脉炎健康宣教PPT课件
![血栓性浅静脉炎健康宣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e23a3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f.png)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病因
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原因包括静脉损伤、血流 缓慢和凝血障碍。
常见的诱因有长期卧床、肥胖、妊娠及某些疾病 。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触痛及发热。 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高风险人群
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去除血栓。 手术风险和益处需与医生充分沟通。
谢谢观看
何时就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时就医?
症状加重
如果症状明显加重,例如剧烈疼痛或肿胀,应尽 快就医。
尽早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
何时就医?
并发症风险
如果出现发热、潮红或皮肤溃烂等症状,应立即 就医。
这些可能表明病情严重或引发其他疾病。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静脉检查。
定期监测可帮助及早发现问题。
长期卧床、手术后恢复期、妊娠及肥胖者是高风 险人群。
此外,静脉曲张患者也容易发生此病。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年龄因素
年龄越大,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风险越高。 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而容易出现静脉问题。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吸烟及不健康饮食习惯均增加发病风 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和抗凝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和防止血栓 扩展。
遵循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停药。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https://img.taocdn.com/s3/m/ca3480d66f1aff00bed51e31.png)
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病,其病理特点是先有静脉损伤,后有血栓。
范围比较广泛,在形成血栓2-3小时后即引起静脉壁和静脉壁周围组织明显的炎症反应。
病变的部位不同,病理变化亦不同,故有不同的病名。
在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发生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上肢常位于头静脉、贵要静脉。
胸腹壁常发生于胸、腹壁浅静脉。
所谓流走性类型,是指病因不明,可以迁移性地,此起彼落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地发病。
血栓性静脉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脉痹”范畴,由于湿热蕴结,瘀血留滞脉络所致。
一、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输液后或外伤后,浅层静脉呈条索状,临床上除局部轻微的疼痛外别无特殊症状。
1、病因病理:⑴病因: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
临床上分3类:①化学药物刺激引起浅静脉炎,静脉内输注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溶液,如高渗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酿成化学性刺激,导致较为广泛的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形成,续而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
②导管作持续输液,常可使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致血栓形成,并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以及大手术等危重病人。
③下肢静脉曲张时,无论是属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由于静脉血瘀滞、足靴区皮肤常因营养性变化,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
⑵病理: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等,不仅会损害内膜,发生血栓形成。
病变一开始就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
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一般经过7-12天后,随着炎症的消退和渗出液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棕色色素沉着。
有些病历经过一段过程,局部可以重新建立血液循环;甚至在间隔相当长时间后,受累浅静脉再通,又可做为输液途径。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932b0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6.png)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指静脉内发生的炎症反应。
它可以导致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和感染。
因此,预防和及时护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与静脉穿刺和输液相关的操作时,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这包括洗手、佩戴手套、穿戴无菌衣物和使用无菌物品等。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
正确选择合适的通路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3.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输液装置是静脉炎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输液装置应定期更换。
通常情况下,外周静脉输液装置应每72小时更换一次,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
4. 注意静脉穿刺点的护理:静脉穿刺点是静脉炎的一个潜在入口。
在穿刺后,应保持穿刺点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
5.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需要长期静脉通路的患者,应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清洁和护理穿刺点,以及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症状,并及时就医。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观察患者症状: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发热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输液装置和静脉通路,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有堵塞或者漏液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3.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和敷料:输液装置和敷料应定期更换,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更换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加强皮肤护理:静脉炎常常与皮肤感染有关,因此,加强皮肤护理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护理患者的皮肤,保持其清洁、干燥和健康。
5.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消炎药等。
静脉炎的症状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症状及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9f31fb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8.png)
静脉炎的症状及护理措施静脉炎虽然很少人知道,但是确实出现在很多人的身上,所以在生活当中要了解静脉炎的症状有哪些,才能及时的发现,大多数静脉炎患者的患病部位都是在腿部,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静脉炎的症状,希望对你有帮助。
静脉炎的症状1、静脉炎的临床症状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
深部静脉炎患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努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静脉炎的临床症状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2、静脉炎的临床症状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而言,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3、静脉炎的临床症状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部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的一种常见疾病,亦称Monder病。
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饮食要保持低盐,静脉炎患者的体内如果含有较多的盐,会导致体内吸水过多,从而导致小腿肿胀,对血管造成压力。
2、避免长时间站或坐,这在静脉炎的预防中往往被忽视。
3、如果你的腿部已经出现静脉炎的情况,那么,如果你需要久站的时候,记得要穿弹性足够的袜子。
4、不要穿那种会紧紧包裹腰部,腹股沟或者大腿的衣物。
5、站立的时候不时转变站立的重心,这对静脉炎的预防很有好处。
6、休息的时候,把腿抬至高于心脏高度处。
这样能帮助腿部血液流回心脏。
7、注意保持体重,不要为静脉增加额外的压力。
8、经常锻炼,特别是要经常散步。
这样可以锻炼褪的力量,增加腿部血液循环,强化腿部血管,这对静脉炎的预防是十分关键的。
静脉炎的饮食调理1.饮食上做到科学合理搭配,平时多注意休息,起居有常、避免疲劳保持心情舒畅,同时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防止逆行感染,这样做好相应的术后护理工作,相信不久自然就会痊愈。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科普知识PPT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科普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b9550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e.png)
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保持理 想体重。
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和降低血栓风险。
如何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管健康检查,及时发现 潜在问题。
及早介入可以有效预防病情恶化。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基础治疗
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减轻疼痛和炎症,同时保持 患肢抬高。
通常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部位。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发病机制
此病一般由静脉壁的损伤、血液流动缓慢和血液 高凝状态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常见于长期静坐或卧床的患者。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分类
根据血栓的部位和性质,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分 为局限性和广泛性两种类型。
局限性多表现为局部红肿,而广泛性则可能影响 到多个静脉。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高风险人群
长期静坐、肥胖、妊娠、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等 ,都属于高风险人群。
尤其是在长途旅行后,患病风险更高。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病率也会 明显增加。
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更易发生此病。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可用热敷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扩展或并 发症发生。
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手术干预
若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 清除血栓。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和预防措施。
谢谢观看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永旺脑病高允旺:容易被忽视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永旺脑病高允旺:容易被忽视的血栓性浅静脉炎](https://img.taocdn.com/s3/m/906358b658f5f61fb73666fe.png)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周围血管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医学研究越来越深入,这种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血栓性浅静脉炎会有什么表现?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症状非常明显:表现为浅静脉分布区的红斑和触痛,以及可触及的条索样血栓,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皮温高,可能会有肿胀。
症状常会反复出现。
一般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病情并且判断浅静脉血栓的范围。
为什么会发生浅静脉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易感因素很多,通常可以归纳为Virchow三联症:即静脉内膜损伤、血液液滞缓慢和高凝状态。
通常由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引发静脉血栓。
1、静脉内膜损伤:浅静脉内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外伤等都可能造成的浅静脉内膜损伤,从而引发血栓性浅静脉炎。
2、血流缓慢:下肢静脉曲张,制动(如骨科手术后的卧床)等情况下血液淤滞,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3、可造成血液高凝状态的情况:包括:大手术后或者较大的创伤后,先天性凝血物质异常,如抗凝血酶III、蛋白c和蛋白s异常,妊娠和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患者。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1、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曲张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因素,常发生在下肢曲张的浅静脉腔内。
其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
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
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
治疗方法:1. 浅静脉炎为无菌性炎症,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合并皮肤溃疡或感染,可使用一些抗感染药物。
2. 较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如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和广泛蔓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疗热敷,局部使用喜辽妥。
下床活动时,应穿医用弹力袜。
3. 静脉曲张引起的浅静脉血栓往往会反复发作,并可能有蔓延到深静脉引起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同时施行浅静脉血栓取出术是最好的方法。
2、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住院或者门诊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血栓性浅静脉炎与痰瘀相关学说的认知进展
![血栓性浅静脉炎与痰瘀相关学说的认知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5cc0b87a0116c175f0e4825.png)
痰瘀 学 说 源 远 流 长 , 内容 丰 富 , 指 导 临床 治 疗 疑难 病 , 对 顽 疾 发 挥 了重 大 作 用 。 瘀 同源 同 病 , 疗 法类 似 。 瘀学 说 在 《 痰 故 痰 黄
帝内经》已初见端倪 。《 灵枢 ・ 痈疽》 “ 云 津液和调 , 变化而赤为
血 ” 这是 痰 瘀 学 说 的理 论 基 础 。汉 ・ 仲景 《 , 张 伤寒 论 》 先提 出 首
因 不清 , 以迁 徒 性 地 在人 体 各 处 交 替 发病 。 可
卷 四青蛇编》 描述“ 或问 , 足肚之下 , 络脉长二三寸 , 寒热大作 , 饮 食不进 , 何如? 此为青蛇编 , 足少 阴足太阴病 ,认为此病肾 日: 属 ”
经 虚 损 , 且 脾 胃功 能亦 虚 , 同致 病 。《 而 共 医宗 金 鉴 ・ 科 心 法 》 外 日 “ 证 生 在 小腿 肚 里 侧 , 痛 硬 肿 , 有 数 寸 , 如 泥鳅 , 此 疼 长 形 其色 微红 , 由肝 脾 二 经湿 热 凝 滞 而 成 ” 。
【 关键词 】 痰瘀相关学说
血栓性浅静脉炎
认知进展
该 病 的 临 床表 现 , 指 出 血瘀 是 基 本 病 机 。 《 治 准绳 ・ 医 ・ 并 证 络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是 临床 上 的 多发 病 、 常见 病 。 发生 于下 肢 多 的 大 隐静 脉 、 隐 静 脉及 其 属 支 , 可见 于上 肢 的 头静 脉 、 要 小 也 贵 静 脉 , 数 可 发 生于 胸 腹 壁 浅 静脉 。游 走 性 血栓 性 浅 静 脉 炎 , 少 病
瘀 滞 性血 栓 性 浅 静 脉炎 病 变 大 多 局 限 ,部 分 病 例 血 栓 可 至 隐肢 静 脉 汇合 处 ,个 别 病例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通 过 交 通 支 静 脉或 沿 大 隐 静 脉蔓 延 , 生 血 栓 性 深 静脉 炎 和 肺 栓 塞 。 学 者 认 为血 发 有
中医如何治疗游走性浅静脉炎?方法是这样的
![中医如何治疗游走性浅静脉炎?方法是这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a58a4a9365ce050877321312.png)
中医如何治疗游走性浅静脉炎?方法是这样的
静脉炎有多种分类,其中一种就叫游走性浅静脉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中医疗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调整内部身体来治疗疾病,所以效果非常好。
一、游走性浅静脉炎是怎么回事,用中医治疗静脉炎管用吗?
游走性浅静脉炎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为多见,发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较少见。
其发作时的表现和一般血栓性浅静脉炎也无明显的不同。
由于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障碍,整个肢体肿胀较少见。
冰脉治对各类静脉炎都还挺管用的。
二、游走性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
男女
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
治疗游走性浅静脉炎还是要选择中医方法,“溶栓通络”疗法治疗游走性浅静脉炎效果较好。
如果发现游走性浅静脉炎,建议去正规权威的周围血管科进行治疗。
三、游走性浅静脉炎中医病因
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郁久化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淤血留滞于脉络所致。
或因七情所伤情志不舒,气滞血淤,脉道阻塞,积滞不散,脉络淤阻而致。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
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
临床特点为: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
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症状?
![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b7092f4a48d7c1c708a1459f.png)
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血栓性浅静脉炎症状,尤其是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早期症状,血栓性浅静脉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血栓性浅静脉炎会怎样?以及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血栓性浅静脉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见症状:呈红色条索,游走的浅静脉、骨内损害、静脉栓塞、局部静脉硬索状*一、症状急性期静脉局部疼痛,发红呈条状或网状,沿静脉走向有压痛性索条,1~2周后红肿消退,代之以色素沉着,及硬如绳的索条。
部分病人可伴有全身在不适。
反复发作的静脉炎,伴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机化后变硬。
*二、诊断诊断通常不困难。
患者主诉沿静脉走向部位,出现疼痛伴有条索样结构或结节,常合并静脉周围炎症反应而引起累及静脉处发红。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与一般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无异,其表现为某一区域内,骤然出现线状或网状红肿条索状物,有疼痛和压痛,初时质地较软,随后逐渐变硬,红肿充血逐渐为色素沉着所替代。
在长期发病过程中,发作具有间歇性,呈迁徙性地、此起彼落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所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条物可布满全身。
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诊断较困难,诊断率为62.4%。
如果有置管输液史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败血症,行血培养2次同样菌株阳性,在排除酿成败血症的其他原因后,应探查静脉。
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和CT检查中可排除深静脉和腔静脉段血栓形成。
*以上是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血栓性浅静脉炎并发症,血栓性浅静脉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见并发症:脓毒症和菌血症*一、并发病症脓毒性静脉炎可并发脓毒败血症,常可致病人死亡。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症状,血栓性浅静脉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血栓性浅静脉炎莫忽视
![血栓性浅静脉炎莫忽视](https://img.taocdn.com/s3/m/0d410fdf360cba1aa811da3e.png)
开 始是广泛 的整条
下 肢 供 血 和 营 养 状 态 预 防 下 肢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的形
.
浅 静 脉 血 栓 形 戚 迅 速 导 致 整 条浅 静 脉 壁 的炎 症 反 应
甚 至 累 及 静 脉 周 围 组 织 并 有 渗 出 液 因 而 在 受 累静 脉
.
成
。
饮 食 和 其 他 方 面 可 多 吃 素食 青 菜 水 果 避 免 或
,
体 腔 内 的静 脉 为 深 静 脉
、
一
。
些 原 因 引 起 沿浅 静 脉 走 行 的
.
位 置 突 然 发 生 红 肿 灼 热 疼 痛或 压 痛 出 现 条 索状 物 或
、
硬 结 急 性 期 后 索 条 状 物 变硬 局 部 皮肤 色 素沉 着
。
. .
,
李老 夸 年 6
。
0
岁 惠 有 高血 压 病 2 0 年 现 血 压
熊江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可 以 发 生 于 身 体 的各 个部 位 常 见
于
四
肢 其 次 是 胸 腹 壁 少 数 呈 游 走 性 发 作 人 体 内静 脉
.
。
血 管 按 分 布 部 位 可 分 为 浅 静脉 和 深 静 脉 走 行 干 皮下 组
。
织 内 的 为浅 静 脉 又 称 皮下 静 脉 走 行 于 深 筋 膜 深 面 或
。
.
.
同 时 葵 花 子 的熟 量 也 较
环 有 时急 性 炎 盎 可 被 慢 性 炎 症 状 态 替 代 血 栓 静 脉 发
.
高 有 助于 抵挡 寒 冷 的 气 候 女 性 当减 少 口 服 避孕 药 的
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症状?
![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d0755bd5aef8941ea76e059a.png)
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血栓性静脉炎症状,尤其是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症状,血栓性静脉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血栓性静脉炎会怎样?以及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血栓性静脉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血栓性静脉炎常见症状:发烧、压痛、股三角区压痛、结节*一、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病型。
1.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两种。
其区别主要是除病因外,前者多累及一条静脉并继续向上发展;而后者无一定形式,往往是一条或几条静脉同时或先后受累,此起彼伏地反复发作。
(1)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按其发病原因分为;静脉注射硬化剂、高渗溶液、抗癌药物等,在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损伤,产生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的,称为化学性静脉炎。
由静脉注射、长期插塑料管、打击、扭伤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限性静脉炎称外伤性静脉炎等。
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和上肢的静脉,常限于一条静脉,严重时向近端及其大的分支发展。
急性发作时可以沿病变静脉触及疼痛和压痛的皮下硬索。
或呈节段性分布的卵圆形结节。
累及周围组织时发生静脉周围炎,以致相邻皮肤红肿和温度升高,可随皮肤移动。
发病后可能有轻度全身性症状,但白细胞一般不升高。
痊愈时疼痛减轻,红肿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皮下硬索。
当侧支循环建立和再通时,硬索亦可能逐渐消失。
因系浅静脉病变,血液回流一般不受影响。
故不引起肢端水肿,若并发深静脉病变或累及静脉瓣时,则可能发生严重组织水肿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累及浅静脉,而脑、肝、肾、肠系膜和肺等的深静脉亦可发生,但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为常见。
表现为节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结,有疼痛和压痛。
相邻皮肤红肿,2~4周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条或另一段静脉又发生新的损害。
于是一部分消退,一部分新发,以致几个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损害。
静脉炎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预防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a0d20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9.png)
静脉炎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非常普遍的血管类疾病,由于其发生部位不同故可分为深静脉炎和浅静脉炎,其病因复杂多样,尤与长期久坐、站立等相关,外科手术也可能引发该种疾病。
此外,患者下肢也会经常感到疼痛肿胀,主要是血管堵塞引起末端缺血坏死。
静脉炎的治疗难度较大,往往需要配合科学调护,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早康复。
一、静脉炎症状静脉输液最易引起静脉炎这一并发症,静脉炎不只使患者情绪失落,还会使接下来的静脉穿刺治疗更加困难,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那么,静脉炎的症状有哪些?四肢血栓性静脉炎:患病部位泛红肿痛,明显可见索状硬条或以串珠形式呈现,触摸后疼痛。
一旦向深处静脉延伸,继而转变为凹陷性肿胀,患病部位的皮肤为暗红色,伴有静脉曲张样表现和范围广泛的毛细血管扩张,该症状若发生在下肢则痛感越发强烈,卧床休息能缓解疼痛。
后期会伴有色素沉着、浅表溃疡等症状。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患病部位呈游走状态且不固定,发作有间歇性或在全身各处移动交替性发作,该类患者通常伴有胰腺肿瘤,症状多见于女性生殖器官。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该种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出现在胸腹壁区域,患病部位存在明显的病理性炎症,大多分布在上腹壁和胸壁,少量则出现在乳房和两肋边侧。
二、静脉炎的病因静脉炎更青睐于有伤口、患有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及长时间服用避孕药物和久站的人群,特别是下肢静脉炎更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
那么,静脉炎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外伤:外伤容易损害静脉壁,这样的损伤会强烈刺激静脉内膜,一定程度改变了血流速度,从而形成静脉血栓、静脉炎。
久蹲久站:长期保持相同的姿势,如久蹲、久站将造成身体局部缺血、缺氧,进一步损伤血管及内膜,随之升高的静脉压力形成静脉炎。
长时间静脉输液:长时间静脉输液会对静脉血管造成较大的刺激;而大管径的导管也会刺激血管壁;若在靠近关节部位进行穿刺,则在活动过程中会加重血管与针管间摩擦;这些都是静脉炎的形成因素。
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无法及时治疗会形成静脉炎;治疗过程中穿刺不当也为血栓性静脉炎法发生埋下隐患。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80e9c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2.png)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使用后。
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此类问题。
一、静脉炎的定义和分类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使用后。
根据炎症的程度和部位,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浅静脉炎主要累及靠近皮肤表面的静脉,深静脉炎则发生在深层的静脉系统中。
二、静脉炎的预防原则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插管和导管更换等操作时,医护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手套、无菌巾等工具,以减少细菌污染的风险。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 注意静脉通路的选择和插入技术: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技术,例如,对于需要较大流量的患者,可以选择较大直径的静脉通路,以减少插管对静脉壁的损伤。
4. 定期检查和更换导管:定期检查导管的情况,包括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同时,定期更换导管,以减少导管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的感染风险。
5. 注意导管周围皮肤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三、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及时进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静脉通路的处理:对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首先应停止使用该静脉通路,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可以考虑拔除导管或更换导管。
3. 局部处理:对于浅静脉炎,可以采用局部热敷、冷敷或药物治疗等方法,以缓解炎症反应和疼痛。
对于深静脉炎,一般需要抗生素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4. 抗生素治疗:对于深静脉炎,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识
*导读: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浅静脉炎。
……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
浅静脉炎。
(一)病因病理
关于本病的病因,有不少学说,但尚无一个学说被普遍接受。
有人提出感染是本病的原因,但病变静脉壁或血栓中很少能培养出细菌,也有提出与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
目前从临床上看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第一,它往往是内脏癌肿的体表再现。
且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本病是潜在内脏癌肿的早期表现。
原发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胆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别和胰体尾部的癌变有最密切的关系。
第二,它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系密切,从目前临床报道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者占30%~50%,且鉴于本病大多是青壮年男性,开始时呈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随后常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因而认为本病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整个病程中病变活动阶段的一种临床表现,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其发病机制和病理:本病主要侵袭中小浅静脉,具有血栓形成、静脉壁炎症反应的组织学形态,血管内膜下有成纤维细胞浸润,伴继发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机化而再通,静脉壁可
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炎性浸润,偶有巨细胞,病变血管附近组织很少有炎症反应,也无脂膜炎。
(二)中医病因病机
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郁久化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淤血留滞于脉络所致。
或因七情所伤情志不舒,气滞血淤,脉道阻塞,积滞不散,脉络淤阻而致。
(三)临床表现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为多见,发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较少见。
其发作时的表现和一般血栓性浅静
脉炎也无明显的不同。
由于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障碍,整个肢体肿胀较少见。
临床上表现往往是在肢体或躯干浅静脉附近的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多数散在红色结节,有疼痛和触痛并与周围有炎症的皮肤粘在一起,病变外形呈线状,一般较短,偶尔有病变的静脉段可长达30cm左右,病变静脉触之是一条坚硬索状物,可分批出现,因此有些部位病变刚出现而其他部位则已消退,本病的特征是:结节很快消退,大多数仅持续7~18d后,索状物逐渐不明显,最终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着,结节不化脓,不坏死,受累肢体亦无水肿形成。
全身可出现低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应,每次结节消退后间歇数周或数年,身体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可同样反应,屡次反复发作,长期患病后,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状物可布满全身。
(四)诊断标准:根据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发和游走的特点,诊断并不困难。